十年的岁月流逝在金相庆的脸上竟然没怎么留下痕迹,2013年《抓住那个家伙》中的他与2003年《杀人回忆》中的他看上去没什么两样,依然是面目俊朗,依然是眉头紧锁。
不同的是,《杀人回忆》里的罪犯逃出法网、逍遥法外,电影则获得了极高的荣誉,甚至被评价为“完美罪案片”;《抓住那个家伙》里金相庆扮演的警察找到了真相,并最终将罪犯绳之以法,却不足以改变影片平庸的事实。
同样的主演,同样的角色,同样的类型片,最终呈现出来的电影却是质量对比悬殊。
再次证明导演对一部影片的决定性作用。
《抓住那个家伙》围绕一起马上就超过15年追诉期绑架杀人案展开,延伸出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金相庆扮演的警察吴青浩15年前亲身经历了案发过程,自此沉入案中无法自拔,但在追诉期最后时刻却依然与罪犯擦肩而过,愤而辞职;另一条是被绑架女孩西珍的母亲,在痛苦中期望警察能有所作为,最终才发现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
影片的前半段花费了大量的笔墨铺陈线索设置悬念,将杀人绑架案的罪犯塑造成一个完美罪犯的形象。
吴青浩也屡次将这个案子形容成“完美犯罪”,15年的时间,查不到任何线索,罪犯无疑是个心思极其缜密的高智商。
然而追诉期刚过,另一起与15年前的案子一模一样的绑架案再次发生,从而又延伸出影片的第三条线索:这次被绑架女孩的外公。
影片到这里,节奏还是非常紧凑和条理的。
观众心里清楚,这第三条线索势必会与前两条搅在一起,并成为破案的契机,也便愈发期待下面的情节。
然而也是从这里开始,影片开始失控。
一般电影失控往往是因为导演没有处理好线索与线索间的关系,而导致影片变得杂乱无章,这部影片的失控却不同,似乎导演一下子丧失了握紧导演棒的力量,几股线索扭成一条的时候,电影的冲突性本应达到高潮,却突然弱化了。
即便有情节上的逆转,也无法承载前面所积蓄起来的力度。
虽然还算不上烂尾,与前半段相比,也只能算续貂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问题发生在第三条线索,也就是第二次绑架中小女孩的外公身上。
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导演在他身上着墨过少。
根据影片的设定推断,这位外公绝不应该单纯被牵着鼻子走,他应该对绑架事件有自己的主张甚至处理方法。
因为只有这样,当你看完电影了解整个剧情后,才能前后呼应地完整起这个角色来。
电影中所展现的这位外公,实在给人点顾头不顾尾的感觉,也就成了影片的败笔。
电影的另一个名字叫做《蒙太奇》。
蒙太奇本意是指电影拍摄制作中,不同镜头的拼接。
影片一开头便有一组蒙太奇,15年前西珍妈妈经历那场绑架时噩梦般的场景不断闪回,暗示现在的她仍然无法从当时的痛苦中走出来。
但整片的意义上来说,蒙太奇指的是一模一样绑架案在时隔十五年后再次出现。
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很多经典的罪案悬疑片有类似的情节,罪犯通过这种甚至有些仪式感的方式来表达对警察的不屑,从而更加刺激起观众一探究竟的欲望。
《抓住那个家伙》对这一犯罪方式的利用更加别出心裁,可惜在表达重心上偏差得有些多,导致整部影片质量下降。
不知道金相庆在拍摄这部影片的过程中会不会时常想起十年前拍《杀人回忆》时的场景。
或许他除了想念那位当时还很年轻的导演奉俊昊,还会想念搭起戏来无比轻松的小眼睛胖子宋康昊。
看完《杀人回忆》再看《抓住那个家伙》,猛然发现十年的岁月流逝在金相庆的脸上竟然没怎么留下痕迹,依然是面目俊朗,依然是眉头紧锁,不同的是,《杀人回忆》里的罪犯逃出法网、逍遥法外,至今连凶手长什么样都无法清楚,但电影获得了极高的荣誉,甚至被评价为“完美罪案片”,而《抓住那个家伙》里金相庆扮演的警察找到了真相,并最终将罪犯绳之以法,只是绳之以法的同时,他最终也染上了污点,付出了代价。
在《抓住那个家伙》这部电影中,能够很容易地嗅到《杀人回忆》的味道,一是因为金相庆在两部电影里都饰演了警察的角色,二是因为两部作品同样皆涉及到往事以及连环作案等等悬疑元素。
虽然情节各不相若,风格也有差异,然而最后终究回归到了人性这个本源上来,只不过在《杀人回忆》中被欲望所奴役,而在本片中则被救赎所扭曲。
影片用平实的镜头,一边叙述今事,一边回溯往昔,逐渐揭开一段残忍的悲剧,罪犯韩哲在15年前因为急需巨额医疗费用救治女儿而绑架了一个女孩,却不慎导致女孩死亡,这一事件不仅令韩哲在15年中心怀愧疚,也让另两个当事人受尽折磨,一个是女孩西珍的母亲,还有一个便是负责此案的警察吴青浩。
《抓住那个家伙》围绕一起马上就超过15年追诉期绑架杀人案展开,延伸出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金相庆扮演的警察吴青浩15年前亲身经历了案发过程,自此沉入案中无法自拔,但在追诉期最后时刻却依然与罪犯擦肩而过,愤而辞职;另一条是被绑架女孩西珍的母亲,在痛苦中期望警察能有所作为,最终才发现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于是,她决定铤而走险,绑架了罪犯韩哲的孙女,并复制出当年案件的过程,既混淆了警方的视听,又能让韩哲饱尝失去亲人的痛苦。
吴青浩也屡次将这个案子形容成“完美犯罪”,15年的时间,查不到任何线索,罪犯无疑是个心思极其缜密的高智商,15年难以破案的羁绊令其备受煎熬,以至于选择了辞职。
不过此次类似的犯罪过程让警方又把他找回来帮忙,亦使他重新燃起了斗志。
当警方受误导而将韩哲定为本案的实施者时,吴青浩起先据以力争,可是在他弄清真相后却站到了西珍母亲的那边,以归还孙女为条件,迫使韩哲认罪伏法,为当年的错误付出应有的惩罚。
生命是个不可逆的过程,过分地沉溺于往事,不仅让人活在阴影之中,甚至会走向极端。
西珍母亲“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最终让过了15年追诉期的罪犯得到应有的惩罚,即便情有可原,但终属犯罪行为,手段也非高明,也是不被法律所容许的犯罪行为。
因果轮回,一饮一啄,报应不爽,当年的受害者和警察为了救赎而变成了违法者,当年的罪犯则转而成了受害者,其中的阴差阳错和人性之微妙恐怕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西珍母亲和吴青浩得偿所愿,却背负违法的头衔,韩哲罪有因得,却仍会为当年的罪行抱愧终生,三个想要救赎的人没有一个能得到真正的救赎,既是命运,也是生活,我们只能面对,不能逃避。
(综合)来自我的最新博文:http://oyk506.blog.163.com/blog/static/178818367201471921246693/同步更新到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cc42b80102v21p.html我的微博:http://weibo.com/i/2127315640
韩国悬疑类型片中的佳作,精致又缜密的剧情设计让影片自始至终有着足够的吸引力,可以感觉到导演在剧本上的研磨付出了极大精力,而在如此特别的故事背景下,一些细节上的处理和某些逻辑上的漏洞是在所难免的,因此也会留下不少被质疑和吐槽的空间,甚至会给人一种过度戏剧化的痕迹,但总体上瑕不掩瑜,讲述的事情可以令人相信,影片的根基也就扎住了。
多级反转的故事最容易搞砸,也是非常难驾驭的,一不留神便会成为刻意与生硬的背景板,但此片从前期铺垫伏笔到后期进入高潮,层层递进自然流畅,特别在剪辑的视觉技巧方面运用得十分恰当,让观影者瞠目结舌的同时醍醐灌顶,解开谜底的一霎那更是升华了主题,打开了人们内心思考的空间,节奏感可谓满分。
片中对警方的讽刺和嘲弄基本成为了韩影固定的环节,几位演员的演技爆裂,片名则完美呼应了故事内容。
1、只要小女孩告诉她妈妈,是个奇怪的阿姨,不是自己的外公带走自己的就行啦。
小女孩告诉妈妈是阿姨绑架的自己,而阿姨(或吴警察)也会告诉小春妈妈15年前的真相,小春妈也可以找自己父亲确认,之后只能默认外公坐牢。
不然怎样?
把可怜的西珍妈妈抓进去,并承认外公15年前绑架并过失杀人?
2、外公难道就没有觉得这件事情是针对他十五年前做的事情的么?
知道又能怎么样,告诉警察就能确保救活小春吗,说不定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把15年前自己犯罪也供出去,又害死小春,所以直接交赎金最合适。
3、外公不见了,警察没管。
我感觉不算多大的bug,非得插一段警察找外公没找着?
西珍妈妈控制外公时肯定不会让外公大摇大摆走大街的。
4、绑架小男孩是谁?
15年前的外公,小男孩没绑成,改绑了西珍。
第一次写长评论,多多包涵
严正花《奥罗拉公主》之后8年再度扮演绝望母亲,金相庆更是《杀人回忆》十年后重拾警察角色。
奔着这句话看的《몽타주》。
新片没几个影评,我就来吐槽几句。
说剪辑太乱,大概是开头那段吧。
又一个小学语文没学好的,都不知道什么叫首尾呼应,照应标题。
先说首尾呼应。
开头是记忆碎片,是妈妈的梦,不破碎凌乱就奇怪了。
为的是呼应最后金相庆与凶手的那段对话,他说了那么一大堆,被这案件折磨了15年是为什么,只是因为没抓到罪犯,孩子遇害,就纠结了15年,没那么简单。
他们两个为什么那么恨?
一个眼睁睁看着自己孩子在自己面前没呼吸,一个眼睁睁看着凶手拿钱走人,自己却困屎在车里,孩子母亲抱着孩子尸体崩溃在路边哀嚎,自己无能为力。
所以两次重复的放孩子妈在公路上那段,烘托气氛啊,制造氛围啊。
这段情节的不重点描述怎么行,所以放在开头,让观众看完影片再联想到开头能醒悟,更加理解导演所要表达的情感。
至于剪辑乱,节奏快,呵呵,这种悬疑的剧情片,慢悠悠的讲故事,观众慢慢的思索,再慢慢的品位啊,搞笑。
再说照应标题。
蒙太奇,麻烦去百度一下。
不要都不知道什么是蒙太奇就来犯傻。
最后吐槽一下关于有人说那老人跑的好快啊,像个小伙子。
一个为了自己女儿可以干绑架勾搭,最后被拆穿还能正义凛然的对警察说为了自己孩子可以不顾一切,那为了自己的孙女,被恐吓,被绑架,不就跑的快了点有啥想不通的,要是真一个老人家那种慢悠悠的跑还演啥啊?
而且能不能算一下那大爷的年纪,他女儿15年前还是个12岁孩子,那他能多老,就个50多岁,现在人50多,为了自己孙女在拼老命,跑快点怎么了。
而且,他是个凶手,虽然15年都没被抓到,但是会恐惧被警察抓到吧?
那么平时多锻炼锻炼也可以理解啊。
不知道是碰巧还是导演故意的,这片子用了这两位演员。
个人认为导演专门找了这个剧本,还找这两位演员来演,是对奥罗拉和杀人回忆致敬。
看过杀人回忆都会想抓住凶手,一定要抓住他,必须抓住他,没抓到不甘心啊!
看奥罗拉,会和母亲一起恨,恨那个绑架孩子的罪犯,想复仇,报复那丧尽天良的魂淡!
所以,导演就拍了这部电影,用杀人回忆和奥罗拉的套路,改变结局,创造一部自己的作品。
七分。
有提问的,见回复。
怎么确定凶手就是老爷爷呢 ?
小女孩被奇怪阿姨抱跑之后没逃跑?
见回复。
西珍妈妈这辈子都不会原谅犯人,但至少她在最后抱住大树的一刻原谅了自己。
说真的是让人很难过很难过的故事,哪怕到最后都没有欣慰。
我看着小春轻轻摸西珍妈妈的头,耳边却还响着桥上撕裂的喊声。
十五年前开始一辈子都放不下的罪孽,苦痛地过着失去孩子的余生,你说要她释怀忘记,怎么可能办得到。
所以她尝尽了苦用尽了办法找到犯人,以牙还牙地让对方感同身受,只是有一点不同。
十五年前犯人在黑压压的树林里,从小箱子里抱出西珍。
十五年后西珍妈妈在明晃晃的太阳下,和小春面对面坐着微笑。
每个人都有情感,却不是每个人都有人性。
犯人爱自己的孩子大过一切,却在决定实施绑架的一刹那失去了作为人的本性。
西珍妈妈穷尽了半生只为复仇,却在得到孩子之后像妈妈一样温柔地疼爱。
比起看到犯人得到应有的惩罚,我更愿意看到西珍妈妈最终释怀的一幕。
她平静地拿着花走在去看望西珍的路上,太阳从身后照着,鸟叫声,树叶声,全片从未如此平静。
感恩最终至少是一个让观众放心的结局。
金相庆严正花比起从前演技都莫名其妙大大地提高了,特别是从此我完全对严正花改观。
当初一个晚上百无聊赖跳着看完魔女的恋爱感叹怎么还会有这样的角色给这样的演员,微微的整形后遗症脸加上浮躁夸张的演技,看完即删心情也并不愉快。
可是这次我却真的看到了严正花脱离狗血偶像剧后本身的样子,好演技,好情感,还有动人的影响力。
其实就算曾经是歌手出道又怎样,就算经历大大小小整形又怎样,至少人家以演员活动的现在并没有愧对她的身份。
是演员,演好戏,就是值得称赞的。
不知道为什么名气不响,但是是我近期看过最好的悬疑片之一。
十五年前,为了给心脏病发奄奄一息的女儿筹集手术费用,韩哲一通物色后,绑架了单亲家庭出身的小女孩西珍(不作详细调查吗?
单亲妈妈抚养孩子,经济条件应该不宽裕吧)。
西珍母亲报警后,警方指示她用假币支付赎金,以便追踪假币的流向,追踪绑匪。
然而,狡猾的韩哲早就看穿了这一切。
他警告西珍母亲不要耍花招,要想孩子平安,要听自己的指示,不再跟警方合作,带上钱独自去某个地方跟自己接头。
因为警方的官僚主义,西珍妈妈获得机会独自驾车跟韩哲进行交易。
韩哲的行事动机,就是为了自家孩子。
不管是15年的绑架案,还是15年配合西珍妈妈的表演,都是如此。
按照他的说法,要不是西珍一直逃跑,他本没打算杀死西珍。
对于这种说法,我是不相信的,这个人物,怎么都洗不白。
为了自家的孩子,就可以绑架别人的孩子。
自己失去孩子了痛苦,别人失去孩子就不痛苦吗?
这种反社会人格,最善于说谎。
西珍已经看到他的长相,就凭这一点他也会撕票。
总之,因为现场一些意外,韩哲拿到钱后顺利逃脱。
15年追诉期马上就要结束,警方没有什么进展,深感内疚的吴青浩警官,因为这件案子跟上司闹得很不愉快,辞职。
然而,西珍妈妈这些年一直没有放弃努力。
通过一把银行搞活动的赠伞,用最笨的方法,一一排除,作了大量工作后,她最终还是找到了真凶韩哲。
通过暗中观察,了解了韩哲的家庭,设计将他年幼的外孙女绑架。
然后,进行了一系列要挟,让他用15年前的方法重新作案,假装自己绑架了外孙女...准备用这种办法将他送进监狱。
这部影片,其实还是有很多漏洞的,西珍妈妈、韩哲都是普通人,又不是职业罪犯。
他们到底是怎么学会这些犯罪手法,还能确保完美实施的?
韩哲至少五十多岁的老人,体力怎么这么好?
钻铁轨,飞速爬行什么的,都很溜。
韩国是全民兵役国家,难道这位老哥是特种兵退役,并且退伍不褪色,状态保持很好。
以至于拉面馆里,面对两个警察的围堵,能够抓住时机一跃而走,顺利逃脱。
另外,光天化日之下,韩哲一身黑,长得又丑,走在路上不知道有多扎眼,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犯罪分子吗?
总之,圆得还算不错。
虽然剪辑有些乱,但基本上条理还算清晰。
而且,惊悚元素用得也不错。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长期有个不怀好意的人盯着你的家庭,了解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简直细思极恐。
比如,西珍妈妈抱走小女孩那段,先后用几个电话进行骚扰。
很明显,她知道家里面当时只有韩哲一个人,也是个可怕的女人。
还有一个地方也挺吓人,录音机播放“哈拉布机”...
优秀的剧情,巧妙的时间轴,得到慰借的结局。
佳作。
关于剧情不细说了。
看过电影以后,会觉得故事并不复杂。
一个受伤的妈妈,为了复仇重演了自己经历的案件,而经历了前后15年的警官侦破了整个案件。
但导演展示剧情的过程却很曲折,他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了这个故事。
关于时间轴和故事线影片有三条线。
两条现在的故事线和一条15年前的回忆线。
两条现在的时间线在吴警官见领导喝茶,西珍妈妈打电话的那个时间点分离开。
这个点以后,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小春被抓,紧接着是西珍妈妈回到韩哲留下黑色雨伞的小店。
这两件事发生的时间被逆转了,从这以后,导演有意放缓西珍妈妈自己调查的时间线,而主线的时间是正常,两条线此后交织在一起,但两线时间上行进的快慢不同了,却给观众造成一种相同的错觉,观众即便不觉得是发生在一个时间的,也至少会觉得是发生在同一个时间段内的,因为“按照时间顺序”发展情节在观众心里事默认的。
两条现在的故事线在最后揭示真相时重新归到一个时间点,合在一起(这样安排的好处在下一段会提到)。
而第三条线也通过剧情的重叠和恰当的回忆被穿插在主线当中。
三线有序不乱,交错恰当,分合巧妙,是本片一大亮点。
关于所谓的“bug”那些普遍认为的所谓的“bug”不提了。
我说两个别的“bug”。
分别关于剧情和逻辑。
第一,韩哲是完全可以猜到作案的是西珍妈妈。
在吴警官发现路边白花的时候,他问了西珍妈妈,回答说没有人,也就是说,除了警察是没有人了解整个案情的。
就算这一点韩哲不知道,当他经历了自己所设计的这些,第一个想到的也一定是西珍妈妈。
15年前他可以完美犯罪,把所有人耍的团团转,现在难道连谁是凶手也想不到么?
不会的。
第二点,在小春被抓前,黑衣人打算抓一个小男孩,这是西珍妈妈会做的事么?
一定不是。
这个动作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而在剧情上,因为这些铺垫,包括导演对西珍妈妈故事线时间的安排,观众只有在最后录音带出了结果,西珍妈妈缓缓回头的那一刻,才会焕悟,她才是凶手。
在这一瞬间,15年前后案情重叠,身份置换,案情不同之处和分支的疑点成为突破口,真相大白。
观众在影片的前半段是一定不会料到这一切的。
而在最后带给观众的冲击也是正常行文安排给不了的。
这也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有时候故事的发生就和历史一样,不能假设。
当故事没有按照你的预想发展,不一定是有问题,也可能是导演为了别处的合理性放弃了此处的合理性。
也没有一种逻辑,是完美的。
何必带着挑刺的眼光看电影?
看电影该是因为兴趣,有这样的态度,看电影时便会纯粹许多。
也更能欣赏其中出色的地方。
因此,好电影既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也可以没有“bug”,全在人怎么来看。
关于人物 感情 和结局影片中,吴警官第一次找西珍妈妈时,她充满期待的问“有新线索了吗”,这15年,她一直都没有放弃。
也许你也注意到了,西珍的爸爸和小春的奶奶一直没有出现,也没有交代原因,导演有意弱化了这两个角色,这样,对西珍妈妈和韩哲来说,女儿就是整个世界。
为了治病,为了女儿,因为爱,可以铤而走险。
为了复仇,为了女儿,因为爱,可以不顾不切。
小春重回父母的怀抱之时,一切尘埃落定。
完成承诺的吴警官,为孙女认罪入狱的韩哲,让罪犯忏悔的西珍妈妈,都得到了应得的慰借。
开始时,西珍妈妈轻轻的抱着女儿的棵,可怜楚楚。
结尾时,西珍紧抱着那课树,15的痛苦,忍受,泪水,在这一刻融化在森林的微风里,消散在森林的微光里。
也许,只有西珍听得见,也只有西珍看得见。
看过紫金陈的小说,和法医骆闻的做法一样,不知道谁抄谁还是纯属巧合。
故事引人入胜却不够惊艳。
技巧足够创意差点。
如果是我,小木屋外,祖孙三代都活不了。
或者把老头子这条烂命留着,看着心爱的女儿和外孙女受尽折磨。
程序正义区区15年,太便宜他了。
法律还是太克制了,司法的惩治性完全没有发挥,以现行的中国法律来说,杀人基本做不到偿命,坐牢还可以减刑,贪污几十亿坏事做绝也仅仅是无期,待的监狱还和普通犯人不一样。
有时候觉得满清十大酷刑真的可以用,文明社会不应该对犯人也文明。
谁来体会受害者的心情呢?
完全不合理啊喂!
为了得到雨伞强铺市场那场戏,罪犯居然在银行留了真实地址还在那放了一堆证据,真的想不到有人会找上门么?!
女主指示罪犯重演十五年前的取钱手段,为什么罪犯完全意识不到之间的关联等男主找上来还一脸懵逼?!
工程师又会偷车又能在电话里变声还把警察耍的团团转技能都很666嘛。
小女孩被女主抱走怎么那么配合,不哭不闹还回家拍个照。
最后小孩真的不会说出来是被阿姨抱走的吗?
是阿姨啊!!
追凶十五年,老贼障碍跑体能依旧爆表~片中几位主角就没一个撑得住的,导演那故弄玄虚的叙事节奏拖得把腚沟都露出来了
一个很好的想法。
十五年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复仇故事。剧本设计得很精致,两次反转层层递进自然流畅,最后赢得很绝望,正义无能为力,只有邪恶能战胜邪恶
太高期望,太多失望!!!!好笨比的剧情——第1次的时候看不见背包,第2次的时候还不知道多放几个摄像头,在那傻傻的看着背包被眼前的那些放假的士兵挡来挡去,自己不知道提前多布几个摄像头吗?我的天呀,也不知道把铁轨的这一个段落都给它封起来
台湾译名的自作聪明和大陆译名的不知所云都让人惊叹。
这部2013年的韩国电影,果然水准高,这几年没看到好看的韩国类型片了,就是犯罪悬疑类型的。可能是我确实看电影少了。剧情真有意思,反转的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反转了好几次,真的好看。片中还顺便黑了下警察,又探讨了伦理。
韩国犯罪电影的确是崛起之势,每一部都在诠释韩国人对复仇的思考。本片案情设计非常完美,一个正义的冤案,用迂回的手段完成对体制讽刺和不满。只是站在前辈肩膀上的套路展现不是好想法。但总体不错,三星半。
从误杀追过来的 的确不好看 剧情漏洞比较多而且给观众一种不明所以的感觉 如果女主一早查出来线索直接报案 为什么等十五年后才找到那个凶手 如果犯人是爷爷又是为什么会十五年后再次对不明确目标尝试绑架 不太喜欢
电影的唯一亮点是剧情的反转,确实出人意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其它方面都有些牵强,可惜了一个好剧本。
剧本不错,执行有些小遗憾。过不去的bug是:老爷子十五年后依然身手矫健,最关键的是,一旦罪犯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之后,第一反应就应该知道幕后黑手是谁了,不可能一路懵逼。反倒是知道答案又不敢声张的挣扎拍出来会更好看些。
同样的题材,同样的闪回,同样的氛围却没有《杀人回忆》的高度,但仍然是一部高质量的韩国犯罪道德片,大概编剧太感性了,几个地方都有严重的BUG,受害人与犯罪人的身份置换做的漂亮,又一次母爱的复仇。总之,棒子的犯罪片总有惊喜。。。
放电影里叫蒙太奇,放推理小说里叫叙述性……你们懂的。
棒国电影太惊人了,这批70后小导演的处女作一个比一个猛啊!!编得也好,配乐、镜头、电影语言什么的都好凶残。一生推啊一生推!
没太深印象…
搞太多啰里啰嗦对话,气氛破了,比《奥罗拉公主》差多了
第七十三部韩影,因为误杀来的。想看看完美犯罪,结果亲情犯罪。社会还是帮不上忙?非要走犯罪一路,毫无悔意结果败在亲情上。自己犯的罪自己走过的路,是不是熟悉又陌生!!
这片也真是到了为了剧情而剧情,为了反转而反转的份上了!一切都感觉套路味十足!韩国复仇伦理片近几年拍得过多,刚开始的确有很多精彩的,但随着这种类型片的成功,一系列流水线产品也应运而生,这种看着不难看,但也不好味不好嚼,十足鸡肋。
主要剧情就是讲述15年前严正花的女儿遭绑架,因为老头的女儿需要手术,急需一笔钱所以才萌发了老头绑架严正花女儿的故事。但是由于意外小女孩从山上滑倒并被车撞死了。15年期间严正花为了找到杀害自己女儿的罪犯,直到最后一天截止日,重复了15年前的情形,把老头的孙女以同样的方式绑架了。由此。。。
这个诡计其实蛮有意思,也没烂尾,就是bug有点多……
1套个悬疑的外壳,实际是个亲情片;2剧情反转点:十五年前的受害人,是第二个案子的犯人;3一小时48分左右,借金相庆飙戏,导演给出真相;4严正花那张假脸已经看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