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其实是一个老故事,从暴力的父亲、隐忍的稔和 稔在猛晚上从东京回来后对他的试探,不难猜出他其实是一个潜在犯罪者。
最后一段,猛回忆起稔的伤疤,有点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意思。
拍摄手法上说,过吊桥的晃动、水流的急、稔和智惠子起冲突时消失的声音,拍的很好。
最后一幕的留白也拍的尤其好,开放式结局。
人物上说,智惠子作为社会与家庭的边缘人物,在片中不是导演关注的重点。
没有一个人真的在意她,想听到她的心声。
稔不可能理解她。
她在河边向猛倾吐心声,也被无视。
影片更关注稔、猛两个人物之间的张力。
猛看似没有推千惠子,但他并不无辜。
另外,这个父亲真是代表了传统父权制的大家长,使用暴力、不做家务、拒绝沟通。
最后,猛说 其实从吊桥上摔下去的是他。
猛和千惠子一样,都想去东京,离开稔。
猛做到了,也与自己的哥哥隔阂、不信任。
是一部很用心的片子,伏笔埋得不错,一步步解谜也挺好看的。
香川照之演技太好了,完全就是稔本人啊…
细节。
对立面。
复杂心境。
不定性。
哥哥和弟弟。
隐忍和放纵,停留在家乡经营一个加油站和游荡在城市当一个摄影师,在家帮父亲洗衣做饭忍受其古怪脾气和怨气和有一个女朋友照顾出门前恋恋不舍吻别还递上洗好的装好的几件衣服。
一个温顺好看的女人,和哥哥日夜相处,和弟弟余情未了,成了兄弟间问题的契机,亲情和爱情,竟也互相暗暗较劲,表面隐瞒。
人性是什么样的?
有对哥哥沉闷生活的怜悯,有对情人的占有欲,有本身的敏感和随性,有逃避,也有摇摆不定的态度。
而哥哥则有对现状的不满,有对所有忍让之后的无所得的绝望和虚无感,习惯性的退让和难以压抑的怨怼。
都没那么无私,却又有强大的社会体系需要我们作出无私的样子。
帮弟弟对爸爸说好话,跪着狼狈的擦去父亲因对弟弟发火而打翻的桌子和酒,而翻倒的酒瓶一滴滴的滴在他的裤子上。
其实父亲和叔叔也是相同的例子,一个无能脾气坏,一个是事业有成的律师,就算没有发生后来的事,兄弟间可能也如他们一般在饭桌上争吵,一个满是不甘一个抬脚就要走。
记忆的影像,随一次一次不停有转折点的开庭一点点展开,到底哥哥有没有推那个女人下去,其实可能是弟弟的记忆盲点了,不然怎么可能忽然在法庭上指正哥哥,到七年后的一天记忆里的哥哥是想拉住那个女人的。
但兄弟间小时候的亲密无间是真的,父亲也曾轻松愉快的和他们玩闹,还有个温柔的母亲悉心照料软化着三个男人之间的关系。
那些埋怨,猜忌,争夺,后来化作时过境迁后,弟弟声嘶力竭的对哥哥的呼唤和泪眼,和哥哥从马路对面忽然转头后一点一点化开的笑容。
PS:哎哟喂,复杂的电影还是有点难懂啊。。。
1.第一部是偶然当了导演,我以前在学校也不是学导演的 我在片场也觉得自己不适合。
所以选择了当编剧 是枝裕和导演说你去试试当导演吧 我就去了 第一部片完成后 很多周围的人问我 下一步打算怎么样 刚好我做了个梦 两个人的信赖发生了变化 所以立场也发生了变化 我就把这俩人关系改成了兄弟 形成了这部片的想法2.从做梦到写完剧本 花了一年半时间 曾见到一个男性好友把他的女朋友推到瀑布口 我把这个改成了兄弟之间的故事 男女之间的关系很复杂 兄弟相对简单一点3.看了姜文的鬼子来了 发现香川照之是个很好的演员 小田切让是和自己同时代的人 是2000年代日本电影重要的代表性明星 一直很想有合作的机会 香川照之说角色和他本人很像 所以很有热情 在拘留所打拳就是他本人的动作 小田切让是个很酷的人 他就讲“这个角色真的很坏啊”,但开演的时候他能很快的进入状态 3.电影里有悬疑元素 但是我更重视心理的变化和关系的变化 悬疑和法庭元素是我用来吸引观众的手段 我想以此让观众来接近角色的心理4.我和是枝裕和经常互相提建议 看剧本 看刚剪好的片子 《摇摆》也和其他的片子一样 给是枝裕和看了 好像没啥特别的 是枝裕和当时建议故事情节更明显一点 比如哥哥的犯罪到底有没有证据 但我不这样想 我不想明确哥哥的犯罪动机 所以我发现最开始的剪辑版本会让观众一直注意到这个问题 所以我听了是枝裕和的建议 重新剪辑了5《摇摆》小说是拍完电影之后写的 拍两小时的电影 我会写很多人物背景家庭背景的设定 我在电影里展示的只是我准备的东西的一部分 我觉得很可惜 用冰箱里剩下的材料再做一道菜 我就是用这样的心情写了小说 电影和小说最大的区别是小说里可以写更多看不见的人物心理活动 文字可以写到很丰富 拍电影要考虑预算 考虑百十个人的团队协作 很烦人 写小说会自由很多 小说是以死去的女孩的视角来写的 这个角度就很自由6 希望以后和娄烨《推拿》的主角黄轩 《地久天长》的男主王景春合作7 我一开始写了多视角故事大纲给是枝裕和看 他就讲 这是罗生门啊 我后来就改成了单视角 人的记忆会随着时间和接触的信息量发生变化 所以弟弟最后发现自己的记忆会变化 并不可靠 这对他来说是一件很冲击的发现8 我去年看坠落的审判 也觉得和摇摆很像 女孩死后 父亲和兄弟 三个人一起吃饭并发火的戏 我经常看 觉得很有意思 9 弟弟在审判过程中 说的是他心里的真相 他开始怀疑他的哥哥 他觉得虽然会把哥哥送进监狱 但是说出真话 可以找回哥哥和爱 这是对哥哥的爱的表白10 这个片子我拍了很久了 很多东西不记得 回答不了大家的问题 抱歉 很多导演也是一样 在筹拍下一部电影的时候 需要忘记上一部电影 如果一直想着之前的电影 就没法投入下一部 现在也在筹备新的电影 到时候大家看了欢迎再来向我提问题吧
哥哥本性是善良但敏感的,弟弟和准女友厮混的事他通过几句话测出来了,很气愤但强力的压抑住了,内心自卑又不敢打破常规的哥哥想假装一切如常。
第二天仍旧正常出游,准女友猜测哥哥知道了她和弟弟的事很害怕,加油站长期枯燥压抑的生活她早已有了厌倦之意并后悔当初没有随弟弟离开,经过前一晚她想要追随弟弟离开,奔上了桥证明自己的勇气,哥哥是有恐高症的(最后的回忆短片可以看出他紧紧的抓着弟弟过的桥),哥哥在桥上追上了女孩,女孩不让他触碰她,自尊心受挫和愤怒一起爆发了,于是两人起了非常严重的冲突,女孩倒地并一步步躲闪不让哥哥触碰至失足掉下,最后哥哥是想救她的,从哥哥手臂上深深的抓痕可以推测,如果哥哥是故意推她下去抓痕不会这么深这么长,很可能是最后用力拉她才造成的。
另外,影片的最后有一段回忆哥哥当时拉弟弟的镜头,和他拉女孩的镜头中手势是一样的,这种手势是救人的。
哥哥气女孩更气弟弟的摇摆不定,探监时哥哥突然反常暴怒并啐弟弟就是一种压抑下的情感爆发,哥哥真心喜欢女孩,但哥哥自卑又发现了弟弟和女孩的关系就更加难受,弟弟摇摆不定不确定和女孩的关系对哥哥是一种生生的折磨。
现在女孩这样死了,哥哥很气,气弟弟气女孩气自己。
弟弟的摇摆对哥哥的最大杀伤是体现了弟弟对哥哥的不信任,哥哥真心对弟弟,但弟弟从没信任过哥哥也从没信任过任何人,从一开始倾其所有的找律师救哥哥就只是救而已,心里始终充满的是否定的怀疑,直到当庭指正哥哥是凶手,哥哥反而坦然,因为他明白这个才是弟弟最真实的想法,他爱这个弟弟也愿意用坐牢为这件事赎罪。
最后哥哥出狱了,看到弟弟时的那一抹自然而真诚的笑,让人感动,弟弟能来证明弟弟终于明白他是清白的了,希望以后也能继续信任。
西川美和好厉害。
看得我脑袋好疼的一部电影。
她好会写本子好会拍。
台词、叙事节奏、空间和光影都极其精密。
太喜欢ゆれる-摇摆这个主题了。
证词、想法、被认为的真相、可表达出的语言、两人的关系都是无时无刻不在摇摆当中的。
所有真正想的都不被表现,言语是思想的外沿。
作为意象的是摇摆的桥、漂流的鞋子、摇动的汽车与光影。
兄弟两个都是出于自己意愿为对方相互保护与掩盖,反而更深地伤害了对方,因此猛的放手是一场纠结羁绊的解脱。
双方都觉得对方是在过更好的生活,恨意与爱意缠绕双生。
事实上每个人都在佯装坚强,越是装坚强,破碎就愈发伤害巨大,这是开头法事时点出来的。
真木阳子本身是一个自我毁灭的开始。
她妈妈根本不在乎她的生死,希望她是被害的而非自毁,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未来。
她对乡村秩序的消极反抗,是哥哥想做却不能实现的。
哥哥温良表相下深刻的暴力欲望,用父亲这个角色作为镜像表现出来。
哥哥是一个剧烈的摇摆,完美负责的男人与一个暴力或自毁的魔鬼只在一念之间(检察官说得好,向你的受害人不断伸手,本身就是你在有意加害),在事发后的摇摆却很细腻。
香川照之真是无敌变色龙。
虽然...但真厉害啊。
小田切让帅得我头疼。
文章内容首发于个人公众号:裴三说电影更多内容敬请垂阅关注公众号 日本导演西川美和2006年的片子,这部电影令我第一时间想到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2011年的那部《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这两部片子相同的地方主要在于都是利用精巧的剪辑造成剧情关键场景的缺失从而引发观众对故事本身的多重解读。
但这两部片子显然还是有所区别的,《一次别离》最后告诉了我们事件那缺失的一幕从而展示了故事的真相,而这部《摇摆》最终却并没有告诉我们那缺失的一幕,所以事件的真相就只能让观众自己去解读。
不少电影会有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但这部电影却别具一格的在剧情关键点上用一个开放式的悬疑设置来让观众自行解读。
早年外出发展现已小有名气的摄影师弟弟(小田切让饰)因为母亲的离世回老家参加葬礼,他有一个哥哥(香川照之饰),哥哥一直呆在家乡小镇帮父亲一起经营一个加油站。
相比于哥哥和父亲间融洽的关系,外出闯荡的弟弟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就明显紧张了许多。
初回小镇的弟弟很快发现自己早年的女友(女人当年似乎是不想跟他一起外出发展从而导致两人分开)在父亲安排之下就在他们家的加油站工作,而且他随后得知父亲这样做的意图是想撮合哥哥与自己当年的女友在一起。
某日,兄弟俩带着女人一起到他们小时候经常玩的一个山脚下的溪边游玩,那里有一座年久失修的吊桥。
到那里没多久后,弟弟就一个人走过吊桥到对面树林里去拍照,对弟弟旧情复燃的女人随即跟过来上了吊桥,放心不下的哥哥跟着也尾随女人上了吊桥。
在吊桥上女人最终向哥哥表态说对他并无好感,大受刺激的哥哥随即在吊桥上与女人起了一番争执,争执之下女人从桥上坠落而死。
影片从这里开始转入一个意想不到的叙述视角,这不由得令人想到今年的那部法国电影《坠落的审判》。
女人的死因同样成了一个谜,她的坠落到底是个意外还是哥哥一手造成的?
而当时身处对岸树林中的弟弟究竟有没有完全目睹这一幕的全过程?
一切显然成了巨大的谜团,事件开始不断反转。
先是哥哥主动在警局承认女人的死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接着在法庭上他又否认说那只是一个意外。
作为当时唯一目击者的弟弟在一开始一心想替哥哥开脱罪名,但到了最后一刻他却又站出来指证说哥哥当时的行为完全是蓄意为之。
影片的叙述重心由此完全出人意料地一下子从对这起死亡事件的真相探寻转而变成探讨兄弟两人间的复杂关系。
不难判断的是,事发时的真相除了哥哥本人之外根本不可能有另外的人会知道,就算弟弟当时站在对面的树丛中完整看到了这一幕,但他也拿不出绝对的证据证明事发过程的真相。
女人是自己失足跌倒的还是被哥哥推倒的、女人跌倒后哥哥那伸出去的手是想拉住女人还是试图进一步想把女人推下去?
这些站在对面的弟弟也许都能看清,但当最后一刻哥哥伸出去的手拉住身体已经完全掉落的女人的手后所发生的事情,以弟弟当时身处的距离显然不可能看清。
那一刻是哥哥故意松开了手还是女人主动挣脱让自己掉了下去,这是哪怕再近的距离都不一定能看出来的。
一切显然成了一个谜,一个只有哥哥本人才知道的谜。
所以弟弟最后的指证就明显让人疑惑,按照正常的逻辑和兄弟间的感情,弟弟这时候应该作证为哥哥脱罪才是人之常情。
但出人意料的是,弟弟却在根本不可能了解事件真相的情况下甘愿冒上兄弟反目成仇的风险最终反戈一击指证哥哥从而令他担上了可能并不一定存在的罪名。
弟弟如此反常之举的用意何在呢?
这显然是这部电影的特别之处。
正如电影的片名一样,摇摆这两个字实际上既包括了事件真相的摇摆,也包括了兄弟间感情的摇摆。
影片的真正意图显然不在于前者,事件真相在这里只不过是个楔子而已,兄弟间的感情关系和各自的人生境况显然才是这部影片聚焦的重点。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兄弟关系显然还包括父亲与叔叔间的关系。
两代兄弟间的关系在这部影片里就像是一种对照,早年外出闯荡的叔叔事业有成当起了大律师而父亲却是守着小镇上的一个加油站一辈子碌碌无为,同样外出闯荡的弟弟成了一个自由潇洒的摄影师而哥哥则只能与父亲一起守着那个小加油站人生像是永远被困在了这个小镇一样,而且对哥哥来说打击更大的是自己爱慕的女人却明显更加心仪自己的弟弟甚至还是他早年的恋人。
对于哥哥而言,这样的人生只能用憋屈来形容,他不想一辈子过这样的生活但却又不得不过这样的生活。
鲜明的对比之下,身为兄长的他那长期压抑的心态显然早已扭曲崩溃,所以在探监室里原本温厚老实的哥哥却一反常态地隔着玻璃向弟弟一脸鄙夷地吐口水自然成了完全可以理解的事。
所以哥哥当时的行为是不是蓄意谋杀显然已经不再重要,对于哥哥来说当时的行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这起事件本身就已经成了架在他心头的枷锁。
而最后终于意识到这一点的弟弟显然是想帮哥哥卸下心头的这个枷锁,所以他在出人意料地指证哥哥之后才会说出“想要找回原来的那个哥哥”这样的话来。
而从一旁的哥哥那一脸的平静甚至是欣慰的表情来看,这显然也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对他而言,事实上的有罪还是无罪其实早已不重要,能不能卸下心中的这个枷锁才是他的人生是否可以重回正轨的关键。
显然这是兄弟两人之间真正的彼此了解和互信,也是这部电影独特视角之下的精彩之处。
早川稔和早川猛是一对兄弟。
稔的女友智惠子也是猛的青梅竹马,她后悔当初没有和猛在一起,于是在稔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猛和智惠子发生了关系。
第二天,三人观光旅游。
稔和智惠子在桥上发生冲突,智惠子不让稔扶她,在一瞬间智惠子从桥上坠落身亡。
究竟孰是孰非?
对于哥哥稔来说,他不会伤害智惠子,但是比自由和真相更重要的,是尊严和父亲以及弟弟的接纳,他虽然对莫须有的罪过矢口否认,但是缺乏坚定的洗罪决心。
而弟弟出于内疚,很渴望通过自己的种种努力救出哥哥,四处奔走,力图证明这只是一场意外。
稔说自己不怎么受女人欢迎,可以从他对智惠子的把控不力看出,其实他如弟弟猛所说,是个十分善良真挚的人,也许只是偶尔的失控,对于女友的性命又怎会轻忽。
哥哥觉得弟弟的奔走只是不想让自己成为杀人犯的亲人,导致了猛的反转,他明明目睹了桥上所发生的一切却又在法庭上说,自己并未见到桥上发生的情景。
稔被判牢狱七年,七年后他和弟弟猛重遇,微微一笑泯恩仇。
对于稔而言,剥离生活的本质和真相并不是最重要,他看重的是兄弟间的感情,在他的认知系统中父亲和弟弟就是他的一切,猛会处处敌视顽固不化的父亲,而稔却顺从父亲。
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养成了稔某种情绪化的内在性格,外在和顺却也无法掩藏内心的虚空。
对于猛而言,他可以萍水相逢,做一夜的花花公子占有智惠子,却也因稔的态度而埋没了真心。
他有他的欲望,也有他的桎梏,他相比温厚的哥哥更多的是任性和恣意,倥偬之间的一晌贪恋化作乌有。
猛的摇摆和顾左右而言他伤害了稔。
稔在电影末尾的那个微笑才是他的本质,他的所有的热力和欲望都在生活的蚕食倾轧下毁损,有些不幸的人耽溺于舔舐伤口,有些人也会拖沓了前行的步伐。
而稔其实更为心平气和,他的舍得以及自由与否都不是人生的难题,他只希望猛和父亲能感知他的情,他的依赖。
猛是一名摄影师,七年后在杂乱的影像中——发现小时候同游吊桥时哥哥的温柔,自然的本心渐渐复苏,而不是沉沦在记忆的懊恼和悔恨之中,热泪盈眶就是情感和力度的证明,荆荆棘棘统统斩去,名制之后的真淳开始进行统一之前杂乱纷扰的自己,再也不让情绪将自己碾压侵逼。
这是一部真挚到不留盲点的影片,导演编剧颇为真实的刻画,使得此片有了某种诗化现实主义的特色。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猛,心念高蹈愤世,纵逸任情;也可能是稔,坚忍无奈之中也要以温和的方式求取心的共鸣,只有在这样的人格统一体中才能渐渐参悟人生的本质。
但愿灵魂不再孤凄。
1动摇。
等站到那座吊桥上,动摇开始了。
在后面双手护着智惠子的稔,对智惠子突然猛烈地甩开感到以及一脸的厌烦感到不知所措。
他一心一意喜欢的一个女子一下子把他整个价值观全动摇了。
放荡的弟弟猛让这位女孩子如此痴心,反而是自己的善良憨厚变得一无是处。
最后拉着快要掉下去的智惠子,稔这只原本紧紧抓住的手也变得如此无力。
生性老实的稔为智惠子的死充满深深的负罪感。
他最后主动自首,继而不甘心,在法庭上为自己圆了一个完美的慌。
而弟弟猛,起初不断地维护哥哥,即使他看到了吊桥上的一切真相,“可他毕竟是我哥哥”,这位老实善良的哥哥不会是个杀人犯的。
当哥哥为自己圆了个慌,“胜利”在望之时,猛一下子发现这个如此镇定为自己辩解的哥哥似乎在扭曲。
这样的摇摆最终将哥哥送进大牢里。
整部片子就是在讲这样的一种摇摆,每个人都面对着这样的抉择,一念之差,生活从此改变了轨迹。
2同样是一部讲述兄弟情的电影。
弟弟稔一味逃避,生活放荡,哥哥稔善良老实,猛对于哥哥充满崇敬之情。
面对来探狱的弟弟,稔唾沫以对,自己如此喜欢的智惠子一下子就跟着弟弟,渴望他把自己带出这个洗车站,这个沉闷窒息的洗车工作只能让她感到生活的日复一日。
稔的信心在这个吊桥上被完全撕裂,规规矩矩并且一向心地善良的他却每受挫折,嫉妒在他的心里搅动,当镜头贴向监狱里那块隔着的玻璃,那张扭曲而凶狠的脸似乎能将人吃掉,镜头的灰暗色调也顿时令人悚悸。
而影片最后,7年后哥哥出狱。
看到对面在喊着自己的弟弟猛,他露出了微笑。
这个结尾反倒令我感到一丝的悲哀,7年的痛苦在这时居然轻如牛毛,那张几乎能杀人的脸却如此容易就原谅了這一切。
3每次镜头换到那荡着清脆响声的溪水,以及那被宁静呵护了多少年的吊桥,這一切似乎孕育着多大的清静与美。
曾经腐烂着的一具尸体以及在溪水上流着的一只鞋,在我心中将这印象完全打碎,更多的是心底留下的煞白煞白的恐惧,犹如藏尸间里露出的那已经冰冷无血色的手。
4当然,这部电影还有一个教育意义,做人不能太憨厚。
现实就是这样子,一点一点磨掉我们心中的纯洁。
本来是冲着小田切去的,结果给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香川照之。
不是小田切不够好,只是香川将角色诠释的太出色,以致于我在看完片子之后很久脑海中仍能浮现出他的每个眼神。
类似于香川这样与偶像全然无关的演员,能在竞争激烈的日本演艺界生存下来,自是具有深厚的功底的,也只有在这样的电影中,才能给予他们发挥的空间。
片中的哥哥是个比较复杂的角色,在他看似唯唯诺诺的外表下,是被压抑的愤怒,在他的爆发于冷漠中又藏着对弟弟的感情。
这样的电影,总是在平静的节奏中让你看完后才醒悟自己得到的什么,这样的演员总是在你惊叹于他的表演后才发现错过了什么。
片名叫《摇摆》,这是最初吸引我的地方。
前一半的影片下来,让我对结尾充满期待,然而结果却并不令人满意。
“摇摆”这个意向在影片中反复出现,除去写意的空镜外,人物内心的摇摆痕迹清晰可见:1、生活的知足与不满这是长久以来潜伏在哥哥内心中的“摇摆”,当弟弟从东京返回小镇,这个“摇摆”剧烈的运动起来。
2、优越感与罪恶感弟弟同哥哥相比,优越感自不用说,无论是从经济上、外形上、还是身份上,然而弟弟却始终认同哥哥为道德偶像,在他的面前自惭形秽。
3、道德与欲望弟弟发现哥哥同智慧子关系亲密,心里虽然希望哥哥幸福,嫉妒却不可抑止的滋长。
男人对于他认为美的女性,具有本能的占有欲,一如著名的“俄狄浦斯情节”。
然而在得到了智慧子后,弟弟却又陷入自责。
4、一瞬间的善与恶桥上的重场戏,哥哥因为一瞬的恶念,将智慧子推落桥下。
在即将落下的一瞬,善良重新主宰了哥哥的身体,然而最后挽回的动作并没有达到效果。
5、自责与自欺由于弟弟的袒护,落桥事件被认定为意外。
然而哥哥由于自责,在进入警局后,主动交代了推落智慧子致死的罪行。
然而在庭审的时候,哥哥却推翻之前的口供,以自欺的方式为自己开脱。
6、拯救者与帮凶落桥事件发生后,弟弟竭力帮助哥哥隐瞒真相,哥哥自首后,弟弟倾其所有为哥哥辩护。
弟弟此时的身份像一个拯救者。
在哥哥表现出邪恶的一面时,弟弟心里也得到了某种道德上的平衡感。
因此,当哥哥在法庭上说谎时,弟弟便觉得自己成为了帮凶。
至此,兄弟间的道德天平完全颠倒。
弟弟惊讶于哥哥在法庭上的表现,惊讶于他可以将罪恶遗忘的一干二净,惊讶于他竟然可以自欺欺人。
于是,道德偶像的形象瞬间瓦解,弟弟为了维护心目中完美的哥哥形象,在法庭上指认哥哥。
这是导演的解释。
而且从之后弟弟对哥哥的厌恶态度中可以感受到这种失望,顺着这样的情绪,结尾却忽然逆转:弟弟看小时候的录像,看到了哥哥拉着他的手,忽然想到哥哥也曾试图拯救智慧子,于是情感决堤,重新完成带有愧疚的偶像认同。
无法想象这样一部影片为什么会有如此牵强的结尾,情绪的伪高潮虽然使我得到一些感动,但回味起来却觉得十分虚假。
破碎的认同感绝不是靠人性一点点善就可以修复的,更何况兄弟之间的矛盾已早非正直与邪恶这般简单。
看来,不仅影片中的人物在“摇摆”,导演似乎也在“摇摆”。
这个电影比较糟糕的是把扣做到了弟弟的记忆上,所谓摇摆也是弟弟记忆的摇摆,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弟弟得了记忆错乱症一样,老实讲会让人觉得剧情很无聊,情节推动乏力。小田切让和香川照之表演都相当不错啊,这么无聊的戏还演得挺带劲儿
细腻敏感。是兄弟,是男人和男人,也是彼此的梦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如此微妙。有婚姻的存在,有血缘的联系,是令这关系更稳定还是更脆弱?
看了五分钟才发现,原来以前看过了,也懒得换了,又看了一遍。在大城市混的弟弟回家奔丧,分分钟就把哥哥暗恋了n久的妹纸给上了(当然以前也有瓜葛),哥哥内心崩溃,次日三人一起郊游,妹纸从桥上跌落丧命,到底是自己跌落还是哥哥丧心了... ...算是人性的拷问吧,很微妙。
让人的真性情都没了的电影 大家都跟木头一样 男主角记忆害死人 编剧咋好意思编出来这桥段 当时回忆混乱 七年后想起来真相?
看到十分钟倾倒的酒壶里的酒一滴一滴滴到裤子上的镜头,过来给个五星,知道会是像是枝裕和《胡渣》一样的电影。看完再来印证吧。看眼光是否依旧犀利。继续看。 ---------------- 失望----------------看到弟弟在法院上的自白,虽然是预料到的剧情,但还是被台词打动了,有点动摇自己刚才的失望判断是否准确,越往后看越觉得不对劲。终究还是失望。影片最后一幕的留白好评。反思为何随着电影剧情发展,自己的评价会左右横跳,因为导演的功力还是不纯熟,还有哗众取宠之嫌,自己的眼光也还不够好。在一星和五星之间,选择一星。因为我觉得这不能算三星及以上的好电影,也不是两星的平庸之作。而是一部很危险的作品。再关注一下这个导演的发展吧。突然发现,自己的感觉就像影片的片名一样——摇摆。蛮妙的。
#西川美和武汉站 逐渐get导演喜用奇情故事剖析复杂家庭关系的套路,但好在拍法非常平衡,没有煽情或刻意的地方。比较喜欢用吊桥的摇摆对应记忆的不稳定&人性挣扎,弟弟回忆时背景音变成潺潺水声,很准。觉得弟弟最后背刺不算突兀,反而是把罪行推给哥哥完全减轻负罪感,这就显得最后痛哭流涕比较虚伪了。对于这个故事并不是很感兴趣,还是更喜欢《蛇草莓》
似是而非的对错真伪,清晰真实的唯有情感。
记忆与真相 与家庭之间的连接太弱了,并没有因为是发生在家庭中,让记忆之不可信与人心摇摆的主题变得更加深刻或者与众不同。
虽然有点闷,但还是看完了,兄弟间的感情用这样的故事来表现也未尝不可~结尾处哥哥的那一个微笑让我猛然发现原来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摇摆过~
非常沉闷无聊,兄弟、父辈兄弟,别扭的关系一再延续,因死亡事件而爆发。弟弟猛是脑子不好还是眼睛不好,关于目击事件的记忆摇摆不定,我的耐心也被消磨殆尽。小田切让还是帅的,伊武雅刀老先生技艺了得,既可以是口蜜腹剑的鸟教授,也可以是心力交瘁的老父亲。
看不懂
兄弟,这仅仅靠血缘,被连结在一起的两个人的关系,是多么的稀薄和危险。
香川叔把一個邏輯上很混亂的角色靠演技搞定了。小田這個角色邏輯上是順暢的,然而演技好弱。整個片子細節不錯但關鍵點禁不起推敲。
这要是作文,应该是标准范文那种。镜头细腻,节奏都是对的,探监那场一分为二的戏,气氛处理的尤其好。香川叔,也是依然很厉害。看过好几部,不应该叫变色龙了,他是橡皮泥,塑造角色的能力满分。
西川美和的笔尖是锋利残忍的,镜头却是柔和缓慢的,这种反差确实很有特点与态度。自由不是任性,追求理想不能建立在他人永生束缚之上。手持镜头的抖动是对角色动荡、怀疑的内心的映射,饰演哥哥一角演员的表情在法庭时冷寂到阴森可怖,但最后对视的微笑却有一种温情存在(当然这侧面说明哥哥仍没收获自由),这足以印证其演技精湛的事实,法庭戏戏剧张力很强劲但台词并不讲究、严谨,父亲角色塑造较为浅薄、模糊,最后对其疑似“洗白”我持怀疑态度,可他在文本中又尤为重要。
我们总相信我们所愿意相信的回忆,记忆是怎样的发生了变化,是因为回忆的人心境发生了变化吧。香川照之和小田切让演兄弟,长相上的说服力有些低啊
西川美和有她自己的燃冬。
到底杀没杀啊
意外的很赞,西川美和镜头的感觉太好了啊!故事的可解读性超强,每一个设置都很有意思,但是整体又没有说教性。最近已经几乎对情节免疫的我,看着看着还会惊呼What?! 特别一颗星给香川,刚开始觉得叔在演好人也不错我真是太单纯了…太NB的演员衬的小田切弱了点,但好在这是他最适合的那种角色~
YOU HAVE NO IDEA WHAT YOU ARE MAKING THIS IS RIDICUL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