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营造很好,胶片部分感觉也很好。
但这些难掩片子整体的问题。
1夫妻吵架部分的台词和处理有些反常规,那么小的孩子精准的画出了录像带里的内容,她不问问对方怎么知道的?
2大半夜的播放机【多次】自动播放,这种情况在常人看来已经是超现实存在了,不但不开灯,还能扛住不报警?
无论如何也得给个不开灯不报警的理由才对。
3中前期大量的实证和写书的刻画都把片子拉向一个推理刑侦方向,然后在中间一个超现实镜头下瓦解,这样做不但需要重构心理诉求,还将之前积累的一切对主角的期待度破灭了,但主角又是目的性特别强的人,容易让人代入的一个角色,在后期突然戛然而止的垮塌,让人的情绪非常难以平顺的接受,使得结尾的处理两头不讨好,不但不恐怖,还有结构性烂尾。
比如部分观众在期待获取一切信息之后的脊背发凉和人魔大战。
同样在片子后期才知道所有信息的《逃出绝命镇》处理的就更好。
(全员死光这种俗套的结局,用得着伊桑霍克担纲吗)4警察角色和教授过于符号化,包括儿子的处理,也变成了一个惊吓手段,基本产生没什么作用。
总共就6个角色的电影,这么羸弱的角色塑造实在说不过去
没有仔细看,只是快速拉一遍, 感觉没有什么好看的,对话特多,剧情很慢。
不太喜欢看这样的。
我喜欢看致命弯道那种系列,剧情紧张快速。
个人感觉不建议去看。
好久没在电影院看类似题材的恐怖片了,好莱坞吓人的那些把戏已经对我起不到丝毫的作用了。
本片很像Insidious的风格,却没有Insidious那么惊悚。
剧情老套不说,结尾也没有太多的惊奇。
好莱坞什么时候能改掉用sound effect吓人的低级伎俩才行,优秀的恐怖电影是要让人内心害怕的。
满分10分,Sinister也就有5分。
对于看惯了各种场景的恐怖桥段,惟有家庭式的恐怖片才更有亲民感。
家庭琐事、功名利禄、小屁孩一堆满家添乱的剧情是老套并且毫无生机的,出彩的就是各种不同出处的妖魔鬼怪。
例如本片中的Mr.boogie。
角色塑造上有些许的苍白无力,大多数看过此片的人会郁闷,为什么长得些许像小丑的Mr.boogie会盯上这几个家庭。
就像六合彩的中奖几率,几个家庭毫无共同感,如果非要安装了相同之处的话,那就是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
如片中所述,Mr.boogie喜好鲜血和小孩子的灵魂,外带绘画和摄影,究竟是他要杀死这几个家庭还真是因为这个问题小孩本身就想有这种灭门的念头呢?
影片不仅一次的提到过长发小萝莉爱好绘画,以及男女主角不断压迫其绘画天性的桥段,是不是潜在的说明小萝莉的心中本身就有反家庭的因素存在?
从该开始长发飘飘小正太的梦游以及噩梦,相信大部分的观众都会想到日后出问题的必是这小家伙无疑,Mr.boogie应该最终会让他展露出魔鬼天性的,可故事逆转的有些突然,小萝莉被玩轮胎秋千的小萝莉看上了,不但传授了自己灭门的功力(斯蒂芬妮黑着眼圈蹲在小萝莉的床边,墙上画着自己父母兄弟姐妹上吊的图画以及Mr.boogie速写)与此同时,她提醒了神游的男主角,我教会了你女儿画我的自画像(墙上小姑娘坐在轮胎秋千上的画像)。
仔细品过开头的片段的观众们都会发想,摄像机里不止一次的出现下小姑娘在荡轮胎秋千,一个人似乎不太合群,而她的所有亲人恰恰死于那棵树,以及那个被砍断的树枝正好是她荡秋千的树枝。
我想这不仅是个巧合,开泳池排队的一家人,那个小孩子也有些不太合群,那么,是不是有这样一个规律,这几个家庭里,不太合群的最小的孩子才是凶案的主角,那么,男主角找的不是失踪的斯蒂芬妮,而是凶案的凶手。
影片在播放的数段视频里已经很好的铺设了长发小萝莉是罪魁祸首的影子,也就对最后家庭的灭门是她亲自操刀的这个结局有了很好诠释。
恰恰印证了一句话:不是魔鬼引诱了你去犯罪,相反,是你的内心里住着一个魔鬼。
所以,影片到了最后Mr.boogie抱起小萝莉的时候,突然有种感觉:不是Mr.boogie操控了小萝莉或者其他黑眼圈的小盆友们,而是,她们不太合群的小内心了或多或少恰恰召唤了艺术天分极高的Mr.boogie。
当然,有人会说,这是男主角自找的,因为写这起血案的畅销书而红了,又因为自己写的书不在畅销而让家庭所有成员一起深陷恐怖其中,那么也算是自找的了,而小萝莉最后不是也说了么:爸爸,我会让你再引人注目的(前段小萝莉有说:希望自己的画能像父亲一样出名),同理,在小萝莉亲手将一家人砍成三段后的绘画,也让她自己彻头彻尾红了一把。
所以,印了那句老话:功名利禄都是浮云。
(不过,也许是因为出自家庭的恐怖,道也有有几分吸引人的情愫,适合午后闲来无事时观赏把玩。
)
专门写犯罪纪实书籍的作家带领家人搬到一座发生过凶杀案的房子里,想在这里通过实地体验写出关于这件凶杀案的书籍,并希望此书极度畅销,让自己名利双收,也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作家在这座房子里发现一个胶片放映机和几卷电影胶片,那些电影包括这座房子里发生的凶杀案和其他地方的凶杀案。
同时,作家的两个孩子也出现了一些奇怪现象。
作家发现,那些电影里都会出现一个长着骷髅头的凶恶形象和一个神秘符号。
作家向一位研究神秘学的教授请教这个符号,教授说那个符号源自古巴比伦时期的一位凶神,名叫bughuul,专门吞噬小孩的灵魂,bughuul住在自己的图像里,它的图像就是它的世界的入口。
随后的日子里,作家又看到了bughuul和被他害死的那些小孩的灵魂,于是作家带着家人搬离这里。
但是,作家一家搬到新居仍然不能摆脱bughuul的纠缠。
那位教授又告诉作家,bughuul可以让那些看过它的图像的人做出可怕的事情,甚至能将观看图像的人引诱到图像里去。
紧接着,作家又在新居看到已经被他烧掉的电影胶片和放映机,并且又多了一卷加长版结局的胶片。
在这卷胶片里,作家看到每个家庭凶杀案都是那家里的一个小孩子干的,他们杀完家人后在镜头前露面,然后神秘消失。
与此同时,作家又收到刚刚搬离的房子所在地的副警长的电话,副警长说那几个发生凶案的家庭都曾在上一个发生凶案的房子里住过,并提醒作家,他的家庭也危险了。
但是,已经晚了,作家的小女儿先前已经看了那些电影,受到了恶灵的影响,把麻醉药放到作家的杯子里,作家和妻子及儿子都被麻醉,被小女儿杀死。
然后,bughuul出现,把作家的小女儿抱到电影图像里。
这部电影的恐怖程度一般,就是bughuul突然出现的画面还有点惊悚,其他主要是营造心理恐怖氛围和悬疑。
bughuul的图像出现在电脑视频中,并且被暂停,在作家转过脸去思考时,暂停视频中的bughuul竟然也转过脸来看作家,这种类似情节虽然在很多电影里都有,但总还是有点意思。
关于bughuul的传说,不知道是本片编造的,还是历史上确有,反正在百度上没搜到什么相关传说。
本来前面铺垫的挺不错的,神经兮兮的警察、梦游的小男孩、爱画画的小女孩、研究符号的老教授、甚至出现在老教授身后那个秘书,这些元素本来可以组成一个虽然可能老套但是不会让人失望的故事,结果各种路过,各种正面人物,坏蛋只有一个,就是那个“布谷”,一个可以被录像机拍到,可以被镜子反射到,但是。
是不是我的内心太阴暗了?
希望坏人越多越好?
我还在想会不会操控那个秘书将老教授杀死在视频前。
哈哈!
类似这种电影最经典的应该就是《闪灵》吧?
里面的人物也很多,但是都很集中,我说的集中的意思他们的目的都很一致,就是将男主变疯。
其实我一直期待着是一个变态杀手,退一步甚至是一个有操控人心能力的实体的人在做这些事情。
例如那个年轻的警察,后面却发现这个警察还真的是个忠实的助手,但是他开始的表现却显得那么神经质,后面却变得如此睿智,是想让观众觉得他深藏不露吗?
老头子警察纯粹打酱油,本来在他身上应该也可以大做文章的吧?
老教授也就是为了电影中的符号而生,我觉得还不如让主角自己查书本查到更有意思,将老教授的戏份让给梦游笑男孩和爱画画小女孩或许会更好。
结果最后却是一个恶魔操纵孩子去杀人,杀了那么多人却就是为了得到孩子,直接拐走就得了,想突出恶魔的嗜血吗?
或者这就是电影的想拍出出乎意料的结局,的确是让人出乎意料,但是出乎得太多了,不过电影就是这样,看就得了,拍都拍出来了,就算观众想出更好的结局更好的剧情也无补于事。
其实这篇影评我自己看了也有点不太明白,可能太久没写过东西,组织语言的能力差了很多,表达不出我心里想的东西,希望会有个把人看得懂我写的是啥吧?
首先说 这个片是有鬼或者叫有恶魔的片,接受这种设定后就更容易接受为啥男主明知那屋子死过人还要继续住,没办法,这是恐怖片,不是悬疑片,用缜密的逻辑就没法看恐怖片了,题外话,有些电影开头发展都很缜密让你期待真相,结果最后扔给你一只鬼干的,那才是日了整个两小时的感觉(我说的就是 电梯里的恶魔)讲电影本身,昏暗的画面,呲呲啦啦响的老胶片,突然出现的鬼脸,诡异空洞的配乐,能被看到的异象…总体来说,在美式鬼片里面算很不错的了
我的第一篇豆瓣影评,就给这部片子吧。
这部片子在恐怖来说还是可以的,在氛围营造上做的不错,虽然有点故弄玄虚(尤其最后那下吓了我......)。
其实整部片只要认真看就很容易推测出结局的(真想不到我居然没睡着,不过真心打盹了),从副警长跟男主的对话中透露出的被害者在上一个被害者的家里住过开始,可以断定男主家肯定得灭了,而至于凶手,从男主女儿画的恶魔就可以明白,小女孩就是凶手(或者说恶魔的小使者),唯一让我搞不懂的就是穿插男主儿子夜游有何意思......完全没有用处啊,如果导演能在后面圆一下,说明小男孩夜游是因为看到了那些小使者之类的或许比较好,不至于让观众看得有点晕。
其实本人不太喜欢灵异类的恐怖片,尤其是宗教性质,比较难理解,比较经典的例如万能钥匙,就好的多了。
这种片子在最后如果不圆圆之前的细节情况,让观众去想,比较困难,因为又不像禁闭岛那样的开放式结局......片中也有很多人物很搞,例如老教授,知道这么多,恶魔居然没把他做掉,还有副警长,怎么着也得给他弄些和恶魔有什么关系来啊......一部还可以的片子,豆瓣6分左右很中肯,不怕鬼又睡不着觉的人看看这部片子吧,有助睡眠
三个地方让我颇有感触。
1、很恩爱的一对夫妻,但也会有争吵很厉害的时候(女主人发现搬家真相时的那一段)2、驱车驶离小镇时,当女主人知道男主放弃小说的执念后,幸福地去拥抱了他。
可见妻子对丈夫有多么的理解,对他的事业支持的有多辛苦。
3、搬回自己的家后,妻子幸福的说打赌大儿子不会“夜惊”了,这时一家人都是幸福的。
但当天晚上,男主还是被迫在跟踪事情的真相。
可见当妻女可以安稳地去睡觉时,一个男人也扛下了更多,有多么的不易。
来美国两年多第一次和父母去电影院就选了部恐怖片,一是快到Halloween了;二是怕老爸看得睡着。
结果他还是睡得很香。。
老妈完全没被吓着,我是很多场面都蒙着眼睛看的。
男主角太过分了,竟然不告诉自己的家人搬进了凶宅,都怪他触碰些不该碰的东西,结果一家人惨遭。。。。。
唉真心讨厌小孩子。
在那个年纪根本人鬼不分。
看到那个小孩躲在她房间我就知道这家的小女孩要变Missing Child了。。
我妈还不信,最后不就是如此么。。
像我这种不怎么看恐怖片的人在电影院看这片子真的觉得很可怕。
再也不会去看恐怖片了。
比前两年看《Saw 7》可怕多了。
出乎意料的好看!!!!!!!!
惊悚片的出发点都是主角当自己是超人。前半段很像美版午夜凶铃,但有几段配乐一惊一乍故弄玄虚;super 8 真是有感觉,稍稍有点入迷;选角太差。好吧不装13了,Mr.Boogie 的妆真是惊悚啊!!!What was I thinking, 晚上一个人关着灯看鬼片吓死老娘了啊啊啊啊!!!
其实我觉得配音还不错啊
巨吓人
2013/2/18.
氛围还是好的,结尾有点狗尾续貂
伊桑 霍克兄 为什么你也加入了烂片之王!
成功学啊家庭观啊啥的看着也太俗了吧,但好莱坞主流卖座恐怖片居然能允许如此邪恶的情节走向,真是国将不国了,实在不错。8mm家庭录影叙事手法的写实感和电影本身的一惊一乍结合得还算完美
五星是给结局的,看预告片的时候觉得八成又是美式的老套剧情所以期待值很低,没想到去看了之后比想象中好很多
结局太二了!
罕见的氛围营造的如此之好的恐怖片,tag上面标记重口味和暴力的都是特么的傻逼吗?
这导演是有多恨小孩。。。
小成本 剧本平平仅仅是在自圆其说 都是被预告片给骗的
前半段还行
尼玛哪条短评说不吓人的,就一部以吓人为意图的片,真胆大别他妈来这宣扬,把头伸马桶里还有回声,吓死人了,还好一边玩游戏一边看的。胆小的怕鬼的尤其怕异端的务必不要独自看,甚至没有很大看的必要,无聊,通篇就是为了吓唬人,最后哈哈吓完啦
结论太无聊了。
整体气氛不错
【为《惊声尖笑5》补课】。有大明星,制作精良,算是很不错的恐怖片和悬疑片。特别是挖坑给填好了。结尾和《万能钥匙》有一定的共同点。……欧美恐怖片的特点有几个,1,不吓人。2,如果吓人都是靠音效和突然袭击。3,必定和某个古老邪教有关。4,如果有鬼,总会露脸,让观众看见。……本片全中。
SUPER SB
虽然故事本身有点扯,午夜凶铃般的死循环,很多人物最后也没什么大用处,为嘛那些孩子要杀家人都没交代,但是气氛渲染不错,被吓到了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