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的两三分钟点燃了全剧的最高潮,女主彻底告别了相恋多年的男友然后回返学校,夜色来袭,但脸上是止不住的激动,因为她一改以往的对待感情的将就,同时即将见到那位倾心已久的老师。
接着学校却一片漆黑很安静,随着小船的掉头女主的表情转为失望。
突然,背后的学校刹那间亮堂,伴奏也随之响起,女主再度将情绪转为惊喜,很着急的在学校寻找男主。
寻得声源后脚步慢了下来,开始随着背景音乐的节奏一步一步试探性往里走,等确定是男主的背影后彻底放松下来。
沉寂一秒后下了决心,音乐随之转为悦耳的旋律,在男主身后将那本充满故事的日记递了过去,男主回头四目相对,止不住的惊喜,女主则是为自己追求所爱的决心和还好没错过的庆幸而热泪盈眶。
接下来的每人一句:你好,背景音乐随着发电机的节奏欢快起来,最后以两人止不住心满意足的笑声收尾。
我尤为喜欢这一片段,重复看了几十遍,女主的热泪盈眶和男主最后的惊喜感带来的画面特别感染观众情绪。
剧中背景主要在那所学校,但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所营造的画面都很美,丝毫没有视觉上的疲劳,比如黑夜那盏灯下的女主、比如黎明时旗杆旁的男主。
剪辑师以男主女主在不同的时间相同的地方留下不同的痕迹作为串接,全程丝毫没有违和感,看得很舒心,加之与小朋友间男女主各自的互动带来的欢趣,整部电影氛围是喜乐的。
再者如此剧般,最好的爱情莫过于先钟其才再倾其貌吧,全剧男女主角对手戏不过一错过一遇见两幕却将爱情演绎得这般纯美。
加之两人各自之前不美好感情作为鲜明的对比,更是烘托遇见对方是多么的幸运。
你的眼里有我,我读懂了你,你也读懂了我,所以我们终会相遇,在一个刚刚好的时候、
佛说有缘终会相见,我不信佛,但我信这句话。
倘若将所有的遇见都打上天意的标签,一切的合理与不合理的偶遇都有了很好的解释。
于是你再也不会辗转反侧的纠结命运为什么要让你看到前女友,也不会抱怨上次游乐园偶遇的美女还来不及说话便以各自天涯。
没关系,是命啊!!!
《教师日记》是一部关于“遇见”的电影,全片所有的插肩而过都是为了辅助最后偶遇时的相逢一笑。
当然这里面加入了师生情这一伟爱的命题,让剧情更充实紧凑,不至于像单纯情爱片那样被限制住手脚无处发挥。
又见泰式小清新里出现这样的剧情是很正常的,至少说明这个主题还有着广阔的前景可以钻研,换言之还没有拍烂。
时空穿越的题材电影已经永远的解决了时间悖论的问题,至少很多欧美大片已经给出了很好的范本,依样画葫芦总不至于太离谱。
而利用剪辑手法造成时空穿越的错觉这种剧情设置正在越来越普及,远的如《记忆碎片》,近的如最近很火的《夜魔侠/超胆侠》。
泰式小清新誓将这种手法变成感人至深的武器,于是在整部电影中充满了寻找和寻找未果。
女主的日记是线索,让乐天派的男主在惊慌失措的教师生涯中找到了坚持的理由,并且踏上了寻找美女的旅途,可惜路途坎坷,搭讪不易。
而女主作为前任教师也有太多想说的,于是我们透过日记看到了回忆,透过回忆看到了依山傍水的漂浮学校以及若干学生课间课后的日常。
一个字:美;两个字:真实。
这个回忆其实很能打动人,师生之间的友谊诚如影片这般纯粹,给该片在小爱与大爱间构筑了桥梁,迅速提升了影片的主旨和逼格。
同时,男主所带的学生日常也充分说明了男女老师对待孩子的不同,这种对比让整部电影充斥着欢乐的节奏。
男主女主终究是要相遇的,怎样让这种遇见更加出乎意料夺人眼泪感人至深耐人寻味是导演需要考虑的。
影史上有很多经典的相遇,但我们更愿意看到平凡大众的偶遇,那种“你我初次相遇时超过三秒的目不转睛”,我便已经知道你是我要找的那个人。
可惜生活总不能一帆风顺。
男主知道女主是他喜欢的类型,也知道两人是一类人,却无能为力,毕竟死缠烂打多是无用之功,威逼利诱往往无疾而终。
于是剧情只能从女主的视角再次展开,“现在的生活很充实,可惜不是我想要的”“我的教育理念和城市节奏不符”“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于是走吧。
在两人共同记忆的地方,顺理成章的遇见 and fall in love 。
影片并没有太多关于爱情的感情戏,但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爱情片,这便是泰式小清新的讨巧之处,它喜欢用暗恋、偶遇、意外、搭讪这类主题,制造一个个单纯而纯粹的爱情,这也是它能迅速俘获人心的地方,至少无数个人会认为这里面有自己的青春或者逝去的青春。
它触及了观众内心的一个点,观众给予的往往是两行泪。
不涉及结构、主旨、教育意义,不讲大道理,只谈小爱情,就这么轻易的攻破观众内心柔弱的部分。
也许明天我根本不记的这部电影,但昨天我曾感动过,这就行了,不是吗?
P S:影片风景很美PPS:女主是我喜欢的类型
第一次长评,这个故事确实打动了我。
首先我要说ANN实在是太美了,那种阳光的笑容是我心目中女朋友的完美形象。
从来我都是一个不相信异地的人,我不是不相信爱情的伟大,不是不相信恋爱的力量,我只是觉得两个人异地在一起的时间那么少,两个人的交流存在阻隔,不能及时的说出心中所想,一个人时会孤独,也正是这一点,男主和女主的前度都出轨了,好像证明了我的观点。
但是电影告诉我,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当一部日记带出两个故事,在一所只有几名学生的水上小学,ANN老师和SONG老师在不同的时间做出相同的事情,体会相同的感觉,未见一面,但是那种朦胧的感觉真的让人沉醉。
SONG得知ANN离开的原因是去结婚时的失落,我好像失恋了,又好像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朋友,有的时候即使你并没有真正的去开始一段感情,可是当那个人有了自己的恋人,你也好像觉得失去了什么,我笑称这也叫失恋=失去了恋爱的机会。
我知道这只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可是当两个逗比的感情都止不住要宣泄而出时,也只是互相大声问萨瓦迪卡的羞涩,又何尝不能相信这两个观念相近的年轻人不能有快乐的生活呢。
我也想要一个人陪我一起逗比一起开心。
在从成都回重庆的火车上,和一路同行的好朋友die一起看了这部电影很喜欢这个场景,在水上的学校,不论是黎明还是黄昏,都特别美。
很喜欢女主角,很朴素的漂亮,也挺喜欢她的衣服,T恤加牛仔裤,简单朴素,故事情节很简单,最后发展成了爱情故事。
人呀,还是需要一些立场的吧。
两个人呢,还是要三观一致呀。
另外就是,经历了伤痛之后,人就会成长一些,成熟一些,所以伤痛也不见得是坏事呀。
就像是在文殊院看到的那句话:境无好坏,损益在人。
还有其中一句话,我记下了:chon,无论任何情况下,一定不能放弃学习。
要发誓呀。
我也是觉得人生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不断的学习的,这样人生才有希望,不至于浑浑噩噩另外就是关于其中女主角的前男友出轨,因为寂寞,让别人怀孕的事情,突然一瞬间让我想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如果一个男人,都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的身体与感情的关系,那么一定不要把终身托付给他,一定。
女主角有些个性,这样没有什么不好。
有坚持的东西,有追寻的东西。
不同的是刚开始有些坚硬,后来因为受了感情的伤,变得柔和一些了。
人可能都是需要在伤痛之中成长的吧,所以还要感谢那些伤痛的经历呀,让我们变得更好。
这部片子存在网盘里很久了,一直没有机会看。
那时候,应该是要做一个短期支教的vlog,在B站刷到了这部电影的介绍物料。
当时,就觉得应该会是一部温暖的有意思的片子。
暑假在刷P`Bie的古早电视剧,又想起来这部电影,便找来了资源,存进了网盘。
我内心期待它是好看的,所以我不想亵渎他,每次说需要 看会儿视频放松下,我都不会选这个。
今天终于点开了,因为这几天我很累,我需要一些能量。
上周,教育部语合中心发布了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招募通知,我决定报名了。
半年多的思考,我更是坚定了这次参加报名的决心。
虽然,目前还是不太确定,还要等待学院学校审议,还要等老师们同意我报名,我才能够走完报名流程,才可能有资格参加面试,也才有可能在明天赴泰成为一名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
我很想告诉所有人,我想去,不是因为我对泰国有滤镜,更不是因为心血来潮,也不是因为我想逃避国内实习就业的“卷”。
我很想告诉所有人,我不是在做白日梦,我并未小看跨国任教,对我来说,那或许是一件美好的而艰苦的事情。
我清楚,要是能去,我会需要克服很多很多困难。
面对很多质疑,我想说,我不是要去享受的。
对我来说,那可能,会是另一种充电模式。
在这个有些焦虑、有些不安的关口,我心慌慌而无法精神集中地去干些什么事情。
于是,我选择今天打开这部影片,我相信它会给我能量。
事实是,它确实抚慰了我那颗想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心,让我不至于从整日劳碌一下子调转到全身心摆烂。
于是,这个世界多了这么一个时刻,一个焦虑的女研究生,缓缓打开了电脑,登上了豆瓣,开始一键一键,敲打下她观影的感受和内心的对话。
(下面可能会涉及剧透噢)影片里,无论是宋,还是安,都不是那种可以欣然接受水上学校“状况百出”的乐天派。
她和他,或因为叛逆,或因为不服,来到了这个山水相傍的分校。
在学生寥寥无几、有大有小、不喜欢学习、志向单调(在世世代代靠山水吃山水的环境下,他们大多觉得长大后会去捕鱼)的学校;在没水没电,房屋破烂,蜘蛛蜥蜴蛇还有尸体接连出现的“鬼地方”,她和他,一开始也适应不了,她从水龙头掏出蜥蜴、在厕所下方挪出尸体、因接触河水过敏而长了疹子;他还没开始上课就摔断了手臂、刚开始上课就遇上了蛇、还经历了暴风雨的摧残。
她和他都曾在夜深人静时,在空无一人时,对着山水破口大骂,大叫着跳进水里,满腔的孤独无奈不知如何宣泄。
是日记拯救了她和他。
安开始写日记,是自言自语,是生活记录,是自我鼓励不放弃,是独自宣泄寂寞情绪。
宋无意间发现了安的日记。
他从中了解这群小孩,了解安如何应对这穷山穷水的地方,他通过日记与安产生共鸣,对教学,对工作,对生活,对价值……看着安的自我鼓励,宋也被鼓舞着。
他开始用心去照顾教育这些小孩,尽管他自己只是一名摔跤手,只会体育,数学很差,他也尽力自学去教孩子们,他还带孩子们玩摔跤,用船拖水上教室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火车,他在暴风雨侵袭之际紧紧将四个小孩搂在胸前,他带着孩子们打扫教室、维修房屋、种植小花小草、一起做饭……宋可能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他带出来的学生成绩都不好,但他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因为他真心对待这些孩子,把自己不仅当成老师,还担任了父母的角色。
最让我感动的,应该是他从日记里得知,聪辍学回家帮父亲捕鱼一事令安十分沮丧,他便跑到聪家里,以每周末帮助聪爸捕鱼为条件,劝说聪回学校读完小学。
新学期,宋辞职离开了,继续去学习。
而在感情上遭遇创伤的安,回来了。
安又翻开了自己的(现在也属于宋)的日记,看到过去的自己,和被自己鼓舞、与自己对话的宋的留言。
她并不认为宋的教学是奇奇怪怪的,反而从中感受到宋的真诚,也感受到,世界上有这样一个人与自己时空错位,却心有灵犀、心神共鸣。
专业教学知识更厉害的安带着小孩们,拥有了更好的成绩。
线索人物之一的聪也终于能够顺利毕业了。
一直到学期结束前,安一直期待着宋的信息、期待着宋的回归……她和他未曾见面,但却心心相惜、心心相应。
我知道,这不是一部爱情片这么简单,或者说,爱情成分占比不高。
但我看的时候还是忍不住会为宋的期待的期待,为了安的等待而等待。
可能,世界上有想法、观念如此相近的两个人实在太难得了吧。
我无法评价安的男友瑞,换个角度,我们也应该能理解瑞,因为瑞代表了大部分人的价值概念、代表了大多数人对教学的看法。
所以,我觉得影片末尾安选择原谅瑞并跟他走,是一个十分合理的设置。
虽然这个设置并未成为真正的结局,而仅仅是为影片增添了一个悬念和欺负,为观影增添了一些刺激。
但我认为,这部分也是合理化的一个操作。
因为,它并不想说明价值观念的高低对错。
我认为,它想说的,应该是理念想法共鸣的难得。
话题回到我自己身上,我看这部片子,也是为自己打预防针。
因为我清楚泰国有的地区还是比较落后的,条件比较艰苦的,虽然我一遍遍告诉身边人、告诉自己,我可以忍受我可以承受,但是我也不想欺骗自己,我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摸底。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就不停告诉自己,这是10年前泰国相当落后的地方了,如今外派任教的地点不可能比这更差了。
另外,我也不停问自己,教学的价值是什么。
因为首先我不是教育类专业,甚至没有考过教师资格证,也曾明确表达了对教师职业的拒绝。
因为,我觉得太稳定了,一眼望到头的安逸生活不是我的追求。
但如今,我也对教学教师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自从我决定要参加报名外派中文教师,很多人也问过我喜欢教学吗,我也问过我自己。
是,现在的我是喜欢的,至少是不排斥的。
但若我真的仅仅是喜欢教学,我大可以考取个教师资格证,研究生毕业后找家私立学校去教书,高新不一定但稳定还是可以保证的。
但我发现不是这样的。
我并不是仅仅喜欢教学这个操作而已,应该是我喜欢泰国的文化、泰国的风土人情,外派教学给我一个机会,可以通过一种目的纯粹的沟通方式去感受异国,同时也我身上浸润的中国地方文化和风土人情带出去,作为交换。
我暂且当一个理想主义者,认为教学这个过程,只要我付出真心,它就是纯粹的美好的一个人际交流过程。
这又扣上了我的专业学习,本科至今,我是与新闻传播分不开的。
我越来越发现,我虽然不够外向,但我却十分珍视交流沟通本身,尤其是真切的人际交流。
这部影片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日记,作为一种文字媒介形式,勾连起时空相异的两颗心。
因为在日记里面,她和他都是十分真诚的,她和他毫无保留地袒露自己的心声、表现自己真实的一面,这是毫无疑问的真切的人际交流。
我想,即使最后最后,宋和安真的永远错过,永不见面,我也是不会太遗憾的。
我想,宋和安也不会感到很遗憾,因为,知己难寻,很多人穷尽终生都未能发现与自己完美契合的另一个人,而他们已经寻找到了,而且,也交流上了,哪怕没见过面,文字媒介已然确切地鼓舞、联系着她和他。
一开始,是我读你,后来,变成了你读我。
当我读你的时候,我把你写下的孤独描了数百遍,然后加上一句:我也一样孤独。
当你读我的时候,你把我带身边,在你独看夕阳的时候,在你沐浴海风的时候,在你浪里游弋的时候。
我们将彼此想了千百遍,有寂寞,也有傻傻的温柔。
呵,两颗心兜兜转转,我只想遇见你。
这是我今年所看过的最美好的爱情电影,快乐、甜蜜、温暖和浪漫,这是一部属于泰国的《西雅图夜未眠》,这是一部梦里寻你寻我千百度的诗篇,满满的爱意推荐。
很好的片子诶!
很喜欢女主角anna老师,我也很同意anna老师说的,为什么凭纹身就判断一个人!
虽然有点讨厌校长以貌取人,但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片子的无缝,感觉很棒,就像song老师说的,anna老师的日记就是他的秘籍……anna老师的未婚夫我就猜编剧要把他写成渣男了!
因为anna老师和2老师走到一起势必要拆散原配...哈哈套路!
不过最后anna老师说的很对,两个价值观不合的人真的可以继续走下去吗?
不过....13年你才发现价值观不和是不是有问题!?
哈哈,电影而已不要想太多....
那是一种美好的情愫,未曾相见,已然想念。
佛历2554学年,因为她的固执不肯妥协,Ann被校长分配到一个偏远的“孤岛”学校,水域广阔、群山环抱,要来上班必须跋山涉水,这里远的连手机信号是什么都被人忘却了,拧开水龙头你会发现里面会有绿色四条腿的淘气小家伙堵在里面,甚至在水里会发现浮尸…然而孩子们是她留在“被遗弃的学校”最大的动力,寂寞是不可避免的,每天写日记也成了她最大的心灵寄托。
佛历2555学年,手臂受伤的摔跤拳手的Song来到这所学校代课。
能帮助Song排解寂寞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阅读前一任教师Ann遗留下的日记。
Song在一场暴风雨之后带领孩子们重建学校;他召唤回曾经辍学,并让Ann质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该坚持走下去的六年级的孩子,让他可以顺利小学毕业;为了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火车,他在水面上串联起一个类似火车的装置...虽然他的数学一塌糊涂(照这样分析,他的数学一定是体育老师教的),但他还会耐心的教导孩子们。
在日记里,他觉得Ann是唯一可以理解他的朋友,而越看日记就越有想见到她的愿望,看到日记里Ann说男朋友向她求婚,他居然心灰意冷的要烧掉这本日记。
不知不觉的,Ann已经走进了Song的心。
佛历2555学年,因为男友劈腿而重新回到“被遗弃的学校”的Ann发现学校变得不一样了。
因为Song的关系,学校的电路得到改造,辍学的孩子也被召回继续学习,同时,Ann也发现了自己那本经过“水深火热”的日记以及Song对日记的续写,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或许只有真正了解孤单的人才可以深刻地理解孤单时需要的寄托,了解对方的心情,用生命过着每一天是幸福的。
这部泰国小清新电影《教师日记》是由《季节变幻》、《亲爱的伽利略》泰国导演Nithiwat Tharathorn执导的,是今年泰国的冲奥电影,一本日记串联起两个乡村教师的心灵。
破旧的日记成为彼此取暖的柴火,温暖失意彷徨的时刻。
镜头叙说平淡质朴乡村生活,纯真无邪的孩子,底层教师的挣扎孤独。
导演曾提到过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一个都不能少》,在乡村教师题材中加入类似韩国电影《触不到的恋人》一般浪漫的爱情故事。
观赏性和内涵兼具,确实棋高一着。
两位主角的对手戏不足五分钟,电影里有几段蒙太奇的场景,两位主人公在不同时空相遇的片段,在他的梦里,也在她的心里。
平行的故事没有让故事变得支离破碎,反而更显得温暖简单。
如果说平行时空里我们每天都在相遇、错过、分离,那么不在同一时空的爱情会不会有圆满结局呢?
导演很善良,他让我们相信,原来不在同一时空的爱情,也能够慢慢积累最终相遇。
这场穿越时空的爱恋,最终在平行时空里圆满。
泰国电影看得不多,整个电影风格给我的印象和日本差不多,重口起来让人招架不住——据说泰国恐怖片综合了日本的心理战术和欧美的血浆战术,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不过我自己并没有看过,这也不过是传言,实际水平如何待看官自行实践,看完了来告诉我感觉如何,我自己是不敢看的;小清新起来又是满面春风——比如《初恋这件小事》、《暹罗之恋》,以及这部《教师日记》。
男主Song被分配到一个坝区小学教书,那里水域辽阔、群山环绕,风景虽好但设施落后。
缺水缺电,手机没有信号,那里的房屋都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船。
Song的工作就是教这里的渔民小孩,一共四个学生,而且分属不同年级,他一个人要带所有年级和所有科目。
从一开始生活就是各种不顺利,而且非常孤独。
他意外发现了一本日记,是上一个老师Ann留下的,里面记录的酸甜苦辣也正是Song正经历的。
阅读日记成了他每天的乐趣,他把Ann作为唯一能理解他的朋友。
随着与孩子们的相处,他爱上了这种充实快乐的生活,慢慢地他也爱上了Ann……电影中,Song和Ann的故事是平行处理的。
通过穿插剪辑,将两个不同时间的两段生活融入到了一起。
Song遇到的困难和欢笑,Ann也同样经历着,这种处理方式让人觉得他们似乎一开始就是相识的。
尽管他们只有在影片结尾的地方才真正相见,但却能很自然地让人觉得,他们其实一直都在一起,结尾这是一种重逢。
看这部片子会有一种晒阳光的感觉,暖暖的,很开心。
其中虽然大量铺陈了坝区小学生活的艰苦和教育资源的落后,以及一定程度上借Ann之口批评了当下的应试教育。
但是这一切都是以一种很温馨和很动人的方式呈现在你面前的。
深入人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用利刃插入,以一种疼痛地方式让人感同身受;另一种是如春风细雨,温柔地渗透进去,这部片子就属于第二种。
上次的《白兔糖》也是这种感觉。
不同时空的恋爱作品也不少见,比如经典韩影《触不到的恋人》。
那样的作品同样也感人,但总脱不了一种说不出的矫情味,不管是台词还是情节。
但《教师日记》不同,它“甜而不腻”,它很甜蜜,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让人忍不住微笑,但又不会过量,有一点爱情萌芽的甜,有一点和孩子们共同努力的甜,有一点战胜自我的甜。
不是一整碗浓稠的爱情蜂蜜,而是把各种花香味混合起来的清新适度的甜味。
我评判电影的好坏,没有什么光影视听的标准,这些我也还不懂。
我只知道,它能让我非常自然而然地笑了,或是哭了,就是好电影。
因为它成功感染到了我。
能让人自然地笑是很难的。
纵观每年贺岁喜剧,那些刻意的卖丑杂耍只会让我觉得无聊厌烦,刻意做作地段子让我丝毫笑不出来。
反而是这些没有段子、没有故意搞怪的片子,能让我真正体会观影的欢愉。
难得周末闲暇时光,找出这部评分挺高的泰国电影来看。
Song曾经是一名拳击手,几圈巧合成为了偏远坝区的老师。
这里没有电,条件恶劣,他觉得很孤单,不适应。
后来无意中发现了之前在这里教书的Ann老师留下的笔记本,Ann老师在日记里记录了自己在这里发生的所有故事,Song被深深打动了,逐渐喜欢上这里了。
同时,Song也在日记中记录自己在这里的故事,慢慢的他发现自己越来越期待见到Ann老师。
这部电影同样是小清新风格,很感人,很细腻。
从小事着手,直达人心。
支教这件小事,可以成为一个主题,继而发生后面的故事。
不禁感慨泰国电影产业真的发展很快,不愧是获得了奖项的一部电影。
为了看weir哥来的,意外发现竟然还不错,泰式小清新。两人穿插的剪辑很赞
让两颗心靠近的日记情书~谈情说爱不难,难得是遇上一个懂你的,跟你的思维在同一个频道的人
泰国的片子男女主角的颜值都很高,讲的故事很浪漫。一本日记隔空交流,导演前后二边不断串插相当的熟练,流畅的把一个很难讲好的故事讲好了。#还有G多##电影#女人有时只差一点点就会忘记初心。
泰国小清新就是暖暖的啊。其实哪天能抛下世俗的那面,去尽情懒散或做些简单的有帮助的事儿也挺好,其间照样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境要面对,但更能贴近自然人状态,那时是否会比现在更坚定呢?
女主气质型,男主运动型,凑在一起再加上可爱的小朋友们,拍个男帅女美的小清新爱情片真的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水边的日子意境满满啊!(女主居然是暹罗之恋里的女朋友,完全认不出来!)
佛历2555年,就是公元2012,感觉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不久之前。说起来,校长还是牵线搭桥的月老。
有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觉
简单清新,真实自然,不说教,一所破旧的学校,孕育出最美的爱情。女主角很漂亮,男主角很阳光,情节轻松,主题曲也很好听,足够了。
泰国的爱情片还都挺好看的。
感觉已经对泰式小清新免疫了....说实话不好看.
蛮治愈的 男女主最后几分钟才见面反而让剧情没有落俗
泰国的青春电影有台湾的形和日本的魂,但他们没有主旋律的压力,大爱小爱都有,调侃煽情要来就来点到为止,俗得恰到好处。Soloist的员工总会提醒你咖啡在75度的时候口感最好,这部电影可能就是今年我的那杯75度咖啡,也没用什么名贵的豆子,温着温着连糖也忘了放,但注定是你会记住的味道。
哈哈,泰文太搞笑了。
虚高
太无聊、太老套了
忒扯了
满满的正能量。男老师在教导学生的时候其实也在被学生和那本日记里的老师教导,最后成为了一个合格甚至出色的肯为学生着想的好老师,也找到了此生最合适的另一半。
洪哥说,男配像他老公(你开心就好!)
泰式小清新味道的乡村支教男女二轮唱,小巧妙,小格局。我竟然这样也算看了一部今年北影节的影片么T T
非常淳朴清新,毫无造作之感。导演和编剧太善于用小情小思勾引观众,不过结尾两人若是不想见可能更余味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