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扫毒

掃毒,变役,当局者,The White Storm

主演:古天乐,张家辉,刘青云,袁泉,卢海鹏,吴廷烨,林国斌,卢惠光,吴岱融,宝儿,马浴柯,释彦能,罗兰,李兆基,维他亚·潘斯林加姆,罗钧满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泰语,英语年份:2013

《扫毒》剧照

《扫毒》剧情介绍

扫毒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马昊天(刘青云 饰)、张子伟(张家辉 饰)和 苏建秋(古天乐 饰)共同效力于警队扫毒科。在一次临时改变计划的行动后,建秋因为卧底身份不能与妻子(袁泉 饰)过正常生活而心生退意,但在阿天与子伟的劝说下,三人决定进行最后一搏。建秋跟着毒贩老大黑柴(林国斌 饰)前往泰国与毒贩Bobby(卢惠光 饰)进行对接,目的是见到行动的最大目标“八面佛”(卢海鹏 饰),阿天则和子伟以及同事阿益(吴廷烨 饰)进行跟进。由于泰国警方的配合不力导致建秋身份暴露,虽然建秋答应阿天继续把交易完成,但失败的导火索已经埋下。交易当天警方几乎全军覆没,危急之时阿天挟持了八面佛的女儿缅娜(宝儿 饰)准备逃命,八面佛承诺只要还回缅娜阿天可以带走建秋和子伟中的一个,没被选中的则要被推进鳄鱼池,面对抉择阿天及进退两难……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恐怖爆发极少数的吻男人四十东北情圣东江特遣队分手合约大追捕但愿人长久遥远的街区看不见的背后王者天下4超能美少女恋爱播放列表第四季安娜贝尔2:诞生当我们做梦时怪奇宅灵异妙探3:吉斯的生活自称贤者弟子的贤者天气预报式恋爱一个坠入爱河的人~司汤达的恋爱论~家族情仇第十二个嫌疑犯猎犬行动艰难险阻急先锋美国恐怖故事第十一季塬上春来早收获的季节独家头条休假日的坏人先生

《扫毒》长篇影评

 1 ) 丰满了人物,糙了剧情

《扫毒》注定是一部被捧杀的作品,宣传“集港片之大成”,集是集了但没大成。

毒品网络,卧底身份,警内争斗,国际背景,古惑仔,兄弟情义种种元素的混杂,有心的不断变换充满特色的场景,但情节上有过重的编作痕迹,无论是煽情还是故事转折都太过刻意,且留下了许多“电冰箱问题”。

“电冰箱问题”的概念是指细节上有很多在看片时不会注意,但是等你回家开冰箱时就会突然想起影片有些没交待清楚的地方。

“电冰箱问题”是编剧泰德•塔利对自己的作品《沉默的羔羊》提出的理念,他自认为自己在《沉默的羔羊》里有很多“电冰箱问题”的小细节,而我们都知道《沉默的羔羊》是一部经典作品,所以“电冰箱问题”原意上是一个正面的褒义词。

比如在《沉默的羔羊》中有一段签字的段落,很隐性的说明了汉尼拔偷走了这支笔,而实际上从头到尾都没说明汉尼拔是如何偷走这支笔。

而在《扫毒》里的“电冰箱问题”都是弊端,就是大家常说的逻辑纰漏,一个原因是限制于时长,还有就是故事一直在拼命的把三个角色往死路上逼,令人遗憾的是剧情也被编剧要求往死胡同里钻到最后完全没有回旋的弹性。

不过你不可否认三兄弟的角色编的非常丰满,形象十分鲜明,五年前后三人的身份态度和立场的转换相当有理有据,能够将几十集电视剧才能铺陈开来的角色迅速的两小时的时间里立起来,其实都多亏于影片最大的缺点——“刻意的情节和过度的煽情”,当然还有刘青云,古天乐和张家辉出色的演绎。

他们的表现不可谓不出色,只是没有给我们太多惊喜,因为大家多港片的类型元素都太过熟悉,即便三人以很高的完成度演绎出来大家都会觉得在情理之中。

按照经典叙事的方法来说,在线性的时间线中,情节和角色相辅相成,互相推动和成立,最后出来的成片是情节还是角色给观众留下印象更深就要看导演自己的侧重点。

如此说来《扫毒》的三兄弟形象煽得女观众一把鼻涕一把泪不应该很成功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扫毒》是在编剧过程中就是角色先行(空枪,打电话告密,生命抉择带来的三人互相内疚是创作剧本的原点),再“添油加醋”的添加可以树立人物性格的情节,为了什么而特意去增加什么,那么刻意煽情就毫无阻碍的席卷了全片。

陈木胜在《扫毒》中的暴力场面是退步的,犯的毛病与《逆战》相同,国际背景加大火力武器不能玩的尽兴,出来的效果只是为了满足视觉效果忽略了给观众带来的紧张感,预告片中的直升机扫射只能说是华而不实。

用暴力场面来形容是因为陈木胜近年的作品基本以拳脚动作为主,无论是与成龙合作的《新警察故事》和《宝贝计划》,还是《保持通话》与《男儿本色》,即便是《全城戒备》也是拳脚为核心,枪战永远都是辅助性的。

在《扫毒》中是以枪战为主,可人物设置上容易联想起《喋血街头》,部分的动态扫射场面会让人不自觉的串联起《喋血街头》。

不过懂的人当然明白吴宇森式风格只是观众主观的一种错觉,三位主角从头至尾手枪用到底,在结尾澳门的站位配合以及那些浪漫到让人以为是穿帮的血雾,已经表明了陈木胜是在纯粹的向师父杜琪峰致敬。

全片最满意的还是江湖兄弟情的刻画,这一点我很是满意,当然我也知道有部分朋友会因为影片的缺点而对兄弟情产生厌恶和疑问。

在我看来呢片中的手足情很是纯粹,绝对是最简单直接的男人之间的情愫,看上去矛盾全都写在脸上,有意见就会毫不掩盖的抒发出来,然后大吵大闹甚至拳脚相搏,但是打完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又回到了当初的和平,心里头对对方的感情不减反增,这种与女人口是心非玩宫心计截然相反的情感在全片体现的淋漓尽致。

除了这点,片子还是有两处神来之笔的,尤其是港口集装箱的撞车摊牌,视听语言运用绝对是简直了。

(涉及剧透)五年后的重逢,三兄弟立场强弱已经完全转换了,原本老大的刘青云因为内疚已然势微,在与张家辉碰撞过程中先是奋勇然后再逐渐放弃任由张家辉的随意攻击;以复仇姿态归来的张家辉霸气侧漏拼命的把刘青云往死里撞;随后赶来的古天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阻击了张家辉对刘青云冲撞,并逐渐发力反击张家辉。

在三人下车之前都不发一言,只有单一的眼神交流,而车子的运动形态反映这三人复杂的心理状态,即便片子有诸多瑕疵,光凭这一场戏陈木胜这部片就值了。

P.S 张家辉炸人那一段真的是帅到难以自勃啊!

明年是想要垄断男配和男主(《魔警》)吗?!

 2 ) 27年后,《英雄本色》还魂

《扫毒》上映一周,杀出重重包围,累计票房超过了1.5亿。

要我说,这必须是片名没起好——前有杜琪峰《毒战》在先,太容易引起同质联想;二来很像TVB剧名,毫无遐想余地。

换个像样点的片名,别说1.5亿,翻番都不是问题。

最关键的是,这电影又不是真说“扫毒”,挂这么个羊头干吗?

即使导演陈木胜不说自己最喜欢的警匪片是《英雄本色》,英雄片的玺印也已经很明显地打在了《扫毒》的每个角落。

当年的狄龙、周润发、张国荣,如今变成刘青云、张家辉、古天乐,一个是犯错连累了家人尽力想要弥补,一个是看见大奸大恶之徒就想抱个手榴弹冲上去跟他同归于尽的正义刑警,连张家辉的人生起落都很像小马哥:“我失去的东西,我要自己拿回来!

”《扫毒》不是警匪片,就像1986年的《英雄本色》,明讲假钞集团,实讲兄弟情,暗地里更是在申诉不得志的主创们、蛰伏多年东山再起的雄心。

一个怀才不遇的喜剧片导演,一个秃顶的过气功夫明星,一个票房毒药,一个刚刚进军影坛的偶像歌手,四个帅不起来的家伙拍出了港片史上最帅的英雄片,他们对“英雄”的定义一定不会是“开了外挂似的满身窟窿眼还屹立不倒”,而是能屈能伸、敢承认自己弱点的才是大丈夫。

所以小马哥最帅的不是他举起一张美钞来点烟,而是一瘸一拐从车库里跳出来、狠狠地吐掉叼在嘴里的半截牙签。

所以《扫毒》之赞,不在于枪林弹雨我自往矣,而是承认“英雄可以输”,甚至可以不止一次地输——既输给强悍的对手,也输给自己的蠢、自大、轻敌、怯懦……弹尽粮绝的那一刻,刘青云瘸了一条腿、张家辉一只手被斩、古天乐满嘴的牙被磕碎大半,三兄弟自知清算的时刻已到,如释重负地笑一笑,以一种毫不矫情的方式尽释前嫌,坐到深红色的沙发上,准备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决斗……那一刻,真如《英雄本色》附体。

“基情四射”流行多年之后,终于再有机会见识到真正的“兄弟燃情”。

这些年来,我们对一位香港导演最高的评价似乎是:“拍出了原汁原味的港片味道。

”游乃海、郑保瑞、陈木胜都受过这样的赞美。

到底什么是纯正的港片味?

从技术上大可以举一些正面例子:题材、角度、运镜……但反面例子也许更直接:别搞高大上的主题、别枪战正火的时候来个慢镜抒情、别动不动来个抽离的上帝视角、别忙着要求每个起承转合都合理合逻辑经得起推敲、别扯什么“走心”“接地气”……港片味的第一要务是“入世”,要把观众“带进去”,尽皆癫狂,尽是过火,但,最夸张最假的剧情里有最真的情怀。

中枪堕崖还不够,必须有个鳄鱼池在涯底接应——这样“去到尽”的,才是港片。

看《扫毒》的时候,一位警察身份的观众说它:前半段够真实、后半段不现实。

闻听此话,我当时就有点懵。

小马哥一把枪打死一桌人科不科学?

英雄片免不了夸张,但没有人会傻到对着《英雄本色》挑破绽。

《扫毒》如果在前半段时已告终了,它就是一部典型的合拍片,不痛不痒——除了几位主创的香港身份证,跟香港一点关系都没有。

事实上,合拍片近年来颇有进步,不像刚起步那几年,双方水是水油是油互不相溶。

但另一方面,这些年来合拍片所取得的进步,又几乎是以港片味越来越淡为前提的。

就像《中国合伙人》的成功,请问和香港有什么关系?

陈木胜跟过杜琪峰,也跟过徐克,当他安排张家辉在鏖战的百忙之中絮絮叨叨地吐槽:死老鬼!

发型弄得那么丑,我早就看他不顺眼了,也不知道是找哪个烫的……我就明白了张家辉说的:“我们怀念香港电影黄金年代,其实是怀念那一份‘电影感’。

”去年《寒战》上映时,打出的噱头是“十年来最强港产警匪片”。

如今一瞧,还不及《扫毒》的一条脚毛。

天台上的一幕戏,看着张家辉轻而易举就演出一个刘德华一辈子都演不出来的表情,心里默默滚过一条弹幕:影帝这种东西,还真不是比谁拿的次数比较多。

 3 ) 《扫毒》借鉴了哪些电影?

一.《龙虎风云》(林岭东,1987年)1.开场《扫毒》开场有大量的香港街景,并且大部分都是俯拍的夜景,这跟《龙虎风云》的第一镜很像(由上至下的摇镜),两部片子的开场不仅都同样地选择像庙街这类龙蛇混杂的街市,以暗示犯罪的即将发生,而且都很注重纪实性。

2.人物《扫毒》里的古天乐和《龙虎风云》里的周润发都叫“秋”,二者都有同样的身份——警方在毒贩身边安插的卧底,并且两人都具有同样的情感——对卧底身份的厌倦,对重返警察岗位跟家庭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危机四伏的恐惧。

二、《英雄本色》(吴宇森,1986年)1.跛脚《扫毒》跟《英雄本色》都用了跛脚来象征人物的衰落,这种具象化的符号加深了观众对人物凄凉处境的代入感,而两部电影里的主角都在跛脚后面临事业的低潮与兄弟的不和。

2.倒地双枪“倒地双枪”可谓吴宇森的独创绝技,以动作潇洒著称,此绝学自开创以来,受到中外众多影迷和导演的喜欢,并被多次借鉴,此次刘青云在《扫毒》中也玩了一把,不过在视觉美感上还是不如小马哥的。

三、《喋血街头》(吴宇森,1990年)外部环境、人物关系《扫毒》在泰国的戏份,有几分《喋血街头》的影子,不光是里面出现了东南亚军队跟重型武器,连人物陷入困境,以及三兄弟关系的决裂都似曾相识。

四、《放逐》(杜琪峰,2006年)血雾,结尾处理杜琪峰拍枪战戏有一个要诀,就是着重表现瞬间的爆发力,所以才有了血雾。

一般他拍血雾的时候都配以慢镜,来渲染出一种血腥的美感。

这次陈木胜在《扫毒》的结尾大决战也用了血雾,但是有点东施效颦,拍得毫无美感,在视点选择跟景别切换的合理性上面也很差。

简单来说,就是看起来很混乱,看完不知道TM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就结束了。

再说,你后面都用了血雾,前面干嘛去了?

有位网友说得很对,他压根就不应该把现实的枪战跟美化的枪战混在一部电影里拍,最后搞得四不像。

在结尾处理上,《扫毒》也有很多跟《放逐》相似的地方,深入虎穴、以少敌多、密闭空间,最后,刘古张三人还大谈小时候踢波的趣事,踢波?

这不就是杜琪峰最喜欢用来表现兄弟情谊的小技巧吗。

五、置景方面的借鉴——《无间道》(刘伟强、麦兆辉,2002年)——《唯神能恕》(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2013年)电影开头在庙街旧楼里的毒品交易、结尾大决战的酒吧,分别借鉴了《无间道》、《唯神能恕》两部电影的置景,这个光看场景主色调就能对比出。

最后——我敢肯定陈木胜一定很喜欢《唯神能恕》,可是你丫请了泰国警长又不让他劈友又不让他唱K,那你还请个毛球??

懂得借鉴其实是好事,古往今来,很多导演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得成功的,杜琪峰学黑泽明、吴宇森学梅尔维尔,但这事儿,你搞好了就是昆汀周星驰,搞不好就是陈木胜了。

《扫毒》这部片子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太多以前港片的影子,反而迷失了自己,很杂,很四不像,连每个段落的调色都不统一。

陈木胜状态好的时候也就是半个林岭东,况且他状态好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ps:本文纯属个人推测,不喜勿喷。

完。

 4 ) 港片再造之重回男同情结

注:此处所指男同情节不代表是男性同性恋,所指为广泛意义层面上的男性情谊表现。

早在《扫毒》映前一个月的时间,铺天盖地的网络宣传几乎占据了各个角落,莫名的“好口碑”的说法也不知是从何时缘起。

而这部片子最大的营销手段则是重塑和致敬纯粹港片时代。

这种说话其实早就有了,自打九十年代末港片没落起,直至今日,仍然有很大一部分香港电影人在坚持着这一口号。

在风雨飘摇的2000年之后,刚刚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不久的香港电影界,又遭“非典”袭击,人祸层出不穷。

直到《无间道》的出现,又算是重振了港片余威。

但像《无间道》这样的极致作品毕竟是个个例,仍然难掩港片日渐的颓势。

在近些年来,香港电影人开始集体北上,就连当初固守的杜琪峰都盯紧了大陆这块肥肉,何苦其他。

再造港片时代逐渐变成了一句纯粹的空头口号了。

谈回《扫毒》这部片子。

这是一部群雄性质的影片,人物结构与关系事实上早在张彻的《刺马》中就得以发挥了,而后又有如《窃听风云》,这种同类型片中的群雄戏不胜枚举。

在上面提到的三部片子中,群雄的个性又是相互依托存在的,直白的讲便是各为制约对方的因素,关联性极强。

而事实上,《扫毒》在处理三人关系的时候,埋入了更多同《刺马》一样的相惜的男同情结。

自张彻男同情结发扬之后,被吴宇森光大,并在回归之后开始没落,因此观众已经很久不见这种纯粹式的男性情谊表现了。

之所以将这部片子划归为具有男同情结影片,是因为《扫毒》中对于此的隐晦表现实在太多。

影片很巧妙的运用了一首经典老歌——《誓要入刀山》。

当中歌词有一段“愿与你,近一杯,聚与散,记心间,毋忘情义,长存傲气,日后再相知未晚。

“这段标准的歌词非常恰如其分的体现了三位男主角的情谊,意味深长,悲壮感一时激发而不可收拾,尤其是到了尾末阶段的火拼戏,更是”男儿傲气“四射。

同时,不得不说,这段运镜方式和演员走位,极像杜琪峰的《枪火》和《放•逐》,所以这也可以看做是延续杜琪峰的男同情结。

除开上述,愿为兄弟生死的表现则又是一例佐证。

在片中,马昊天在绝路选择苏建秋与张子伟的去留生死,则更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意味,马昊天在绝路舍己留人的高呼,再显悲壮色彩。

这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绪在张彻的《新独臂刀》中也有很好的表现。

而暗喻也贯穿整片,张子伟得幸留存并与八面佛的“女儿“结婚,而众所周知的是,这缅娜也是个变性人而已,在之前苏建秋与黑柴的对话中也可以看得出。

今年暑假上映的《激战》又是一部很基情的影片,男性的肌肉碰撞以及惺惺相惜的一吻,都在昭示着近些年港片的一个创作态度,那边是重塑早前港片中的男性情谊。

这种不约而同的创作方式更像是近些年来的普遍民风所向,在哗众取宠的时代,这种潜意识的把握,更能显得出这个时代观众群体的关注点和猎奇点。

事实而言,这部片子编剧水平算不上顶级,甚至只能达到及格线。

依然贯穿了老套的情结,对于张子伟的生死转折更是处理的草率,缺乏最基本的说服力。

同时惯有的毛病则是对于人物的挖掘和塑造。

当中最具有人味儿的也不过是苏建秋一角儿,对其他两位主角的塑造显然不够立体,同时三人的对比关系线也没有充分划清,这样也使得其他两人的情绪爆发更显突兀与陡然。

在观众看来,既然是一部群雄戏,必然是等分来划,主次关系必然是要体现,但这绝对不代表次要主角的挖掘是没有必要的,不然的话只能是人中戏而非戏中人了。

再造港片依然是种愿景,在资金、人员共融的当今电影界,完全的闭门造车时代已经枉然了,重塑时代是倒退的表现,但适当的致敬则是关注人文情绪的。

凡事适可而止,不然又将成为下一部《光辉岁月》了。

 5 ) 一部电影的钱看了几部电影,赚了!

前二十分钟还像那么回事,没想到一会儿就弥漫出一股浓浓的烂片气息了,陈大导也太不把观众智商当回事了,心里那么大委屈难道就凭几句假惺惺的对不起再挤几滴猫尿就解决了?!

骗鬼呢吧!

看完回去跟同学吐槽,居然被鄙视了,说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区别,区别你妹啊区别,这种事情完全不make sense啊啊!

还有,这不是犯罪悬疑片吗?!

那不停的笑场是什么情况?!

导演你听到观众在嘲笑你嘛!!

想幽默也不是这样幽默的好不好!

没有功力就不要来硬扯!

就象葛大爷某年演了个惊悚片,观众一看见他锃亮的光头就笑场了,完全乱入的气氛好不好!

而且男主角们是小强吗?!

中枪就跟被蚊子咬了一样的,完全no harm好嘛!

电影中间好几次想走,听边上姑娘吐槽的句句入我心!

啊等等,为什么这种人物设定如此熟悉?!

原来又是陈木胜这货!

几年前看了他拍的全城戒备,到现在还没有忘记那个大烂片!!!

陈大导你长进一点好不好,可长点心吧,观众早就不是当年的观众了!

没有诚意的编剧,没有诚意的台词,没有诚意的设定,差评!!!

拉入黑名单!!!

永远!!!

 6 ) 致从未逝去的旧港片精神

看过《扫毒》,我联想到的是《致青春》。

这可不是说陈木胜拍得像一部导演处女作。

事实上,爆炸陈一扫《全城戒备》的智商蹂躏和《新少林寺》的煽情泛滥,以《扫毒》重现了他在上个世纪就运用到纯熟喜人的动作片技巧。

尤其是前一个小时,兼有港产警匪的狂暴质感和促人屏息的节奏,以及谍战片层峦叠嶂的逆转花招,一气呵成,相当过瘾。

笔者之所以品出《致青春》的味道,全由于结构。

一小时的好戏后,五年之隔,展开另一段叙述,不似前半截渐次升级后的一瞬爆发,变得零碎,片段化,情绪跌跌宕宕,仿佛是一部不同的电影。

而严格来说,三位警校好基友确实从头到尾一直在“致青春”。

每逢碰头,就缅怀一下“那些年,我们一起……”,不是“我拿你们当亲兄弟”,就是“踢球时揍人好爽”,保留曲目是秋官老歌的现场KTV,拿来巩固同袍情义也好,反目成仇、怒气值满槽时用作嘲讽也好,搞到不通粤语的观众都能哼起来为止,感染力胜过《同一首歌》。

片长超过两个小时,胜在脉络清晰,并不觉冗长。

这故事就像一条被拧过晒干的毛巾,到处都能轻易补充些支线进去,感情复弥,卧薪尝胆,升职加薪,郁郁不得志,卧病老母,返港复仇,搞笑上司,留白多不胜数,每一条都可以大书特书,如果把5年的空白期填满,拍个二三十集的无线剧不是问题,不比laughing哥缺料。

主创将其一一掠过,只重点扩展了兄弟情一节,你能从他们叙旧的只言片语里,拼凑出当年的欢乐时光。

集装箱码头“撞车摊牌”和病床前“代诉心声”两场,最是叫人感慨。

前一场包裹在百感交集中,重逢本该狂喜,却被委屈、误会、愤怒和悔恨打压,三人都像小孩一样使着性子,捂着心声,说着言不由衷的狠话,叫人心酸。

后一场表现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的豪迈,老人已逝,了无牵挂,误会既除,心意既通,便可齐心御敌,老港片里,有很多这样意气风发、预备放手一搏的热血场景,很是激动人心。

这两场戏,也相当考验演技。

既是卧底戏,不免故布疑阵一番,一句话归纳,该当卧底的没当成,不该当的却当得很顺利。

剧本的重心并不在悬念,疑阵不难看穿。

三雄鼎立的卡司,到一半玩假死,瞒不过太多人(当时眼镜仔捐躯的催泪还没过呢,情绪上也不对位),有朋友将之当做剧透利器,未免高估它,还不如后面某阴阳怪气配角之死有力道。

至于结局,看多了合拍片,知道过审标准,也能猜出端倪,海报上都打出“三个犯人”的字样了,现在又不兴打字幕自首那一套,答案是呼之欲出的。

片名《扫毒》,却绝非另一部《毒战》。

哥仨的故事,与打击毒品、维护社会秩序的警察使命关系不大,倒似《英雄本色2》的兄弟复仇记,把主题相近的《喋血街头》用作标题,也无不妥。

陈木胜十年前拍过《双雄》,这回取名《三雄》多好。

跟毒品关系最密的泰国行动,只不过为结下私人恩怨做引子,倒可视作《毒战》外传。

开头不断强调的“你係差人”,放到后半截也像个笑话,三个通缉犯替多国警方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荡平金三角”之类的宣传词,听过就忘了吧。

陈木胜答问时说,最初暂定《扫毒》,拍完就不想改了,也好,取名马虎正有老港片特色。

许多动作桥段旨在表明,中国也能拍超级英雄片。

张家辉断着肋骨跟鳄鱼赛泳,古天乐磕爆下巴血槽不降,刘青云抗子弹能力惊人,还有一个打十个的徒手战斗力,对方是一拥而上,比叶问打的日本兵还狠,这种打法,成龙都只吃得住三四个呢。

轻易令寻常人脑震荡的撞车,他们玩着如碰碰车一样。

这仨最强大的超能力在于心理操纵,八面佛何等人物,宁牺牲女儿也不放过仇家,女婿五年只得见他两次,阴狠机巧,老谋深算到了极致,直至大火并前一刻仍隐藏幕后,掌控全局,却叫他们三两下激成了《疤面煞星》的托尼•蒙大拿,端着枪送死,闹了个无人生还的冚家铲,情势逆转之生硬令人瞠目。

犹如截稿期要到了,作家赶紧收的尾。

据说有加长版,但要抹掉这份仓促,希望很渺茫,强弱如此悬殊,只有拍成电视剧才能从容扭转。

强劲而爆裂的动作之余,是整段整段的抒情戏,文戏的篇幅多过武戏。

我看的是点映场,陈木胜解答,这是为平衡阳刚性,照顾女观众的喜好。

但笔者看来,此举颇有失策。

影片挥洒吴宇森、林岭东式的兄弟豪情,女角们分明是被晾在一边的。

譬如母女俩刚从死亡线上捡回命,惊魂未定,古天乐便头也不回跟兄弟而去,譬如张家辉刚握住亡妻之手,旋即就松开,重回兄弟战场。

我旁边两个女观众颇有微词,想质问导演,还好麦克风没递到她手。

去年的《寒战》也有“重男轻女”的倾向,但并无这么露骨的镜头表现孰重孰轻。

其实,本就是男角主导的阳刚电影,不往柔情上靠也无可厚非,再说钟情火爆威猛的女影迷也不在少数,雄性激素再密集一点,照样票房无虞。

总的来说,男同胞看完记得跟女朋友保个证,不会重友轻色到这个地步,就行啦。

这是我头一次在大陆影院里看粤语片,连袁泉也给配了音,在影院里体验如此醇厚的港味(吐槽一下《盲探》,郭涛配成了粤语,高圆圆没配,动机何在)颇为惊喜。

更有,居民楼突击,码头抢货,集装箱飙车,天台对峙,娱乐会所枪战,每一场都能让人想起好几部老港片来,反倒是预告里大书特书的直升机空袭,只是炫耀声光效果,还没炫好,爆炸时汽车纹丝不动,感受不到气浪的威力,陈木胜的《男儿本色》也有这个毛病。

比较遗憾的是,这版字幕的自由发挥太多,广东话一般有约定俗成的国语对应,整句意译显得古怪造作。

很快所有合拍片都将放映原声版,会不会它们的字幕也遭人捉虫呢。

(文/方聿南)

 7 ) 《扫毒》:大银幕上的老港片

陈木胜有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的身份——杜琪峰的弟子。

欧洲人喜欢杜琪峰,《扫毒》作为闭幕影片在罗马电影节上映,宣传材料在介绍陈木胜时,不忘加上一个注释:Johnnie To的学生。

师徒二人在同一年不约而同都拍了一部古天乐主演的缉毒题材的电影,也算是个有趣的巧合。

杜琪峰的《毒战》偏重写实,制毒、运毒、贩毒的过程,真实丑陋得惊心。

《扫毒》不同,虽然故事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故事(陈木胜看过一部纪录片,讲述两个美国缉毒警为抓哥伦比亚毒枭,穷追不舍,用时两年,从南北追到北美,期间双方各有不少伤亡。

毒枭不解:何以如此执着?

警察答曰:这是我的责任。

),但毒品对于陈木胜只是一个噱头,一个引子,一个引发冲突、制造矛盾的诱因,即便把扫毒换成扫黄、扫黑、扫地,对剧情的推进和人物关系的建立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扫毒》的内核在于一个“情”字——友情、爱情、亲情,各有涉及。

尤其是三大主演刘青云、古天乐、张家辉之间的兄弟情,是整部影片推进的源动力,矛盾冲突都来自于他们内心的想法和作出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会对之后的人生造成极难挽回的影响。

而故事最终的救赎,依靠的同样是三人之间的情谊,在陈木胜看来,兄弟情深是化解一切问题的钥匙。

虽然有漂亮的袁泉和性感的宝儿这一个半女性角色,可最让观众揪心的还是三个男人之间的虐恋情深。

陈木胜坦陈自己受张彻、徐克、吴宇森、杜琪峰影响最大,而这四人最大的共通之处就是善于刻画男性之间一诺千金、生死相许的铁血情义。

为了让文戏更出彩,陈木胜先后请了三个“不能说他们名字”的著名编剧,磨合之后,感觉理念不合;继续找编剧,仍然没有达成共识,整个创作过程历时良久,陈木胜也说自己“从未如此纠结过”。

最终上映的版本,剧情上虽然难说一流,但比之陈木胜前几部遭人诟病的恶评之作,水准显然大幅提升。

武戏是陈木胜的长项,枪战、爆破是他立足香港影坛的看家法宝,相对于及格水准的文戏,《扫毒》的武戏值得更高的分数。

全片最精彩的动作戏莫过于大毒枭八面佛在泰国大开杀戒那一场,直升机扫射、追车、鳄鱼潭,丢下中枪兄弟的绝望、面对两个只能活一个的抉择的两难,这段时长二十多分钟的大场面枪战戏,没有片刻的冷场,虽然逻辑上有问题,可仅就观赏性而言,绝对可以值回票价了。

大结局的那场发生在澳门夜总会里的决斗,一直在红色调的背景下进行,视觉上同样可圈可点,有血腥暴力的寓意,也象征着热血的兄弟情(此处视觉上的设定不知是否受了金知云那部《甜蜜的人生》影响)。

九十年代,陈木胜给我们留下过《天若有情》、《冲锋队之怒火街头》这样的难忘之作,尤其后者,畅快淋漓,被多少当年混迹于录像厅的港片拥趸奉为经典。

可千禧之后,从《三岔口》、《全城戒备》、《新少林寺》一路看来的观众,难免得出陈木胜江郎才尽每况愈下的结论。

《扫毒》算是陈木胜为自己正名的作品,风格上依然是一贯的简单暴烈,虽然剧情上有硬伤,但总体看来,精彩刺激,的确一扫颓势,细节上间或犀利,偶露狰狞,都能让人看到曾经的那个能带给我们惊喜的陈木胜。

细节上的用心,俯拾两例。

一,影片开始不久,三兄弟一起吃饭,一起唱“誓要去,入刀山”那场戏,可以注意三人的位置,古天乐处于画面中央,意味着他是之后发生事件的中心人物,他偷偷打电话给八面佛,也的确是三人关系发生巨变的始因;他坐在床上,比坐在椅子上的刘青云和张家辉矮了一截,也暗含他之后犯了错误、心理上矮人一截的意思。

面光的张家辉,是被牺牲掉的无辜的角色,而背光的刘青云,则是作出那个“两个只能活一个”的黑暗决定的“坏人”。

这场戏,三个人由冲突到讲和,最后看似融洽地一起吃饭,镜头上摇、后退,退出窗外,透过一个铁栅栏拍摄三人一起吃饭,铁栅栏象征隔阂,也寓意着三人之后心生隔阂分崩离析的结局。

二,刘青云在抓捕行动时,奉命放走林国斌,并让古天乐继续卧底,以揪出幕后的八面佛,古天乐不依,三个人在他女友海边的房子外发生口角。

冲突结束,古天乐一人走到海边,站在栏杆旁看着大海,此时的画面构图非常凌乱,横竖相间的木条、栏杆上绕着的渔网,代表着古天乐此时混乱的内心。

而当三人和好之后,同样的场景,却又拍出不同的感觉,一个仰角镜头里,三人并肩站着,中景镜头滤去了多余的画面,连本来看来凌乱的木条,此刻也整齐起来,寓意着三人达成共识,暂时平静的心理。

以上虽然只是随便略举两例,其中却能看出导演花了心思。

在接受采访时,陈木胜谈起创新:“以前技术不发达,要通过看电影才知道很多事。

现在我们已经在网上看到很多东西,所以‘新’这个字最重要,怎样找到新的题材,如何在电影里把这个题材发挥得更好,创作能力更高。

”有趣的是,虽然口口声声在谈创新,可《扫毒》给我们留下的最大的印象却是——这实在太像一部八九十年代的老港片了。

甚至有网友戏言,“这片可能未必最适合大银幕观赏,在录像厅看估计更嗨”。

《扫毒》里浓浓的怀旧感无处不在。

三位男主角最爱的一首歌是郑少秋的经典金曲《誓要入刀山》,失意时、彷徨时、痛苦时,都会唱起这首歌互相鼓劲。

而当电影结尾三人举枪并肩大战八面佛的雇佣兵时,这首歌再次响起,霎时间仿佛时间倒流,那些有过录像厅经历的影迷仿佛瞬间回到那些烟雾缭绕的旧时光,昏暗的录像厅、闪着荧光的电视、那么多兄弟情深的老港片……《誓要入刀山》是1978年香港武侠剧《陆小凤之武当之战》的主题曲,刘青云、古天乐、张家辉都称自己是西门吹雪,争执不下时只听张家辉说道:“西门吹雪有你们俩这么黑吗?

”唔,这也算冷幽默一则。

影片里有一段张家辉自断左手的戏,血腥、惨烈,却突兀违和,无甚必要,可又让人忍不住想起杜琪峰1991年拍摄的《至尊无上之永霸天下》,里面王杰砍手的那场戏。

不知陈木胜此处是否在向自己的老师致敬?

虽然是杜琪峰的弟子,但陈木胜在段位上显然要低不少。

《扫毒》结尾,面对即将到来的泰国雇佣兵,三位男主角不躲不避,潇洒地点起烟细说从前。

相似的情景设定,杜琪峰的《放·逐》里,黄秋生为首的一干兄弟放弃一吨黄金,轮流喝着一瓶威士忌慷慨赴死的场景,不知要比陈木胜高出多少。

决战的枪战戏,包括刘青云站起以血肉之躯当盾牌、掩护古天乐开枪打死八面佛的镜头,则显然是吴宇森的做派了。

不难看出,虽然是杜琪峰的弟子,可陈木胜其实继承的是吴宇森的血脉和衣钵。

 8 ) 好好的杂文非得写成散文诗。

其实故事不错,只能说导演太烂。

可以畅快淋漓噼里啪啦说过瘾的故事非得搞成一段一段的散文诗,煽情扭捏做作矫情,三个大男人在那边哭成一团怀念过去,以为这样就能折射人性光辉就可以拿金像奖了吗白痴。

电影拖沓到死,又臭又长,在电影院我一直在掐时间想着这屌电影到底还要演多久。

那么多精彩的副线不讲,就顾着几个男人的矫情卖骚,真的蠢到家了好吗。

鳄鱼的特效能再假一点吗,鳄鱼那几个镜头明明就是一模一样的反复播了好几遍而已啊。

那个所谓的做法事的法师念的明明就是大悲咒啊,坑爹呢。

一开始还有直升机啪啪啪呢,这么虎头蛇尾BOSS这么容易就挂了算个什么屌啊。

白头发那傻逼,智商这么低嗨药嗨到都脑残了到底是怎么做上老大的啊,还有特么那么多手下,坑爹呢。

这么高的评分到底是哪些脑残给的啊。

最后的致敬:啊这部电影呵呵太垃圾三个娘炮搂在一起哭哭啼啼好好的故事就这么被导演这傻逼分成这么多这么多这么多这么多的自然段讲给我们听讲完他一阵唏嘘我只想着这垃圾电影几点才能结束因为我尿急

 9 ) 长得像警匪片的小清新

2013有一些电影上映:《扫毒》《毒战》《寒战》《激战》《心战》《盲探》《制服》《控制》《风暴》。

这其中,三部有任达华,两部有古天乐,两部有梁家辉,两部有刘德华,剩下也都是张家辉,郭富城这些上年纪的港产影帝,他们努力了一年,炮制出以上良莠不齐的华语电影,一时间让外国朋友都很好奇我们这里到底今年发生了什么。

拿杜琪峰的《毒战》和他徒弟陈木胜的《扫毒》单挑吧,都是警匪片,都讲缉毒,前者根本不像是杜氏作品,故事在内地,拍摄在内地,演员用内地,完全就是一部内地警匪片,尺度足够大,细节足够真实,这是以前内地警匪片完全没有的。

而陈木胜的《毒战》完全没把心思放在毒上,说来说去整部电影两个半小时,看的就是三个大男人用“注意,我要开始表演了”的演绎方法诠释出来的兄弟情谊。

坐在小破屋一起吃盒饭,时不时就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唱起郑少秋金曲《誓要入刀山》,高兴了就互相下跪抱在一起哭,这哪里是警匪片,简直就是一小清新。

大头马老师说,现在大陆要是风气一转,要扫黄了,改个名字叫《扫黄》,立马就能接上。

什么时候要开始打击盗版了,也不是不可以啊。

陈木胜拿手的是武戏,呵呵全香港最喜欢爆破的人,《扫毒》的枪战和爆破亦十分精彩,一场泰国二十分钟的枪战戏,场面大到好像灾难片,直升机扫射,追车,撞车,一气呵成,毫无断层,观赏性绝对值回票价。

而文戏如上所述,颇为情绪化,五个编剧,两个半小时,生怕用的不够本。

警察三兄弟之张家辉,死里逃生,性情大变,跟了毒枭,潜心积攒五年的仇恨回来报复另外两个,都要把人家妻小从楼顶丢下去了,却在另二人哭天抹泪带下跪的戏码过后分分钟轻松化解,他是不是傻。

往后看,更侮辱智商,最后打大boss的一场,张家辉进门撸袖子自己把手砍掉后,发现被人玩儿了,大boss是假的,接下来更闹,大哥又跟玩一样,把另一只手拴脖子上框框框接着打,小鬼打死之后,三位高精冷贵的大哥端坐在敌人枪口地下,抽烟讲笑话吹牛逼长达五分钟,生怕自己比对方死晚了半拍。

你说是江湖,是单纯,还是天然呆。

广州的文案写得是兄弟版的致青春,啊一点都不过分,是谁想出来的值得怒赞五十多回。

值得注意的是这群香港影帝队伍里唯一没有拿回家过奖杯的古天乐,他其实很会演戏,他演坏人很辛苦,而且在两部电影里都吐了。

(文/城南草木生)

 10 ) 收了钱就不要“致敬说”

在我看来,整部电影只有一场戏拥有优质港片的气质:死里逃生的张家辉故意引诱刘、古二人在集装箱码头相聚。

三个四十岁的中年人开着豪华轿车相互对撞,很自然能够想象到一起成长的他们年少是否也是开车游乐场的碰碰车,同样的戏闹,同样的肆无忌惮。

今夕往昔,唏嘘不已。

这才是真正的港片兄弟情义——无需多言,情义自显。

抛开这个情节,其他都沦为了诸如二次探母般过度煽情的鸡肋。

针对某些红包写手的“致敬说”,我只想说:如果你认为上了天台就是《无间道》,青云瘸了腿就成了《无味神探》,枪林弹雨就化身《英雄本色》,真是shit,刘杜吴都还没死,何来致敬之言!

《扫毒》短评

辉哥复活之后真是帅呆了啊!……干嘛最后泰国美女要变成男声啊,为嘛要这么幻灭啊!

9分钟前
  • 天天天蓝
  • 推荐

还不是纯港片 不过港味十足啊 文戏太弱 导演太细心了 不过文戏太拖沓 中间的衔接差点 枪战时候的走位由杜琪峰的意思啊!!!

14分钟前
  • Frank
  • 推荐

香港动作片,叫我说你什么好?

16分钟前
  • alan
  • 较差

整体有黄金时代港片的样子,兄弟情、对抗毒枭、大火拼……,兄弟三人再见时的撞车、天台对峙等几场戏很有味,很有银河的感觉,最后的决战也尽皆过火。但整体杂糅进去的东西有点太多,靠对白的说教也多了点。

17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推荐

兄弟情还蛮感人的,故事不错,什么都挺好的,就是讨厌怎么打都死不了的节奏。仨主角中几枪都死不了,其他的一枪毙命,香港警察比特工还牛,打雇佣兵跟干平民一样的。

18分钟前
  • 摇滚玄奘
  • 推荐

杜琪峰是一边拍类型一边想当作者,陈木胜是知道商业片该有啥,但是才华不够拍不出彩。想法不错,估计观众会被感动,但是完成度实在有限。一辈子当老杜的学生吧。文戏比武戏多且重。里面的泰国警长是《唯神能恕》里砍完人就唱K的泰国大叔。

21分钟前
  • 小A
  • 推荐

20131114@悠唐博纳VS Dee 三个大老爷们相爱相杀的故事,说着说着就唱起来了,唱着唱着就打起来了,打着打着又唱起来了~话说鱼肠剑到底是个毛儿啊?!

22分钟前
  • 比芭宝
  • 还行

老梗大集合,姓马的一落魄就得瘸!有媳妇孩子的就死不了!老实讲,2个多小时老梗真的太长了,完全可以压缩。发型那段是唯一笑点。他们总唱那个主题曲是某部陆小凤的主题曲吧?古龙还是有影响力的。三人探母,每人都替对方讲心事那段是亮点可惜不是拍的那么有彩儿。三人演技还是刘青云张家辉强

24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推荐

这片当年是怎么被吹得神乎其神的?被毒战爆得妈都不认识了吧

26分钟前
  • yellow
  • 较差

老港味道,不错不错,不过总感觉差了那么一点什么,不爽快。

27分钟前
  • 我老了怎么办
  • 推荐

逻辑上的硬伤也太多了,没觉得好看,幸好没去电影院,省钱了。

32分钟前
  • 你听得到
  • 较差

前半段节奏挺好,三星半。后段张家辉归来后各种真情流露,各种逻辑硬伤。果然不能对陈木胜这货抱任何期望! 烂片 !

36分钟前
  • 温格教授
  • 较差

bug得黑人,不过我很喜欢八面爱因斯坦

41分钟前
  • 葡❤️萄
  • 较差

有情有爱有人妖,不死之身就算了吧!

43分钟前
  • 小熊大人难忘记
  • 推荐

三傻大闹香港和曼谷。总是迫不及待却又断断续续地抒情,就像写论文时不时把前面讲过的论据再拿出来说一说,不是怕别人没看懂,是怕自己忘了论点…工工整整地抒情(后面三个主角的互相扮演、帮对方除掉威胁、同样被打败又再站起来),像在写排比句。

47分钟前
  • 正在
  • 较差

好好看!热血沸腾!

49分钟前
  • forfaen
  • 力荐

三影帝已足够,不挑骨头了,都咽下去

50分钟前
  • 肥尘
  • 力荐

大写的boring

53分钟前
  • 冰镇西瓜橘子水
  • 还行

没得黑了,今年看到现在为止最好的华语片,三个影帝基情四射。爱情的终极问题由妈妈和老婆同时落水你先救谁,演变为两个基友只能活一个,你选谁!彻底沦为张家辉脑残粉

55分钟前
  • 西老米
  • 力荐

有点失望,时间太长啦,也太煽情了。中了那么多枪都不死。后半段导演已经无法控制了

58分钟前
  • 笨锅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