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情仇
The Yards
导演:詹姆斯·格雷
主演:马克·沃尔伯格,华金·菲尼克斯,查理兹·塞隆,詹姆斯·肯恩,艾伦·伯斯汀,费·唐纳薇,Steve Lawrence,Andy Davoli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00
简介:故事发生在车水马龙的繁华大都市纽约,李奥(马克·沃尔伯格 Mark Wahlberg 饰)终于结束了他的铁窗生涯,刑满释放,回归了社会,他已经不再想去洗清自己身上所蒙受的不白之冤,只想珍惜所剩不多的时间,做一个平凡的人。 李奥来到了叔叔弗兰克(詹姆斯·卡恩 James Caan 饰)所经营的车厂工作,这个李奥的家..详细 >
James Gray总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一个通俗的剧本在他手里瞬间变得充满史诗感,全因他的手法和影像太迷人了。不过三个大牌在片中的表现也差太远了吧!
一般般,但我是还坚持看完了…
事变当晚,两人通话,电话这头的Leo遭遇停电,与此同时,另一头的Willie女友打开了灯,一个陷入暗面,一个走入明面。跟三人有关的戏份大多发生在楼梯旁,等级关系也是不断起落。于是到了末尾再一次发生逆转,则是Willie遭遇停电,Leo处于明亮的礼堂。整部电影的场次序列基本上是对称分布,而Joaquin Phoenix的眼睛几乎全程都被埋在顶光造成的阴影之下。
工整下的情绪涌动 nearly perfect
2017067 小家庭从大家族中逐渐独立出来或是必然,人性说到底还是自私的。
马特·里夫斯的高度参与。格雷对首字母小写和美式中餐外卖的偏爱。马克·沃尔伯格那时候真是好,好极了。
温吞流畅
211107 【B】戳痛坚硬外壳下的软肋,差点因海报而错失的佳作。影片的开场,拥挤的客厅内,家庭成员欢迎一位曾失去一切的男人重新投入他们的怀抱,所有人紧密簇拥着彼此。外部的出现令家庭概念在共同生活这一基础上,展现共同体模式的逻辑:需要以不断进行维护而提供稳定运行,其实现稳定的手段,对内部利用友谊与共识完成自洽,对外部通过政治性的交涉,亦或是暴力确立自身存在的形态。共同体面临的危机某种程度上归结于领导者个人意志的摇摆,他无法在相悖的两项之间做出折衷的决策,或者说,最初的软弱与迟疑注定了他的无能为力;两位主角的立场即是两种选择的化身:不愿舍弃尊严与名誉而选择背叛友谊的,不愿再次蒙冤受屈与至亲再次离别的,而格雷最终给出的答案是,构成共同生活之基础的绝非冷酷的权利意志,而是与家庭建立的羁绊。
比教父差了10个纽约黑帮
我在救赎自己
很奇怪,这片子不行,但导演另一个相似风格的two lovers却很好看。。。
8.0 科波拉脑残粉拍的一出纽约莎士比亚。每个人都是引起悲剧的一环,而且出发点竟都起于善意,作为观众竟然对所有角色都抱有同情,太过纠葛,故事又注定冲向宿命般的毁灭,但是结尾多少有点拉胯,不过格雷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波澜不惊地推进叙事,再加上一些天才般的处理,比如这神奇的black out,令到就算剧本不够让人满意,那种沉稳的悲伤气质也足以俘获我们。
十五週年。平行剪輯的高潮好穩,配樂恰到好處。鏡頭,光線一流。
标注一下!
片子很大气厚重,豆瓣评分偏低!
导演说拍电影就是不停借鉴别人的作品 然后再加进去一点自己的东西 and hopefully it works
沉闷无趣
4.5 剧本和摄影真牛逼,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光影的巧妙变化
刚在《小奥德萨》遇见一个不回家的男人,随后就在《家族情仇》里看到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可见格雷是一个多么矛盾而又自洽的人啊——就像那些平行而又相交的铁轨,亦如命运截然相反的这对兄弟。有太多讲述兄弟间反目成仇的故事都因没有一个善终的结局而沦为平庸,格雷用他的《正义之裁》给出了反例。纽约三部曲的第二部承上启下继续追踪令人难以捉摸的命运以及刻画一种忽明忽暗、似是而非、似有还无的不确定感。在哲学家看来,无论多么狗血的三角恋最终都要回到最本真的亲密关系,格雷认为这是一个人性归属与认同的终极命题:不是谁先谁后也不是谁长谁幼,更不是谁强谁弱,而是谁爱谁更多。倘若伊斯特伍德对于暴力的《不可饶恕》是让他成为终结西部世界的领军旗手,那么格雷关于《好坏丑》的三步走便可令他成为终结黑帮史诗以及《教父》时代的无冕英雄。
咦?没有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