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宏观世界

Cosmos

主演:Arjun Singh Panam,乔舒亚·福特,Tom England,本·瓦尔迪,Mike Coletta,Marc Baylis,Simon Worthington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宏观世界》剧照

《宏观世界》剧情介绍

《宏观世界》长篇影评

 1 ) 好端端一个糖人硬生生吹成大黄鸭

“宏观世界”是一部前戏太长而让人失去激情的失败科幻电影,SETI,地外文明,大功率射电望远镜,远方的呼唤,这些都是广大科幻迷最津津乐道的元素,要说拍得最棒的电影莫过于二十多年前的“超时空接触了”,大导演,大场面,大明星,让人即使时隔多年后重温仍然是激情满满,反观这部“宏观世界”,明明是部小成本电影却无时无刻不在浪费资源和观众的耐性,本来60分钟就能讲好的故事硬生生被导演和编剧拉长到了120分钟,其间多出来的部分完全被无聊的情节所填满,老兄即使你不鸟我我也要感动你,老兄你明明对我这么好为什么早不说,老兄我得心病很久了可就是不想对你倾诉,除去那些拖沓的鸡汤对话之外太过于煽情和泛滥的配乐让观众几乎无所适从,你丫的要我从头到尾都必须高潮吗?

是同类型电影没落了吗?

未必如此,近期上映的具有类似情节的“克莱拉”要比“宏观世界”好上百倍,推荐给喜欢科幻的朋友欣赏。

 2 ) Utopianizing,The screen flares with a new, unidentifiable signal.

Suddenly, amidst the cacophony of static and the rhythmic pulse of satellite signals, three astronomers, in a serendipitous moment, intercept a transmission they believe to be from a distant alien civilization. A meteor shower? Perhaps, but the truth is far more extraordinary than any celestial debris. The signal, a complex weave of frequencies and pulses, suggests an intelligence that challenges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smos.In the heart of a futuristic, dystopian cityscape, a SpaceX-like rocket ascends into the heavens, a symbol of Steerbord's aspirations for a better tomorrow. The control room's screens burst into a flurry of activity as an enigmatic signal pierces the silence of the cosmos. Dr. Macro and James, two of the city's most brilliant minds, are at the helm, their eyes glued to the satellite feeds, their ears attuned to the whispers of the universe.In the heart of a futuristic, sci-fi utopia, a SpaceX-like rocket ascends into the cosmos, a symbol of Steerbord's aspirations reaching for the stars. The control room's screens flare with an enigmatic signal, a whisper from the void that only they can decipher. Dr. Macro and James, two of the brightest minds in astrophysics, are on high alert, their eyes glued to the satellite feeds, sifting through the ether for signs of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n the heart of a futuristic, sci-fi utopia, a SpaceX-like rocket ascends into the cosmos, a symbol of Steerbord's aspirations reaching for the stars. The control room's screens flare with an enigmatic signal, a whisper from the void that only they can decipher. Dr. Ray Kennedy and James Dave, two of the brightest minds in astrophysics, are on high alert, their eyes glued to the satellite feeds, sifting through the ether for signs of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3 ) 有一个bug,没电了,汽车不能充电吗

嗯,小众好片,概念很好,但是电池没电了,现成的汽车发电,完全够支持电源充电了,可能情节设定需要吧,怎么还没到140个字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4 ) 《宏观世界》致敬Arecibo(阿雷西博)

对于影片故事情节不再过多赘述。

对于小成本佳作影片打分8.5分(存在溢分),毕竟前期铺垫工作实在冗余沉闷导致整片时长超过两个小时。

近期关于阿雷西博天文望远镜年久失修而报废的新闻大家有所耳闻,以下关于影片所涉及的阿雷西博信息相关及延伸内容用于科普像我一样之前普遍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却看完影片后有点兴趣的观众。

对于故事讲述的内容并非一时兴起的虚构,在相关资料中查阅到 阿雷西博信息 不仅存在 阿雷西博信息的回信 也是真实存在的。

回信同样是在英国发现只是并非片中讲述人类被动接收信息,而是外星生命通过麦田怪圈的形式主动展示给我们。

阿雷西博信息(Arecibo Message) ,是于1974年,为庆祝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完成改建,而创作的无线电信息,并以距离地球25,000光年的球状星团M13为目标,把信息透过该望远镜射向太空。

该信息共有1,679个二进制数字,而且1,679这个数字只能由两个质数相乘,因此只能把信息拆成73条横行及23条直行,这是假设该信息的读者会先将它排成一个长方形。

如果把它排成23条横行,它会变成白色杂讯,相反如果把它排成73条横行,便可排出图中的一幅信息。

阿雷西博信息

阿雷西博信息的回信

影片中所展示的阿雷西博回应(右)看到这里,很明白导演此剧就是为了致敬 在2001年8月21日,英国的麦田上所展现的阿雷西博信息的回信!

就在奇尔波顿天文台电波望远镜,前方的麦田上 展示 “奇尔波顿麦田圈” 对于回信内容的解释有下: 外星人与地球人类同样都使用十进制  外星人的DNA除了含有地球人DNA中的五种化学元素:氢、碳、氮、氧、磷(硅在后来被排除  外星人的DNA基本结构和人类DNA的基本结构相同  外星人的DNA结构与地球人类DNA的双螺旋结构有明显不同为三螺旋结构  外星人DNA中核苷酸的数量为4292835309(十进制)相比人类4294441823(十进制)略少  外星人的外形与地球人有明显不同,表现为头颅大身子短小  外星人身高比较低为1000(二进制)= 8(10进制)倍本信息的波长(126mm)约为1.008米  外星人所在星球人口数量为85亿(十进制)  外星人所处恒星系的恒星大小(4个小格)小于人类太阳系的太阳(9个小格)  外星人用于接收阿雷西博信息的装置外形与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弧线M图案)有明显差别  外星人接收阿雷西博信息的装置口径为6748(10进制)倍于此信息的波长约为850米延伸:2001年8月14日“奇尔波顿麦田圈” 的第一圈出现

2001年8月14日出现的“奇尔波顿麦田圈”就在一周后,2001年8月21日“奇尔波顿麦田圈” 的第二圈出现

2001年8月14日出现的“奇尔波顿麦田圈”而就在2001年8月14日“奇尔波顿麦田圈” 出现的当天,著名的麦田怪圈之母——“银河麦田圈”同一天出现在英国。

银河麦田圈早在一年前 2000年8月13日出现在同一地点奇尔波顿天文台的麦田圈,下面这个麦田圈显示的就是它们的信号发送装置,比我们的要复杂的多。

一年后以印证 “奇尔波顿麦田圈” 阿雷西博信息回信 中的信号发送装置。

2000年8月13日出现在奇尔波顿天文台的麦田圈

根据对比图案,回信中对方电磁波信息发送装置和这个怪圈所示图案极其相似。

这个图形结构却正是科学家们正在研制的,在理论上可以通过此类装备和原理将微弱信号不断转换增强能量,以提高发射功率。

但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准却是无法实现的。

阿雷西博信息被成功解读并以相似且内容正确可解读的图案回复,大量有联系的麦田圈图案出现在英国奇尔波顿天文台前的麦田,难道一切都是如此巧合?

所以,有理由相信阿雷西博信息的回信是比人类更高级的智慧生命向人类传递的一个信号。

对于阿雷西博原信息的每一个对应解释在百度可以搜索到,而有关阿雷西博信息回信的内容来源于外星人给人类回复阿雷西博信息 和 神秘的阿雷西博麦田怪圈信息的第五颗星球究竟是什么呢?

关于奇尔波顿麦田圈

 5 ) 近年来难得的科幻电影

演技一般,但是剧本非常精彩,题材也算新颖,最后还加入美国英雄主义,可以说是近年来少有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科幻片,而且寓意深刻,扣人心弦。

这种若隐若现的故事情节,更加吊人胃口,吸引人一直看下去。

不过感觉最后拼命保住的数据已经没用了,大BOSS最后都现身了,所谓第一批数据又有啥用啊。。。。

 6 ) 作为一个天文爱好者,我喜欢

为了这部片子特意注册了豆瓣账号。

首先说,这绝对是一部低成本电影,而且绝大对数人肯定觉得无比枯燥,或许都没能看到他们把车停下来就起身走人了。

作为一个自身天文爱好者,这个故事能产生深深的共鸣,影片描述的场景,就是我们的日常。

一两个人,一片旷野,头顶浩瀚星空,这时候你就能深深的感受到人类的渺小。

在漫漫长夜中,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冻的全身僵硬。

更无聊的是,还不能使用手机,不能使用任何带光源的设备,而你所面对的,是各种光谱、曲线、直方图……这些东西外行人觉得枯燥无比,但是这群人却能二三十年始终如一,或许这二三十年一无所获,但却列在其中!

但是,其中也不乏槽点。

1. 做拍摄或观测,我们绝对不会选择月圆之夜,除非带了妹子2. 前期工作远比他演的繁重,三脚架(赤道仪)需要各种调试,尤其对极轴,影片中戳那就用是我们梦寐以求但至今无法实现的3. 讨厌一切光源,更别说镜筒里面的光了,纯粹是为了影视效果4. 镜筒子是里面最便宜的物件,影片中用的是个牛反或者施卡,大概150mm,这种型号的,我一个人拎四个能健步如飞,轻的一逼5. 影片中的赤道仪goto速度和跟踪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但十几万的设备远达不到,而且,通轴导星,到达这种分辨率那是牛的一逼6. 牛反镜一般是定焦的,调焦在这种东西上面基本没用

 7 ) 有一个bug,没电了,汽车不能充电吗

嗯,小众好片,概念很好,但是电池没电了,现成的汽车发电,完全够支持电源充电了,可能情节设定需要吧,怎么还没到140个字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8 ) 差点因为海报错过一部佳作,对不起,2小时真是太短了

长年看片累积的经验,基本可以通过海报判断一部片子的成色,而这次,失手了。

对于技术群体,或者技术宅,或者更通俗地讲——“技术死宅”来说,无论国内外,影视作品中通常都冠以头脑复杂,情感单一,颜值不高,身体羸弱,这样的边缘群体来一笔概括了,而把这种形容放大一千倍,就是《Big Bang》的效果(先声明我非常喜欢Big Bang)。

但凡有技术设定的片子,技术宅门通常是配角,嘴边只有专有术语,不懂人情世故,女友是电脑,如果真走了桃花运,一定是被利用了。

所以这些片子通常有个帅气的男主拯救场面,而且四肢发达、情感丰富,决断力强,可谓技术宅的天然补集。

帅气男主的情感跌宕才是主线和看点,才是大多数人,特别是女性观众的主菜,他们杵在那里,打个喷嚏都有人买帐说好帅,而技术宅只是辅佐剧情的调味料,还不一定是多数人都喜欢的口味,可能略等同于...花椒。

所以,花椒的思想是没有人去在乎的,花椒的动机是无人问津的,花椒之间的对白是可以忽略的,几粒花椒碰在一起捏成一团就可以代替主菜了吗?

不要做梦。

对于不能欣赏这部影片的观众,就像不小心吃到花椒又吐出来的人一样,我表示能够理解。

这部影片折射出来的对技术死宅的尊敬和了解,是纯洁至深的;表现出来的他们对科学技术的追求,是浪漫主义的;他们不再是游走在Sheldon Cooper和弗兰肯斯坦两极之间的简单脸谱式人物,而是为前途焦虑、为经费发愁、为不能实现梦想而苦恼、为可能失去朋友而担忧的情感复杂的一群人。

剧情大量铺陈了几位年轻技术宅的人生困境,特别是对Mike和Roy两人关系的细节描写,可以说非常到位。

对于每天和机器打交道,精通数学语言,善于用代码交流的人来说,真的会格外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特别是对即将一起从事一个项目、在一个有限空间里共度若干小时的对方来说,递出的口香糖,恐怕是突破人际障碍的唯一一根救命稻草。

而寒夜中的“最后一杯咖啡”,和口香糖一起扮演了三人之间关系的缓冲带,恐怕只有真的经历过才拍得出这样真实而自然的叙事。

Roy对他苦心创造的Goodman倾注的情感,以及被解雇甚至未能亲临现场观看发射的遗憾,Harry甚至也为此辞去工作,却为害怕为两人关系蒙上阴影而未告知,Mike对Goodman的敬意以及在公司钻研自己的项目,却面对孤注一掷的项目困境,Harry对Mike总是幻想着发现什么的揶揄... 这些这些,在很多人眼里一定是极度无聊可以忽略的剧情了吧?

抱歉,如果没有这些刻画,几位技术宅仍然是游荡在Sheldon Cooper和弗兰肯斯坦之间的脸谱般的符号,而不是生动的人物。

那些认为这些情节拖沓的观众,没有做好去了解技术宅生动立体人物的心里准备,或者说,这类观众更适合去看漫威的场面,或者马特达蒙穿宇航服死里逃生这一类。

剧本巧妙地把Roy创造的Goodman和Mike的发现联系在了一起,这一段堪称精彩的一笔。

虽然多数人会在影片前半段,Mike对实时生成画面中的红色团状物误认为是故障而会心一笑,但这幅图与卫星突然消失,双双作为伏笔并最终联系在一起解决疑问的叙事,令人叫绝!

这部影片对我而言,每一分钟都是享受。

在创作团队仅有7人,记住,是总共仅有7人的情况下,能达到这样的成片效果,令人钦佩。

虽然一定还有很多的不足,但这绝不是一部无聊得只值1、2星的片子。

那些对花椒无感的人,很遗憾,这道佳肴不是你的菜。

 9 ) 做的还行,说一些bug

超低成本的制作还比较精彩,不过问题也比较多一,滥用bgm,影片一开始就三个打野爱好者去黑区找乐子,至于搞那么深沉的bgm吗?

全篇总是不合时宜的运用背景音乐。

二,作为卫星首席设计师保障理念水平偏低,说实话全片出现的器材设备没有一个是大功率的,就算不用油发电,车载电平再加一两组电池就算连着搞几晚也完全够了,没电这招太可笑三,卫星突然消失,证明不明物体位于卫星轨道与地球之间,对不起,这个距离太近了,无论是可见光波段还是红外啥的,一直楚在那那么多年被人类发现太容易了,不存在距离说的巡天没人注意那个角落,这点上看虽然影片大谈射电啥的,但编剧还是缺乏天文知识,而且按照147x这个倍率算的话,遮挡的天区非常非常大,对现代的巡天天文台来说发现不了可就是个笑话了四,其实男主之一第一次给天文台打电话说了通没用的,最重要的方位指向没说,本来就没后面呢么多破事了五,完了哈哈哈,就当是向广大深空打野爱好者致敬的片子吧

 10 ) 哇~哇!最高的科幻到头来就是宗教片

难以形容,简单至此的剧本,超一流的演员演技,超一流的拍摄,超一流的BGM(居然有人觉得这片子的BGM不好,不可思议)剧情无可挑剔,真正需要的是耐心去观看,去理解前50分钟的剧情,因为这50分钟,对“没有”人生经历的人而言就跟看自己的人生一样漫长。

片尾4个小红帽,超人战队式站位造型,再来个“FOR DAD”,有儿女的都能明白那种看到成长带来的骄傲感,可以让人有泪花的。

而对人类而言,这种程度的降临又何尝不是一种成长。

事实上,有能力来地球,也愿意来地球,还没一到就把人类轰成渣,对人类而言,和耶稣再临已经没什么区别。

降临时的交响乐高潮足以洗耳到性高潮

《宏观世界》短评

外星人就在头顶上方,比卫星还近

6分钟前
  • 张小豆
  • 还行

很好看的小成本科幻片,片中“实验-观察现象-失败-尝试新实验”这种科学家宿命循环,对于理工科同学应该很有体会。内容也很硬核,有朱迪福斯特的Contact的感觉。

11分钟前
  • 灿烂的小飞
  • 力荐

在夜晚的一片树林中的一辆汽车中进行探索外星生命,……虽说是小成本影片,也属精神可嘉……

14分钟前
  • 第七旅
  • 还行

前半个小时以为是三个gay的纠葛

15分钟前
  • Alien
  • 较差

人少,剧情紧凑,高潮点很有感觉,前面铺垫太长,太多刻画情绪的镜头,总体还是很不错

19分钟前
  • 没有奶酪
  • 推荐

用如此微观的成本拍《宏观世界》,我也是蛮佩服导演的浮夸作风。气氛营造得不错,不过,将三个火枪手的气场加到三名深夜在野外蹲点的苦逼科学家身上略显怪异,也够浮夸。他们连三脚架和电缆都舍不得扔,却丢掉昂贵的天文望远镜,冒险闯红灯,让公司那头十万火急接力供电,并在最后一秒续电成功,这一切是为了把接收到的近地隐身外星飞船的信号转移到移动硬盘上,但全世界几乎同时发现了这艘飞船,等他们赶到公司,各工作站连回复外星人的信号都已发出,“欢迎来到地球”,这时居然还有人回溯三人收到信号的时间,精确到秒,从而掐算出他们是最先发现这艘飞船的人,似乎这也算了不起的“成就”,也能确保科研资助不中断。但这种虚构出来的“成就”更为浮夸。另外我不明白,车子有油,发动后为何不能为电脑供电,而非要一路狂奔JB栽跟头回公司找电?

21分钟前
  • 三盅
  • 还行

这个电影着实挺有趣的。有趣的点绝不是剧本精彩,毕竟三个演员不可能拍出大闹天宫。大配乐➕热鸡汤➕深理论。每当忍受不了想转台时,要么被深情鸡汤留下来,要么呗听不懂的理论忽悠住了,想着要不再坚持看看吧。属于不好看但能看到诚意的电影。

26分钟前
  • wongyeejay
  • 还行

3.5星,四个人,一辆车,各种仪器,就编织出一部低成本科幻电影。人类对于未知事物,尤其是神秘的宇宙,有着永无止境的探索欲,当在宇宙中发现新事物时,那种惊喜和震撼,无可比拟。

30分钟前
  • 杀不死____
  • 推荐

我吹爆这部电影,作为一个天文爱好者我不知曾幻想过多少次能和自己好朋友一起到房车里装上电脑和那种可以控制的光学和射电望眼镜到野外去搞自己的SETA计划,在这部片完美的诠释了我的想法,这种电影随是小成本但我个人认为毫不逊色像97年的超时空接触,尽管电影的前奏带入相当慢,但是从中间开始剧情的走向突然就开始加速,然后快如同没有刹车的90度斜坡一样笔直的冲下来,到结尾再来个骤停,片中场景永远都是夜幕下的星空,在配合人物对话和那种无垠的弦乐真的就是我理想中的完美镜头,总的来说导演应该一定对地外文明有着无限的遐想和深厚的向往,我能感受得到

31分钟前
  • 力荐

前面很拖沓,如果缩少到一个半钟正好

32分钟前
  • 快剑侠
  • 还行

只有短片的内容含量,沒電這招真是太無語了。

36分钟前
  • 横丫肠
  • 较差

很不错,但是后面的强行加戏我有点不理解

38分钟前
  • 杰克炒鱼香肉丝
  • 还行

有点拖沓了

43分钟前
  • duo_azrael
  • 还行

抱歉 对这样的故事毫无抵抗力

44分钟前
  • a
  • 力荐

小成本垃圾科幻片,不知道怎么就能到6.6分,看来7分以下都不能入眼了。小成本没有特效就算了,内容总说的过去吧。内容也不行,漏洞百出,特别是电池快没电了,要回基地取后备电池的各种浪费时间制造的紧张效果,看了都想笑,你是要把这情节都搞笑来拍吗?

45分钟前
  • 谈点别的
  • 很差

编导自我臆想以及感觉太好,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妄想世界」中谈论些鸡毛碎皮的个人困境,以为加上某些宏观配乐和科幻类型设定中的暧昧就可以成为一部大作品,反而坠入烂笑话之流。

47分钟前
  • 451½°F™
  • 很差

一个看,一个听,一个工程师,还有个无敌瓦罐,这梦幻队。天文爱好觉得很赞

52分钟前
  • Isac Joy
  • 推荐

三男主互相理解的感情戏也太多了点,无数次我都以为下一秒他们就要接吻(误)剧情也是没头没尾,只看最后五分之一就够了

56分钟前
  • Ninibear
  • 较差

2.5星 全世界最傻逼的烂片标配剧情台词全在最后一刻出现了 还有那傻逼的惊吓部分 我真搞不懂导演是什么意思 剧本挺好的 但是拍的是真尼玛脑瘫

58分钟前
  • 雷兎
  • 较差

凹造型和吐心声毁了两颗星

60分钟前
  • 南牧羊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