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部电影如果不是伊斯特伍德演的,根本不会看。
也许也只有以他目前的影响,才能随心所欲的拍这样一部散文电影,和作家写东西不同,即便是流媒体电影,那这样一篇散文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好吧,其实这个电影讲了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我假设伊斯特伍德不是为了赚零花钱,而就是想说点什么的话,那么92岁的老人家讲的道理就听一听吧。
谁需要你,你就选择谁。
macho是墨西哥语猛男的意思,电影名字叫哭泣的猛男。
如果把这个电影当作西游记的话,那么十三岁的拉斐尔,90岁的麦克,以及公鸡马乔,构成了一个取经三人组,少年拉斐尔是前青春期的困惑,刚好不到14岁,雄性激素浓度还不足以充其肱二头肌。
暮年麦克,失去了家人,失去了工作,连房子都是前老板出钱买的,他可以说一无所有。
三人组中唯一可以称得上猛男的就是那只公鸡,没有脑子,无所畏惧,满身鸡血,从头猛到尾,两次拯救取经三人组。
而哭泣的则是两个衰弱男。
少年拉斐尔,最缺的是信任,他的妈妈每天换男朋友,不要这个儿子。
他的爸爸,从他出生就逃之夭夭,他只能不停的干出格的事情,期望得到成年人的关注。
而麦克,已经失去了所有活下去的希望,他只是还活着而已。
何去何从呢?
麦克说,人生就是一系列的选择,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做出选择!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我个人,每次做选择的时候,总想选那个大的部分,比如小时候,大人问我将来干什么?
我说我要做科学家,做诗人……人生过去几十年,科学家和诗人连个毛都没碰到边边,小时候还想做保家卫国的将军,我也就是参加过军训,还怨声载道。
如果,我真的选了做科学家,诗人,并且几十年如一日的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即便现在成不了家,成不了人,那也算是一种人生成就,可实际呢,我感觉我小时候就是选了成为科学家和诗人顶着的光环,然后一路为了生存不停的转换跑道,结果到现在,到目前,到眼下这一秒,也还在为另一个跑道而想尽办法却不可得。
为什么不对自己诚实一点?
不去管什么正义,什么道德,什么是非?
拉斐尔的父亲确实是为了拿到当年的一半投资而做了个形式上的威胁,以期得到墨西哥这边的无良母亲的妥协,父亲的做法究竟是不是道德的沦丧,他俩相比究竟谁更好?
父亲得到了儿子,母亲就一定会妥协?
不,不要去管这些,事实是,在老牛仔的帮助下,拉斐尔可以去到美国,一个比墨西哥成长环境更好的地方,正如麦克在结尾说的那样,孩子,自由就在山的那一边。
拉斐尔也最终放弃了公鸡马乔,放弃了自己的不成熟. 麦克,一个牛仔,一个牧场专家,边境这一边的墨西哥小镇有牲畜需要他照顾,有烈马需要他驯服,有美丽的女人思念着他,有幼小的孩子等着他去再次组成一个家,why not?
那条狗就是麦克的写照,暮年是治不好的,但是可以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更舒服一点。
好吧,伊斯特伍德的道理到这里就讲完了。
他就是告诉我,如果你一路顶着可能永远也达不到的成就为目标去装模做样的假装生活,当你老去回首这一路的时候,很可能全都是失望和恶心。
反而,每次选一个你能达到的目标,这样可能就会更舒服一点,标准就是,谁需要你,你就去哪边。
拉斐尔不是张无忌,掉悬崖会掉到有绝世武功的世外桃源,如果他拒绝父亲的邀请,转身回到母亲身边,那不过是悲剧的重复。
如果他拒绝母亲和父亲,一人去在追逐独立,很大的可能是成为沦落街头混混,早早失去生命。
齐天大圣,那么大本领,仅仅为了从压在石头下面脱困,不也答应了挑担牵马,成为仆役。
是的,从一个坑掉进另一个坑,自愿的,只要新坑比旧坑好那么一点点就足够了。
有的人死了,但是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R君说“生活就像一叶扁舟,在海面上行驶,要想使这艘小船顺利而平稳的前进,就必须要让它承载一定的重量。
重量承载超过了一定的限度,船会倾覆;但如果承载过轻,船就会在风浪中左右摇摆而无法安渡。
(普希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
东木老爷子又出新作了.......而且,又是亲自上阵自导自演.......真的不服不行,91岁高龄还能这样出作品的,在全世界各行业都是一个楷模。
关键是,这些作品还大多数质量很高: 2019年《理查德.朱维尔的挽歌》、2018年《骡子》、2016年《萨利机长》、2014年《美国狙击手》.......真的无愧于戛纳和威尼斯的双料终身成就奖。
关于老爷子一生更多的丰功伟绩,可以看R君的下面这篇影评:“《骡子》:来见见世界上最老的毒贩”,里面有着清晰的列表。
R君一直觉得老爷子的作品,有股鲁迅的味道,总是不经意在台词的字里行间和影片的细微场景中埋藏着他对于人间的感悟、世界不公的愤怒以及对某些错误价值观的鞭挞。
即便有人说他foolish, 也照样stay as firm as a mountain(不动如山)。
人的魅力常常就是因为是清晰的态度和价值观,而不会人云亦云,才让老爷子的影迷如此坚定对他的喜爱吧。
小小希望,R君自己将来也能像他一样,对这个世界既能时时充满激情和感悟,又能带着一些纯粹和态度,保持真我,还能留下一些令人难忘的创作。
说真的,这部《哭泣的男人》(Cry Macho)在老爷子的作品里只能算小品级,也不同于他过往那些更为深邃的作品。
类似的作品大概可以算上那部《15点17分,启程巴黎》(15:17, Paris),也是老爷子比较少有的低分作品。
(其实电影本身拍的还可以,只不过也许中国影迷不太喜欢这种太直白宣扬“美国平民英雄主义”的).......其实,R君感觉这部电影似乎更像老爷子对自我生活的一种思考:当他越来越走向人生终点的过程中,似乎更重要的是帮助新一代成就和恢复正常的人生和社会价值观,而在这一历程中,他同样也会重新认识和拾起自己人生中的价值和意义.......
听起来是不是很鸡汤啊........哈哈哈哈一看完这部《哭泣的男人》,R君不免立刻想起去年汤姆.汉克斯的类似作品《世界新闻》(World News).......这2部作品的故事线条和内涵精神其实也实在太像了,并且,偏偏2个故事都还是西部背景........不过讲真,如果从故事本身来说,《世界新闻》还是因为其中穿插的美国内战后的南北社会分歧,以及对印第安人的态度的一些激烈对抗和冲突场景,更具戏剧感和感染力,格局也更大一些。
所以,今天还是把这2部作品放在一起统一评一下,看看这2位好莱坞殿堂级的大师,谁能胜出.......人的价值,在于自我实现还是成就他人?
这是个有点岁月的鸡汤话题.......人在年轻时,总是更关心自我:自己能学到什么?
我能得到什么发展?
我能得到什么回报?
我能不能快乐?
.......这当然没错。
不过,如果是2个人合作在一起做事情,又都是年轻人,在同一阶段,那么利益的分配和获取又该怎么定优先?
平均分配吗?
其实大多数时候,即使是合伙人,对一个事业的贡献也不可能均等。
所以平均分配表面看起来合理,其实本质就是贡献多的人在做出利益分配的让步,而维持这层合作关系而已.......追逐个人的成就和利益固然没有错,但每个人都早晚都会来到一个停滞不前,甚至可能倒退的阶段,到这个时候,怎么办?
《哭泣男人》的Miko年轻时是个风光一时的训马师,《世界新闻》的基德上尉也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产业。
但是命运总是不可能永远青睐一个人,在辉煌和快乐之后,他们都经历了巨大的反差,不但不可能重现过去的辉煌,甚至连基本的求生行动都会被人嫌弃,只能寄人篱下或者四处流浪。
实际上,这个阶段,他们都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和自我的价值感:他们生存着究竟是为什么?
对身边的人,和这个社会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过不去这个阶段,有些人便会消沉,抑郁,茫然,甚至选择自尽.......所以,这2部电影给出了统一的答案:你的人生价值从而不在于自我,而在于你给他人带来了多少价值。
Miko帮助青春而迷失的Rafo回到了他父亲的身边,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路,他帮Rafo体会了如何与陌生人相处,如何帮助别人也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帮助,体会到真正的人间的善与美;而也因为这一路相送,Miko自己也找到了新的伴侣和归宿。
而基德上尉,也在一路在护送乔汉娜回去的旅途中,重新燃起了捍卫使命和正义的勇气,再次发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他不仅是乔汉娜真正的依靠和家人,还是给各个村镇带来知识、见闻和传播正义价值观的布道者。
事实上,无论Miko还是基德上尉,没有人觉得最初的任务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安排。
Miko是为了还人情,而基德上尉则更是天上掉下来的麻烦。
他们所面对的,都是与自己利益没有关系的安排,甚至还会危及自己的舒适区和安全。
但是,正是这些旅途历程,却让他们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所以,有时候人的价值和收获,并不在那些能清晰看到的回报和收益上,却藏在那些看似完全没有意义的付出上。
在《世界新闻》中,有一段有意思的情节,是基德上尉和乔汉娜途径伊瑞镇时被法利的民兵队挟持。
法利先生带着自己的武装,试图建立自己的规则和领地。
他消灭了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屠杀野牛剥皮经营,俨然一个割据的诸侯。
他口口声声要建立一个新的更美好的世界,但是却肆意践踏社群人民的利益和喜好。
因为他不喜欢听到抱怨,所以他枪杀了约翰的兄弟汤米;因为他不想听基德上尉选的故事,所以尽管镇里的人民爱听,他也不惜让自己的民兵和镇民们大打出手,也要阻止基德上尉继续讲演.......站在法利的角度,一切以自我偏好和自我利益为原则,并没有问题。
但是他却忽略了,自己所依赖的整个势力,需要的是更多的人来维系。
而失去了人心的军阀土匪,即使一时再强大,倾覆往往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三国时代的公孙瓒,以著名的“白马义从”骑兵曾经叱咤河北、山东和燕云十六州,曾经强大到连大族袁绍、曹操都无法撼动。
但是他杀掉了颇得人心的刘虞,引发了乌桓、鲜卑的起兵反抗;又重用商贩力量,试图压制地方渊源颇深的士族力量(担心他们与出身世家的袁绍交好),大量得罪了当地的士族;还为自保修建了巨大的城墙工事,长期藏匿不出,只让婢妾对外传递命令,放任自己的下属将领和军队在工事外逐一被敌人击破,却只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不去救援,最终落到众叛亲离,孤立无援的境地.......再强的防御也经不过人心涣散,最终风云一时的公孙瓒竟然走投无路,只能自焚于自己修建的高塔内。
这和法利的下场何其相似。
一边是窘迫艰难的基德上尉,一边却是拥有资源无数的法利,但是最终命运的天平终究会做出应有的选择。
所以,人要成就一些长期基业,终究需要学会放低自我,明白自己的价值,在于成就一些更大的群体目标和利益,而不仅仅在于自己。
实际上,当一些更大的共同目标实现的时候,你个人的目标其实也就自然实现了;而你所追求的幸福和满足,也许就在你所帮助的那些人和事业的幸福和满足中实现了。
这大概才是R君认为《世界新闻》也好,《哭泣的男人》也好,最核心的精神所在。
相比而言,当然《世界新闻》的格局更大一些,而《哭泣的男人》,则更典型的像东木老爷子一贯更为细腻的风格,着眼于一些“于无声处”细微生活。
如果要问这一次,这2位老人谁更胜出,R君的票应该会投给《世界新闻》。
正如《寻梦环游记》(Coco)中的那个核心:你在世界的存在,不在于你真的活了多久,而永远在于被多少人所记忆、感恩和纪念,活在他们的心中。
R君,2021年9月19日,临近中秋,于上海。
全文完,如果觉得还行,点个“赞”和“在看”支持一下吧!
谢谢啰!
财猫电影兵无常势,水无定形
东木老爷子相关作品影评:-这位90岁的老人对美国政府和媒体啪啪打了2个耳光-《骡子》:来见见世界上最老的毒贩-重庆公交之殇,我们都错过了什么......93届奥斯卡专题影评:-这是独立女性都需要好好看的一部电影-这部暗黑版的《寄生虫》,10年前就已经得了文学大奖-今年奥斯卡的大热门,说尽了美国底层人民生活的无奈-女孩用自己的命换渣男的未来,值得吗?
-这部9分的皮克斯新作,其实是一部“毒鸡汤”-这也许才是《信条》最简单明了的解读.......-汤姆汉克斯的2020新经典,精彩重现了二战的大西洋海战-《少年的你》:9分,毫无疑问的年度国产最佳92届奥斯卡专题影评:-每一对男女,在走向婚姻前都应该看看这部电影-这是部让雨果在棺材里也坐不住的电影 -今年期望最大,也是失望最大的电影-在征服星际之前,你先最好征服自己......-《利刃出鞘》:来膜拜年度最佳的圣母和绿茶!
-为什么《小丑》会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寄生虫》:比现实贫穷更可怕的是心理贫穷-《狮子王》:过于写实的悲哀......-《玩具总动员4》:每一段旅程的结束,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复联4》:完美的终局,人文主义的丰碑-《驯龙高手3》:所谓成长,就是放手
原载于公众号“影探”公号ID:ttyingtan作者本人转载请注明出处转眼,《复仇者联盟4》已经上映一年多了。
影片结尾,美国队长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后,决定回到过去,重新度过安详的一生。
华发苍颜的美队,也戳中了无数观众的泪点。
而在现实世界里,其实也有一位美国队长。
与电影中不同的是,他至今依然活跃在一线,宝刀不老。
他叫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今天,他90岁了。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是谁?
90年来,有太多的头衔,可以安在他的身上——他是好莱坞的传奇。
叱咤影坛60载,从票房巨星变成金牌导演。
他的电影作品,是各大佳片榜单的常客。
9.2分的《黄金三镖客》、9.1分的《完美的世界》、拿下4项奥斯卡的《百万美元宝贝》……
从左到右依次:《黄金三镖客》、《完美的世界》、《百万美元宝贝》其本人两度荣膺奥斯卡,戛纳和威尼斯的终身成就奖也收入囊中。
《百万美元宝贝》斩获两座小金人他是帅绝人寰的顶配男神。
从鲜肉到大叔,再到爷爷…… 不管在哪个时期,男人都为之敬慕,女人都为之倾心。
青年、中年、老年他是近乎于全能的存在。
每进入一个领域,都会在其中深耕到极致:他热爱音乐。
于是亲力亲为,为自己的多部影片谱写配乐。
甚至在1980年,由他演唱的歌曲《Bar Room Buddies(酒吧的朋友)》,还曾荣登“Billboard公告牌”音乐榜的榜首,风靡全美。
他是不错的爵士乐手他沉迷高尔夫。
于是专心苦练,问鼎多项专业赛事,让职业选手为之折服。
他时不时还在加州的乱石滩举办慈善锦标赛,吸引全世界的高尔夫爱好者们参加。
他酷爱建筑。
于是设计并建造了“特黑马”高尔夫俱乐部,广受建筑界人士的好评。
“特黑马”高尔夫球场及俱乐部安吉丽娜·朱莉这样评价他: “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
”始于颜值,陷于才华,也忠于人品。
坚毅的性格,出众的良知、对事业的热情,以及对生活的责任感……一个优秀男人该有的,他全都具备。
他的名字复杂拗口,于是中国粉丝给他取了一个诗意的绰号:拆分他的姓氏后,伊斯特(east)直译是东方,伍德(wood)则是木头。
“东方的木头”——简称“东木”。
这个绰号,刚毅而不失美感。
除此之外,东木还有数不胜数的称呼——“城市牛仔”、“影坛苍龙”、“打手枪最帅的男人”等等……
这些绰号,既是对他的褒奖,也是对他风云人生的总结和见证。
但笔者特别想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他。
那就是开头提到的:真正的“美国队长”。
因为东木老爷子,就是百年来传统美国精神的图腾。
那传统美国精神又是什么?
个人英雄主义。
形象高大帅气,性格坚韧刚毅,内心对“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价值”的“美国梦”深信不疑。
这些内外条件,东木完全符合。
为此,四郎总结了“三捍卫,两反思”,试着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位当世传奇。
1.捍卫尊严东木人生的前三十年,过得并不顺利。
1930年,他出生旧金山的一个普通工薪家庭,早年当过兵,也做过汽车维修和飞机制造的学徒。
但这些都与电影无关。
从军时期的东木他热爱电影,但他那时仅有的资本就是一张英俊的脸蛋。
没有家世,未经训练,抱负自然无处施展。
20岁那年,他考入了洛杉矶大学,主攻表演专业,算是拿到了演艺圈的敲门砖。
上学时,他接了第一个银幕角色。
那是片中一个实验室的助手,镜头不多,台词也只有一句:“我把小白鼠弄丢了。
”
东木的第一个角色从20岁到28岁,东木接的都是这样的龙套小角。
潦倒度日,与妻子过着饥一餐饱一餐的生活。
1956年珍贵影像1958年的一天,看似一切如常。
东木走在街上,却突然被陌生人叫住:“我看你长得像牛仔,不如跟我拍戏去。
”于是28岁那年,他主演了西部题材电视剧《皮鞭》。
《皮鞭》这部剧的小小成功,让他博得了一定的关注,生活也不再拮据。
更大的人生转折,则出现在1964年。
意大利导演塞尔乔·莱昂内,正在筹拍一部叫做《荒野大镖客》的西部电影。
塞尔乔·莱昂内(1929~1989)由于付不起一线明星的片酬,无计可施之下,剧组只好找来了东木。
那时距离《皮鞭》的开播,已经过了6年之久,34岁的东木也只能算是个小明星。
即将迈入中年的东木,深深怀疑起自己到底是不是演员这块材料。
即便收到了《荒野大镖客》剧组的邀约,他依然还在跟妻子说:“这次再不行我就放弃,我得去尝试一些别的东西了。
”不成想,这次的破罐破摔,反而犹如平地惊雷一般,东木的名字红遍全国。
《荒野大镖客》剧照之后,莱昂内趁热打铁,携手东木,一连拍摄了《黄昏双镖客》和《黄金三镖客》。
影史最著名的西部片“镖客三部曲”就此诞生。
三部片虽然都是不同的故事,却让东木保留了相同的装束。
那个戴着帽子、叼着雪茄、搭着披肩、扣着左轮手枪的荒野奇侠,成就了史上最成功的牛仔形象。
顺带一提,当下著名游戏《守望先锋》里的麦克雷,原型就是东木。
麦克雷“镖客三部曲”让东木声名大噪,而随后的另一部片,则让他真正成为了美国偶像——《肮脏的哈里》。
《肮脏的哈里》海报那时的美国,正值二战后的最低谷。
肯尼迪遇刺、马丁·路德·金被杀、越战失败、冷战被苏联吊打。
一时间,美国政府成了软弱无能的代名词。
正因如此,人民需要英雄。
于是,各色英雄形象在影视作品中轮番亮相:克里斯托弗·里夫的超人,西尔维斯特·史泰龙的兰博,以及东木的警察哈里。
当年的美国,几乎人人都会说哈里的那句:“MAKE MY DAY!
(让爷乐呵乐呵吧!
)”41岁的东木,通过塑造这位铁面无私的城市英雄,再度翻红。
两个经典形象,一个牛仔,一个警察。
看似毫无交集,实际都代表了美国人内心对英雄的希冀。
牛仔代表拓荒者,是一种自由洒脱的大无畏冒险精神的代名词;警察哈里则是执法者,保卫一方安宁,铁面无私,只为苍生说人话,不为君王唱赞歌。
他们都在银幕上,为美国民众代言,捍卫美国尊严。
以上两个形象,都是演员东木的最大成就。
但他真正出色的领域,则是导演。
如果“捍卫尊严”是指东木的壳,那么剩下的部分,则是东木的核。
2.捍卫情谊好莱坞是个名利场。
这里纸醉金迷,夜夜笙歌,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
东木也不是个完人。
在生活作风上,早年的他,实在不算光彩。
1975年,在拍摄《西部执法者》的过程中,他与女主角桑德拉·洛克发生了婚外情。
自此,与同他渡过风风雨雨的糟糠之妻婚姻破裂。
左一为桑德拉·洛克他也不是一个好父亲。
东木的7个子女中,有4个是私生子。
他也曾爆出将刚出生的骨肉送给他人领养的丑闻。
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他都没有做好。
晚年的东木,对前妻和子女都充满了愧歉。
东木与小女儿摩根在他的导演作品中,也遍布着这样的表达。
1995年,年过六旬的东木拍出了《廊桥遗梦》。
故事讲述了人到中年的农妇,在家人离开的四天里,爱上了前来取景的摄影师的故事。
这本是一个平凡的出轨故事,却被东木和梅姨演绎的感人至深,荡气回肠。
女主扮演者为著名女星 梅丽尔·斯特里普颇可玩味的是影片的结局。
面对和摄影师之间的婚外恋情,女主还是选择将这份刻骨铭心的爱藏在心里。
直至死去,她都没有背叛她的家庭。
对于东木来说,这就是他对于婚姻的别样忏悔。
对于子女,东木的表达则更为频繁。
他的影片中,经常可以看到父子关系的破冰历程。
两年前的新作《骡子》中,一生放浪不羁的男主,终于在晚年意识到了对家庭的亏欠。
片尾,男主因为协助贩毒遭到了应有的审判,在事业上,他失败了。
但当家人坐在陪审团中,与他共同面对命运时,他却赢得了穷极一生都没有得到的情谊。
东木与女儿艾莉森·伊斯特伍德在片中本色出演父女在人生的第三个三十年,东木终于领悟了什么叫责任。
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他都努力去珍惜情谊,捍卫情谊。
3.捍卫信念作为电影人,东木是另类的。
艺术与政治是分开的,是全世界艺术家们的共识。
但东木却极其热心于政治。
1986年,东木曾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竞选成为加州卡梅尔海镇的镇长。
该镇人口约为4000人,而东木的年薪是300美元。
说白了,就是图个乐,圆个从政梦想。
演员时期的里根总统(1911~2004)其人是东木一生挚友他也从不忌讳在公众场合表示自己的政治倾向。
后来,东木加入了共和党,是党内的活跃成员。
还曾在党大会上炮轰当年的民主党总统奥巴马。
东木在共和党大会上演讲由于政治的敏感性,很多粉丝都对东木的从政经历三缄其口。
但笔者以为不然。
博弈也许是政治的一部分,但政治的本质,是治理。
为百姓做事,为人民发声,是政治应该做的。
东木就是一个单纯的从政者。
或许他没有在这条路上走得很远,但念人民、思社稷,是他不变的信条。
他不为政客唱赞歌,但求将普世价值践行到底。
一个是自由。
东木十分敬仰南非总统曼德拉,为此特地拍摄了电影《成事在人》。
本片着眼于曼德拉当选总统后,通过体育赛事,力求南非黑人与白人关系的破冰。
这份黑人来之不易的自由,东木明白。
《成事在人》剧照另一个,是平等。
《老爷车》中,那位脾气火爆、不苟言笑的老白男,为保亚裔邻居们的安逸生活,不惜付出了生命。
普天之下种族平等,东木明白。
他捍卫的不是某个人,某件事,而是一种信念。
一种谁都会说,但却难以践行的信念。
《老爷车》剧照4.反思战争东木靠扮演牛仔起家。
牛仔的身份,免不了要打打杀杀。
但值得一提的是,演了一辈子硬汉的东木,其实对马匹过敏。
这仿佛暗示了,他并不是一个喜欢杀戮的人。
而战争作为合法的杀戮,让东木十分反感。
2006年,东木做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战争片尝试。
用二战中的同一场战役,去拍两部角度相反的电影。
一部是美军视角的《父辈的旗帜》。
另一部是日军视角的《硫磺岛家书》。
《父辈的旗帜》/《硫磺岛家书》硫磺岛战役是二战中极为惨烈的战役,那一战,日军全军覆没,而美军也损耗过半。
这两部作品中,东木并没有对战役的正义与否进行探讨,而是着眼在了一个个鲜活的的个体。
《硫磺岛家书》中,日军士兵对这场战役十分厌倦,认为它毫无战略意义,只是一个荒诞的“绞肉机”。
反而是家中妻女的鼓励,给了他们奋起迎战的动力。
《硫磺岛家书》剧照《父辈的旗帜》中,那六位立起国旗的战争英雄,归国之后荣誉等身,却整日活在战争带来的阴影之中。
对于他们来说,战争并没有带来荣耀,更多的则是生命易逝的梦魇。
《父辈的旗帜》剧照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伪善,东木明白。
5.反思时代大家常说,东木有颗年轻的心,永远都不服老。
其实并不是。
恰恰相反,东木服老。
几十年来,东木一直在转型。
从偶像派走向实力派,从台前走向幕后,从走肾变成走心。
他明白,什么年龄,就做什么样的事。
笔者认为,东木真正服老,在《不可饶恕》中就开始了。
那时年逾花甲的东木,拍摄了这部另类的西部片。
这部片里的牛仔,既不是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也没有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全片都透着一种气质:我打不动了。
那时的西部片,其实已经走向了山穷水尽。
但与他人不同的是,东木并没有试图挽救这门手艺。
而是正视它,向它默哀和致敬。
因为东木明白,时代不同了。
西部片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让它入土为安吧。
影片的最后,字幕上出现了东木的两位贵人。
“镖客三部曲”的导演莱昂内,以及《肮脏的哈里》的导演希格尔。
表面是将本片献给他们,但深层次里,还有一种后胜于今的俏皮得意:你们看,我站在你们的肩膀上,为我们的传奇画上了句号。
东木与莱昂内从那时起,东木便开始凭借自己的阅历,去审视当下的时代。
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老人”所能带来的最大的财富。
他会去反思这个社会。
无论是《萨利机长》,还是《理查德·朱威尔的哀歌》,都通过“英雄”所遭受的窘境,去反思当下的时代。
是什么让他们与人民对立?
是英雄病了,还是时代病了?
《萨利机长》/《理查德·朱威尔的哀歌》当然,东木也有很多“老人”的特质。
在《骡子》中,东木也间接表达了对电子产品的不满。
主角像个孩子一样自顾自嘟囔道:大家都去网上买花,都不光顾我们这些实体花店了。
他一直都是个可爱的老顽童。
《骡子》剧照这就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真正的美国队长。
今天,是东木的90岁生日。
越战越勇的他,依然没有想要退休的态势。
就像他80岁那年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我的路还长。
希望时光走的慢一些,也衷心的向您说一句:生日快乐。
(完)
老爷子一生参演过的电影我看过很多,我妈妈早年还看过dirty harry,对于老爷子的感情也算是我单方面非常非常的深厚,这些年他不在电影里开枪,而是选择去感受理解生命中情感并完美的表达出来,这也是为什么老爷子的电影一直非常的独特,而且欣赏起来门槛不高,从不故弄玄虚很多喜爱伊斯特伍德的老影迷看完《cry macho》都会失望,因为老爷几乎每一步参演、或者导演加参演的电影都没有怎么滑水过,爱的人自然会抱着很高的期望同样这么想的我,在看电影时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受,渐渐不再去考虑相比老爷子之前的高水准,而是静静的观赏着他圆满回到西部,那个他一生在电影里熟悉的地方电影中故事的起因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有些唐突,随着故事发展很多重要节点都没有完全发挥的样子,所有的冲突都显得那么温柔,来势汹汹又不经意的化解,可能这样就像他91岁的身体一样,早已力不从心,一个传奇的电影人在这种年龄还没有放弃,依然要在享受晚年之时努力完成这可能的“最后一部”牛仔电影,不光是参演,而是导演和参演,回到墨西哥那与美国相比下的异域之情,又对于老牛仔是无比的熟悉,电影里在这里结束是多么完整完美的一件事实际上我猜想大概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拍摄过程中没有精力和力气去完完全全打磨这部电影,在这个不属于他的时代开着老爷车回到那曾经属于他的地方和喜欢的人跳一支舞,慢慢的,慢慢的消失在所有人的视野,永远的让电影里的他留在那里,也留在我们心里
东木老爷子91岁仍奋斗在一线还能够自导自演出一部电影 就算说电影内容会出些问题 但就这部电影本身而言 其中所承载的东西也足够值得人们去细品和回味~而老爷子对电影的热爱和九十岁高龄拍电影仍能恪尽职守 其所展现出的品质也是值得人们去尊重和敬畏的… 更不說佝偻着身子弯曲着腿去演一个比自己年轻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了… 致敬伟大!
而就电影本身而言 虽通篇平平 篇幅局促 跳幅紧凑 但整体而言温和舒缓 让人有种在一个惬意的下午 坐在河边看潺潺流水的怡静 嗷~ 或许觉得没有升华 没有惊心动魄~是无丝毫意义的流水账~ 可一个九十一岁对功名利禄早已麻木的巨星会为了一些名利去苟且 去乱搞?
这么玩是会砸饭碗的哇 是会被观众骂会晚节不保的哇!
所以这就是一位巨星老人卸下华贵 褪去一生的浮华 所展现出的平淡 是人生看山又是山的精神升华~ 这部电影的核心更多的不是在叙事 而是在讲述老爷子历尽铅华后所幻想的那份平凡与美好…在我看来 《哭泣的男人》像是送给牛仔镖客时代的一场告别仪式~ 从一人一马秋月黄沙行侠仗义守卫一方村镇 再到而今暮年 一人一车为还人情事故守护一孩童回归家庭… 除却年轻时的气盛 成为如今的耄耋老人 放手的不仅是胯下的骏马 还有愤世嫉俗的心态 以及可以孤身一人闯天涯的豪情 留下的是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和与挚爱厮守的最后温情…… 从《荒野大飙客》到《哭泣的男人》他从未哭泣,只是用哭泣二字来缅怀来表达对那个美式侠义的时代的思念和深深告别…… 如今,东木老爷子已是九旬耄耋,电影中的他也已经展露出了老人动作的迟缓和别扭……虽不知这是不是他的最后一部电影~ 但还是很感谢他为电影事业做出的超凡贡献和传递给观众热爱电影的深情~并十分感激他的电影对我成长的深刻且积极的影响……愿老爷子康健 如若仍有新作 必喜极而观之!!
1979年德州,牧场主霍华德获知自己远在墨西哥城的前妻莱塔正在虐待13岁的儿子拉斐尔后,出资让自己的驯马师迈克尔·米洛将拉斐尔绑架回美国。
到达地点,发现莱塔居住在豪华庄园;说明来意,莱塔认为曾入狱的霍华德未必关心拉斐尔的死活,还说拉斐尔已离家出走、整日只知赌博斗鸡。
迈克来到斗鸡场找到拉福,告诉他霍华德有个牧场后拉福同意回美国。
但莱塔随后让手下卢卡斯用枪把迈克挟持至庄园,警告说拉福是其财产、不许迈克带走;其后让其丈夫奥雷里奥监视着迈克。
迈克开车回去途中发现拉福藏在车后座,赶不走后答应把他带到边境……在小镇酒吧,奥雷要抢走拉福时,被拉福撒谎欺骗旁观者说奥雷强奸他、使奥雷被群殴,巧妙摆脱奥雷……爷俩一路调侃,也一路增进感情……接着,车被偷走,但拉福又偷一辆。
车漏油坏掉,逗留小镇,迈克帮当地人驯好一匹马并教拉福骑马,并与餐厅女老板产生恋情。
车修好后,继续前进,奥雷追来,爷俩夺枪抢车离开……到达边境,霍华德接走拉福,拉福将公鸡马乔赠送迈克,迈克返身找餐厅女老板……
典型的公路爷孙电影。
一开始牧场老板这么无情的开除东木,就不可信,毕竟老得走不动了。
然后那哥们让这么老的老头去墨西哥帮他找人也不可能。
找谁不行呢,然这位老爷爷去墨西哥,笃定笃定跑到一个高端庄园,先是庄园风骚女主人喜欢他,然后饭店女老板也那么喜欢他,不可能。
老爷子90多,还能导演主演也是太牛了。
美国人难道也不如老年社会了,导演老头,总统老头。
没错!
是你熟悉又陌生的东木老爷子!
还是狂野西部风,但这次来到了墨西哥,还是一人一枪一马,但这次换成了一老一小一鸡。
东木饰演的老牛仔Miko曾五获全美幼驹冠军,但输给了岁月这把杀猪刀,成了老板Howard Polk的眼中钉、肉中刺。
受托只身前往墨西哥,请回少主赴美当家。
怎奈少主斗鸡成性,其母又性瘾上身。
为躲避沿途的保镖和联邦警察,Miko被迫在归程的小镇上当起了草根兽医,还和酒馆寡妇渐生情愫、闻歌起舞。
参透人生的Miko在片尾规劝仰慕Macho(Strong)的少主:Well, I used to be a lot of things, but I’m not now. And I’ll tell you something. This macho thing is overrated. Works perfect for him, but it’s overrated. Just people trying to be macho to show that they’ve got grit. That’s about all they end up with. And you sit there and let a bull step all over you, and you let a horse throw you 50 feet in the air, what an idiot. Only an idiot would be in a profession like that. It’s just, it’s like anything else in life. You think you got all the answers, then you realize as you get old, that you don’t have any of them. By the time you figure it out, it’s too late.你曾风光无限,你自认知晓万物,却错失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幡然悔悟,为时已晚。
所以,明知被当作筹码的少主最后毅然选择了父亲,Miko也重归寡妇的身旁。
搞笑的是,Miko在片中未开一枪、只出一拳,关键时刻是少主的大公鸡Macho来施救。
另外,墨西哥小镇居然被一个偶然路过的美国老头彻底改变,不得不说东木对美式老牌英雄主义仍然念念不忘。
2022.05.04
世界上最感人的事情莫过于爱情,当黄昏时,老牛仔迈克和路边餐馆女老板随着浪漫的西班牙歌曲的节奏翩翩起舞,那情景美极了。
这部电影最温馨的情节是女老板玛尔塔邀请老牛仔迈克爷俩共进晚餐,迈克主动献艺做了一个炸鸡腿的菜,仿佛一家人在一起,充满了久违的温馨气氛。
夜晚,迈克试着用西班牙语给两个小孙女朗读故事,那份温柔一下子感动了在身后静静观望的玛尔塔。
在美墨边境,迈克完成任务,把拉福交给他父亲后,毅然决然的调转车头,直奔玛尔塔的小家而去,那里有他梦寐以求的生活,是他最后的归宿。
祝东木老爷爷身体健康,还想再看你的五十部片子以上,希望每年一部 祝东木老爷爷身体健康,还想再看你的五十部片子以上,希望每年一部 祝东木老爷爷身体健康,还想再看你的五十部片子以上,希望每年一部 祝东木老爷爷身体健康,还想再看你的五十部片子以上,希望每年一部 祝东木老爷爷身体健康,还想再看你的五十部片子以上,希望每年一部 祝东木老爷爷身体健康,还想再看你的五十部片子以上,希望每年一部 祝东木老爷爷身体健康,还想再看你的五十部片子以上,希望每年一部 祝东木老爷爷身体健康,还想再看你的五十部片子以上,希望每年一部 祝东木老爷爷身体健康,还想再看你的五十部片子以上,希望每年一部
对老林的从未如此的失望。一个老得手抖的糟老头,凭啥让上到60下到6岁的女人对一见他就眼冒桃花?!说好的小混混呢?简直是个孝顺友善好少年好不!墨西哥富婆的保镖甲被走路都打晃的老头一拳干倒,保镖乙手持大口径被一只公鸡干倒。没有任何逻辑。甚至刻意的一点小诙谐都那么无聊。强忍快进看完的我,人如片名,我想哭泣。这个片名的翻译也是摸不着头脑,无语。老林确实该回家看孙子了。一星给西部,一星给90岁的老林,不能再多了。
剧情太温吞缓慢了,拍的依然还算好看,但是片子也像东木一样有种衰老迟暮的感觉,没法看得很投入,缺少刺激和感动的感受。老东木也不再适合当主演了,已经缺乏力量感了,感觉比《骡子》里的他还要迟缓一些。
full of grace的老年公路片,也只有这高龄自己演才能行了
节奏乱了,但语调从未改变 3.5+
2.5星吧,硬编
emmm有些一言难尽,不过macho这个梗真得让人想笑。珍惜东木的每一部新片吧!
这。。。
剧作涣散到近乎瘫痪,没有真正的危机设置是致命问题。东木一直以来很喜欢塑造风流倜傥的自恋男,这其实是个减分设计,不酷,他不是史蒂夫麦昆那种型。
但我不会治愈“衰老”//多么温柔的东木啊 老去的牛仔依然顽固但好柔软
平淡太平淡了
Macho,公鸡中的战斗机
无聊的故事,微薄的情感,所有人的感情都是空降的,看到老爷子的女的都秒变星星眼,这是啥自恋脑才好意思拍出来的小心思啊(这样说我一直很喜欢的导演很心疼,但是影片给到我的信息确实是这样),拍这片时91岁了都不能安然接受自己的老态吗?想想《完美的世界》里面凯文克斯特纳跟小孩绵密生动的感情羁绊,这一部直给地去教小孩骑马、修车充当个不服老的父亲,小孩各种情感饱满地控诉“原生家庭”+适时地做回孩子,难道不是一个双向的失败吗?影片的摄影真的美,有一个躺入晚霞地平线的镜头实在绝妙,就连开头音乐的部分的田园牧歌都让我充满期待的,实在错付了。
这部片子说实话是看过东木的电影最不行的一部。虽然是公路片又有墨西哥元素,但是显然这部片子没有精心制作,比如老爹为啥要给他说把孩子带过去的真正原因是要跟女人争财产,真的完全没必要多此一举。让他自己去发现,或者让女人说出来都好一些。剧本真是波澜不惊毫无新意。觉得有点呆。
3.5,墨西哥被表现为一个西部版的LA,当Rafael的母亲在玛雅复兴别墅中对伊斯特伍德说“Go out”时,也是比佛利山上的好莱坞对伊斯特伍德的拒绝,而对于他而言,这些被表现成了一个Abusing mother,以及重启了西部片中的美/墨结构。《哭泣的男人》在西部片的大远景和90年代的Thriller桥段背后是对《完美的世界》的精神翻拍,但似乎比90年代多了某种落魄与孤寂,来自他对于政治理想的失望。但就影片本身而言,一切都似乎过于扁平,就连某些功能性角色也没有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在他《老爷车》时期的影片结尾,他往往选择安排一场死亡,但在这里,90+的伊斯特伍德不得不像他扮演的这位曾经的牛仔,面对自己不再是救世主的事实。
这一回,即使身为东木粉,我也打不出四星了。即使是曾经最拿手的西部片+公路片(一定程度上又复刻了[完美的世界]),伊斯特伍德也还是没拍好,或许终究是英雄迟暮吧。很明显可以看出老爷子做主演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驯马/骑马戏只能使用远景替身+本人上身近景的方式呈现,就连说台词和走路都让人捏着一把汗。尽管摄影与配乐尚算精致,但故事实在过于温吞——可能是因为真正强有力的敌手与冲突委实无法抵挡了。老牛仔一边说着服老与自嘲的台词“当你老去,你才意识到自己并没有任何答案”“I don't know how to cure 'old'.”,一边又仍旧试图强行续写英雄主义+白人直男中心主义幻想(陈旧俗套的美墨关系设定,墨西哥寡妇和“警长”完全是扁平纸片人),不仅了无新意而且违和感浓重。(6.5/10)
看不进去
活化石拍电影,虽然是旧瓶装旧酒,但抛弃了过高的期待,总体还是在好看的一边。希望可以看到“惊!百岁老人自导自演”。
一老一小的路子 最近不太灵光了 老爷子该歇歇了
伊斯特伍德晚年的减法和加法非常清晰。《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 》《骡子》《萨利机长》都是如此。牛仔已经没了,但牛仔又无处不在。Cowboys are gone, but cowboys are everywhere.
想着如果上映了就给东木大爷补张电影票,但是这么多年都没有机会。又是最熟悉的英雄迟暮,东木的驼背和短步看得很不是滋味。完全像是一部平淡的公路文艺片,啥角色都站不住脚,冲突也很平,母亲派来的小弟两次都被斗鸡干了不知道心态会不会爆炸。全片唯一精华就是后半段东木车上和男孩那段关于年老的态度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