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刚开分的时候6.7,一下午时间就降到了6.1,照这个趋势降到5分只是时间问题。
豆瓣满篇的四星、五星好评,而且个个都是几千个“有用”,我感觉自己来到了微博。
39.5%的人打四星、五星,你信吗?
反正我是不信。
其实片方越是刷好评,越让人觉得很假,越让人觉得这是没有信心的体现。
只有自己都觉得拍得不怎样,才会去刷那么多好评。
真正优秀的电影是不需要这样做的,因为靠路人的口碑宣传就足以脱颖而出了。
看之前就对《诛仙I》放低了期待,剧本我是完全不抱期望,只是想看看视觉效果(其实视觉效果也没抱多高期望),结果看完之后比想象中还要差一点。
整部电影才101分钟,结果有80分钟都是文戏,只有最后20分钟是决战。
文戏是又臭又长,动作戏也并不突出。
神兽水麒麟、神仙御剑飞行等等特效都太一般了,就不和美国大片比了,就是和同为国产片的《流浪地球》相比都差太多了。
剑阵那段稍微好一点,但看起来也像是万千神仙要在天空摆出一个奥运五环。
你以为等了80分钟高潮终于要来了,结果打了两下就结束了,然后就放彩蛋了,叫你去看续集。
等于说整部电影只是《诛仙II》的加长版预告片。
其实这部电影之前是叫《诛仙》,后来改名叫《诛仙I》,比之前多了个“I”。
那个时候我就知道片方有拍续集的打算了。
原著有120万字,确实一部拍不完,但你不能把精彩的部分都留在续集里。
一部电影应该首先为电影本身服务,而不是为续集服务。
况且就《诛仙I》这水平,续集也不见得能有多精彩。
纵观美国的系列电影,《指环王》《加勒比海盗》《蜘蛛侠》《黑暗骑士》《碟中谍》等等等等,都是第一部就非常精彩,而不是拿整整一部电影来做铺垫,第二部才进入高潮。
甚至说很多系列电影都是第一部是系列最佳,后面都是狗尾续貂,比如《变形金刚》《金蝉脱壳》《独立日》等等。
别人都是尽力拍一部佳作,打出名气,然后顺理成章推出续集。
《诛仙I》是反过来的,拍首部曲时不用全力,把精力省下来等拍续集的时候再用。
(也不排除导演的确尽了全力但只能拍到这个水准)
你第一部都拍得这么差,续集还能好到哪儿去?
前面说了,整部电影前80分钟都是文戏,决战只有最后20分钟,这节奏存在很大问题。
你拍的又不是文艺片。
你拍的是商业片,你就要想办法怎么让电影更有趣,更吸引人。
导演真该去学学,看看外国人是怎么拍大片的。
《侠影之谜》是先讲布鲁斯·韦恩游历,然后再回过头去讲他为什么要游历。
《超人:钢铁之躯》也是类似的叙事手法,超人一开头就掉进了海里,然后想起了小时候的经历。
《死侍》是先打一架,然后再讲故事的起因。
《银河护卫队》干脆不讲星爵的身世,到第二部才揭晓他的身世。
平铺直叙很容易拍成流水账,《诛仙I》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美国导演早就不玩平铺直叙这套了。
即便是平铺直叙,一般半个小时就会进入正题,而不会像《诛仙I》这样讲80分钟的废话,最后打20分钟就完了。
灵儿把张小凡视为家人;碧瑶身为魔教中人,却为了他这个其它门派的人背叛亲生父亲;陆雪琪一向性格高冷,竟然不忍心对他下手,还叫他走。
整部电影一共就三个女主角,结果三个人都对他有好感,还敢再狗血一点吗?
看了电影再回过头来看这张海报,太玛丽苏了。
打着仙侠的旗号把你骗进电影院,其实80%的内容都是爱情,什么你爱我我爱你的,什么他爱她结果她爱着别人,堪称玄幻版《上海堡垒》。
所有人都喜欢陆雪琪,她走到哪儿都是全场的焦点,这不是十年前的言情剧的桥段吗?
这都9012年了,还有人拍这种只有《一起来看流星雨》之类的言情剧中才会出现的桥段。
明明个个都是神仙,然而打个架就像村口斗殴一样,没有一点神仙打架的气势,和凡人打架没有任何区别,甚至还不如凡人打架。
张小凡单挑七位真人那段,和现实生活中普通人打架有什么区别?
你们好意思说自己是神仙?
程小东在《英雄》《新龙门客栈》担任动作特技,怎么到《诛仙I》还退步了呢?
张小凡前90分钟都是菜鸟,最后10分钟瞬间变成大神,这转变太突兀了,成功得也太容易了,没有任何难度和挑战,完全就是意淫。
很多美国大片虽然也很套路,但别人也有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也会遇到困难然后解决困难,然后才会成长,哪有这种一步登天的?
影片整体和《封神传奇》《捉妖记》一个水平,最有看点的不是青云门的神仙,反而是那几个魔教中人,尤其是控制木偶的反派,恐怖元素和东方仙侠相结合让人眼前一亮,我甚至想看他的个人电影。
除了上面说的《封神传奇》《捉妖记》之外,还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钟馗伏妖》《扶摇》《择天记》等等都是一部比一部烂,对这种讲神仙之类的正派人物已经审美疲劳了,如果有人去拍一部讲魔教的黑暗恐怖风玄幻片说不定还很有新意。
首先作为书粉,看了小说这么多年,看到剧照第一眼就想拒绝这部电影,根本就没有原著的感觉!
碧瑶这个造型简直是不能忍的!
说到碧瑶,刚好才看到有书粉评论说诛仙的基本内核都有了,我想问问碧瑶的合欢铃呢!
哪去了?!
其他滴血洞、天书什么的我都不说了,合欢铃和诛仙剑直接是关系都后面张小凡变成鬼厉的重要剧情线索了,这都省了,还叫什么内核都在?
你真的看过书吗?
你真的是书粉嘛?
来搞笑的吗?
李沁演的陆雪琪感觉是有的,但是剪辑成什么鬼了,莫名其妙的!
什么重要场景、剧情要不就是省,要不就是尬!
抛开原著粉来说,小师妹田灵儿最后被张小凡一棒打了,还唤醒了成魔的张小凡,按编剧这么编下去不应该是最后抱着小师妹走吗?
神尼玛莫名其妙抱着碧瑶走了,这不是为了圆回书里的剧情而来的吗!
还有这个场景,打架不说要多宏伟,你个比武像是摔跤比赛,要么就一招留个背影给你自由想象,你好歹是个青云修仙比武啊!
最重要的是我觉得他们的台词真的是好出戏啊,我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跟我是共鸣的,作为一部国语电影的配音,让我感觉我在看电影频道的外国中文配音片。
还有还有……我都不想写了,真的气人!
中秋给自己排了一天的电影,第一部就是诛仙,没看过原著,所以只是站在电影的角度,感觉期待值还是过高了,看了一小时多了,终于有点让我有兴趣的剧情出现了,而我旁边的姐妹早就拎包走了,这排只剩我一个人,我太难了。
特效什么的我觉得还可以,就是演技我是真的夸不出来,我真的觉得好尴尬,花海吻戏那张我看隐形眼镜还是有点快乐。
造型什么的也真的一言难尽,别喷我,喷就是我不懂欣赏,看不懂电影👌我还在电影院,我好困,我还抱有希望,希望我真香,不过现在为止真的建议,粉丝可以去支持,但是为了电影还是算了吧,对自己好点👌——————————————————我看完了,再来补充一下,最后半个小时还是可以看的,熬一熬。
这一部剧情总结就是主角黑化,可能是系列第一部的原因,没什么具体内容。
没有真香
说说感受,首先申明原著党千万不要去看,辣眼睛,如果你把它当成喜剧片来看,那另当别论。
七个首座菜的跟屎一样,被张小凡吊锤,碧瑶挡剑没删,但是挡的不是道玄的剑,而是陆雪琪的剑,挡完也没有融入合欢铃,甚至还能说话,只为情故,虽死不悔如此重要的情节都被删了。
合欢铃没有,伤心花没有!
陆雪琪很菜,打完田灵儿重伤!
碧瑶和张小凡有吻戏!
碧瑶果然跟之前的网络评价一样,一点灵气没有。
偌大一个青云门,碧瑶进去跟玩似的,还能迷惑一堆弟子,然后救人。
反正槽点太多太多!!!!
又想到一点,惊羽的齐昊的发型像东瀛武士。
幸好电影票还保存了!
电影放完准备离场的时候,听到旁边的女生说了句,真感人,我都快哭了。
其实我是很无奈的。
仙侠类的电影受众并不广,有些人可能是由于过节假日,带家人出来随便看看,只要觉得情节生动,人物逗趣,能博得家人一笑,就觉得拍的不错;有些人可能是因为自己喜欢的演员来的,觉得看到有趣的对白,不菲的特效,又或是感受到主角之间悲伤有曲折的感情羁绊,就觉得这部电影把想表达的东西表现的淋漓尽致。
作为一个曾拜读过这篇小说的人,看到后面其实心里挺难过的。
其实我能理解小说翻拍电影的无奈,因为十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小说,要是可以用2个小时就能完全表达出来,那我觉得只能是这本小说就不值得翻拍。
我记得很多年前,我曾把萧鼎对张小凡在大竹峰的心理,动作以及景物描写反复揣摩过无数遍,因为我觉得这里是整本小说最精彩的地方之一。
但我看电影的时候是抱着宽容的心态看的,因为我知道,一部电影不可能光顾着刻画主角,即使能把每条故事线都架构好,能够表现得很悲情很细腻,但作为一个仙侠电影就显得有些喧宾夺主了。
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前面能够以一些幽默的情节进行穿插来取代原著灰色调的感情线,我觉得过度的还算成功。
但是我作为一个观影者,作为一个原著的推崇者,看到高潮部分其实我是很心酸的。
我觉得翻拍电影应该是想着怎样改动才能在短短的2小时里给观众来反馈出这部作品的精华。
而不是很多观看的人说的,特效好,情节幽默,演技在线就是好电影。
这部电影实际好不好,其实看过的人可以扪心自问一下:看了两个小时,你能说出这部电影的高潮部分在哪吗?
知道为什么看过原著的和没看过原著的对这部电影的意见分歧这么大吗,因为看过原著的知道高潮应该在哪里,满心期待,却发现导演跟我们开了一个玩笑。
而没看过的全身心的跟着剧情走,不知不觉地就结束了,但回顾一下,不惊艳,但也没有可以诟病的地方。
这时候就会有人说,看过原著了不起吗,就可以优越吗,就可以无视别人的努力吗?
其实并不是,我觉得了解过原著才能更正确地审视这部电影。
我也和很多人持一样的观点,这部电影真的很差劲。
其实萧鼎描写的鬼王集齐各路魔教攻打青云门这一情节十分精彩,十分凝炼,所有前期埋下的伏笔都是为了这一节,是众多悲情角色命运交织的爆发顶点,是主角命运路线改变的重大转折。
可以说,这是整部小说的巅峰。
电影完全能够,也应该表达出这一章节,甚至不需要改编,直接照搬就可以,因为原著就已经足够简洁精炼了。
而这部电影又是给我们观众怎样的反馈?
草草带过,甚至诛仙剑阵都没开启,知道这部小说的名字叫什么吗?
诛仙。
原著里道玄一人御剑面对魔教不顾自己只身护教。
在这部电影里各峰首座和张小凡肉搏数回,就倒地不起。
就算再让我把各峰首座再过一遍,我都指不出道玄是谁。
如此粗略的描写,难免让人心寒。
天地不仁,以万物刍狗。
这是作者反馈给读者的话,不管你是德高望重的掌教真人,还是臭名昭著的魔教宗主,都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冷漠的外表下其实是悲伤的过往。
原著表现的是不同地位的悲情角色,在命运冲撞下所展现的传奇故事,而不是电影里主角睥睨天下,唯我独尊的独角戏。
当电影放弃这些配角的时候,已经偏离了原著的主旨了,也很难再达到那种艺术高度。
其次,碧瑶是因护住张小凡才被诛仙劈死的,在电影却是挡的陆雪琪的天琊。
在这一段,作者对凡瑶感情铺垫的升华完全被电影摒弃了,诛仙剑的线索也断了。
第二部的改编,可能是我想不到的狗血,我真怕碧瑶从此一伤不起,到头张小凡来青云门寻仇,道:陆雪琪,天下苍生,与我无关,你的功过,我也不管,我只要你还10年前碧瑶和赌必输的那剑。
第三点的话就是人物刻画的太过简单,走电视剧的那一套,主角就是好的,反派就是坏的,亘古不变。
逻辑也是支离破碎,短短几分钟,若干个挡刀的,主角从信仰的崩塌到黑化再到正常,一气呵成,没有半点犹豫,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实际这部电影,完全可以拍得很好,我相信导演肯定也很欣赏这篇小说,也知道那里可以做的更好。
但可能经费真的不够了,因为想还原原著后期高潮的场面我觉得不亚于科幻片的制作,经费要求肯定更是突破天际。
经费的短缺必定导致许多情节难以出现继而导致人物之间感情的搭建过于仓促,最终就像我们看到的,角色行为毫无逻辑,故事情节拼接严重。
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无奈,但这并不是他们敷衍的理由,这部电影拍的不好,其实很大原因也包括中国的电影工业还是远远不及国外的水平,小说里天马行空的场景,想用画面表示出来还是太难了,但这并不影响我给他打低分。
因为我相信,不给滥竽充数者机会,才能更快促进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看完诛仙我感觉花了一个季度会员的钱看了一个网大,导演毫无审美可言服装直逼太子妃场景调色镜头跟特么大学生拍的似的按下不表,全片甚至没有一条你说的上来得故事线。
除了人名,片子和诛仙基本没啥关系,甚至全片都没有提过诛仙剑或者任何能够解释这部片子叫诛仙的原因。
从原著方面来说吧,青云门的天才女弟子,天琊剑陆雪琪他喵的居然是磕药才这么厉害的,这一段剧情除了导演想让张小凡攻略陆雪琪外没有别的任何作用,因为这俩人的感情戏也仅此而已了。
而且陆雪琪穿紫衣服……雪琪穿紫衣服……穿紫衣服……紫衣服……衣服……服了不过想想碧瑶也没穿绿衣服,美术你高兴就好,预告片里白衣飘飘的陆雪琪都是骗人的,可能在导演的心里,这种蔫坏的女人就该穿紫衣服。
没错,实话说了吧,这部片子里,陆雪琪才是最重boss
魔教妖女碧瑶在这里头就跟智障似的,为了偷张小凡的烧火棍(影片设定烧火棍是那种最顶级的宝物,谁拿谁能毁天灭地,比诛仙剑还厉害的那种)屡次刷新智商下限,你都搞不明白这里的人为什么明明能够非得比高铁还快,偏偏还要骑马。
在被不知道谁(一直到最后也没解释到底是谁在追她)追杀的时候,碧瑶拉着张小凡沿着小路跑……追的人和跑的人都很老实地在用脚跑,也不知道今天是飞剑限号还是提倡节能环保。
而且九十分钟下来碧瑶和张小凡唯一谈得上感情的情节就是张小凡烤肉味道像她妈。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段莫名其妙的追逐戏就是为了让碧瑶和张小凡一起躲在山洞里吃顿烤肉。
师姐田灵儿,卡司表上大概排第五开外才是真女主,前四十分钟都是她和张小凡撒狗粮,然后一个长得像马云的齐昊出来就把小凡给绿了…这一段挺还原,可他喵的一直到了电影开场我才知道这片子里还有唐艺昕,而且开头就是个low穿地心的旋转跳跃我闭着眼。
田不易夫妇,曾书书,林惊羽,大竹峰师兄们都是酱油,智商演技都不太高的样子,我怀疑是导演故意找一群又不会演戏又丑配角来衬托那几个不怎么会演戏只有脸能看的主角的。
片子里最花钱3D特效是网大水准的圣尊水麒麟,但是这个水麒麟和张小凡啥关系、这俩货咋认识的,怎么就聊上了,怎么大决战的时候没出来?
片子里,都没有解释,好像它的存在纯粹就是为了让张小凡亲口告诉我张小凡喜欢田灵儿,你们说我该怎么告白呢?
肖战演的张小凡也是个坑,随便粉丝们怎么洗吧,活脱脱把张小凡演成了弱智。
小说里前期的张小凡只是单纯善良,并不是真的智商低。
公正地说,现在太多年轻演员的表演都把人物脸谱化了,一个单纯善良的少年活生生给处理成了没有任何生活常识的弱智,小孩子和智障还是有区别的。
看到屠村仇人会用神剑御雷真诀,于是就觉得七大首座都是屠村凶手,然后要把他们全都干死,虽然解释说是入魔,但我觉得这纯粹是幼儿园数学没学好。
一个和七个毕竟还是有区别的。
诛仙说白了还是个修真小说,整个体系也是很修仙的,但是程小东毕竟是个武指出身的导演,你们修真了我还怎么武指?
于是整部电影就变成了一部不三不四的武侠片。
和徐克的蜀山传不同,这里面的所有人,明明都会法术,偏偏就是要肉搏。
明明都会飞而且都会飞剑,他就是要用腿跑过来。
除了一个怎么都绕不过去的神剑御雷真诀,整部电影没有出现第二个法术。
哦,对,鬼王一个人在青云门眼皮子底下布了一个什么鸟阵,然后杀光了青云门所有弟子,在此期间各峰吊的不行的首座们掉线.jpg。
几百号弟子,被鬼王宗干部屠杀,然后陆雪琪、田灵儿和碧瑶在一边小规模撕逼,首座们吃瓜,张小凡目瞪狗呆.jpg。
然后杂鱼弟子死亡光了,首座们上,七大首座联手,被鬼王一个人按在地上摩擦…看这样子,鬼王没少充钱
你们祖传的诛仙剑呢!?
你们电影叫这个名字就是为了骗观众买票么?
圣尊呢?
水麒麟前面听张小凡心路历程的时候不是很跳么?
这会儿咋没了?
我简直怀疑导演抓了一只火麒麟扔在水里冒充圣尊然后给淹死了。
从一个没看过原著的观众角度来看,他应该是全程懵逼的。
因为影片前期有各种专有名词,什么玉清四层、御剑术、圣尊、摄魂、天音功法之类的,其实跟剧情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导演也没打算解释,感觉掌门人和普通弟子的修为没差太多,大概就是一个属于普通人,一个属于叶问这种级别的差距。
大家修为上看不出差距也就算了,剧情推动更是莫名其妙,因为人物太多了,青云门里有名有姓的人基本上都出来露了个脸,但都没什么屌用。
七大首座换成三大首座完全不影响剧情的发展。
林惊羽和齐昊……算了不提这俩人了。
电影前四十分钟,张小凡追田灵儿;电影中间二十分钟,张小凡追田灵儿外加顺便撩了碧瑶和陆雪琪,顺便参加了青云大比;电影最后半小时,鬼王宗为了抢夺烧火棍突然杀上青云门,碾压青云门,区区五个人,几乎杀光了青云门所有叫不出名字的弟子,还把七大首座吊打……我说鬼王你都这么屌了你还要烧火棍干嘛,我觉得那棍子根本就配不上你的逼格,感觉一个九十级大号为了一件三十级紫装狂刷低级本,并以屠杀低级精英怪为乐。
期间,还有个小插曲,真的是个小插曲,陆雪琪一剑刺向张小凡,碧瑶为张小凡挡剑,碧瑶掉线。
真的只是个小插曲哦,大概是导演觉得碧瑶演技不行,连个全景中近特的成套镜头都没给齐就继续下面的剧情了,感觉死个稍微重要点儿的龙套镜头都比这个多。
最后张小凡突然就三法合一,然后怼爆了鬼王……怼爆了那个吊打道玄七人组的鬼王……有种金手指突然变gm的感觉。
明明三法合一还是七大首座联手促成的,刚打爆鬼王,还没打死,就突然说张小凡日后必成祸害,必须杀,然后开始怼张小凡。
此处逻辑之清奇我必须好好给捋一捋:三法合一张小凡>鬼王>七大首座MAX>虚弱+重伤七大首座但是现在,鬼王还没死呢,重伤的七大首座居然开始联手对张小凡动手!?
更奇葩的是,鬼王还没死呢!
他就在边上看着呢,你们就窝里斗了?
然后他们的理由是张小凡修炼了魔道功法……张小凡体内还有道家、佛家的功法呢,魔道功法充其量也就三分之一好不好,那还有个百分之百原汁原味的鬼王呢,先把鬼王干死也行啊,你们是刚才被鬼王打坏脑子了吗?
然后七大首座继续被吊打,最后张小凡良心发现,想让陆雪琪一剑杀了自己。
陆雪琪出剑了,然后全片最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师兄杜必书出来替张小凡挡了一剑,杜必书卒。
你谁啊?
从哪冒出来的?
弟子不是都被鬼王杀光了么?
为啥是你来挡剑?
我跟你很熟吗?
有这么抢戏的嘛?
陆雪琪杀了自己同门之后毫无悔意,又刺出了一剑。
这次田不易出来给张小凡挡剑……嗯,他功力比较高,没死,不过这并不妨碍陆雪琪刺出第三剑……然后第三剑陆雪琪刺歪了,她终于心软了,在一连刺了三个不相干的人之后,陆雪琪终于心软了!
最后张小凡抱着掉线已久的碧瑶走了……这里我以为碧瑶已经凉透了,没想到她还在说话,说俩人要一起浪迹天涯云云……这个时候我真的想说:你赶紧死行不行啊!
天杀的,我,居然去看杜比巨幕厅,闪瞎了我的钛合金狗眼,为什么让我从头至尾看到台词还有配音和嘴型对不上这个状况看得如此清晰,为什么碧瑶一个从小在鬼王中这种环境下长大的邪教圣女跟一个男的就因为吃过一次兔子就愿意为他挡剑,为他去死,为什么碧瑶第一次刺杀他?
只是因为带了一个面罩,其余的发型衣服全都没有变,后来只是拿掉了面罩,为什么别人认不出来?
她就是第一次刺杀他的那个人呢?
演员都是傻子吗?
还是导演智商有问题,认为我们连这个两分钟间隔就会忘记吗?
难道我们观众都是鱼的记忆吗?
还有,为什么他们去偷看小竹峰女子练功的时候,那些女子都跟杂技团耍杂技的吊根绳子在那里搔首弄姿,他们不是修仙的吗?
为什么练功还要像耍杂技一样?
要到上面吊一根绳子,连武侠片都不用吊绳子练功吧,他们不是都可以随意在天上飞吗?
为什么他们去张小凡的村庄的时候?
都是骑的马呢?
一点仙侠的气氛都没有,此片的定义还有爱情,我想请问,是在强行爱情吗?
还有演碧瑶的女演员,身姿仪态也太差了吧?
居然脖子前倾,还有田灵儿和那个碧瑶的发型也太丑了吧?
你注意一下田灵儿的后脑勺,简直就像一个鸡窝。
此片不是叫诛仙吗?
整部电影看下来,诛仙二字都没有出现过,还有,他们门派的几大峰主都是丐帮的舵主吗?
穿的衣服跟丐帮有什么差别?
整部电影看下来没有完整的讲完任何一件事,感情线没有一条说好了的,无论是爱情,亲情,友情,师徒情,江湖情,请问有哪一点讲好了?现在的导演都是这么没有智慧的吗?
还有各峰精英弟子被一个碧瑶轻轻放倒,不费一丝气力,那鬼王宗不应该早就灭掉了青云门吗?
开头青云门不是有一个大护罩护山大阵吗?
为什么碧瑶可以随意进出?
特效就更不用说了,徐克拍的 蜀山 ,我忘记,是十几年前还是20几年前的事情了,张柏芝版本的,那里面的特效都比这个要好到哪里去,打斗场景连一般的武侠片都比这个好多少,没有刻画好任何一个人的性格,无论是主演还是配角,整部剧取景也是非常的让人失望,那些比武的地方,难道是某县某村的某一块农家荒废了的地吗?
现在拍一部仙侠片已经这么廉价了吗?
就是很多年前,刘亦菲版本的神雕侠侣里面的场景,无论野外的哪一个场景,放到这部片里面都比这部片有仙气吧,然而,人家还只是一部武侠片,里面的女主角,演陆雪琪的长相还可以,但是为什么要给人家穿一身绛红色的衣服?
那个碧瑶就不用说了,真的是路人长相太普通了,演技就更不用说了,说多了浪费口水。
这部片如果只要加紧制造一下,撇开别的不说就拍的过程,我觉得一个月都不要吧,说多了都是泪,如果这部片跟原著有任何关系,那都是对原著的侮辱,导演可能是只看了这本书的简介和听别人稍稍说了一下这本书的故事吧,坑!
毁了我的中秋节,赔我的电影票钱和打车费!好像还听 人吹服装值十万!
wtfexcuse me???现在的人民币都这么廉价了吗?
那我明天早上出去买块豆腐,是不是要2000块钱?
还有田灵儿的法宝是可以随意变色的吗?
最后boss打斗场景也太low了吧。
唉.我太气了,说的一点都没有条理,反正无论是从服装,道具,特效,故事线,感情线,人物刻画,还是选角来讲,这都是一部失败的电影。
这是我还没有出影厅就给的评价。
还有,林惊羽的颜值是什么鬼?中国男演员没有帅哥了吗?
还是导演审美有问题?看看小说中是如何形容的好吗?
然后没一点节奏。
《诛仙 I》显然是流量电影,粉丝向浓烈,改编自网络大IP《诛仙》小说。
我向来不是流量电影的一份子,当然也不是流量电影的黑粉,为了证明这两点,这次我要人格分裂,分别对《诛仙》进行夸奖和吐槽,以诠释什么叫:“经得起多少赞美,就要受得起多多多多多少的吐槽”经典名句。
优点《诛仙》最大的优点当然是选了个好档期——中秋小长假,同档期《诛仙》PK对手是《小小的愿望》,后者想破 处结果被阉割,怎一惨字了得,再加上彭昱畅和片方的负面新闻,《小小的愿望》彻底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诛仙》作为流量电影,先天拥有流量电影开局大红的特色,首日破亿,次日也破亿,在票房上算是挺直了腰板。
在宣发上,《诛仙》也是下足了功夫,一开始四星五星的豆瓣评分,附带上万或好几千的“有用”和“点赞”,让不是圈内粉丝的观众纷纷买票进电影院一看究竟。
在这我并没有高级黑和说反话,以上说的电影之外的商业思维和手段,我认为并没有好坏之分,最多是吃相好看与否的问题。
而且必须承认,流量电影走到今天,风险越来越高,观众眼光越来越挑,《上海堡垒》就是一个例子。
《诛仙》按照此前的流量电影模式运营,在这样大环境下,能拿到这样的票房成绩,对于影片来说就是优点,但对于国产电影长远发展来看,就说法不一了。
在故事和叙事手法上,如果进入港式叙事和镜头语言(泛指),还是能体会到影片其中一些小乐趣的,在这并不是诋毁港式古装风格电影。
虽然《诛仙》并不能成为《倩女幽魂》或《东方不败》第2(同一导演程小东),影片也不能作为经典港式古装片代表之一。
但《诛仙》透出的气息确实很港式,尤其是那些笑料梗和武打片段。
想象一下呗,如果《诛仙》全部采用香港演员,说着粤语,可能反响会更好吧,只是可能。
演员表演方面,肖战是在线的,在线并不指他的表演超群发挥,更不是说他贡献了教科书级别表演,但起码比那些念“1234”作为台词的演员好太多。
而且对于新生一代演员,肖战不能说表演潜力无限,但还是能看到他认真对待表演的。
哎,现如今认真对待表演工作都被拿来当优点了。
其他演员也没有马虎,但实力有限就不想多说什么了。
特效方面,很多人说诛仙仙侠世界这么繁大,一部电影只有少量的特效打斗,看不过瘾,而且特效严格来说也只是过得去,并没有很震撼。
在这要解释下,据说《诛仙》的预算成本只有5000万,5000万是什么概念,《上海堡垒》是3个亿的成本,《阿修罗》是7.5亿(还有人记得这片吗)。
古装片特别神话仙侠片,只要一言不合打起来就是烧钞票,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人民的币支撑才能展现的视觉效果,只有5000万的成本,扣除演员片酬各种,用在特效的钱上可想而知。
所以影片特效少,估计也是没办法的事,至于特效有没有用在刀刃上,就只能在吐槽环节说了,那我们就进入吐槽页面吧,等不及了。
吐槽影片一上来就是开饭啦,还以为迎合中秋节团圆味,结果互相抢饭菜抢得一地鸡毛,大过节的不太吉利呀,之后还在那各种尬聊,冷笑话洒一地,节奏拖得特...别...慢...如果是电视剧,你可以慢悠悠进入主剧情,但电影一开始就放置一个有的没的一段冷戏,对之后的主线剧情毫无意义,既没有推进剧情,也没有对塑造角色起到作用,这让观众的观感一开始就打折扣。
之后是小凡和师姐下山,小凡回忆悲惨童年,这里我们能看到,师姐用法力带着小凡飞!
下!
山!
但是小凡童年时,师姐他们是骑马过来的,请问他们不是修仙的吗,哪来的马?!
马从哪来?!
来的是什么马?!
再来是小凡挑着一扁担吃的去找灵尊(水怪),整个灵尊都是靠CGI撑起来的,这就是所谓的烧钱戏了,但这场戏完全没用在刀刃上,这场戏的作用是什么,nothing,聊的是小凡暗恋师姐的重复剧情。
为什么说重复,影片开头出演职员字幕时,就是小凡幻象和师姐比翼双飞的画面(这里也烧了钱做特效的),还有小凡中了瘙痒虫,师姐给他治疗那段,这些都明里暗里告诉观众张小凡暗恋师姐了,就差没打上弹幕解释了。
所以灵尊那场戏来得莫名其妙,前后毫无联系,这样的戏请问不是废戏是什么。
有人说你没看过原小说你不知道,灵尊有重要作用。
是的我就是没看过原小说,我是100%按照电影呈现角度分析。
就好比我没看过《指环王》小说,但《指环王》的电影没有一场戏是废戏。
说到这里还不得不聊到那只各种制造偶然事件的猴子,完美演绎了“一只猴引发的血案”。
小凡原本要扔掉噬血珠,却被吃瓜路猴给搅黄了,猴子还一路引领促成噬血珠和噬魂棒结合,偶然事件太多让人出戏。
没错,看过原小说的人又会说,猴子在小说作用是很大的,但我没看过小说呀亲,我看了电影我也感觉这猴子不简单,不应该噬血珠和噬魂棒结合存在太多偶然,但影片就是不解释这只猴子的来头呀,甚至连埋个伏笔都没有。
别人家好莱坞的系列电影,就算想把谜底留到续集,起码也在前作留个伏笔挖个坑,来保持一部电影叙事的完整性呀,但《诛仙》就是自信到什么都没做。
之后是碧瑶抢棒子的戏份,太多了...太长了...太尬了...太老套了...太港了...首先是古装抢法宝套路一:明抢,然后师姐和陆美琪帮忙,秀一段武打,碧瑶抢法宝失败。
接着是套路二:男主熟睡,碧瑶趁机梦中偷宝,用尽各种偷宝老梗,最后偷宝不成睡一床,又是那套你对我负责的千年梗,以增进两人感情。
套路三:制造偶遇,千方百计偷宝,两人在花丛中不小心碰到别人,不得不接吻保持安静,这种接吻动机,配方还能再熟悉和老套些吗。
当然可以,套路四:进山洞,吃野味,聊心事,你就说,有多少武侠片男女主角没进过山洞。
而且,连我们观众都死心了,碧瑶依然还在用老办法抢棒子。
此外男主张小凡光环未免开得也太大了,片中不光是个女的都得看上他,现在就连男的也不放过了。
影片里有个峰的弟子,和小凡称兄道弟,但也不知道为何他俩就成真兄弟了。
决战时,又变成有位同门师兄为他挡剑去死???
(黑人问号脸)
更不用说三个女人都在救小凡了,一个愿意为他去死,一个愿意死也要感化他,一个可以杀他却放了他。
最后,影片决战来得快,去得也快,反派好不容易从土里爬出来,然后又迅速被打败消失在了云端,请问你们反应过来了吗,我反正没有。
还有小凡那3套学派真传来得全不费功夫,而且毒魔攻心被师姐一撩立马复原,这毒魔攻心也太不走心了吧,隔壁家《哪吒》魔丸攻心之彻底,最后还只能释放减半功力,以防失去意识。
总之,我对流量电影没敌意,但经过多年洗礼,我已经放很低预期去看《诛仙》了,结果还是让我失望了。
行吧,就说这么多,个人观感,不喜勿喷,《诛仙》我打5分。
文/梦里诗书尽毁原作的改编,做作尴尬的演技,百拙千丑的特效,程小东的《诛仙 Ⅰ》是一部堪称惊世骇俗的作品,其“鬼斧神工”的执导硬是将一部仙侠巨作改编成了一场如坐针毡的闹剧,在这部电影中你看不到仙为何物,也看不到原作的灵魂,甚至当一曲终了,你都无从得知这部电影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诛仙》是一部长达百万字的仙侠小说,其结局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却也不乏酣畅淋漓之处,显然面对原作的长度,一部电影的时长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容纳下所有内容,所以电影取名《诛仙Ⅰ》,其意非常明显有着把原著拍成一部系列电影的打算,然而这部首秀所做的却只是对原著进行了破坏性的删改。
原著其实与很多成长系的仙侠小说在故事框架上并无太多不同,都是历经变故后得高人指点,最终灭杀反派,并在这一过程中收获爱与友谊的套路,但《诛仙》的精彩之处则在于作者萧鼎有着不俗的文学功底,其在创作上既结合了不少神话典故,又有着与命运抗争的厚重悲情。
而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出自老子《道德经》中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强调的是众生平等下人对自我命运的掌控,一切的选择都是由自己决定,这种对自我认知观念的缔结,确立了《诛仙》不俗的高度。
想要将原著复杂繁琐的内容压缩进一部电影,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同时,又要完成原作中对“仙”的描绘,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他不但苛求导演对电影要有着极其出色的掌控力,又还对电影的特效有着较高要求。
面对这些问题,《诛仙Ⅰ》所做的并不是精益求精,而是破罐子破摔,打着“诛仙”的名号,请着流量明星,用着掩耳盗铃的拙劣特效,行着不断挖坑,意图继续借流量红利圈钱之实。
流量明星或许会为电影带来一定的票房,但没有演技的流量明星却绝对不会对电影的质量产生任何益处,而这些当红明星的收益也进一步压缩了本该留给制作的经费,这就例如本在小说中尤为浓墨重彩的七脉会武,在电影里却只是草草了事,而电影也几乎没有任何精力去体现“仙”的所在,甚至有几场所谓的仙侠对决,其尴尬的肉搏,连很多普通的动作电影都还要不如。
如果说粗糙拙劣的特效还是尚且能忍受的范围,那么一部打着“诛仙”名号,却完全没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精神体现的电影,则是让人完全不同忍受的。
《诛仙Ⅰ》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根本不是一部独立电影,而更像是电视剧的第一集,戛然而止的结局其实并没有清楚的告诉观众自己要表达什么,而占据了过多时长的爱情和不少插科打诨的废戏,则同时又使电影变得更为冗长。
拿到了《诛仙》这样一个有沉淀的经典,创作者却对原著既没有丝毫的敬意,也没有丁点的想法,有的只是急功近利的难看吃相,由此诛灭仙气,诛尽原著的《诛仙Ⅰ》,可惜可叹更为可悲。
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为这种烂片贡献票房的一员。
观影时对自己坐在那里不断生出羞耻感。
观影结束后匆匆离场,恨自己没戴口罩,生怕碰到认识的人。
现在对流量电影不亡、中国电影市场不会变好有深深的担忧和负罪感。
《上海堡垒》不能决定流量电影的去向,《诛仙》才能。
而我现在有可能就成了帮凶之一。
唉。
去看这部电影之前,我的心理预期本已很低了。
我存着侥幸心理去看,是因为心底希望它能是一部好电影,或者能合格也好。
结果还是,崩解当场,出离愤怒。
我因为是一个粉丝而走进影院,但当我走进影院后,我就是观众之一。
作为观众看电影。
整部电影都处在漫长的铺垫中,当观众以为它终于要开始讲故事的时候,它却戛然而止了。
观影结束后,观众甚至无法复述出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无法建构起其中任何一个人物。
因为情节是拼接的,逻辑是破碎的,人物是苍白的,意义是模糊得几乎不存的。
张小凡跟碧瑶、陆雪琪的感情线建立得草率仓促,毫无因由,没有过程刻画,完全就是默认观众都知道,导演认为这是一件不需要解释的事。
每一个人物都缺乏合理的行动逻辑。
最后几分钟里,张小凡是在一瞬间就完成了黑化,信仰的怀疑、崩塌、重建,如此重大的冲击,竟然不配多一点犹豫、多几句质问。
叙述详略取舍匪夷所思。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剧本架构简直粗劣到无以复加。
一部电影,不是电视剧的一集,它应该是独立自足、自我决定的完整作品。
即使是系列电影中的一部,也应该有完整的故事线,可以独立欣赏。
作为一个叙事文本的《诛仙》,没有完成其基本职能,是彻底失败的。
大量无关紧要的滑稽笑料填满叙事进程,对文本推进与表现毫无功能,媚俗,消耗了观众的耐心,又削弱了观众对电影的思考可能。
鬼王宗四大高手的出场,恐怖得让人毫无防备、莫名其妙,成了整部电影中观众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刻,但这除了感官刺激之外毫无意义。
电影的艺术性,已经倒退到影史之初了吗?
如果仅是为了炫技,为什么要拍电影呢?
还要费劲凑够101分钟,显得多么为难?
作为粉丝看肖战。
肖战的演技还有很大成长空间,纯真善良时期的表演有生硬滞涩之感,对感情戏的处理也区分度不够。
电视剧漫长,叙事松散而缓慢,观众注意力分散有更多包容度。
而电影的精简则使观众注意力大大集中,演员表演的优劣都会被放大,电视剧中看起来尚可,电影中就不够了。
对那个寂寂无名的肖战来说,这部电影应该是他能做出的最好选择之一。
肖战或许有些心急,尽管剧本架构如此单薄破碎,还是想抓住这个机会,因为“它是一部电影”。
可他还不足以驾驭电影啊,与其现在就去演粗劣的电影,生产新的黑历史,不如再演一些精致的电视剧磨练自身的演技。
只有在真正被作为艺术品认真创作的电影里,他才能得到他想要的成长,并在演艺圈辛苦走一遭后留下一点东西啊。
往事不可追,来者尚可期。
希望有了更多话语权的肖战,真的能做出最好的选择。
希望走进电影院的我不要被作为粉丝对待,而能被作为观众对待。
希望流量电影快点亡了吧,《诛仙》不要成为罪人,给资本幻觉,让流量电影死灰复燃。
唉,祝他好,祝电影好起来。
碧瑶的造型,那谁的尴尬演技,哎,我当时是多想不开来看这个
电影很棒,不管从特效,情节和演员,虽然一开始的配音让我觉得有点奇怪,但是看了一会就感觉很棒啦,一开始的凡瑶戏份让我觉得是看喜剧电影的,整部电影的泪点笑点都是凡瑶给的,肖战饰演的张小凡有原著的感觉,孟美岐也出乎意料的演的很不错,尤其是那句傻瓜,太带感了。虽然剧情和原著有一点点出入,但整体很不错,期待第二部啦
《上海堡垒》好不容易把流量的大门关闭了,结果这部《诛仙》烂片包装变好片子又把流量的大门打开了……别的不说,一个武侠喜剧片,为什么要套仙侠的壳子,这么丑的造型哪里仙。。。。
大黄和小灰真的萌到爆,两个看热闹的吃瓜群众。前段风格有点港式喜剧感,标准的商业片套路,观影的流畅度很好,笑点十足。如果不要求太高的话,只想看一个武侠风的故事,诛仙会是中秋不错的选择。特效和打戏都是可以一看的。
冲着山支大哥孟美岐去看的 碧瑶真的是出彩 搞笑担当哈哈 说傻瓜哪里太惊艳了 本来造型不太喜欢 看完电影也真香了
被改的稀巴烂的剧情五毛钱特效比起青云志有过之而无不及,唯一优点就是青云志烂了四十多集,它只烂了90分钟。肖战真帅嘤嘤嘤
全程槽点,不知道该从哪吐起,青云门打扮像乞丐,一甲子的比试比的是摔跤,赶路起马,鬼王真的像鬼… 萧鼎自己都不看的吗,自己的小说被这么糟蹋…
。。。服气的被尬吹的好厉害。。。然后呢好好的诛仙被。。。。。唉
和程小东导演有过合作,非常敬佩他旺盛的创作力和想象力,在武侠片的低谷,他和徐克为代表的一代香港导演在仍然坚守在一线,武侠的复兴需要他们的传承。他的想象力和坚守都体现在了新片《诛仙》里,诸多桥段仍然有着港片黄金时代抹不掉的痕迹,做为受教于程导的学生,他的新片自然是要支持!《诛仙》呈现了武侠片的现状,而在肖战身上恍惚看到了当年《捉妖记》的井柏然。
关注李沁很多年,终于演到了一个适合她的角色。越是简洁的造型越衬托的出昆曲女孩儿出淤泥不染的气质卓绝。陆雪琪不是冰山美人,反而越是内敛越是情感丰富。谁说她不喜欢张小凡呢,这种克制的喜欢走到结局,才是细水长流的一生陪伴。
故事讲的不清不楚,人物性格完全没塑造起来,情节很乱,剪辑和故事节奏都有问题。颜狗为了肖战去看,冲肖战给三星不能再多了(实在不忍心打一星)。还有李沁的衣服也太难看了,厚重又累赘,仙侠题材的电影衣服难道不应该稍微飘逸一些吗?不是弄几层纱飘飘就是飘逸了诶!!
为了孟美岐看的,孟美岐演技还可以,出乎我的意料,完全不出戏而且承包了很多笑点。
开始看了,还不错,跟以往的仙侠有一些不同,更加朴实一点,肖战演的挺好的,差不多的人设,演出了和魏无羡不一样的感觉
😓
肖战说他拍摄的时候尽力了,事实上相比全网的不看好,诛仙的完成度还相当可以。该有的内核没有丢,节奏上也没有为了强行收割书粉草草拍完。选择鬼厉之前的部分集中讲述的还是在张小凡的少年成长,红白玫瑰李沁非常出彩。
看花絮,孟美岐很可爱呀,服装土又不是她可以决定的,,。。
不要再拍了,就让我心中的碧瑶永远活在幻想中吧。
国产仙侠片,还是很惊喜。青云门云雾缭绕、仙气逼人,花海、芦苇丛的画风还不错,小竹林练武的那个画面都可以
及格刚好,男主演的太假,感觉像装出来的傻。还有特效太差了,那个鬼娃娃太尴尬了,这么大的IP投不起做特效的钱?
改编得差强人意,可惜碧瑶跟张小凡之间的情感戏没有像小说里刻画得深,整部小说的高光时刻碧瑶挡剑被轻描淡写得一笔带过,这也使得张小凡成为鬼厉以及最后一系列的行为动机显得不那么充分。孟美岐饰演的碧瑶可圈可点,抢夺棍子那一段贡献了不少笑点,灵动的小魔女形象还是很鲜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