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透过他的眼看到了在她身体里跳动的他的心。
——题记七磅,Will Smith2008年巨作。
这是海报上写的宣传语,也是少有的几次宣传语没有夸大的。
从初一开始听Will Smith唱饶舌,看着他演电影,第一部看到的是Wild West,现在看来就是个垃圾片,让Will卖卖身材、卖卖深情,一路Man in Black、Enemy of the State、Hitch、Pursuit of Happyness、I’m Legend、Hancock, 到今天看到的Seven Pounds。
戴戴常说:林夕的词陪着她长大。
类比,我可以说:Will Smith也算是陪着我长大的明星了。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从谐星转型成实力派偶像,当然,不变的依然是开心果儿本色。
电影本身有人嫌沉闷,有人嫌看不懂,也许是最近忙完了许多杂事,心里相比开学以来沉静了许多,能耐得下性子看缓慢节奏的剧情片,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
故事是关于一个想要自杀的男人,他在车祸中失去了妻子,于是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但在自杀之前,他希望能够行善积德,于是找到了七个名字,也就是海报背景里所说的“Seven Names”。
他用他自己独特的方法考察他们每个人,看他们是否能配得上他即将送给他们的礼物。
如果故事就这样进行下去,那也没什么好期待的。
但是,残酷的编剧让Will Smith扮演的男主角遇到了一个先天性心脏衰竭的女人,他爱上了她,没有理由,只是因为这个女人的气味让他想起了从前温暖、充满阳光的生活。
他就此面临着两难的决定:获得爱情,或者让这个女人获得自己的心脏。
最后,男人选择了最初的决定:自杀,被他认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生物——水母蛰死。
从而,让盲人获得了角膜,女人获得了心脏。
故事前1小时略显沉闷,但后1小时高潮迭起,看得我抽泣不已。
全片中最美的画面有三:一是12岁的男主角在水族馆第一次看到水母的场面,隔着厚厚的玻璃幕墙,男主角看着这些美丽的生物,剔透,轻盈,在海水中轻若无物,OS也很有伏笔:爸爸说水母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生物,但在那一刻,我觉得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生物。
二是男主角在梦里梦到了他和妻子的生活场景,阳关斜射,海景山景,壮丽无边;三是获得了男主角房子的女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再说,影片里最震人心魄的场景,一个,也只有这一个就足够了,男人将水母放进浴缸,水母像他初次见到时那般,剔透,轻盈,轻若无物,攀上他的手臂,伸出触角蛰了他,一次、两次、三次、四次。
男人痛苦地在浴缸中挣扎,车祸后的场景在脑中闪回。
这个场景极具美感,却极度残忍。
美在水母和Will Smith的传神表演;残忍在观众如我看完这个场景会对这个场景赞叹不已,回过头一想,男主角悲惨得如壮士般死去也是因为编剧和导演为了投观众所好,于是,不禁再次回味《Funny Games》中作为谋杀参与者的一幕。
《七磅》的故事不如《当幸福来敲门》那么励志,不如《全民情敌》和《全民超人》轻松;与同为重量单位片名的《21克》相比,故事也不够有分量。
但是这部片子赢在人性。
一个看似不合乎逻辑的故事,却通过获得礼物的七个人的侧面描写告诉我:做好人,有好报。
而至于那个被水母蛰死的男人,相信他进了天堂,见到了他的爱妻,获得了心灵的安息。
所以,我很喜欢这部影片的另一个中文翻译名:七生有幸。
七个获救的生灵遇到了男主角是他们的幸运;而这七个人对男主角的拯救和解脱何不是他的幸运呢?
同时Will Smith将再次遇到真爱后是否自杀的两难选择及其内心斗争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部片子里,我看到了Will Smith成为实力派偶像的辉煌前景;也让我看到:只要肯努力,丑小鸭不仅可以变天鹅,还能变成战斗式鹰隼。
这是影片于我重要的两个启示。
至于盘点这部影片的亮点,其实还少了一个,那就是影片最后获得了角膜的盲人和获得了心脏的女人的相遇。
也就是我的题记:他透过他的眼看到了在她身体里跳动的他的心。
这恐怕是2008年度最感人、最矫情、也最文艺的场面了。
http://cyeon89.blogcn.com/diary,22109494.shtml
Will在这部电影里有点客串上帝。。。
剧情其实完全该按照正常的叙事走下来。
而不是蛙跳,插叙。
他不会上天堂,他原本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基督教不许人自杀是有原因的。
人只有活下来才能有意义。
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Will如果愿意,他完全可以去参加NGO,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人需要帮助。
钱不能拯救人类,器官捐献也不能拯救人类。
只有知识才可以拯救人类。
作为MIT的毕业生,他有能在一夜间修复从来没见过的机器的天赋,他该这么放弃么。
然后就是用水母自杀,这完全是扯淡!
那是神经毒素!
你的器官还能用吗???!!!
我看到他用冰水,觉得他还不错,不愧是MIT知道该保持死后的器官存货,可是看到水母,我真的!@#$%^&^我以为他会割脉。
那样也更漫长,更痛苦看到这里,我觉得这是个烂片。
看到E的黑色眼睛我突然觉得一阵感动。
觉得这真是一部好片。
觉得之前的一切错误都值得。
然后我去洗澡了,回来后,想想。。。
还是3星吧,冲动是不对的,我们要客观。
不能说出7分功,3分过的话来。
用现在积得德去弥补过去的错尚未必能被原谅,那么后来犯的错误永远也不能作为以前功绩的借口
(一)不归“上帝用7天创造世界,我用7秒钟,就毁灭了自己”,这是蒂姆对这个世界最后的独白。
他曾经具备一切幸福的条件:健康的身体,美丽的妻子,稳定的工作,漂亮的车子,惬意的别墅。
直到一次驾车途中,他犯了一个再寻常不过的错误——看手机。
就在这一瞬间,七个无辜的生命,以及蒂姆拥有的一切,都被改变了。
《圣经》里写道:“本质上每个人都是有罪的。
”在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也有着“割下一磅肉来还债”的典故。
想必,作为车祸唯一幸存者的蒂姆,更能体会这种“罪与罚”的心灵拷问与记忆折磨。
亦如片头呈现的一个镜头,蒂姆游荡在无尽的大海,无尽的孤独浸泡着他的躯体。
当别人要他自我评价时,他说:“连毫无意义这几个字我都配不上,是真的。
”当他耐心安慰过别人之后,他喃喃自语:“我刚才说谎了,我每天都会想到死。
”作为观影者的我们,不难猜测他最终的人生轨迹……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像蒂姆这样选择的人并不在少数,据闻“每年全世界有几百万人试图自杀,其中,有近100万人自杀成功”。
然而,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在这条看来希望值不断减少的不归路上,蒂姆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决定为七个善良的人送上足以改变他们人生的礼物:给他患了肺癌的弟弟以肺部,给社会福利署的霍丽以肝脏,给被男友虐待的单亲妈妈康妮以海边别墅,给被透析折磨的冰球教练以肾脏,给白血病儿童尼古拉斯以骨髓,给盲眼的客服专员埃慈拉以眼角膜,当然,还有他最后岁月中最挂记的女人——给患有先天心脏病的艾米丽以心脏。
这,也是片名“七磅”的由来。
(二)波澜为了避免七磅“安魂礼”所托非人,他在电话中嘲弄客服专员埃慈拉,他用冒充的税务员身份拷问斯图尔特、艾米丽、康妮,他用“朋友的承诺”来逼迫他的挚友丹来帮他完成自己的赠礼计划……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竟在不觉间爱上了那个叫艾米丽的姑娘,他的存在给她带来了对生活的渴望,而她内心的阳光也让他的世界不再宛如黑白默片。
正如在这一刻响起的插曲《Feeling Good》,“夜幕降临之际,于平静中陷入睡眠……繁星如同你的眼眸,你知道我的感受松香弥漫……这是一个新生,对我而言,而我正感觉很好”。
他宛如死水的心湖荡漾起波澜,他坐在他们一起谈心的草地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他在地下室为她修理老旧的海德堡风车印刷机(这不仅是她谋生的重要工具,也是让她感觉存在价值的重要凭证)。
直到心魇再次来袭,他再次想到被自己害死的七个无辜生命,想到亡妻那温柔的眼神与抚摸。
于是,“蒂姆的安魂礼”继续实施,白血病儿童尼古拉斯作为第五个幸运者,得到了蒂姆健康的骨髓。
这时候,艾米丽的电话唤醒了疲惫的蒂姆,多年不再下厨的艾米丽为他再次下厨,多年不再唱歌的艾米丽在《For Me Formidable》中与他共舞。
终于,在蒂姆修好的印刷机前,两个又善良又寂寞的人,拥吻在一起……待艾米丽睡熟,蒂姆冒着瓢泼大雨奔跑到医院,满怀焦虑和憧憬的问布莱尔医生:“抱歉……我想问一问 对不起……关于艾米丽的病情……有没有可能出现更乐观的情况?
”“要找匹配稀有血型的捐献者,机会率非常低。
”“有多低,你说非常底,究竟……给我一个百分比,给我一个数字。
”“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很遗憾,我也希望更高一些。
”(三)再见再见,我的挚友丹,“时间到了,我爱你。
”再见,善良的埃慈拉,“我几周前和你通过电话……当时我说话太刻薄,我很抱歉……因为我必须确定……确定你是个正直善良的好人,温和有涵养……我要给你一份礼物。
”再见,亲爱的艾米丽,我无法亲口向你道别,但我将留在你心里。
一切就绪,蒂姆躺在汽车旅馆满是冰块的浴缸中,致命的箱水母用刺细胞的毒液让他抽搐、呻吟……当艾米丽的心脏移植成功时,影片响起插曲《Have No Fear》:“但愿你心中不再恐惧,因为我们一定会在某处重逢。
总会有个地方可以修补你破碎的心,收容你疲惫的身躯……今后你不必孤单地夜行,我会送给你祝福,让祝福指引你前行,即便你已远走。
”蒂姆,我们难以用“伟大”、“消极”或“过激”等脸谱化的词语去简单概括你的这七份安魂礼。
无论是在传统的社会价值观看来,还是在任何正派的教义中,“自杀”都可能被判定为不可饶恕的罪行。
然而,我注意到了你的眼神——当你一遍遍大声念着车祸死难者名单的时候,当你陷入追念与悔恨的时候,当你被潜在受赠对象误解的时候,当你一次次违心拒绝艾米丽爱意的时候,当你打电话为自己叫救护车的时候——那无尽的忧伤与决然,我注意到了。
哲学家海德格尔说,死即“向死亡的存在”。
他认为人只要还有亡故,就以向死而生的方式活着,就是说一直以“有死”或“能死”的方式活着。
在影片中,你正是以这种向死而生的方式,几乎默默完成了这场震撼人心的自我救赎与善意传递。
蒂姆,你不是一个能够被人随意批判的自杀者,你不是一个没有故事、毫无意义的人。
就像你对那位冰球教练所说的,你的善意,“你自己没发觉,但旁人都看在眼里”。
愿你不再为心魇所困,愿因你而生的七个生命在未来的日子更加乐观、坚强且善良依旧。
再见,蒂姆。
写于2014年3月
“上帝用7天创造世界,我用7秒钟,就毁灭了自己。
” 本·汤姆森向急救中心报告自己自杀的情况。
是什么让他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追溯往日,本作为调查员,负责调查部分公民对国家经费的拖欠与申请问题。
表面上刻薄的他其实内心充满温情。
但没有人能够触及他的内心,本心中到底牵挂着什么?
某一天,本开始调查心脏病移植手术等待者艾米莉·波莎。
在调查过程中,他的心中起了波澜。
于是,一个计划在本的心中盘算。
本到底隐瞒了什么?
而这些,又与本的自杀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一份重达七磅的救赎,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本·汤姆森与观众一同探寻生命的意义。
身体受之于母,每一个部分都是宝贵的,即便这样本依旧是义无反顾的把器官捐给了需要的人们。
生命的意义,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它的探讨就如同爱情一样注定会无休无止的进行下去。
赎罪可以解救自己的灵魂,却不能挽回已经造成的伤害。
死亡是一种解脱,而Tim除了解脱,把幸福留给了这个世界。
这足以为赎罪添加一个全新的注脚,它不仅是解救自己禁锢的灵魂,让逝去的幸福重新闪耀才算是赎罪的典范!
“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
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赛 53:5why me? 为什么我能蒙福?
为什么我能得到您的眷顾?
我们一直都认为,世界就是一个冷冰冰的森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以至于幸福来敲门却都不自信。
生命中,那些碾过我们的心脏的人和事,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会慢慢变成一种痛苦的信仰。
或午夜梦回时不能自已,或于人海浮沉中静静感念。
或不惜牺牲自己只为一个救赎,Tim Thomas正是如此。
他躺在浴缸里痛苦呻吟的时候,一定还觉得水母是他见过的世上最美的生物。
因这致命的生物成就了他最后的愿望,因着它Tim得以爱我们的大爱,得蒙救赎。
谁能责难一个人的死,即便是自杀,倘若他心中有大爱心中有众人?
“他因软弱被钉在十字架上,却因神的大能,仍然活着。
我们也是这样同他软弱,但因神向你们所显的大能,也必与他同活。
”Tim的身体在众人的身体里存活,但最重要的是他的爱在每个受捐赠的人心里得到了永生。
我们的生活也许缺少这样的人,但籍着心脏的跳动,我们要把良善的心传播开来。
生命中最重要的被自己毁了,就几秒钟。
本选择了离开,但他绝不是懦夫!
因为他救赎了自己,最后他也离开了世间,,他走了吗?
没有。
蛮有内涵的一部片子,看哭了。
航天推进器工程师Tim(威尔·史密斯)开车带妻子回家,路上忙工作看手机导致车祸,妻子去世,对面驶来的车上也逝去了6条生命。
事故之后,他变得异常沮丧,并为自己的过错悔恨不已,他决定自杀。
自杀之前,他决定帮助一些需要帮助,而社会忽视他们或者他们没有能力寻求帮助的好人。
于是他冒充在国税局上班的弟弟Ben Thomas的身份,拿着弟弟的证件开始了这一平凡而伟大的行动。
车祸后,他把自己的一页肺给了弟弟,把一半肝脏给了在家庭服务和儿童福利保障中心上班的一个黑人女士,把在海边的房子送给了被男友虐待的女人,让她和她的孩子远离噩梦,把一个肾脏给了冰球教练,为白血病儿童捐了骨髓,把眼睛(应该是角膜)给了一个肉品销售员兼业余教师。
他在帮助先天性心脏病患者Emily的过程中,再次感受到了爱情,觉得生活又有了希望,但是Emily找不到新的心脏源就活不长,为了帮助别人,也为了爱情,他决定把心脏给Emily。
他在浴盆用剧毒的“箱水母”自杀,自杀前打了911,通知他们派救护车来,应该是为了心脏的存活。。
车祸导致7人丧生,他也身体力行地帮助了7个人,算是完成了内心的救赎吧!
看这个片子就是冲着Will Smith去的之前也没有看预告片 所以一开始有点云里雾里然后慢慢清晰 慢慢慢慢明白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七次救赎救的不是别人 而是自己不是因为想要帮助那些人而做出了牺牲也不是因为爱情而舍弃了生命我以为 只是因为忏悔 因为对自己的无法面对 所以想用帮助另外七个人来弥补曾经的罪孽这只是一场没有撕扯干净面纱的自我救赎不要麻药 因为想要感受到痛 这样心里的愧疚才会缓解幸而因为自己失去了最爱的人 最后也因为自己救得了另一个爱的人轮回的是她们 不肯放过的是自己最后 眼睛认出了心 多文艺的ending不过 在我看来 也只是他的眼睛认出了他的心 和别人都无关自我救赎 完满(我真阴暗。。。
不过我还是哭了)
第一点,片长与内容比例问题。
大家都发现——这部片子太冗长太沉闷太啰嗦了。
看到后来尽管有一个比较精彩的大爆发,但之前长长的铺垫会失去一大批观众。
而事实上所有在最后爆发的电影之前多少都设置了悬念,吸引人看下去。
本片只不过是悬念了前十分钟罢了。
第二点,叙事方式问题。
《当幸福来敲门》也是导演的作品,因为那个非常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的本子使导演架构电影的能力问题被解读为“真实平淡”的叙事手法,而没有手法到底是不是一种好的表现方式还在争论中,但是电影一出肯定是要吸引眼球的,之前不断的谈话,人物变换,谈话,场景变换,再谈话……怎么能吸引观众看到最后呢?
第三点,细节问题。
本片的多数细节都是给了史密斯的眼神,他演的非常优秀,但不代表本片有值得注意的细节。
如果说水母是一个,在水母中自杀设计的挺唯美,但细节是为了意义存在的,本应该设置更多在“救赎”方面,而不是死亡手段。
如果它暗喻着“一场美丽却危险(致命)的自我解脱(救赎)”则显得刻意了。
第四点,情节问题。
这是一个比较深刻的主题,最难做到的就是深入浅出。
所以要想让人明白,深刻的思想往往喜欢披上玄奇的外衣,是为寓言。
同期影片《阅后即焚》是把生活传奇化,《本杰明巴顿奇事》是把传奇生活化,所以要让人看,还是要有点不一样的。
故事是浓缩的生活,即使纪录片也是一样。
第五点,演员问题。
不是史密斯演的不好,而是演的太好。
一个皱眉都带着角度的英俊黑人,不如一个马脸的眼角下垂的中年男白人更适合这个悲伤的拯救者形象。
电影传达一种沧桑感,如果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表现,或许要比史密斯不断把握眼神还要讨喜。
不过毕竟导演要为了票房,因为其他已经不能吸引人坚持到底了。
第六点,真实度问题。
一个是和心脏病患者的感情处理。
实在是太煽情了,完全为了来点浪漫儿设置的。
而且不考虑一下患者的身体承受能力。
一个是TOM的故事,对一个成年女性讲的励志故事,它不会有那种强大的激励效果。
还有最后华丽的死亡,的确很震撼,但我希望那种震撼是由面部表情体现的。
第七点,我的问题——我真是个挑剔的家伙。
不过我已经把该抖的全抖出来了,实在记不住看片时候想到的第七个问题了。
为了要迎合主题,所以这就归罪于自己了。
也许本没有问题,想的多了就来问题了。
一颗星给最初的情节构想,一颗星给史密斯。
的确,电影的前半段的繁琐混论让我一度抓狂。
幸运的是,我坚持了下来。
这部片子比will的任何一部片子都让我印象深刻,片子的最后30分钟他那样富有张力的表演,伴随背景音乐将剧情轰然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强烈的悲伤涌入心头。
因为他的表演我给了5星。
在<威尼斯商人>里安东尼为了帮助好友的成婚,以自己一磅肉的作为代价向和他有过节的夏洛克借钱,后来一磅的肉就成为了一个象征,一份愿意为自己的热心所付出的可衡量的代价与筹码。
引申到这部电影就是指代他为了赎罪所做的一切。
tim Thomas是一个航空公司的工程师,一年前由于他在公路上发信息make a fatal crash,导致了7个人的死亡,其中包括有他最爱的妻子。
他没办法原谅自己,于是他决定把自己身上的器官捐献出来以延续7个人的生命。
他偷了他弟弟ben Thomas的税务局调查员的ID卡并为装成调查人员,对他所筛选出来的捐献者进行调查。
他把自己的肺给了胞弟ben,肾给了善良的冰球教练,捐骨髓给白血病儿童,肝给了在儿童安全部门/家庭服务部holly,并通过holly找到了饱受虐待的connie,他把房子给了connie。
当他发现自己爱上了emily时,他一度动摇了自己长久以来定下的计划,他甚至想和她一起过一个幸福的日子,两个人结婚了,生了孩子...于是他去问医生是否有让emily继续活下来的方法,当得知那个残酷的关于3%5%的几率后,他没有再动摇。
他躺在浸满冰块的浴缸里,用生平最爱的水母毒死了自己。
最后他的心脏在emily的体内继续跳动,他的视网膜让盲人钢琴师ezra看到了这个世界...我是在看了2.3遍的基础上才把这么个从时间到空间完整的结合的一个故事大纲。
片子中的漏洞太多了,包括不符合现实的用水母自杀啦,ezra神奇的改变了的虹膜颜色啦,ben两个肺都得了肺癌居然换了tim的一个肺就可以继续存活...还有,tim在这1.2年间捐献器官的次数未免太频繁了吧,不知道有没有细心的观众发现,车祸1年后他捐了肺,六个月后捐了肝,不知多久后认识了emily,捐了肾,然后又是到汽车旅馆住2周(后来估计超出了),把房子给了connie,接着捐了骨髓没多久还去和emily烛光晚餐和做爱..太奇妙的生物了。
故事发生的时间轴肯定不超过6个月,甚至连1个月都不可能超过,不然旅馆老板还能只是问问他什么时候走,人物的服装没有体现出时间上的变化,大家一直穿着短袖,他弟弟也不太可能让自己的证件消失这么久不然他最后也就不能在关键时刻杀出来导致我们的tim有了一个让emily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并做了一个完美的sex。
这是由于导演对细节的要求不够,并且没有拟定好一个有逻辑的剧本导致的。
同时在剪辑手法上也让人诟病。
剧情经不起推敲,剪辑手法混乱导致时间空间线索不明确让观众在观影的前期感到乏味是这部影片的最大败笔,这与will出色的演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电影世界>里称will为票房史皇,并说“只有一座小金人才能治愈他的饥渴。
”我只能说,这部电影不能被归类为伟大的电影,可它绝对是will最出色的表演了。
will正值壮年,而且近几年也处于高峰期,作品质量大家有目共睹,票房他已经不再是他所需要担忧的了,他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具有权威性认同来证明自己的卓越演技。
在奥斯卡面前,他之前拿到的一大堆水星奖啊,teen choice之类的那就像是个笑话。
怎么才能拿奖?<电影世界>里分析说“要得到奥斯卡提名,关键是影片的素质,只有影片质量上乘,演员才能得到一个性格丰富而又有层次的生动角色。
”估计有的时候或许会相反。
看这部影片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违背规律的例子么?will票房号召力与日俱增,他在体能与实力充沛的情况下有足够权力的去寻找最能帮助自己得奖的剧本和导演。
在<7磅>之前的,合作没有完成并在彼得·伯格的第n次失败执导下诞生<汉考克>不尽如意,自然加深了will对给自己带来最佳男主角提名的加里布·谬奇洛的信赖。
当然加里布其实能力还可以的,只是他的一些老毛病如剧情设定的太过,剪辑手法不成熟之类的毛病在<当幸福来敲门>中被温情等东西巧妙的掩饰过去了,而他本人又没有注意。
<7磅>其实故事讲得挺好的,只是导演想玩个大悬疑结果一不小心弄了个亢长的前线,最后搞到得不偿失。
就像有点像一女的明明挺好看就是平胸但她死活要穿deep v结果自曝其短了。
所以媒体普遍对will的演技给予认同,对影片给出恶评。
在这个角度看来媒体们还是很一针见血的。
我非常愿意并期待看到will手捧小金人喜极而泣的样子,如果他当真能凭着这样一部有漏洞的电影虏获学院派的那些老古董们,那势必就会掀起滔天舆论。
继续关注奥斯卡中。
悬疑温情片。结尾挺感动的,不过还是得说整部戏有点温吞
高智商电影 系列 救赎 自我拯救 开车别玩手机 2014年1月31日 投影
something familiar~
空洞,虚假,低幼,自我感动,个人英雄主义,威尔史密斯就喜欢演这种没意义的煽情电影。这个演员是没文化没思想也没能力还能发迹的代表,他越红越显出我们有多愚昧。 美国在表现现实主义这方面本来就很弱,所以美国拍的煽情电影格外让人反感
导演苦心经营了两个小时的凄凄惨惨戚戚的情绪,只是我实在不感冒。
故事很感人 除了那个水母好像没什么吸引人的 但还是赚了我的眼泪
“I lied to you, I think about dying everyday.”
感动则感动矣~但这剪辑,这不断的闪回,原本以为还有什么大包袱呢
great idea but poorly delivered
无力吐槽这部片的剪辑,还好没有烂尾。...但表演实在太好,感人至深。也该想想怎么样死去了。
怎么会有如此大争议。无论如何 最后一幕还是打动了我
天皇Will Smith啊...感觉相比他和这位导演合作的上一部&lt;当幸福在敲门&gt;...还是有所不足...剧本的立意很好...但是对角色的挖掘还不够...感觉在恋爱线上花费了太多...瞎子那部分很棒...其实还可以进行更多挖掘的...最后的反转感觉也没多惊心动魄或者出乎意料...感觉有些平了...反正我是没感动到...
Justin推荐 开始看的我一头雾水 慢慢的 看出了人性的伟大 拿自己的一切去救赎曾经的错误 为之所动
按说这种救赎题材永恒是我的菜,只可惜这次的故事让我感伤却无法赞同。是,一个小失误造成挚爱在内的七人丧生,只有你活着;自此痛苦之下你开始帮助他人,乃至杀身成仁捐献所有器官。生存或死亡,貌似这份勇气无人能敌,但又有谁知道你其实是害怕带着痛苦活下去的懦夫?Smith的表演无可挑剔。2012.8.4
当自己的活造成了更多人的死当自己的死可以让更多人去活救赎 看似拯救了他人 其实是拯救了自己
U must be Emily,so nice to meet u
除了形态柔软、白色透明的水母。什么都没有。故弄玄虚。男主角还是更适合演搞笑的对白。那皱眉真让人不舒服。
用了1900的配乐增分不少,开头混乱,最终结局还是有所触动。TIM眼里弥漫的绝望早就预示着他不会活下去。
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故事很细腻,威尔演技也很好,只是故事本体实在太读者知音风了,这类电影应该被统一归为催泪系,我也好集体避开,另外女主太像凤姐了抱歉没眼看
其实算是挺俗的一个情节。但是如果加上救赎这个命题或许就显得高了个等级。但是为毛每次看到WILLSMITH笑的时候总觉得他笑的特别诡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