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是不是出不来好编剧了?
还是编剧的待遇与地位明显低于一部剧的其他工种?
因为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暗夜与黎明》这部剧,编剧最终能拿到多少钱。
但一看到这部剧的故事情节,可以肯定的是,他拿的钱要比那些主演少,但具体少多少呢?
主演拿了四百万,编剧拿到手的有没有四十万?
该说不到的,以王志文和倪大红为首的一众老戏骨,真是演技在线。
他们对角色把握准确,台词处理精准,每一场戏在观众看来都是享受。
但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千万不能去认真思考故事的逻辑,因为逻辑这个东西,在编剧认真编了几集以后,就彻底扔掉了。
林少白可以仅凭着手腕上的一块胎记,就能判断出死者的确切身份,而号称经验丰富的老侦查员路正阳查了那么久,却就是不知道伯劳是谁。
徐巍几次从林少白手里逃脱,路正阳明知道他们是过命的朋友,却丝毫不避嫌疑,仍然让其担任调查组的重要组员,且继续亲自执行任务。
我们可以对任何嫌疑人进行监视监听,却单单漏掉了郑兰亭这个最大的嫌疑人,放任他屡屡制造恐怖事件…… 我大胆猜测,编剧可能只写了二十集就能结束剧情,可资方却要求他必须扩充(注水)到将近四十集。
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商家愿意为该剧投入大量的广告宣发费用,剧组也才有底气支付主演几百万的出场费用。
换句话说,编剧几乎一点话语权都没有,听任资方的支配摆布,为了生存,宁可背负观众的骂名。
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影视界的悲哀。
前几集我真的很喜欢,但自从徐巍开了那两枪开始,我继续追剧的动力,就只是靠那几位老戏骨的演技了。
没别的,老戏骨的演技是真值那个价,编剧的水准也确实真是水到了家。
与《追风者》同一编剧的年代反特剧《暗夜与黎明》已开播几日,看了两集,感觉布景、服化道还不错。
演员也是采用当下最佳资本配置:流量鲜肉+老戏骨组合模式,表演上王志文、王劲松、聂远依然“稳”字当头,陈哲远也很努力,但还差点火候,年轻人么、未来可期!
剧情依然老套路,乱世小警察成长记:求生、抉择、进步三部曲。
并且开局就有Bug:局座这只千年老狐狸怎么就那么容易被小狐狸三言两语套路?
警察局那帮二货连个真假荣老都不分,又不是原始社会,一个☎️就能搞定的事情。
不过比起《孤舟》直接把观众智商按在地板上摩擦,我原谅它了,希望后续千万不要掉链子!
故事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让我们能了解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较为真实的时代背景。
尽管抗日战争胜利,内战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书上寥寥几笔的记载让我们看到的是解放胜利的繁花。
但是当我看了这部电视剧,金圆券的退场、银元挤兑人民币的“炒币”风潮、米面粮的价格高涨、供电厂被炸毁....我才明白,尽管战争结束,但战争的余波让动荡的时局尚未平定下来,老百姓的生活也远没有想象中的安稳幸福。
政治权力斗争,最可怜的永远是无辜的老百姓。
国民党为了胜利不择手段,把人民当成政治权力斗争棋盘上可以随时舍弃的棋子,认为“老百姓不过是蝼蚁”。
相较之下,共产党永远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其实这场战争的输赢早已注定。
正如片里伯劳和早餐店老板的对话:
“也未必吧,你看前两天飞机炸弹都来了”“他炸的时候老百姓就知道,他回不来了”“为什么呢”“你看炸别人的东西他不心疼,上海他都敢炸,他自己心里就清楚,他回不来了”是啊,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
当为官者把枪口对准无辜的老百姓时,就注定会被人民推翻。
毛主席曾说过,“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
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一个人做不了铜墙铁壁,但一群人可以!
让我们团结起来吧!
暗夜总会过去,黎明必定到来!
戏曲为什么好看,要引人入胜。
老戏骨们不评价了,觉得有聂远,大概不会烂的不能看吧。
但是看的时候突然发现很难受,说不上来的别扭。
聂远那一身的行头,让人看的很不是滋味儿。
经常有点出戏。
老戏骨们演的国军都是非常给力的,老王不用演,他已经做到了穿什么衣服就是什么人。
难受的是每次看到新人就出戏,迟迟的不入状态。
每次看到他们就觉得是一群狼里面蹦跶着着几只泰迪犬。
因为他们哈士奇都算不上。
旧社会的警察和当时新制度下的公安是不冲突的,都是为了维护社会安全。
但是让一个旧警察没有经历过任何教育的前提下去做反特的工作,让人很无语,连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都不放在眼里的人,当时的领导会用吗?
或许可以说,我们刚解放,急需大量人才,来不及培养。
但是反特这么重要的岗位,不培训就上岗,这个人要有多么的优秀啊。
可是主角明显不是,除了喜欢跟领导硬钢,耍小聪明,也没有突出他特别的能力啊。
建国初期的时候耍帅也可以当饭吃吗?
我们的影视演员好像现在就处在一个青黄不接的时代,王志文老师年青的时候演戏也是这个样子的吗?
我们看看他以前的电视剧,很多时候剧情很烂的,能撑起整部剧的东西就是主角的魅力。
什么是角儿,就是一部戏里挑大梁的主啊,大家伙儿的工资靠着你来给发呢。
现在呢,一堆的老戏骨撑着主体,主角却是个添头儿。
不是青年演员的问题,这是当下模式问题,导演和制片人的眼光问题。
我们说大器免成,角儿绝对不是培养出来的,不是靠着和明星彪戏就可以获取经验的,能够蹭的只是光环,不是能力。
当下的年青人不行先演演现代剧吧,毕竟这个最不违和。
多数年青演员上来就要演王爷,演的却像个古时候的王思聪。
看的时候觉得不如去看抖音的爽剧,毕竟一眼假,爽就完了。
演戏从来不是简单的讲话,就像一个什么也不会的人上了讲台,拿着经济学的书,你也不是老师,照着书念你当不了老师。
只有你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认认真真的学习过,才能带着自己的情感去给学生们上课,灌输知识。
演员要演技吗,要。
可是有的时候也不要。
大导演张艺谋的电影许多的主角连演员都不是,就是拉一个普通的人入镜头,就可以了。
周星驰可以随便拉一头牛入镜,星女郎开始也大都不是大红大紫的演员。
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
啰啰嗦嗦的说了这么多,其实不是说演员演技不好,而是选角不合适。
许多的年青演员在剧里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流畅线条明明就是一条蛇,可是他长着几双奇怪的像人的脚丫子。
让人突然的难受一下。
真不知道这些年青人将来老了怎么来挑大梁?
总体来说还是能看,不舒服只是心里不舒服,在这里骂完了就好了。
给四星吧!
毕竟是看王劲松,王志文演的反派让人看的也很过瘾。
其实本剧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王志文主演,实际上从前面来看,伯劳的出现,冷静,睿智,工于心计,我还给他脑补了是我党潜伏的地下党,级别不低,在叛逃者中就是,精彩绝伦,由于是自己脑补的原因,让我感觉扑朔迷离,有看下去的欲望。
可是慢慢的就不对了,首先郑兰亭的人设没问题,但编剧真的差点,逻辑有,但不深,敌我双方只要谁有一个聪明点的人都能识破,但全剧为了表现主角林少白是最聪明的,就把其他人的智商降下来,插科打诨,感觉就是在演轻松,直白点就是这个演员其实没天赋没镜头感,但他在演在镜头前很轻松的样子,我猜,他每个镜头肯定ng了很多次后才拍了出来。
另外就是华为公主姚安娜,我说真的,我理解她,太想证明自己了,演戏很用劲,眉毛永远展不开,绷的太紧了,但真的,不要端着,这部剧演技为零。
最厉害的一点就是各位所有主演大哥,明明暴露了,却光明正大的到处晃,注意点行不,再有就是林少白和许巍的相爱相杀,硬搞是吧?
很尬呀!
我有两种剧过往是不看的,古装和战争片,因为很害怕看战争时期的杀戮和血腥还有斗争,可是朋友推荐看了暗夜与黎明,看第一集就觉得挺有趣的,主角是个帅哥,而且不出戏,是融合在那个年代里的,林少白出场很搞笑,穿着睡衣就到处晃悠,到第三集,我已经想追下去了,局势开始变化,党国开始撤离,解放军进驻上海,我好想看后面会有什么故事!
然后有一幕,是林少白骑车,看着街上的所谓的警察,在抢逃亡的人的物资,还有进店铺抢的,他虽然一脸冷漠,可是更多像是无可奈何的感觉,让我对他产生了好浓的好奇,后面路主任出现,两人的故事交织在一起了,从互相猜忌,算计,到林少白看到希望,能完成他梦想的希望,路和林互相影响,一个刚正不阿,一个机灵古怪,从敌人到过命的战友,伯劳也看得我牙痒痒!
我没有按倍速,一直看到底了,真的是难得的好正剧,我青春时期只追国外的剧,后来也会发现一些国内的好剧,而这部暗夜与黎明,是我第一部看完很喜欢,很有触动的剧,没有其他杂七杂八的剧情,每个环节都在叙述那段时期的爱恨情仇,恰到好处,看完我真的很感动,可以让年轻人感受到国家的繁荣来之不易,铜墙铁壁们的时代传承,信念是就算枪抵着头都不会动摇的心底渴望,希望以后可以更多有这种好剧,每个演员让我感动了!
谍战剧一直是有底盘的,尤其是有一群老戏骨的加持,但我恰恰是那部分不爱看谍战剧的姨姨类😂,一是对一些“抗日神剧”有一些刻板印象,二是觉得过于沉重了。
所以第一次和女儿在电视机前看得津津有味的我,过来写观后感了,上海百世通、小包租公、鬼马精灵的小警察林少白的出现刚好调和了我提到的刻板和沉重,解放前上海早市短暂的安宁和烟火气一镜到底,看得真是让人太舒服了,好喜欢这种没有磨皮的镜头,很有质感,导演的镜头和转场很多可以拉片了,紧张刺激的背景音乐看得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剧情非常紧凑,编剧刻画人物的能力很强,林少白吃个早餐徐巍上班对叶处长言听计从,几个动作和言语两个人不同的出身背景性格处事方式也意味着两个人终将会走向两条截然不同的路。
林少白的人设很丰满,大时代小人物,没有金手指,善良正义是底色,这个屯粮的小仓鼠从一开始在门缝中看着共产党在死亡面前仍然为信仰高歌时的震撼和心颤,到自己被枪抵在头后迟迟不肯开枪的一刹那,他已经跟随本心选择站在黎明这方了,之后只不过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经历和磨难中坚定着自己的信仰,从最善良正义的小狗警官渐渐长成了上海这座城的铜墙铁壁。
师徒线也非常有看头,喜欢看悬疑解案,老戏骨们更不用说了,一个眼神一开口就稳了。
值得追👍🏻
总体一部还不错的谍战剧,但剧的后半部问题很多,伯劳和徐威明明都登报通缉了,仍不做掩饰的时常在大街行动,一次次抓捕行动失败,尤其是饭店抓捕一场戏,竟不做全面包围,让伯劳和徐威轻松的逃走,还顺便抓走了抢救伤员的金妍,旁边竟连一个保卫的人员都没有,这些情节实在是幼稚,令人吐槽。
医院抢孩子一节更显示出编剧的无脑,尽显公安人员的无能。
好好的一部剧,彻底烂了。
男主一出现,总觉格格不入,那发型,那服装的款式,那油头滑脑的小白脸…医院医生看一眼就知道那小瓶子里是一种营养素,比仪器都厉害,可惜几个老演员了。
编剧的故事讲太随意了,情节里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很少,里面处处显示了资本的力量和强大的资源。
反而几个配角却演的很好,那吸毒的样子几乎看不出来是表演。
《暗夜与黎明》是由爱奇艺出品,天浩盛世、博地影业、大运河影视联合出品,黄楠、李才执导,翁良平编剧,陈哲远、聂远、邢菲、姚安娜领衔主演,王志文特别主演,倪大红特邀主演,王劲松友情出演,孙岩、王秀竹、冯兵、李梦男、田昊等主演,温峥嵘、刘天佐、任正斌等友情出演的明查暗斗反特剧。
该剧于2024年9月1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首播,爱奇艺跟播。
以上来自百度。
这个卡司,我是一点都不敢省啊。
这部剧我目前看了5集。
豆瓣的故事简介也很简单:讲述了1950年前后,在上海新中国第一代公安战士与蒋介石特务企图颠覆新中国而斗争的故事,故事围绕一位拥有高智商但在旧社会并不得志、在新中国得到自新并成长的旧时期小警察与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共老特工联手搭档展开。
旧时期小警察林少白(陈哲远饰)+经验丰富的中共老特工路正阳(聂远饰)与保密局上海特别站老牌特务郑兰亭(王志文饰)斗智斗勇……
这三个人,聂远看起来不像是共军的像是国军的。
刚刚进驻上海市的共军都是在大街上席地而睡。
就算聂远饰演的是个科长,他的白衬衫也太白了。
包括他身边的人,每个人的白衬衫都熨得平整笔直。
领口袖口都亮白如新。
49年,还未建国时,我军已经这么阔绰了?
当然,这是服化道的锅。
而陈哲远哪点像一个旧上海的小户人家的少爷?
哪点像一个旧上海国军队伍里的小警察?
他明明像一个旧上海少爷面前点头哈腰的小头目,全身上下一种油头粉面的吊儿郎当感。
演技夸张得让人害怕。
看他跟刘天佐对戏,我感觉刘天佐能弄死他。
他没有能镇住场子的气场,也没有能与之抗衡的身份地位。
他在闹什么?
看他跟王劲松对戏,算了,他还是别对了,去演天线宝宝吧。
可能丁丁、迪西、拉拉、小波不嫌他玛卡巴卡。
毕竟,虽然他没有松弛感,但是他有一种刻意强装出来的松弛感啊。
小朋友们应该不会嫌弃。
陈哲远是不是只要再扑两部剧就会被资本放弃了?
真的是演了好多大饼,最后都扑街了。
只有王志文,老奸巨猾,老谋深算。
与王劲松客串的毛森对戏,也是静水流深、沧笙踏歌。
这个老头头发少、皮肤松、眼袋大,还有三下巴,可是就是莫名觉得他好有魅力。
一定能掌控全局。
各方利益纠葛算计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达到了他的目的。
在学校,他是鞠躬尽瘁的老师;提起画笔,他是一颗红心向太阳的绘画高手。
可就是这样一个提着画笔,老老实实勤勤恳恳自觉自愿在为解放军画宣传画的老师,镜头一转就是杀伐决断、冷漠无情的操控者。
按照阵营安排,他肯定是要输的。
可如果不是历史给剧中人物开了外挂,我是不能理解陈哲远能成为聂远的智囊并且斗垮王志文的结局的。
阴沟里翻船都不这么翻的。
至于剧情。
我看了五集,除了记得老戏骨们赶场似的出现又下线,陈哲远与邢菲两个人的演技车祸到搅坏整部剧,就只记得王志文阴恻恻的皮笑肉不笑了。
其实,陈哲远与邢菲的演技灾难甚至比这些老戏骨的戏份加起来都让我印象深刻。
真的,邢菲不像是倪大红的闺女,她像是被倪大红扔在乡下庄子里闭塞消息养出来的废物。
看人永远都是略低着头,再往上看;要不就是一副目光呆滞的样子……这样做是显得眼睛大吗?
这就好比导演编剧是两个不怎么样的厨子,但是他们弄到了很多高端食材。
《舌尖上的中国》里说,“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朴素的烹饪方式。
”然后导演编剧就任由这些老戏骨去把控自己的表演,这没有问题,只是食材下锅有点没有章法而已,倒也不至于影响味道。
只有陈哲远跟邢菲,就像是在这锅大杂烩的高汤里上下扑腾的老鼠屎。
让人舍不得这锅高端食材熬出来的汤,可是看着这两颗老鼠屎,又实在是难以下咽。
最后只能忍痛倒掉……至于姚安娜,我还没有看到她出现,或许她已经出现了,但是我没有记住她,就不单独点评了。
ps,孙岩饰演的徐巍最后肯定是要跟陈哲远饰演的林少白兄弟反目的。
哎。
有魅力有格调的演员都在国军,我军的男主居然是个银样镴枪头的废物点心……弃了。
【原创声明:本文为公众号“今天娱乐调查局” 独家原创,欢迎转发,但严禁任何形式无授权转载到其他平台,发现必追责到底!
】
文:踏歌编:喵局长图:net&截图
多年前的采访中,王劲松说你们去看王志文老师的戏,他的台词是可以用来听的。两位老戏骨的对手戏,你们听的过不过瘾?
陈哲远演技太烂了
观望中,男主虽年轻却突显油腻,配角出彩,都是眼熟的人。p.s.男主和其他演员不在一个维度,用偶像剧浮夸式的表演方式显得这个剧特别没有质感,还总是挤眉弄眼想对观众演绎“我是小机灵鬼”,特别让人反感。
唉,又是为别人兄弟情流泪的一天,林少白和徐巍这对兄弟的故事,真的全剧的一大亮点。
是被hz一些视频给安利上后去看了下(想审判。没想到真看进去了我,没倍速没拉进度,节奏紧凑、置景符合时代背景,一集好快就看完了。夸一夸年轻演员陈哲远,没有拉垮,演技和人设很立得住,第三集有个敲墙的地方一下子看笑了
陈哲远在演什么啊??简直灾难……
难得近2年中各个方面没有明显短板的谍战剧
看完这部剧,我突然觉得张颂文和曾舜晞演的《孤舟》还挺好看…
陈哲远你小子 悄悄瘦成竹竿了都 现在黑粉都多起来了 说明是越长越帅了啊😂 就是小远后期配音太明显了吧 人和声咋感觉是分开的 台词还得跟你远哥多学习啊!!永远为王志文的演技和台词折服 他演戏我都感觉不到他在演。。
烂到没法看。男主这种造型,这细皮能肉的还当警察呢?表演也烂成一坨大便,男主这位演员想表演机智和足智多谋,却活生生演成了满脸小聪明,油滑小痞子。故事也蠢到没法看,第一集基本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会偷物资碰到行刑差点被毙,一会就靠嘴说服了局长,一会还忠心耿耿要效忠党国,一会又跑路香港而不得。这都什么玩意啊?王志文缺钱吗?接这种烂玩意?
虽然陈哲远看起来长得很帅,五官也没什么毛病,但总给我一种长得很油油的感觉,是因为嘴唇太厚,双眼皮太大吗?而且他那个小身板,就别演谍战剧了。
陈哲远很可以啊!想不出第二个能演这种精致上海小开不带油腻又很有信念感的人。二小姐也不错的,至少是hold住了角色。唯一要吐槽的就是剧情。
又一部只能看配角戏的剧!!!
也就还行,消磨时间,有很多细节不够好
整部剧的滤镜看起来比较舒服,王志文老师的台词功底太好了,简直敬佩!
宋木子怎么又出现了,他这个脸穿得再正经也还是很好笑啊。
边看这剧还边去了解了些这段时间的历史,我党不易也很厉害
看完了所有剧情回头看的时候有点感慨,真的会为林少白的成长感觉到震撼。这个人物底色这个演员把握的太好了,在乱世里找不到信仰的他只能隐藏自己曾经一颗炽热的心,用纨绔不羁的外表把自己包裹起来,乱世找不到信仰那就独善其身。他虽然没有再有那么大的热情去谈什么守护城市,但他仍是不愿和那些人同流合污,他的愿望就是守护好自己的两个妈妈保护好自己的小家。遇到老路和那群热情的同志后他逐渐打破自己内心的那层冰,重新找回信仰,这就是意义吧,黎明也是林少白的黎明。
还不错,原来以为男主角是小白脸,再加上大佬女儿不会太好看,结果老戏骨撑起来的剧还挺具有可看性,男主角也还行,不拉胯。值得一说的是,第32集,刘佩琦和王志文的对手戏,致敬了N多年前,他俩合演的“无悔追踪”。另外,大佬女儿在里面说汇丰银行不靠谱,是在替她姐姐骂汇丰吗?😃
不光演得烂 他还长得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