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多数观众心中的警察都是怎么办案的,作为一名从小生长在部队大院的记者,在省级新闻联播工作了7年,工作和生活中能接触到一些案件甚至了解办案过程,我会觉得这部剧里的方式才更接近真实。
按照要求这种真实事件改编的黄金档涉案剧肯定是要过公安部和广电总局审核的,不可能去着力表现暴力血腥色情,而是要树立英模、普法以及弘扬正能量。
所以中国的电影和黄金档电视剧一定是主题先行,我猜这也是近十年来鲜有真实改编涉案剧能进黄金档的原因之一。
在这个前提下这部剧能这么有表现力真的很棒,现在很多人电影电视剧看的多了就认为这些跨国办案的警察不够精彩,忘记了大多数警察其实也是普通人,只不过有些警察的工作性质要求他们要面临普通人体会不到的生死危机。
这些人深陷困境中的斗智斗勇比那些追求感官刺激的血腥暴力要有表现力的多。
导演应该把这事儿琢磨的挺清楚,所以用了画外音+手持摄影的伪纪录片风格,应该是在强调真实感。
8分给这部剧,1分对真实事件中的英模表示尊敬,一共9分。
小说:
理想的警察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良心作品我喜欢这样的风格当初看《战狼二》的时候,我觉得对中国的军人有一种特殊的,敬佩。
而《莫斯科行动》有一种白描的感觉,对于中国的军人。
这让我感动的是这种上下级关系,这种对下属的认同和放心,我看到段局长飞身往前扑的那一瞬间,在那个年纪,在下属面前,却依然无所畏惧。
你才是我的偶像大说: 在这个尘世间多少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如果我们想要我们生活的不那么委屈,不那么不尽如人意。
那么,我们身边需要一些守护者,我需要你,中国警官。
陈先生,谢谢您,20年的时间,记录了一段过往。
您用20年的时间去追铺一段列车抢劫案,我多么希望我身边有一些警察,能够在我需要他的时候,像您一样付出。
当20年过去了,你从一个硬汉突然间白发参差,我恍然间泪流满面。
“你不记得他,那你还记得我吧”“我怎么会忘记您。
”“那就好”“该来的还是会来”
前段时间看了《余罪》,用一个字来形容――爽。
今天看完《莫斯科行动》,同样用一个字来形容――中。
我不得不说,这几个中国警察演技都在线,但是当我看到最后,哄小帅的妻子抱着儿子在监狱外面无声地对他说“我爱你”这时候,我真的笑了。
换句话来讲,这部电视剧有其卓越的地方,但是在某些方面尤其是某些细节方面还是有些纰漏的。
在这部电视剧当中,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二姐为了自己的孩子,在外奔波,犯法;张飞最后也选择了救赎,成立了慈善资金会,学会了善良,或者说是将自己已经忘记的善良重新找回。
事实上有些时候,我们无法去定义它的对与错。
因为我们不曾经历。
这四个人都是错误的,可是是谁把他们逼上绝路的呢?
当初我看《熔炉》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人们要犯这种人神共愤得罪过。
后来看到《素媛》,我才终于理解,有些罪过,其起因其实很简单,也很微小。
或许是父母,或许是老师,或许是这个社会,滴水石穿,最终汇集成一个巨大的能量,在这里这个能量是负能量,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帅爷
最近追了这部国产警匪剧,初始是抱着极大的希望的,从渐渐淡出视线的历史事件本身就有足够大的吸引力。
另外从本人一贯鄙视流量婊,替身咖的偏好上,本片的选人还是很符合我的审美的,主角夏雨的演技当然过关,美中不足的是为了体现痞性,龇牙笑这个表情被过度使用了……另外出演这么一个特别行动组长,除了研究剧本外,您真该去练练肌肉啊,要不光膀子时那一身白花花的脂肪着实辣眼睛。
四大贼寇的演绎是成功的,朱三的鲁莽,牛振的纠结,苗永林的义气,二姐的心机都演绎的淋漓尽致,这几个人的人性中善的一面也从各个细节中得以体现,使人物形象丰满圆润。
育良书记出演的段局长是有些别扭的,毕竟年龄到了,即使染黑了头发,70演50还是影响了人物的诠释。
而一众俄罗斯演员的表现就有点脸谱化了,缺少了人物内心的矛盾,鲍里斯和内务部长最该出戏的角色没有演出来,可能是请不到好的俄方演员吧。
但大规模使用俄罗斯演员和俄语对白正是本剧成功的重要因素。
要说本剧总是差的那一点在哪里恐怕是剧情的发展不够紧凑,人物的形象的塑造i还是不够完美,对白趋于平淡,在剧情转折的对手戏里总是在能打动你的前一秒戛然而止。
除了不可抗力之外,感觉导演的功力还不足以驾驭这种既具有历史厚重感又要不断考虑推理逻辑合理的剧本。
尽管如此,仍是值得一推的好剧,给予8分好评
真实案件改编的电视剧,想必不容易,真实生活中的以程尔力警官为代表的中国警察到莫斯科协助侦破K3大劫案在90年代的后苏联时代不容易,事隔经年后改编拍摄出来不容易,真实自有雷霆之力让我很心惊,我在电视剧中看到的曲折艰难也许仅仅是万分之一。
很久没看过这种带有人物、镜头都带着真实的电视剧,不得不说演员们老戏骨们对角色的把握是到位完美的,夏雨演带有痞气的中国警察带有正气又老练;我们的张晚意演稚嫩的刚实现自己童年梦想的年轻警察,然后会因为喜欢在意的宋琳警官昏迷而冲动地跑去掐二姐脖子而帮倒忙,年轻警察的一腔热血和未够成熟是孔杰可爱的少年气的延续,所以还会怀疑自己不适合当警察;姚凯在李东平大佬面前跟保镖们搏击比赛那一镜头简直太帅气太男子气概了,直接的拳头和试探以及直接的对抗,还有开车以及和陈尔力的默契,姚凯是我很理想型的人;一直笑眯眯的哪怕是审讯犯人都说着玩笑话一般的志国,很多事情看得通透的老郑被挨了被二姐骗的农场主一斧头,都是可爱的人。
哪怕是超级大BOSS二姐都是复杂而真实的人,胆小如马长江也能在苗哥的刀刃下坚持说那是四海旅馆老宋的电话号码,尽管苗永林已经打过电话知道那是陈尔力的声音。
很惊险,倒数几集还有这样曲折的过程,甚至出现那个大腹便便的假警察实际上是杀手。
好吧我要感叹一下之前那个杀手的帅气以及符合我对杀手的预期,高而瘦,冷静寡言而枪法极准,每次行动前还会在自己的小屋内祷告并虔诚地亲吻十字架。
也由此可见剧情中案件层层递进的节奏是很舒服的,犯罪团伙的逐个击破,(未完待续)
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文艺创作领域,也到了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2018年上映的《莫斯科行动》,以1993年震惊中外的K3列车大劫案为原型,再现了中国警方远赴俄罗斯抓捕列车劫案逃犯,将罪犯团伙全员绳之以法的历程,剧作始一上映,就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
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
为了拍摄这部电视剧,创作方走访了多位当年参与办案的民警,调取了大量案件资料,在俄罗斯多地进行实景拍摄,而透过电视剧,我们也可以想见当年中国警方办案的决心和力度,以及他们的努力和付出。
比如中国警方遇到的困难,就是前所未有的,在此案中,中国警方的办案地点包括莫斯科、圣彼得堡、拉脱维亚,按照规定,中国警方在国外不允许佩带武器,而罪犯,可能该有的武器都有了,在帮助俄方抓捕罪犯的过程中,中国警方只能使用擀面杖等原始武器对付持有刀枪的罪犯,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还有,在俄罗斯办案,必须有受害人当面指认罪犯,罪犯才能被定罪,而被抢的中国“倒爷”们因为害怕报复,不敢指认罪犯,致使罪犯即使被抓住,也因为无人指认,一度逍遥法外。
再加上俄罗斯警方有“内鬼”,一再给犯罪团伙通风报信,也让抓捕行动一次次无功而返。
面对复杂的办案环境和困难局面,以陈尔力为代表的中国警方,用最大的诚意和卓越的办案能力,争取到了俄罗斯警方的信任,得到了俄方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耐心地给中国的受害人做工作,消除他们的疑虑,最后使得中国的受害人能够勇敢站出来,集体指认罪犯,让罪犯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在办案过程中,中国警方和俄罗斯警方也通过不断的了解,取得了良好的默契,最后签署了建设性的引渡条款,在打击国际犯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莫斯科行动》用生动的故事,讲述了当年中国警方的办案过程,呈现了中国政府打击犯罪的决心和能力。
用中国的影视作品,展现中国的智慧和能力,这是一种自信,也是影视创作的一种新作为,电视剧《莫斯科行动》,为国产剧树立了新的标杆。
根据上个世纪90年代的真实事件改编的一段故事,经历比较神奇。
终于看完了,这帮賊被抓,只能说明,他们正处在最低级的犯罪组织阶段,所以这么快就被中国警察给剿灭了。
没有朋友,没有计划,也没有一点正规的生意,导致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这个抢劫团伙中,最关键的是二姐,有头脑,有胆识,有气魄,这在犯罪组织里非常少见。
但是他们犯了一个最低级的错误,就是抢了莫斯科黑帮的运钞车,直接与黑帮老大做对,给自己树了一个最大的敌人,这在异国他乡是大忌,直接导致了自己团伙的灭亡。
他们最应该做的是与本地的黑帮结盟,为自己寻求盟友,然后伺机做大,中国人的赌场市场那么大,赚钱的机会多得多,充分说明,这帮人没有头脑,只有最低等级的罪犯,才整天打家劫舍,想办法做大自己的正规生意,把队伍做大,才是“正道”。
另外,这帮人,跟当地的蛇头关系明显处理不好,那么乱的年代,竟然逃不出去,偷渡的生意是如此之火,多少道通往东欧;中国警察一来,顺着偷渡的道往东欧跑,待几年,再回来,不是更好吗?
只能说,天下笨贼一箩筐。
1993年可以说无论我们的生活和物资还是相对比较贫乏的,我敢说这些主角的外套没有一件是那个年代的,看看我们的影帝夏雨每次出场的镜头外套款式不重样做工质地就是放到今天来看也不会是便宜货,千万别说这是服装道具的责任,夏雨作为一个曾今的影帝也是很有经验的演员了,自己稍微认真点不会犯这种错,尤其那个年代没有那么好质感的牛仔裤和休闲鞋。
拍年代感的戏最怕服装造型不专业了,容易让人出戏。
感觉来回穿越。
俄罗斯黑帮和职业杀手的智商真让人着急,一个训练有素的退役特种兵遇到我大天朝人民警察也是白给,我们赤手空拳就能把你绳之以法。
片中黑帮的智商不及我们的普通抢劫犯,果然我大天朝的贼就能把俄罗斯黑帮搅翻天。
既然是要有动作戏能不能找两个有武术功底的演员,俄罗斯黑帮都是软蛋随便我大天朝警察就能干趴下,主旋律打到一切牛鬼蛇神!
动作场面跟特效镜头一样都属于五毛效果,大街上完全可以给长镜头把背景虚化,这样不至于拉达这样的老车和新款的逍客跑在一条街上。
其实这个剧本是很难得好剧本,别说我吹毛求疵,这样的好故事本可以拍的更好,可惜毁在这个导演手里。
感觉这个剧节奏还行,前几集不像一般国产剧那样注水拖沓。
看的时候偶尔还有重案六组的感觉,尤其是夏雨特别贫的时候。
这片重点不是悬疑,因为所有凶犯开篇都已经介绍了,所以重点应该正反派之间斗智斗勇的追逐较量。
而故事又发生在外国,正派主角团们的警察主场优势也不存在了,很多时候警察力量还不如劫犯黑帮势力大,这就是整个故事的矛盾冲突张力所在。
但除了夏雨演技和故事节奏外,这个片的时代背景和服装道具做得实在太敷衍了。
说实话,九十年代已经属于上个世纪属于影视剧年代戏范围了,当时的建筑场景、人物服装、语言习惯等等都和现在有了很大差异,如何做好细节还原时代风貌就是考研剧组主创了。
而这个片连国内九十年代场景都做得很差,更别说是九十年代的俄罗斯了。
如果这个剧在把故事讲好之外,把九十年代中国的活力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混乱时代风貌做好的话,这个剧的境界能上升好几个维度。
记得小时候看过吕良伟演的同样题材的电影,好像也是讲述中俄列车大劫案的,名字忘了
前十集,可以说是当年事件的改变,后面的一切,只能说是编剧同志,美剧看多了!
因为1993年5月31日K3抢劫案后的第二天,赵金华等人在莫斯科被俄罗斯警方逮捕。
赵金华,二姐。
烟,是翡翠烟(云烟),不是红牡丹!
这是编剧黑上海卷烟厂吗?
贾小明、宗立勇等人逃脱。
贾小明之后开过服装店,还借一位亲戚的身份证开户炒起了股票。
贾小明似乎有着精明的生意头脑,很快拥有了百万身家。
所以,股市赚钱的,都是..........转眼18年过去了,2011年清网行动开始。
52岁的贾小明才被over!
我本人并不是很喜欢追剧,是无意间在APP首页看到了推荐,心情很激动:因为本人曾在莫斯科从事进出口贸易和外汇交易近五年,回国后更是阴差阳错参与到了公安刑侦工作中(具体内容和岗位不便透露),这部剧真是符合了我近八年来的经历,也正是这样,看剧的时候也颇有代入感。
国际列劫案,想必莫斯科的华人、华商都有所耳闻,早年的倒爷也正是剧中所描述的样子。
这起列车劫案,并不是多么的玄乎其玄,但其性质恶劣,影响极大;加之当年侦破手段有限,国内北方经济发展处于起步和成长的过渡期,要侦破这样一起跨过案件,自然会为之扣上一个“悬”的帽子。
首先比较欣慰的是,没有像大多涉外国产剧一样,五湖四海皆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俄语和汉语的内容交替恰到好处,对一些正在学习俄语的朋友也是有一定帮助的,我这个俄语入门的选手脱离字幕也是能听懂70%左右的内容(有很多刑侦和犯罪的专有词汇不知道)。
其次年代的可考性,具体我也不是很有发言权,但是单就戈尔巴乔夫禁酒令、旧时警察的词汇“милиция”,其中还有一个梗估计只有常年在莫斯科各大华人市场的朋友才有体会:朱三计划抢劫批发市场前,一个华人在发消防检查的宣传单,旁边一位倒爷调侃道“以前是暴力抢劫,现在改成合法抢劫了?
”没错,这也是一直以来乃至现今华商在莫斯科的处境,会遭到不同程度以各种检查为由的“合法抢劫”。
简单说,剧中的милиция还是很友好的。
正如剧中所说“混乱不堪的俄罗斯、迷人的俄罗斯,不论哪一个,都是真实存在的。
”再来说刑侦部分,首先,这是部刑侦题材的电视剧,所以在逻辑性、悬疑性上,被观众从心里定了一个高标准,但实则不然,因为这是真实案例改编的剧,很多故事情节都是要以事实为基础,可以有小小添油加醋的改动,断然不能为了影视题材的标准而改的神乎其神、玄乎其玄。
切记,不要被影视剧的形式拘束。
在我现在的刑侦工作中,也经常会听到被害人问出一些只有刑侦剧中才有的“科幻”情节。
拜托,如果刑侦真的是那么简单,警察也没有必要分为普通民警和刑警了。
办案有难度,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盗窃案,有时群众看到的结果是“快、准、狠”,殊不知刑警同志们期间付出了多少精力。
当今如此,更不要说是20年前的办案环境了。
而且该案的发案归属地模糊,在一个人生地不熟、没有法律和警备支援的异国他乡,也只能表现到剧中的这种程度了。
看到很多朋友吐槽剧中警匪周旋智商堪忧,恐怕正是被常有的影视剧式的警匪斡旋或枪战火拼固化了,现实中的刑侦即使再穷凶极恶的嫌疑人,也没有那么多想当然的反侦查意识;现实中1998年,乃至当今的莫斯科,也没有那么多高智商逻辑缜密的华人犯罪者,如果有,那么剧中的“李东平”或许算一个,因为莫斯科有头脑的华人,都在经商,早年为了发财,大量涌入中俄边境的倒爷,靠的不仅仅是胆,也要靠算,有头脑的留下经商,没脑子的就只能挣完快钱回国挥霍。
当时俄罗斯的卢布确实好赚,但是俄罗斯人也不是傻子。
这里有朋友或许会问:《征服》也是真实案例改编的啊,拍的就很精彩啊。
《征服》采用的是放大个人性格来突出表现,加上孙红雷精湛的演技,相信大家提到《征服》,记住的也就只有“刘华强”吧?
一部好的刑侦剧,应该让观众能够关注、记住事件发展,而不是人物命运。
最后看演员阵容,说实话,除了夏雨、姚芊羽、张志坚,其余的演员我都不认识,但是整体演技都是很不错的,并没有让人有一种阵容不强演技下线的感觉,其实大多数剧在演员阵容上下足了成本,反倒舍本逐末地放弃了剧情、演技、道具等等真正能给观众代入感的,一部电视剧应有的素质,这可能也是一些老剧让人回味的原因之一吧。
文末表明一个个人观点:本人没看过《余罪》,所以对于一些朋友以对比批判的角度来评价这部剧不能苟同。
虽然导演一样,但总不能以导演为中心来评价或对比一部戏的好坏,窃以为这和地图炮没有太大本质上的区别。
挺好的题材,初看起来还行,但剧本细节太差,经不住细看,演员专业水准平均不行,导演控场和调度都缺点意思,可惜了。
节奏感一般
凭借着对夏雨的热爱,坚持了几集,但后面的情节实在太感人了,到处都是逻辑漏洞。仍然爱夏雨,加一星。
这部片子不知道哪儿值7分以上,不说情节牵强,就是人物的语言都相当没味道,无趣,有点类似孩子说话一样的尴尬
3星给题材。好题材,拍坏了。大胸姐当翻译真绝了,不管中俄两边领导接洽时各自说多少话,到她这,她都能一句话概括总结,这样的翻译合格吗?
年轻的警察讨厌的很 那个孔杰 陪爸妈-2018.1.24-20
最后一集,18年后,令人唏嘘。。。
优秀的国产剧,不是优秀的电视剧。
哎呀有葛铮!大胸姐都没认出来!本来想当写手帐的背景音,可是老说俄语根本没法低头……
忍到第10集,实在忍不下去了。根本开篇就没法看。水军太多!这什么玩意啊!!!
粗砺的异域风格,是目前国产剧少有的类型。拍摄风格、叙述节奏都很有美剧的感觉,很有质感。如果打磨一下剧情逻辑性和道具服饰就更好了
第一集节奏很好,人物性格饱满丰富,余罪经典班底👊,只不过张一山换成了夏雨,老戏骨啊!电影咖拍电视剧,剧本一定不简单,真实事件改编,还在观望,目测这部2018来年大剧会火🔥,希望更多的人来评分!!
处处捉襟见肘的创作。
这么糙的剧,这么高的分,呵呵
糊了,智商不在线。编剧脑子有屎。这么好的案子,93年中俄列车大劫案,就不能动动脑子拍吗??反派派出一名女间谍去倒爷中间探虚实,探着探着变成了寻找一个有钱人干绑票生意。说好的探虚实呢??侬脑子瓦塔了!
没看出哪好看了啊。。
看了七分钟,感觉不错。四分预定,随机加减
题材不能更棒了,特效有点五毛,台词有点尬,铁路部分bug频出。编剧是个文青吧,什么陀思妥耶夫斯基布尔加科夫莱蒙托夫卡尔维诺全出来了。另外都这么多年了,夏雨还那样啊,对台词啥的还算正常,一旁白就让人感觉《独自等待》里那个憨憨的小毛孩又回来了……
终于拖到了最后一集,铺垫了三十集的唯一感情线,最后用了句,错过了,轻松带过,唏嘘不已!这个警匪片看下来喜欢的都是反派角色,全剧最佳小林子。
后面太拖拉了,题材很好,反派也不错,就是警察有时候掉链子。黑帮杀手也太没用了,国外中国人做生意,找熟人,住中国人开的旅馆,跟倒爷商人互通消息,蛇头帮忙偷渡,帮会帮忙组织商会,保护商人。引渡条例,两国警察的配合,抓内鬼,找人,下套,跨国抓捕。原本可以拍得更吸引人的,生生让一个俄罗斯警察拖剧情拖了那么久。男主光环也很重,关键时刻电话永远打不通,感情戏很多余,翻译很重要,外交必须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