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之光
Stellet licht,沉默的阳光,Luz silenciosa,Silent Light
导演:卡洛斯·雷加达斯
主演:米莉亚姆·泰维兹,玛利亚·潘克拉茨,科妮莉欧·瓦尔,Peter Wall,Jacobo Klassen,Elizabeth Fehr
类型:电影地区:墨西哥,法国,荷兰,德国语言:低地德语,西班牙语,法语,英语年份:2007
简介:故事发生在位于墨西哥北部的一个宗教社区之中,住在这里的人都是极为虔诚的信徒,一丝不苟的遵循着主的指引,一言一行均时刻谨记教义。约翰(Cornelio Wall 饰)和妻子艾斯特(Miriam Toews 饰)是此处的居民,两人结婚多年,一家人住在风景秀丽的郊外,日子过得平静而又幸福。 然而,一场风暴正在平静的表象..详细 >
1. 当从第一个镜头中寻找到平静,整部电影赏心悦目,拍出了生活本来的纹理和节奏。2.正如片名,电影在声音等方面极简,而在视觉上用光和空间表现人物存在的方式与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妻子葬礼上窗户与窗帘构成的十字架与棺材形状,例如最后被调好的钟。3. 非常喜欢电影不带道德眼光的审视,而把所有的挣扎留给了电影中的角色。最动人的地方是情人的眼泪滴在妻子脸上,然后妻子“复活”,这是共情、让位与救赎。每个人都做出了牺牲,每个人也都获得了爱与平静。4.和阿巴斯一样,是一位用光影为日常写诗的作者。
看得昏昏沉沉,结尾的神迹显灵没让我觉得虔诚,反而有点creepy。
看图片猜电影的答案在这。一流的导演和摄影。二流的演员和故事。
在自然面前,在时空中,人类那点爱恨情仇、生老病死、进化繁衍算得了什么呢!
镜头非常好看,但几乎不需要剧情
毫无疑问重写了德莱叶的Ordet。雷加达斯走上了一条如此顽固的道路,即坚信自然主义才能触碰奇迹。在这个自然主义的世界中,看和听的一切都已泛滥成灾;但好歹还有一些不协调的光线和声音设计,作为影像织物上的泪点,提醒我们“海”是由水滴组成的。
为了了解Mennonite人们的生活而硬着头皮看下去的,从前到后可能分了十几次才把这部片啃完。十分普通的剧情,莫名其妙的长镜头加上完全听不懂的Plautdietsch门诺低地德语对话让这部电影的可看性非常之低,如果对他们的生活完全没有兴趣的话,很难想象要有多大的毅力支撑着观众看下去。缩减一半的时间这部电影完全会得到更好的评价。总而言之这可能是部批评家喜欢的电影,但绝不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全片无非表现了Mennonites极端保守朴素的生活方式而已。
1.日出日落之间,和平与爱;2.自然光影,摄影还不错;3.公主死去,王子悲伤,小三吻醒了公主。
#60th Cannes#评审团奖 诗意的婚外情故事 人性与神迹
1.一部让神迹临降的电影,契如德莱叶[词语]变奏,聚焦墨西哥门诺教徒一家,看似稀松平常的婚外情故事被雷加达斯以自然而诗意的笔触赋予了灵性。2.首尾对仗,由黑夜星空旋转下移至日出渐变开篇,以夕霞日落上移至星夜作结。3.与日出日落宇宙节律相契合,影片时常用远景长镜呈现室外天空中的云朵,尽管云的实际平均运动速度和小汽车相当,但由于距离过远,肉眼难以觉察,影片正是由此引领我们放慢观看节奏、专注于内在时间感知,体验自然界看似静止实则缓缓持续的流变。4.广角镜头扭曲了室内的门廊墙柱,彰显出日常生活中的撕扯与扭结之力。5.零配乐,取而代之的是细腻繁复的自然声:虫鸣,鸟啼,牛哞,风吟,溪流,雨落,进一步开启我们被封闭的自然感知。6.钟表滴滴及影片内质令人想及伯格曼。7.点点光晕,麦田之浪,眼角之泪,雨中倒地。(8.5/10)
關於愛與被愛的故事 一分給那句臺詞"peace and love" 一分給主旨
寂靜的美感 影片節奏像輕淺的呼吸卻不覺得憋悶 導演用簡單的故事創造了一個帶有傷痛又輕盈的魔幻故事
寂静乡下墨西哥,长镜装逼画外音,欲望偶尔起波澜,生命轮回自有度
有必要那么慢吗
其实对于这些慢镜头 更多的是废镜头
寂静之光实在令人震撼,一部让我想起了早已陈封许久的“大师”这个称号的杰作。这是一部甚为虔诚的电影,以极大的包容心正视了人性中局限的一面,丝毫没有丑化批判之意,有种洞穿一切的释然与温暖。与之匹配的是看待事物的方式,即在一种所有人共享下的,带有诗性色彩的严谨时空中体会世界的运作方式
闭幕电影《寂静之光》是一部“极少”的、有呼吸的电影。从黎明升起,到暮色四合,每一个镜头都不是寂静的,有呱叫、蛐蛐叫、狗吠、钟摆声、风吹、大雨、呼吸、脚步,还有自由之歌,有的是沉沉的感情下降至地底,此刻,剧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充沛的宁静。
镜头很美,故事老套,毫无新意
仅取景,用光,构图便足以五星。最后的长镜头太美了。
词语的新演绎 又一神迹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