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千杯不醉》是尔东升拍的以后,我很吃惊。
印象中他的形象总在陆川和王家卫之间徘徊,他的风格也被我定位在了《门徒》、《早熟》这类偏重讨论社会伦理道德的片子里。
然而他在2005年拍出一部这么街头,这么市井,这么庸俗却很温馨的片子,我想,不能拿现在的逻辑去思考这个片子。
这应该是那个时候的尔冬升吧,我们都还不太熟的尔冬升,加上一如既往大笑姑婆的杨千嬅,还不太会在镜头前装坏耍酷的吴彦祖,组合成了现在的眼光来看可谓“巨星云集”的平民小片。
我想不到这样的片子我能看第二遍。
两遍都是在电影频道看的,两次都没从头看,却很贪恋其中带来的那种欢乐和感动。
然而两次看的心境也变得很不一样。
当然,小敏数家规、友邻们企图用各种各样的酒把小敏灌倒的这些细节还是会让我笑岔气。
片子的气氛总体很轻松,不过轻松的背后总要有点小插曲,这可能是属于小敏和米高的艰难抉择,也可能是发生在你我他她它身上对于未来的某次决定。
我总觉得影片的节奏到后来有些仓促。
突然之间,米高就喝不醉了,米高就决定了,米高就要留下来,就要娶小敏了。
原来一直面对小敏的暗示,米高犹豫恍惚的神情居然都能带给我一丝不安。
然而就在被那个富婆激了一个将以后,他的态度就来了180度的大转弯,这个质变快得让人觉得不真实。
如果把它定位为喜剧片的话,那这样大圆满的结尾确实是很符合原理,那么自然也给现实中的人们心里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如果自己也象小敏一样遇到这样的状况,结果又会是如何呢?
会不会也如自己心里所愿呢?
小敏是个传统的人,活在小圈子里七姑八婶的全都认得,而米高独自背包行走了半个地球,可以大胆地用飞刀决定自己的下一个目的地。
当原来一起风流的朋友浪子在米高面前炫耀自己走过的国家已经比米高多的时候,这两个人仿佛已经不在一个世界。
然而米高可能比浪子更懂得生活的道理,或者假设他的心里本来就有一个渴望安定的因素。
小敏的出现激发起了这个因素,然而当这个因素被激发出来的时候,米高觉得这个东西他没见过,很陌生,所以才会对小敏的暗示感到犹疑。
也许观众和小敏的共鸣就在于,观众们能够感受到小敏的心理活动。
小敏渴望安定,但却和米高说:“我知道你喜欢去到世界各地,只是我想不管你哪里旅行,你都一定要带上我。
”面对米高在婚纱面前迟疑的表情,她知道承诺在男人心里的沉重,所以即使她希望和米高有幸福的永远,小敏也只在他面前表达出只需要一个旅行的承诺。
在这种前途未知的时候,一个这样的承诺就已经足够让她满足,让她期待,让她幸福很久很久。
女人不轻易问男人要承诺和男人不轻易给女人承诺,应当都被视为成熟的表现吧。
在懂得成熟以后再去努力追求的幸福,也必然会更长久吧。
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让我体会到浓重的港味,虽然我没去过香港。
还好香港有麦兜,还有很多象《千杯不醉》这样原汁原味的港式电影,能给我们呈现出最多面最纯正的香港。
老实说,香港对我的吸引力还真是越来越大了,呵呵。
杨千嬅的傻劲让人感动,她演这种类型的角色算得上是华人中最好的了。
因为她的表演,我愿意给4颗星。
当吴彦祖对着杨千嬅布置的餐厅发脾气的时候,我一度觉得这部片子还有点深度,可惜结局还是过于童话和虚幻。
有些人你永远抓不到他内心的最深处,即使多努力也好。
最安全的方式就是放手然后做朋友,不然就只好忍着,如心头插一把刀,永远隐隐作痛。
最近看《醉后决定爱上你》,故事与《千杯不醉》有那几分相似,于是又抱着《千杯不醉》重看了一遍。
我看的书不多,所以有些生动的概念总是记得很清楚。
记得张爱玲在 《倾城之恋》里让流苏在深夜里接受范柳源的告白这一回。
当时文学史的老师这样告诫我们说,如果你要做决定,一定要等到天亮之后。
后来发现,果然黑夜是让人失去理性盲从的一个屏障。
而酒精也是一样。
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的夜场,声色场所,之所以让许多人欲罢不能,大概也因为它们实在很有情,即使原本不真的爱,到了这里也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而那些深陷其中的男男女女,也从白天的冷漠变得温柔多情了许多。
互相伸向对方的手中抓住了彼时的那一份快乐的感觉,眼里也看不见白天容不得的那些沙子。
这是人丧失所谓理性的那一刻。
所以,这大概也是夜场的可怕吧!
人变得没有管束,平时的规范和道德款款变得松动起来,视野里渐渐只剩下纵情释放的人群。
大家爱上这种癫狂,不疯不成魔,其实这个时刻是不疯不成活才对。
所以,这电影拍得实在。
首先,对于吴彦祖演绎这个悲催男,我一直在考虑是不是周围很多这样的男人:一、对于理想很执着;二、对于自由很在意;三、对于自尊很看重;四、对于爱情有幻想。
对于理想和自由的执念,我猜想应该是永远待在许多男人心中某一处吧。
古语云,大丈夫志在四方。
就活生生地把男人界定为天地四方之间像风一样的存在。
相比追求稳定的女人,有些人对理想的坚持,在外人看来几乎成为一种自负。
有能力的男人良好地驾驭了这种自负,把理想坚持到底,倒是也有一种男子汉的气魄,没有能力却好强的男人,就看起来有点漂浮在云端,华而不实,期待他的女人大概也尝不到甜美的果实了,相反,反而会不时地被他这种自负嘲笑、伤害 。
故事里的吴彦祖是不是有这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呢?
说起他的厨艺,也只有杨千嬅一个在赞美,倒是他的色相,博得不少人的赏脸。
当然,在色相很重要的这个年代,能有这号色相完美的人物,即使没有能满足需求的才干,人们也愿意下注吧!
胡静反映的其实是大众的心理。
不正常的是杨千嬅,以为爱能留住这阵帅气的风。
可是结果还是没有自信,收拾了他的行装。
从这一次分手,我就明白,这样的男人只不过是小敏游历人生在游览地尝过的一道佳肴。
尝过了,几乎就没有机会再遇见这到佳肴了。
奇怪的是,这种男人对于爱情却常常有着出人意料的幻想。
在他的脑海里,他觉得自己是能够为爱情做出一些牺牲的。
所以有最后,吴彦祖重回小敏的怀抱。
只是,我怀疑这道佳肴将是小敏尝过的最坏的一道菜。
因为我几乎可以看见,不久的以后,最终从失去理性的冲动之中醒悟过来的吴彦祖,又将还没有实现的理想折磨得食寝不安。
最终,他会不会再次遇到更好的机遇,就抛弃喂养小敏与他的爱情这个责任。
因为,在我看来,这样的男人是永久不能带给人安全的。
而且他还是一个极帅的男人,他将遇到的诱惑数不胜数,他骚动的心潮此起彼伏。
这些,仅靠一个意求安稳的小敏大概是无法实现的。
又或许有人说,他可以带着她一起去实现理想,可是别忘了,后面还有一个自由。
所有的理想的前提都有一个大大的“自由”摆在那里,那是心的解放,是一种无所拘束,无所羁绊的最佳状态。
我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两个人的自由。
所以在想,何不将结局锁定在醉的时候就好。
尔东升说,他要拍一个喜剧,一个小品。
尔东升做导演20余年,却只导了10部作品,分别为:《猫头鹰》(1981)、《癫佬正传》(1986)、《人民英雄》(1988)、《新不了情》(1993)、《烈火战车》(1995)、《色情男女》(1996)、《忘不了》(2004)、《旺角黑夜》(2004)、《早熟》(2005)、《千杯不醉》(2005)。
10部作品中,只有《猫头鹰》和《人民英雄》是我没有看过的,而这两部片子也是尔东升的作品中最不为人知和最没有影响力的。
总体而言,尔东升是个水准很高的导演,我看过的8部作品中,没有烂片,而其中的《颠佬正传》、《新不了情》、《烈火战车》、《色情男女》、《忘不了》、《旺角黑夜》都堪称佳作。
《猫头鹰》、《人民英雄》大概都不是喜剧,那么,《千杯不醉》是尔东升的第一部喜剧片了。
也许是因为是第一部吧,尔东升的尝试不能令我满意。
《千杯不醉》的故事比较老套,结构也十分老土,表演也只是中规中矩,但谷德昭(香港著名监制/导演/编剧)的演出颇令我惊喜——我说过,我喜欢在香港电影中看到幕后人员的露脸,而这次谷胖子不但露脸了,而且是主演!
谷胖子的搞笑本事虽然没有超出他在《买凶拍人》中的客串表现,但也算得上“可爱”了。
尔东升似乎早就预料到他的影迷会对他失望,老早就放出声气,说这部片子是纯粹的商业片。
其实,尔东升虽然贵为“文艺片”导演,但他的片子一直都有很强的可看性,商业上也颇有建树的。
因此,我觉得尔导不必再搞什么“纯粹”的商业片。
《千杯不醉》的台词是值得表扬的。
这段时间,我老看一些台词超烂的新电影,搞得自己很恶心。
《千杯不醉》虽然还是有点文艺腔,但还都是人话,可以配得上两个字了——“尚可”!
在这个电影台词臭遍了街的时代,“尚可”是一个很牛B的评价了。
4��>B�
以前看过后半,当时不知为什么一直以为方中信演的是杨千嬅老爸(当时也觉得这个爸爸太年轻了),这次看才发觉自己会错意。
这么一位由追求者转为男闺蜜的配角在喜剧片里是相当美满讨喜的。
杨千嬅是喜剧天才,她几乎搭档了当时所有的一线男明星。
她不是女主角,她是主角。
男性角色任谁来演都可以,不过是调味上的小小差别。
在很长一段时间她是中下层港女的代言人(随着年龄增长,她开始代言中上层了)。
爱情喜剧从不轻易跨越男高女低的关口,毕竟大众习以为常方能快速融入剧情。
而在俗套中添加小小反差(暂时的女强男弱),可以增添趣味,男人的软弱不得志都是一时,努力善良的女主角仍会被金龟婿(不劳而获纨绔子弟才是被唾弃)抱得而归。
在女强男弱的过程中,片中借男主角酒后之口道出千古文人的难题——怀才不遇,包括怀才不遇导致的人财两不得意。
才华最终要靠物质定位。
男主的嬉皮士好友虽然带来另一种“不被死物绑架”的观念,然而得意与超过男主徒步旅行的纪录,亦是一种“攀比”。
女主的闺蜜,一个拜金,一个好色,无非是权力的两面,美食集团女老板及其座上宾无非是实现了这两位闺蜜的理想,只是底层人民,尤其是女性说这样的话不带有阶级与霸权的原罪,所以听起来顺耳多了。
女方洞悉到男方对婚姻生活的抗拒,男方也明白婚纱街的意图,此时男方先拿出主动沟通的勇气,女方也积极配合,一段危机化解。
危机可以化解,而现实问题没有那么容易解决,最终男主角忽然求婚是大团圆结局的需求,双方都被彼此互相影响,女方放弃“死物”,男方不在强求做大餐主厨,各退一步喜剧收场。
法国华侨身份的男主角代表西学渐进,在啤酒火锅街得不到本土受众的认可,忽然品相高级的大陆财团的力邀其加盟,本以为有机会大展身手,哪知土豪另有打算——所谓文化是软装,目标还是地皮的升值。
看似港女与陆女之争(杨千嬅和官恩娜的比波算是人民内部矛盾),其实是港陆关系的隐喻。
在其他香港电影中也多见大陆角色,但篇幅不及本片如此之多,这种托物言志批判社会是典型的尔冬升的风格。
因为最近在听杨千嬅的千嬅盛放,所以连带的想看她的电影。
总觉得她唱的都是她自己,她演的都是她自己。
”我也不是大无畏我也不是不怕死但是在浪漫热吻之前如何险要 悬崖绝领为你亦当是平地“的英勇。
或是,”犹如最结实的堡垒原来在逐点崩溃逐点粉碎极固执的如我也会捱不下去每天扮著幸福始终有些心虚如何笨到底但到底还是我谁人待我好待我差太清楚想继续装傻却又无力受折磨“的心伤。
不知道为什么独独最喜欢这部里的小敏。
可她也是最心酸的那个。
”想说的话,明天清醒的时候再说吧。
“她半夜不睡,偷偷地藏起男友的背囊;自己买好一起旅行的背包。
最后她将那个藏起的背囊摆在他面前,还给他。
再也不要患得患失,惴惴不安。
酒醉的时候,你说爱的对象不是我。
清醒的时候,原来你根本从没想过要说爱我。
吴彦祖同学平心而论,从未觉得他是个万人迷。
很奇怪。
可能我不喜欢溜肩的男人。
米高却让我觉得,怎么说呢,讨人喜欢。
他有点点理想主义,爱自由,反感束缚,固执,自我意识强,诡异的害羞。
他是个中西合并的个体。
最喜欢九哥。
他对小敏好,给予尊重爱护承诺承担。
当小敏明确告诉他自己有了男友之后,又这样适时的找出理由放手,转变了身份,尊重爱护承诺承担依旧。
小敏为什么不选择九哥呢?
其实我不喜欢结局。
你不能说走就走,说来就来。
什么理由都不能。
昨天偶然看了一部电影《千杯不醉》,其实本身并没有什么,向来香港爱情喜剧电影的腔调,女主角大大咧咧普普通通,然后总会得到爱神的眷顾,杨千嬅几乎是这类角色的专业户,没心没肺善良可爱。
主要是看到了男主角后不得不流口水,吴彦祖的美貌实在令人hold不住啊,谁家餐馆要是弄这么个厨子,根本不用担心生意啊,妥妥的大量好色男女每天来吃饭。
电影剧情也并没有令人惊艳的典范,很中规中矩的电影情节,吴彦祖后来遇到另一个餐饮老板,可以实现他的名厨梦想,先不谈电影中老板是否以赚钱为目的,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确实很让人纠结,一方面是自己的梦想和事业,另一方面是岁月静好的小日子,吴彦祖选择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然后被骗了又回到岁月静好的小日子里,电影到此结束了。
不知道如果老板真的是个爱才之人,吴彦祖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以前问过,面对选择时,选择别人还是自己,这真是个难题。
如果剧本中吴彦祖实现了名厨梦想,出入在香港的高档餐馆,接待着各方名流,他还会再爱小敏吗?
小敏只是个普通的女孩,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不知道这些距离会不会再把他们分开。
其实九哥是个很可爱的人,他也算不上黑社会的,顶多是活闹鬼, 在小敏生活的那个街道里糊弄下街坊邻居,他是个世俗之人,会认为大肉丸子才是最好吃的,根本不会理解吴彦祖的法式鹅肝。
可他也会开导吴彦祖,教他如何处理和小敏的关系,我并不觉得九哥喜欢小敏,只是那种喜欢,喜欢逗逗她,没事捣捣乱的,像是对待自己的妹妹一样,而非男女之爱。
方中信演这类角色也挺令人出乎意料的,就像是《黄飞鸿》里梁宽一类的角色。
电影最打动我的是人们干杯的欢畅,杨千嬅说她从来没喝醉过不知道喝醉的感觉,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情,喝多时不再记得关于这个世界的一切,家仇国恨儿女情长,真的会很幸福,好久没喝酒了。
小宝的电影总是从最现实的生活里来讲述感情,《新不了情》,《忘不了》,都是不错的片子,在讲述的过程中并不忧郁,结束了才发觉这是一出悲剧,又是喜剧,遇见忘不了的人就是人生中最为美好的事情,有的人可能寻寻觅觅了一辈子,到最后只是匆匆忙忙的找到一个伴侣结婚生子,然后产生感情,而不是爱情。
《千杯不醉》似乎是喜剧,当然我并不觉得有多么搞笑,永生都不会喝醉的人就不会有醉酒后的失态与酒后吐真言。
没有试过,所以不懂。
但从前与人讨论,他说喝醉就是停止不下来的讲话,都是平时想说的,但憋在心里不敢说的,这个时候会控制不了的吐露,但自己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就是止不住。
这样的勇气只有酒才能给你,这样对自己喜欢的人告白也不枉费大醉一场。
怕的是酒醒后发现自己只是孤零零的,还得清洗。
有个能照顾自己的人陪着酒醉的你,听你酒后的胡言乱语,给你擦洗乱吐后的肮脏。
等你醒来,又是新的一天。
这样的人,也算是交情非浅。
半缘修道半缘君 古代诗人有不少好酒之人,也因此流传下很多与酒有关的诗词佳句。
自称是酒中仙的李白在《月下独酌》写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赤壁大战之前意气风发的曹操在《短歌行》中志得意满放出豪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喜欢用饮酒排遣辛劳的白居易有关酒的诗便有八百首,《问刘十九》中用一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邀朋友合饮;狂妄的罗隐在《自遣》中潇洒写下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成为后人争相引用的经典诗句。
唐朝诗人元稹的《离思》与酒并未有任何关系,只有“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可是这一句“半缘修道半缘君”却道出了很多醉酒之人的心态:一半因为酒一半因为无常世事。
元稹痛失爱妻,于是有他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可在那些醉酒人的心中又有谁不是有自己的“除却巫山不是云”呢?
电影中出现的酒,一些用来庆贺,一些用来悼念,一些为了抵御寒冷,一些用来逃避伤害。
“音乐之声”(Sound of Music,The)的家庭宴会中,十七岁的莉兹想要尝口香槟却被父亲阻止了,她的爱情也像金灿灿的香槟——在爆发的刹那绚烂美丽却短暂而不可企及;“杯酒人生”(Sideways)里的麦尔斯和杰克透过酒杯,尝舐着人生在舌尖滑动的麻痹与苦涩,辛辣与刺激;“云中漫步”(A Walk in the Clouds)中,基努•李维斯在葡萄园邂逅了他的女孩,酿造酒的过程伴随着他们爱情的成长;韩国电影“冰雨”(Ice Rain)里,两个男人在茫茫雪山上分享着一瓶酒,也分享着对同一个女人的回忆。
再苦的酒,掺了爱情的毒药,总会有人毫不犹豫地一饮而尽。
只希望逆水而上,能遇见在水之湄的恋人,不要永远宛在水中央,让人翘首遥望。
千杯不醉 擅长烹制各式情感佳肴的尔东升,这次借酒传情,烤制了一盘精致甜美的糕点。
“千杯不醉”里有五颜六色的酒,有着千奇百怪的名字与喝法,它们倒入不同人的胃里,都从他们的心中溢出来。
杨千嬅这次仍然以邻家女孩的形象出现,只不过多年过去,女孩成了为爱而醉的女人,没有了从前影片中大笑姑婆的傻气,多了几分挺身而出、两肋插刀的豪气干云,让人尊敬也惹人怜惜。
小敏是啤酒女郎,在龙蛇混杂的地方呆久了,知道如何应付各色的男人,面对挑衅的人,她会为不胜酒量的九哥挡下去和别人拼酒。
他们叫她“千杯不醉”,都说这个女人对酒精没反应。
对于小敏来说,众人皆醉我独醒又是什么感觉?
该是看尽了人间百态的冷静吧。
这个女人最可爱的地方,就是嘴上硬气的要命,说不会随便帮人怕受骗上当,却还是心软的收留了宿醉的麦克。
不仅如此,还笃信他的才华,和他经营餐馆。
日久生情是大家都乐见的发展,只不过酒精在这里当了回催情的良药,满桌子的酒,一杯杯下肚,麦克自然吐得厉害,小敏却也陪着他醉了。
她痴笑着说,女人不怕男人吐出来的东西,是因为她爱他。
小敏见多了醉酒的男人,趁着醉意,男人都会跟女人说,“我很爱你”,然后就吐得不省人事,第二天早上起来却什么都不会记得了。
所以小敏一直都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如果是真的话,等你酒醒之后再说,因为没有酒精的话才是真的。
” 喝醉之后,有的人说胡话,有的人不停流泪,有的人则倒头大睡。
而小敏却趴在水池边上,笑得像马上要哭出来一样。
那些回忆在她的胃里翻江倒海。
男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只是那些梦想都离小敏很远很远。
小敏的梦想就在街边婚纱店的橱窗内,却没人可以给她。
众人簇拥着小敏,庆祝她30岁生日,希望看到她还一如既往地仰脖子干下那瓶酒,忘掉一切。
她却醉了,火辣辣地燃烧着的不是下酒的肠胃,而是泪如雨下的脸颊。
“千杯不醉 怎么我看你会千遍不厌 完全没机会 移开视线 你还潇洒 要我不醉不归 我知我已喝醉” 路边的酒馆总能看到有人买醉,其实他们没喝便已醉了。
千杯不醉,能抵抗得住酒精,却没人能对爱情免疫。
“千杯不醉”并不像杨千嬅的“新扎师妹”系列、“行运超人”和“干柴烈火”那样卯足劲儿地挑逗观众的幽默神经,只是在轻松的氛围中讨论了人们对于感情的态度,尤其是面对事业和感情之间的冲突,到底该如何选择?
相信看过故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味看重事业,却因此错失了很多宝贵的东西,等到事业有成,家财万贯,蓦然回首,却尽是悔恨与空虚。
影片旨在提醒人们,争取地位和金钱的同时,不要忘了身边的人,因为他们才是无常世事中最坚固的依靠。
只为你喝醉 上流社会的人举十几年酿造的红酒,围坐在小酒馆的人碰着飘散麦香的啤酒。
微醺也好,酩酊也罢,“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当生活的压力迫向社会,人们开始着迷于咖啡因和酒精。
讽刺的是,前者让人清醒,后者让人糊涂,而且这两个东西都有副作用,咖啡让人失眠,酒精让宿醉的人头痛不已。
当然,这本也无可厚非,太多事情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人渺小于世,在生命的海洋中孤帆行驶,有时候要睁开眼睛精打细算,有时候则需要闭上眼睛不闻不问。
人们大可以戒掉咖啡和酒精,浅尝即止,早上一杯咖啡开胃,晚上一嘬红酒入眠,继续享受生活。
可是,爱情怎么戒?
就任凭它伤筋动骨,掏心挖肺,肝肠寸断的,让人冬天吞下冰激凌来浇灭心中的火焰,在夏天的骄阳下穿着雨衣阻挡心中突如其来的大雨。
这样的痴迷岂不是更加疯癫?
不是有首歌就叫“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么。
“甜蜜蜜”里,张曼玉和黎明一再擦肩而过,当最后一次黎明消失在人群中时,张曼玉绝望的趴在方向盘上,准备放走这一生一次的爱情了,还有比这更戏剧性的么,歌声戛然而止后黎明又回来了,和她拥抱在一起;“爱的蹦极”中,他心爱的女人死了,转世为他的男学生,他依然爱上了“她”。
想想可能恋人间总是会问,如果我老了,如果我没有这一切,你还会像现在一样爱我么,这里,不是更疯狂?
他们用蹦极这样极端的死亡,作为誓言,来生,不管多少轮回,都要在一起。
爱情也是卑微的,为了那些不能说出口的话和无尽的等待。
“大鼻子情圣”(Cyrano de Bergerac)里,德帕迪约饰演的西哈诺面对让他痴狂了一生的女人——让他能高歌着穿越枪林弹雨送信的女人,让他一生未娶的女人,让他对着朋友悲痛得大发雷霆的女人。
面对让他可以奉献生命的女人,西哈诺直到死都对自己的爱情只字未提,爱情的小鸟就那么死去了;“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中,最后记者问安妮公主最爱哪个城市,“罗马,当然是罗马!
”她情不自禁的喊出来,因为那里有她深爱的人,所以整个城市都因此终身难忘。
可是爱情还是如散场的记者会,空荡荡的只剩乔•布雷德利的脚步声在回响;在“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的结尾,里克亲自保护丽莎和另一个男人在夜色中乘飞机飞走。
丽莎曾经走进了他的酒馆给他留下一个微笑和一首歌,却让他用一生时间等待她再回来;“城市之光”(City Lights)中,卓别林饰演的流浪汉为了给盲女治好双眼,跳上拳击台和威猛的男人搏斗,不在乎被人抓进警局,不在乎自己越来越落魄。
当女孩终于重见光明,开了一家花店,他也只能像个乞丐一样经过,不敢相认。
就算她认出了他,他也只是笑笑,一语不发,他的爱情就这样沉默不语。
当“千杯不醉”中的迈克半醉半醒地向小敏求得原谅时,谁都看得出他不因酒而醉。
我再次想到了元稹的那句“半缘修道半缘君”,歌里不也唱到过么?
“我为了谁 藏了眼泪 那是心里面往事一件 我却为你 轻易就醉 来不及后悔” 电影中从来不缺少童话,而生活中的人也永远可以为了自己的童话而做出更多的努力。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http://www.mtime.com/my/LadyInSatin/blog/579327/
朋友过来一起睡,一时兴起陪她看《新扎师妹》。
新扎是看了不下十次的老片子,可每次看都还是被逗得欢乐,被萌得跳脚。
接着似乎顺理成章地看了《千杯不醉》。
一开始的预想,以为这也是部欢乐指数同样高飙的喜剧。
观影的时候,我一直莫名联想到《早熟》,后来看到字幕,原来也是尔冬升的片子。
当剧情开始细水长流,被窝里午夜场,欢乐逐渐地切换成安静。
不能说是失望,只是在期待爆笑喜剧的心情下,隐隐的困意让我的大脑有些无所适从。
后来夜里又说了许多无关的话,直至醒来已经是午后。
醒来后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这部片子。
总觉得故事似乎不是这样的,真是件奇怪的事。
片子的人物都挺浅,但浅得正好,普普通通的小市民,讨人喜欢的市井气。
唯独胡静例外,贵妇态是有,却太没港女气质,从头到尾都“端”得出戏。
我向来人脸识别障碍,方中信留个胡子就认不出来了。
看到有人说这是市井版的《新扎师妹》,没什么感觉。
但小敏这样的角色,杨千嬅的确是驾轻就熟的。
大咧咧,不精明,面对爱情却羞涩、敏感而略显胆怯。
她对米高,不是飞蛾扑火地奋不顾身,却满是迁就和体贴,一点一点地向着爱情靠拢。
这样的一个女孩,却总觉得似乎该待她更好一些。
俊美的脸庞,游离的气质,吴彦祖生来具备浪漫的联觉。
背着大大行囊,用飞刀决定去处,恣意地走走停停。
喜好美食,会做复杂而美味的法式料理,认真而坚持。
酒醉后只懂说一溜儿的法语,流离失所就打铺在街边烤香肠。
即使是如此极品的异次元,也是值得拖回家包养的美少年。
只是借酒消愁酒醉后委屈地咬唇、隐忍时的踟蹰、眉宇间瞬间流露的软弱……会有这样神情的男子,太不洒脱。
除了用假意醉酒求婚时的疯狂,米高真的让我难以相信他曾是一个浪子。
藏起的背包最后还是还给了他,千杯不醉的小敏,最终还是醉了一回。
崩溃的眼泪让人想起她在厨房的表白:“因为喜欢一个人,所以不怕他吐”。
穿西装打领带的米高和穿着厨师制服的米高一样迷人。
换回原来的休闲衬衫,米高仍是一副醉态,洗尽铅华般地回归。
突入其来的求婚和飙车,的确像是沉醉中的疯狂。
“喝醉酒的人说的话,怎么能信。
”这句台词小敏说了好多次,一直到最后米高意外的清醒作为呼应。
警车的车灯打在米高和小敏的脸上,映照出幸福的神情。
幸福的转折,未免来得太生硬。
酒精这个伏笔与线索关键词让人觉得软弱无力。
我脑内不断地沿想出后续的麻烦,想着超速罚单,想着米高开的那辆车是否会被判盗窃,还有他们的未来。
在圆满的结局面前,我却为这份圆满不安。
爱情是太单纯的事,面对梦想与生活的摩擦,他们所达成的共识,我没有看到。
会不会有一天米高要再度启程时,小敏却觉得累了,不愿同行。
甚至,不愿等待。
总觉得这个故事,似乎不应是这样的。
因为其实它无关千杯,也无关不醉。
但它应是什么样的,我不知道。
好像是新扎师妹后的标准组合
倒是觉得胡静很惊艳
昨晚睡不着再看了一遍,当初看这部片喜欢的吴彦祖。是谁不想在楼下捡个吴彦祖,早上起来有爱心早餐,气氛好的时候还能睁开眼睛就能看到他睡在旁边,后背都是我挠的,啊啊啊啊啊
没啥评论的 看完就完了
我不会再去流浪,也不会再谈理想
谁不想捡个吴彦祖回家!
纯粹看在帅
失准
无法理解这个剧情,虽然吴彦祖还是帅的。
05,大礼堂,宿舍倾巢出动
嗷唔。吴彦祖还是那么帅
为了看到啤酒妹也有春天,为了听到那句酒后真言,我昨晚又熬夜了。
我挺爱的诶╮(╯_╰)╭
她曾经说过,郁闷时怎么喝都不会醉。而我正好相反。
埃...
满好看的
吵吵闹闹的轻喜剧
恰到好处的感觉。
醉了也好,酒醒再说。
彼时觉得的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