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Q人群在社会普遍存在,而lgbtq这个称呼就像汉族称呼少数民族一样,他们的存在是普遍的,就像社会的发展让民族走向团结。
有人说现在的LGBTQ人群越来越多了,他们的行为会同化其他人,他们是一直存在的!
只是现在社会的发展和趋势,让他们勇敢地面对自己,让自己让他们走了出来。
性取向本来就是天生的,而性取向这个概念本就应该是理想化的,就像你自己的为自己设的理想型一样,它只是一个参考数据,你想要什么,你可能是对哪种类型感兴趣,但这些所谓规划都是想象的,你永远不知道你会爱上谁,标签永远是容易过期。
喜欢一个人本来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碰撞和相处过后的心心相印。
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很容易交朋友,没有偏见没有过多的想法,而长大了反而更难去和人相处了。
根深蒂固的思想和社会传统的观念是LGBTQ道路上最顽固的对手,大势之驱下,欧美发达国家都通过了同性恋婚姻合法,而在这条漫长的斗争路上,舆论导向和压力给予了很大的动力。
电影是真实故事,而她们对于lgbtq事业做出的贡献也是历历在目。
舆论的推动力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可是在传统内敛的东方国家,游行?
显然在中国是不存在的,就算是如今21世纪,在发达国家都先后通过同性婚姻法的情况下,中国仍然面临着绝口不提同性恋,对影视同性情节封杀等等的,让我觉得十分无语的行为。
作为00年代的中国学生,学校里同性恋双性恋异性恋都是习以为常,爱情侃侃而谈,总结不过是荷尔蒙的战争,两个人相爱,又何必考虑你是男是女,又或者应不应该。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十几年摧残下,在中国传统家庭的教育下,我也曾无数次想过,至今也在努力着,梦想出国离开。
这部电影让我改变了想法,就像电影里那个警察朋友说的,她们不是只有这样才能拿到钱,她们在乎的也不是钱,是公平!
或者lgbtq人群可以像以前一样继续躲起来生活,隐藏自己,但是这样的不公的对待,应该有人出来对抗,而lgbtq人群越来越多的发声,是社会的进步,是更多的勇敢和支持鼓励这他们。
很喜欢一个朋友说的一句话:“我是谁,我喜欢谁,这是不定性的因素,而这些我们努力探索着奋斗这的,不就是生活的意义吗,我可能是直人,也可能是gay,love is love ,但是如今的法律只给予了,直人婚姻保护的权利,这样的法律本来就是不平等的,法律面对的应该是所有人,而不是所有直人。
”而记得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视频,是一个台湾的游行,同性恋与宗教之间的对立,而其中有一个女生是这样说的:“从前让男人决定女人怎么生活,如今让直人决定gay怎么生活。
”人们总是有这样的观念,少数服从多数,人多的欺负人少的,一成不变就是等待灾难的强制改变,坐视不理相当于纵容重复犯罪。
很多直男癌的人总是说同性恋恶心,而老一辈的人则觉得同性恋?
不能生孩子又或者丢了面子。
我们生活在中国,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经历了焚书坑儒,战胜了侵略战争,熬过了文化大革命,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如今,思想品德创新却让我感觉到可悲。
我不过是一个生活在这个大疆域的某个角落里的中学生,喜欢同性也喜欢异性,又或者说我喜欢的不过是我所喜欢的。
我很开心我能够在这个年纪想到那么多,可是这这又令我难过,因为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在这个无能为力的年龄,想太多却什么也无法做,就好像所有的食材都才在了桌子上,却发现你拥有的只有食材,而工具你一无所有。
很感激有这样一部电影,带给我意味深长的思考。
也希望为了LGBTQ而战斗的人不只是他们自己,还有爱他们的每一个人,还有追求公平的每一个人。
中国请你好好对待每一个公民每一个人,没有标签只有爱。
局长把中尉的徽章授予Hester的时候,她的一生圆满了。
这是我的第一个泪点。
全过程我感到身在中国的无可奈何,太平洋另一边的东方国家几乎不具备任何一个这样维权的条件,它几乎没有一个为民众开放的入口,它的文化也没有一个拥抱变化的姿态。
单从影片上看,Page表现一个痞气十足的少女的表演太过刻意。
Moore很美,气质美。
Hester的work partner、修车店黑人老板等对她们的支持显得义无反顾,毫无情绪冲突。
总的来说,影片的重心太偏向这场维权的律政斗争,而不是个中人的情感,于是几乎每个人都被脸谱化,不是支持Hester的黑脸就是直男癌的白脸。
剧情上,前面比较拖沓,我猜如果不知道这拍的是真实故事,不少人会抱着看拉拉如何做爱的好奇心去等待他们的G点,然而拖沓的前半段让大家失望了。
前半段虽然拖沓,却是后半段的基础,因为前半段主要讲述了两个事,第一Hester是正义的女英雄,第二两人是真心相爱的不是仓促的炮友。
一个值得一提的讽刺是,最终做决定的不是民众的呼声,而居然还是州长的一个电话。
这也许是西方对于“民主”的重新思考。
我只想给我爱的女人正义 那个女人就是你
豆瓣推荐的一部影片 看之前先浏览了一下短评 部分人觉得剧情太平淡昨天看完之后 眼泪一直流不停 很少因为影片而流泪摩尔阿姨演技真的太赞了 英姿飒爽 刚开始出现的时候真的为她着迷 看短评说佩吉是本色出演 可能生活中就有女朋友吧 不过在摩尔阿姨面前 觉得她一点儿都不怯场 演技也很OK基本上就是讲了一对忘年恋 在阿姨最后绝症的时候 为了把抚恤金留给自己的同性伴侣而不断维权最后维权成功的故事 据说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看了一下原型 警察阿姨还是好迷人
电影原型人物原型颜值真的也很可 这样看来佩吉有点娘娘的哈哈哈哈哈开场佩吉和摩尔阿姨在酒吧外面 聊到生活 佩吉说信任一个人蛮难的 但是找到了这种感觉说这句话的时候 画面直接切到摩尔阿姨 真的很有feel
摩尔阿姨眼里都是心动相对其他同性电影 这部电影中的🛏️戏并不多 跟生活更贴近一点摩尔阿姨是名警察 佩吉是名汽车修理工 两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工作 一切就很平常且平淡搬进新家后 佩吉一直在帮忙装修 打造两个人的家 也是摩尔阿姨的梦想
摩尔阿姨气质好好
佩吉两人 一栋房子 一只狗
摩尔阿姨的梦想生活一切改变是从摩尔阿姨查出肺癌晚期 不停的化疗 不停的进出医院最后癌细胞扩散到大脑 她连自己的亲妹妹都不认识了 但还是紧紧抓住佩吉的手而在手术室外的佩吉也很令人心疼
我爱你在治愈率不足10%的时候 摩尔阿姨申请去世后将抚恤金给自己的伴侣佩吉但是县议会的议员们都不同意 他们认为这是违背世俗的 不应该被认可和接受之后县里的一个同志联盟负责人站出来帮助维权 【那个时候同性婚姻还未合法】
志愿者们在议会大厅看到这段的时候 真的觉得好温暖 同志们互相支持 当然还有摩尔阿姨的警局直男搭档 一直在帮助她 刚开始是不理解 后来一直跑来跑去帮助摩尔阿姨维权 在议会大厅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
原型最后 佩吉坐在海边回忆摩尔阿姨的时候 看到这里狂掉泪
第一次在海边散步的时候到最后 分享一点个人感受·爱是一切·不论是什么类型的爱情 都应该被祝福和尊重 因为爱是一切·我是你的 但你是自由❤️
《被拒人生》演完了《依然爱丽丝》,获得了奥斯卡影后,茱莉安-摩尔再接再励,又出演了一名身患癌症的女警探,又再一次显示了她的演技。
影片又有另一演技派演员艾伦-佩姫的加盟,《水果硬糖》和《朱诺》使她成了新生派的演技派,可惜,这一老一少的搭档,让导演拍得没有一丝火花。
本片由2007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改编而来,属真人真事。
本来是个好故事,却拍得波澜不惊,平淡如水,也许导演太贪心,老话“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导演拍不出层次主次。
故事一开头,会以为是个女同性恋的爱情故事,邂逅,接触,产生激情,后来女主角又查出晚期肺癌,生命垂危,然后又演变成养老金过户给女伴侣的事件,县委员会不批准,引起了一场同性恋维权的斗争申诉会,导演哪一个点都没有处理好,该高潮的地方呻吟一下都没有,观众看起来没有直观感受,就像看一帮演员在演流水帐,怪不得介绍书和说明书的时效性太短,没有推敲注入灵魂情感,都将成为一纸焚书,无任何纪念意义,这就是这部影片带给观众的感觉。
不管好演员茱莉安-摩尔多么尽心尽力,成为亮点,依然掩盖不了影片的苍白无力,空洞无聊。
输入被拒的时候自动出来悲剧 更贴近现实的我们 我们只是普通人,我们并不完美,我们各有各的不同,我们的爱情并不伟大,我们像其他所有普通人一样 有幸福 有甜蜜 有争吵 有分歧,我们不敢在大街上拥抱 不敢在同事面前表达 不敢参加别人婚礼时带着自己的伴侣 不敢告诉所有人我们是多么深爱着对方,我们的愿望很朴实,我们想要自己的房子 自己的狗,和爱的人一起共度一生
"你们唾手可得的权利我需要拼命去争取"一句话我眼泪掉下来。
都是爱,为什么要被歧视?
看了《拉字至上》、《假亦真》以为LGBT的生存环境很宽容,那么多国家和地区承认了同性婚姻,怎么还会有这么悲情的故事。
突然理解了同志骄傲日游行悲怆,不是刻意高调我们只是想要平等!
最后,为罗拉搭档戴恩点赞。
这位宽容正直的钢铁直男,感谢你对朋友的忠诚与友爱。
#电光幻影# 《被拒人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讲述了一名在新泽西工作二十多年的女警察与维修汽车的小女友从相遇开始,到她身患绝症,为了争取抚恤金而进行了一场维权。
同性伴侣在美国虽然已经非常普遍,但本片所讲述故事的时期大众的认知和社会法律的判定还存有诸多令人伤感的地方,虽然同样是伴侣,但是因为不存在婚姻关系,因此当一方去世后,另一方是无法以配偶的身份获得对方的养老金的。
从法律条款上来说这无懈可击的原则在人类的感情面前变得冰冷生硬了起来。
《被拒人生》这个中文名字的翻译,完全就是悲剧人生。
应该说本片从人物性格到经历过程以及立意,确实都是挺悲剧的,令人动容。
这也是2016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我第一个哭得乱七八糟的影片。
很难控制情绪,因为感受到了这个世界人性浓浓的善意被这个世界制度冷冷的恶意伤害得体无完肤,令人动容。
无论东西方社会,不管时代如何进步,男女平等这件事始终是在争取,而并非已经达成。
做为一名女警,本片的女主角在自己的岗位上,要付出远比男人多得多的辛苦,才能够获得同样的尊重与利益,甚至这根本就是一种奢望。
相爱的人在相遇初期拼命伤害,并不是因为爱得不够,而是多年的生活压抑习惯而成,小心谨慎的在这个社会体制下隐瞒自己的立场,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悲。
我们总是懂得很多,做得很少。
社会制度的发展往往难以匹配人类思想和生活的脚步,这几乎千万年不变,却也耽误了太多人的一生。
我说的,不仅仅是同性婚姻这一件事。
在影片中,因为特殊的案例,女警一直在坚持着维权,为了自己心爱的人争取这笔款项,来维持她今后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里,有人期望她成为为同性婚姻争取的带头羊,但女主角始终没有松口,她坚持重要的不在于婚姻,而是平等。
其实看到这一段感觉特别的动容。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能够理解这其中的区别。
婚姻是社会制度赋予我们的,一夫一妻或者一夫四妻,都好,抛开制度,动物本身是不讨论婚姻关系的,没有宣誓,无需忠贞,性是为了繁殖,不必添加太多美好与现实,身体的匹配度才是第一。
而平等不同,平等是我们被天生协同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不同,没有不允,那才是平等的。
是的,如果只是为了获得一份养老金其实蛮容易的。
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想到了,而女警官萝拉的拍档后来也提到了,只要他们两个人结婚,合法化,那么她的拍档就可以拿到这笔钱,然后转赠给萝拉的女朋友,这似乎是最简单的方法,但这是取巧,钻空子,这不是被认可的平等。
突然思维也就想到了最近看节目,金星为了领养孩子而选择离婚的那个现实,也满满的都是伤感。
社会有一天会进步到什么地步,我真是不知道。
可是社会人的权利是需要靠发声来获得的。
等待不会带来利益的改变。
同性婚姻如果是出于真心的,我还真是一直赞同。
不为这种模式本身,但求让每一个人活得都是他们自己本来的样子。
演员主角很感人,配角有很多让人尊重的,演绎的也非常好,综合在一起很耐人寻味。
影片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戏剧性故事,简单甚至平淡,但这就是现实。
一对相爱的人,一个大房子,一条狗,手拉着手,走到地老天荒。
作者:小佛搞特
两情相悦:难度系数五颗星!警长硬是深柜很多年。。。
近年LGTB人士权益上升真令人感慨!
不过影片里2位真的很没性吸引力=-=,不如纪录片两位主角的性张力。
一栋房子,一条狗。
首付3-5年积蓄=-=,养狗,不小的支出,良好的社区配套支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超级爱警长说自己买房子,不仅付了首付,还打算自己出房贷,养小女友,小女友努力找一份工作分担房贷:)小女友修车技术很好,有一份技能很重要!
警长的医疗保险真不错,资源好,看病报销估计很多,不存在看不起病。
连肺癌这个病都能看得起,这个医疗保险真不错,不知道是不是公职医疗比较好,还是说警察的保险对肺癌报销比例大?
话说得肺癌算因公受伤,人权做得很好!
警长争取把抚恤金还有养老金留给小女友,不能说妻子,这个时间同婚没有合法,是过渡性质的同居文件。
公开投票制度,轮流发言,媒体监督。
部分同事的支持,lgtb人士互帮互助,正直善良的搭档。
小女友的照顾,她公司的支持。
它们是爱的基石。
于我而言,如果说Carol满足了我的希冀与幻想,那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Freeheld则是指出了现实的诉求与需要。
且不管两位演员的搭配有没有CP感,本身这部电影的重点也不在于她们如何相爱、是否相爱。
这部电影指出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女性在职场上奋斗的艰辛(Laurel一直遮掩自己的les身份就是因为本身作为女性就很难向上如果被发觉性向那只能打杂了),同性恋在社会中受到的不公平对待(警局gay police迟迟不敢出柜),议员们的保守与妥协,养老金问题(有人有,有人没有,有人有两份)等等。
它们统统指向一个话题——Equlity。
看12分钟ver预告的时候,听到Laurel说I’m only asking for equlity。
电影里,Laurel和Steven的分歧在于Steven追求的是marriage而Laurel追求的是equlity。
诚如Steven所说,推动了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后无论是养老金还是别的什么问题就都不存在了,但我想Laurel如此坚持是因为她要直指问题的核心。
养老金也好,同性伴侣享受和异性夫妻同样的福利待遇也好,包括同性婚姻合法,所有的问题就是在呼吁平等——不能因一个人选择的爱人是同性就判他低人一等。
Moore的诠释很棒,想要隐瞒的无奈、面对爱人的真挚笑容以及病入膏肓的憔悴和沙哑。
最后议会上Stacie在Laurel说完后放话筒回去时Ellen演绎出了她的颤动、紧张以及难以自持的悲伤。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设定的原因,我更希望Stacie能站直一点不要显得太局促)里面的每个角色都很有个性,Dane知道Laurel的取向之后生气的是她瞒着他,警局同事从不站队到转让病假再到前去议会,小径上同事们迎上前来的一幕真是温暖。
Steven娘娘的(笑)喊出You have the power却极其坚定。
议会为了安定求稳的拒绝,到之后或资源或不情愿说起Yes全场沸腾让人有了如释重负的感动。
那么多人,都在为平等作出自己的努力。
最后,看完电影,想说说自己的感想——每个人都有选择爱谁的权利,这样的选择只要出于本心而不侵害危及他人,那就值得尊重。
如同Laurel的品质不会因她爱的人的性别而改变,多数与传统并不能成为评判对错的标准。
少数人获得的歧视很大一部分源自于多数这的优越感与排外心理,他们认为多数即正常、正常即真理。
但事实并非如此。
且不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句烂熟的话,我们所知道的传统、习俗、“应该”、标准,都来源于从古至今的演变与发展,身边都是如此,那就该这样,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一类。
但是,谁能证明和保证这个大多数就一定是对的?
——曾经有过很大一部分人坚持地心说的时代,那地心说是正确的吗?
每个人都有平等爱人的权利,对爱人选择的不同,不应该成为人生被拒的理由。
这是一部不同类型的les片,是一段忘年恋,就像电影里提到的政治性问题。
政治意图过强,电影创新不足。
算比较平庸的叙述手法,不断反复强调人生最后的维权。
而她前半生的压抑与警队的环境, 但是结局算圆满,比较戏剧化的剧情,但是不同于一般剧情的结局,就是意义的重大性,最终就是打破了世俗,打破了旧观念,勇于面对自己,很真实的表现啊,现实中我敢断定 没几个人敢这样的选择彼此 。
意外的被感动,而且是多次感动,迈克尔香农展示了一个直男迷の正义感,与爷们该做的事
成功通过那一刻感动了3秒。
Just wanna say, if someday is coming, I can also have the courage & power to fight for some rights for her, leave for her...
剧本基本就是在复述原版纪录片,两位主演的光芒都掩盖不住影片本身的劣质感。
paggie太娇小太嫩,摩尔太老。。。真的是好多出戏。。但是当投yes的时候还是能感受到民主的进程,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压力来推动的。。
for justice for love
毫无新意,如果单单为了平权为何不发表演讲写文章,何必大费周章拍成电影来表明自己的立场?Ellen page的衣着就像大声叫喊着我是gay一样令人反感,也看不出来两人之间到底是有怎样的火花。。LGBT平权已经变成了一个烂梗,单单抓住它再嚼就没什么意思了,这部片有点浪费时间
哭得我分了几次才看完。后半段争取养老金的部分张力很够,因此相对地压缩了前面两人相爱的部分,从甜到苦涩转接有点生硬,但瑕不掩瑜。片名译成被拒人生,我还担心是要说摩尔阿姨一生都被妹子拒绝的故事,看完发现不是的,而是有一类人的人生一直都被她们所奉献的世界所拒绝。
不喜欢
不能理解
发现LGBT喜欢穿格子衫
又浪费了个好题材,毫无打动人之处。而且主角毫无cp感,让人出戏
不对比纪录片,这个片子的问题是主角毫无cp感,感情戏太薄弱无法打动观众,剧情完全是脱离背景设定的。看到最后,我只记得这个片子是争取平等的,然而跟lgbt没有任何关系。
评分很高啊😊我不喜欢😔
低俗
故事是好的,不过作为电影真是太烂了。摄像机位、色调、人物和配乐都太美剧感,两人相见相爱搬家压缩成三十分钟, 人物根本就没喜欢上就开始癌症了,而且摩尔和佩吉的搭配简直诡异,看起来40和18的年龄差距?= = 尽管说争取的是平等但仍然被当成跳板吧美国主流电影的价值观啧。出力的还是直男,fine。
意外的感受到了page妹子的演技,总觉得摩尔阿姨的角色太单薄了,虽然演的很好但是片面不够立体。香浓大叔的角色太讨喜了!好故事,但是觉得编剧有点问题,故事前半段的安排特别没有说服力,一直到发病才渐渐好看,编剧和费城是同一位但是这落差有些太大了吧?
好看&感动哭了,釜山全场观众静待字幕放完二次鼓掌。根据真事改编,两主角是忘年恋拉拉,开场15分钟滚床单,后有亲抱戏份若干。不过重点不是爱情而是养老金申诉引发的同性婚姻运动,在美国法案通过背景下尤为感人。摩尔又要提名的节奏啊,演绝症病人好揪心,以及您什么时候出柜?俩人都中性打扮帅惨了
看得重度尴尬癌发作,两人CP感太弱了,演技再好也放不出chemistry。这casting是不是也太草率了,不试戏的么……
时代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感谢历史上的那些战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