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开始运用蒙太奇的手法。
故事是由真实的历史故事所改编。
百度搜索才知道尊严殖民地是关于纳粹的。
影片也没有为我解答疑难问题,例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殖民地“袖珍小国”的存在?
智利军方到底为什么就支持独裁邪教分子谢菲尔?
世界上到底还是否有纳粹势力的存在?
等等。
但是通过艾玛饰演的女主拯救丈夫的故事,看清独裁者谢菲尔的种种恶行:利用宗教信仰对人进行高压统治创造了邪教,残忍的殴打妇女;给“国民”吃药片禁欲,组织正常的男女关系;恋童癖残害儿童等。
影片最后这对相爱的夫妇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逃出殖民地,寻求大使馆帮助却被背叛的时候捏了一把冷汗,但是当飞机起飞的那一刻有一种如释负重的快感啊。
没有看过哈利波特但是从《壁画墙纸》之后喜欢上Emma,也是为了她才看的这部片子,然后才查阅相关信息了解关于尊严殖民地的历史背景。
艾玛的那种爆发力总是莫名的吸引我。
同时本片男主Daniel的演技非常的成熟,也是一等一的演技派啊。
智利政变时期,有一个秘密基地,那里是残存德国纳粹分子逃亡智利所建的聚集地。
纳粹余孽在那里创建邪教信仰,实行独裁统治,对所有人的控制残害程度比希特勒“有过之而无不及”。
数百名囚犯被审讯,杀害或埋于地下。
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仅有五名囚犯成功脱逃。
那个地方,叫尊严殖民地。
不过,这是个爱情片。
处境有多残酷,爱情就有多纯粹。
最喜欢的镜头是在刚开始——清晨,她穿着他的宽松白衬衣,光脚走到厨房门口,看到他的背影,认真地做着早餐,光身系着围裙...偷偷拿起相机一阵咔嚓,被他发现后追逐嬉闹到床上...被他抓拍到的那个吻,她藏在十字架的吊坠里,带进了殖民地。
多深的爱才能使得深入虎穴去找男友;多坚强才能忍受集中营版的苦和难;多勇敢多聪明多侥幸才能成功逃离这地狱;多绝望当你发现原来能够信任的竟然同流合污;多可怕当你的国家成为人民的敌人;多幸福当你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
艾玛·沃特森演出了一个可敬可爱可怜的女神,但愿男人不要冒险置家人于险境。
据说电影上映之后差评如潮,指责影片是在当年的受害者伤口上撒盐,但是历史不应该被揭露、不应该被更多的人熟知和唾弃吗。
影片揭露了那个反乌托邦式的团体背后的残酷,指出了现实的阴暗与卑劣,还好他们终究是逃了出来,为他们的胆色与勇敢喝彩。
the ugliness of human being and the courage from love, the us-backed military regime ,the sin of us.如果没有那些执着的人,这个世界将有多少罪行将被彻底掩埋在时间的沙尘之下。
但可悲的是,即使真相被揭露,我们有时也只能对那些罪大恶极之人施以道义上的谴责,而无法进行任何实质性的审判。
1973年智利政变,德国夫妇丹尼尔被独裁者皮诺切特的秘密警察绑架,莉娜跟踪他们到一个封闭社区Colonia Dignidad,智利军政府将那里作为刑讯和秘密人体试验的基地,由前纳粹分子保罗·费舍尔统领,莉娜假意加入他们,以伺机救出丹尼尔。
逃离慕尼黑的既视感和金凯瑞追飞机的结尾尽管节奏紧张但还是映射着手法老套的结局,但是很尊重历史的说,为自由而奋斗的人,总要在生和死之间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来自本能的求生欲和个人价值观的完整体现。
这次德国影展只提前买了一场票,还是因为艾玛沃森。
这个从哈利波特里走出来的小姑娘跟我们一起长大了。
悄悄截图一个广告狗指南的朋友圈
电影片名《尊严殖民地》。
没有提前查故事梗概就买票,这就是电影明星的魅力。
开场音乐有点忧伤,“你走了之后我就没有阳光……”,现在想想,也是男主人公的真实写照。
艾玛沃森,一个漂亮空姐,飞完航班抵达智利圣地亚哥之后看到了正在广场集会抗议的情人,于是立刻要求脱离组织,投奔情人怀抱。
男主演丹尼尔布鲁赫的代表作是《再见列宁》,《无耻混蛋》,三太郎说《美国队长3》他演反派,呃,完全忘了。
不知漫威在电影界作威作福的日子还能有多久?
豆瓣简介说他俩是夫妇。
应该不是。
艾玛沃森的其他空姐同事还提醒她,别让那哥们儿轻易得手,谁知俩人一见面就用舌头狂甩对方嘴唇。
明显是一对烈火情人。
进家门的时候艾玛还说要是发现有其他女人,就cut your balls off.影院字幕翻译是,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自我阉割的语言真是缺乏魅力。
艾玛跟丹尼尔缠绵了没几天,突然得知智利政变。
大街上都在抓人,丹尼尔这货太革命了,都大规模抓人了,还偷拍照片,结果被武装力量押走,被革命叛徒指认,关进了尊严殖民地。
艾玛沃森去求丹尼尔的革命伙伴,大家爱莫能助。
对爱情的激情驱使她自愿投入了集中营,啊,殖民地。
两人经历了各种集中营式的折磨……(脑补不了的,还是得看片。
)前半部分还有点嫌艾玛沃森zuo,干嘛爱上一个搞政治的人,傻了吧。
(前方剧透)没想到逐渐被两人的命运紧紧抓住了。
两人好容易死里逃生,跑到了德国大使馆。
大使馆立刻帮他们补办了护照,但是当天不能走,因为飞机满员了。
这难不倒空姐,艾玛沃森打电话给她的机长求助,得到肯定。
于是大使馆送他们去机场。
你以为终于两人得救了。
那就不是类型片了,类型片要玩翻转的。
但真没想到翻转的是大使馆馆长,居然跟尊严殖民地的大魔头狼狈为奸,联系了大魔头准备把他们遣返回去。
两人死里逃生上了飞机。
被机场控制台要求停飞……现场交流环节忍不住第一个举手提问,德国大使馆作恶的设定,是真的么?
大使馆没有找你们麻烦么?
导演说上世纪70年代,德国大使馆确实做过这种事。
不过他们没找我们麻烦。
恰恰相反,德国总理还陪同我们一起参加了首映推广,电影还在欧盟影展,智利放映。
敢于直面前人的错误,其实也不难,比掩盖简单。
中学课本里不就学了,防民之后,甚于防川……这故事改编于1974年皮诺切特政变时期的真实事件。
大魔头是从德国搞邪教组织出了事跑到智利的,带了一帮信徒。
真实历史上,大魔头的名字就是保罗谢弗,想想演员恩奎斯特的状态,仍然不寒而栗。
恩奎斯特本人就是孤儿院长大的,气质忧郁,从此见到他照片都惧怕三分。
当艾玛沃森进入尊严殖民地的时候,要对领导做常规忏悔。
保罗谢弗当时没有侵犯她,于是我推测他可能娈童……影片进展中也揭示了这一点。
保罗谢弗的一大爱好就是男童合唱团。
这些小朋友都是从德国骗来的。
保罗谢弗告诉民众,比利时有一场音乐会,请一批小男孩去参加,骗这些小男孩带着护照,直接拐到了智利。
从此小男孩再也没有回到家。
尊严殖民地存在了几十年,跟当时的智利政府达成无耻勾当,保罗谢弗帮政府买武器装备,换来政府维护他一大片自给自足,电网围栏的殖民地。
作为当红演员的艾玛沃森在女性权利问题上持续发声。
这部电影的主题,对历史的反思可能也是她参与项目的重要原因。
开拍前她跟导演一起去智利,当地采访了尊严殖民地的幸存者,直到现在,一些老人还对外来者充满敌意,觉得外人侵犯了他们的生活。
作为一个电影从业者,在看电影的时候,忘记了剧作结构,忘记了摄影机的运动,导演的设计,全心卷入主人公紧张逃亡的命运里,是幸福的。
也有朋友说,他们逃离的太容易了。
也许导演的重点不在这里。
同是逃亡片,本片比《肖申克的救赎》更让我紧张不安。
因为这是活生生发生过的事情,可以降临在任何一个有一点理想的普通人身上。
一个人被自己的国家出卖,毛骨悚然。
PS 想看的,A站B站都有。
本片与《逃离德黑兰》有相似之处,也是在飞机上脱离,这种观影感刺激无可挑剔。
论政治改革的恐怖,一旦政府被邪恶势力所占领整个个国家只会走向更加堕落的面貌。
不知是否剧情需要还是还原真实事件八岁就被困在这殖民地的于瑟尔差一步之遥就能逃出来的悲剧,是本片最为苦涩的部分。
也许塑造这剧情,两人就这么逃出去就显得太过简单且不真实了吧~故事简单说下,主角艾玛女神扮演一名空姐莱娜与丹尼尔在智利亲密~智利政变丹尼尔被当地警察抓去一个名叫尊严殖民地的地方,莱娜深入虎穴与丹尼尔见面,经过重重折磨后逃出来,最后在飞机上多得机长的援助终于逃出这地狱般的国家~
1.论“男人们的集会”及整个殖民地的尊严组织。
”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论。
……群体总是倾向于把十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口号式的简单观念,在群情激奋中的个人,又会清楚的感到自己人多势众,因此,他们总是倾向于给自己的理想和偏执赋予十分专横的性质。
譬如尊严、自我牺牲、宗教信仰、爱国主义以及对荣誉的爱的唤醒中,……它们在人们的心中唤起了宏伟壮丽的幻想,也正是他们含糊不清,使它们有了神秘的力量。
……崇高的境界成功的激起了群众想入非非的感情,使他们在崇拜和服从中寻到自己的幸福它的道德净化作用,使他们可以把自己或别人的死亡同样看的轻如鸿毛。
—《乌合之众》勒庞领袖之所以成为领袖,是因为他知道他的臣民需要什么。
他必先使自己相信自己所捏造的谎言并以十二万分的真情表演和呐喊引起这些低智之人的共情,以此捍卫他高高在上的智性。
2 信仰信仰从来只是个人的事,如若在信仰的道路上能够找到志同道合之人,那么也一定像孤独的人找到了另一个孤独的人一样,虽然可以暂时慰藉保暖,但孤独永存。
信仰本就是虚无缥缈的精神意念,过于信仰就会变的低智,而过于不信仰则会造成自负。
辩证法永在,正如民主的对面永远是专制一样,过于无私才是最大的自私。
上帝真的存在吗?
我认为有。
但当上帝从你的心中转嫁于别人的身上时,上帝就从嘴中消失了。
3 细思极恐作为国家政治领袖的将军竟然公然让一个以爱为名的慈善组织打造枪支、进行毒气实验且以活人作为试验品,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合理推断,这个组织在种种平和之下的罪恶伪装他们也是知道的呢?
甚至是推波助澜。
政治的最高层面和本质,是控制,愚民,安保,操纵。
联想到最近papi酱被下架的事,深层来看,无需多说了。
如果公然反抗,等待着我们的恐怕不只是看到的电击这么简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口号和信仰永远抵不过炮火与权利。
用鲜血,热情,狂热掀起革命推翻现有的政府又能如何?
至多不过是不长的好景让人们得些安慰罢了。
绝对权利导致绝对腐败,今天的民主就是明日的独裁。
如若革命成功另一个将军上台了,智利的命运会改变吗。
4 讽刺殖民地的尊严,后面恐怕要接一句根本不存在吧。
信仰上帝的人早已在不经意间被他们的主教所殖民,奴役。
谎言之下有真理,群体之间无尊严。
和唱赞歌的天使早已被那只虎视眈眈的色眼所奸污,口中杜绝情色身称高跟鞋是浪荡,遵从本性反而变成罪孽,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才是最大的幕后黑手,底下坐的众人们呐,你们都知道吗?
以爱为名却行这世上最恶之事,身前的十字架不断的见证那些忍受严刑拷打最后无智的人。
我们还能长久坚定的信仰些什么东西呢。
擦亮双眼,保守内心才是必修功课。
5 真实我们眼中所见绝不及真相的一半,我们在看到那些罪恶的被暴露在日光下的腐尘之时,我从未想到过这些资料的得来不易和历经艰险。
该为这些人致敬,该为这些人喝彩。
我们看到,这就是他们所做之事最大的意义。
真实需要还原,真相总会暴露,日光总有灼烧黑暗的一日,任权利滔天。
逃离成功即是事实,也是导演给于我们的希望。
6 其他真爱令人勇敢,跋山涉水,只为你而来。
想了想自己如果有一天碰到这样的事恐怕就呆在原地了,畏惧权威,害怕未来只能等待,这一点这片子实在是榜样。
想给Emma点赞,颜值依旧是无可挑剔,从戏外到戏内的关心女性,捍卫人权,情怀和格局,大概就是如此。
首先,电影一开头讲一德国男子在智利搞革命,还搞得风生水起,于是就被智利政府盯上了,结果逃跑时还不低调,非要拍几张照片做记录,然后男主就被抓了,他妻子(也就是女主)便开始救老公。
这一段很真实,而且充分体现了西方人的价值观念,也就是电影中所说的国际革命精神。
这与中国人很不一样,中国人喜欢通过送东西,干活来帮助他人,但如果对方有了家庭矛盾,自己则是避之不及。
而西方人不一样,他们无法容忍不幸的生活,相信自己的力量,并且将这种帮助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于是就有了一系列的我们所谓的干预他国内政事件。
无论这种方式对不对,但西方国家中至少有一部分人是出于善意而为的。
不过对于政府来说,无论你是否出于善意,只要你鼓动人民反对政府,那政府就要采取措施。
女主找了丈夫的同伴,大使馆,国际特赦组织,但他们也都爱莫能助,女主只能孤身一人前去寻找丈夫,于是德国夫妇就先后进了被称为尊严殖民地的监狱,之后的剧情便成了主角们运气大好,坏人怎么也伤不到他们,反而主角周围的人通通被残害。
在这部分,主角如向导般带我们看到监狱里的一幕幕惨剧:家庭被拆散,人与人之间相互监视猜疑,智慧被视为混乱和灾难的源头,一场三年不曾见面的忠贞爱情被以宗教的名义击得粉碎……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老女管理因失误放跑“囚犯”后,被舍费尔(尊严殖民地的主宰者)拳脚相向却毫无怨言。
尊严殖民地里的人的悲哀,不是自由的限制,人权的漠视,而是自己被囚禁而不知,自己以伤害他人为荣的人性灵魂的缺失。
在这样的“社会”中,舍费尔实现了自己的纳粹梦想-对人的绝对控制。
不过,主角终究还是要逃出来。
期间德国大使馆意想不到的阻挠又一次告诉我们个人在政治面前的微不足道。
当德国夫妇带上照片,登上回家之旅时,我几乎是满心欢喜地等待主角回到德国,曝光这黑暗的地方,将尊严殖民地扳倒,而电影却戛然而止。
确实,个人的理想和力量终究是渺小的,不可能撼动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主角能死里逃生就已是上天的眷顾。
虽然最终舍费尔被判刑,智利受到国际谴责,但这已到了2005年,离1973已经很远,可以说男主的理想没有实现。
理想主义历来是大家所抨击的对象,在这部影片中理想主义者的渺小和脆弱可见一斑。
但我还是由衷得敬佩他们,没有他们不求回报的努力,世界或许会是另一个样子。
以为到了大使馆,他们就安全了,听到秘书打电话的时候我还以为只有秘书是尊严殖民地的抓牙,到机场没有让他们从正门进的时候就感觉大使也是,不得不感叹,幸好女主是空姐认识机长,机长愿意为她弄2个位置,愿意打开机门接她进来,即使被取消飞行许可还是起飞来救了他们,或者一个普通人怎么办?
个人感觉结局有紧张感外,前面都比较平淡,同作为女性,很佩服女主,因为爱情那样义无反顾的进去尊严殖民地,去找男主,真的是因为爱情。
同样作为男主,感觉反而没有女主角出彩。
完全不敢想象,军方竟然建了那么一个地方来当人体实验。
1973年智利政变,德国夫妇丹尼尔被独裁者皮诺切特的秘密警察绑架,莉娜跟踪他们到一个封闭社区Colonia Dignidad,智利军政府将那里作为刑讯和秘密人体试验的基地,由前纳粹分子保罗·费舍尔统领,莉娜假意加入他们,以伺机救出丹尼尔。
多勇敢多聪明多侥幸才能成功逃离这地狱;多绝望当你发现原来能够信任的竟然同流合污;多可怕当你的国家成为人民的敌人;多幸福当你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
影片刚开始时,空姐在其他空乘人员的陪伴下去到智利。
看见了自己正在发表演说的男朋友后便立即下车。
男主因发动政治抗议宣言而被捕,关押在尊严殖民地。
女主得知后向各方势力寻求帮助。
无奈之下,以身试险。
在监狱里,人们每晚都会被投食精神药物以麻痹神经。
女主无意中透露了另一个修女的偷情使得对方被一群变态的邪教教徒打死。
男主凭借其装疯卖傻而逃过了精神洗脑,然而殖民地首脑仍然想到了把这个idiot原来试毒。
男女主人公们发现了尊严殖民地底下隧道,由此男主在临死前后一晚顺利与女主出逃。
然而,德国的外交部长居然和智利的这群黑帮势力有勾结,以至于把他们关在了候机室的地下通道里,甚至他们上了飞机后,机长被要求取消航班。
如果女主不是空姐,如果男主没有装疯卖傻,如果反派再狠绝一点…… 庆幸的是,故事主人公们顺利的活了下来。
而且通过照片让黑恶势力的罪行被公之于众。
愿天下太平,人人都能相对自由的幸福生活!
属于那种“我感觉我改一下会比原作好很多”系列
男女主撑不起这部电影
波澜不惊,缺乏高潮,前期略无聊。最后逃跑的部分倒是扣人心弦节奏不错。
给艾玛演技点赞。全程紧张。
艾玛的个人品牌效应太强然而演技不够。当然故事讲得也很渣就是了。
很好看哦,后面太精彩了
一开始他们的爱情美的让人想哭,而后画风突变,在极端权利和利益勾结下,没有人可以是自由的。当时那些照片值得吗?用命去换?也许之后会销声匿迹,但他们仍然做到了,幸运地。
好无聊的电影,反派们都傻得不行,尤其是女主不要总是一副我在拍时尚大片的高冷酷帅状行吗?
逃离德黑兰 火锅英雄 致命呼叫 为奴十二载 房间 龙虾 飞利浦船长 禁闭岛
小魔女挑大梁了
#TIFF2015# 德国版的逃离德黑兰,我特么买了首映门票各种手段心计坐前排你告诉我艾玛沃森人在洛杉矶,你个没有代表作演技小学生的英国范冰冰,我马上哭晕在厕所给你看! Q&A时请了当年受害者来做影片顾问,真是满凝重的。
我是在德国电影院里在震撼中看完了这部电影。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只能通过电影的方式去触摸去掀开血淋林的历史,即使电影在震撼,也无法做到对历史上遭受迫害的人所经历之事的感同身受。艾玛的演技和当年那个小赫敏相比成熟了很多。
历史总是那么可怕
看不懂。看在艾玛沃森小时候可爱的样子给1星
历史题材很好 同时后半短的逃亡也让人看的很紧张!
拿这样一部粗制滥造、毫无诚意的作品来纪念真实事件的受害者,又有何尊严可言……
三星的全程揪心。好多地方莫名其妙...
题外话,特别喜欢女神的发音
最近看了好多揭露国家丑陋真相的电影
全程高能全程紧张 很好看 女神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