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遗愿清单

The Bucket List,玩转身前事(港),一路玩到挂(台),拿命开玩笑,乐着活下去

主演:杰克·尼科尔森,摩根·弗里曼,西恩·海耶斯,贝弗利·陶德,罗伯·莫洛,阿方索·弗里曼,罗文娜·金,韦尔达·布里奇斯,伊恩·安东尼·代尔,詹妮弗·迪弗朗西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遗愿清单》剧照

遗愿清单 剧照 NO.1遗愿清单 剧照 NO.2遗愿清单 剧照 NO.3遗愿清单 剧照 NO.4遗愿清单 剧照 NO.5遗愿清单 剧照 NO.6遗愿清单 剧照 NO.13遗愿清单 剧照 NO.14遗愿清单 剧照 NO.15遗愿清单 剧照 NO.16遗愿清单 剧照 NO.17遗愿清单 剧照 NO.18遗愿清单 剧照 NO.19遗愿清单 剧照 NO.20

《遗愿清单》剧情介绍

遗愿清单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老富翁爱德华•科尔(杰克•尼克尔森 Jack Nicholson 饰)近年来在公立医院的私有化改造事业中获利颇丰,他为节省成本,规定病房“一房两床”的做法颇受非议,但性格强势的科尔不以为意,岂料他不久被检查出罹患癌症,本欲入住单人病房的科尔在舆论压力下只得与另一位病人——老卡特(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饰)同处一室。汽车修理技师老卡特博闻强识,将三个子女培养成才,但代价是牺牲了年轻时要做历史教授的梦想。曾经结婚多次如今却孤身一人的科尔逐渐对卡特产生了兴趣,两位老人在病房中结下了友谊。科尔偶然发现了卡特的“遗愿清单”,他决定运用自己的力量,让那些纸面上的疯狂构想一一实现,去发现人生的真正意义……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邪恶力量第十四季食神归来佛顶山下鸳鸯湖深呼吸萌宠入殓师凶兆前传丁大命风起陇西超人前传第八季邪恶力量第八季似曾相识与君相刃二次曝光算牌人异星危机黑色党徒大荷花小荷花乌鲁米七周意大利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海明威与盖尔霍恩旋转人生何处生长为你取名的那一天四合院里的孙大圣美谍入俄记第二季花漾德云三逗士没有过去的男人让老师流产委员会

《遗愿清单》长篇影评

 1 ) 那些最疯最爱和最痛

点开评论正要码字儿,碰巧音乐循环到了五月天的「有些事现在不做 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昨晚看完一直想看的The Bucket List。

起初一边看一边各种觉得好笑,俩得病要死去的老头儿,各种卖萌各种基情,时而觉得欢乐,时而又陷入死亡这个无论如何都沉闷的情绪里。

看着清单上的那些遗愿,多少是自己也曾想过却没做的呢。

于是我想到了以前看过的一个mv,假如你知道自己的死期。

假如我每天每时每刻都能看见自己头上的生命倒计时,那会如何。

有人会在死前去憧憬那一幕壮观,有人却悄悄消失在对死亡的恐惧中。

大概那些每一次在我们人生中一闪而过的美丽画面才是值得我们生命最后去回味的。

年轮里有钟,皱纹里有钟,即使停掉全世界的种,也停不了一秒钟。

每一个平凡的自我,都曾幻想过。

小时候也曾经在心里列下许多这样的清单,从那些年少时候“假如我有钱了,我要如何如何”开始,长大了慢慢发现我们不能总是等到有钱才去做那些想到却没去做的事儿,因为看懂了生老病死,也开始明白自己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会在哪一天消失于这个世界。

马克吐温的段子:  Dance like nobody's watching;  love like you've never been hurt.  Sing like nobody's listening;  live like it's heaven on earth.与其浑浑噩噩焦躁着等待结束,为何不在时间溜走前完成自己清单上的遗愿。

小时候生过一场大病,家人围着我团团转,武汉的大夏天,妈妈抱着我的血浆穿梭于各个医院,爷爷睡不着觉焦急于如何砸锅卖铁给咱治病,叔叔通宵用爷爷家的电话拨号上网查询相关治疗。

好在我遇到了一位好大夫,也感谢陪伴我的家人朋友。

奶奶常说我的命拣来的要好好珍惜。

体质不算弱,却时常有那些低血糖贫血颈椎病之类的问题困扰,高中时候走马路边昏倒不是一次两次了,教室里上课突然昏倒被120拖走也习以为常,毕业了在人人网遇到过去高中不同班同学经常说起,“原来你就是那个经常昏倒的病弱。

”带着这所有的情绪,直到看过医龙第三季某一集,朝田和那个小男孩说的话,仿佛是刺在我心里:首先需要打败病魔的是自己,而不是医生。

人的一生终将面对那一死,人的一生从出生开始就开始了长长的一张清单。

Have you found joy in your life?Has your life brought joy to others?"Find the joy in your life, Edward.My dear friend,close your eyes and let the waters take you home...""So, one day, when I go to some final resting place,if I happen to wake up next to a certain wall with a gate,I hope that Carter's there, to vouch for me,and show me the ropes on the other side."最后助手汤米把他俩骨灰盒放在了喜马拉雅山上,划去了「亲眼目睹奇迹」这项。

"I know that when he died, his eyes were closed, and his heart was open.And I'm pretty sure he was happy with his final resting place,because he was buried on the mountain, and that was against the law."谁都无法给人生定义。

那么,在生到死的路途上,open your heart。

冲动一把,留下一些会改变自己的不同,笑到飙泪,带走懦弱。

为自己写下一张Bucket List吧,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同遥望那一闪而过的壮阔。

 2 ) 人固有一死,活着的时候快乐就好

生死问题和生活的意义,做为人存在的终极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在《庄子》上有个故事,曾经坐怀不乱的鲁国大夫柳下惠(季)有个弟弟叫盗跖,他是我国盗贼行业的创始人。

据说他有手下九千,横行天下,侵暴诸侯。

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

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

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

NB哄哄一脸正义的孔老二和柳下惠是好朋友,自己的好朋友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弟弟让自己觉着很丢面子,于是就说要帮柳下惠教育弟弟清理门户。

孔老二好不容易见到盗跖后,先给盗跖带了一大堆高帽然后自以为是的讲了一大堆道理,盗亦有道的盗跖不吃那一套,把孔老二好一顿反驳和埋汰。

具体怎么埋汰的不说了,有兴趣的自己查,反正埋汰的孔子四肢麻木,双眼失神,面如死灰,垂头丧气,落荒而逃,埋怨自己是没病吃药,虎口拔须,闲的蛋疼。

其中在盗跖讲的大道理中,有一段说的很好。

“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

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

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

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

”大体意思就是,活着快乐就好。

在埃及,人们相信死后进入天堂,会被问到两个问题,然后会根据这个两个问题的答案,决定是进天堂还是下地狱。

第一个问题是你是否找到了你人生中的乐趣;第二个问题是你的人生是否给别人带来了乐趣。

问问自己,看看自己死后坐着电梯是上升到100层A座的天堂,还是该下降到-18层B座的地狱。

有这么两个美国老头,一个是辛苦了45年的技师,一个是亿万富翁,两人都患了不治之症,碰巧住进了同一个病房成了病友。

共同经历了对绝症的“否认,愤怒,抵抗,消极,认同”心理五阶段后,仍被告知还剩半年时间。

老技工也曾经有过理想,但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再做技工,过去的45年中他努力工作,放弃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

他觉着45年转瞬即逝,还剩下半年该做回自己,老技工给自己列了一个单子,写下了死前要做的事情。

亿万富翁觉着有趣,也写下了几个,并出资一块来个死前大冒险活动。

他们两人高空跳伞,刻纹身,开跑车跨越极限赛道,在长城上飙摩托车,到埃及看金字塔,去印度看泰姬陵,一块周游世界。

他们两个人在活着的最后岁月悟出了生活的意义,笑的哭出了眼泪,他们死的时候眼虽然闭着,但心是打开的。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美国商人坐在墨西哥海边一个小渔村的码头上,看着一个墨西哥渔夫划着一艘小船靠岸。

小船上有好几尾大黄鳍鲔鱼,这个美国商人对墨西哥渔夫能抓这么高档的鱼恭维了一番,还问要多少时间才能抓这么多?

墨西哥渔夫说,才一会儿功夫就抓到了。

美国人再问,你为甚么不待久一点,好多抓一些鱼?

墨西哥渔夫觉得不以为然:这些鱼已经足够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

美国人又问:那么你一天剩下那么多时间都在干甚么?

墨西哥渔夫解释:我呀?

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几条鱼,回来后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过得充满又忙碌呢!

美国人不以为然,帮他出主意,他说:我是美国哈佛大学企管硕士,我倒是可以帮你忙!

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到时候你就有钱去买条大一点的船。

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鱼,在买更多渔船。

然后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渔船队。

到时候你就不必把鱼卖给鱼贩子,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厂。

然后你可以自己开一家罐头工厂。

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个生产、加工处理和行销。

然后你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矶,最后到纽约。

在那经营你不断扩充的企业。

墨西哥渔夫问:这又花多少时间呢?

美国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

墨西哥渔夫问:然后呢?

美国人大笑着说:然后你就可以在家当皇帝啦!

时机一到,你就可以宣布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卖给投资大众。

到时候你就发啦!

你可以几亿几亿地赚!

渔夫问:然后呢?美国人说: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退休啦!

你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去住。

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随便抓几条鱼,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

墨西哥渔夫疑惑的说:我现在不就是这样了吗?

其实那两个美国老头的故事,出自一个电影,是我今晚上刚看完的《遗愿清单》。

关于生死或者存在和活着的问题,年纪轻轻的我是没有什么发言权。

挺羡慕墨西哥渔夫的,能像庄子一样大度开容的看问题,但我还做不到如此的没心没肺。

我想了想,我前半辈子大概会像那个老技师一样了,没有资格去追寻更多自己喜欢的东西,但希望,在死前,能像那个老亿万富翁一样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等等,这,这好像就是那个美国人的主意,看来企管硕士就是这个命了。

总之,人固有一死,活着的时候快乐就好。

http://www.luobenyu.cn/read.php?129

 3 ) 了无遗憾

我向来不爱看极尽煽情的chick flick好莱坞言情喜剧,连带那种让人一眼看破结局基本照煽情路线走的所有温情喜剧都不大喜欢,但这部《遗愿清单》先用强大的演员阵容便把人震住了:杰克·尼科尔森与摩根·弗里曼两位奥斯卡影帝联手压场子,能错到哪儿去?

片子开场先就让人禁不住要笑出声来,摩根·弗里曼扮演的老机械师卡特以旁白缓缓开始讲述:“我第一眼看到爱德华(尼科尔森的角色)……”这明明就是《肖申克的救赎》翻版嘛,句式,语气,包括后面的影片行进方式,叙事手法等等都在向《肖》一片致敬,直到最后影片依然以摩根·弗里曼的自述结尾,采取重复开片的呼应方式,敬完再敬。

当然,两部电影的具体内容是大不相同的。

《遗愿清单》讲的是两个人生轨迹完全不同的老头儿,一穷一富,一个普通一个张扬,都得了重症住进医院,一来二去成为好友,一起完成人生最后心愿的过程。

故事总结起来本身并没什么特别,更没什么悬念,观众看的主要就是这俩人相识相交一起烧钱游世界快活似神仙的过程。

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看电影,除了对表演的信任,我并未对影片的其他方面有特别期待,但不得不说,影片是大大超出了我的预设期望值,甚至最后明知煽情也心甘情愿的被狠狠感动了一番。

首先是情节与故事行进节奏的安排。

尽管看过预告片的人谁都知道故事重点是讲卡特与爱德华畅游世界大肆烧钱的,但影片前半部分却花了相当的笔墨描述这两个老头儿的病态,细致的展示这两个病友化疗后怎么呕吐,呻吟,怎么一个接一个在病房的夜里瑟瑟颤抖。

在这些貌似不太重要的故事引子里,两个人性格的对比对照被自然而然的铺展开来:他们跟医生说话的不同态度方式,面对死亡宣判各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列出“遗愿清单”后如何争执等等。

正因为有了这些详尽而必不可少的细节铺垫,后来这如此不同的俩个家伙被硬凑到一块去,故事才会变得更为有趣而又合情合理,铺陈得当。

在二人执行“遗愿清单”的过程中,缓急有序的节奏感是十分明显的,既不是千篇一律的强劲配乐+场景快切,也没有过长时间的无谓停留在某个细节之上,几个被细致刻画的主要场面——意大利,埃及金字塔和香港——都有重要的剧情需要交代,是推动故事前进的必须。

其次,影片在情节发展与对话细节上都尽可能的脱离俗套,有一定独到之处。

两个生命垂危的老人享受人生的最后馈赠,又是两大影帝担纲,比重必定势均力敌,不需分析也知道情节上必定是你帮我我帮你,有钱的带没钱的看世界,没钱的就得帮有钱的解决钱解决不了的人生问题。

电影当然是按照这个套路走,但在具体执行中还是有一定技巧的,甚至在对话细节中还会主动借人物之口反驳这种童话般的好莱坞定式安排,在商业片中已然不俗。

片中机械师卡特对生命与死亡的一些独白尽管不具独创性,但因为很好的结合了剧情,出现在了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依然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

至于好莱坞商业片将煽情戏码与搞笑细节完美结合的能力就更不必多说,在语言幽默的基本功上,好莱坞编剧们接受赞扬当之无愧。

两大影帝的对手戏可谓精湛精彩惊心动魄,尼科尔森的“狂”对弗里曼的“稳”,爱德华的不可一世对卡特的温和内敛。

尽管这两个人物的性格都不算太复杂,但在片中依然具有一定的发展变化,属于尽管发挥空间不太大,却仍可在既定限制内将表演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的状况。

尼科尔森与弗里曼斗得虎虎生风,看两大顶尖高手你来我往华山论剑,真是痛快至致!

电影最后还是要回到煽情上来,那么怎样煽得不落俗套便是检验影片是否最终成功的要素。

在这点上,《遗愿清单》做得十分到位,用两个与清单相呼应的小细节出其不意的抓住人心,先靠这一招感动得观众眼泪直流;随后在大家还没来得及缓和情绪回复常态之时,套路性的煽情手段再一个接一个的连续抛出,直到最后以弗里曼的感性自白高调结尾。

这部《遗愿清单》,由于选材情节套路上都并非突破之作,恐怕不会成为2008年度的重要作品;但它是那么的温馨感人,情节上够娱乐,细节上够精心,情感上够真诚。

若依照片中人物卡特对人生的某些感悟来评价,只要电影为观众带来了欢乐,甚至还可能是某种珍贵的人生启迪,那么它的任务便圆满完成,了无遗憾。

发表于《电影世界》2008年第三期

 4 ) 遗愿清单

 整个故事都对焦在了两个结伴旅行且不太靠得住的同伴身上,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一切,是推动情节前进的动力,即使他们有着截然相反的社会背景以及南辕北辙的性格和经历,然而他们共同分享的愿望却足以弥补这些表面上的不同。

  影片中饰演卡特·钱伯斯的摩根·弗里曼也对故事有着自己的认识:“你总会和那些与你有一些共同点的人结交朋友,这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说到影片中的两个人,他们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能够掌握剩下不多的生命,而且知道应该去做些什么。

当卡特遇见爱德华,他就得到了一个机会,第一次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对于一个觉得自己花去了一生时间去做别人想做的事情的男人来说,这个机会是强大且非常有诱惑力的。

 5 ) 当死亡就在前面

两个老头儿。

一个是黑人机械工卡特,话不多,博学,一直梦想当历史教授。

一个是亿万富翁爱德华,社会地位极高,话唠,暴脾气,幽默。

因为癌症,住进了同一间病房。

第一次见面很不友好,爱德华问他的助手汤姆,那他妈是谁啊?

卡特接着反问,你他妈是谁?

慢慢地,习惯了躺在旁边的那个老家伙。

目睹了彼此病痛难捱的时刻,半夜吗啡药效消退后被痛苦折磨得发抖的时刻,化疗后一次又一次呕吐的时刻。

期间,有一搭无一搭的聊天。

聊聊彼此的家庭,想法,对化疗的看法,甚至对自杀的看法。

关于死亡,他们说,每个人听到自己要死的消息后,都会出现五个阶段:拒绝,愤怒,妥协,沮丧,接受。

而他们目前,都处于第一阶段。

他们还互相开玩笑,互相损对方,然后嘿嘿一笑。

比如,卡特总有亲人探望,妻子,儿子。

相比之下,爱德华显得孤伶伶。

爱德华在卡特妻子离开后闭着眼睛对他说,作为一个公众健康专家(他所在的医院,是他开的),我认为被探望者烦死的人远比病死的多。

比如,爱德华超爱美食,大吃大喝,他说,美食能振奋精神。

吃过后,却因为病情,不得不大吐特吐。

卡特嘲笑他,美食灌进了马桶里。

就这样,他们从开始的彼此排斥,到后来的惺惺相惜,友谊建立起来。

这种友谊跟和其他任何人的都不同。

跟其他人,他们一起面对生活,工作,各种各样的事务,但他们两个是一起面对死亡。

一天,医生过来对爱德华宣判,结果出来了,还有六个月,幸运的话,最多一年。

随即,卡特的宣判书也到:最多还有一年,基本上我们已经别无选择。

两个人都是面无表情,寂静,沉默,他们互相看着对方。

我相信,那一刻,他们的内心,经历了很多。

最后,卡特打破沉默:想玩牌吗?

爱德华微微一笑:就怕你不问。

死亡,真是个宏大又神秘的话题,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见过,每个人都熟悉,但每个人都不了解。

能够真正去了解的机会只有一次,亲身体验的机会只有一次,但这样的体验过后,便永远无法折回。

留给活着的人的,还是神秘和未知。

活着的人活着,像永远也不会死去一样;而死去的人死了,像永远没有活过一样。

生和死,是永远无法沟通的两个世界,永远无法沟通。

所以,由生到死的这个过程,才显得那么的意义重大。

我的一个拍纪录片的朋友告诉我,他最近打算拍的主题是死亡。

他说死亡并不是那么抽象的东西,他要通过采访各种各样的领域,从外科医生到哲学教授,从各国各地葬礼风俗到那些濒临死亡又活了回来的人,不做总结,不做评论,仅仅是来展现死亡。

他说,他的纪录片脚本的第一句话是:有生,必有死。

王小波说,令人恐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带走的人的体验。

克里希那穆提(记得是他)说,死亡是一道鸿沟,一切哲学都无法逾越,只能止于此。

影片中爱德华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在某一天死去。

人总是倔强的物种,在面对未知时,总会尽量去化解那些恐惧,取而代之的是试图了解、接受和不在乎,用的方法是打趣、自嘲、做好准备和唱反调。

这也是人的高明和智慧之处。

于是,有了医学,哲学,文学,艺术。

也有了卡特和爱德华的遗愿清单。

清单是机械工卡特提出来的,这曾经是他大学的哲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在死去之前,把这一生的愿望列成清单。

他的清单是:出于善意帮助陌生人;亲眼目睹奇迹;开一次野马跑车;大笑到流出眼泪……坚决拥护和实施的人是爱德华(由此也折射出了二者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一个平淡多思但有些怯懦,一个雷厉风行),他说服了犹豫的卡特——等死是多么悲惨;钱不是问题,我现在唯一有的东西就是钱——并且加进了自己的愿望:跳伞;刺一个纹身;亲吻最美丽的女孩……于是,一场隆重的旅行开始了。

跳伞,开跑车,纹身,看金字塔,泰姬陵,去中国,艳遇……在金字塔面前,卡特问爱德华两个问题:在你的生命中有没有快乐?

你这一生,有没有给他人带去快乐?

爱德华讲了他跟女儿的故事,他霸道的所作所为,让女儿至今都无法谅解他。

他说:我做过的事,并不是每一件都让我问心无愧,但要是再来一次,我肯定还会那么做的。

所以,如果因为女儿的恨让我没办法进天堂,那好吧,事情都这样了,我认了。

他们的清单里的愿望就这样一件一件地被完成了,完成一项,就划去一项。

卡特病情恶化,他终于说服爱德华去跟自己的女儿和解,而爱德华见到了女儿,还意外地见到了外孙女,他亲吻了他的外孙女——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

爱德华主持卡特的葬礼,他哽咽地说,人生真的很奇妙,三个月前我们是陌生人,我们一起度过了卡特人生最后的时光,那是我最好的时光。

说着划去了“出于善意帮助陌生人”,眼中带着泪光。

不久,爱德华去世。

他的助手把他们的骨灰埋在里喜马拉雅山,并且划去了“亲眼目睹奇迹”那一项。

影片的画外音中说,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我到现在都无法下结论。

但我至少能这么说:我知道,爱德华在离世时闭上了双眼,却敞开了心灵。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谁都无法下结论,所以人生才丰富有趣而值得期待。

死亡是什么?

我们更无从知道。

总会有一天,谜底会解开。

那么,不要拖到最后,就在生和死的这段路途上,尽早敞开心灵。

或许,这也是我们唯一能做的。

 6 ) 我们还有那么多事没有做完

2010年的冷春,西南满目疮痍,西北哀鸿遍野。

无数惨象在此时轮番上演,无数生命在此世无端逝去。

仿佛每一天都是哀悼日,仿佛每一刻都写满了悲情色彩。

罹难的还有自己的亲人。

他在癌症晚期的病榻上痛苦地死去,身上插满各种冰冷器械。

他的儿子将他生前的照片和录影制作成视频发给了每位亲朋。

悲恸的音乐里,他的坎坷一生被浓缩成了短短的十七分钟。

从香江边骑单车的懵懂少年,到被爱情滋润的青年才俊,再到实验室紧张操作的工程师,直至最后生命将尽的耄耋之年……一帧帧影像都记录着一个生命的出生、成长、成熟至凋零的过程,真实而残酷的景象刺痛人的双眼。

生命的脆弱如此凌厉地横亘于眼前,让人不禁战栗。

那张曾经俊朗的脸,曾经容光焕发的面容,曾经笑容可掬的样子,到最后终于干瘪枯黄、消瘦萎靡,几乎看不清原本的模样。

你无法想象命运如何将欢乐和幸福同时赐予他,再将这些无情地摧残捣碎。

它来的毫无理由、毫无前兆、霸道蛮横、不容置疑。

天灾人祸面前,你根本没有反抗或反驳的权利。

它只容许你创钜痛深,一地悲伤无处安放。

   而Rob Reiner的《遗愿清单》又一次让自己目睹了死亡。

两个那么固执的老头,在生命行将殆尽时相约一起实践疯狂。

他们抛下身后战战兢兢的家人,脱下充满消毒水气味的病服,走出憋闷压抑的病房,一起走向明媚无边的世界。

他们玩高空跳伞,刻纹身,开跑车跨越极限赛道,在长城上飙摩托车,到埃及看金字塔,去印度看泰姬陵,甚至是体验激情之欢……他们用生命最后的时光完成了毕生未了的心愿。

他们死的时候眼打开了心灵,也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优秀的电影总会让人观众情不自禁地入戏,将自己的现世经历移情其中,由此映照自己的生活,并从其中寻找方法论。

于是,在死亡的威胁面前,开始重新检视个体生命,并为自己的人生列下条条“遗愿清单”,企图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用一抹重彩为自己的墓碑写下挽联。

可再好的电影和文字总会朽坏。

诚如那些正在消逝的生命,诚如人们旁观的一场又一场灾难:汶川过后是玉树,南平过后是合浦,旱灾过后是矿难,千禧年后是2012重生寓言……来吧,反正我们已经开始习惯。

不过是看看还有多少悲剧接踵而至,不过是听听还有多少死亡汹涌袭来。

于是,人们的心灵被垒砌成精神战场的马其诺防线;于是,血雨腥风过后,第二天醒来依然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于是,当昔日的黑色悲剧重新上演,没有谁的泪腺还会松弛,没有谁的神经告别麻木,没有谁再去认真总结生命的意义,为自己列一份必须完成的“遗愿清单”。

也没有人悲情追问、呼天抢地,也没有人心如死灰,俱休万念……我们已经在创伤面前,渐渐失去痛感。

  死难面前,抒情显得可耻。

仅仅一秒,它把世界的颜色漂白。

无法还原伤口对人性的荼毒,亦无法修复重创对勇气的消弭。

放弃是一种罪,无论它包装得如何温婉。

生命的重建从来都是怀有信仰者的叙事。

他明知明天即将死去,还在最后的舞会上迟迟不肯离开。

如此期待末世之说会真的上演,“遗愿清单”也在咫尺的死亡面前被遍遍涂改。

血色从来就未能散尽,可毕竟还有那么多事没有做完。

不想让尖锐砥砺柔软的生命,不想让频繁钝挫敏感的偶然。

只能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重新唤起麻木心灵对重生的热望。

想一想临终前究竟要做什么,然后按它的旨谕,一一去付诸实践。

 7 ) 献给每一个生命会有尽头的人

熟悉的声音,果然还是华纳兄弟出品的,最爱的史蒂芬金的电影基本也都是这里出品的,这让我感到很亲切。

明明是讲两个临终老人友情的片子开场居然是爬大雪山,看得我心里就像大雪山一样,白茫茫的一头雾水,开始旁白的声 我认为是摩根弗里曼的声音,经过一连串的叙述 影片进入正题,果然是倒叙的吧 ,很喜欢这样的电影。

用来“催人泪下”这样的方式再合适不过了。

摩根又是一个知识博学的人,他为了早孕的妻子不得不放弃自己当老师的理想,选择去当技工赚钱,整天让叮叮当当的修车声和孩子们的啼哭声充斥在自己的周围。

直至现在的“子孙满堂”……现在这看起来的确是个普通黑人很容易就面临的境地。

另一方面cole却是一个物质极度富有,但是精神空虚的人,这和老摩根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有钱人,很固执,很霸道,很自我,接过4次婚,但是都失败了,平时喜欢喝点名字从没听过的顶级咖啡。

这么没有焦点的两个人,由于病魔和反对单人病房的政策的两重“眷顾”,使他们躺在了同一间病房里,朝夕相处。

甚至同时知道自己的死期是在何时到来。

电影里说基本没有人愿意提前知道自己的死期,我很同意,即使得知自己的死期是100年后的如此长久,我想也没有人想知道的。

摩根在病床上用一张黄纸写年幼时老师布置的作业,“遗愿清单”,就是即将死去的人把自己平生还未做过的事情列出来的作业。

每个人都希望在真正到了写这个清单的时候,都写不出来东西 ,那样才能眼睛紧紧闭着的离开。

能像摩根和cole这样幸运的人确实不多吧。

通过遗愿清单的联系,两个认识不到几个月的老头,开始产生了非比寻常的友情,对于摩根,他确实不想如此平平凡凡的一沉不变的走完自己一生的最后几步,因为他平淡的过活时间已经太久了,他没有过疯狂的举动,哪怕一次,他都没有,他说自己已经忘了逛街不牵着她的手的感觉,所以摩根决定不顾妻子的反对,和cole开始了这段疯狂的旅行。

遗愿清单上我最喜欢的应该有三条,一是笑到流泪,这个看似简单的一个遗愿,对于平淡的摩根,以及冷漠固执的cole来说居然是从来没有体验过的事情,影片把这个充满欢乐气氛的遗愿安排在了摩根临终前的病房里,本应该悲情的时候,被麝香猫咖啡的制作工艺,弄到两个老头笑出了眼泪。

旁人看来却有种说不出的感觉第二个就是亲吻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孩,没想到会是cole的小孙女,这对cole来说无疑是最漂亮的女孩。

同时也是最让人感到幸福的女孩了。

最后一个也就是最终两个老头把骨灰装进了咖啡罐子里,长眠在了世界宏伟景观其中。

这条本属于摩根的临终的遗愿,也仍算在那张“遗愿清单”中由老cole一起陪伴着完成了。

从而真真正正的结束了这段临终旅行。

影片在雪山上开始,在雪山上结束,其实影片很适合我这种人看,我是个执行力比较差的人,很多事情没有人督着就可能停在了说说的地步,导演通过一段令人羡慕的暮年友情,并不是想传达这个友情有多珍贵吧,我想他就是想告诉像我这样的人不要去奢求在你临终前还会有什么奇迹让你完成所有之前遗憾没有做过的事情。

奇迹不是给期待奇迹出现的人准备的,cole在旅行中不太经意的对摩根说了一句,如果能不是在临死前认识你就好了,其实这段友情还是满可悲的,因为在开始这段友情的时候你已经知道了这段友情准确的结束日期,很让人绝望吧。

为什么人们不能在你健健康康的时候,去好好的做你想做的事情呢,你可以没有顾虑的一个人或和你爱着的人,你的朋友,坦坦的干你们想干的一切,在你临终前瘫在病床之时感觉这个世界上已经没什么事情是我想做而没做的了,没有遗憾体现在你的遗愿清单上,你就可以没有遗憾的面对即将到来的“结束”,对陪在你身边的家人呀,朋友呀,爱人呀,开开心心,坦坦荡荡的说,“我要走了,是因为我已经做完所有我喜欢做的事情了,我享受了人生应有的所有快乐,完成了生命给予我享受它使命,所以我可以离开了。

”然后看看周围的大家都应该会为你面带着微笑,这样你再紧紧的闭上眼,也面带着微笑的离开了。

这样的离开是不是会充满了令人羡慕的感觉呢,肯定的吧。

那就朝这个目标努把力吧,也许……会得到呢。

 8 ) 最后的花火

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你开始等待死亡。

遍布全身的管子,渐渐脱落的头发,消毒水的气味伴随着清晨的阳光,在睁开眼睛的一刹那扑面而来。

医生说,一直持续这样的状态可以坚持三到五年没问题。

而如果放任不管,也许只有几个月。

那你究竟是用短暂的生命去达成毕生所愿,还是躺在冰冷的病床,让尖锐的手术刀不断在颅骨中进进出出,好争取更多的时间多闻几天消毒水呢。

人到了古稀之年,是否还真的在意那最后多出来的几个月,70和71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但有些事情你做或是不做,却是1和0的区别。

人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人是欲求不满的动物,钱挣得越多越好,除非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哎呀,我他妈没时间花了。

死神不来敲门,你不会有时间想,我这一生都干了什么,而这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

就像没有性感美女来勾引你,你不会发现,那一个你认为早已厌倦了的糟糠之妻,其实一直在你心中最深处,从未离开。

 9 ) 遗愿清单

以一部好片的标准来评价,3星。

今夜我和室友们喝了不少的酒,此刻的哟只想睡觉,但还是看完了这部片子。

这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电影,典型的普世价值观,在生命消逝之前要做的事,跳伞,赛车,去见相见的人,见证世间的奇迹和美景。

但,这一定是标准吗,一定是对的吗,一定是所有的人想做的吗?

很多人无法办到,毕竟那需要很多钱,很多并不想去做,那并不是生命的必须。

很多人,死了就是死了,很普通的死了。

很普通的,唢呐一吹布一盖,全村老少等上菜。

大多数人的一生并没有意义。

这部片子,并没有拍出我以为的,超出一般人生的范畴。

我们的生命本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所追寻的是什么,脱离物质,其本质是什么?

这让我想起许多的畅销书,许多的老虔婆,许多的意林读者。

死是什么,死是一件最严肃的哲学命题之一,但这部电影并没有很好的解答。

当人们意识到死期将至,他们将想到什么,除了未竟的冒险,除了相见的人,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死亡是什么?

我们如何面对死亡?

这部片子没有给出答案。

这部片子不是一个好的答案,它是一个敷衍的,矫揉造作的答案。

它没有正面回答问题。

在死去之前,是否意识到生的可贵,是否意识到死的意义,生和死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死之前,什么是最重要的?

没有。

在我喝醉的这个夜晚,我没有得到答案。

我的生活仍将继续,齿轮还在转动。

有人死去,有人出生,世界还在其轮回之中。

 10 ) 两个老家伙,是两种人生观的象征

说实话这个电影没有那么感动,也没有那么搞笑,但很发人深思。

两位老家伙,是“两种人生”的极端化身。

科尔:拼命三郎,很自我,是利己主义者。

他16岁开始闯天下,事业成功,连总统都要和他商量。

他活在当下,活在此刻,还特别有行动力。

当他向往婚姻的感觉,就结婚;不喜欢了,就离婚。

他有四次婚姻,但还是单身一人。

有人欺负我闺女,我不爽,就让他直接消失。

图:科尔钱伯斯:不那么拼,很不自我利他主义者。

他把别人的感受放在自己的感受之前,以信仰指导大小事情的选择。

这里的“利他”,有两层含义:钱伯斯的第一层利他,利的是私人关系中的他人,包括他的妻子、孩子、好友。

他的女友怀孕了,他放弃当历史教授的梦想,辍学回家。

为了养大孩子,他做了45年的汽车修理工程师。

当携带着他的珠穆朗玛峰星空梦想的完美女生让他心动,他拒绝了,然后特别想回家。

他总是把别人的感受放在自己的感受之前,而自己的爱好——历史——只是被放在背景音里,在电视的知识问答里,在钻进汽车引擎摩满机油的双手里。

钱伯斯的第二层“利他”,利的是信仰,是对于钱、权之外的精神追求。

他以道德、神明来自我要求,而这恰好是科尔最不信的。

钱伯斯四十余年来对婚姻的忠诚,他的遗愿清单是帮助一个陌生人,这是对道德承诺的兑现。

他对天堂的向往,对珠穆朗玛峰的向往,是超俗的精神信仰。

图. 钱伯斯有趣的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在死亡面前相遇了。

在癌症面前,他们相遇了,躯壳是人生观的载体,然而躯壳的存在感膨胀到无限大,超越了人生观。

物质超越了精神,形式远大于内容。

于是,在正常生活中无法相遇的两个人,在病房相遇,在躯壳相遇。

——相遇在人生的最后6个月。

电影里有一句台词,说世界上有一个调查:如果问人们是不是想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有94%的人选择不要。

但对癌症患者则不是。

他们没有选择,他们被告知,他们成了那不幸运的6%。

图:在金字塔讨论天堂和人生面对着六个月,科尔和钱伯斯的打算也很不一样,因为那就是两种人生观的碰撞。

利己主义的科尔打算把俗世没玩儿过的事情都尽兴地做一遍,活好每一天: 亲吻最漂亮的女孩,跳伞、看对惊人的美景…… 利他主义的钱伯斯计划做自己信仰最忠诚的仆人:帮助陌生人……他虽然不屑于科尔的提议,但还是和他上路了。

两个老家伙,在人生的倒计时里开启了最后的疯狂:他们去跳伞、去赛车、坐在埃及金字塔看夕阳、在非洲大草原看动物迁徙、在喜马拉雅祈祷登顶……

图:科尔跳伞不过这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啊!

在金字塔上,钱伯斯告诉科尔,埃及人的信仰中,濒死之人会被问两个问题:第一,在你的一生中,你是否体会到纯粹的快乐?

第二,在你的一生中,你是否给别人带去快乐?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天堂的门是否为你打开。

作为世俗主义者,科尔当然体会过快乐——和自己10岁的女儿的度假,是这位政商精英最美好的回忆。

但这也是他最痛苦的回忆,因为他的女儿被家暴,科尔用自己的手段失踪了那男人,但女儿还爱那个男人,于是父女绝交了。

作为世俗主义者,科尔认为就算是自己去找女儿道歉,也没有任何效用。

所以他是孤单的。

作为理想主义者,作为在生命终点站刚认识2个月的灵魂挚友,钱伯斯发挥自己的”利他主义“作风,想办法让科尔和女儿重归于好。

这两种人生观的剧烈震荡,就在这一幕将故事推向高潮。

两个躯壳退居幕后,两种人生观分道扬镳,两个老家伙各回各家。

科尔的家很豪华,却很冷清,他因为打不开一个速冻食品而发怒。

钱伯斯的家很普通,却很温馨,有妻子做好的晚餐、儿孙绕膝。

不过,在等待妻子换上性感裙子的过程中,钱伯斯死了。

他死在自己的家里、床边。

科尔参加了他的葬礼并致悼词,为他完成了他的一则遗愿:发自内心地帮助一个陌生人。

这里,两种人生观开始妥协。

科尔读了钱伯斯的信,被他说服,找到了自己的女儿,亲吻了自己的孙女。

他划掉了遗愿清单上的又一个愿望:亲吻世界上最美的姑娘。

这里,是两种人生观的第二次妥协。

两种人生观的第三次妥协,也是影片的结尾: 他们的骨灰,被各自装在一个”天堂牌“罐头罐里,被科尔的助手带到了喜马拉雅山巅,放在同一个石冢之中。

《遗愿清单》短评

Nicholson下巴上的垂肉,Freeman脸上的老年斑,老戏骨的疯狂。人就该这样活着,就该这样去死

7分钟前
  • 朱日妮
  • 推荐

那一刻,他闭上了双眼,却敞开了心灵。

9分钟前
  • 蛮爷
  • 推荐

"I'm proud of you.""Nobody cares what you think."

12分钟前
  • doubanhub
  • 较差

3.5有點平淡的前半,後面旅途結束前開始催淚,大概知道旅途都要結束。最後安葬之地太棒,所以有錢真好。Edward超級幸運,死前還能得一知己,找回摯愛,還有個不離不棄的萬能助手。Thomas萬歲!(欸,人家不是叫matthew的嗎?!)

17分钟前
  • AkaneAntares
  • 还行

俗套桥段集锦。可惜了俩这么好的演员。得亏了俩这么好的演员。

21分钟前
  • 曼仔
  • 还行

亲吻世界上最美的女孩,看到这儿眼泪还是止不住地流,不过这整体上还是一个挺平庸的剧本,靠着俩演员的人格魅力增分不少了,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就是,尼克尔森的角色得到了升华这不假,但是弗里曼的角色很多时候就只让人感觉是个死前傍上了大款的幸运儿。

23分钟前
  • tangerine
  • 还行

吓。。评分这么高,我觉得算是比较普通的好片,没啥值得回味的,观影感受还算舒服3星足够

26分钟前
  • Jiajiachan
  • 还行

我快死了所以我要去浪,顺便把所有钱都花光。除了有钱任性还能说什么...

28分钟前
  • 亚比煞
  • 还行

看的时候没在状态吧。或许是个好片子。

31分钟前
  • 黑桃Q
  • 较差

命题作文,不够用心,成本大头是两个主演的片酬吧

33分钟前
  • 魔力悭钱蘑菇🍄
  • 较差

Jack Nicholson和Morgan Freeman兩個老戲骨的碰撞,帶來了歡笑和冷靜的反思,生命將至但如獲一知己,已是人生幸事已~Kopi Luwak初中已知的典故,等著Freeman爺爺耍寶,也會笑出眼淚~好演員就是有手腕能讓你笑中帶淚,又拿捏得當得讓人思緒趨于寧靜致遠~

38分钟前
  • Moi_Vanessa
  • 力荐

我很喜欢 J N 的。。。

41分钟前
  • Charlie
  • 推荐

两个老头的表演就值得多加一星,但电影本身还是美国家庭温情片的常见套路.

44分钟前
  • 戏烂人未死
  • 推荐

三流剧本,一流演技,主要是看两个主角啦

49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top250补完计划//,平平无奇,病死不应该是一个结果,它是一个漫长而折磨的过程,浪漫化的处理只让我觉得它的虚假,如同一个基于谎言的事业,无论传达的价值有多么伟光正,都难以使人信服。

52分钟前
  • 无赖
  • 较差

愿我迟暮之年也不缺出发的勇气和幸运。

55分钟前
  • 德田柯基
  • 力荐

只有在有生之年遇到一个孤单寂寞的亿万富翁人生才能圆满吗?只能通过穷人充实的家庭生活来寻找富人的存在感么?

59分钟前
  • 已注销
  • 较差

两个牛人 不错的题材 却拍得很不到位 牵强

1小时前
  • hushaohan
  • 较差

什么非洲、埃及、西藏,对话全是怼着人脸拍,人物脸上打光强得很,绝不可能是背景中的光线,而背景环境几乎看不到,偶尔才有个全景镜头——一看就都是摄影棚里拍的,而且没足够的预算做太多大景别镜头的视效。最后再把人物对话镜头和其他没有人物的另外拍摄的风景镜头剪辑到一起……所以啊,拍电影就是他妈的不能怕麻烦。看到一句话:“干啥事都不能嫌麻烦,稍微麻烦一点,这事儿就成了。”

1小时前
  • Azimov_Zhang
  • 较差

远没有想象的好,太教条了。意外发现 Sean Hayes 是一大收获。

1小时前
  • 盲忙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