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调音师》、《误杀瞒天记》、《天作迷案》等一系列印度式悬疑犯罪片引起关注后,2020年印度再次推出新作《法医追凶》,今天清嘉就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部新作。
既然是法医追凶,法医毫无疑问是主角了。
然而,清嘉看到学医的小伙伴已经在吐槽电影海报上男主连移液枪都拿错了......至于法医的专业素养,只有关于DNA重要性的一遍遍强调,清嘉觉得主角的法医身份更有助于主角一系列行为和故事展开吧。
好的,吐槽到此为止,现在清嘉要讲剧情了。
故事的开篇,一个男孩喜欢看杀鸡为乐,他还偷走掉落地上的鸡头。
回到家把沾满血的鸡头装进玻璃瓶里。
家里一大堆的玻璃瓶里是各种动物的残肢断臂。
男孩的父亲闯进来把男孩吊起来用皮鞭抽打,男孩就在父亲的皮鞭下长大,终于忍无可忍将醉酒的父亲勒死埋在屋后。
镜头一转,印度某地,发生了一起又一起的杀人案,受害人特征明显:五岁女童、中产阶级家庭。
警察局的女警官负责这一案件,协助她的法医是她的小叔子。
多年前,女警官和法医的哥哥结婚,两人生了双胞胎女儿,一个叫娜雅娜,一个叫娜娅。
某天女警官带两个女儿去游乐场玩,结果娜娅丢了。
法医一家指责女警官粗心大意导致悲剧,夫妻俩也逐渐疏远,最终离婚。
法医经过一系列神棍操作,发现拐走女童而不被大家注意,并且弃尸无法抛太远的嫌疑人,应该是一个孩子。
女警官表示无法接受,但法医举例证明很多年幼的儿童照样可以杀人,同时警察局还接到了目击者的电话,根据目击者的证词,嫌疑人真的是一个十一岁左右的男孩。
然而,嫌疑人画像一出,媒体大众却纷纷指责警察局无能腐败,居然把连环杀人案的责任推到一个孩子身上。
此时,娜雅娜的心理医生看到画像表示自己认识这个男孩。
当年妹妹被拐走,父母离婚,年少的娜雅娜心理受到创伤,每个月定时来心理医生这里接受治疗。
心理医生表示,这个男孩在两年前曾因与同学发生争执将两个同学推进井中。
本来在他的治疗下,男孩已经慢慢好转,然而病情突然急转直下,男孩用刀割伤医生后逃离,从此下落不明。
与此同时,另一个缅邦地区的警察来访。
他表示这个案子和十年前发生在缅邦的案件十分相似。
十年前,缅邦发生了一起连环杀人案,被害的都是女童。
警方严密搜查,摸索出凶手的杀人规律,在校车上发现了被下药迷昏的女孩。
校车司机被捕入狱。
然而,就像要嘲讽警察一样,司机入狱期间,居然又发生了一起命案,和之前的案件同样的方式。
然而,司机出狱后,失业了,大家对他指指点点骂他猥亵女童。
后来,这个警察雇佣了司机,给了他现在的工作。
警察同时保存了十年前缅邦连环杀人犯的DNA样本。
男孩被捕入狱,然而,法医在受害人身上却发现DNA与男孩并不一致,反而与缅邦连环杀人犯的DNA一致。
第一次反转:男孩并不是真正的凶手,同时,法医发现男孩一直带着助听器,有人利用这个助听器给男孩传递命令。
然而,他们的发现已经晚了,男孩已经在狱中自杀了。
法医继续调查,发现男孩自杀时监狱附近停了一辆蓝色的本田。
法医接完电话惊愕的发现自家门前正停着这辆车。
第二次反转:当年的那个校车司机突然出现,将法医敲晕带走。
他带法医来到他们杀人的大本营——林中木屋。
给法医看了一段视频。
第三次反转:原来协助杀人的,还有他的侄女。
当年的娜娅并没有走丢,而是被拐走培养成了杀人助手。
法医深觉司机的背后还有真正的凶手,正当司机要说出真凶的名字时,一声枪响,司机倒地。
法医联系到负责十年前缅邦杀人案的警察,推断出当年的埋尸地点。
在河床下,挖出一具成年男性尸骸以及若干儿童骨骸。
通过尸骸上的土壤检测,发现尸体原来被害地点。
而那个地区早就拆迁了,法医看着当年居住此地的人员名单,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心理医生。
法医开车载心理医生,表示自己已经发现真凶是他。
心理医生干脆自白自己的杀人历程。
原来心理医生,就是电影开篇那个弑父的少年。
他本来像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过日子,然而妻子意外去世,他又患上癌症,少年时代的杀人嗜虐复苏,他开始在缅邦杀人。
然而,因为女警官的干预,他犯案受阻,顺手把后备箱里被迷晕的女孩放在校车里,这一切都被儿子看到了。
儿子发现了父亲在发电机房里犯下的一切罪行,惊恐中失足坠楼。
于是,心理医生对女警官怀恨在心,设计拐走她的女儿并把她培养成了共犯。
心理医生表示,我还有一张王牌,你不敢抓我的。
然而,法医表示你的王牌没有用了。
哥哥和女警官已经找到了被你囚禁的娜娅。
心理医生疯狂的抢方向盘,两人撕打起来,紧急关头,法医打开了心理医生的安全带。
果不其然,出了车祸,心理医生卒,法医有安全带,苟住性命。
不怪有网友吐槽:我看了两个小时,就看了一个安全带大型公益广告???
虽然槽点满满,但不计较太多逻辑的话,看着也还可以。
全员黑化是亮点,最后连法医也黑化搞死真凶保住侄女。
反转一波一波,也还凑合吧。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找来看看,欢迎与清嘉一起吐槽!
写于2020.8.18
说实话,这部电影一开始我还没什么兴趣,可能是印度片给了我比较固定的印象?
直到看到有影评说这部电影有着很多神反转,这吸引了我,于是我花了两个多小时看它。
开篇,电影讲述了一个男孩从小遭父亲的虐打,在这样的环境里,小男孩从小就异于常,他喜欢搜集动物尸体,再鲜血淋漓的场面,他都可以面不改色的捡起尸体的一部分收藏起来。
他总是笑着,而最后,少年的他笑着杀了自己的父亲,将尸体埋葬在家门前,带着收藏的意味,也带着仇恨的怨气。
很快,小女孩迪维娅失踪案件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她的尸体随即被发现。
女警官莉迪卡作为案件负责人,发现了另一起和迪维娅案件十分相似的案件,她向上司申请成立了调查组,警局给她配备了一名法医顾问——萨缪尔,同时也是莉迪卡前夫的弟弟。
萨缪尔对查案独有一套方法,他有着极其敏锐的直觉,再警方还在迷茫搜捕凶手时,他大胆的提出了“儿童连环杀手“的猜想,并佐以证明。
萨缪尔总能赶在警方的前面,知道更多关于凶手的线索,他的思想十分大胆,没有所谓的世俗束缚,他能够根据蛛丝马迹猜出凶手的行为。
莉迪卡起初对他的猜想予以否定,但是很快出现了一名目击证人,他的证词证实凶手是一名十一二岁的少年。
鲁本十一岁的少年鲁本进入了警方的视线,有了证人,鲁本成了警方的通缉对象。
鲁本八岁时,因为推两个男孩入井而被警察带到心理医生那里做治疗,杰亚库玛医生接手了鲁本的治疗。
在医生的眼里,鲁本总是迷茫的,他不像是个生来嗜血残暴的怪物,所以他陪伴了鲁本两年,却在一次意外中,鲁本再次病发逃离。
另一边,一位退休的老刑警带来了一个DNA样本,这个样本来自于十年前的缅帮案件中,当年抓获的凶手——校车司机乌拜德,被证实并非真正凶手,且警方于被害者身上发现了一个"第三人DNA"。
这个案子是莉迪亚警官经手的第一个案件,当年她很快抓获了乌拜德,但是老刑警认为凶手还逍遥法外,因此这么多年一直在寻找的路上。
可惜,鲁本的DNA和“第三人DNA”不符合。
萨缪尔对当年的缅帮案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老刑警的叙述,他果断的利用仪器探测当年的埋石现场。
果然,在地底下,有着尚未被发掘的五具尸体。
随着调查的进行,愈来愈多的线索说明:当年的缅帮案和现今的儿童连环被杀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鲁本被抓获时,他认罪了。
他说:“是我亲手把他们送上了撒旦的祭坛。
”
聪明的萨缪尔发现了鲁本认罪时的异常,因为鲁本的听力异常,所以他必须一直带着助听器,在认罪时,他的头侧向了一边,证明他应该是听到了什么。
萨缪尔认为有人通过干扰鲁本的助听器,进而洗脑鲁本。
这个发现,让萨缪尔一步一步的接触到了鲁本背后的人,甚至是发现了当年莉迪卡失踪的女儿娜亚并没有死,而是被真正的凶手带走。
萨缪尔在乌拜德的口中得知了还有另一个人的存在,凶手杀死了乌拜德,将绑架的罪行推给了萨缪尔。
萨缪尔利用录像逃过指证,他勇敢的约出了真凶阿方斯——片头弑父的男孩,在阿方斯的口中得知了一切的真相,最后阿方斯车祸身亡,萨缪尔幸运存活。
一些疑点1.全片看下来,男主萨缪尔如有神助。
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以被他解读出不一样的内容。
比如医院垃圾桶里的巧克力包装纸,警察锁定了鲁本,他却提出这可能是凶手的干扰;再比如他通过小女孩身上的痕迹,完美的再现了凶手的行为……这样的探案能力堪比神探,但是他却只是个法医顾问,警官莉迪卡对他也一直持怀疑态度,说明在这些案件之前,他似乎并没有体现这样厉害的能力。
那为什么在这次案件中,他突然的大放光彩,对凶手的推测从不出错?
2.为什么凶手阿方斯当年带走了莉迪卡的女儿娜亚?
就只是为了把她塑造成连环杀手,从而报复莉迪卡?
3.萨缪尔约凶手阿方斯出来,向他说明自己已经发现了真正的凶手,于是阿方斯向他也向我们叙述了他的故事:家庭的破碎加上得了癌症不久于人世,少时变态的阿方斯再度苏醒,开始了杀害孩童,只是被儿子发现,儿子惊吓中失足坠落,从此阿方斯心中只有复仇。
然后男主在和凶手搏斗中解开了凶手的安全带,所以凶手死了,死无对证,就像一开始鲁本认罪后乌拜德想让鲁本做的那样——让鲁本扛下所有罪。
最后警官审萨缪尔的镜头和一开始审那个警官一样(就是谎称妻子被别人杀害,自己被打昏的那个人),那个警官说了谎,这样相似的镜头,是否可以理解为萨缪尔也说了谎?
电影《法医追凶》是一部犯罪、悬疑、恐怖、亮点满满的印度片中少有的类型。
电影开头就满满的诡异感。
诡异的视角,诡异的背景音,一个男孩站在鸡舍前,面无表情,他目不转睛地看着一只活鸡被剁碎,随后,男孩跟父亲回到家中,此刻他的裤子却染上了奇怪的血迹。
原来他竟然将剁下来的鸡头偷偷带回了家。
更诡异的画面出现了,男孩将血淋淋的鸡头装进透明的玻璃瓶中,在他的床底下还有无数个类似的玻璃瓶,里面密封着各种各样动物的死尸…自始至终,他都面带微笑,表情无比享受,终于父亲发现男孩变态的嗜好。
他被狠狠的抽打。
男孩对父亲产生了仇恨,终于他对父亲痛下了杀手…夜深人静,男孩将父亲的尸体偷偷埋在自家后院,一个恐怖杀人魔童!
这是电影的开头。
电影开篇就立刻诠释了一个饱受父亲暴力,拥有不幸童年和青春期的印度少年反杀父亲的故事。
后半段剧情更是复杂,人物较多,连环凶案、变态杀人犯、法医追凶…这样吸金的犯罪片题材,加上层层反转、环环相扣的剧情,还有时不时溢出屏幕的诡异氛围,你想看吗?
《法医追凶》是以印度犯罪破案为题材。
电影开篇给我们诠释了一个饱受父亲暴力,拥有不幸童年,有特殊癖好喜欢虐杀动物,最后反杀父亲的故事,基于这样的铺垫,对于之后接踵而来的案件,一个小女孩的失踪,到后面的神秘连环杀手案件。
案件环环相扣,真正的连环凶手还躲在暗处,TA究竟是谁?
接下来,电影又开始了高能反转,每次反转都让人大吃一惊。
不到最后,你永远无法确定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整个观影过程就是“我猜到凶手了”—“我猜错了”—“我又猜对了?
”—“啊,又错了”的循环。
配乐非常惊悚,虽然有些逻辑上的小漏洞,但真的瑕不掩瑜。
最后附加一句话:精神变态狂犯案没有动机,作案本身就是他的动机。
题目与内容无关,哈哈哈话说,看完电影急于上豆瓣来寻找解析和共鸣,结果搜索“法医追凶”,what?
黑人问号脸,竟然没有,反反复复搜了好几遍,都没能搜到,最后灵机一动,看一下电影的英文,才搜了出来。。。。。
下面会有剧透,慎点:每次看印度电影都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是怕歌舞,我觉得歌舞还挺好看的,哈哈,主要是时间比较长,两小时起步太正常, 所以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儿八宝粥都得准备上,最后全都没吃上,因为无论是音乐还是个别的画面还是那种紧张感,看着还挺害怕的。
影片整体可看性非常强,内心会有很多疑惑和猜想,不过就是临近结尾的时候有点乱,少了一种真相慢慢被调查出来的感觉,而是,怎么凶手就这样出现了?
这个电影开篇即立刻诠释了一个饱受父亲暴力,拥有不幸童年和青春期的印度少年反杀父亲的故事,基于这样的铺垫,看到后面接踵而来的谋杀案,我们会有这样一个心理猜想:谋杀案肯定跟开头的男人脱离不了干系了,那么到底谁是这个人?
看到萨姆的哥哥凶神恶煞的剁鸡肉,差点以为他是后面的大Boss。
因为他和萨姆是跟爷爷住一起的,也没有显示他父亲还在世。
还有几处电影前面铺垫了,但是后面却没解释,就是女主女儿那条线,有一幕是女主和女儿在亲戚家,亲戚的女儿在阳台上够东西,镜头给了几分钟,我都感觉女主女儿是想把亲戚的女儿推下去,最后女主女儿这条线就不了了之了。
而且女主有的时候把女儿放在心理医生那里,后来鲁本把一个拐来的小女孩放在树林的汽车房子里,然后由女主女儿(不知道是身边抚养的还是被拐走的那个)推出来,当时结合起来会觉得,女主女儿可能因为妹妹被拐走,父母离婚,受到了什么心理创伤,所以喜欢杀别的小女孩儿?
另外就是为什么凶手要把鲁本的线索供出来呢?
他要利用鲁本,感觉完全没必要呢。
以及凶手的儿子看到自己爸爸从后备箱拿出一个小女孩儿的尸体也设计的太过草率了,很明显他儿子会看到,如果设计成中途停下让他儿子去商店买个水啊,他儿子提早回来发现了感觉更说得通。
最后男主为什么要拔了安全带,因为他已经有证据制裁罪犯了,不能仅仅是打不过吧…所以看这个电影最后的感受就是,感觉有很多没有说的通的地方。
就像很多人说的,如果在女主女儿那里再下点功夫,电影的观感和悬疑感将更上一层。
比如偶尔来个女儿对调,女儿黑化。
还有一点,电影里一个杀妻的快退休的高级警察,最后就那样用钱搞定不了了之了?
一直帮助破案还蛮正面的,看来印度电影很敢于呈现社会现实。
很多人没看懂最后的反转,为什么猪脚约凶手上车?
为什么解开凶手安全带?
其实很简单,法医隐藏了他侄女的信息,因为所有案件都是他侄女被凶手胁迫做的,他制造事故的目的就是让凶手死无对证,这样案件真相只有法医知道,而法医隐瞒了侄女的视频。
但他侄女经历了十年的熏陶和洗礼真的不清不白和心里阴影?
我觉得第二部将是他侄女的阴暗面【影片中侄女推着手推车时嘴角是有笑容的,如果是胁迫我觉得不可能是这种表情,另外女警官带着女儿走访人家的时候,注意当时女儿面对另外一个小女孩在阳台的心里变化,这个时候小女孩是黑暗面的,也就是说黑暗面趁着女警察另外一个女儿不在的情况下,她会时常在妈妈身边,这也就可以解释好的女儿出现在警察局的一面,或者她好的女儿一直知道她姐妹活着】各位没看懂的请回去重看里面的细节,我承认这个法医有点神话了,但是里面的情节很多反应女孩才是幕后推手,车里表情,阳台心态,手推车表情
【1】男主双手被绑,结果反杀司机。
我以为我在看动作片。
【2】然后凶手拿着枪,啪啪啪把司机打死了,结果不敢打赤手空拳的男主,开着车就跑了!?
大哥,你是不是怕他变身啊。
【3】男主除了不验尸,什么都会。
现场痕迹分析,行为分析,格斗术,犯罪心理学,推理,医学,飙车等等。
凶手大哥,我理解你了,我也真的好怕他突然变身。
【4】电脑里的画面,永远是科幻类型的酷炫页面。
估计还是个“黑客”大佬。
【5】匹配dna,只有吻合与不吻合。
应该是匹配度。
【6】凶手除了受刺激杀人,反而不像个反社会人格。
至少和主题“变态杀人犯罪者没有动机,作案本身就是动机”,有些不符合。
凶手每次杀人,都有强烈的动机。
所谓变态,即非常态。
那个黑暗双胞胎,反而更符合主题。
从最后反转来看,高智商的男主一家才像真正的反社会人格家族。
(1)男主最后黑化,高智商。
(2)男主哥哥虽然没有明显的剧情显示这一点,但开视频切肉那个镜头,有些出戏。
(3)黑暗双胞胎,同样也是高智商。
也是全篇最黑的角色。
【7】长发男孩因为助听器被凶手控制,一直灌输杀人观念,就听从控制去杀人了,这有些太出戏。
因为我的专业就是心理学,明确告诉大家,这种情况是不能发生的。
为什么各种悬疑片都喜欢把boss安排成心理医生啊,我们和广大编剧有仇吗?
你看看现实中,有几个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去犯罪了?
我们都是关爱他人的好人呀,不要再黑我们了。
我们也不能操控人心,那是政治家的强项。
在欧美,官方安排了心理学家花费了几十上百年时间搞这些,到今天,什么精神控制术,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真有这种技术,早就统治世界了,还提莫去杀人,是不是傻?
【8】虽然吐槽了很多,但本片仍然值得一看。
导演想要加入太多的元素,有些驾驭不住了。
但剧本本身的反转,已经很吸引人了。
可有可无的硬伤,不影响观看爽感。
至少三星,对于喜欢看悬疑的朋友而言,这片可以到达四星程度。
2020印度犯罪片《法医追凶》,豆瓣评分6.7。
自从《误杀瞒天记》一炮打响,近几年印度的犯罪悬疑片开始增多,比如《调音师》《天作谜案》。
法医题材的电视剧很多,但电影却非常罕见。
本片也是一部主打剧情反转再反转的犯罪悬疑片,特色是将法医角色融入剧情,增加了鉴证推理的内容,增强了破案的科学性,有些福尔摩斯的味道(福尔摩斯可以说是不解剖尸体的法医)。
影片整体来说拍得有些乱,导演在讲悬疑故事的手法上还需要提升,有几个关键的悬疑点设置和讲述得不够清晰,有些剧情的设计是为了制造反转而刻意反转。
结尾部分揭示真相的桥段不理想,既然影片以法医为主角,那么应该体现法医来揭示真相,而本片中大反派却唠唠叨叨地将自己隐藏了几十年的真相向法医男主全盘托出——如果这么爱说大实话,怎么不早说呢?
哪有罪大恶极的连环杀手会在未受逼迫和拷问的前提下如此细致入微地将几十年来的犯罪过程全盘托出?
影片最后的法医解释真相的反转设计得很精妙——大反派由于更换过骨髓而具备了两种DNA,于是逃脱了法医的DNA匹配。
虽然编剧的这个构思听起来有些狗血,不过从理论上倒确实存在可能性。
本片有中国元素,有个小女孩角色拿着一个很抢眼的大屏手机,镜头特意给了个特写,竟然是小米手机,不过应该是老款,因为小米现在这么大个头的手机了。
印度这些年的商业电影,去歌舞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典型的印度标签越来越少。
本片完全没有歌舞,连插曲都没有,没有印度电影特有的搞笑。
片长两个多小时,在动辄150分钟打底的印度电影中算是短的了。
慢镜头在本片中仍有所体现,不过比重很小,而且男主女主没有耍酷摆POSE,没有自带吹风机。
本片在配乐上有些过,从头到尾都是惊悚悬疑的配乐,虽然是衬托剧情必不可少的元素,但是比重过大、没时没会就令人审美疲劳了。
这仿佛有的动作片,从头打到尾,但却无法让人兴奋,就是因为张弛有道的节奏没把控好,总是一个强劲的力道,就会令观影过程产生疲劳感。
本片的剧情尺度挺大——残杀儿童。
影像尺度也不小,虽然没有直接展示血腥杀人,但是在展示罪犯残杀儿童的屋子时,满眼全是血浆,是印度电影少见的视觉大尺度影片。
很多变态杀人狂电影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一种就是被挑起来的杀人欲望,因为被人侮辱或者是嫌弃等等。
在这样不被待见的环境中呆的时间久了之后,就会对人群产生一种仇恨心理,然后在这个心理的作用下,容易走向极端,然后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举动。
这些举动最终引发犯罪。
还有一种就是童年的阴影引发的一系列长大后的反馈行为,小时候目睹了或者是经历了某一件事情,以至于长大后,或者是一生中都不能摆脱这件事情留在自己心里的痕迹,最终因为这件事情而走上了一条犯罪道路。
这个理由是很多惊悚悬疑片导演所追捧的,因为它具有理论上的依据,这个依据大家也很熟悉,那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
以上是两种非常常见的犯罪片所引发犯罪的依据,很多导演通过这两个依据开拓出来的犯罪片基本上也分为两个类型。
一种就是陌路狂杀类的,这一类代表作有《致命弯道》系列,《隔山有眼》系列等等。
这些系列的特点,就是一群人被区别对待,然后体内的犯罪基因被这些轻视的目光所点燃,最终走向犯罪道路,第二种则是童年阴影系列的,比如说《沉默的羔羊》系列,《德州电锯杀人狂》系列等等,因为童年的时候目睹或者是亲历的一些事情在自己一生中的印象太为深刻了,走不出来,所以走上了犯罪道路。
当然,很多人都以为这样的变态杀人狂电影就只有这两种类型了,然而事实上还有一种变态杀人狂电影是超脱于这两种类型之外的,就比如说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印度电影,《法医追凶》。
本片毫无疑问,它的出现给了变态杀人狂电影一个新的方向,我们不必心心念念的去铺陈任何的逻辑,也不用追寻犯罪者的全方位心理变化,只需要遵从这一点,以后的题材就会源源不断。
《法医追凶》说的本来是一个法医通过犯罪现场的种种细节,来找到最重的凶手的故事,然而这个故事却因为犯罪人员的性格以及犯罪行为背后的逻辑基础而黯然失色。
本片究竟有多有意思呢,一点点看吧。
首先是故事剧情,两个兄弟,哥哥娶了警察当老婆,弟弟却是法医。
哥哥与妻子因为几年前自己的女儿失踪案而离婚。
几年后,一起儿童连环失踪案再一次搅动了警方的视线,此时哥哥的前妻负责这起案件,然后和弟弟开始联手了。
通过对犯罪现场各种各样证据的收集对比,很快这个案件就水落石出了,然而最后的嫌疑人却跌破了大家的眼镜。
通过警方用证据勾勒出来的嫌疑人却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孩,然而这个小孩是真正的嫌疑人吗?
弟弟表示了怀疑,与此同时,自己失踪了好几年的侄女也开始浮出水面。
案件再一次面临扑朔迷离的结果,这一次,弟弟却发现其中的故事并不这么简单。
这是一部网飞投资拍摄的悬疑电影,因此,本片受限制的可能性就会小点,然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很多逻辑上的漏洞并不能很好地弥补上。
然而这并不是太过于影响观感。
本片唯一值得称颂的地方就是犯罪动机的设定上。
以往的变态杀人狂电影的犯罪动机如上文提到的那样,然而本片的犯罪动机很简单,也是很具有代表性。
我们经常会觉得犯罪者一定会有一个准确的动机,然而本片却告诉你,犯罪者的犯罪动机或许并没有那么复杂,或许很简单,犯罪就是犯罪者的犯罪动机。
为什么要杀人,因为杀人可以给他带来一种快感,这种快感恶性循环下,就成为了他的杀人动机。
怎么样,看上去这个理由很扯吧,实际上不然。
我们常说的激情杀人就是这个动机的简单版本。
而这个动机基本上属于激情杀人的衍生。
它不需要外界环境的刺激,比如说别人辱骂你,别人侮辱你等等。
它只需要一个诱因,就是想要杀人了,突然想要杀人了,眼前的一切条件诱使他想要杀人了而已。
然后他就开始杀人了,最终停不下来然后被逮捕等等。
这是一个完整的杀人逻辑,在这个逻辑下我们所看到的本片基本上所有的框架脉络就很明显了。
因为是突然之间有了杀人的意识,然后就不自觉地将这个意识表现成为行为的一部分。
最终案件得以发生。
而此前导演埋下的关于小孩子杀人这只是一个幌子,因为这个幌子,我们更愿意将很多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那几个孩子身上,然而真实的犯罪者的动机往往更加的简单和清晰。
而最后一幕通过这个论据就很好理解了,为什么法医在最后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还是要杀死犯罪嫌疑人,原因很简单,就是在这个条件下,触发了法医想要杀人的念头,于是,灾难就发生了。
本片这样一来也算是有头有尾了。
如果这个论据被大量应用的话,今后搞一个国产片复兴也未可知。
……你好,再见
豆瓣上标记的几部喜欢的印度片子分享一下,正能量电影个人观感,就是印度电影+日本动漫+美国超英。
其它国家的正能量电影,看完真没感觉。
下面讨论下剧情,有几个地方没看明白,剧透误入。
电影由于是悬疑所以最后20多分钟才给出真相,而且最后1分钟还反转了,我按时间说下剧情。
首先是BOSS小时候被爸爸打,应该是单亲家庭,并且有收集小动物尸体的变态爱好。
大概20岁的时候仍然被他爸打,勒死了他爸。
后面应该是过了一段时间正常生活,职业是心理医生,有了女朋友,结婚生个儿子,结果没几年老婆就死了。
儿子十来岁时boss得了癌症,看到别人家父母孩子幸福,想到自己小时候被父亲打,老婆死,自己得癌症,儿子要成孤儿,变态心理爆发,开始杀小孩。
结果后面医生告诉他癌症转好,骨髓移植可以康复。
之后一次绑架一个小孩后,开车转移遇上女警察查车,怕被发现改路然后把小孩丢弃,被儿子发现了。
回家后儿子偷偷进入地下室,发现原来电视上的变态杀手居然是自己老爸,慌乱中脚下一滑摔死了。
boss把儿子的死怪罪于女警察查车,要报复。
boss拐跑了女警察的小女儿。
然后因为职业的关系,控制了一个变态病人还有一个有心理疾病的小男孩鲁本,配合自己。
1.这里我就不明白了,女警察女儿长大到十几岁时,boss应该是培养了另一个女孩,回家认亲,其实是听boss的话的。
到了男主法医时间线,boss控制鲁本拐小孩,然后让女警察女儿杀,并且录了像。
男主追查线索,先是找到了鲁本,结果boss控制鲁本自杀。
然后男主被boss手下变态男打晕抓走,之后要杀男主前男主挣脱了,boss开枪先打死了自己手下,男主开车追没追上。
2.第二处不明白,男主跟boss不知道怎么就一起开车,而且他说上了车才知道boss是杀人凶手。
这时候女警察也找到了被boss一直囚禁养大的女儿。
然后男主和boss搏斗,解开了boss的安全带,然后汽车翻车,boss甩出去摔死了。
两处不明白的地方,1女警察在家里那个女儿是不是boss领养的?
这个女儿杀了小孩,最后怎么样了?
2男主怎么知道boss是心里医生的?
按他说的,boss骨髓移植,dna变了,采血测试dna跟凶手不匹配,而没有取得皮肤这种没变的DNA。
开始悬疑气氛不错,猜错了几次,过半的时候就猜出真凶了,以至于后面有点啰嗦。
最近一年最火的印度电影吧,好久没看阿三片了,因为最近的杭州女子案,想起来看。剧情还是挺带劲的,漏洞当然也是有,算不上印度神片,但也很不错了。其中小米和吃鸡亮了
操作难度过大
经典的反转剧情
坑挖得很深,配乐搞的恐怖。可好多地方没逻辑。
男主被打晕之后一看就是老套的剧情,凶手像套娃一个套一个,真是乱七八糟的设定,还精神变态,就杀杀小女生也没别的了,还不如韩剧窥探里那个蹲监狱的精神变态杀人医生……什么DNA检测什么高科技定位追踪,医院、游乐园、学校居然没个监控摄像头,也是够可以的……
陈思诚看完很激动,👀会变成💰💰。
有点扯
近几年影视剧把法医吹到天 无所不能 只手遮天 一人把所有人活都干了算了 -128
除了女演员比较养眼之外,就没啥太多可看的了~
瞎jb挖坑,又想尽办法填坑的样子真的很捉急。另外悬疑电影能不能整点阳间的bgm,这个bgm是直接拿欧美恐怖片里扒的吗。虎头蛇尾的电影,引人入胜却不能始终如一
我真的脸盲,没认出任何人,我只认出来一个受害者母亲是较量2里面的卧底女警察
多多少少有点敷衍,悬疑拍成了男主强行破案剧,要啥有啥就很懵逼,要追凶就给你你送个车咋怕男主跑的累?
不是说线索不行,就是线索提取关联有点迷。就像先设定好结论再反推回线索
故事挺曲折,但是讲得一般,以及里面的男的好像长得都差不多认人困难!
两个小时看一个关于安全带的公益广告!!!
不知是剧情(字幕)的原因还是我(不认真看+脸盲)的原因,感觉没有完全懂,有些地方不太合理
镜头剪辑不错,故事选材也不错。
我觉得不行……感觉可以精简很多地方,太多地儿磨叽。最后的血腥确实还挺血的,整的我都想起追击者了……演员全是大胡子真的搞的我有点儿脸盲,导致真凶都露相了我特么都没反应过来,毫无炸毛儿的感觉,太影响观感了😨(再一次,相比之下觉得印地语听着太舒服了,这个马拉什么语感觉舌头就没捋直过……)
虽然但是配乐能不能不要一惊一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