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最后一个故事吧片中大量切入了两人热恋时候的甜蜜片段,男主很享受女主越来越加深的喂甜食程度,但是他并非真正爱女主,原因且听我慢慢道来:无缘由的爱让人上瘾,就像甜食让人迷恋。
当爱情如甜食一般慢慢变质,上瘾的人吃下的也就是毒药。
我们爱甜食其实只是爱吃甜食,享受甜食带给我们的甜蜜,男主爱女主其实也只是依赖她给他的爱或者甜食,享受她的爱带来的温暖,这在本质上是一种自私二不能算爱。
这种自私不但让自己上瘾(男主对女主的依赖日益加深以至于后来放弃尊严地乞求女主回到他身边),也让日益成熟的女主看清现实,也变得和他一样自私(在面对男主乞求的时候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对甜食上瘾而是任由手上的冰淇淋融化,完全不顾男主的哀求)。
这种自私像病毒一样传染蔓延,当利己主义成为主流,弱肉强食、欺善怕恶也就变成社会常态(在聚会上女主和她的“朋友们”一起把可怜又可恨的男主吃掉了)。
最终的结果是,上瘾的人(仍然沉迷于自私的爱的人比如男主)成为自私的牺牲品,不再上瘾的人(看清了社会的自私现实)也悲哀地活着——最后的晚餐
蟾蜍之母:老巫婆实力撩汉子,出门别乱认识人就对了,千万别认为和一个人有共同话题和爱好觉得聊的还行就放下防范意识了,男的不会想这么多就容易上当受骗了呗还答应人家去呢这智商真像我。
有时候表面的假象是深不可测的,不过电影来说深山老林里面的雾倒是做的很好,男主想逃出去的时候,雾就遮住太阳了,刚好和前面看到的路牌里的标识相呼应,无限循环,是没可能走出去的,雾的细节让我很欣慰,一股给人阴气很重的感觉,加上湿答答的画面,整个感觉又上了一层,就看观众会不会联想了。
我爱你:爱到令人窒息,两个人都有病啊。
那样的爱无时无刻的监视和管控能得到多少回报,低效率低回报,爱的方式错了,切了血管笑着说我爱你也没用,病态到了极点,所以啊,爱之前觉得自己挺厉害的都在自己的掌握里自己也很享受那种无死角的爱,爱之后又发现自己承受不起,更何况故事里的女主还是水性杨花,这就没得说了。
梦遗:梦的后遗症么,这故事剧情有点跳脱,没怎么看懂,男主出轨是毫无问题的了,自己的负罪感强加在妻子身上,到最后梦境现实傻傻分不清,我也分不清了,反正出轨这种事儿每个人有每个人看法吧,至于女主,真不能有电影里的报复心理,我都看呆了......有句话倒是挺打动的:那个和你结婚的女人,那个你曾许诺爱她直到死亡的女人。
爱了就是一辈子的事了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这么做也不是不行,煎熬的是自己,事情告一段落了留下的记忆也是自己,出不出轨也是自己,难道勾引就是小三的错了?
小三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值钱了。
事故:超哲学,看得我心堵得慌,生死问题是一个小孩子能理解得了的么,镜头切的有点晃,关键是老人的行为和眼神给女孩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果然,不能给小孩子看不适宜他们那个年龄该接受的东西。
看了很久之前发表的一篇影评再此持一致观点。
记忆收集:设定不错,不过......这明显不对了诶,太冠冕堂皇了吧,因为自己喜欢所以就作出伤害别人的事,别人有别人的生活方式,不需要任何人去干涉,会有固定人群去做各方面的相关工作,女主倒好,强夺来满足自己么,简直丧心病狂,抢来的东西说到底都不属于自己的,好死不如赖活着凭什么就认为她们该死,命自有天收啊,后面瞎了就没明白了......是看了太多人的经历迷失在黑暗里了么。
干涉他人之前不要忘了道德底线和人该有的善念。
即便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也是啊。
甜食:最后的晚餐细思极恐,表示再次不明白。
最初的理解是认为女主和男主一样爱吃,通过吃来建立爱情,发现维持不了多久,这告诉我们,想要去维持爱情是要靠双方经营的,你想经营啊但不能死指着一个方向不会转弯啊,男主爱的也是没谁了,心甘情愿是你的,她累了,不想了,觉得没意思了,所以啊......最后的晚餐就是你了呀,爱的越深陷的越深,但也制造了回忆的假象,都提取了美好的回忆,甜蜜的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只求爱的人能回头,殊不知她已经变的残忍不堪。
电影里的话很疯狂啊,没想到会有分尸这一幕,还是理解不了想表达什么,唯一觉得血腥的一幕了。
结局看戏的变成了戏中人,而人偶慢慢的变得有人样了。
其实第一个故事不算啥吧,看烂了都。
比较喜欢“我爱你”的故事,典型的极致到变态的爱,若男主角最后没有自杀,只是后悔,那就没什么了,就是最后他的追随,以及那几句“I LOVE YOU……”还是看得比较过瘾的。
然后最爱的就是“糖果”了。
喜欢里面女主角的所有造型,最后一个比较哥特。
最有印象的是那个打着糖果浆点滴的病人。
其实这个没太看懂,怎么最后就去吃人了。
喜欢电影的封面,当时也就是看到封面才去看的,还不错吧,故事的质量层次不齐
评论,才知道要选评价,我给的力荐,因为我可能理解有偏差,感觉是个比较深刻的片子,说的个人看法,请大家帮忙指出意淫编剧的地方,谢谢。
第一个故事,是说爱情的忠诚,男人的不忠导致女人受伤,女人的死导致另一个人的自责,由于悔恨男人最终也是选择死。
(忽略青蛙,别当童话看。
)第二个故事,是说爱情的不信任,从恋爱开始男人就怀疑女人的不忠,影片中有求婚的一段,男人问女人是不是和路过的人眉来眼去,故事最终他杀死前妻,杀死一个臆想中的情敌,即使他无数种设想前期的出轨和不堪,百般的为自己寻找杀死这个女人的理由,最后还是一句“我爱你”说出了男主角心里被扭曲的主题。
(从女猪脚说“我现在就要走了,你别嫌阻止我”之后,都是男猪脚的幻想,他把乔治当做情敌,当发现前妻被杀之后有怀疑乔治欲与之搞基,可见男猪脚之想象丰富。
)第三个故事,我觉得是一个强奸犯把现实和梦境混淆了,认为自己是一个猎艳高手游戏人间,最后以心理学家作为梦境和现实的介质,问他是否强奸过某人,由此展开这同样是一个女人的噩梦……(不敢乱说,个人意见,欢迎指正)第四个故事,妈妈自认为是参透了人生,看明白了生死,教导女儿:“奶奶死了是因为身体不行了”,之后有摩托车超车,骑士的死不知道是不是说不该死的人因为不珍惜生命而早逝,反正从孩子眼里一个带有雄鹿标志的老头迫不及待的取走一息尚存的雄鹿首级的场面,很难理解。
第五个故事,说实话,我是学医的,眼睛也挨过针,但是视觉上也很受冲击,我意淫于主持人“别人的生活就是比我们自己的更引人入胜”这句话,我觉得,好像是说总是记录别人的人生,不如闭上眼睛自己去走。
(不看那些血腥的,女猪脚作为女人好像只是在记录某些看似失败的女人的一生,是不是告诫人不要过于谨慎啊。
)第六个故事,受人启发,说是画面很像最后的晚餐,的确是啊,故事里反复强调甜食,男人养胖了当猪宰,我的脑细胞彻底烧干了!
求最终解释!
学了这么多年鲁迅和朱自清还有臧克家为主演的中学课本,理解能力还是有限,愧为80后应试生,求各位指点!
本片以一个充满奇幻又带给人恐惧感的剧院为主题,展开了六个毫不相干的故事。
而这六个故事最终也没能诠释一个寓意深刻又引人深思的主题,反而和结尾毫不相干。
这点多少会让看到最后还在费尽心思寻找联系的观众有些失望。
最终看戏的女人变成了舞台的一员,这就好像变成了影片的第七个故事。
尽管是这样,当我反观这六个离奇故事的时候,还是会感到一丝的喜悦,六个故事虽不相干,但每个单拿出来,还是能让观众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已是深夜,为了尽快看完,跳过了很多部分,但每个故事也只是跳过开头一点点就老老实实看完了。
从蟾蜍女巫到变态美食聚会,每个故事在一开始就能调动起观众的兴趣,而且绝对离奇。
再加上拍摄手法注重细节且到位,音乐搭配合理,台词简单却不是空话。
相信这六部小电影满足了众多观众的口味。
虽然可能有些镜头过于血腥但也绝非和(电锯,弯道)是同一类型,而且与传统的美式血腥相比,本片加入了欧洲元素,让有些难以突破的美版血场也增添了不少新意。
此外,小而精且不失平衡也是本片的另一个亮点。
六部短片,在还都不算凑数的基础上,导演也很好的把握了影片的整体感,让六个分散的片子整齐的排列成了一队,没有站的靠前的,也没有站的靠边的。
让人觉得,再怎么不相关,他还是一部电影。
总之如果你觉得本片和你的预期有些差异,那不妨你就当作看了六部电影,虽不是什么杰作,巨作,但也值了. :)
“为了定义你的人生,你必须生活,别人的生活就是比你的引人入胜”木偶人冷冷的捻着飞虫说。
但是别人的故事里也会有你的人生,所以坐在这家离奇剧院的艾诺拉佩妮是心潮起伏哭着去看这些故事的,最后听故事的人会变成说故事的人,说故事的木偶也会鲜活起来成为人融于人群。
成为你、成为我、成为她。
这些生命中的残酷、血腥和悲伤 ,也会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上演。
世界的残酷与无常——事故我愿意从第四个故事开始谈起,美丽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在参加奶奶葬礼的归途,。
小女孩还清晰的记得年轻摩托车手灿烂微笑着向她打招呼,转眼却看见颤抖的奄奄一息的麋鹿和血肉模糊毫无生气的年轻摩托车手,而年老的摩托车手刚才还与他的孩子尽情地享受驰骋的快乐,现在却目光呆滞地坐在那里,仿佛眼前人的生死离别是在梦境,直到救援的警车来到,他才如梦初醒,知道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真实地发生在他的生活,于是悲伤的父亲拿起刀,切断了麋鹿的脖子,殷红的鲜血蔓延却载不动失子的悲伤,父亲愤怒的刀子唤不回儿子的生,因为没有希望的爱他却用刀子完成了复仇,用鲜血掩埋悲伤。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会死,会怎么死,“但是我知道在我们还在人世的时候,我们尽我们可能去关心他人。
等到我们死了,我们也会很开心”母亲这样安慰经历这起事故的女孩。
成长的路上,我们一次次面对各种陌生人、亲人、自己生死,有些时候甚至会很血腥,我们真的学会面对这残酷而无常的人生了么?
献给痛彻心扉的已逝爱情——甜食这个题目有些怪,sweet,被译成甜食。
那些相爱的人不是也彼此称为“甜心”么?
相爱的时候,一花一世界,弥漫着甜蜜与温馨,而光环退去,那些曾经的甜蜜变成腐烂的伤,即使你不愿意,改变却无可避免。
即使你哭泣、悲伤、哀求甚至赔上所有的尊严却依然挽不回一颗已经变了的心,他/她甚至舐舔着你的痛苦开始了新的生活。
生活中即便是不被在餐桌上大快朵颐,鲜血淋漓,撕心裂肺的痛也常见。
背叛,以好奇开始,以死亡或伤祭奠——蟾蜍之母看这个段落,我想起了《毕业生》那部根据查尔斯•韦伯所写的一部同名小说改编1967年的美国喜剧电影,无数个“本”大概都经历过像蟾蜍之母的鲁宾逊太太那样的女人的诱惑,只不过《毕业生》是个万分之几概律的喜剧,而生活里的结果却大多是《蟾蜍之母》这个短片里的残酷、血腥收场。
男主人公以为那个神秘的符号是“人间和天堂的连接点”却不知道,往前一步是地狱,往后退才是人间,在好奇心的驱除下,男主一步步沦陷,最终以死亡或伤祭奠。
爱与恨——我爱你就像木偶人说的“不是所有的恐怖故事都是神的产物。
” 书写 你自己故事的力量 ,就是你定义自己 生命的力量,定义自己的生命” 每个人又是怎么书写者自己的人生呢?
我们的人生还要经历多少以爱之名的残酷与忧伤呢?
不是一般的烂,或许是我的思想境界不够高,感觉被坑得很厉害,这根本就不是恐怖片,简直是重口味。
而且有些小故事是和你探讨人生哲学的,我去。
千万别被它的影名给骗了哦!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人的好奇心第二个故事讲的是爱第三个故事讲的是性第四个故事讲的生与死第五个故事讲的是回忆第六个故事讲的是欲望,拿出了一个食欲来说主持人开始从一个木偶,讲完这6个故事,组成了人的一生,所以他变成了人。
而观众那个女的看完故事失去了她的一生,变成了木偶,以待以后剧院开演重现变换成人。
故事2 我爱你失败的婚姻是因为男方偏执、掌控欲极强,毁灭了别人和自己。
故事3 梦从女的下体伸出的昆虫的巨型口器剪断了自己的阴茎。
妻子把由煎蛋和煎阴茎组成的早餐端给丈夫。
煎阴茎的特写不错,挺逼真的。
-我被你双腿之间的那个独眼怪物害了。
用夹子夹住睫毛向外拉,然后用剪刀把眼皮连带着睫毛一起剪下。
故事之间舞台上的主持人:别人的故事就是要比我们自己的要引人入胜。
故事5 记忆收集从死去的人的眼球抽出液体,然后注入自己的眼球,获得死人的记忆。
一边“阅读”别人的记忆,一边把记忆用笔记在书上。
谋杀女人,然后获取他们的记忆。
戳瞎自己的双目之后,活的比之前更安逸。
故事6 甜食各种与甜食有关的调情、做爱算是个看点。
甜食派对。
一女A吃甜食吃到吐,吐到另外一女B的胸上,女A拿着饼干沾着呕吐物吃,又沾了一下喂女B。
甜食派对上将甜食男断头、分尸,分给派对上的男女吃。
甜食男的女友舔舐甜食男的心脏。
卡里姆胡桑的眼球在卡里姆胡桑参与的电影中,眼球一直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意象,就比如著名的《下意识的残忍》,眼睛所能代表的东西,无非就是更为清晰的感知,更为具体的理解,而在记忆收集”里,眼球被具像化,向我们真正展示了硕大的眼球下所看不见的那些东西。
“记忆收集”本就是一个很好理解的故事,一位自称传记编写家的女人,在黑夜中无人涉足的小巷里,杀死一个又一个无家可归的将死之妇,并吸取她们眼白中的液体,将它们注射入自己的眼睛里,她因此瞥见了她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回忆,并以收集并感受它们为乐趣,在她看来,自己是困于肉体的另一种生命形式,为的只是感受那些独特的记忆,并且将它们记录在书页里,她同情那些生来拥有一切而现在一无所有只能依靠药品生活的女人,讽刺的是,其动力不过精神的幻欲,而她这位自诩脱离肉体的形式主义者却也做着同她们一样的事情,可见,自负并不是她所厌恶的男人独有的特征,而是所有能从弱小生命的消逝中得到满足感的人类的共识,是社会的诱导更是自然的规律,而她夺走了那么多“眼球"后毫无察觉,这便是眼球另外那片未知区域所遮盖的秘密,所有自诩的强者终将盲目的根本定理故事下半个部分,我们这位传记编写家在狩猎过程中,无意间瞥见孕妇的肚子,这个新奇的发现让她激动,她无比迫切地想去感受还未出生的婴儿会有怎样的记忆,在母亲一句句“你到底带走了我宝贝的什么?
“中,她似乎有些许动容,好似她伟大的事业遭到了根本性的质疑,就如同自己的行为本身就是错误一般,就好像世界本来就不需要被拯救也不会被拯救一样,她难得清醒的时刻却转瞬既逝,又一次被藏在了眼球的另一片区域里在肮脏却充满纯净记忆的破旧房子里,她思虑再三,最终将那管婴儿的试剂注射进眼睛里,结果可想而之,无尽的痛苦瞬间爬满全身,但在此刻,这个看似错误的决定,使她真正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英雄”,此时,她无欲可求,无念所思,被世间最纯粹的痛苦所环绕,而耳边嘲讽的声音,或许才是那位真正脱离了肉体的生命一一灵魂,婴儿本就是世上最纯净的东西,因为它们无知,无欲,它们的纯净并非天生就有,而是它们的灵魂还未于肉体和一,同样,险恶的社会并非诞生即如此,而是由人类所创造,所以此刻,她所能感受到的只有灵与肉分离的痛苦,灵魂裹挟着理智,那熟悉的声音指引她于此刻做出正确的选择,不是拿起笔记录自身所感,继续为伟大的事业添砖加瓦,而是拿起刀挖掉眼睛,释放眼球另一面所隐藏的秘密最后,在孤注一掷的痛苦中,眼球如气球一般破碎,书页满地散落,她到底是在看到沉重的真相后无泪痛哭,还是欣喜若狂?
最终,她走出束缚生命的那所破旧房子,在玻璃建造的金字塔下,毅然决然地走往相反的方向,她的脚步从未如现在这般轻松过,她的眼睛从未如现在这般明亮过,正如她自己所说"忘掉所学,便没有了想要知道一切的欲望州有时候闭上眼睛随波逐流感觉会更好“我现在什么都看不见了,但是我又能做梦了”(补充一句,无法做梦可能是诱使她收集回忆的一个因素,而那些回忆也只是她冥冥的幻想,但现在,讨论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而卡里姆胡桑的眼球,自始自终都象征着一样东西,那就是欺骗,在即将看到真相时,它会不遗余力地制造谎言,它是阻止我们与真理相遇的高墙,但当它被迫展现出另一面时,谎言编织的梦境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堪一击,此时,它象征着痛苦与疯狂,亦是失去谎言遮盖的社会与人性。
这个故事的寓意再清晰不过,人们在一次次获得的成就中逐渐盲目,想要得到更多,想要看到更多,最终被肉体赋子的欲望与社会赋予的自负推到万劫不复的地步,人性的顺从与社会的险恶才是这个故事最为可怕的地方,而欺骗我们的眼球,则是这份恐惧最具像的体现。
“忘掉所学,便没有了想要知晓一切的欲望”大智若愚,是每位伟大人物的最终归宿,这让我想起 《心慌方》中唯一逃出异次元杀阵的那位天才傻子。
而在这个故事里,大智若愚的智者是一位变态连环杀手,但这并不是我刻意的过度解读,为何一位杀手恶魔不能成为伟大的英雄呢?
就好像一位精通数学的天才为何不能变成不能自理的傻子呢?
世界本就荒谬绝伦,,一颗不大不小的眼球,便是世界的缩影,而这颗眼球所延伸的故事,却不受大家的欢迎,到底是大致若愚还是大众若愚
平克弗洛伊德的猪pink floyd的《Animals》中的三种动物分别是毫无主见的羊,疲于奔命的狗和高高在上的猪,而这里的猪与“甜食”里的猪别无二致,但唯一不同的是,“甜食”的猪分为上下两等,上等猪拥有智慧,运筹帷幄克制欲望,下等猪贪得无厌,不懂节制最终成为盘中餐。
毫无疑问”甜食“是这部电影最好的一个故事,同时也是塑造得更为清晰明了的一个故事,其寓意流与表面,却也借此表现出更为残酷的真相。
故事开篇将视角切换到上层的猪圈,满地的残渣碎屑与下层的垃圾场别无二致,一位低级的猪正恳切地向高层领导请求原谅,他们的感情生活在低级猪看来幸福无比,无尽的甜食,无尽的欲望,双方的笑容在粉色的天空下格外明亮。
他恳切地寻问大猪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而在大猪的眼里,她与小猪一起享用甜食,分享欲望,可他看到的永远是胸前的巨大棒棒糖,胯间的奶油蛋糕,澡盆里的奶油泡沫。
这恰恰也是她最想要的,要是说小猪对大猪的感情是欲望中带有爱情,那大猪对小猪的感情则全是欲望,还有五分虚假的掩饰大猪说她不准备与小猪进一步交流,小猪反问我们不是一直都很好吗,你的朋友也喜欢我,于是他们就这样喋喋不休地无效沟通了许久,期间,大猪舔了几口冰激凌后将它扔到一边,而小猪却在因为吃太撑呕吐后继续把地上的残羹塞到嘴里,可见,大猪能够控制欲望,而小猪则是一如既往的贪得无厌,最终在小猪的一声声哀求中,大猪邪祟一笑后答应了小猪的复合请求,这显然是在与情故纵,可她为何怎样做呢?
第一段中,当小猪说起他们的关系时稍稍停顿,才将“情侣”二字脱口而出,显然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同她在一起更多的只是为了甜食,在他们低级猪的世界观里,没有比满足食欲更加重要的事情,而高级猪则不然,她们虽与低级猪有着对食物相同的欲望,但却渴望更为纯粹的东西,在她与小猪相处的过程中享受的不过是投喂宠物的乐趣,这进一步反映出了社会的阶层是多么的可笑,连高高在上的猪都会划分等级贵贱。
故事进入第二部分,在一片满是豪猪的派对上,大猪为派对带来了一位新的成员,在收到欢迎后,她向大猪坦言了自己克制许久的欲望,便抓起盘中的事物大快朵颐,即便酱汁弄脏了精心打扮的脸蛋,而一旁的大猪则不紧不慢地吃着,可见那只跳梁之猪并未真正克制自己的欲望,放眼整个舞会,大猪们正就着甜食与自己的伴侣起舞,互相舔舐对方脸上的食物残渣,一些年老的大猪们将甜食放在输液袋里,注射进体内维持生命,此时,大猪一声好戏开场震慑了全场,只见一位肥胖的男人被几位身穿白色屠宰衣的男人拖了出来,这正是那位贪得无厌的小猪,所有的大猪们都赶来围观,其中一位屠宰员砍断了他脚上的经络,小猪恐惧极了,慌忙祈求大猪的怜悯,并询问她为何如此恨心,大猪对此不屑一顾,回答了第一幕谈话时早就说出的真相,而这况且就是小猪人头落地都不能理解的,随后,屠宰手们如同对待动物般将他倒挂在担架上,剖开他的肚子,而那些饥不择食的大猪们早就急不可耐,疯狂地分食着小猪的每一个器官,连虚弱不堪的老猪也闻味而来,与大猪共同分享小猪的心脏,在小提琴的优美演奏下,一场饕餮盛宴正式开幕最终,小猪的头被大猪平方在餐盘里,高层权贵正在吃最后的晚餐
故事到此结束,区别于“记忆收集”那暗中带明的晦涩手法,“甜食”则是将暗示做到了极致,从大小猪的对话中不难看出,这并不是对底层人民的压榨,而是同类间的相食,而可笑的是,在猪这一社群里,也衍生出了如社会一样的三大阶级,贪得无厌的小猪,克制欲望试图攀上高层的跳梁之猪,还有运筹帷幄,冷酷残忍的大猪,他们创造唤起人们无尽欲望的甜蜜食物,施舍给狗,羊,以及最低等的猪,狗吃羊,猪吃狗,而他们则毫不费力赚取着下层生物的财富,并无比渴望高于甜蜜食物的鲜血人肉。
在甜蜜糖果与粉色天空之下,所有人都是那只待宰的肥猪又何必将人们分成三种动物呢,人类本就是那些自相残杀的猪罢了
制作略粗糙的短片集,构思平常,鲜有闪光点。
我真的觉得群众对此类电影太他妈的苛刻了
想在這部作品里表達.....想法不錯啊,但是可以在飽滿,在有趣些,否者跟學生設計作業一樣。。。有概念不深入....
这些故事都有点眼熟
本来以为就是走进人生犄角旮旯里回不了头的人的故事或他们脑袋里的幻想,但看了大家伙的影评之后终于明白隐喻的的确是relationship的七宗罪。。。这样想来真的是一部佳作了,但是我实在是难以享受这种叙事啊~~~
想当变态,的确有些被恶心到了,不容易啊,不错不错。
太重口了,看的恶心
其实没那么血腥变态啦,要是能拍的再古怪离奇另类一点就好了,每个故事本来正是高潮的时候突然就莫名其妙的戛然而止了,有点不尽兴
臥槽臥槽。簡直太cult了。心臟有點不行惹,但我超愛這個風格的···
上班看的,三星半
难得的好片子,其中有几个故事小平庸了些,但整体水平不差哦。赞!
有欧陆风情的70年代Giallo式多段式电影,没有说教、只有探讨。分别是蟾蜍女巫、偏执的爱情、淫邪的后果、生命与死亡的探索、搜集回忆的杀手、甜食饲养的饕餮大餐,有深度有逼格也有视觉冲击
太重!看着反胃!
一部电影六个小故事,第三个故事算得上恐怖片中的神作了……
没想到是个B级片,飘过。
喜欢最后一个甜食,确实变相的小清新,就是喜欢这类片子欸,有点想再来一遍的冲动。
垃圾
分段式恐怖片。枯燥无味,味同嚼蜡。故事讲得一塌糊涂,尤其到后面第四个故事《事故》和第五个故事《记忆收集》,说教味要溢出屏幕了,看得人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尽管血腥程度还算可以,但基本上没起到什么作用,也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剧情本身像一坨屎,叙事节奏稀碎。导演总想弄点所谓文艺的东西来教育观众,可惜不仅无聊透顶,而且浅薄至极而不自知。太自作聪明了,但实在不好看。
補標
主要我觉得演技太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