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深夜前的五分钟

深夜前的五分钟,凌晨前的五分钟(港),深夜前的5分钟,真夜中の5分前,Five Minutes to Tomorrow

主演:刘诗诗,三浦春马,张孝全,牛犇,余娅,王志华,沈柯心,沈柯仪,张一白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日本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4

《深夜前的五分钟》剧照

深夜前的五分钟 剧照 NO.1深夜前的五分钟 剧照 NO.2深夜前的五分钟 剧照 NO.3深夜前的五分钟 剧照 NO.4深夜前的五分钟 剧照 NO.5深夜前的五分钟 剧照 NO.6深夜前的五分钟 剧照 NO.13深夜前的五分钟 剧照 NO.14深夜前的五分钟 剧照 NO.15深夜前的五分钟 剧照 NO.16深夜前的五分钟 剧照 NO.17深夜前的五分钟 剧照 NO.18深夜前的五分钟 剧照 NO.19深夜前的五分钟 剧照 NO.20

《深夜前的五分钟》剧情介绍

深夜前的五分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上海某个里弄不起眼的角落里,为了学习机械表制作技术的日本青年阿良(三浦春马 饰)埋首工作。他在泳池偶然邂逅了美丽女子若蓝(刘诗诗 饰),应对方之邀,阿良帮对方选择了送给他人的礼物。以此为机缘,阿良得以结识若蓝及其双胞胎姐妹如玫(刘诗诗 饰)。与沉稳恬静的若蓝不同的是,身为知名模特的如玫落落大方,开朗洒脱。但在进一步的交往中阿良发现,若蓝对如玫抢走了许多她的东西抱有深深的怨恨,甚至连她最初喜欢的人天伦(张孝全 饰)如今也成为如玫的未婚夫。两个孤独的人儿敞开心扉,阿良和若蓝坠入爱河。谁知命运急转直下,如玫与若蓝相约前往毛里求斯做婚前的单身旅行,结果却发生了意外。 姐妹俩只有一人回来,而她究竟是谁,没人能分得清楚……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天下无敌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太极之异兽冢特工的特别任务特警飞龙捍卫者无限纯白的你筋疲力尽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天道花轿喜事掌中独宠巴比伦5号:归乡路友情的游戏热力营救姥姥的饺子馆皇家国教骑士团夏洛特烦恼斜阳半糖关系2谜误神探茄哩啡血偿惹鬼回路亚马逊萌猴奇遇记福冈绝世千金完结篇月球叛军2:烙印之人一出好戏小学风云第二季

《深夜前的五分钟》长篇影评

 1 ) 深夜选择宁静,观影需要心静

这是一部很微妙的悬疑爱情电影,它既有纯爱之美又略带腹黑冷意,画面构图巧妙声光影错落有致,不知不觉让人陶醉。

对它评五星不代表毫无缺点,而是表达一份感觉至诚的心意,也是对豆瓣分数偏颇的一丝弥补。

有朋友问我这部电影有什么看点?

是否适合Ta?

此刻,无论用多么华丽、激昂的评语推介都可能是徒劳的,现在回想起来,片头一段情景足以表达:“老板,你看这表值钱不?

这是我老爸留给我的,如果值钱就修,不值钱就算了”“……先生,这块表的价值应该取决于你……”“……那,好吧,帮我修一下吧,谢谢了!”在浮躁的生活中,选择一部安静的文艺片独自欣赏是一种享受。

倘若无法摆脱浮躁心态,期望感官刺激甚至票价回报,选择看这部电影一定是个错误。

以前曾总结过:看文艺片不仅需要鉴赏力,更需要是耐心,边看边思考与挖掘,正如生活中不缺美,而是缺少发现,电影艺术也如此。

它的镜头干净利索,景深镜与长镜搭配娴熟,画面勾勒精致与光线聚焦形成唯美构图,挂钟走钟滴滴答答作响,舒缓背景音乐与剧情相辅,让细腻美感定格在一瞬间又不知不觉露出线索。

跟着镜头走,心被牵引着,宁静得如此美艳。

它也许只受少数人爱戴,但不代表大众无法读解,倘若希望更有意义地品尝,大可接受如下建议:1、安静、耐心地看;2、留意双胞胎姐妹:若蓝和如玫的服饰、发型乃至性格特征;3、尝试记忆她们出现的间段,并判断谁是谁?

4、又在阿良与若蓝、天伦与如玫两对组合之间,思考她们最终谁选择了谁及理由?

5、好好理解“晚了五分钟的世界”之定义6、只要有足够细心,可以发现每个细节,都足以让你解开他们与她的困惑。

关于她们的身份敲定纵使有标准答案,但深藏于每个细节中,也不会以老套的解题方式告诉观众,更多需要自己判断思考。

如果观影一次未能消化理解,事后借助影评解透会是不错的选择。

然而,影片最后一个的镜头,手表时间恢复正常,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也是另一个开端,我果然还是超爱这种回味无穷的结尾。

 2 ) 有些电影,要细细品味

个人觉得这部片子还是值得一看的,说真的,第一遍愣是没看懂,感觉有很多bug,看了长评分析才有点点明白,2014年是刘诗诗被黑的最惨的,演技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被全网黑,虽然绣春刀刘诗诗表现的不好,但不代表深夜她演的不合格,那些为了黑而黑的小可爱们,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最后一句,大师就是大师,不能说你没看懂,就觉得它是烂片

 3 ) 从故事中苏醒,在真爱里着迷【剧透慎入】

关于故事的脉络其实不太烧脑,好懂倒是挺好懂,关键在于这个故事实在不容易清晰地表达出来,也是因为电影故意描述的不清不楚。

悬疑是没有的,只是工具而已。

大家都在争回来的是若蓝还是如玫,可我觉得若蓝和如玫只是两个代号而已,从小时候起,姐妹俩就经常互相换衣服换身份,砸破窗户闯祸的那个女孩到底是谁,荡秋千被恶意推到地上摔伤头的那个女孩到底是谁,这完全已经傻傻分不清了,因为那时的两姐妹除了衣服完全一模一样,小演员也是用了双胞胎来演。

荡秋千的片段中,秋千的每一次荡起和落下,两个人的衣服颜色就会互相交换,那时起,如玫和若蓝是不是就已经互换过来了呢?

是不是就已经分不清彼此了呢?

所以,小时候的伤疤和砸碎玻璃的肇事者,无法作为分别两人的判据,因为那个时候就已经分不清谁是谁。

全篇能让观众或她们自己分得清两姐妹的时段也就在于故事的前半段,也就是“若蓝”和“如玫”分别谈恋爱那段,我觉得判别依据就是头发的长短,因为每天面对亲密的恋人,两姐妹没必要也不可能天天戴着假发来掩饰自己的身份,两姐妹难以区分、开始被恋人认错,那个关键点也就在于如玫剪了短发,从此跟若蓝毫无分别,从此故事也正式趋于混乱。

由于姐妹俩可能在小时候就已经交换过,若蓝如玫两名字已经毫无意义,就用短发刘诗诗和长发刘诗诗代替吧。

主线故事的一开场,三浦春马在游泳馆被水中女孩优美矫健的身姿吸引,出来后,短发刘诗诗跟他搭讪,两人相识,去给长发刘诗诗挑选订婚礼物——表店的钟。

(值得注意的是:游泳馆那个水中的姑娘,不一定是短发刘诗诗!!!

因为在游泳后头发湿漉散乱,姐妹俩的头发长短区别也并不是太多,所以无法确定那个会游泳的是谁(至少我不能从头发看出)。

后来四人聚会时,长发刘诗诗问三浦春马为什么喜欢短发刘诗诗,三浦说被游泳时的她吸引,长发刘诗诗嗤笑说是否因为身姿太难看,这就有两种解释,如果游泳那个是短发的,也许长发刘诗诗的意思只是单纯的嘲讽,而如果游泳那个是长发的,也许她就无意中道破天机:短发刘其实真的不会游泳!

所以凭借是否会游泳来作为分别两人的判据,也宣告失败。

)在游泳馆的第二次见面,姐妹俩故意捉弄三浦,长发刘诗诗去见他,相约吃饭后借故离开,然后回来的却是短发刘诗诗,而三浦由于太过直男(咦),竟然完全看不出女人穿着打扮的区别,被两人成功戏弄。

后来就是两对情侣谈恋爱以及四人见面的小片段,凭借头发区分就完全不会搞错。

在四人聚会中,长发刘诗诗说出:“我们非常了解彼此,什么事都知道,还分享所有的东西。

”“如果我们想,你们一定分不出来的。

”并盖章两个人都是极好的演员,而看似文静单纯的短发刘甚至更会演。

两个人只要在外形相同的情况下,由于了解对方的一切,可以模仿对方的行为习惯甚至与恋人的经历。

所以凭借呈现出来的性格和对以往恋情经历的记忆来作为判据,也宣告失败。

后来的桥边对话:短发刘诗诗先认识的张孝全,最后却成为了长发刘的男友,让她嫉妒不已。

短发刘先拥有当演员的梦想,却让长发刘占了先,更是让她恼恨。

而长发刘由于热情、活泼、张扬,善于打扮,更具女性风情,所以比容貌相同的短发刘更能吸引别人的目光,更有魅力,而且也经常抢走短发刘选择的梦想和人生。

甚至在短发刘的口中,幼年时长发刘把打碎窗户嫁祸给她,还在荡秋千时故意让她摔倒留疤。

然而上面的那一切也是仅出自于短发刘的口中,荡秋千时受伤的到底是谁呢?

谁也不知道,她并没有当场给三浦春马看那道伤疤。

长发刘觉得与姐姐互换角色可以享受双倍的人生,而短发刘则觉得自己活在长发刘的阴影之下,由于被她模仿,被她抢走了自己的人生,而迷失了自我,丧失了自己独立的空间,她希望长发刘消失,又希望自己消失。

这就引出了三浦为了安慰她,告诉她把钟表调慢五分钟的故事,其实那个调慢钟表的意思由于太文艺了我没懂,但大意我是这样理解的:享受属于自己的这五分钟,进入跟长发刘不同的世界,享受跟长发刘不同的人生,自己在内心里给自己制造出独立的空间。

然后历史性的一刻来临了,长发刘剪了跟短发刘一样的头发,然后这个故事就完全混乱了,她们谁是谁再也分不清。

刘诗诗跟三浦春马约会时被张孝全误认带走,并送了她一件紫红裙子,所以有观众认为这是短发刘因为对张孝全有特殊情愫对长发刘心怀嫉妒,所以没有解释,接受了张孝全的亲热。

但又为什么不能是那天刚剪了短发的长发刘故意戏弄三浦去跟他约会呢?

后来穿着紫红裙子的刘诗诗跟三浦说要和妹妹去旅行,有人认为她的紫红裙子就是张孝全送她的那件,但我们知道姐妹俩的爱好完全相同,连买衣服也总是买一样的,又怎么不能是另一个刘诗诗买了相同的裙子呢?

旅行中姐妹俩去了教堂,短发刘跪在神像前祈祷,并用三浦给她的那块慢了五分钟的表换了代表祝福的十字架。

(为什么我认定那是短发刘?

因为这块表是恋人的礼物,是独立无二的私人物品,短发刘不会把它无端送给长发刘。

)海难中回来的刘诗诗拥有那个十字架,她说是短发刘送给她祝福她平安,但也有可能是这十字架本来就是她自己的。

回来的刘诗诗在醒来的那一刻选择了张孝全,可能是长发刘的条件反射,但短发刘之前也暗恋着张孝全。

活着的刘诗诗在演戏方面突飞猛进,与以前的长发刘截然不同,更有爆发力,让旁观者觉得换了一个人;活着的刘诗诗沉着、内敛、文静,不同于之前性格外放的长发刘诗诗。

但也可能是因为活下来的人遭此大变,演戏时更有感受,性格变得沉默内向,更也许,是因为双生姐姐的祝福,心怀愧疚与罪恶感,所以将自己渐渐活成姐姐的模样,与姐姐命运共生。

活着的刘诗诗记不得以前张孝全和长发刘的回忆,比如那件紫红裙子,比如一起去看的电影首映。

然而如果张孝全送裙子、与之看首映的就是短发刘呢?

活着的刘诗诗给三浦春马看了她头上的伤疤以图证明自己是长发刘诗诗,而张孝全也承认以前她的女友头上有疤,可是当初给张孝全看头上伤疤的也并不能确定是不是短发刘假扮的。

活着的刘诗诗在丈夫的怀疑下迷失了自我,自己也分不出自己是谁,去游泳试图证明自己,她直直沉到水中直到被三浦春马救起,于是观众相信了她是长发刘,三浦相信了她是长发刘,她自己也相信了,可是春马啊,当初那个会游泳的刘诗诗你真的分清是谁了吗?

妹子啊,你已经迷失自我成这样了,你们以前又经常互换,你真的还记得自己以前是否会游泳吗?

你清楚也许只是你所扮演过的姐姐/妹妹不会游泳吗?

你证明了自己不会游泳,你就真的知道自己是谁了吗?

于是问题来了,学挖掘机……哦不对,外形如何,性格如何,记忆如何,是否有疤,是否会游泳,这些都不能作为判定一个人身份的依据,那怎么办呢?

其实活下来的是谁,根本就不重要了,可以说导演就是故意制造这么多模棱两可的细节来模糊两人的分别,来模糊幸存者的身份,说活下来的是如玫还是若蓝,都解释的通,但又都解释不通。

生死之间,本来有着嫉妒、猜疑、恼恨、龃龉的双生姐妹,紧紧地相连,她们是最亲密的人,她们是命运共生,缠绕在一起分不开,回来的那个人经过了蜕变,她既是如玫,也是若蓝,她既是自己,也是姐姐/妹妹,死去的那个在她内心复生,她是一个人的两面。

刘诗诗再次去了教堂,换回了那块慢了五分钟的表,把表还给春马时,她将那块表调回正常,片尾时那块表的时间与钟表店内钟的时间显示是相同的。

她不再需要那故意调慢的五分钟,她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世界。

之前不管是忧郁深沉的短发刘,还是貌似活泼任性的长发刘,不管是故意要活成姐姐/妹妹的模样、抢夺她的人生,还是一味逃避、烦恼迷茫不知自己何去何从,其实都是迷失了自我。

活下来的刘诗诗,她会用自己的一双眼睛去看两个人的世界,用自己的一颗心去感受两个人的人生。

--关于两个男主的爱情三浦春马认定了活着的刘诗诗是以前长发的那个,他也再次告诉了张孝全,但是张孝全已经并不在乎了,他一直声称自己爱的是如玫,也就是长发刘诗诗,但是他甚至在海难前就已经辨别不出自己的恋人,这也是活下来的刘诗诗愤怒的控诉他根本不爱如玫(长发刘诗诗)的原因,他爱如玫,只是因为她是如玫,而象征着身份的长发一旦被剪掉,他就不爱她,或者是因辨认不出她而不爱她。

活下来的,不管是如玫,还是若蓝,他都不在乎了,因为他都不爱了。

三浦春马在这部电影里真的是个很温柔的男子,他不忍心看到刘诗诗一个人孤独、难过、迷失,他虽然认定活下来的是长发刘,却还是吻了她。

春马喜欢短发刘诗诗,却只是因为喜欢跟她在一起时的感觉,喜欢在她身上看到的自己,活着的刘诗诗在钟表店里跟以前的短发刘诗诗作出相同的行为,同样的在钟前闭上眼睛,同样的日常对话,同样的盛饭,虽然外形发生了改变,(他以为的)身份发生改变,但感觉却与之前的恋情一模一样。

他同样也不在乎她到底是如玫还是若蓝,因为他的爱发自内心,只在乎她带来的感觉。

宣传语“从故事中苏醒,在真爱里着迷”,苏醒的是片尾二度从海岛回来的刘诗诗,着迷的是三浦春马。

刘诗诗苏醒,是因为她不再执着于自己外在的身份,而是确定了自己就是自己;而春马着迷,也是因为他不再执着于恋人的身份,而只专注于恋人的感觉。

关于演员和细节刘诗诗是我看她的戏中演的最具爆发力也是挑战最多的一次,以前看过她的步步惊情,虽然也是一人分饰二角,但两姐妹截然不同的性格非常容易区分,也更容易演,这部电影中的两姐妹虽然有活泼与内敛之分,但并不是舞台化的非常明显的区别,而是具有现实的细微性,后面幸存者则要演出第三个人的效果,总体而言还算圆满的完成了任务,没有什么违和感,两段戏中戏演的民国女子是以前从没见过的味道,长发如玫跳舞那段也有低调的性感,大导演果然会调教人。

三浦春马和刘诗诗教日语亲吻那段真苏啊!

教鼻子就亲鼻子,教嘴巴就亲嘴巴,看的脸都红了,虽然相比那些大片里普遍的露点床戏尺度小的可怜。

张孝全在黑暗中吸着烟,比较着刘诗诗两段戏中戏的分别,眼睛里都是怀疑愤怒与阴暗,但又觉得异样的帅不愧是日本班底制作,细节非常有感觉,镜头又干净又细腻,光影唯美纯净的像画出来的一样,几次钟表中人的倒影,简直要让人起鸡皮疙瘩。

前一个小时确实感觉节奏慢,但只要一直认真看下去,你会发现前面你想快进的细节全是必不可少的铺陈好的伏笔。

END---

 4 ) 深夜前的五分钟做回了自己。

在微博上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的介绍的时候就种草了,倒不是看过原著,也不是钟爱导演,只是想知道刘诗诗+三浦春马的结合能拍出什么样的电影来。

当然,也还是蛮喜欢三浦的,看过他的《恋空》和《我存在的时间》,但是感觉他在这部剧里又是那种略颓废驼背驼背的形象···言归正传,因为在微博上转发得到了一张免费的电影票,于是就兴冲冲的和小伙伴去看了,一直没有什么手气的我,感觉这应该就是和它的缘分。

看完电影回来已经是将近12点,但我们三个还在兴奋的讨论着剧情直到2点才睡着,所以不想失眠的朋友最好不要看夜场了。

影片用缓慢而温柔的镜头慢慢的拉开序幕,昏黄的色调和上海复古而典雅的老旧楼房让我一度错觉这是一部文艺爱情片,不过是在叙述一对同卵双胞胎和两个男人的故事,又何来悬疑、推理?

于是,在影片过渡了这么久之后,一场毛里求斯的旅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折,没有人知道谁死了,但是如玫回来了。

是不是真正的如玫,只有她自己才知道。

这时候,前面看似若有若无的铺垫才显得尤为重要,姐姐和妹妹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会不会游泳、谁的头上有伤疤?

在前段导演告诉我们的是,姐姐若蓝会游泳并且头上有伤疤,可是她却从没将伤疤掀过给阿良看,这让我们在后来对于如玫说伤疤在自己头上时产生了深深的疑惑。

两姐妹总喜欢说一样的话,买一样的东西,穿一样的衣服,偶尔还互换角色,有时候甚至连天伦都分不清自己的女朋友究竟是谁,所以即使他说如玫把头上的伤疤给他看时,到后来他都不知道那个是不是真的如玫,也许给他看伤疤的那个如玫恰好是互换过了的若蓝,其实伤疤一直都在若蓝头上。

两姐妹的性格截然不同,如玫热情奔放但其实内心沉静,若蓝温婉尔雅内心却深藏暗涌。

若蓝不会争,那些被如玫“抢走的”东西,但其实她只是静候时机,夺回一切。

就像她对阿良说的总是希望如玫有一天能消失,以及阿良送给她慢了五分钟的手表时她说自己能否在这错开的五分钟里做一回如玫。

所以在她离开的前一天若蓝在电影院前被人误解为是如玫,甚至也被曾经深爱的天伦误解为是如玫被温柔对待时静静的享受着这一切不回绝。

最后她穿上了天伦送给她的衣服,在镜子前做出了一个要摘下自己的面具的动作,我就感觉到,从毛里求斯回来的若蓝一定就不是若蓝了。

回来的是如玫,但我认定她就是若蓝于是在她身上寻找若蓝的样子。

演戏其实两个人都会,因为若蓝曾经说过她的梦想是演员,这就不难解释天伦也认为回来的如玫演戏时多了一分让人琢磨不透的隐忍。

可是若蓝太想成为如玫,于是在毛里求斯昏迷的时候脑中过滤掉了一切关于自己的记忆,只留下了自己从如玫那听来的故事而拼凑出一个如玫来,就像后来天伦实在忍无可忍对她说那些都不过是蹩脚的台词而已。

因为自己是如玫,所以认为自己不会游泳,于是她在泳池的时候任凭自己沉了下去,但我不觉得她就真的不会游泳。

所有的一切都是已经人格分裂的她逼出来的如玫,她时而是若蓝时而是如玫,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活在两个世界里。

在被天伦抛弃了之后去到阿良的钟表店时,她的动作以及语言和之前的若蓝巧妙重合,似乎寓意着若蓝的慢慢浮现,在阿良吻了她的时候,她哭了,许是找回了原来的若蓝,找回了对阿良的爱,于是被唤醒了回到毛里求斯寻找答案。

在毛里求斯的教堂里,若蓝曾经将阿良送给她的手表与十字架交换,当时的她其实是爱着阿良的,并且希望在回国后做回自己和阿良好好过,但后来被自己潜藏的人格所占据,其实十字架一直在若蓝的脖子上,只是她认为自己是如玫也就不知道十字架的来由以及不知道那件天伦送的衣服。

所以从始至终,我都认为回来的是若蓝只不过被自己的人格曲解成了如玫,在深夜前的五分钟,她回到了阿良身边,并且把手表上的时间调回了正点,是因为她只想好好的做若蓝,再也不要扮演如玫了,也恰好与她在那本诗集里念的那首《没有人爱任何别的人》照应,24点已过,她会重生,她只爱自己,只要做回自己,就够了。

由于自己局限的文笔和逻辑方式,只能分析成这样了,只想在没有更多的影评出来扰乱自己的思绪时写下它,虽然还是有几个细节无法理解但大概的思路就是这样了,终于能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了T T 这真的是一部充满着诗意和哲学的好电影,并且我认为大陆没有一个导演能拍出这样的电影,有机会的话会再去看看这个导演其他的作品。

 5 ) 五分钟教你看懂《深夜前的五分钟》——你不知道的33个细节解读

这个电影看完会有两种态度。

一:“卧槽这是什么烂片看都看不懂”。

二:“卧槽这个电影细节太惊人了,我到现在还无法平静等我回去慢慢想想再跟你说”。

影片基本剧情:若蓝和如玫是一对双胞胎姐妹,若蓝与修表工阿良相爱,如玫选择了电影制片人天伦,当一场海难后,姐妹里只有一个幸存,活下来的刘诗诗究竟是谁?

你以为回来的是如玫?

你以为回来的是若蓝?

你以为这只是一个玩儿猜人游戏结果到最后也没猜出来活着的是谁的电影,然后你还为了这个活着的人是谁跟小伙伴吵了一架?

咳咳,还是图样图森破啦……其实《深夜前的五分钟》这个电影所有的问题和答案都出现在前五分钟,然后电影接下来用了两个小时,并通过一个悬疑爱情的壳子在解释前五分钟讲了什么。

不信?

那让我们从细节开始推导……本文分为【入门级】、【进阶级】、【终极】,请各位看官根据自己的智商酌情阅读。

大爷的,老子写了这么久你敢不看完!

为了表述的方便,也为了照顾观众朋友们可能保留的对角色的不同理解,我们把一眼就能分清的若蓝和如玫就叫“若蓝”和“如玫”,把事故之后只有一个人的时候叫“刘诗诗”。

细节解读——【入门级】我们先来总结一些显而易见的细节,只要认真看了电影的你都能注意到:1、若蓝与如玫最大的生理区别是:【若蓝会游泳,如玫不会】。

而游泳也是若蓝为了让自己与妹妹不同而特意学习的,后来也成为如玫辨别自己的方法,因此如玫确定身份时选择了跳入泳池试探自己是否真的不会游泳。

2、天伦(张孝全)和阿良(三浦春马)是两个极端类型的男人。

若蓝和如玫原本都喜欢天伦那样的男人,所以当若蓝告知如玫是自己主动搭讪阿良这个与天伦完全相反形象的男生时,如玫很震惊——这是若蓝刻意营造出的自己与妹妹的【第二个不同点】。

3、若蓝和如玫是同卵双胞胎,外貌一样,从小又在一个环境长大,父母为了区分她们给她们穿不同颜色的衣服。

但是两个小淘气从小互换过很多次,她们自己都分不清,影片开头砸玻璃荡秋千并不是她们第一次换衣服,也不是最后一次。

4、天伦把衣服送给的是被他误当作如玫的若蓝。

那件衣服被妈妈发现在若蓝的遗物里,如玫的那件从何而来不得而知,【但是真正的如玫绝对没有经历过被天伦送衣服的事】。

5、阿良告诉若蓝关于“五分钟”的故事,若蓝幻想着自己可以在那偏差的五分钟里使自己与如玫不同,因而阿良送给若蓝一块手表,并且给手表调慢了五分钟,这是这对情侣的默契,【后来一直生活在偏差了五分钟的阿良多次用校对时间的方式辨别刘诗诗】。

6、若蓝对阿良说过自己小时候掉下秋千脑袋上有疤,但是阿良没见过这个伤疤。

如玫对天伦也说过自己小时候掉下秋千,天伦见过如玫的伤疤,但是他没有查验过幸存的刘诗诗头上是否有。

阿良看到幸存的刘诗诗头上有伤疤,但是由于他没见过若蓝的而无法确认是否是同一个。

【所以伤疤无法成为判断姐妹的实质证据。

】7、其实到最后,阿良和天伦都不知道这个幸存的刘诗诗是若蓝还是如玫,但是天伦选择了逃避,而阿良选择了给眼前充满迷惑的她一个拥抱,一如当初四人聚会后若蓝对着阿良说出自己的迷惑时阿良给予若蓝的拥抱,意思是【认可现在的她。

】8、若蓝和如玫一起去毛里求斯的时候,若蓝给阿良写了一封信,信上的内容大致如下:a.我喜欢跟如玫做双胞胎,不再为她抢了我的人生而恨她了;b.我明白了,“不需要快五分钟,也不需要慢五分钟,只是那一刻就好”,我不需要把表调慢五分钟感受自己不是如玫了,因为每一刻我都要享受;c.阿良,我好爱你(的钟表店走字的声音)。

←_←闷骚9、刘诗诗在跟天伦离婚后在阿良家里翻到了佩索阿的诗,然后自己又去了一次毛里求斯。

这次独自的毛里求斯之行和姐妹一年前一起去毛里求斯的场景是【交替剪辑】的。

10、在一年前的毛里求斯,若蓝把阿良送的手表放在了教堂,交换了十字架,然后若蓝在海难发生的时候把十字架给了如玫。

一年后刘诗诗来到教堂,把十字架放了回去,将阿良送给若蓝的手表交换了回来,然后回到上海阿良的钟表店悄悄把手表放在了阿良桌上,自己独自离去(只不过她的动静太大把阿良惊醒了,之后阿良才追了出来)。

11、影片倒数第二个镜头,当午夜24点的钟声响起时,阿良拿出手表,发现时间不快不慢,正好是24点,然后镜头给到刘诗诗的回眸,全剧终。

——常识告诉我们,过了24点,就是新的一天,而【电影正好在新生到来之时戛然而止】。

接下来这部分,是【入门级】里的难点,需要你对中国电影和文化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一个外国导演对中国电影和文化理解到这个程度,我只能说:请收下我的膝盖!

);此外我要简单做一点补充知识,权当课外阅读了。

12、在阿良初遇若蓝后,修表时广播里放的歌是崔健的《花房姑娘》,歌词是这样的:“我独自走过你身旁,并没有话要对你讲,我不敢抬头看着你,噢......脸庞.你带我走进你的花房,我无法逃脱花的迷香,我不知不觉忘记了,噢......方向,我想要回到老地方,我想要走在老路上,这时我才知我已离不开你!噢......姑娘!”这首歌象征是当时阿良的心境,即已经被若蓝所吸引,迷恋上了她。

13、这首歌被老爷子的书掉地而打断,阿良捡起书,念了里面一首诗。

这是佩索阿的诗《牧羊人》选章,他是这样念的“美是一种并不存在的东西的……”这里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对应着阿良对若蓝的美的心动,不知这个相遇是否是自己的一场梦,而女神其实并不存在;另一方面涉及【进阶级】,详情容后再表。

14、阿良与若蓝初次约会,到广场时正在播放的老电影是195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爱情电影《五朵金花》,电影剧情是互相喜欢的年轻人唱歌表达心意,【意指此时阿良与若蓝已互生情愫,因此两人这时十指相扣】。

15、姐妹去毛里求斯之后,阿良在修表时听到收音机里播放的曲子是梁祝,然后被电台插播了毛里求斯传来的死讯,他抬头看见蝴蝶在自己房间上空盘旋——梁祝+死讯+蝴蝶=化蝶,【隐喻肉身的消灭和灵魂的自由】,这是一种东方式的、中国式的含蓄美的表达。

导演怕你听到死讯+看到蝴蝶还不能理解这是“化蝶”,还特意放了梁祝的曲子,用心真是良苦啊。

16、当刘诗诗从毛里求斯回来后,她与阿良走上街头,这次广场电影所放映的是1948年费穆执导的电影《小城之春》(华语电影十大怎么排都漏不了的这部片子),片子男女在伦理与爱情中挣扎,而广场上的阿良想要握住如玫的手又缩回。

表明此时阿良也在挣扎,示爱还是节制,反应了他内心的纠结。

17、天伦和刘诗诗从海难回来后拍摄的电影片段是阮玲玉的代表作1934年由吴永刚执导的无声电影《神女》,后来在“如玫与天伦离婚”那个报纸上写的小标题是“《神女2014》停拍”。

而天伦被张一白告知如玫从海难生还后变的有些不一样了,因此加重了疑虑,在剪辑室里独自观看的也是模仿《神女》中的经典片段。

这是导演对华语电影经典时代的致敬,也是为了进一步加深悬疑和突出如玫的演员身份,此处涉及【进阶级】,详情容后再表。

18、电影里两次念了佩索阿的诗,还让牛犇老爷子特意介绍了一下作者的全名和国籍,还给了书名一个大特写(就是让你回去百度的)。

导演在众多诗人中选择了佩索阿,为何?

科普时间到:费尔南多•佩索阿是葡萄牙著名诗人,“佩索阿”在葡萄牙里的意思是“面具”,而他本人更是创造了七十多个异名(不是笔名)来写不同的诗,并且还伪造了几个“不同的作家”的生平和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有非常严重的自我分裂倾向的大作家,【导演以此来呼应若蓝和如玫这对双胞胎的身份识别有大问题,即自我认同障碍】。

细节解读——【进阶级】以上只是普通入门级别的解读,接下来就要开始撬动核心了——回来的究竟是谁?

19、在天伦和如玫婚后的家里,刘诗诗坐在沙发上对阿良说自己有如玫的记忆(伸出左手,左手戴着如玫的结婚戒指)、也有若蓝的记忆(伸出右手),然后她双手合十,将分别代表着两个人的手掌心相对合在一起,然后握在一起,【意味着这个刘诗诗是两个记忆的集合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天伦对阿良在走廊里诉说刘诗诗讲故事时一会儿用若蓝的口气、一会儿用如玫的口气,正是在佐证这一点——她有两份记忆,她谁都是,所以讲谁的故事都会不自觉的使用第一人称。

20、天伦坐在电脑前看刘诗诗的片子《神女2014》,然后镜头慢慢拉远,照到背后的如玫照片(因为这是天伦和如玫家,不管现在的女主人刘诗诗是谁,家里的东西都是如玫的),【这个照片只有半张脸,另一半被头发挡住,这两个画面叠在一起的意思是如玫在这个刘诗诗中只占一半,换言之,天伦正在端详研究的刘诗诗,只有一半是如玫,另一半自然是若蓝。

】21、刘诗诗在阿良家说过的话(喜欢钟表走字的声音)、做过的事(早起之后捂着耳朵听钟声、被老爷爷打招呼、跟老爷爷做饭),都是若蓝曾经做过的。

这是一种再现和轮回,表达的是——此刻的刘诗诗,她也是若蓝。

22、【所谓“回来的到底是谁”,根本就是导演挖的陷阱,他用张孝全饰演的天伦来代表所有陷进这个陷阱的人,并且让他对这种猜测说出“我受够了”。

】23、导演根本就没想追究回来的是若蓝还是如玫,他在电影开头和电影中多次教观众放下这种心态,而用心去接受这个自己。

片头刘诗诗的独白不停在问“我是谁”,“我到底是谁”,而在电影开头片名出现之后,正片第一段看似与主人公无关,却恰恰是导演在开头对那个问题的一种回答:一个中年男人找老爷子询问父亲留下的表是否值钱,值钱就拿去修,不值就算了。

老爷子用过来人的口吻说“这块表的价值,取决于你啊”……【同样的道理,认同自己还是认同他人,关键看你自己怎么想。

】24、海难后,刘诗诗夜宿阿良家,早起时也拿起了佩索阿的诗集阅读,与之前阿良磕磕巴巴只念了一句不同,她念了完整的一章,所以我们好好说说。

她读的是这一首《没有人爱任何别的人》:“没有人爱任何别的人 他爱 在别人的身上寻找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一节对应阿良和天伦两个男人对姐妹的态度,他们之所以一个选择若蓝,一个选择如玫,都是因为双生子比他们自己有相同之处。

阿良是因为与若蓝同样迷茫不安,因女友去世后对自己存在的意义有所怀疑,天伦则是因为如玫与他职业相似性格也同样外放。

】 “如果别人不爱你 你不要烦恼 他们感觉 你是谁 而你是一个陌生人” 【这一节暗示天伦和阿良对姐妹俩的混淆。

海难后回来的刘诗诗既不是若蓝,也不是如玫,而对他们来说是陌生人了。

】“做你所是的人 即使从未爱过 在你的自我里是安全的 你只经受 少数的悲伤。

”【这一节暗示刘诗诗最终接受了自己全新的人格,决心按照现在的自己活下去,不再care男人也不再纠结自己到底是谁,活在当下活出真我,悲伤也最终散去。

】在这之后,镜头给到字画旁边的窗户,正是阿良得知死讯的时候看到化蝶的地方,然后刘诗诗去了毛里求斯,完成了跟当年的若蓝一样的【自我救赎。

】25、初遇若蓝后,阿良从地上捡起诗集所朗读的《牧羊人》选章原文是这样的:“美是一种并不存在的东西的名字。

是我把美给了事物,用来交换它们给予我的欣悦。

”(他后面只是嘟囔,只跳着念了这句话的几个词)。

这里两层含义,一是阿良对若蓝的美的心动,二谁若蓝和美一样,终究是不存在的,【影射了后文中若蓝的死去。

】26、在得知死讯时,化蝶的那只蝴蝶来找的是阿良而不是天伦,是因为那是若蓝对爱人的告别——在肉身层面上,在毛里求斯海难中去世的是若蓝,回来的是如玫。

27、游泳是内隐记忆。

所谓内隐记忆,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

例如,你小时候学会骑自行车,即使很多年没骑了,但是如果有自行车在你面前,你不用怎么回忆,上了车基本上还是会骑车;又比如游泳,你学会游泳了,即使很久没游,但是只要下水,你还是会游,而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去想到底要怎么游。

刘诗诗在游泳池证明自己不会游泳,说明这个肉身是如玫的,游泳这种内隐记忆是不依赖意识的东西,就像身体的条件反射一样,你的肉体会游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

细节解读——【终极】终于说到这个部分了,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如果看完前两部分你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28、若蓝对阿良说“我希望如玫消失”,下一句话是“是不是我消失了,就可以了。

”这个预示着接下来她的消失,也就是若蓝肉身的消灭,因此姐妹灵魂得以共享一具肉体,从而解决身份认同障碍的问题。

29、若蓝和如玫姐妹两人在毛里求斯教堂面对圣母像跪下,若蓝说:“让我们祈祷如玫能够幸福”。

【对应的结果就是——若蓝的肉体消灭,二个人的灵魂共同依托如玫的肉体获得永久的安宁和幸福。

】30、在海难发生的时候,若蓝将十字架交给如玫,想想十字架的意涵,所以若蓝的行为对应着一种【牺牲自我对他人的救赎。

】从电影结构对仗的角度来看,【若蓝先完成对自己的救赎,接下来该完成救赎的就是如玫,救赎的结果就是两个灵魂合成一个全新的第三人。

】31、一年前若蓝在毛里求斯的教堂和一年后的刘诗诗在教堂,镜头都定格了圣母像慈祥的微笑,并且在这个灵魂是若蓝和如玫合二为一的刘诗诗归还十字架时,镜头还给了一个特写,是信徒老太太的注目。

——不同于西方导演直接诉诸宗教,这种镜头的组合是东方导演来表达度化和超脱得道时最常用的手段。

如果有人想感受一下东方电影大师在表达这个意象时候的境界,我就随便举两个例子:胡金铨导演的《侠女》结尾,黑泽明导演的《乱》结尾。

32、再回到片子反复提到的葡萄牙诗人佩索阿。

当几乎所有的写作者都致力于自我的呈现,唯有佩索阿致力于自我的消失。

他关于让自己消失的诗句很多,比如这个:“就像人类的幸运在于,每一个人都是他们自己,只有天才才被赋予成为别人的能力……因为我是无,我才能够想象我自己是一切。

”双生子也同样经历了若蓝肉体的无,到若蓝与如玫精神共存的有,先消失,再永生。

33、最后告诉你,其实在电影的最开头,刘诗诗的独白在说完“我是谁……我到底是谁”这些话之后,她说的是“没有遗失就不可能找到,任何时候都是这样的”。

答案呼之欲出——片名在这之后才出来。

其实《深夜前的五分钟》这个电影所有的问题和答案都出现在前五分钟(大概是中年男人修表的“自己定义价值论”位置),然后电影接下来用了两个小时,并通过一个悬疑爱情的壳子在解释前五分钟讲了什么。

不懂的你现在懂了吗?

没看的你还不快去烧烧脑子吗?

@狼胸肉 @吸桑 合写于2014.10.24

 6 ) 调慢人生的五分钟,是否可以拥抱另一个世界的你?

没有人爱任何别的人,他爱,在别人的身上寻找属于自己的东西,如果别人不爱你,你不要烦恼,他们感觉,你是谁,而你是一个陌生人,做你所是的人,即使从未爱过,在你的自我里是安全的,你只经受,少数的悲伤。

从小热爱互换身份的孪生姐妹,若兰和如枚双倍人生,导致的后果却是猜忌和错乱的记忆,爱情的扑朔迷离。

调慢人生的五分钟,是否可以拥抱另一个世界的你?

特别棒的一部电影,百看不厌。

 7 ) 《深夜前的五分钟》观感

整部剧的节奏比较缓慢,但也还好,前半段谈恋爱撕逼后半段搞悬疑,并不会觉得很闷。

很遗憾迟到五分钟,童年片段没有看到o(>﹏<)o导演景色拍的很美,主演在影片里的颜也很好。

一姐的颜终于不被发型拖累,没有讨厌的抬眼皮慢动作。

春马也非常的萌,张孝全虽然出场不多,但很有范。

我喜欢前面聚会那场,虽然如玫把气氛都搞砸了,但四人之间的各种情感心事很有意思。

阿良和若蓝滚床单那段很美很纯,很戳少女心。

阿良虽然出场就很呆萌很内向,可是追女孩手段还是很有的嘛!

后半段,双胞胎发生事故,电影开始走悬疑了。

后半段,一姐演的不够张力,悬疑是靠剧情来推动的。

最后活着的是谁,我和小伙伴觉得答案还是很明显的,记忆混乱的人难道生存技能也会刻意压制吗,因为不能确定是肯定的答案,所以觉得活着的就是那个人。

回到家中,再回想起影片细节。

比起研究活着的是谁,更喜欢回想姐妹俩的性格,到底爱演的那个是谁?

一开始看的时候,就觉得如玫略婊,若蓝说“我所选择的人生总是被她抢走”。

演戏,恋人,还有记忆,都被如玫抢走。

一开始看片的时候,站在若蓝角度,毫无疑问如玫给人的感受略为bitch。

但多次回想细节,突然发现,这一切都是若蓝的一面之词。

若蓝说的记忆,两个人都认为是自己的记忆。

可是如玫的伤疤我们看到了,若蓝没有,若蓝只是先手说出自己的记忆被抢了,自己受伤留下了伤疤。

可是我们并没有看到伤疤。

回想起影片初若蓝选择了钟送给如玫,当时看的时候心情是有点怪异的。

都知道,在中国,送钟是不吉利的。

后来如玫也说出来了。

虽然礼物是阿良选的,但若蓝还是送出去了。

若蓝的内心,其实是很阴暗的吧。

如玫说姐姐更自由,姐姐更爱演戏。

其实在如玫的内心里,存在的痛苦不亚于若蓝。

她觉得自己的记忆被姐姐抢走,很多时候若蓝更爱演戏。

所以如玫她受够了,在聚会上,她爆发了。

她说“如果我们想假扮对方,你们完全分不出来的”、“我们分享双方所有的事情”。

如玫在阿良面前假扮若蓝,但是她自己揭晓谜底,这是一个恶作剧。

而若蓝假扮如玫,天伦看不出来,若蓝也没有解释。

她们双方分享所有的事,但若蓝会游泳,如玫并不知道。

若蓝并不是毫无保留分享所有的事。

如玫说可以享受双倍的人生,问阿良明不明白,意指交换伴侣。

她为什么要在未婚夫天伦面前说这个。

她是否是说给若蓝听的,她知道若蓝扮演过她,她其实很不开心,想问姐姐为什么这样做?

天伦说如玫跟她看过电影首映,但如玫一片茫然。

所以这里是说若蓝确实扮演过如玫,并且不曾对如玫说过。

从头到尾,若蓝才是那个更爱演戏更自由的人。

她享受双倍人生。

她也许喜欢天伦,所以在如玫跟天伦在一起后,她不甘心,她扮演如玫。

她觉得如玫抢走她的一切,包括记忆。

直到后来,遇到春马,拥有了五分钟的世界,在毛里求斯的旅途中,她祈祷,她找回来自我。

她不想在早分五种,晚五分钟的世界里,她觉得这样就好。

而在事故之后,剩下的那个人却被怀疑,在别人的怀疑和希望中失去自我。

直到最后,在毛里求斯的事故地点,拿回来那只手表。

表上的时间是校对过的。

过去的已然过去,剩下的做回自己。

没有人爱任何别的人他爱在别人的身上寻找属于自己的东西如果别人不爱你 你不要烦恼他们感觉你是谁而你是一个陌生人做你所是的人即使从未爱过在你的自我里是安全的你只经受少数的悲伤

 8 ) 关于深夜前的五分钟的一些细节分析~~~~~~

深夜前的五分钟是一部看似平淡暗则异常烧脑的爱情悬疑片。

这部电影之所以难看懂,是因为细节不仅多还不容易发现。

或许你看过了3、4遍都不一定知道。

看懂的人称之为神作,不懂的觉得节奏太慢,觉得垃圾。

其实只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你一定会发现一个不同的世界。

下面就是我对本片的一些分析。

(有剧透)我就从跳舞这段开始讲。

如玫问阿良为什么会看上若蓝,阿良说是若蓝的泳姿吸引了他,其实若蓝是不会游泳的,他在游泳时遇到的是如玫,而阿良第一眼看见的是路边的广告牌,上面的正是如玫。

大家注意个细节,就是若蓝是从游泳馆外面进来的,与正要离开的阿良相遇。

这才是若蓝第一次遇见阿良的地方,游泳馆大厅而不是游泳池边。

阿良看上去很累,头发也湿了,而若蓝看上去像没游过泳一样,头发也是干的。

如玫上岸后只是向陌生人要了毛巾,连正脸都没看过阿良一眼。

阿良却是目不转睛的盯着如玫。

对如玫来说,阿良只是路人(看一眼就忘的那种),而阿良却爱上了如玫--于是双倍的人生再一次开启,如玫跳舞时说的若蓝更适合当演员是说给若蓝听的而不是阿良,这就证明了阿良是爱上了会游泳的如玫而不是若蓝,若蓝一直在扮演如玫与阿良交往。

这种扮演对若蓝来说主观上不想但客观上已经发生了。

前面如玫说“是很难看么”,而阿良说“很美,像鱼一样”,这是在夸如玫而不是若蓝,若蓝听了当然不爽,如玫却高兴得跳舞去了。

后来如玫搂着若蓝说“偶尔互换一下角色,这样就可以享受双倍的人生了”。

是的,对如玫来说是双倍的人生,而对若蓝来说却是什么都被如玫抢走,之前抢走伦,现在又抢走阿良,若蓝一气之下就跑出去了。

前面如玫说“之前我们俩都不会游泳的”(后来有一个人学会了),但如玫却没说谁会游泳谁不会游泳,若蓝听了心里很难受,因为若蓝不能说阿良喜欢的是泳姿优美的如玫,而自己不会游泳。

好了,大家还记得之前他们在打高尔夫时如玫对阿良说的话么?

“我现在拥有的幸福,都是若蓝带给我的”,没错说的就是天伦!

先遇见天伦的是若蓝,但天伦却和如玫好了;先遇见阿良的是如玫,但阿良却和若蓝好了。

这就是互换的人生,是若蓝苦恼地方。

导致这种错乱人的正是因为若兰和如玫太像了,后来阿良给了若蓝一只慢了5分钟的手表,若蓝想从这5分钟里来和如玫区分开来,就算是心灵感应也会慢5分钟。

果然,看电影时晚了,没赶上,只能看下一场。

而如玫就没慢5分钟,如果是如玫来看,那她们看的电影就不一样了(自然遇到的人也会不一样)。

正当若蓝沉浸在这5分钟里时。

天伦却把自己当做如玫接走了,整个过程若蓝也没说天伦接错人了,这就说明了若蓝的心里深处依旧深爱着天伦,还接受了原本是送给如玫的礼物。

我是谁?

很大一部分是外界给予你的反应,天伦把自己当做如玫,而阿良把自己当做那个泳姿优美的人来交往。

我是若蓝吗?

还是如玫?

这是若蓝穿着原本属于如玫的衣服站在镜子前用手摸着自己脸想的问题。

回想如玫分别和天伦与阿良跳舞时,若蓝心里一定是在想“为什么两个人你都要,都要抢?

先是抢走天伦,后又先于自己遇到阿良(阿良是因为如玫才喜欢上若蓝的)。

那若蓝接受属于如玫的礼物又有什么不妥呢?

至于海难之后回来的是若蓝还是如玫,这就见仁见智了。

导演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你能看到的所有线索都是模棱两可的。

答案可以是A,也可以是B。

其实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已经找到了自我。

小时候看《勇敢的心》总是有个疑问,最后苏格兰国王到底打赢了没?

其实赢没赢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继承了华莱士的意志。

本片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就连一个若蓝与阿良牵手的镜头都30多秒,可就是这30多秒,充分反映了当时两个人的心理状态,这一个十指慢慢相扣的镜头胜过了多少你侬我侬的话语。

这部电影值得你看很多次,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发现。

 9 ) 良心作品值得去看

今晚观影归来,还在跟朋友争论回来的究竟是若蓝还是如玫,不得不说行定勋导演真的是细节大师,除了开场若蓝和阿良的相识相爱有些突兀以及事故回来跳转到1年后这个时间点觉得算是遗憾以外,整部电影都给我一种很享受的感觉,这种慢节奏文艺风又带点悬疑的电影在如今只为了捞钱遍地开花的烂片简直让人眼前一亮。

所谓的爱国黑子们我不想多说,这部中国版权的电影广电总局都专门开了研讨会的打脸图就不甩上来了,我接着来说电影。

仅仅看了一遍,很多细节还没有完全消化,过几天得空还回去重看,关于最后的谜底,我个人是认为回来的是若蓝,5分钟的秘密关乎若蓝自己的精神世界她应该不会告诉如玫,而最后交给阿良那块调回正常时间的表以及若蓝写给阿良的信上说的我希望再次见到你时不会再慢五分钟也不快五分钟(具体台词记不大清了,见谅)这句话相结合来看应该是若蓝,而她之所以认为自己是如玫,我认为是一因为双胞胎妹妹丧生打击太大,让她潜意识想代替妹妹活下来甚至潜意识连游泳都忘了,二是关于她俩小时候的秋千事件观众仅仅认为蓝衣服的是若蓝因为如玫爱恶作剧但是实际上如果那就是如玫呢,我们所听到的真相是出自若蓝口中也许她自己都记忆混乱了她俩总是交换以至于自己都忘了自己原本究竟是谁了,好吧,我写着都觉得自己逻辑要乱了= =总之还有很多细节点我没办法一一描述。

还有回来的女主读的那首诗,寓意点明主题,每个人最终爱的都是自己,不过是从另一个人身上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部分,这个点很少见,觉得蛮新颖但想想又很现实。

还要说说关于我认为一年后的时间设定是个bug,首先天伦不可能用整整一年时间还确定不了是若蓝还是如玫才去找阿良想办法,然后跟女主父母一起吃饭时女主妈妈提到天伦的新电影可以拿大奖天伦却说这部电影首映是在一年前去毛里求斯之前= =怎么可能丈母娘在女婿电影上映一年后才去看还说是新电影。。

想想中国电影市场一年的时间都淘汰了多少电影更别提上映1年后才要去电影节提名拿奖。。。

我是不是太钻牛角尖了囧。。

对了,关于若蓝为什么祈祷那么久还用阿良送的表去换十字架的剧情有没有高人给指点下不大懂~最后,这部电影里感觉刘诗诗演技和台词已经大大提高,那种清冷略带点沙哑的声音跟电影气氛很合拍,眼神表达的内容也丰富很多,映像较深的是若蓝看着如玫的广告跟阿良说明明一样的脸那段时的眼神,那种带着艳羡又不甘的感觉完全出来了,还有如玫跳舞时送给阿良的小秋波以及抽烟时给人的那种不屑清高却不得不屈服堕落的感觉发挥的很好。

三浦春马跟刘诗诗感情渐浓时的片段觉得超级萌,侧脸看上去很帅,眼神里总有一种淡淡的忧郁感偶尔羞涩笑起来的小表情萌到爆。

张孝全的戏份不大多,没有多仔细观察感觉无功无过吧。

大半夜的写了这么多,实在是因为看不下去豆瓣评分太两极化,老实说我真的搞不懂国人现在为什么那么乐衷于去看那些充满低俗笑点的PPT,小时代不过是四个女的没理由撕逼又莫名其妙和好的翻来覆去炒现饭炒了3季居然那么多人前赴后继给四娘献票房,更有些灰主流小妹妹们还说什么每一季都要一起去看之类的约定。

在中国电影越来越低俗不堪的时代里,深夜前的5分钟是全体工作人员精心呈现的一部作品,我不希望国人因为那些黑子而放弃去影院静下心来观看这部影片,这个时代太浮躁,我们应当适当放慢节奏沉淀自己的思绪而不是一味沉浸在那些浮华无味的烂片里。

 10 ) 自我认同主题下多层次理解电影的诗意与禅意

(10月14日在国贸百丽宫看的提前场,在那之后写的影评。

看片会后还有行定勋和张一白的座谈会,行定勋导演戴个小礼帽很可爱,人很谦和,听他说话的内容倒是很符合我看完电影之后对他本人性格的一个猜测——心态很平和,处在一个思考、寻找人生的阶段,但是是探索性的,他本人一点都不迷茫。

)(最近见微博的营销号黑刘诗诗黑的厉害,一看豆瓣状况也如此惨烈,上映一天都不到就有潮水般的差评刷来,想必价钱是花了不少嘞~啊,我的意思是在如此少排片和尴尬场次的情况下,潮水般的人如果都去看了的话花费的车马费和耽误的正常工作所损失的金钱也是不少的吧~在豆瓣这么多年,原先很喜欢看许多高质量的书评和影评,它们也为我的各种读书报告和电影理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然,我也见识了这两年豆瓣成为商业相争的地盘,打分评论很多也渐渐成了意气之争,不再聚焦电影的手法或表达意象本身,更像是电影之外的战场,倒是另一种“精彩”。

贴下这份影评,我期待的读者是在那个互联网营销还不发达的曾经 跟我有一样初衷的豆瓣同仁,希望大家不要错过这个片子:它用很强的故事性表达一个很哲学的命题,把文艺和商业结合到如此程度实在难得,而且画面干净拍摄手法老练;一个日本导演可以如此巧妙的运用中国老电影与自己的电影片段所表达的内容互相照应,也让我大开眼界。

另外也想遥遥的鼓励一下主创们:在金钱绑架电影的如今,敢于沉下心来拍一部不浮不躁的电影,还把电影拍的这么漂亮,真的要说谢谢。

)【一句话点评:情感细腻富有层次,叙事层层推进,画面精致唯美,演员演技和电影后制技术使得双生花牢牢把控住了影片节奏的起落波澜,不浮不躁,悬疑的背后是多重视角的探索,充满无限可能,雅俗共赏。

】“我是谁……我到底是谁”。

伴着童年的回忆,女声幽幽的开场。

故事发生在闹中取静的上海。

不同于大多数导演在拍摄上海故事时那样,行定勋并没有选择魔都最繁华最闪亮最商业最快节奏的一面,而是把镜头对准了最朴实又最具有生活气息的“万国旗”飘扬的弄堂、静谧的林荫大道、街角的书报摊、公园的露天老电影、老式的钟表店……生活化却没有丝毫的脏乱,理想化的安逸却处处透着生机。

古语有云: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这才是安身立命的功夫。

事不在于外物,而在于内心。

故事的爱情发生于此;回归自我,也发生于此。

在这里,刘诗诗饰演的双胞胎——外表温柔却埋藏着心事的若蓝和活泼热情的演员如玫,与三浦春马饰演的谦卑温暖的钟表店学徒阿良、张孝全饰演的事业有成的霸道熟男天伦之间展开了两段爱情,或许,不能说这是简单的两段。

姐妹之间的故事并没有这么简单,外貌一模一样又具有心灵感应的姐妹之间由于从童年互换身份开始的一系列“我选择的人生总是被她抢走”而暗生隔阂……一场异国他乡的海难,使姐妹俩只回来一个人。

回来的到底是谁?

她该如何自处?

这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悬疑与爱情交织在一起,在上海安静的一隅似乎只听到咚咚的心跳声。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描述这个片子的内容逻辑,我将其概括为“一对自我认同障碍者对自我认同的建构过程”——这听起来是一个后现代语境之下的话题,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物质欲望极大的发展,快节奏的生活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导向使人心慢慢异化,“自我认同”的缺失成为了现代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导演行定勋正是将笔触戳向了人在更本质层面的自我认同的方面,去探讨“我是谁”以及“我何以是我”这个在充满焦虑的时代困扰着现代人的问题。

双生花,则是表达这一主题天然又绝妙的载体。

有什么比你照镜子的时候更能清楚的观察自己呢?

有什么比看一对同卵双胞胎更像照镜子呢?

——她看似是你的镜像,你又看似是她的镜像,可你们偏偏是两个活生生的人,却把自己活的越来越像对方的倒影,这时候,你还是你吗?

你如何成为你?

很多影评人在提及行定勋时会自然而然加个“神级导演”的定语,诚如是。

作为一个电影来说,画面、叙事、拍摄手法等等表现手段一边阐述着故事,一边又表达着叙述者的视角和心思。

现在的行定勋已经不是当初拍摄《在世界中心呼唤爱》那时的年龄和心境了,身为一个导演,身为一个把纯爱片(纯粹没有杂质、只叩问心灵的爱恋)拍到极致却又在一部部电影中不断探索更深层次的导演,他当然有自己在这个年龄段的思考想要传达给观众;但是这部电影不是深夜一个人对着窗外絮絮叨叨的“独语”,而是通过镜头与观众展开的平等的“对话”——他把电影的故事性和可看性放在首位,用双生花之间的爱情与悬疑的步步推进引着你走进这个局,然后在一种不浮不躁娓娓道来的语气中给你抛出足够的思考,并以一种东方哲学的禅意氛围给你留下满满的回味。

他有用电影剖析人性的野心,更有足以承载这一主题的思想高度,还有扎实的导演功底,将影片的故事性艺术性和思想性融合在一起。

这是电影的第一层,在故事中把你看事物的眼光放回自我,去聚焦那个失落了的自我。

但是行定勋所塑造的电影氛围(或者说他想要表达的更深层的意象)并没有止于此,他在探寻一种超验的解释(超验:字面意思可以简单理解为超越经验;经验就是指你的生活所经历的东西给你带来的体验感受等等)。

“滴答”,“滴答”,在静静的钟表店里,主人公们听到了如婴儿在母体里听到的妈妈的心跳声一般,最本原的,最贴近人之初的召唤。

阿良从去世多年的前女友那里得来了一个习惯:把钟表调慢五分钟,去感受与这个世界偷来的时光。

其实这与世界偏差的五分钟是一个内心虚构出来的空间,一个纯净安宁的精神世界,若蓝被此牢牢吸引,在这个五分钟里,寻到了内心的安宁,“在这五分钟里,我不是如玫,我是若蓝”。

导演的镜头在此充满了诗意,光影和物的交汇为人物镀上了一层圣光。

当海难发生后,幸存者(为了谨慎起见,也为了尊重观众每个人都可能存留的自己的理解,姑且叫她“刘诗诗”好了)同样面临着自我认同的障碍。

阿良的钟表店再次用这滴答滴答声音让刘诗诗也获得了心灵的安宁。

五分钟是一个开口,是一扇通向内心世界的大门,在这扇大门里,外物都不存在,有的就只有你,所以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一个全然真实的自己。

所以幸存的肉身到底是若蓝还是如玫已经不重要了,在一个内心平和的五分钟的世界里,这个“刘诗诗”就是她内心所想的自己。

其实导演在开头就借角色之口讲出了这个道理:一个中年男人找老表匠(牛犇老爷子饰演的),询问父亲留下的表是否值钱,值钱就拿去修,不值就算了。

老表匠用过来人的口吻说“这块表的价值,取决于你啊”……是啊,你觉得父亲对你来说值得,这块表就是无价的,你心里的价值就是这块表的价值。

同样的道理,你的人生价值,也取决于你自己。

想要寻求一份自我的价值来实现自我认同,靠的还是你自己。

在这里,导演行定勋引入了一种东方哲学的禅意来作为自我认同的出路——“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 这是电影的第二层,事不在于外物,而在于内心。

可是毕竟只是一个内心之中杜撰出来的虚拟的五分钟的世界,片刻的安宁无法成为永恒。

于是导演引入了宗教的色彩来表达永恒的安宁。

但行定勋导演毕竟是个亚洲导演,他不会像西方导演一样直接诉诸宗教寻求解脱,他用东方特有的含蓄与诗意弱化了宗教中可能存在的意识形态的问题,把心灵安宁的层面放在了核心。

他用毛里求斯天堂一般的美景来展现内心平和的世界,用仰拍圣母像所呈现的慈祥微笑和当地信徒老妇人的注视来表达“度化”与“超脱”,没有给观众丝毫的压力,而是在两次毛里求斯之行的交替蒙太奇里,完成了对“刘诗诗”的救赎。

海难前的若蓝在毛里求斯的教堂里与上帝交换了五分钟,她把从三浦春马饰演的阿良那里得到的“五分钟世界”的安宁与上帝交换了长久的平和,所以在信中告诉阿良“不需要快五分钟,也不需要慢五分钟,只是那一刻就好”,她将“上帝的信物”十字架给了妹妹,实现了灵魂的自由。

而“刘诗诗”故地重游,则经历了与当初的若蓝一样的超脱之路:将上帝的还给上帝,将阿良(五分钟是虚构的空间,并成为一种精神信仰,这与宗教意义上所信仰的空间有可类比之处)的信物还给阿良。

影片的最后,当阿良打开那块手表时,发现不再是自己当初送出去时那样与世界偏差了五分钟,而是与这个世界本来的时间一致。

眼前的“刘诗诗”不需要在虚构的时间和空间里来寻找自我了,从此之后,她的信仰就是她自己,而此时,24点刚过,意味着新生已经来临。

这是电影的第三层,内心对自己永恒的信仰。

能够表达好这样一份细腻又多层次的电影内涵,除了导演的功力之外,演员的演技也功不可没。

电影核心的双生花扮演者刘诗诗,用举手投足的动作和神态将一对性格不同的双胞胎细腻的展现在观众面前,电影后制技术也出色的将两个刘诗诗合成在了一个画面里,在观众看来就真的是两个不同的人在说说笑笑搂搂抱抱一样,她们所表达的都是各自独立的个体,只是碰巧都长了一张刘诗诗的脸;海难之后则呈现出了一种“既是若蓝又是如玫,却不同于她们任何一个”的第三种人格,正是她出彩的发挥才将观众牢牢的抓在悬疑的漩涡里,让观众在后半程充满着“这到底是若蓝还是如玫”的猜测,让导演有足够的基础来升华他想表达的主题。

两场为表现第三种人格对阮玲玉《神女》的重现,一场爆发力十足,另一场一个简单的吸烟动作则被她表现的恍若观众在看八十年前的原片,不禁让人惊呼,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刘诗诗。

三浦春马和张孝全则抓住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男人从内到外的特质,如三浦以驼背的姿态和拘谨的动作来表达活在自己那有着五分钟偏差的世界的内向,张孝全那愤怒的男人的情绪饱满的几乎都要冲出画面了。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一部电影了,其独特的韵味让人久久不能忘却。

从故事角度来说,不同于传统的单一分类模式,它本身就是一部融合了爱情与推理的可谓新颖的“悬疑爱情”类型电影;再进一步,它在悬疑中细致描绘了爱情,却又将这份悬疑爱情当作一个壳子,来承载一份更为深刻的主题,充满诗意与禅意,这就是一个艺术品:《深夜前的五分钟》。

写于10.16(看片会两天后)---附带说一句,行定勋导演特别喜欢“放下过去,获得新生”这个心理,他的很多电影都有这个意象。

再补充一点:片子所有看起来没照到主人公本人的镜头,其实全都是呼应主人公内心和状态的,这个以后有机会再细说吧。

《深夜前的五分钟》短评

不知所谓

7分钟前
  • 滋滋滋
  • 很差

若蓝和如玫,我是谁?我应该是谁?如果不过分在意自己是谁,是不是会过的开心一点?

8分钟前
  • ╯^╰
  • 力荐

全程尿点,没看完我就走了,谁告诉我一下结局

12分钟前
  • 幸运黄苦瓜
  • 很差

1.影片证明了两件事,刘诗诗真的不好看和刘诗诗真的演技差;2.挺闷和挺傻的故事,没有任何惊喜,腹黑的姐姐,早已猜到,楚楚可怜的女人就是装,那些活泼开朗的女生才没心机了。

1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不错

15分钟前
  • Frances
  • 推荐

果然还是看了影评之后才恍然大悟 虽然对于最终回来的是谁还是很混乱 但感觉不纠结于此了 五星给的是电影 剧情 不是某个演员。BTW 真的不是我想这样的 必怀的中文每次都让我笑好一阵 然后又超级可爱超级呆 和若蓝这对太甜了&amp;gt;///&amp;lt;鼻子嘴巴耳朵那段。。。完蛋 对必怀的爱又变100%了

16分钟前
  • 一日三餐为续命
  • 力荐

what ghost

20分钟前
  • |
  • 很差

年度烂片 一颗星是给haruma的 但是看着他骑着小电摩真心太!违!和!好!么!只能全程吐槽还分分钟出戏真是醉的不行 全场观众笑(无)场(语)N次 编剧导演还有lss请回炉重造八百年 根本不知道你们是在干什么……

25分钟前
  • 很差

剧情纰漏,节奏拖沓,演技做作,整体感觉就是很矫情……差评~

26分钟前
  • Doris
  • 较差

那些黑刘诗诗的为了黑而黑真是太过分了。你认真看了吗?刘诗诗在里面的演技简直爆发,说演技不行的只能证明你没用心看!!可悲啊,一部细节处理堪称完美的佳作竟然在豆瓣被黑粉黑成渣子啊……不想多说什么,中国影视的悲哀,导演的先知或是作品的另类解读在中国总是不受待见

30分钟前
  • 45°人生
  • 力荐

一部勾人心弦的哲理悬疑爱情故事片。

35分钟前
  • 斑斑点点
  • 还行

节奏不太适合一般观众…五星是为了拉高点分

37分钟前
  • deletesth
  • 力荐

从让时间追着自己走,到最后把握住此时此刻,一对双胞胎早已模糊了彼此,即使其中一个死去,另一个也能替死去的那个继续活着,两个其实就是一个,一个其实也就是两个,为什么还要纠结谁是谁。

38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光影很美,不过镜头切换前后色调差异过大时不时闪瞎狗眼,敢不敢给个白光预警嗷?

40分钟前
  • 亦大
  • 还行

只係鍾意電影裡邊生活嘅場景. 雖然部片 若藍如玫真真假假 開放性比較大係導演嘅用意 但係唔點鍾意呢種類型嘅片. 三浦嘅中文講得幾好玩. 鍾意係床上對話接吻嘅場景. 三浦畀粒星🌟

41分钟前
  • 乔士
  • 推荐

勉强三星

46分钟前
  • 山下真希
  • 还行

刘女神带着三分傲娇,一脸茫然地在镜头前走来走去……这就够了。

50分钟前
  • 风间隼
  • 较差

本人没有看懂

51分钟前
  • OD
  • 还行

除了刘诗诗的演技。。。故事真的不错

53分钟前
  • 哈哈灰
  • 推荐

重新看了一遍这部电影,这是一部值得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影片,每一帧画面每一个镜头都很到位,导演说用了七年打磨这个故事,我觉得导演成功了,爱与救赎之间,活下来的是谁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电影唯一不足就是刘诗诗台词气息太弱,不过眼神表演很到位,含蓄中把情感都表达出来了。

58分钟前
  • 万古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