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黄羿
主演:田一德,陈妍臻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潮汕方言年份:2019
简介:潮汕青年阿德(田一德 饰)自小就在父亲的严厉要求下学习英歌舞,叛逆的他与父亲发叔(徐少武 饰)较劲,于是放弃英歌舞独自去大城市打拼。多年后,生意受挫的阿德回到老家筹措周转资金,因一场英歌舞大赛而与小时候的玩伴绮雯(陈妍臻 饰)、阿龙(许淳玮 饰)、阿福(庄佐 饰)和阿武(麦君 饰)重聚,向着英歌舞大赛的冠军之位前..详细 >
整个主题不错,就是演得很尬,喜欢跳舞部分
真的是大写的尴尬。能看出整片都在用力过猛。
本来给两星,看完《阵头》觉得还是一星适合
一星给潮汕,一星给英歌,一星给片尾
6.3吧,情节单薄,男女主的台湾腔太重,影响观感,最后出品就像街舞一样
也就看看
是一部对潮汕英歌舞的侮辱
英歌舞招牌特点为双锤棍不能取代,能拓展的只能放在那些大量消耗体力的阵法排列和街头巡演动作,街舞特点明显早已玩烂,勉强也是四不像,两者没有互补性显然不搭,或许融合酷跑比较合适。
恭喜我大潮汕又多了一部烂片
看得好尴尬,又不正宗的
英歌舞,是潮汕人的一种传统文化。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东汕头、揭阳、潮州、汕尾等地,英歌舞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舞后还有歌舞小戏,称“英歌后棚。这部电影最大的作用就是传承和宣传英歌舞,在家人的冲突下,下赌注参加一场英歌舞比赛。通过顽强拼搏,努力坚持下,呈现一场英歌舞和现代舞的融合,也化解与家人之间的矛盾。
挺好的题材,但拍的一般,演技剧本啥的也都不太行,结局也不好。男主角演的最差劲,既然是这样为啥要找个特别违和的台湾人来演?还不如找潮汕本地人。女主特别酷。2.5
好癫。
出现一部宣传潮汕地方民俗文化的电影我是很欣喜的,可惜我期待值太高了,对白是捧读的后配潮汕话和台湾腔普通话,虽然新马电影也经常是方言加普通话,但不会这么尴尬。主题是父子冲突加民俗文化,有《电哪吒》《阵头》这些同类型台湾电影的影子,也有相同的弊病,立意很好,剧情生硬,人物单薄,言过其实,没拍出英歌的魂,生生浪费这么好的题材,虽然海报很赞。
特意去看了下,不是蛙岛歌舞片啊?!看演员表恍然大悟,合着什么英歌舞,直接拍街舞不就好了?传统不是这么弘扬的。
这是我今年看过最好笑的电影 笑到头掉 本来以为只是年度最佳烂片 没想到这么好笑
1.普通话与潮汕话对谈,也是神奇了。明明设定人物是潮汕人,地点在潮汕,为何不都说潮汕话。哪个潮汕人回去跟父母说话会用普通话。2.要拿英歌舞做元素,就好好用可以吗?到头来,就只是个噱头,呈现出来的东西就是街舞那套,别以为披上改装的戏服就叫创新了。动作,节奏,音乐,啥都跟英歌舞没有关系。你这还是要给英歌舞做宣传还是抹黑。3.故事情节是俗套的,就是主角遇到麻烦,然后要通过一场比赛来改变现状,就去集结伙伴。这倒没问题,你按套路来,那也还拍得好呀。就像《缝纫机乐队》。可是,你所有人物的表现与转折都那么让人不信服。台词什么的,还那么尬。什么“我们就要证明给别人他们是错的”,又没表现出别人看不起他们。什么“我们女人照样能做得好”,又没表现出别人看不起女人。
编剧,别拿英歌舞做幌子,表演你那生硬的脑回路好吗?抹黑英歌,抹黑潮汕啊。最后,你确定最后那叫英歌,而不是拿着英歌棒当道具的街舞?大家有空到网上看看,真正的英歌舞,到底是怎样的。
英歌锤+街舞动作=新英歌舞?放弃了英歌舞的角色定位,炫个街舞动作就算创新?
后来他们跑去卖奶茶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整个主题不错,就是演得很尬,喜欢跳舞部分
真的是大写的尴尬。能看出整片都在用力过猛。
本来给两星,看完《阵头》觉得还是一星适合
一星给潮汕,一星给英歌,一星给片尾
6.3吧,情节单薄,男女主的台湾腔太重,影响观感,最后出品就像街舞一样
也就看看
是一部对潮汕英歌舞的侮辱
英歌舞招牌特点为双锤棍不能取代,能拓展的只能放在那些大量消耗体力的阵法排列和街头巡演动作,街舞特点明显早已玩烂,勉强也是四不像,两者没有互补性显然不搭,或许融合酷跑比较合适。
恭喜我大潮汕又多了一部烂片
看得好尴尬,又不正宗的
英歌舞,是潮汕人的一种传统文化。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东汕头、揭阳、潮州、汕尾等地,英歌舞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舞后还有歌舞小戏,称“英歌后棚。这部电影最大的作用就是传承和宣传英歌舞,在家人的冲突下,下赌注参加一场英歌舞比赛。通过顽强拼搏,努力坚持下,呈现一场英歌舞和现代舞的融合,也化解与家人之间的矛盾。
挺好的题材,但拍的一般,演技剧本啥的也都不太行,结局也不好。男主角演的最差劲,既然是这样为啥要找个特别违和的台湾人来演?还不如找潮汕本地人。女主特别酷。2.5
好癫。
出现一部宣传潮汕地方民俗文化的电影我是很欣喜的,可惜我期待值太高了,对白是捧读的后配潮汕话和台湾腔普通话,虽然新马电影也经常是方言加普通话,但不会这么尴尬。主题是父子冲突加民俗文化,有《电哪吒》《阵头》这些同类型台湾电影的影子,也有相同的弊病,立意很好,剧情生硬,人物单薄,言过其实,没拍出英歌的魂,生生浪费这么好的题材,虽然海报很赞。
特意去看了下,不是蛙岛歌舞片啊?!看演员表恍然大悟,合着什么英歌舞,直接拍街舞不就好了?传统不是这么弘扬的。
这是我今年看过最好笑的电影 笑到头掉 本来以为只是年度最佳烂片 没想到这么好笑
1.普通话与潮汕话对谈,也是神奇了。明明设定人物是潮汕人,地点在潮汕,为何不都说潮汕话。哪个潮汕人回去跟父母说话会用普通话。2.要拿英歌舞做元素,就好好用可以吗?到头来,就只是个噱头,呈现出来的东西就是街舞那套,别以为披上改装的戏服就叫创新了。动作,节奏,音乐,啥都跟英歌舞没有关系。你这还是要给英歌舞做宣传还是抹黑。3.故事情节是俗套的,就是主角遇到麻烦,然后要通过一场比赛来改变现状,就去集结伙伴。这倒没问题,你按套路来,那也还拍得好呀。就像《缝纫机乐队》。可是,你所有人物的表现与转折都那么让人不信服。台词什么的,还那么尬。什么“我们就要证明给别人他们是错的”,又没表现出别人看不起他们。什么“我们女人照样能做得好”,又没表现出别人看不起女人。
编剧,别拿英歌舞做幌子,表演你那生硬的脑回路好吗?抹黑英歌,抹黑潮汕啊。最后,你确定最后那叫英歌,而不是拿着英歌棒当道具的街舞?大家有空到网上看看,真正的英歌舞,到底是怎样的。
英歌锤+街舞动作=新英歌舞?放弃了英歌舞的角色定位,炫个街舞动作就算创新?
后来他们跑去卖奶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