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独家新闻

Scoop,遇上塔罗牌杀手(港),遇上塔罗牌情人(台),塔罗牌杀人事件,独家头条

主演:斯嘉丽·约翰逊,休·杰克曼,伍迪·艾伦,伊恩·麦柯肖恩,萝玛拉·嘉瑞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独家新闻》剧照

独家新闻 剧照 NO.1独家新闻 剧照 NO.2独家新闻 剧照 NO.3独家新闻 剧照 NO.4独家新闻 剧照 NO.5独家新闻 剧照 NO.6独家新闻 剧照 NO.13独家新闻 剧照 NO.14独家新闻 剧照 NO.15独家新闻 剧照 NO.16独家新闻 剧照 NO.17独家新闻 剧照 NO.18独家新闻 剧照 NO.19独家新闻 剧照 NO.20

《独家新闻》剧情介绍

独家新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个美国女大学生桑德拉(斯嘉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 饰),为了替学校报纸寻找独家新闻,来到英国伦敦采访一个电影导演。在调查和采访的过程中,她参加了魔术师希德(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饰)一次魔术戏法表演,在密闭的箱中她遇见了一个离世 的资深记者鬼魂。记者生前是一个为了拿到独家新闻无所不尽其用的人。他在去往阴间的船上从一个被害的前任秘书口中得知“塔罗牌杀手”竟然是英俊多金的贵族彼得(休·杰克曼 Hugh Jackman 饰)。他不想让这有爆炸性的新闻埋葬,于是找上桑德拉希望她帮他完成心愿。 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桑德拉决定深入虎穴,拉上魔术师希德假扮父女混进上流社会,接近彼得。事情顺利得令人惊讶,桑德拉与彼得成了甜蜜的一对。然而塔罗牌杀手又继续行动……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第一速度茶花村的幸福生活幸腹涂鸦肇事追踪魔法少女伊莉雅第四季日照重庆百万富翁的初恋费雪小姐和泪之穴非凡任务新娘与偏见假期惊魂无口的森田小姐OVA洁癖男子青山君天生喜剧王一封小情书日出东方41舞会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天才们的恋爱头脑战第二季家在铁西虎王·王者归来北冥有鲲阿丽塔:战斗天使姊姊恋慕烈血快车爱在日落黄昏时守夜人婚礼教堂牧野诡事之赤丹珠零一

《独家新闻》长篇影评

 1 ) 《独家新闻》:因为迷失而不客观

《独家新闻》:因为迷失而不客观_高清1080P在线观看平台_腾讯视频题目是借用了斯嘉丽的话,的确,这部电影很难让人归类,但电影为什么一定要归类呢,只要好看就行了。

于是,归类变成了元素,这部影片是集悬疑,幽默,幻想及性于一体的影片。

对于悬疑影片,最重要的是设套与解套的过程,在这部影片中,前面所留下的线索基本上都用过了,但许多线索都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中,其实影片中的台词也表明了这一点,即所有线索只能作为推理而存在,绝不能成为有力的证据,要不是最后那个富家子弟彼德自己沉不住气,这个案子几乎还是不能被侦破的。

所以故事虽然发生在英国,但对于悬疑本身则是一种忽视,恐怕只是伍迪的一个包装手段而已,于是我们看到了诸如妓女房门钥匙没有被扔掉的弱智线索。

幽默自然意味着喜剧,伍迪艾伦这个怪才的轻喜剧可以说是享誉全球的,此片也不例外,无论是老家伙喋喋不休的贫嘴还是里面人物关系以及某些怪异情节的设置都属于伍迪的风格,当然,最主要的还得看台词中所含的那些准醒世恒言,看似幽默,但却无时不显现着一种睿智,颇有些俗谚的感觉。

幻想在这部影片中几乎是神来之笔,尤其这涉及到故事的起源,一个死去的记者在通向天堂(或地狱,片中并没有交代)的路上发现一桩命案,于是为了这最后的报道便时刻地暗示着剧中的人物。

其实这个故事颇有些港式那些鬼托人复仇的影片味道,但此片滑稽在于只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天性成为了动因,当然也许他为那个冤死的女仆在报仇,也是可以这样理解的。

但事实上,这种幻想式的动机却是影片的关健所在,即新闻报道这个主脉,要求一种真实性,没有真实性就没有最了不起的报道。

性向来是伍迪热衷的题材,本片中看似是很随意的性关系,但却是女大学生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这是一种讽刺,而性其实在影片中也左右着女大学生的判断力,也左右着故事的发展,一方面性元素成为一种个人观念渗与的基础,尤其是指情感地介入。

关于这一点女大学生的台词中多次提到了。

所以性在影片中赋与了一种人的情感的要素。

而另一方面,性则是盲目的,不仅仅是一种交易,更重要的这个案件本身无论是犯罪的动机还是左右案件的过程中,性都是最主要的动因,于是在这里性就是性的本体,很单纯的,但却容易把人引入歧途的。

由此可见,影片中悬疑本身只是伍迪强加的一个外套,然后我们看到了喋喋不休的幽默感,这种幽默感是伍迪一贯的风格。

抛开这两个电影的表现形式,主题就彰显了出来,即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情感的介入之间的关系。

女大学生第一次采访就失败了,她只记得自己喝多了,然后和那个影星是否发生了关系一概都忘了,但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显然是女大学生将自己本身放置到了采访之中,于是这个细小的情节不但引出了主题,更将女大学生的盲目展现在众人的面前,以致于后来她在调查这个塔罗牌案件中的失误也变得真实可信了。

死去的名记者给女大学生留下了线索,但要求是一定要真实,有证据方能报道。

为了成名,女大学生认为可以不择手段,于是便逼着老魔术师帮着自己接近所谓的凶手彼德。

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伏笔,女大学生的策略注定她将会让自己涉身于险地,将自己本身引入案件之中了,于是,得出不客观结论的可能性便产生了。

女人与男人之间永远会相互吸引的,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随着案情的深入,女大学生竟然以爱情替代了调查,这是一个极度危险的游戏。

魔术师那句“可能怀孕的肉体”则恰恰警告了女大学生。

而此时,女大学生很难说是为了调查继续这种肉体关系还是为了肉体关系而将调查当作借口。

当自身处于案件的漩涡之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客观的,于是情感慢慢地替代了理性,尤其当真正的塔罗牌凶手落网的时候,一切似乎都变得可信了。

其实更主要的是,女大学生心中更相信自己的情感,而不是客观的分析案件本身。

那个死去记者的显灵变得极为荒诞了,但这也是一个反讽,荒诞的走向了正确之路,现实的则因为性与情而陷入迷途。

而那个本来不愿插手此事的魔术师则一直能够保持着自己的客观性,他无疑是作为死去记者的替代品,虽然他无力挽救陷入迷途的年轻女大学生,但他却独自寻求着案件的真相,这种对比并没有任何恶意,却是导演极力要指出的新闻要素,即客观本身,置身于事外的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寻求到事件的真实。

影片的结尾保持了伍迪一贯的出人意料,魔术师虽然得到了真相,但却意外的出车祸而死,而作为女大学生,她之所以能够自救却归功于自己与彼德刚认识时的那个不会水的伎俩,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当女大学生向魔术师坦白自己身份的时候,她唯一没有说到这一点,而这个秘密恰恰是女大学生占在客观角度时所保留下来的,所以,救了女大学生的还是一种与被调查者之间的距离。

也许这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保留的东西,也是导演通过这个故事最想表达的一种观点。

影片结尾,死后的魔术师继续着自己的魔术生涯,即便面对死人的时候,那个案件似乎离他已经远去了,其实这本身也是一个反讽,魔术师保持了自己一贯的作风,他是一个保持着自己原则自己喜好的人。

只有这样的人,不被利欲所诱惑,不被情感所支配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新闻工作者,才最能够接近事件的真相。

影片中女大学生很好看,又有许多情欲的暗示,但主题人物则是这个年老的魔术师。

当然,作为伍迪的作品,这部影片只是很小品的味道,些许地方也不够严谨,但无碍观众对伍迪作品的理解。

韩兮2007-3-16于通州

 2 ) 几处疑问

首先,必须再一次向伍迪·艾伦致敬,从自己这不很专业的角度看来,《Scoop》无疑是又一部从演员到剧本都相当出彩的伍迪·艾伦式悬疑喜剧,而且毫不辜负从一开始就满怀着对最后几分钟意外结局的期待。

调侃上流社会、美英口音、古典乐,影片中再现很多大伙熟悉的伍迪·艾伦元素,偶遇、巧合、爱情、谋杀等一干老套情节也情理之中地被拍出了新意,这些同让人意犹未尽的《Match Point》如出一辙。

不过多了一个亮点:又重新听到这个可爱老头的单口相声说说几处观后的疑问吧,但愿只是自己的理解问题而不是剧情方面的破绽1.为什么皮特要主动坦白那天晚上他没有因公务出差,难道他发现了父女俩的跟踪?

2.既然皮特知道“贞德”有打开乐器珍藏室的密码,又发现了小号下的塔罗牌,为什么还要把死去妓女房门的钥匙放在那里?

3.“They think they knew where the body is.”警察话音刚落不久,落汤鸡一般的“贞德”便出现在门口,伦敦警察无中生有?

再次声明仅仅是疑问而已,完全没有削弱我对影片的丝毫喜爱:)

 3 ) 伍迪艾伦·接地气的喜剧情怀

伍迪艾伦话痨恐怕在银幕上无人能及,老爷爷巧舌如簧,不失俏皮。

正如他的影片,平常生活场景精巧的安排和意外,总是让我们会心一笑。

3个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不一样社会阶层背景,奇妙组合在一起。

富家帅哥,稚气学生妹,笑点低的魔术师相遇,解谜。

独家新闻线索来自一个死去记者灵魂,使出各种伎俩逃出死神,透露塔罗牌连环杀手-富家弟。

整部影片以调查Peter是不是凶手为核心,剧情不似好莱坞使用大场景打打杀杀,反而多注重角色心理变化,以及人与人直接更真实交往。

伍迪影片的魅力就像家常菜,看似简单却是一辈子无法忘掉的味道,简单却真诚。

反倒欲罢不能。

影片配乐多以古典音乐点缀剧情。

影片英式乡村家装很美,一大把一大把鲜花布置于房间内。

 4 ) 狼叔黑寡妇之虐恋

看了伍迪艾伦的《独家新闻》,赤果果的奔着卡司去的,狼叔+斯嘉丽+伍迪。

剧情弱智,表面玩悬疑,里子还是两个小年轻谈恋爱,灰姑娘式屌丝女逆袭高富帅,未遂,所以下一年2007年的《卡珊德拉之梦》就尤显高端多了,虽然看这个之前并不觉得。

对白亮点集中在伍迪一个人身上,这就导致之前迷恋《她》里斯嘉丽的声音变为“听多了也挺烦的”,狼叔全无亮点,话少,器大,活儿好,完全是为“不知道哪个英国贵族惹了老爷子“背黑锅,斯嘉丽也是比《我家买了个动物园》里还村姑。

哦对,同一年的《致命魔术》就是狼叔+斯嘉丽,都说伍迪拍片子不在乎票房,不在乎评价,谁信啊,哈哈。

 5 ) 男性永远扮演神,女性总是傻白甜

这类与新闻报道相关的电影告诉我们两个要点:一是,要获得独家新闻(即真理的象征)是需要付出努力和牺牲作为代价的;二是,这个代价通常是分性别导向的,一般都把男性求真者塑造成正面英雄,勇敢坚定睿智正义文武双全九死一生,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揭露黑恶势力,就像神样的普罗米修斯;而塑造女记者,则通常在她们追求真相的过程中,不仅要受到男性(那个死掉的男记者的鬼魂)的启蒙召唤(即规训),还要通过施展傻白甜套路接近调查目标(这部电影把女记者安排成在校学生、实习记者,这个身份更加符合傻乎乎年轻漂亮单纯好骗的人物形象),这还没完,女性要获得真理还必须必须牺牲色相,怎么能少得了跟调查对象上床的戏码呢。

好了,爱上坏人就离获得真相不远了,因为剩给女记者的线索不多了,谁让她总是恋爱脑(即非理性)呢。

于是坏人把女记者带到湖中央,把一切和盘托出——似乎真相到了女记者这就成了一个牺牲奖,而无需她凭借理性发现(最初她怀疑调查对象是因为受到召唤,最终她打消怀疑是因为感情用事。

写故事的人认为她压根就没有理性,她已经拥有美貌了,怎么可以再拥有智慧呢?

)。

哦对了,别忘了,最后真正调查到真相的是伍迪,揭露事实的是他,改变剧情走向的也是他,哪怕他不是记者,只是个马戏团的魔术师,但只要是个男的,就有理由被塑造成普罗米修斯,所以结尾他在去营救女记者的路上竟然撞死了自己(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神一般的牺牲,但看上去有些可笑。

不知道是不是伍迪在讽刺这种惯常的意识形态,还是只是套路,总体来看还是蛮轻松乐呵的影片。

 6 ) 男人的心机在最傻的女人面前被瞬秒成渣 | 评《独家新闻》

最近似乎对电影有些疲劳。

比如看完爱尔兰导演约翰卡尼《初恋这首情歌》,感到不如他的前两部《再次出发》和《曾经》。

我们知道,约翰卡尼除了是个导演外也是个音乐人,然而他在《初恋这首情歌》里已经无耻到戏不够歌来凑的的地步。

记得木心曾经在评论文学时说过,有的小说,在抽掉性描写后溃不成小说。

我想,约翰卡尼的《初恋这首情歌》在抽掉歌以后,溃不成电影。

我还试着看了伊朗导演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樱桃的滋味》,大师果然是大师,开场一个车里的长镜头就深深吸引了我,随后的剧情让一向在夜里容易亢奋的我安然入睡。

《天空之眼》和也看不下去。

《寒战2》在电影院看完,觉得故事背后似乎有那么一种宏大的政治隐喻,似乎有一种隐藏的牛逼,那种牛逼在于香港电影始终诚实反映香港的面貌,但那种时代野心却和故事有着格格不入的分离。

我甚至重新看了一遍《这个杀手不太冷》,他甚至让我想起来当年在学校旁边租的农民房里一边吃雪糕一边抽烟一边喝牛奶的情景,它也确实是商业与艺术的精妙结合,但此时此刻它给我的体验也远未达到与它的名声想匹配的高度。

我想对世界说,我累了。

世界说,你什么意思。

我说,我们绝交吧。

然而只是一个玩笑,跟谁绝交都不能跟世界绝交。

只好退回来看看伍迪艾伦《独家新闻》。

之前我看过的这个老头的最后两部电影是《罪与罚》和《赛末点》。

《赛末点》更有名,但它的故事内核与更早个十几年的《罪与错》一样。

无论是从标题还是电影中的主角捧着读的那本书,都显示出伍迪艾伦在致敬陀思妥耶夫斯基及他的《罪与罚》。

我在B站看《独家新闻》。

在B站看电影的好处是,电影让你感到沉闷的片刻,还有弹幕陪你欢乐。

当然这也可能是坏处,好电影的沉闷本来就是叙事节奏的一部分,你没有去独自感受压抑和狂躁,你没有去独自经历令人抓狂然而什么都抓不住的等待,你没有不断失去耐心却总对这个世界残存着一丝若即若离的牵挂,你就很难在下一个节奏来临时充分感知它应有的平静或者满足或者高潮。

不管它到底是好处还是坏处,我们只能接受,就像十万年来人类所做的那样。

从历史而非文学的角度来讲,狩猎采集阶段是人类最海皮的时光,农业革命把人类按在固定的土地上大幅延长了工作时间大幅减少了食谱大幅减少了体育运动的多样性同时还从此告别了说走就走的旅行,更不用说后来的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

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准确地说是智人这唯一在自然选择或是种族战争中获胜的人种——总体上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个体幸福提高。

猪和奶牛可能是物种总体上最成功的动物——就像公司营业额是商业成功的标准一样,生物成功的标准是DNA的拷贝数量——而猪和奶牛可能是个体最痛苦的动物。

表达这一切喧闹和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正是吴迪艾伦的强项。

在《独家新闻》中,依然满篇充斥着他的废话,以及寡姐和狼叔代他说的废话。

他和他的喋喋不休,让你不知道哪些是对剧情有用的信息,哪些只是无意义的碎碎念。

可是那些无意义的碎碎念真的无意义吗?

可能那种无意义才是对生物乃至人类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种有意义的刻画。

正是因为那看似琐碎却也莫名喜感的刻画,所以我们可以说,这部电影很伍迪艾伦。

所以在这样的伍迪艾伦面前,剧情显得并不重要。

他能够在随便哪部电影里开启叨逼叨模式,是由于他在随便哪部电影里都设有悬念,以及最后故事走向终点时才会发现之前的大堆废话里有一条是关键线索。

我不记得是他的哪部电影里,最后男主试图谋杀女主时,女主得救而男主掉下电梯的关键道具是一个圆柱状的手电筒,而这个手电筒是在故事的前半部分两人恩爱游玩时,男主帮女主赢的一个奖品。

他营造出来的荒诞感,是他的故事与他的叙事方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你看,从伍迪艾伦的电影里,随随便便就能读出很多内容,而不仅仅是本文标题那么一点信息。

看这部电影的关注重点,除了寡姐的胸和狼叔的腿以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伍迪艾伦在片中反复跟不同陌生人唠叨的这段废话:我只是想从我内心深处对你们说,我这么说是真心的,你们是个了不起的团体,非常优秀的一群人,我爱你们,从你们身上我也感受到了你们对我的爱,你们可能是已故的亡者,但你们不应该气馁,因为,你知道,不要把死亡当成一种障碍,我小时候是个结巴,但是凭着坚定不移的决心,你永远预想不到将会发生什么事……这一段充斥着官方、客套、虚伪的废话在影片中以不同的变种多次出现。

如果你有一点文学常识,你就应该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意象。

至于你怎么理解这个意象,我管不了。

仿佛是我在快要没电时,遍寻世界找不到一个充电的USB口,然后伍迪艾伦随便扔了一个过来,说,喏,用这个。

然后,我随手给《独家新闻》这部电影打了3分,是我评价他的电影里分数最低的一个。

 7 ) 颈椎病

我昨天看SCOOP发现WOODYALLEN的颈椎和我一样是生理弧度彻底消失那种所以它后脑勺和肩胛骨在同一平面上而手臂长长地挂在身体两侧幸运的是它没有胸它根本不知道自己避免了多少麻烦

 8 ) 八卦无脑女

令人爆笑不止,虽然喜欢柯南的人会大骂它彻头彻尾的没有悬念,可惜艾伦本就不是给你看侦探情节的,反而是那一开始便基本昭然若揭的案情成了一种装饰,好让你摆脱复杂地思考,专心并尽情地享受处处涌动的幽默与逗笑发乐的对白。

影片一开始作为新闻系出身的女主角那八卦一般不着边际的采访名人的方式就让人大跌眼镜,居然跑去宾馆去采访大导演,遇上人家时间紧凑仍废话连篇不上主题,最后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不但忘了自己翻山越岭而来的使命,还喝起了酒,并和导演上床一次,gosh,注意了-除了想上位的女演员们贞操不保,女新闻从业者也得小心了~~~那条令死人还魂的头条新闻从新闻价值本身来说也许真的更适合上片中提到的tabloid paper(刊登黄色新闻的小报),不过是贵族当了连环杀手,不过首先说了,出彩的地方并非案情本身,我们一早知道谁是凶手更能凸现种种滑稽之处。

要知道,为什么世间会有野鬼游魂吗?

那不过是因为死神是个聋哑残障人士,你跟他说话用钱诱惑及至跳离死亡之舟,穿着一身戴帽黑袍,扛着巨型镰刀(西方传说中典型的阎王形象)的“死神”动都不动一下,那不是残疾是什么,唉,怪只怪近亲结婚咯,他爹宙斯连妹妹也上,不生出怪胎那才叫一个奇。

于是狂喜欢爆头条的著名记者因黄泉路上淘到一个线索又忍不住要去挖了,片刻逃过残障死神的魔掌,可惜自己没有肉身,只能不凑巧地寄希望于前文提到的无脑妹。

她的的确确是个无脑妹,绝对的感觉先行者,所以才会真正陷入情网之后,连那些确凿的行凶证据都不能入耳了,可明明几天之前,毫无线索之时还想着怎样可怖的案情真像,我看出来了,坏就坏在她又上床了。。。

即便她完事之后的第一件事是去神秘的乐器收藏室找线索,但一旦恰巧警方的疏忽令真凶脱罪时,她一个劲地狂喜:就知道不是他云云,MD完全是扯蛋,正是她最先紧抓着怀疑不放,把我们善良乐天但表现地胆小怕事的伍迪艾伦给卷进来了,陪着一道上演了一出出滑稽的场景。

那貌似真实的口吃,迅捷的反应,一会就让你觉得魔术师是最可爱的一种人,就像女主角所说的,他是那种一辈子都在说谎的人(戏法就是谎言),此刻却不愿冒着性命之险为声张正义而假扮一出戏。

时时想收手的他,非常非常可爱的小老头,最终为了他假扮的女儿丢了性命,就像他说得,他爱伦敦,却不适应伦敦的靠左行驶,呵呵呵演员们不时地拿着各种时事插科打诨,巧妙地透着各种心理学的,我想那都来源于艾伦天马行空的脑袋和丰富的社会经历,讲到说罪犯在被捕获归案的时候都喜欢夸大其词(甚至认下不曾犯过的案子),我立刻想到哄动一时的美国小美童“真凶”被抓后被证实不过是一场闹剧,难说没有类似的灵感来源。

他鄙视了英国的皇室与贵族,他们不过是披着狼皮的羊,是戴着古老光环却最腐化无实的一类寄生虫,他们还习惯于说谎并毫不脸红,看着七尺大帅哥在给警察的电话里假装惊惶失措而啜泣着报案,转身又面露疑色,还真是感到背上透着一阵阵凉气。

他还颠覆了我对一见钟情的美好憧憬,因为就影片看来,不过是野火干柴的激烈碰撞,纯肉体的,丝毫没有思想上的互动,还因为什么,还因为,他们的第一次(当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邂逅发生在着装极其暧昧诱惑的游泳池!!!

清汤挂面似的头发,做爱时都不愿摘掉框架眼镜,看脸还很显稚嫩可爱之色,视线移到下面-陡然一生育完毕中年发福的少妇身材,张开嘴就没完没了,满脑子简单思维,实际上缺乏一点点想象力,拥有记者的架势却缺乏日积月累的资质,不过正是这样不甚完美的角色让人觉得这小姑娘有点趣味,于是当她挣扎在一渊深潭中时,我心情咯噔一下低落了,而镜头转向后面,“我在这呢”,惊鸿一瞥,湿漉漉如蛙人般装扮的女主角好好地站在那,我一下子舒心了,不错,至少为着那些八卦般的对白,为着我那得到舒缓的心情,这一个半小时没有浪费,谢幕!

 9 ) 独家新闻(SCOOP): 一块英式下午茶的蛋糕

抱着强烈期待的心情来看伍迪艾伦的新片并不合适。

伍迪并没有什么野心,并不是想着怎样撑大影片的格局,而是用两位无意被卷入成为业余侦探的角色视野编织了一个轻松的小品,随处可见小意外和小趣味,熟悉并喜欢伍迪的观众应该不会陌生。

也许有人会觉得侦探片的构架略微俗套,缺少前作双生美莲达和赛点的独特构思。

但好的导演总是不吝于使用俗套,总能洗掉流俗的气味并翻出新意。

例如昆汀·塔伦蒂诺,阿莫多瓦和彼得·杰克逊 。

看完此片,让我想起了初学英语时的一个短语,a piece of cake。

观看此片,好象是在下午茶的时候吃一块松软的蛋糕,闲聊一些琐碎的故事。

故事中就算有人生寓意,也因为平常而不会深究,只会因为言语有趣而会心一笑。

伍迪已经入了化境,他并不在意或者并不强求影片的大,而是在细想起来仍然紧密的情节推动发展中维持一种轻松,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松弛和透气,部分是因为伍迪自己扮演的魔术师絮絮叨叨隔三岔四的说话风格,部分是因为生或死的自然衔接出入,使影片同时具有一种对生活的达观态度,仿佛在众人物小块日常生活的上空静静观看这场演出。

这种平静叙述中包含一丝悲悯的气氛也许是从赛点延续下来的,但赛点还多了一点冷峻,而本片散发出伍迪一贯的幽默。

这样的作者电影最反应导演的气质。

象我国的一些大导演,倒是常常想要使出浑身解数卖弄技艺,硬要将一些段落或元素拼凑在一起,忘了浑然一体和自身气质的自然流露。

伍迪只是发现了这个故事,就象影片开头魔术师面带轻松愉快稍显惊奇的玩他熟练的戏法,伍迪也只是顺着故事自身的节奏平平常常讲好了这个小故事,然而就象他下垂眉毛,一副黑框大眼镜后面微笑的脸一样可爱。

 10 ) 要挖独家新闻必须得自我约束

首先我想说明的时候,看完电影如果有欲望写点什么得赶快动笔,拖久了感触也许会更为深刻,但是那些繁琐的语句,至少是用来让思维活跃的废话是没有办法写出来了。

所以,目前来说,我一动笔就觉得思路似乎很快就要断了。

Sandra为了独家新闻大老远跑到另一个过渡去,第一个采访对象失去工作重心而空手而归。

第二个新闻目标却是以一种现实看来荒诞的形式而出现的。

自然,电影的奇妙就在于,导演或者说编剧希望电影里的世界以什么心态表达什么就用镜头的语言说出来就好。

自我约束第一条,工作就是工作,不要忘了自己的目标。

那个著名记者死去的鬼魂以神奇的方式透露了一些线索给Sandra, 魔法师于是和这个年纪轻轻的新闻系学生展开了挖掘细节线索的过程。

带着谎言混进上流社会的圈子,很多时候我都觉得魔术师那职业色彩的说辞以及行为举止是那么拙劣,为什么也就这样被稀里糊涂地糊弄了呢?

每次行动就像是一次探险,充满了惊险,让人不禁被吊足胃口。

某一瞬间我似乎是明白了,好电影无非就是能够张弛之间控制影片的节奏而被观者完全吸引。

纸包不住火,谎言总要被揭穿,至少到这里,带着谎言去找新闻,除非经验老道,这样的开头未必太过刺激,最起码只适合电影,否之,胜算是否太低?

然而,基于Peter是反面角色,面对敌人,不能提前暴露自己。

就算他信誓旦旦我们真心相爱之类的誓言,女人若是被冲昏头脑这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魔术师的死去就是一次印证,幸好伏笔恰好是当初的谎言,最终以瞎猫碰到死耗子的状态完成了一篇精彩的独家新闻。

故事的巧妙在于伏笔以及看似随心的故事发展,实则环环相扣非常精确。

那个罗嗦的老头从最初的不情愿到最后的全力追踪,Sandra最初的被爱情冲昏头脑到最后的清醒,这一切都不得不让人叹服于Woody Allen的功力,无论是故事还是其演技。

看似是侦探小说般的电影反而更侧重追踪者的心理变化,正面冲突其实也就那么几个场景,而猫内心的世界反而比起老鼠而言更为精彩,更何况这两只猫是如此的经验匮乏,无非就是有一副胆子罢了。

比起match point来说,似乎这部更容易让我看懂,因为它的随性。

不过,重温match point也许此刻就能体会到woody allen的精妙之处了,这里还是姑且打个问号吧。

《独家新闻》短评

要是改成5分钟的关于那老头子的短片,该多好看啊

4分钟前
  • 草木有本心
  • 较差

2008-08-28.

7分钟前
  • itrek
  • 还行

除了演员,一无是处

11分钟前
  • ACSHW
  • 还行

絮絮叨叨的对白~金发碧眼的斯嘉丽~浓浓的英伦范儿~~伍迪艾伦就是这样~

12分钟前
  • dodofish
  • 推荐

电视上看的,就是广告烦了点儿,但剧情很紧凑,让人想看下去

16分钟前
  • Kyiv
  • 推荐

woody allen太可爱了~

19分钟前
  • violette
  • 推荐

不明觉厉,浪费时间

24分钟前
  • 平平淡淡安安
  • 很差

失望

28分钟前
  • 吃 硬
  • 较差

伍迪艾伦就是一坨狗屎,只有画面没有内容,此片适合0到12岁小朋友。

30分钟前
  • Sammy
  • 较差

每个片子都值得我们仔细欣赏!!里面的伍迪艾伦的角色有点与后面的电影重复

31分钟前
  • 阅微草堂
  • 力荐

Woody Allen! meet you at the carlyle!

32分钟前
  • Doi
  • 力荐

完美的音乐是woody allen作品一贯的优势,这一次,woody allen将他的黑色幽默发挥到极致,玩世不恭的小老头实在比包裹严实的scarlett抢镜不少,这个快活的老年人却有着一颗年轻的心,总是让人在看完电影之后忍不住拍手叫好!

33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这就是现实

34分钟前
  • 此山谷没有回音
  • 推荐

Woody Allen伦敦三部曲之一,水准却较match point大不如啊大不如,除了剧情的牵强,Woody老爷子自己的表演也有些戏剧化过~了。

39分钟前
  • tofubo
  • 还行

中规中矩,和赛末点一样,并且有意思的是都是在伦敦,凶杀,这里人物弧光挺有意思,全片从一开始就是四个小天鹅,一直到结束,原来伍迪还好这口,不过,他真的老了……

41分钟前
  • iceman
  • 推荐

相当平庸。吸引眼球的仅仅是男女主演而已。

44分钟前
  • 我呼吸的空气
  • 还行

只能說比較沒那麼喜歡,跟其他人相比還是很有趣!

49分钟前
  • 踢你小腿骨
  • 还行

剧情稍微有点套路化……但是最不满的是作者不把笔下人物当作人的态度!所以给两星!

51分钟前
  • 较差

伍迪•艾伦到欧洲拍戏后,出演已不算多,但他出演了该片男二,很大一个原因应该是,他要亲自吐槽腐国种种。除了调侃腐国,老头儿也黑了侦探片一把,而狼兄的高富帅和寡姐的眼镜妹,大概也只有老头儿敢这么玩。

53分钟前
  • Clyde
  • 还行

看过,居然没有任何记忆,但肯定不是烂片,甚至有隐约美好记忆,原来是伍迪艾伦的片子!

56分钟前
  • 陶子冬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