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冰演的男主在得知自己是被医院误诊之后,想要看看自己剩下的现金。
在大桥上靠边停车后,结果兄弟3⃣️个开始逗抠门男主,玩起了你传我我传他的传钱小游戏,结果不小心把钱扔到了河里。
男主遂跳桥找钱。
钱当时就被找到了,只是兄弟没告诉男主。
几人因此发生了冲突,互相指责。
兄弟仨人觉得抠门男主过分。
其实这四人的冲突中,谁也不占理,但最终的呈现中,是男主最有错。
对于抠门男主来说,一场误诊乌龙导致自己倾家荡产,无处可归,他才应该是那个最崩溃的人吧。
从这个方面来看,我看不懂几人的兄弟情谊有多深。
这一段可以去掉。
这一段提现兄弟之间矛盾的第二个高潮完全可以去掉。
其实从男主被误诊癌症晚期后,开始跟很久不见的哥们见面吃饭,然后帮兄弟们实现愿望放在前面,然后跟初恋再次相遇,做完这一切之后,可以出现某个契机是去医院🏥再次检查知道被误诊,和接到被误诊的电话☎️,最后是兄弟们帮男主圆梦。
我私心觉得剧本可以往这个方向去。
(如果觉得我不对❌,那就是你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这点拍的好。
拍出来了每个主角心里的那一点自私,我其实很欣赏这一点。
但是有一点我觉得不太好,就是电影一直在用一个调侃的态度去嘲讽男主的抠门,以至于等到男主肯变得大方肯为了兄弟牺牲才是本片的政治正确✔️。
我个人觉得,抠门并没有错,勤俭持家也没有错。
更何况,男主也是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们不该批判别人的人生观,可以不理解但是要尊重。
说的不够全面,万望见谅。
好了,我要休息了,晚安😴。
说实话,看到这样的演员阵容加上前期的预告宣传,让我在去看这部电影之前,是抱着一种看喜剧片的心情和期待去看的。
末路狂花钱 (2024)5.32024 / 中国大陆 / 剧情 喜剧 / 乌日娜 / 贾冰 谭卓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部喜剧,会让我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几次落泪,哭的稀里哗啦的……
我不知道其他人在看完这部电影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和感触。
但当我看完这部影片后,给我最大感触的,有两点,分别是:一是主角贾有为那么“抠”的原因;二是主角贾有为和他几个同学之间的情感上的羁绊。
接下来就展开聊聊电影中,让我深有感触的这两个部分。
一、主角贾有为之所以那么“抠”的原因。
1)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
电影在一开场的时候,就交替对比地拍出,原生家庭从他小时候,对他行为的影响了。
这个影响能有多大,多可怕呢?
在我看来,电影拍的一点都不夸张,甚至是很写实的方式,告诉观众,主角贾有为之所以那么“抠”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从小父母就在身体力行地对他的日常生活和行为的方方面面进行约束和影响。
比如,告诉他水龙头要开到最小,才会省钱;香要掰成3段来上;就连挤牙膏,都要用上擀面杖来挤,不能浪费一丁点;甚至上厕所的厕纸都只能用一小张等等。
这些极端“节俭”的行为要求,造就了他长大后在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当中,处处“抠”习惯了的生活方式。
2)个人内驱力使然。
他个人其实除了习惯性“抠”之外,本身还有一个内驱力在促使他节约他每一分的钱,那就是:他想尽早攒够100万,过上“躺平”的人生。
我所感触的点,其实是因为在看到贾有为这个人物,从一开始家人对他的影响,逐渐转变成了个人内驱力时,会让我想到我自己,说实话,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对我的教育方式就是“否定式”教育,总是说你这里不行,那里做的不够好,看看你班的其他同学,他们做的就比你好等等这样。
久而久之,我在做某些事情前,都会下意识地先否定自己。
其实这种思想在我步入社会后,是花了很长时间去调整和改变的。
然而,在父母看来,你步入社会之后,倘若做某些决断或事情的时候,还是不够自信的话,那就是你个人的问题,而他们并不会觉得是在你小时候,他们对你的教育出了问题。
好在,贾有为在影片中,通过经历了那一次的“误诊”,让他彻底转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仍还有一帮真心为他好的兄弟们和“暗恋”对象的帮助。
这也就是这部电影给我很大触动的另一点:二、那份真挚的羁绊,现实中已很难遇到。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因是,电影中,跟贾有为拜把子的几个兄弟,都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在得知他得了“绝症”的时候,也没有为了图他的钱或是怎样,而是真心想帮助他完成他未完成的人生遗愿,单单就这一点,就比现实中你曾认为是好兄弟的人强太多了。
因为现实中,你所谓的好兄弟,一个个的都在你给他们随了结婚“份子”后,再也不联系你了,有的甚至敲了你一笔份子钱之后,玩消失的也大有人在。
你还指望假如你真的出什么事,当初的好哥们会管你?
那我真的是在做大梦了。
但是,我还是相信,影片中这样能发自真心为对方好的好哥们和朋友现实中仍是有的,只是我在学生时代遇人不淑,结交的并非是真正跟你交心的朋友罢了。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看到这里的你,能否get到我喜欢这部作品的点。
只想说,在我看来,《末路狂花钱》拍的有点东西,很多地方戳到我了,我很喜欢~
清晨、小床,凌乱狭窄的房间。
破旧拖鞋,颓败中年,抠到极致的底层生活。
贾有为(贾冰饰)向我们集中展示了城市人类可以抠搜到怎样的极致。
水龙头滴水但水表不转,牙膏用擀面杖挤,吃早餐只要卤蛋油条,不点一元一碗的豆浆,而是喝自带的过期牛奶。
过期牛奶、纸巾、生活物资,都是超市的临期商品,还要对优惠券精打细算,确保“一毛不拔”。
单位上更是抠到极致,早已成为同事们眼中的“当代葛朗台”。
这一切,都是为了他为自己设定的“百万躺平计划”。
倒也不必心虚,或是眼神躲闪。
但凡有过村镇生活体验的朋友,必然熟悉贾有为“节俭行为”中的一项或多项。
怎奈造化弄人,就是这么一位吝啬鬼,却被突然告知身患脑癌,时日无多。
躺平自然无望,他从牙缝里省下来的那笔巨款,眼看着就将失去意义。
“抠搜王”贾有为决定疯狂花钱,故事由此开启。
01. 充足笑料:逼近现实的人生悲欢《末路狂花钱》定位成现实喜剧,由开心麻花投资,乌日娜导演,贾冰领衔及小沈阳、于洋、谭卓等助阵参演,细节中颇多夸张戏谑,但笑料及底色本身,却非常贴近真实人生。
开头贾有为的省钱行为,基本都源于现实,尽管看来可笑,但都是日常时常碰到的“精打细算”。
得知脑癌后,贾冰决定放飞挥霍,直接将房产低于五折卖出。
然后开启同兄弟们的疯狂享乐。
其实根据目前的物价,一百万元并不能支撑太奔放的挥霍行为,顶多只能短暂拥有奢侈消费行为。
所以几位兄弟也不过租辆豪车,开个总统套间,进夜场、唱豪包、喝洋酒,就这样,百万也经不起太长的消耗。
消费段落中自然笑料百出,几人的表现,就是普通人想象出的有钱人的生活,当然更大的消费也不敢想,比如买车、买房、出国、包机,那就会瞬间消耗掉百万的大部分,悬念也就被消解了。
其中的谐音梗随手抛出,董宝石、弹壳的押韵对白令人捧腹,更是多次call back小沈阳的金句: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
借着笑料带出了兄弟几人的境况,儿时梦想与现实人生的荒谬对应。
小沈阳曾经是霸气强横的“大男子主义”,现在却成了成功女人背后的男人。
曾经的豪言壮语被现实打败,妻子是顶级带货主播李嘉琦(小辣),他成为了完全失去存在感的中年废男。
这组设定像极了《再见爱人》中傅首尔和老刘的地位关系,也给两人未来走向埋下了伏笔。
于洋从小尚武,想成为武林高手,还计划过去少林寺学功夫;现在却成为商场保安,还因为摸鱼偷看拳击,丢了工作。
董宝石儿时梦想当赛车手,现在算是开上了火车,还是商场转圈的小火车。
离了婚,独自带娃,落魄的模样,连亲儿子都不受待见。
张百乔、李宗恒等饰演了四位兄弟的少年部分。
一阵笑闹后,兄弟们准备给贾有为来个极致体验。
于是,他们将他带到了殡仪馆……让他提前为自己安排后事。
就在殡仪馆中,几人碰见了少年时的女神,直率飒爽的王晓倩(谭卓)。
也就从这一刻开始,影片从传统的戏谑喜剧,走向了更复杂的悲欣交集处。
02. 悲情底色:无处腾挪的中年危机因为有喜剧设定,我们可以乐呵呵地看着贾冰得脑瘤,小沈阳吃软饭,笑看董宝石卑微低落的底层生活。
但喜剧背后的悲情底色,其实是中年男女的无奈辛酸。
贾冰的抠搜自不必说,孑然一身、精打细算,只为了早日存下一百万躺平;小沈阳享受着老婆事业成功的富足,却心有不甘,也对毫无存在感难以释怀;
于洋身处底层,所有的梦想与豪情都被死死地按在地板上摩擦;董宝石的落魄更是肉眼可见,中年离异,独自带娃,经济窘迫,不得不开小火车打零工度日。
喜欢说唱的儿子不想搭理他,他的小爱好也只能深藏心中。
贾冰在脑瘤后的挥霍为几人的生活提供了些许亮色,但是转瞬即逝。
儿时女神的出现也多了几分生机,同样转瞬即逝。
因为王晓倩的亡夫欠下巨债,而后撒手人寰。
可以想见在生前,两人的婚姻也多有坎坷痛苦。
当追债的混混们找到王晓倩,几人奋力奔逃;随后王晓倩攀上大树,在半空中望着下面的男人为了她同混混厮打成一堆。
儿时情愫、热血青春、往日女神,一时都从心底翻涌而出。
故事进入第一个叙事高潮,尽管每个人的问题都没得到解决。
这些一地鸡毛,这些困顿无奈,到底要如何解决?
靠贾冰省出来的一百万吗?
影片由此进入第三个层面。
03. 底层逻辑:与自己与世界和解意料之中的反转到来,摆在角色和观众面前的问题一致:如何安放未遂的梦想与焦躁的内心?
贾有为在笔记本上写下几位兄弟的梦想,开始策划并执行圆梦计划,依凭的并非大量资金,而是细致用心的推进和执行。
过往的笑料、狼狈、尴尬和无奈都像是被吹散的泡沫,人生内在的逻辑终于被抓住,故事真正的内核由此浮现出来。
对于洋的武术梦想,贾有为以自己的方式,甚至动用了省钱省出来的“会计天赋”,终于将于洋送上了散打拳台;
对小沈阳的男人自尊,贾有为与其妻李嘉琦倾心恳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李嘉琦明白小沈阳心中所想,然后策划出发布会上的公开表达,以此挽回小沈阳的颜面和真情;对董宝石的说唱梦想,贾有为动用在墓地建立的人脉,请弹壳教说唱,又主动将董宝石引上舞台,让他对着台下铿锵有力呼喊“欢迎光临老废物公园!
”;
还有儿时女神王晓倩,自然在彼此的谅解和接纳中,内心的情愫悄然滋生,中年人的情爱没有什么缠绵悱恻,都体验过激情岁月,彼此容忍、心怀温暖,便有了相伴与共的勇气。
而贾有为自己的问题又如何解决呢?
是另一位戏份不多,却颇为关键的配角,李琦老师饰演的餐馆老板。
他无名无姓,默默支撑着小餐馆,陪伴着周边居民上班上学,奔忙度日。
这样的小店和普通人就像空气一样环绕在我们身边,如此必需,却很容易被忽略和轻视。
贾有为从中看到了生活的本质,就像三位兄弟的纾困路径一样。
接纳自己,行动起来,悉心耕耘自己的理想,坦然且勇敢地应对可能涌来的一切。
尽管有种种挫折,站上拳台的于洋被打成熊猫;站上舞台的董宝石心惊胆战,一时语塞;鲜花准备出错,李嘉琦找不到表达爱意的道具。
但一切都得以解决,获得接纳。
生活并不复杂,快乐也很简单,一百万、一千万都是浮云,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气定神闲,脚踏实地,朝着自己向往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往前迈进。
如此而已。
最近小乔看烂片看的快疯掉了开心麻花又一力作《李时,你是真顽皮》,甚至都没勇气看完但今天小乔要参的烂片是《末路狂花钱》,从片名就开始烂了
冷知识:谐音梗片名99%都是烂片!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李茂换太子》《人生路不熟》等无一例外都是烂片
乌日娜导演乌日娜编剧贾冰谭卓 小沈阳 于洋 董宝石等领衔主演豆瓣评分:5.6分,推荐指数一星播放平台:已全平台上线
小乔有一个小目标就是赚够一百万,然后回家躺平吃吃利息,养养花,晒晒太阳只要不买房买车,不结婚生孩子,简直不要不要太爽
现在你告诉我,一百万十天就能花完果然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贾冰饰演的贾有为,从小在妈妈的熏陶下,他过着节俭的生活去超市买打折食品,还要用优惠卷抠门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吃早餐到上厕所用的卫生纸
不仅仅自己吃过期食品,连给爸妈的“口粮”都要克扣一炷香折成三段来用,这是哪个天才想出来的真的是中国人???
他最大的快乐就是看着自己的存款一点点变多存够一百万是他的小目标身为金牌会计的他,每一笔账都记得清清楚楚
但是长期吃过期食品,最近他是头晕呕吐更是晕倒在电梯里,被好心的路人送到医院被检查出癌症晚期,剩下的时间只有十天了
他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想起了好多年前的朋友难道之后的日子里,因为抠门他没有朋友吗?
想起了他们埋下的愿望
半价卖掉了房子,他终于有了一百万但是自己快要死了小沈阳当年在春晚《不差钱》的台词,一语成谶
他年少的好友,都也都是无所事事的中年人现在给老婆当贤内助的小沈阳饰演的沙白虎于洋饰演的许大力,还在做着武侠的梦董宝石饰演的董建峰,在商场里开小火车
人到中年总会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是他们还是聚在一起了,或许是因为年少的友谊,又或许因为贾冰的病情这十天他们尽情的挥霍,就是不去追逐梦想
住着高档酒店,开着高档跑车去消费曾经舍得的地方消费去墓地给自己定了一个豪华套餐,顺便和自己曾经暗恋的女神又暧昧了一把
或许知道自己快死了,所以很大胆的表达着自己的情绪带女神去逛街
带着兄弟去打架
说是有福一起享,实际上是兄弟们陪他玩但是钱是实实在在的花完了,病却是误诊了他根本没有癌症,只不过是过期食品吃多了,但钱没了
最后剩的十几万还被意外丢到河里,找不回来了吵架了,和高考那一年一样吵架了他又意识到当年的错误,或许他真的害怕失去友谊开始了真正的救赎,开始煽情了
帮于洋走上擂台,输了也是一种成功
帮董宝石站上rap的舞台,让他成为儿子的骄傲没想到老舅说唱厉害,演技也很好整部电影看下来,最喜欢的就是这个片段和贾冰吃汉堡
李嘉琦(辣目洋子)饰演的刘莎莎,一个带货女王,电影里的李佳琪女人事业无论多么成功,都要问自己的老公下辈子还要不要娶自己而且电影也没有表现出两人的感情,就很突然
整部片子看下来就发现完全没有逻辑,也不知道这么干的意义是什么作为喜剧片没有笑点才是最大的问题贾冰是好演员,但是他火了后一直在演烂片小沈阳也是烂片网大的常驻嘉宾最令人恶心的还是男女主的感情线,老套+媚男
鉴定结果:一部不好笑的网大,剧情老套,煽情完就包饺砸!
看图片猜电影无奖竞猜游戏开始了下面图片出自哪部电影或者电视剧
感觉贾冰自带喜剧人气质,不用专门说什么讨喜的话或着做什么逗趣的事,就能让人觉得好玩。
之前看过多部贾冰的影视作品,像大热剧《狂飙》里的徐江,让反派角色都多了一些喜感,或者电影《飞驰人生2》里令人印象深刻的追星厂长,他还在综艺《现在就出发》里大展厨艺,会做饭的男人太拉好感了。
《末路狂花钱》是贾冰首次挑大梁,必须支持,加上小沈阳、于洋等喜剧演员,还有公认的演技派谭卓,和说唱歌手宝石、弹壳,看之前就挺期待的。
看完之后我合理联想,导演安排小沈阳演沙白虎多少跟那句春晚梗有关系,就是那句大家都知道的“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呢?
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
”这支命运的回旋镖,多年之后,精准地射中了贾冰饰演的“大抠搜”贾有为。
老贾的人生目标是攒够一百万就退休躺平,为了早日实现目标,对各种抠门技巧如数家珍,年年拿勤俭持家的奖状,像攒超市优惠券、买临期打折产品都只能算基本操作。
就差临门一脚的时候,突然得知身患重病,脑瘤晚期,贾有为根本不相信,可医生再三说明,真的只剩十天阳寿了。
绝对是晴天霹雳。
而且老贾抠搜了大半辈子,根本没有享受过人生,这么一想攒到了八十万又如何!
我倒是很能理解那种极端情绪下的憋屈和不值,好像过去的所有努力都成了笑话。
这就是抠搜普通人的真实心理活动啊。
一个人花钱是快乐,但肯定没有帮兄弟们实现心愿有意义。
可能会有人问,既然是结义兄弟为什么那么多年没联系啊,我觉得还是愧疚心加好面子作祟,让老贾不好意思联系他们。
现在生命都倒计时了,再不弥补过去的遗憾,重拾旧日情谊,真就没机会了。
如果说贾有为是单独放着不怎么招人待见的臭酸菜,那沙白虎、许大力、董建锋也是平平无奇的血肠、白肉、粉条,但他们搭在一起,就能炖出真正的东北风味杀猪菜。
电影的风格就是轻松、好玩,乐乐呵呵就看到后面了,不用动什么脑子,有点像来自东北老铁的假期解压包。
贾冰真的特别逗!
剩下三兄弟也各有笑点、萌点。
小沈阳饰演的沙白虎,是成功女人背后的男人,看着老婆在事业上蒸蒸日上,而他好像只能陪伴、辅导女儿这些“小事”可做,感觉自己没能为小家庭做出什么贡献,活得很没有安全感。
于洋饰演的许大力,年少时就有功夫梦,哪怕在商场当保安也不忘看人打拳击,他是个很淳朴的人,认准了谁是兄弟就一辈子是兄弟。
宝石老舅饰演的董建峰,是个想亲近儿子却不得要领的普通爸爸,知道儿子喜欢说唱歌手蛋壳,还想办法自己搞创作、学说唱。
他站在台上表演的时候,心里想的不是要赢得多少观众的欢呼,而是“儿子你瞧,老爸也有让你骄傲的闪光点”,这种源自生活的父子情、小细节还蛮戳人的。
疯狂花钱的日子当然很嗨,兄弟几个凑一起把原本不舍得享受的东西全都享受一遍,不得不感叹,一百万听着挺多,其实也不经花啊。
尤其当老贾决定在“那边”当个有钱人后,直奔美丽天堂殡葬服务中心,没想到遇到了学生时代的女神王晓倩。
用东北话说,在女神面前绝不能磕碜,必须体验一下高端的殡葬一条龙服务,从花圈到墓地,从寿衣到冥币,全要最好的,直接豪掷二十万给自己买了个独栋墓地,那真是花钱如流水,完全没有要刹闸的意思。
这段特别好玩,实打实的反差笑点。
死亡那么沉重的话题,但在贾冰、谭卓等人的演绎下,还是多了一些无伤大雅的诙谐与幽默,好像也让“狂花钱四兄弟”更平和地看待生死了。
当钱花得差不多了,所有情绪也酝酿到位了,却发现是医院的机器出了问题,一切都是“虚惊一场”。
明明再三跟医生确认是不是有问题,医生信誓旦旦地说确实生病了。
而且仔细想想,最离谱的是大抠搜为了省钱,在同一家医院拍了两次片子,错上加错,根本不给其他医院把他从“歧途”拉回正轨的机会啊。
于是,赵本山那句“人活着,钱没了”也应验了。
这段老贾的惊喜与懊恼都挺真实的。
惊喜的是,不用死了,以后还有大把时间享受生活。
懊恼的是,工作没了,房子没了,存款也没了,好像活着成了一件特别困难的事。
一时之间转不过弯,人很容易向最亲近的人发火。
被许大力不小心扔到河里的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老贾直接情绪崩溃了,冲着兄弟大喊大叫。
那些钱重要吗?
对贾有为而言,那是继续生活的希望。
但,钱是最重要的吗?
当他清醒以后,发现生命中最重要的是那些在乎着他的人,那些陪着他发疯、想下辈子跟他继续做兄弟的朋友。
所以《末路狂花钱》讲的是友情,是人趁活着要快乐!
电影《末路狂花钱》:中年人这是怎么了?
今年的五一假期,没出去。
可圈可点的事情是看了一部电影《末路狂花钱》。
又是中年人的故事,之前的《年会不能停》、《飞驰人生2》等等,都在讲中年的故事。
而且不约而同的都是讲相对普通一些的中年人。
不是像之前的《杜拉拉升职记》里销售总监、《中国合伙人》的三兄弟、《亲密爱人》里的投行二人组。
好像是前些年说的都是精英,这两年却都变成中年无成就的邋遢大叔了。
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好,我是友阁大掌柜,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电影《末路狂花钱》中的中年人。
电影里塑造了四个很失败的中年男人:贾冰饰演的贾有为省钱第一,有能力,没事业;小沈阳饰演的沙白虎娶个好老婆,梦想着软饭硬吃;于洋饰演的许大力少年迷恋武功而误入歧途,一份保安工作尚且无法胜任;宝石老舅饰演的董建峰社会地位低微,为了让儿子看得起而去专攻儿子最喜欢RAP。
当然了,剧情是有些撤了,情怀就成了主打。
不得志的中年老男人,靠着情怀去刷一下存在感,才是最大的笑点。
然而,我们几乎都是这样的中年老男人。
于是我们都心甘情愿的坐在了电影院,甚至靠买一张VIP的电影票找一点儿所谓的优越感。
如果让自己的视角尽可能的拔高,你会发现看电影的人比电影里的角色更可笑。
为啥叫做中年老男人,因为身体在中年,心里已经老了。
你看着他们蹦跶都觉心酸。
是的,现在几乎连所谓的逆袭的故事都很少了。
因为“努力不一定成功”的观念比“坚持一定胜利”更深入人心。
所以讲了逆袭的故事,也没几个人相信了。
资本很懂当下的我们在想什么,于是影视剧,或是其他文学作品都会顺着大众的、所谓的主流情绪来。
最终就会赚很多的钱。
也许正因为以上的原因,中年人们的梦想都无比的淳朴,极其的务实。
贾有为的“躺平”是开一家店;沙白虎的梦想是让老婆觉得他重要;许大力的梦想表面上是想“赢一次”,实际就是能够参加一场拳击比赛,输赢无所谓;而董建峰的梦想就是让儿子觉得他这个父亲还是有两下子的,即使这两下子也未必能够改善他的生活状况。
就像电影里的大结局那样,几乎每个人的梦想都实现了,接下来这四个中年老男人们还是要去面对现实,生活的难题还在那里。
为啥说他们很务实,因为他们的梦想里就没还有“靠所谓的一件事就能够改变命运”的想法。
他们的梦想就是给自己曾经炙热的青春一个呼应,然后就死心塌地的去生活了。
文章写到这里,我有些恍惚了。
我的梦想是啥?
有过梦想吗?
还有用现实的方式“照进”一下梦想的可能吗?
我使劲儿想了又想,发现真的没有。
也许有过,是真的全忘了,忘得极其彻底,忘得一丁点儿都想不起来了。
连梦想都没有了,我这是怎么了?
还有电影里的四个中年老男人们,几乎用最卑微的方式,去回忆了一下梦想,他们有怎么了?
现实中的更多的中年人们,你们代表的主流都让资本不再去画“逆袭”的大饼,这些中年人们又怎么了?
虽然我们自嘲叫做中年老男人,可是毕竟我们还是中年人,不是老年人。
怎么就变成了心理上的老人?
别笑电影里的四个角色了,也别总是反思自己的所谓过往了,去寻一碗鸡汤,灌下去,打起精神来,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大器晚成”吧!
人生的精彩本来就有很多种,我们不用老想着所谓的功成名就,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一个相对而言的高手,也是不虚此行的。
大家好,我是友阁大掌柜,我们一切让中年的我们,不再是心理上的老人!
上映一个多月,狂揽7.81亿,且长期霸占猫眼票房榜首位,但是在豆瓣得分却不高,目前5.6分。
高票房,却得分不高,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本片是爆米花电影,基调轻松,能够跟着乐。
剧情虽然简单,中间却有转折。
讲述一个抠门的人,被误诊脑瘤,于是打算实现儿时的梦想,带着三个儿时的兄弟吃香喝辣。
当得知自己被误诊,死不了的时候,又恢复抠搜劲儿,和兄弟们闹翻。
一个人难受的时候,发现兄弟们留的信,于是再次振作,着手帮兄弟们真的实现了每个人现在的梦想或者面临的现实问题。
而兄弟们也帮他盘下了一个饭店,也帮他实现了梦想。
1.鲜明的个性特征:电影中的主要角色各自拥有独特的性格特点,如贾冰饰演的贾有为是一个既抠门又重情重义的中年男人,谭卓饰演的王晓倩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女性,小沈阳饰演的沙白虎是一个宠妻狂魔兼智囊,于洋饰演的许大力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物,董宝石饰演的董建峰则是一个单亲爸爸兼梦想成为rapper的普通人。
2.情感的深度与转变:角色们在故事进程中经历了深刻的情感变化。
贾有为在得知自己生命剩余时间不多时,选择放下金钱的束缚,重拾友情,这种转变不仅让角色更加立体饱满,也让观众对人生和金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喜剧与悲剧的结合:角色们在喜剧元素的包裹下,展现了悲剧色彩,使得观众在欢笑之余也能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无奈。
4.社会背景的反映:角色们的塑造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努力,他们的故事承载着对故乡、童年的美好回忆,以及对亲情、友情及梦想与现实平衡的探讨。
5.演员的精湛表演:演员们通过细腻的表演,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传达给观众,增强了角色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末路狂花钱》是一部结合了喜剧元素和深刻思考性的电影。
它通过主人公贾有为在得知自己生命剩余时间不多后的转变,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面对死亡时的心理变化和生活态度的调整。
电影巧妙地平衡了喜剧和思考性,使观众在欢笑中也能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进而引发对生活意义的深层次思考。
如题,随着沈腾贾玲等小品演员的转型,好像让其他人看到了把小品拍成电影的希望。
但沈腾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完全算是小品演员,他是从话剧开始演起的,开心麻花也只是将话剧用电影的方式来呈现。
贾玲应该是从小品咖转型电影咖最成功的范例。
但我也不能罔顾猜测贾冰也在做这样的尝试。
片中主角贾有为,由贾冰饰演,贾冰是演小品出身的(但我不太喜欢他,说实话get不到他的小品笑点),上过几次春晚,在我印象中没有特别出名的作品;沙白虎,小沈阳饰演,09年因为《不差钱》爆红,本片的台词也致敬了这一小品;许大力,于洋饰演,辽视春晚的“老人”了,以前年年主持,最近几年和一些演员一起演小品;董建峰,宝石老舅饰演,这不用多说,因为一首极具东北特色的rap走红。
可见除了老舅,其他三个人都是小品演员,不是说小品演员演不了电影,只是电影拍得太像小品了。
小品因为时长在十到二十分钟,所以需要短时间将人物关系、冲突与和解部分快速展开,免不了用一些典型形象、大起大落的反转情节——也是小品常用到的制造“误会”。
《末路狂花钱》便是一个具大的误会:脑瘤确诊让一个“抠”的人乱花钱,花到所剩无几的时候被告知“确诊”有误,可能小品演到这就结束了,但这是电影,仅反转一次是不够撑时长的,所以电影继续制造兄弟间的“误会”,再给主角悔过的机会,最后大家和解、其乐融融。
但事实上,这甚至都不算一个好小品,首先人物过于单薄了,想要展现的剧情过多忽略了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如贾有为抠门,买的零食不愿意给周围人分享,自己独来独往,不替邻里着想,请问这样一个人在观众不清楚他是否遭遇了重大危机的前提下,是怎么做到被兄弟推成当大哥的,他到底有什么魄力吸引了这群小弟;其次就是感觉导演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二次反转的情节演绎完,像是在拍流水账,里面有一些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和回忆,补充逻辑上的漏洞,但整体上给人一种“打补丁”的感觉,剧情推进之快让人来不及弄清人物动机是什么,就用几个包袱堵住观众思考的闸门;最后是对电影主题的讨论太肤浅了,“趁活着,要快乐”变成了空喊口号,这里的快乐就是别抠门、珍惜兄弟情谊,除此之外就没了。
就算只有这俩,电影的刻画也不深入,主角抠门仅仅是因为父母抠门,抠门也只是通过挤牙膏、水龙头只开一点等一些行为体现出来,但为什么不抠门了才快乐,我看贾有为抠门的时候也过得挺快乐的,抠门的观念与人生的快乐并没有作一个勾连;还有就是乱配乐,首先是二手玫瑰的《我要开花》放在电影中十分不相适,尽管都是东北风格,但是这首歌个人感觉是疯癫地面对人生荒谬,和电影前面单纯的挥霍金钱还不太一样,至少荒谬这个点我没从电影中看出来。
悲乐和喜乐交叉用,导致情绪也大起大落,像是用配乐强行让观众进入情绪,而忽略了铺垫渐进的这一过程。
还有烂梗一大堆,“砸没的”和“咋没的”这种陈年老梗还能出现在2024年的作品里。
总之,作为一部电影,硬伤太多了随着开心麻花、贾玲等做过小品的人对电影的迈进,可能越来越多的东北小品演员进入到这一行业,不可否认我那场大家都笑得很开心,不是电影对艺术的塑造有多好,而是那些梗、包袱让观众从疲累的生活中抽离出来开心一笑。
但这像是用梗堆砌起来的电影,像是有了这些包袱,才有的这个故事。
包括电影开头贾有为骑车上班时路过各色市民的镜头,竟然让我联想到热辣滚烫。。。
小品能搬到大银幕上,但这种小品就算了吧
末路狂花也蹭是吧 😅 开心麻花自己脑袋想不出电影名了是吧 我不想当什么原教旨卫道士 但是你这也太恶心了 优秀的电影非得被充斥着廉价的内核和自以为幽默的笑点的“喜剧片”狗皮膏药一样贴上 你们自己除了蹭之外没别的营销手段了吗 ?
我当然不喜欢对我而言不好笑的喜剧片 但如果这样的电影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我觉得也有价值,但何必非得这样营销喃?
非得膈应一下喜欢末路狂花的人是吧真难想象开心麻花是曾经出品过驴得水这样电影的公司 而如今居然要去蹭堪称影视名翻译典范的末路狂花 甚至把这么棒的名字改成充斥着暴露的 癫狂的消费主义幻想的粗劣名字 让人感慨
咱就是不打鸡血活不下去么?
东北人的幽默是不是打从娘胎里就带出来的啊。没想到看喜剧也少不了纸巾,因为笑到我眼泪都流出来了
喜剧。
这片子已经不是烂的问题了,是就不该有的问题!
设定+细节其实有点意思的,但是后续完成很无趣
我承认我就是个俗人,喜剧只要能让我开心我就觉得是好喜剧。and老舅比小沈阳演得好啊hhh
实在太长了 看到误诊以为快完了没想到后面还有那么长 高潮戏三段剪一起简直不能更糟 四个中年演员不如青年演员演的好 谭卓真是好看 换装秀看傻眼了 但是口音实在太刻意了
东北老爷们喜剧,抖音电影东北分区,转译《欧也妮葛朗台》,立意落脚在了兄弟情谊上,简简单单的情比金坚,土是挺土的,但是挺好笑的,宝石老舅全场最佳,举手投足间那就是个妥妥的东北老爷们形象,这片就差在这个der名字上了,叫"老废物俱乐部"就挺好,东北爷们可能不懂"是兄弟就来砍我",但一定懂"仨猪菜",凭我东北人私心加一星
很怕是那种堆砌的地方台小品拍成网络大电影,实际观感居然不错。包袱脆,中间转折设计的挺好,不是全靠编剧,导演也有存在感的 loser 中男集体寻梦型。东北话讲不好的演员会影响效果。老舅挺好,多拍拍吧,是个正剧演员苗子
???评论里的四五星我真看不懂 谭卓演的还行 其余的感觉都在闹着玩 好像网大啊啊啊
蛮不错的,真心笑了就行。
冰哥还是搞笑的。多拍点高质量喜剧,求求了!
中年人的生活,有时候只有过程,没有结果,更不会有什么圆满的结局。这片子挺好的,讲了他想表达的内容,不明白为啥豆瓣分这么低
不太好看,蹭流量、蹭大牌,浪费演员。
挺好,喜剧也没有搞强行煽情上价值,整个片子都挺欢乐
3.4星。本片最烂的就是这个名字。1.给这个电影起名的人应该被整个剧组轮番殴打。2.东北人几百年来在黑土地的滋养下自带戏感喜感,小品演员会演戏,嘻哈歌手会演戏,网红会演戏。3.笑点密集,彩蛋众多,达达杀猪菜让东北观众秒回《东北一家人》。4.后半段的强行撕逼和煽情很刻意,小沈阳夫妻那对儿的感情描写相对单薄乏力。5.本片最佳群戏:男主吃汉堡一段,整场戏所有人情感丰沛层次丰富细节满满。送女神回家兄弟们集体呕吐那段节奏特别正。6.听到很多久违的东北嗑儿:“多余勒你”“小抠儿”。
6.6.不是那种按批生产的麻花系常远喜剧,而是地地道道的东北生活喜剧。贾冰多年黄金配角首次挑大梁轻轻松松,喜剧表演能力依旧。董宝石也意外很接地气,跟角色适配度很高。剧情很工整很小品,误会揭晓后的部分明显有些水,不过落点在兄弟情上还是挺不错的。笑点其实没那么密集,很生活化,所以也没有什么尬点。每年热门档期总有那么几部闷声发大财德喜剧片,今年大概就是本片了,在下沉市场表现应该会不错,尤其是东北。
身为喜剧片笑点不高级也不够幽默,电影篇幅大部分用去渲染中年失意。想搞煽情路子,但四个兄弟人物形象一个都没立出来。特别是情感描写得很是生硬,演员表演也不够看。
难以想象一个女性导演也能自编自导出这样劣质油腻中年男自嗨的故事。
笑不活了,这里面居然还有宝石老舅和弹壳,之前就觉得他俩有搞笑天赋,没想到真来演喜剧了。全员东北人,很纯正的东北味儿,贾冰和小沈阳这都熟人了,恍惚间还以为看春晚呢。这片子其实挺简单的,没什么太说教的东西,就是珍惜当下,快乐最重要,真情最可贵,这就是喜剧片的本质啊。另外本片的音乐都不错,听着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