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说来有点可笑

It's Kind of a Funny Story,精神病人欢乐多,精神世界,滑稽故事,说来可笑

主演:凯尔·吉克瑞斯特,达娜 德菲斯特恩,劳伦·格拉汉姆,吉姆·加菲根,Karen Chilton,扎克·加利凡纳基斯,阿西夫·曼德维,杰瑞德·戈尔茨坦,艾伦·艾森伯格,佐伊·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说来有点可笑》剧照

说来有点可笑 剧照 NO.1说来有点可笑 剧照 NO.2说来有点可笑 剧照 NO.3说来有点可笑 剧照 NO.4说来有点可笑 剧照 NO.5说来有点可笑 剧照 NO.6说来有点可笑 剧照 NO.13说来有点可笑 剧照 NO.14说来有点可笑 剧照 NO.15说来有点可笑 剧照 NO.16说来有点可笑 剧照 NO.17说来有点可笑 剧照 NO.18说来有点可笑 剧照 NO.19说来有点可笑 剧照 NO.20

《说来有点可笑》剧情介绍

说来有点可笑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6岁的男孩Craig克雷格(凯尔·吉克瑞斯特 饰)经常会想象自己的死亡,在尝试多种药物皆没有效果后,自己来到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在那里,他和一个自杀了几次却没能死掉的神神叨叨的Bobby鲍比(扎克·加利费安纳基斯 饰)成了朋友,还认识了一个特别的女孩Noelle,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非正常人”。他们几个在医院的生活中,渐渐寻回了生命的意义,尤其是鲍勃·迪伦的歌词“He Not Busy Being Born Is Busy Dying”给了他们巨大的力量,让他们重新拥有勇气去面对生活的压力。最后,出院的克雷格是否能让他原本阴霾密布的生活重见阳光,他又将通过怎样的方式找回轻松充实的生活? 本片改编自Ned Vizzini的同名小说,在布鲁克林的一所大学预科学校和一所医院取景拍摄。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龙门镖局之为2归来消失爱人假如我是真的乐坊杀机黑子的篮球冬季杯总集篇~门的另一侧~警视厅麻药取缔课暗夜心理师小丑杀月季花开娘道狄仁杰之通天神教反诈风暴之陌生号码奇诺之旅:新作动画母女大战战国☆天堂极战利品第一季背后有人猛龙特囧下南洋煤油灯蜂蜜柠檬苏打儿童总裁魅力姐妹淘售命麻雀爱上凤凰黎明前的暗战赤子乘龙甜美的梦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老板来了

《说来有点可笑》长篇影评

 1 ) 是蛮可笑的

👫第56部电影。

心血来潮,找了一部喜剧爱情片,查阅豆瓣发现评分不低,就和Gillian小姐一起观影了。

全片大概讲述了一个,看似精神有问题的健康青少年男生在精神病院里面成功泡到一个看似精神有问题的健康青少年女生并且差点出轨啪啪啪一直自己暗恋的女生即好友的女友却因紧张呕吐而失败了的故事……好累。

不明白为什么全世界都要围着男主转,因为他画了幅画?

唱了首歌?

还是因为他是精神病院里面最年轻的男性?

莫名地没有逻辑。

三星~

 2 ) 缘愁似个长

昨天也是偶尔翻照片,发现自己曾对照《六祖坛经》看《传习录》,也写下自己对文中章句的实时理解,现在看来,当时若有所思,过后消失全无,这也许是常说的,看过很多复杂的道理,却过不好简单的一生。

昨晚无意浏览了电影《It’s kind of a funny story》(中文名:《说来有点可笑》),看完电影,仿佛看到演的是自己的生活,却没有那么美好的结局。

说来有点可笑,我都忘记了上次无忧无虑地笑是什么时候。

不知什么时候,愁成为了生活的主旋律,也许偶尔笑过,可能是自嘲,可能是附和,很可能是皮笑肉不笑。

电影中16岁男孩Craig刚刚初中毕业,爸爸强制灌输他要考入优秀高中,然后是名牌大学,然后一切都是光鲜的未来。

这和中国父母的心息息相通,他也在努力,但看到的却是比他帅比他能力强的好伙伴带着Craig暗恋的女孩过着愉快的暑期生活。

他无力面对预期的失败,选择自杀却又缺乏勇气,自己求助于精神病院,希望能得到帮助。

回顾自己的生活,高中复读的一年也许是最开心的时光,虽然面临高考的压力,但仿佛找到了打开宝藏的钥匙,学习不是太累,身边有几个好友,无话不谈。

但直到现在,依然是这几个朋友在身边,其余的时间仿佛都在挣扎。

目前朋友们都事业有成,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真想问一句你们过得好吗?

还记得上次无忧无虑的笑过是什么时候吗?

回想大学真是没有好好用功读书,大学毕业证只是拿来作为找工作的招牌而已,面对女儿的问题“你上班主要是干什么呢”居然语塞。

工作后,也是在情商和智商中徘徊,慢慢接受看似不合理的现实。

被社会裹挟着往前走,结婚生子,然后就是家庭孩子淘不清。

孩子也开始传承大人的愁,相比较我们清苦的童年,他们承载的压力比我们要大很多很多。

无法扭转的现实,焦虑的中年,揉搓着稀疏的头发,却找不到解决方案,宛如今年肆掠的洪水,让人感到恐慌却束手无策。

也许突然感觉电影中精神病院的人们比较正常,他们实时表达无需掩饰的感情显得弥足珍贵,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假面地行走,更像是无药可救的精神病人。

没人愿意揭开自己苟且生活的真相,于是“生活在别处”的理论大行其道。

电影中一句“如果你没有忙着生活,那么你就在忙着死亡”,看起来很励志,但谁能猜测到,这部电影同名书籍的作者,却在电影公映两年后,选择了自杀。

荒谬的现实促使我们是否应该慢下来,审视一下当下的生活,等等落后的灵魂。

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才是人生最轻快的时光。

当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独自嬉皮笑脸地面对人生的难。

还记得在兄弟的阁楼上侃天侃地,在哥们的荷塘埂上促膝夜谈,那些日子不再复返,即使场景如前,因为每个人的心理不再简单。

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熙熙众人,皆难逃此宿命。

人生代代无穷已,用什么去证明你曾经来过?

也许是尘埃,本来无需证明。

也许更理解赛涅卡,何必为生命的片段哭泣,我们整个人生都催人泪下。

 3 ) 何时起,我失去了表达感情的能力

相信我,生活很复杂,它不是非黑即白。

很多东西,欢喜的、悲伤的、愤怒的、撕心裂肺的人和事,聚集到了一起,不管你愿不愿意,正是这些构成了生活。

那为什么我越长大却越不快乐了?

为什么我越长大却越愤世嫉俗?

为什么我越长大越觉得自己得了精神病?

我想答案或许是:我快变成大人了吧。

在上初中之前,我的人生就像白开水一样,清澈干净。

从一条从未走过的路回家,幻想着路上路上遇到喷火龙什么的。

在烈日下骑上脚踏车,顶着大人不解的眼光,疯狂的穿行在街道上,只为了风吹过耳膜时的感觉。

夜幕下,坐在小卖店水泥台阶下,和小伙伴们讨论着电影,连续剧,或者动画中的人物,交换着彼此的感受。

初中之后,我开始变得和大人一样,关心起了数字:我的成绩,我在学校的排名。

周围的人也在关心着数字,哪怕女生们讨论的连续剧也是一样:你看到多少集了?

更不用说男孩们讨论的游戏:你等级是多少了?

在初中快要毕业的时候,大家又开始给高中制定了一个排名,进入第一梯队的人能够考上第一流的大学,从第一流大学毕业就能够找到最好的工作,有一个好的工作就会有一个完美的家庭等等。

就这样,随着一步步的升学之旅,我也一步一步走进了大人们用条条框框的规矩编织的世界里,因为我关注着不属于我的数字(我那悲惨的成绩,和那211,985的高校),我开始变得不快乐。

因为我的内心知道大人说的话不那么对,所以我开始变得愤世嫉俗,因为我愈发想要保持儿时的一些品性,所以我开始变得与众不同,怀疑自己是不是精神不正常。

不知从何时起,我失去了表达感情的能力,在以前,我想朋友推荐电影的时候,在说完电影名字之后,我会说很多我对电影的感想:那个演员太棒了,他演的就是我那段时间的样子。

而现在呢,我只能说:看看吧,看完你就知道了。

真可怕不是吗?

哪怕是写这样一篇影评,期间我都断断续续了很久。

在一个学生只追求GPA基点,人们盲目高薪工作,市场追求利益最大化,媒体不停吹嘘成功学的社会里,我想我失去表达情感的能力这件事也就情有可原了。

毕竟,在一个只追求数字,绝对理性的社会了,提倡情商这种事,无疑像圣诞节真有圣诞老人一样可笑,因为提倡情商这种事本身,也是销售人员为了提高业绩而不得不有的技能之一。

从我失去表达情感的能力时, 我仿佛掉进了一个不停寻找人生意义的泥潭之中,我至于整个世界是那么的渺小,仿佛只有找到个目标,才能安心地前进。

但是,电影中主人公的经历,以一种开玩笑的方式,告诉着我们:生活就是那样,好也罢,坏也罢,关键在于活着。

而我呢,或许我失去的并不是表达情感的能力,而是忘记了其实这个世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

 4 ) 影如其名,真的是有一点点可笑

因为艾玛罗伯茨看的,同时又觉得这个对于人生迷惘的类型可能会喜欢吧。

看完了之后,自己内心的迷惘并没有因此而减轻。

对这部电影的第一感觉就是深度有点不够,男主心中的冲突太浅了,仅仅是没有得到有好感的女生的垂青加上面对学业和当一名好学生的压力时的不知所措。

中间目睹大个子与家人的冲突,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大个子对克雷格的影响仅限于指导了他怎么泡妹子(而且就用那一招真的泡上了)。

结尾5天即将过去,与心理医生的谈话的时候,说服心理医生的理由是,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一个小小兴趣,绘画,并且愿意将它坚持下去,寻找生活的意义。

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人生还有很多美好的人和事,父母、朋友,没说的还有在这里找到的女朋友。

弹幕里的人评论也是很有趣的,结尾大家纷纷表示,我也想去精神病院了。

(或许也能泡到一个如Emma Robert一般出众的妹子)。

现实啊,在生活中,学校里都没找到的人,怎么会在精神病院那种地方遇到呢。

中国的精神病院,绝对应该是个比较恐怖的地方,因为进去的人,绝对是已经严重到了极点,而且家里也没有愿意全心爱他照顾他的人。

Craig更像是一个开了小差的高中生,因此收获了家人的关心、基友们的体谅以及可爱妹子的垂青,同时也收获了一帮心中有郁结但是内心其实都纯善的人的某种共鸣。

对这个结局,我当然是嫉妒的,life is hard, I believe!

抛开剧情不看,影片也传达出了美帝人民的无忧生活方式,公共资源的充裕,对人的人性关怀,人们可以更加遵从自己的内心和兴趣,似乎都在被呵护中生活。

或者说,那样才更接近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吧,当物质生活充裕到一定程度,大部分人都从生活的焦虑中脱离出来,追求自己的幸福和人生的时候,这个社会才会变得美好。

但是,影片中的人,是否是经过艺术美化后的美帝人民呢,不得而知。

以我的阅历还没法看到那些,希望以后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吧,毕竟天朝产出的艺术作品中,很多也体现出了人民充裕的物质生活,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

已经忘记了出于什么需要才看了这样一部电影,但是,严肃地回顾下,还是有一点点收获的,至少,泡妹子的技巧,似乎有那么一点点道理呀,一定要真诚,一定要考虑到妹子的需求,不然,妹子干嘛要你这个人呢。。

哈哈,这是题外话。

 5 ) 我们要学会从压抑中释放自己

大致的内容就是一有点普通帅的小朋友,面对鸡毛蒜皮的一堆压力,想呀想,想出了神经病,结果还自投罗网的去精神病院呆了5天,自我优越性立马体现,把到美女,拯救病人,在无压环境中貌似解放了自我,回归人类社会的故事。

看起来,资本主义的精神病院宛若天堂,那简直就是疗养院级别的,疑惑的就是回归后那一大堆问题其实还他妈的在,作为小朋友来说自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压力来自环境,咋解?

咆哮疗法?

MAKELOVE法?

或者艺术偏执疗法?

成就一个达芬奇、列农?

不过说实话,现在小朋友压力实在太高,期待值简直就是人人都是格林斯潘或者是约翰斯特劳斯的未发育版,整出来的都是能拯救地球加上赚大钱的奥特曼,可能伐啦,我是残了,但童年还颇脱线,至少还玩过一段小子我,干过一堆天怨人不怒的坏事,作为人生履历埋在深邃无比的心底哈。

电影蛮干净利落的,里面一些YY的片断用的复古手法很对我胃口,比想象的要灿烂的多,推一下!

 6 ) You're not busy being born,you're busy dying.

这部电影非常适合这个时期的自己,抑郁,精神压力大,总是喜怒无常。

这个世界这么的浮躁且急近功利,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精神压力或者精神疾病。

但是能够正确面对,并积极去解决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去做的事情。

就比如说电影中主人公去看病的时候,并没有对医生全盘托出自己的想法,但确实就是那些事情一直存在在他脑海里才会导致他的抑郁。

担心去不了好的暑期学校,担心去不了好的大学,担心找不到好的工作,担心娶不到好的老婆,担心过不上上流世界的生活。

种种种种,貌似把自己给框定在某个条款里面,怎么使劲也挣脱不开。

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并学会去区分这两者的区别,这是圣经里面所讲的。

其实想想,那些虚无缥缈、触手不可及的东西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就算考上了高等学校,得到了薪酬很高的工作,娶了很漂亮的老婆,那又怎样。

你在那个学校过的开心吗,你每天在享受你的工作吗,你爱你的老婆吗?

是啊,总要学着去分别什么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面子吗?

别人的看法吗?相对这些,坦然接受自己的缺点或者从心底坚定自己想走的路才是最重要的吧。

去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做好自己喜欢做的每一件事。

有一些生活,也许是每个人都羡慕的,但是为了别人的羡慕去走一条自己不喜欢的路确实不值得。

You're not busy being born,you're busy dying.---仅以此片献给自己,这个压抑,给了自己太多压力的自己。

去跑步吧,旅游吧,游泳吧,和自己爱的人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吧,感激身边每一个关心爱护自己的人,祝他们都健康平安幸福。

 7 ) 唱一个意识流的反调

如果是平时的我,可能看完这部电影会抒发一堆活在当下知足感恩的感慨,但是偏偏是在一个情绪极度抑郁的时候看了这片,因此我不能不由衷地跳出来唱唱反调,不吐不快。

其实,影片想表达的是我们要知足,要热爱生活,just breathe, live。

但是事实上,真实的生活并不像电影那么单面化。

电影里的主人公是重点高中的学生,他因为担心申不上好大学,以及由此引发的一连串多米诺骨牌效应而极度忧虑几度想要自杀,最终因为对人生尚有很多留恋而选择走进精神病院自我拯救。

其实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我太理解了。

他的想要自杀的行为和那些真心要自杀的不同,他的这一举动实则因为过大的生活压力让他喘不过气,与其他人看似顺风顺水的生活的强烈对比让他产生巨大的无力感,这些感觉沉重到让他无法面对问题,因此他选择了一种心理逃避倾向,这种自杀倾向甚至带点想和这个不公平的世界赌气的成分在里面。

而事实上,他并不是真的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他还有家人,有喜欢的女生,他会这么焦虑因为他对未来有希望有抱负,所以他不得已走进了精神病院。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大家都猜得到的套路了。

在精神病院里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他了解了他们主动帮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友情和爱情,于是心理慢慢恢复了对生活的希望,决定不再去想那些身外之物,好好生活。

这个过程乍一看没什么问题啊,但实际上主人公心理康复的方式只是对比。

是的,在学校里他身边都是天才少年,克雷格和他们一比,相形见绌,于是压力自卑等等负面情绪由此产生;而在精神病院这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中,他接触的人都是要不就没有朋友,要不就没有健康,要不就离开了医院连一个落脚之地都没有,对比之下,他简直太幸福什么都有了。

正如鲍勃说的,我不知道你这样一个年轻聪明有才华有家人朋友的少年有什么想不开的。

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克雷格的心理问题慢慢被解决了。

影片的情节当然要这样设置,试想一下,如果克雷格去的不是精神病院而是富豪俱乐部,那么他可能真的会去自杀。

正如一些励志的话语乍一听觉得很治愈,其实说的都是这样的道理。

比如海伦凯勒说过,我一直哭一直哭,哭我没有鞋穿,直到有天我看到有人没有脚。

我们从别人的对比中感受到不幸,也从和另一些人的对比中体会到幸福。

这就是事实。

多么脆弱的幸福和不幸。

也许有人会说,极为富足和极为不幸的人都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处于这中间,我们的幸福感和不幸感就来自于自身怎么看待环境,选择看到好的一面生活自然就幸福,这就是影片要传达的内涵。

但是,问题是这样的,这世间处在最幸福和最不幸中间的芸芸众生也是有很多很多种的,如果是一心想简简单单过自己的小日子的人们,那么用这种自我说服的心态生活当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其他一些人,拿克雷格来说,他是个比较有抱负的青年,他有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过上好生活的追求,但是如果他真的从精神病院出来以后就不在乎好大学好工作而决定享受青春享受当下玩玩乐乐谈恋爱,那么在报考大学的时候他还是会不开心,因为他和自己的期望差太远。

甚至当他上了大学以后,他更会在和上了名牌大学的同学的对比中发现巨大的落差,到那个时候他还是要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那他是不是还要进一次疯人院?

可见除非他突然间就彻底变了,甘心一辈子过悠然安逸的小生活否则进疯人院还真是个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所以,不管你选择怎么看,问题还是在那里不增不减。

但是关键也不在于是否马上行动解决问题,因为克雷格即使马上直面问题去申请暑期学校,他也面临着申请不到的风险。

事实上,不管你选择很乐观地或者还是悲观地活着,不管你选择拖延逃避不去解决问题还是做一个行动派马上着手解决问题,人生都是不断地问题叠着问题,处理不完的问题,烦恼不完的烦恼。

这就是人生。

我们要学会接受这个事实。

好吧,这么听起来我确实是处在一个心情的低谷期因此莫名其妙地对着一部电影咆哮了一通,好像此刻要进疯人院寻求治愈的是我不是克雷格。

的确如此啊,这部影片说到底就是小治愈小清新,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到笑一笑就过了。

遇到大问题很郁闷的时候当然也别指望从中得到什么人生指引从此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只要默默地关掉播放器,focus on the issue,然后克制住情绪不要有自杀的念头,什么都会熬过去的。

Just move on.

 8 ) The mad World drives us all nuts, so what?

一个和抑郁有关的电影,却一点也不抑郁。

其实很浅显而不深刻,因为我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和许许多多周遭的影子。

这个世界冷漠而疯狂,像一台巨大的机器,在我们看不到的体系的内核轰隆着,然后摧毁很多人的梦想,很多人的信仰,很多人的生活。

我们都觉得我们在这个世界里能做的太少而失去的太多,我们都发现我们能改变的太少而必须接受的不能改变太多。

无助,抑郁,不敢畅想明天,这是许多现代人的生活状况。

在GRAIG的世界里,长大后世界里必须面对的种种责任和压力似乎在一夜之间以摧枯拉朽的速度摧毁了童年的快乐。

死亡在很多时候成为了现代人逃避生存痛苦的最后一个天堂。

可惜,死和生一样需要勇气,所以最后CRAIG把自己送进了精神病院,希望得到某种迅速有效的救赎。

虽然是间精神病院,可是从头到尾我都没有觉得压抑,虽然埃及老爷爷每天都拒绝起来接受这个世界,虽然BOB6次自杀未遂,妻离子散,虽然美丽的小姑娘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那里的所有人,都试图以死亡来作为人生困境的解答,却又都因为某种原因继续的活着。

他们和世界上其他角落的人们一样,有音乐有图画有阳光有爱情。

而最后,情感也成了他们最大的救赎。

BOB终于因为想当个能陪伴女儿成长的父亲而重新振作,埃及老爷爷终于在故乡的音乐下起舞,而CRAIG终于明白身边的家人,不管他们是用什么方式爱他,他们至少都爱着他。

而GRAIG也终于和美丽小姑娘终成眷属。

曾经有朋友告诉我,他们更愿意亲近无生命的物体而不是人,因为感情不可控,感情的伤害亦不可控。

我想,对于许多现代人,我们需要用物质堆砌的安全感,身为金牛座的我,感同身受。

可是,在很多最难过最抑郁的时刻,给我们救赎的偏偏不是这个世界,而是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是情感。

抑郁是一种现代人生活的常态,我们只是NOT FEEL WELL AT SOME MOMENTS,SO WHAT? 所以影片中的精神病院反而变成了一个人们最真实对彼此也最真诚的地方。

在深知世界的残酷和冷漠之后,那些坦诚的抑郁着,并愿意接受自己生命中的这个阶段和这样的一个自己的人,反而让我觉得无比的温暖,想要伸手去拥抱。

其实,这个世界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个巨大的疯人院,大部分的我们并不是SUNNY AND BUBBLING,而是DARK AND TWISTED。

坦然面对自己的不强大,其实是一种更柔软的强大。

我想,拥抱一个脆弱不完美的自己并给自己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来慢慢康复,这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那些无力改变的事实面前,在那些错过或失去的情感面前,带着生活的伤痕,我们可以不要骄傲的昂首而可以大声的哭泣,只要哭泣过后记得骄傲的继续往前走就好了。

停下来抚摸那些伤口,停下来擦掉难过的眼泪,我们值得被自己这么对待。

很多时候,看到自己的伤口只是恢复的开始。

但是,关于爱,关于梦想的信仰,就算再微不足道,也可能是最后支撑我们走出困境的光亮。

WE R EITHER BUSY BEING BORN OR DYING.

 9 ) its kind of good story

没有很刺激的情节 有的只是温情 其实我最喜欢这部电影的地方是它确实让我看到了一些生活的真相 有时候 我们觉得我们没有朋友 有时候我们觉得没有人能理解我们的感受 但是那些东西或许就真的只有自己能懂 或许我们需要找的 就只是一个愿意去聆听的人 但是生活中往往很难找到这样的一个人 愿意在你身边去聆听 又或许你自己不愿意诉说 我喜欢在电影里那些精神病人 他们都是一心一意的做着自己的梦 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但是他们也会一心一意的关心别人 那样的真情 是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也很难做的到的 喜欢男主角最后的那段 就好像生命其实真的很简单 其实就只是需要你去好好生活 生活没有那么难 难的只是你在想着未来的生活 你在担心害怕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而让你的双眼蒙蔽 你却从来没有看看当下 看看在你身边的亲人 看看你能做的一切 生活不是在那里 让你步步为营的走过去 生活一直都在你身边 你要做的就只是感知到他其实一直就在你这里 你可以让他变成任何你想要的样子 他会一直都听你的话 一直一直。。。

这是个有趣的故事 也是个好故事 有趣的是 一个人其实可以在短短的时间内因为些什么而彻底改变自己的想法 这或许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好的是 我很爱很爱这种简单的美好 就好像看到 假如我愿意改变 我就能像他一样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或者说 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生活

 10 ) 80后90后看看吧

影片里面有两句话,推荐在此处。

一是医院的那个心里医生说的:主啊,请赐我力量来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勇气接受不能改变的,以及给我智慧分清二者的差别。

二是那个美国80后(90后?

)说的:有那么多的人,不光是这间医院里,而是全世界(包括日本9.0的大地震),苦苦挣扎着,只是为了想活下来,而我还不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真是太任性了。

《说来有点可笑》短评

4.4

5分钟前
  • 麓人
  • 推荐

青少年与死亡话题,配上大卫·鲍伊的歌,出人意料的轻松治愈。男主就像一件干干净净的白衬衫,很讨人喜欢~ (“It Follows”里居然也是他;“倒错人生”里演了三季的小gay)

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与电影无关,主要是,我真的不喜欢文艺片。。。特别是精神病的文艺片。。。

8分钟前
  • 想回到过去
  • 较差

一个蛋疼的男孩的一周

13分钟前
  • 托托托托托尼君
  • 较差

都没看完

15分钟前
  • 漏饭儿陈小沫
  • 较差

冲着emma看的,结果居然虽然是女主角但是戏份也太少了嘛。本篇喜剧?还好吧,讲述个啥子道理不太明确,只觉得男主角进去居然改变了一些人,同时,男主角也改变得太快了嘛。

18分钟前
  • 郭大阿花,
  • 还行

标准神经病电影。

22分钟前
  • celestebook
  • 较差

萌妹子 and The XX . 大合唱那段很过瘾~ 国内要是有这样的医院就好了。

25分钟前
  • 小肚子✨
  • 还行

说来有点无聊……

28分钟前
  • 凉良
  • 较差

LIFE 最后20分钟 太亮点了 太喜欢了

29分钟前
  • 不可乐
  • 推荐

这个才应该叫做精神病患者的美丽世界。

31分钟前
  • D.A.S.
  • 推荐

总觉得有些分外温和了,无论是题材还是叙事。

32分钟前
  • SickDouban
  • 还行

想到周国平的那句“喜欢谈论痛苦的往往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而饱尝人间苦难的老年贝多芬却唱起了欢乐颂。”总有某些时候,我们会轻易被一部电影打动,被它治愈,然后继续我们的人生。

36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让我惊艳的是他们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在你感到崩溃的时候随时被接纳,被重视跟被治疗,而不是单纯被当做精神病人。不过电影的轻喜剧偏差了对抑郁焦虑的社会关注,表达的只是这个孩子的孤独,并且因为交到了新朋友轻轻松松一个礼拜就得到了净化。怎么说呢,关注的跟表达的不在一个频道吧。

40分钟前
  • 天外飞青
  • 较差

喜欢Zach,男女主角都那么好看。也许自己就是那么普通,也许自己就是那么多的不如意,但,RELAX,一切都是浮云。做自己想做的,怎么有点OPPLE手机广告的意味?

45分钟前
  • 高筱筱
  • 力荐

少年版《飞越疯人院》

48分钟前
  • Never-land
  • 推荐

好无聊。

53分钟前
  • 🐠
  • 较差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压力,表达发泄出来吧骚年

58分钟前
  • HH
  • 推荐

换个男主角

1小时前
  • fiorile鱼
  • 还行

没感觉FUNNY反倒有点BORING

1小时前
  • Cherry。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