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在失去弟弟而崩溃后,又一次遇到特地被父亲找来的心理医生,老先生对女主说:“Amor fati - a love of fate.” 热爱生命,热爱命运。
突然想起《本杰明巴顿奇事》里男主写给女儿的信:一件事无论太晚或者对于我来说太早,都不会阻拦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个过程没有时间的期限,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要改变或者保留原状都无所谓,做事本不应该有所束缚,我们可以办好这件事却也可以把它搞砸,但我希望最终你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For what it’s worth, it’s never too late,Or in my case, too early,To be whoever you want to be.There’s no time limit, stop whenever you want.You can change or stay the same.There’s no rules to this thing.We can make the best or the worst of it.I hope you make the best of it.我希望你有时能驻足于这个令你感到惊叹的世界,体会你从未有过的感觉;我希望你能见到其他与你观点不同的人们;我希望你能有一个值得自豪的人生,如果你想象的生活不一样;我希望你能有勇气重新启程。
I hope you see things that startle you.I hope you feel things you never felt before.I hope you meet people with a different point of view.I hope you live a life you’re proud of.If you find that you are not,I hope you have the strength to start all over again.过去我一直理解的是,在人生这个漫长的旅途中,在经历生活时,请充满勇气,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去经历,去体验,并且永远充满勇气,保有勇气,能重新再来。
但今天开始有所不同,我有了新的理解。
老先生说,热爱生命,热爱命运,学着接受。
这两个不同影片的片段各像是半把钥匙,在今天拼成了完整的一把,告诉我生活、人生、命运的真谛。
不管怎么循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甚至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命运,但是当命运在我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生或者说给予了一些我们可能不喜欢、不期待的结果,我们该怎么办?
任何命运都会留下遗憾,不存在没有遗憾的人生,但是你能不能接受遗憾?
如果接受,你就会获得《本杰明巴顿奇事》里的另半把钥匙,你将可以重新开始,勇气一直都在,它像一个唾手可得的摆件,就放在那里,等你将它放到手心,它是你改变自己去影响命运的“钥匙”。
如果无法接受,也许就是沉沦,就是无解热爱命运,试着接受,重拾勇气。
仿佛在看一个真人版的Ursula的人生冒险游戏,一次次的重开去尝试各种方法让自己活下去,只是这个是更加严肃而贴近现实的主题。
人一生的要经历多少的磨难,Ursula的是从出生就开始了,在成长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一次次的意外让她一次次重生,带着模糊的记忆,躲开那些致命的伤害,然后活下去。
痛苦,因为她在冲破一个个难关,能让自己避开死亡并活下去的难关。
而她自己的是每次冲关的关键,她重生并回到过去某个时刻,然后做出不同的决定和行为,来求得生路。
直到那场战争,那场无论怎样都会导致人类大规模死亡的战争。
在存活率如此低的事件中,个体于群体来说太渺小了。
于是在一次次回溯之后,她最终选择了不再去改变。
她离开了,留给观众去想。
但Ursula最终能活到哪一步,早已在之前的重生中预演了。
Ursula的一生经历的“死亡时刻”,对于那个时期的每个人来说都有发生的可能性。
个体和人类的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联结在一起。
不断的与生命对抗寻求存活之路其实也只发生在那几个关键的时刻。
而活着的过程,究竟有那些因素让它的魅力如此强大,剧中无任何解说。
佛教的轮回论在一群信仰上帝和现代心理学的人之中成为了一种合理化的存在,还是一件挺值得深思的事情。
同时融入了女性主义元素,算是贴合当下主流。
人的一生真的只是像头尾相连的蛇一样的存在吗?
我觉得Ursula的每次重生都有在向前一步,就像是一个旋转上升的阶梯,她的每一次旋转,都跳出美丽的舞步。
* “当然是因为生活本来就是一场冒险。
”* “她错把感激当做了爱情。
”* “Ursula不在乎婚礼,她要的是步入婚姻,她要的是能与她一起跨入人生难关的伴侣。
”* “她说自己有点困在厨房里,但她很开心……”* 从广义上讲,出生只是生的开始。
个人的整个一生不是别的而是自己不断诞生的过程。
* 当我们在选择亲密关系的时候,我们其实仍然在选择自己的价值取向,在选择自己所理解的幸福的定义,以及最终在选择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 “一定要知道为什么吗?
事情自然而然就发生了。
”*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自己好像在等待着什么,但却不知道究竟是什么。
”“天,一直啊。
”* “她总觉得自己前方还有什么艰巨的任务需要她去完成”* 人奇妙地诞生,奇妙的一生。
* 珍惜一件东西,要像马上就失去它一样。
* 你的人生拥有无限的可能。
* “一定要保重自己。
”* “我不知道我们为什么活着,最后都是个死。
”* “我就是想要个善终,要怎样才能善终呢?
”* “这就是时光的奇妙之处,时间在前进,愚蠢的旧世界也在慢慢变好,尤其是对女孩子来说。
你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拼尽全力去学,你很聪明,还漂亮,抓住对你有利的机会,你会有了不起的成就的。
”* 每个人无法改变的最终的终点是死亡。
* “热爱生命,热爱命运。
接受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无论好坏。
”* “成为你自己。
”* “要想成为自己,必先了解自己。
”* “你做不到的。
”“为什么?
”“因为这个世界自有它的命运。
”* “有一种说法是,时间并不是线性的。
我们永远正经历过去,我们永远正经历未来。
也就是说,两者皆不存在,存在的只有当下。
”* 看出来了,作者是尼采死忠粉。
* “我们会赢吗?
”“我们选择相信会赢。
”* 天堂与地狱同在。
* 每一次都是第一次,都是唯一一次。
英剧《生生不息》一共是四集实际上一直在探讨女性或者人生存的意义,第一集清楚的揭示出我们每个人哪怕生活在平凡,实际上都已经算是生命的奇迹,能够存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么的幸运的一件事啊,你整个童年时期有那么多的次数可能会夭折,能够顺利的长大成人,哪怕自己没有察觉,你也是经历过那么多的风险。
第二集,在谈论着要爱身为女性的自己,不要认为男人能够给你遮风挡雨,实际上他们不给你带来风雨就已经很不错了。
第三集,是生活中要努力的去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正如女主的姑姑所说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人的处境确实是越来越好的,青少年阶段努力的求学,工作之后远离渣男,勇敢的反抗加诸女性身上的不公平,享受爱情和亲情。
努力的做出改变,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只有你不停的前进,你的人生才会有机遇。
第四集从另一个角度入手,女主一直想要改变弟弟死亡的结局,于是做了很多的努力,然后发现,哪怕一个人再努力,也有一些东西无法改变,比如说二战,比如说哥哥永远身居高位,比如说弟弟的死亡,生命就是如此,本身就是一个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东西,然后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东西,然后享受现在已经拥有的,女主最后接受了全部的生命的馈赠,并将之当成人生的宝藏,迎接新的生活。
要说不喜欢的地方,那就是以不停的死亡作为转场太生硬了,希望有更精巧的结构。
后半段推动女主人生决策的是她弟弟的死,每个人都爱弟弟泰迪,连没心没肺的权力动物哥哥也爱,泰迪为女主解围,和家暴犯丈夫斗殴,但饰演泰迪的演员实在没什么演技,加以上设定堆砌,最终成为背景板/剧情NPC一样的人物。
姑姑Lizzie不同。
她是姪女遇到困难的第一选择,是鼓励她不断学习、为自己而活的人,同时她也有自己的写作事业和多彩人生。
喜欢姑姑帮忙安排姪女堕胎时,两人交握的手;喜欢姑姑跟姪女说,你能去大学,I envy you,姪女被喜欢的人夸了,高兴溢于言表又认真作答,你自己赚钱独立自主,I admire you;
喜欢姑姑每次出场都神采奕奕,什么都无法阻止她热情洋溢,哪怕挑战传统,哪怕直面战争。
《生命不息》(英文片名:《Life After Life》)是BBC今年四月出的一部只有四集的迷你剧,也是近期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剧。
本文涉及大量剧透,建议先看剧。
这部剧只有短短四集,主人公却死了至少十几次,大而化之来说,这是一部重生剧。
主流重生题材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土拨鼠日的无限循环流,主人公的目标就是脱离循环,最近的代表是《开端》,前几年的电影《忌日快乐》《棕榈泉》也都在小范围火过。
另一类则是带着今生的各种知识技能重活一次,片名套用模板《重返xx岁》的,基本都是这个路数,这种重生通常机会只有一次。
而《生命不息》则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一条路,借助重生这一设定,以非常写实的笔触来探寻人生的意义这一永恒主题。
故事开始于1910年的英国,此时我们的主人公厄苏拉还没有名字,确切的说此时她还是个胎儿,即将出生,然而一场大雪导致医生无法及时到达,厄苏拉出生时被脐带缠住了脖子,刚出生就死了,主人公的第一个轮回就此结束。
第一次看的时候的确被震住了,故事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然而人生不正是如此无常吗?
现在看完全剧回过头来再看这一幕,这正是给全剧定调的一幕,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重生能有什么经验可言呢?
这也正暗示了本剧不会走上传统重生剧的路,重生不是人生开挂的手段。
第二个轮回,这一次,医生及时赶到,厄苏拉顺利降生在这个大家庭,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并会在不久后迎来一个弟弟。
厄苏拉渐渐长大,然而在5岁跟家人去海边玩时,意外溺亡,此时第一集才过了不到15分钟,我大概有点明白这部剧想干什么了。
随着一次次轮回,渐渐看出了其中的一些机制,厄苏拉重生后并没有前世的记忆,只是对一些场景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模糊的直觉让她下意识地避开曾让她丧命的事件,却也带给她持续的不安感。
伴随着厄苏拉的成长,我们看到了人生是多么的脆弱,每一次死亡,都希望看到厄苏拉下次能多走一段,但这也意味着有新的灾难在等着她。
如果说厄苏拉生命的一次次戛然而止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无常,那么其中最令人窒息的一次轮回,则让人看到了在无常之外,社会加诸女性的又一重诅咒。
在厄苏拉情窦初开的年纪,她哥哥带着几个同学来家中做客,其中一个男孩吸引了厄苏拉的目光,而正是这个人在厄苏拉家中强行与她发生关系,由此厄苏拉开始了噩梦般的一次轮回。
意外怀孕,非法堕胎,之后放弃学业,到另一座城市找份工作独自生活,染上酒瘾,在一次偶然的相遇,她得到了一位男士的善意帮助,孤独让她渴望家庭,而这个善良的陌生人想必会是良配。
二人很快成婚,结果却发现这是个骗子兼控制狂,在一次家暴之后,厄苏拉面目全非的倒在地板上,几乎让人祈求她的死亡,快点结束这一切,重新开始吧。
每一次重生,厄苏拉的个性和处事方式都会有所改变,也时常能够避免前生的遭遇,但又会有全新的问题迎面而来。
甚至有一次,厄苏拉平平安安地活到了老年,最后寿终正寝,这应该是圆满的一生了,然而镜头一转,再次重启,看来平安无事的一生也不是我们的答案。
毕竟每一次轮回都是独一无二的,身处其中的厄苏拉也无从比对每次人生的得失,她只是不自知地反复经历这一切。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每个人死后都会重新开始,只是我们并不知道眼下经历的一切,其实已经经历了无数次,只是偶尔会觉得某个初次经历的情景似曾相识。
《生命不息》并没有试图给出什么关于生命的终极答案,但通过这样一种戏剧化的形式,却让我们切实体会到了人生的诸多面向。
在剧中展示的最后一次轮回中,太多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也没有任何可以解决的迹象,然而厄苏拉却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像是一种领悟、一种确认,无论多少次,我都愿意与我爱的人再次经历人生,哪怕其中的苦难丝毫不减,哪怕结局注定悲伤。
微信公众号:万物票友
1,看起来是平行宇宙和轮回的结合。
但女主一直被困在同一套剧本里来回是不是也太悲哀了。
2,女主生活在一个超幸福的家庭,富有且和睦。
在重男轻女的社会里还能找到这么多人给她爱,带领她成长。
这让这部剧的现实反馈与反思力度弱了很多。
3,就算有这么棒的投胎开局,女孩要长大,一生要面对这么多的诱惑和危险,一个不慎就是万丈深渊。
活着果然辛苦。
不过剧情里大部分陷阱都是女性独有,我觉得巧合痕迹过重,也让很多人觉得这部剧女权,其实它主要想讲的道理还是好好活着。
4,编剧非常信任心理学,给到的最终救赎也是心理学在倡导的,享受你现有的生活。
5,女主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死法,独立或回归家庭或复仇的人生其实也并不差,所以为什么轮回永不终止呢?
6,这个故事的确琐碎平淡,要不是有轮回这种大招就在欧美剧里沉没了。
我觉得第二本就讲普通人生活的故事拍不出来,这部剧都有人觉得平淡,没有轮回的第二本就更甚了。
7,隔壁韩剧解放日志也是琐碎日常,独白反思和心理突破都差不多多,怎么就这么受欢迎?
一来韩剧拍的是现代社会的日常,我们代入感强,而且亚洲人民本来就内敛反思过重,而欧美的受众与主流思潮都不是这样的。
所以这个剧在欧美变为了女权剧。
8,反抗命运的方法是主动出击并尽可能给对方一巴掌。
不要隐忍,不要退缩,不要顺从。
这些剧情导向的确很欧美。
同时也能让观众很爽。
羡慕她有这么棒的父亲,姑姑,心理医生和弟弟,羡慕她可以尽情打扮尽情学习尽情跳舞。
就算是百年后的我们,也还在争取着这一切。
What if的背后是对生命无尽的热爱,或是无尽的遗憾,或是无尽的期待,或是无尽的憎恨,或是无尽的惊讶……不论是什么,是一种希望重新选择的执念,也是一种对于自己不放过的责备,希望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说些什么,也许事情会更好,也许会有人爱我们,也许爱的人不会有,也许……生命可以重来,因为执念。
就像生命中我们很多的dejavu ,不同的人但相同的对我们不好,不同的角色但都像爸爸一样对我们漠视,一次又一次迷恋上像爸爸一样不给回复的男人,害怕像妈妈一样照料缺索取爱的女人。
接受,多么简单的两个字,女主用一次又一次的重生来学习,做不同的选择,越来越独立,越来越爱自己,甚至有了孩子,后面又没有了孩子,去德国,离开德国,一次又一次不同的选择。
在一世里,她善终了,但因为爱又回来了,经历了更多,放不下更多,这一次离别她选择了自己离开。
打过仗的父亲,在第四集说自己经历的战争“god and devil exists at the same time, but a tremendous amount of human kindness”。
在看前几集的时候,无论弹幕多少说哭了,我都没有感觉。
但当年迈的父亲,在生气之后walk bear回去伦敦的车,不肯放手,说“I couldn’t bear losing you”,我哭了,也许最想要的始终是爱,最安全的也始终是爱,所以我才害怕,生病,不停去迷恋。
每个观众看这部剧都在寻找修复或者避免bug的方法,这就是一种重生。
实际上我们经常使用这种重生方法,通过看电影、阅读小说、历史、网络等非常丰富的手段观察反思他人的人生经验教训,从而给自己的人生提供参考。
如果这位观众是一位父亲或者母亲,那么他或她更会带入剧中父亲或者母亲的形象,思考如果是自己该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度过人生难关。
乌苏拉的家境不错,父亲是银行家,母亲本分靠谱,乌苏拉不用做女佣,也不用为学费发愁。
除了战争、疾病、意外这些不可抗力之外,对一个女人来说,最大的伤害竟然是男人。
有太多女人因为男人而死,《悲惨世界》的芳汀、《安娜卡列宁娜》、包法利夫人,性与婚姻几乎是决定女性命运的事情。
乌苏拉被丈夫打死后重生回来修复的bug非常简单,就是被美国大学生强吻后扇了他一巴掌,这一巴掌也同样删去了给她人生带来巨大伤害的被性侵行为。
如同蝴蝶振翅引发了剧情彻底的转变,没有酗酒,也没有遇到上次的家暴男。
乌苏拉不再认为美国大学生的强吻是自己有吸引力的展现,而是作为一名自尊的女性对冒犯的反抗。
(包括后来揭发猥琐男)乌苏拉主动跟男权大哥学开枪,并对他的讽刺正面回应。
德国男朋友尊重、爱她,但当她看到德男是非不分、冷漠纵容残暴时,直接逃回家。
因为火车工听不懂她随口说的诗,pass他。
乌苏拉对待男人的态度由客体向主体变化,男人和婚姻不再是她的全部,自己不再是男人的菟丝花。
《日出让悲伤终结》,大提琴家的大女儿如果重开,定能摆脱宫廷乐师这个渣男。
包法利夫人若是重开,估计会把那两个男人玩弄于股掌。
安娜不会被渣男诱惑离开自己的丈夫,芳汀好好赚钱发家致富,茶花女把肺病治好谈恋爱什么的不重要,苔丝不要去吃那颗草莓,市长夫人哪怕和于连玩一玩不要真搞爱情。
vila。
最后感谢男作家给我珍贵的人生教诲。
"一个女性要死去多少次,再重生多少次,才能避开所有伤害"被这句话吸引来的,我以为这部剧会给我一个答案,原来没有,到结局也没有。
或许是导演玩的一个套路,因为就跟现实一样,找不到一个完美答案。
无论重来多少次,无论做多少次改变都微乎其微,因为世界还是那个世界。
女性的弱势、对女性的偏见、男人的傲慢,永远存在,当然世界在变好,和五十年前比,和五百年前比…剧的标签让我以为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独立的故事,从看第一集开始我就在期待结局,女主孤独终老但有智慧有钱有颜值(我能想到的最好结局),然后剧狠狠打了我一巴掌。
含糊的甩了句:“没有过去和未来,只有现在。
”只能把现在做好?
把握现在?
是这个意思吗?
女主和女儿一起服药赴死时,我意识到,战争是残酷的,对女人来说更是噩梦。
人不是天生就坚强的,是你遇到一件件糟糕事,而你勇敢的跨过它,才积累起来的自信坚强起来的。
规避风险→女性困境→时代裹挟→存在危机,被他人拯救也拯救他人,走向死亡也见证死亡,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永远没有答案,唯有接受当下,照顾彼此。看得人最痛苦的是Ursula在病房里拥抱雪花未能如愿的那一世,被强迫发生性关系、流产辍学、进入草率的婚姻、被家暴丈夫害死,因为能够重生我心里无数次祈祷让她死去吧,然而这就是无数女性只活一次的缩影,以希冀重开的爽文思路来覆盖苦难是轻佻的。好爱Izzie姑姑,完全的榜样,非常感动于和Ursula的那段对话,“我很有钱但没有人一起分享”“谢谢你让我分享这些”。最喜欢的点是全剧的设定,并不是携带全部记忆的轮回,而是只有隐约的印象。那是否那些dejavu的瞬间是我们重生过的证据,我们的直觉在帮我们修正上一轮的过错,我们的这一世已经是非常努力活下去的一世了。
类似蝴蝶效应的不断轮回和重生的框架,非常有趣,籍以繁衍女主短短二十来年的丰富人生际遇。“命运多舛”大概可以精准形容这位被上天不断戏弄、爸爸内心最宠爱的little bear。截取最能总结内核的两句台词:"What she feels is what she feels", "Become such as you are, having learned what that is"
messy
啊太好看了!这么好看的剧我去年怎么完全不知道!主题很丰富,关于女性生存困境,关于战争,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家庭。女主在一遍又一遍的循环里寻找着完美人生,一开始是避免各种意外,后来是避免被性侵被家暴,逐渐找到自立自强的方式,向着小姨的生活努力着,再后来是为了让弟弟活下去而一遍又一遍重复人生,最终发现弟弟的死亡不可避免无法改变,她开始理解循环的意义,活在当下,活好每一世,不是去避免死亡,而是去不留遗憾。女主是幸运的,每一世的人生她都可以做出不同选择来规避风险,但现实中的我们却没有那么多机会来重新选择(被性侵被家暴那段尤其对应现实),另外没有展现出来的是每一世里女主死亡后其它人的人生会变成怎样。女主爸真的好好啊,算是这种年代剧里见过的最好的中年男性了,还有那个心理医生也很好。
看完好像有点理解星盘里12宫的含义了,宿命轮回里,隐秘的,不可言说的,痛楚的,遗憾的,某些在今生等着我们的“大任务”,是期待,是使命,也是一声恐惧的尖叫,人生是那只吞下尾巴的贪吃蛇,未来咬合着过去,我们生生世世,在此刻迷茫,徘徊,似曾相识,思考着生命的意义,想要改变,又在熄灭时遇见熟悉的白雪落下,闭眼的瞬间,新的开始,降临于世。
BBC拍剧真的审美好好,这摄影,太美了。我最喜欢她在海边老到去世的那一世,很完美,世界不是我们能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依我这个清醒程度和躲避风险的意识应该是活了很久了哈哈哈。就是太爱男了
在一个特殊时代中的不算幸运的女孩的一生。同样的设定有很多佳作,前面的剪辑叙事技术很炫,四集的节奏刚刚好。在不息的生命轮回中没有蝴蝶效应,用传承下来的第六感学会保护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没有抱怨也没有颓废,在度过老去的一生后,下一生的执念让故事更上一层。
有点失望,剧情太平了
不好不坏一般吧,讲了半天感觉也没有讲出来什么。只是让人感觉原来人生重来无数次也不会完美。
不是很喜欢,这种类似题材已经很多了,缺乏新意
花架子。
如果你是冲女性主义来的,那么我不推荐这部剧
第一集惊艳,后面实在不好看
大大的诈骗,e2开始睁目结舌。主题是轮回么,NO,是艾!百死而不折对吊子之艾!e2被xsr,被强暴,被家暴,被pua,这些呢是有些女人必经的,请忍受。e3开始重复女主的性艾解放,也就是色片,然后啃单女,爱爹弟,我真是感动了。对吊子的爱感恩戴德的女人,无数次轮回明白自己只能珍惜眼前吊。所谓女性主义大概是五分钟前拍女主说“我要打拼自己的事业”,五分钟后女主坠入爱河结昏生子,抱着女儿自杀于异国【他】乡。其实就是吊子对超能力,可以无数次轮回女性的臆想,其中“所谓无数女人的人生”,可以说是自虐女和自大男的双向奔赴了——毕竟女人的生命如此脆弱❤我只能说喜欢看这个的人如此下贱。
都有重启人生的奇幻设定了,非要让女主沾男,一遍遍详细描述她的痛苦。女主每重生一次都会去体验不同的职业多好,比如法官、警察、作家……
比我看过的所有纪录片都无趣只是把女性可能经历的事全部安在一个人身上 毫无意义 且无聊 再给我一个机会我选择没有看过……
最喜欢的角色一定是爸爸,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温暖少话的小老头。Ursula life after life但是从没有交待被她left behind的家人,每次听爸爸喊little bear想起没有女儿的爸爸都会心碎一次(所以说小说还是得早点看,再不看就会被拍成电视剧
要记得的重要的事情,是记得说出来爱你
人生能够重来吗?即使重来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吗?其实不能,所以活好这一次。
三倍速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