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音乐大师

Maestro,大师风华:真爱乐章(台),伯恩斯坦,大师,Bernstein,Rybernia

主演:凯瑞·穆里根,布莱德利·库珀,马特·波莫,玛雅·霍克,萨拉·西尔弗曼,约什·汉密尔顿,斯科特·埃利斯,戈登·格里克,萨姆·尼沃拉,米利亚姆·肖尔,Alexandra S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3

《音乐大师》剧照

音乐大师 剧照 NO.1音乐大师 剧照 NO.2音乐大师 剧照 NO.3音乐大师 剧照 NO.4音乐大师 剧照 NO.5音乐大师 剧照 NO.6音乐大师 剧照 NO.13音乐大师 剧照 NO.14音乐大师 剧照 NO.15音乐大师 剧照 NO.16音乐大师 剧照 NO.17音乐大师 剧照 NO.18音乐大师 剧照 NO.19音乐大师 剧照 NO.20

《音乐大师》长篇影评

 1 ) 是不是刻意把大师往平凡了演呀?

极有天赋。

几乎没有呈现他有什么努力。

生活的日常也很接近大家的邻里。

可能对交响乐指挥家这一行太过陌生,所以在他教徒弟这一段落,调整了徒弟的一些细节,让徒弟指挥了几遍,然后自己又指挥了一遍。

似乎都有细微的差别,可这些差别能造成什么结果的不同呢?

搞不懂。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隔行如隔山。

主演们的呈现挺好的。

总觉得编剧把故事相对编得平淡了。

说不上来那种感觉,就是缺少一些闪亮。

 2 ) 水库还是去做mv导演吧,只可惜VMA不是他想要的奖

我发现水库意识到了音乐韵律性对于电影镜头黏合(或者说掩盖跳跃)的重要作用,但是不是没想到,在音乐题材中观众只会觉得是基本要求呢?

摄影上的形式主义复古也让我感觉蛮「半夜突觉“我太是艺术天才啦”产物」的,黑白+舞台打光部分的早年生活还有后面的70年代式色彩的婚后稳定,感觉每一秒都是水库在大叫“我很懂camp”,但有些地方真的合适吗,在教堂演出马二那一段,还用4:3比例,画面就很局促😓而且我很难不觉得观众看到这里可能认为水库出演的伯恩斯坦进入了一种宗教保守的狂热状态,尤其对比前面拍的四五十年代的纽约交际圈圈子热闹(更不提和费利西亚交往的时候用舞剧做推动)。

结果最后又在酒吧里和学生flirting,画面非常现代的,真的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写作就更不谈了,伯恩斯坦人物形象还不如费利西亚连贯呢。

我反正只能看出来水库的这个伯恩斯坦很活力很爱hook up,但是总有种他动机不明的感觉。

倒是童姥的费利西亚的同妻泪还算完整,当然本身有童姥做演员本来就比水库强的原因。

不过,细究一下,费利西亚整个角色还是围绕着家庭和伯恩斯坦,唉不看金德比不知道,原型有不少可以变成高光的事迹的,但水库都无视了,番位和颁奖季又把童姥推在前面。

不知道水库是有意陷害还是根本导演能力不足…搞到最后这种歌舞片和名人家庭传记有点两头不沾的玩意,怪不得一上线网飞就迅速飞出周榜楽

 3 ) Flat soup

The Paris Theater.The story felt incredibly flat. What is it this movie wants to talk about? The devotion of an artist? The sacrifice of a wife? The struggle of gay men? The failure of matrimony? You can’t have all of them. When you attempt so, everything falls flat, and you end up getting none. It is like four soups in one bowl, and they are not mixing. Such a disappointment!One star for the brilliant Lenny.One star for the concert scenes.One star for Cooper’s courage and efforts.

 4 ) 表演突出,重在真实呈现这段双性恋婚姻,而不是批判

#音乐大师# ( Maestro )(A-) 我关注和喜欢这部电影的主要原因就是它并非一部传统的关于一个知名人士一生、聚焦职业生涯的传记片,而是重点讲述了作曲家伦纳德·伯恩斯坦(布莱德利·库珀 Bradley Cooper 饰)作为双性恋所经历的挣扎,特别是与妻子费莉西亚·蒙塔莱格(凯瑞·穆里根 Carey Mulligan 饰)的婚姻。

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作曲家兼指挥家是双性恋,所以这部电影才有其特殊的意义,就是让他曾经矛盾且“隐藏”的一生终于向世人诚实地展现出来,在这之后,他不再是那个完美的指挥家和作曲家但他才成为了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人。

因为事实就是事实,真相总需要大白。

影片并没有试图去掩盖伦纳德·伯恩斯坦曾经隐瞒自己有男友、且婚内出轨等事实。

而且不用担心,他家人并不会因此片火冒三丈,因为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得到了他三个子女的支持。

三个子女也出席了今晚的展映,并赞扬布莱德利·库珀的表演和对本片的认真态度。

因此,片中呈现的一切都可以被认为是真实可信且不需要质疑的。

因为这三个孩子有亲子参与了父母的一半人生,在片中也可以看到。

同时,影片其实很明确展示出,伦纳德·伯恩斯坦并非男同,而是双性恋,即使对男性有着迷恋,但他是真的很爱自己的妻子。

从最初追求到之后婚姻甚至妻子过世前,他都对妻子很好。

可以看到他们是知己、soulmate也是很好的父母和搭档。

所以他并不属于“骗婚”那类人。

而他曾经的男友(Matt Bomer出演)也结婚生子,但就没有展开展示。

从影片可以看出,两人似乎都没感情深到希望出柜或继续,所以结婚对他们来说似乎是非常顺理成章的选择,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永久被埋在心底,并没有任何纠缠和拉扯。

这就与《My Policeman》那部电影里描述的三角恋很不同了。

很多人其实并没有这个幸运与一生挚爱和最合适的人结婚,但伦纳德显然遇到了这个人,因此即使他是双性恋,我认为他与妻子结婚是出于真爱。

而之后婚内伦纳德再次出轨年轻男学生,也并非要故意破坏婚姻,而是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本性。

这个部分很可能引发不同人的不同看法。

大部分的人肯定是谴责他这种行为,甚至是明明妻子知道,依然出轨。

确实很可能是因为那个时代对这种行为过于宽容,如今作为名人肯定是没办法如此的。

不过本片的微妙之处就在于,即使你知道他这种行为不对,并伤害了他的妻子,你依然不希望他们的家庭破碎。

因为这个家庭实在被塑造得很完美,两人之间也确实彼此依赖,打破这个婚姻对谁都没好处。

所以最终妻子知道丈夫出轨还是选择留下,直到病死,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个家是她的全部,在生病过程中,谁也不希望孤苦伶仃一个人,而丈夫依然很照顾她。

她并没有被忽视和抛弃。

这两人之间的关系,除了爱情,也有着知己般的友谊,并非任何“第三者”可以打破的。

所以影片对这段关系塑造还是成功的,可以让人理解为何这段婚姻可以成立并坚持到最后。

爱情可以发生很多次,好的婚姻却可遇不可求。

其实本片的目的并非让大家去判断他们是对是错,是好人是坏人,而是真实呈现出伦纳德这个人究竟是什么样的,是一个很复杂、立体的人,无法有简单的话一概而论。

绝对不完美但并非坏人,有着充沛的激情和创意,重情义也很有才华,但缺点就是没办法独处。

从影片塑造来看,男主出轨很大程度不是对爱情的渴求,而只是“闲不住”、“怕寂寞”。

他说他没办法一个人呆着,总需要有人陪伴。

“陪伴”与“交流”对他来说很重要。

因此片中可以看到他总很善于交际,喜欢参加派对,不断需要与人交往,而没办法独处。

这类人确实是出轨可能性很高的,并不是因为他是双性恋。

即使他是异性恋,还是可能出轨。

布莱德利·库珀和凯瑞·穆里根的表演也非常厉害,几乎无可挑剔。

无论是曾经恋爱时的契合,还是后来婚姻中的争吵都展示得很真实可信。

本片将助力布莱德利·库珀和凯瑞·穆里根在颁奖季竞争最佳男主和最佳女配(或女主),而且都很有希望拿到第一个小金人。

影片的摄影也很出色,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取景和运镜,服装设计、化妆和音效也很突出。

特别是布莱德利·库珀出演老年时的伦纳德,真心看不出化妆、表演的痕迹,皮肤、造型都非常逼真。

吸烟镜头确实有点太多了。。。

AFI颁奖季

 5 ) bullshits:

Leonard Berstein 传记片。

我们就像上了发条的一对,尽情地在时间的田野旋转,等待着结束。

画幅与色彩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exactly overused in films these years)Black and white, symphonic and fixed camera close-ups reminds me of Fellini, while amounts of landscape and ethic narratives of ethics reminds of Rohmer.一度认为是歌舞版千年女优,由于莫名其妙的舞蹈与刻意老套的切镜。

同性亲密行为、恋父、同性恋异性恋持有的赤裸男权。

(i do into the scene two man touching foot and smoking)美国二代俄国移民关于名字的困境,但单薄。

“i have sleep with both your parents...” “lonely old queen...”could you guys stop arguing dramatically like this?It's not wrong to be unwilling to face up to your sexuality and selfidentity, but it's very selfish to deliberately reveal and dwell on it in front of your family over and over again. actually this film even kind of stigmatises bisexuality in a way that I can't stand...but, it's obviously the woman is also have a weird mental world who tried to enticing a gay at the first time they met and supposed to a slave of his husband the whole life.honestly, the romantic episode is really gross... i see a selfish and insensitive man with his cancer wife. the way you guys spit and cry is too meticulous to admire your acts. btw i really love your house and scenery outside the window, the forest i wanna live in the rest of my life.如果要讲个人成就,请give audiences more details about it;如果要讲私人生活,也请不要把情节堆砌的cliche看做是一个成熟的叙事结构。

事实证明,两者完成度都很差。

可惜,浪费镜头。

 6 ) 夏日终曲

电影描述了音乐大师伦纳德.伯恩斯坦的多情的一生,请允许我使用多情来描述这位大师,故事中充斥了大师与众多男男女女的眉目传情,暗生情愫以及众多混乱的情人关系,但这个无法掩饰他音乐上的才华,但电影仿佛又想要表达伦纳德.伯恩斯坦的多情和才华并存的形象,同时维护他爱护妻子的形象导致电影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但可能这也是导演在开篇所提到的:“艺术不应该回答问题,而是激发问题。

”电影没有对伦纳德.伯恩斯坦多情和才华做出任何评论,仅仅是描述了他的一生,而评价的事情自然会有欣赏艺术的人来评价。

相比较于艺术家的辉煌成就,这类电影往往会更加聚焦于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障碍,这是这类电影的常用手法,通过对艺术家个人情感的窥探进而更加了解艺术家本人,伦纳德.伯恩斯坦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对于同性的爱慕和对于妻子的不忠都通过影片展示出来了,剧情通过妻子的视角,描绘了两人相识,相知,相爱,走向婚姻,然后出现矛盾和和解的过程,但相比较于其他的类型电影,两人的和解的处理也略显生硬,仅仅通过一场音乐会就和解的场景实在有些令人难以信服。

作为伦纳德.伯恩斯坦的传记电影,伦纳德.伯恩斯坦反而被其妻子的光环所掩盖。

电影采用了很多长镜头,将一些人生经历通过这些长镜头快速的展现出来。

同时电影很多镜头聚焦于人物面部,从而使得观众更加注意演员的表演状态,而凯瑞.穆里根的表演自然也不负众望,在表演科恩的情感上表现的十分优秀,并且充满张力,能够将观众情绪带入到这个故事剧情中,并能够对她的遭遇以及她对纳德.伯恩斯坦的情感有所感触。

其中对于伦纳德.伯恩斯坦情绪爆发的戏尤为精彩,展示了被长期背叛,欺骗后的爆发,在即将走向死亡时两人的情感同样动人。

总体来说电影中同样有些无法忽视的问题,同类型中不算是的上品之作。

但管中窥豹的了解一位杰出的音乐家,还是值得一看的人物传记电影。

 7 ) 《音乐大师》:“我怎么跟你想象中的我竞争?”

去年,看到一张照片。

照片上,著名指挥家、作曲家伦纳德·伯恩斯坦身穿白衬衫配牛仔裤,神态自若地坐在街边的咖啡桌旁。

迷恋伦纳德·伯恩斯坦已经很久了,先是听他担纲指挥录制的古典音乐唱片——那张他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指挥马勒第九交响曲的现场录音,尽管第一乐章结尾段有一声刺耳的像是拖拽椅子的声音,尽管在第三乐章的中段一位乐迷的咳嗽声被录了进去,它都是我收藏的数张马勒第九交响曲唱片中最喜欢的一张,因为,指挥那滚烫的激情也被收录了进去,真是每听一回都让人感慨万千。

后来,开始留意这位精力充沛的音乐人的行踪,发现,除了作曲和指挥以外,伦纳德·伯恩斯坦还喜欢参与古典音乐普及工作。

他在纽约爱乐担任音乐总监的十一年间,除了开创了乐团的黄金时代,还带领乐团拍摄了电视节目《年轻人的音乐会》。

看到这档总共53期电视节目时,我已经是多年的古典音乐乐迷,像“从古典主义音乐到浪漫主义音乐”、“旋律是什么”、“调式是什么”等有关古典音乐的基本话题,我已经不陌生。

可是,只要伦纳德·伯恩斯坦一开讲,听讲的人就不可能关掉画面离他而去。

是因为挥动指挥棒的音乐家碰巧也口才了得吗?

当然。

但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化作了一腔我们抵挡不住的激情,只能跟着他去听音乐,学着像他一样忘乎所以地去拥抱音乐。

成为伦纳德·伯恩斯坦的乐迷后,会情不自禁地关注与他相关的所有消息,比如收有他影踪的书籍和照片。

而去年看到的那一张照片,总让我觉得有些微陌生,便仔细端详起来——原来,那是著名演员布莱德利·库珀的上妆照,他将导演并主演以伦纳德·伯恩斯坦的生平故事为情节的电影《音乐大师》。

从此,等待电影公映的心情,一天比一天焦躁。

此刻,演职员的名单在缓缓上升,电影结束了。

电影里的布莱德利·库珀,到底还无法完全形似伦纳德·伯恩斯坦,但是,神似!

尤其是他模仿伯恩斯坦指挥乐队时,那神态、那动作、那激情四溅的劲头,我已经自动将演员的脸叠化成了伦纳德·伯恩斯坦。

可惜,片名为《音乐大师》的这部电影,还原指挥家台上风采的场景并不多,哪怕是他于1943年临时替代突然生病的著名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登台演出一举成名的名场面,也被库珀处理成了过场戏,因为,他想讲述的,是伦纳德·伯恩斯坦的爱情故事。

所以,影片以睡梦中的伯恩斯坦被电话叫醒、兴奋不已地替代布鲁诺·瓦尔特指挥了那场扬名立万的音乐会后不久,费莉西亚登场了。

哥斯达黎加裔美国人费莉西亚,认识伯恩斯坦时已是百老汇合约在身的演员,之所以能与伯恩斯坦一见钟情,除了因为音乐家一表人才外,费莉西亚自己也跟钢琴大师阿劳学过钢琴,知道作为音乐家的辛苦和成为音乐家的妻子意味着什么。

正因为此?

两情相悦的伯恩斯坦与费莉西亚,从恋人到夫妻的过程并不短暂,经过了两次订婚才于1951年成婚,那已是他们认识的第5个年头。

他们结婚了,电影也在马勒第五交响曲中的柔板乐章中从黑白过渡到了彩色。

马勒第五交响曲的柔板乐章,多次被影视剧借用,最著名的引用,是由意大利著名导演卢基诺·维斯康蒂根据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小说改编的电影《魂断威尼斯》。

因为著名,《魂断威尼斯》顺便也定位了马勒这首“无词歌”的言下之意。

那么,库珀再用旧调想要唱出什么新曲?

随着伦纳德·伯恩斯坦的职业生涯越来越色彩斑斓,两个思虑再三后决定组成家庭的人,还是被琐碎的婚姻生活磨损得对家庭生活失去了耐心。

因为心中生出了勃谿,伯恩斯坦所有的新曲,在费莉西亚听来都是怨尤,“你所有的作品都在发泄愤怒”,可是丈夫的《弥撒》公演时,站在侧幕她还是为之泪长流了,这就是夫妻,怨怼时的睚眦必报终究会被细水长流的温情击碎,所以,谢幕的当口瞥见侧幕条那里的妻子后,伯恩斯坦放下乐迷放下掌声奔向费莉西亚,与之拥抱与之长吻。

但是,夫妻间的冲突并没有因此烟消云散。

只要是伦纳德·伯恩斯坦领衔的音乐会,一定结束在如雷的掌声中,那一场也是如此。

只是,一直在台下或者台侧陪伴丈夫的费莉西亚,那天没有像往常一样等着丈夫一起回家,而是先回了家。

徘徊在他们的卧室里想了又想,费莉西亚将绣着伦纳德·伯恩斯坦名字缩写的拖鞋、毛巾和牙刷等生活用品,放到了他们卧室的门外……再见面时,夫妻两人免不了再度争执起来,一个为自己的行动给出理由,一个则认为妻子做得过分了。

各不相让的两条声线在激烈地碰撞,以致我们很难辨清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但是,伦纳德·伯恩斯坦说的那句话,我却听得格外真切。

他说:“我怎么跟你想象中的我竞争?

”那一刻,我像是明白了布莱德利·库珀拍摄《音乐大师》的意图。

片名《音乐大师》,不应该铺陈作为指挥家和作曲家的伯恩斯坦的成就吗?

无论是他的代表作《西区故事》上演时的盛况,还是他在纽约爱乐、维也纳爱乐乃至世界各地交响乐团担任指挥时的演出场面,抑或是他在向普罗大众讲解怎么欣赏古典音乐时的情景,伯恩斯坦存世的影像资料繁多,且每一帧都洋溢着他满溢的才华和似火的热情。

如果库珀愿意,他可以信手拈来将《音乐大师》“妆点”成最精彩的传记片,但是,他更想通过这对著名夫妻的爱情和婚姻生活,与我们探讨始于真爱的情感到底能走多远。

确认自己竞争不过妻子想象中的自己后,哪怕若即若离,电影中的伯恩斯坦似乎没有放弃婚姻,费莉西亚罹患癌症后他更是始终陪伴在她的身边。

现实中,伯恩斯坦夫妇并没有始终厮守在一起,分居一年后听说费莉西亚重病后伯恩斯坦又回到了她身边,直至费莉西亚病故。

斯人已去,伯恩斯坦会不会时常想到自己对费莉西亚说过的那句狠话“我怎么跟你想象中的我竞争”?

想必是的,所以,费莉西亚去世后的第二年他新出版的一张唱片的封套,用了她的一张照片。

他在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已在天国的费莉西亚吗?

“我在跟你想象中的我竞争。

”音乐家到底还是用音乐定格了他的爱情。

 8 ) 没必要拍啊,也不紧迫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里面娜塔莎对于阿辽沙曾说过类似于“你无法要求他心灵已有的之外的东西”的话。

片中Felicia也有类似的感悟,只是想得不如娜塔莎简单和通透,她以为她能从他那获得的东西已经足够,但岂知此一时彼一时,人会变,想法会变,她可以接受但孩子们有他们的需求。

所以她在病重之后的想法是有说服力的:生而为人要有能共情他人的能力。

开头的引言说“A work of art does not answer questions, it produces them; and its essential meaning is in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contradictory answer."--Leonard Bernstein. 说得倒是挺对的,但我深深怀疑的是,音乐家本来就是偏向感性的创造者,片中呈现出的伯恩斯坦又是一派热闹喧腾,他在另一端如何把弦拉紧从而体现出这种张力。

整个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不拍也行。

如果仅仅是展现这人的一生,似乎也没挖掘出什么,呈现在眼前的都是不说俗套吧,但也是有过的没什么特别,要拍也不急在一时。

相比一流的传记片比如奥本海默还差得太远,基本没看到什么存在意义。

这两年尤其对某些电影人产生些奇怪得念头:他们是那么执着地、投入地要挖掘某个人物得深度,或者身先士卒地倡导某种理念或者勇气正义,但对身边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却无动于衷中,比如俄乌战争。

这就让人对作者得热情与真诚产生别扭得感情,他们所撕心呐喊的那些,眼下并不急迫啊。

演员相对于音乐家通常就要更有规范一些,Felicia也算是个有想法的女性。

让人好奇的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她步入中老年之后,看到自己的下一代们各种耍帅卖萌抖机灵,究竟是心中充满了慈爱的喜悦还是不耐烦不动容,尤其是在身体难以负荷的情况下。

如果是前者,是因为亲子关系让她区别对待吗?

有一点值得说一下,但以后再展开吧,就是很多领域大师消失了。

布拉德利库珀是不是在美国观众那里挺有魅力的,好像有这么个印象。

但看他将本来很短得镜头就能交代清楚,但为了让情绪冲上登峰硬是奋力演出了整段指挥,然而有并没有把情绪带动起来,就觉得也挺没必要得。

 9 ) 【水库,你还是回炉重造吧】

总结起来,水库并非一无是处,但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还远远没达到奥斯卡的水准。

他不值得的任何奖项!!!

不要说童姥了,随便选一个稍微会演戏的女演员都能吊打水库(真的不知道怎么有人夸得下去的... 这部电影这的浪费了童姥的演技!!!

) 导演方面,片子唯一的亮点就是开头的几处转场和一些拍得不错的镜头。

除了流水账问题外,整部片子的割裂感也很严重:伯恩斯坦的艺术家身份被当成了背景板以及书库自恋的表演场地;片子重点刻画的“爱情故事”中间最关键的一环——伯恩斯坦的身份纠结,缺失了!!!

而这一点是推动他跟费利西亚感情进展的主要动力,从开始的“满眼都是你”到最后的“两两相望,唯余失望”的转变是一定要有这一层的解释的。

然而水库就只是草草的描绘了出轨这个现象,并没有挖掘其背后的动机(伯恩斯坦究竟爱谁?

他的最爱是谁?

他的艺术家身份和他的情感观有什么关系?

),你既然都把重点放在了感情线上,你又草草了事,你想干什么???

到演员,水库不是没有演技,但问题是,他只会大开大合的外放型演技(影片当中表现出来的就是前半段的笑,但问题是,他就连笑都能表现得很油腻,让人倒胃口...),一到需要表达细腻情感的时候,他就马上“现出原形”,暴露出他不会表达情感的短板(可以看一下他跟孔雀告别的那一段,完全没有演出离别的伤感和不舍,反倒是妄图用尬笑来蒙混过关,戏份少的可怜的孔雀就这么惊鸿一瞥,演技也好过水库)。

反观童姥,她的演技自然不用多说,除了大家有目共睹的结尾抱着女儿哭,说着心目中的小小的愿望的高光时刻;她在前面和妹妹对话,不经意漏出的那种落寞和不甘,以及开头那种“满眼都是你”的怦然心动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童姥的眼睛是会说话的!!!

(水库你好好学习一下人家是怎么说话的吧,他是快到结尾的时候才多了那么几个“正常”的镜头!!!

) 最后再吐槽一下这部片子的台词:矫揉造作。

因为水库灾难式的演技,他在荧幕上呈现的并不是一个艺术家,而是一个油腻自恋狂,因此那些台词从他嘴里说出来就变得非常古怪,就像是小孩子偷穿了大人的衣服...

 10 ) 大师的不幸

现代性与导演意志

在电影的结尾,场景回到了电影的开头,一头一尾同一场景,由"伯恩斯坦"来讲述伯恩斯坦的故事到此完结。

“还有任何疑问吗”的台词仿佛在向观众们宣告,叙事完成了它的使命,此刻该有的默契与安定,对于作为观众的你来说,不应该还有关于电影的任何疑问,因为作为传记片主角的音乐大师伯恩斯坦,已经完全解答给了你。

但想必即便伯恩斯坦的研究专家,在看完该片也不会有全然被解答的感觉,更别说路人,或说压根不在乎或没听过伯恩斯坦其人,更对传记片主角不甚关心的观众。

这其中,移情过多的观众,错误地沉湎于其中,而忽视了这大概只是一个人自己叙述自己,难免其中有诸多不可靠或美化或回避的成分,不能达成所谓“客观”,最终了解的只是虚假的“伯恩斯坦”的可能性;再者,不甚明确的人物剖析,作为传记类型片可能更时髦的所谓“反类型”结构,视作某种罗兰·巴特刺点意义上的后现代神秘,本不需要什么解答,但电影最终,也难以免俗地贴上了一条“若卿夏天无歌可歌于心,则歌休矣”的答案。

而自我解谜的自我解构,让渡了大师的自我定义权,让陈词滥调消失,让预设清醒出梦,走向了传记片直接达到让观众自己构建形象的现实主义神话,最终指向了一出反讽式的“《骂观众》”。

不过,观众们可能都只从一种“空缺”的评判道德立场来看伯恩斯坦吗?

这不禁让人想到更有代表性戏剧性也更有名的高更,作为有妻子有孩子的丈夫和父亲,他坚决地认为家庭和责任是自己伟大艺术家成就之路上的障碍,果断决绝地抛妻弃子,独自一人跑到大溪地进行创作......后人和他自己对此的辩护是,高更做的一切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他的行为也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他成功了!

大溪地给与他的灵感,让他的天赋可以展现,让艺术的灵韵通过他的画作来到世界,并为人类的艺术宝库留下了丰硕的遗产。

此时评判的合理性,已经不单单是个道德问题,也是艺术家追求人生理想的问题,更是普通人的艺术追求问题,在高更所作决定的彼时,这些都是无法预料的,所以当然也是取决于运气因素的。

而只摘出道德领域,或在进步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观众们仅仅从伯恩斯坦是不是高更式渣男这个角度上看《音乐大师》,这种双性恋之妻受苦受难的八卦展开方式,不可避免地暴露着整套好莱坞式传记片挖掘体系的困窘。

因为忽略无视其中的结构和可能的转换,一旦展开诠释,只能以玄虚的叙述代替具体,直接从现象跳跃到意义。

在电影里这表现为从妄图跳过马勒、肖斯塔科维奇、莫扎特等等古典乐需要艺术灵韵赏析的显形门槛,而尝试直接在感性上利用机械复制时代的技术,创造一个所谓最佳理解问题的切入角度。

结果是观众充其量只能得到伯恩斯坦其人“性需求上需要男人而在情感上需要女人”这样的排除性批判结论,这显然是好莱坞传统式传记片类型体系没有“与时俱进”的表现,也是灵韵艺术和复制技术的根本矛盾。

从如此叙述层面的现实主义来看,以伯恩斯坦或菲利希亚任何一方来聚焦这个故事,都会是吃力不讨好或极其流于俗套的流水账式传记。

且作为导演的布莱德利·库珀显然也没有马老师《天堂之日》般的镜头语言风格,来抽离地讲述一段由外部性视角看待的故事,或米老师《莫扎特传》评论音轨式通俗言物志,去喧宾夺主地抢夺历史叙事来讲述故事的能力,而只能把道德运气等复杂的元素排除在叙事领域之外来讲一个面面俱到的多面体平均律人物,希冀着某种“不言自明”的同构性、洞见性(比如双性恋之妻和大师背后的女人、古典音乐的神秘学反应)在好莱坞传记片体系下,来自动构建一个深刻的现实主义神话。

有趣的是,片中唯一展现运气的一次,就是伯恩斯坦在昏暗寝室接到了替补电话的一幕,狂喜之中库珀扮演的伯恩斯坦猛地拉开窗帘,仿佛是神说要有光的启示一样照亮了其光明前途,此刻的场面调度,除了言说音乐即人生的发轫,弦外之音恐怕是某种“金子在哪都要发光”的信念暗示,布莱德利·库珀或许也期望着自己的那束学院肯定之光,只是其平庸,恐怕要令其冲奥之梦再次失望了。

《音乐大师》短评

我疯了我对库珀自己导的电影有期待

5分钟前
  • 记不住密码
  • 很差

正如伯恩斯坦的孩子们所说:“看这个电影你不会了解伯恩斯坦很多,但你能了解库珀很多。”

10分钟前
  • 王雅芳
  • 较差

柴可夫斯基的妻子,伯恩斯坦的妻子。there’s so much to it but Cooper is just too full of himself. 从来没有这么讨厌电影里的音乐场景。to serve what? 想看看美丽的Carey结果被恶心到家了。这个题材,建议男导演都量力放弃。

15分钟前
  • 咯咯精
  • 很差

年初试映观影。相比《一个明星的诞生》进步明显,库珀自己和穆里根的表演都是没话说,几场经典指挥现场复刻得也有模有样,但整体还是散乱且无甚新意,开场还算有想法的黑白摄影段落以及歌舞片元素到后面消失不见,成为了又一部蜻蜓点水式传记片

19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还行

前段的确高效,快速的视听递进,但段落之间的演进又实在区隔有限,过于绵软。一家人离开时候,空置的副驾驶与顺手的扯安全带,时间留置的记忆反倒是迷人的。

23分钟前
  • 刘浪
  • 较差

布莱德利·库珀:再也没有比找到一个美国音乐大师是深柜更让我兴奋的事情了,我要露出我的肌肉,我要染白我的头发,我要隐忍,我要爆发,我要设计出最丰富的视听语言,让所有喜欢拉片的人为我疯狂。观众:渣男去死。

2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很差

这几年的传记片再看下去我要给《塔尔》五星了。

31分钟前
  • 怀瑟糖
  • 较差

凯瑞穆里根的演技打动人心 全场的眼泪都是为她流的 库柏把每个章节用色彩和画幅做分割 并且使劲展现凯瑞 已经是超出意外

36分钟前
  • 草猫想作读书人.我爱胡媚娘
  • 推荐

究极自恋狂,Bradley Cooper大概是只看了维基百科和Youtube上部分关于Bernstein的东西,盲人摸象拼了个没啥音乐在场的音乐家传记,Carey Mulligan好,马二作情感招魂仪式好,但也都算是某种作弊手法。

37分钟前
  • 一文字秀猫
  • 较差

这导演水平怎么一点进步也没有,当然剧本也有很大问题,浪费了穆里根这么好的表演。打破第四面墙这种东西,用一次得了,用那么多次只让人觉得可笑,两人吵架那场戏如此重要给个大远景真不知道要干嘛。

39分钟前
  • 盲忙
  • 较差

聚焦在了一个现下极易引起争议的点,但其实也不过是人性的矛盾与复杂所在。

40分钟前
  • 张猫大
  • 推荐

大师不大师的吧咋也不懂。这片是咋入围最佳影片的?

45分钟前
  • 小煎
  • 还行

画面特别美,让我记住了摄影。

50分钟前
  • 💙
  • 推荐

也还是在学院揭晓前看完了十部bp的提名。这似乎也的确是最默默无闻的一部,但出乎意料地打动我。Carey的演技也真的精彩,个人会期待她或者Annette Bening捧回女主演。片中Bern夫妇在讲述起热爱的时候是那么闪光和投机,让人赞美和感动一切如此的相通,让他们深深吸引起彼此。而即使在婚姻破裂后,Bern依然能够在舞台上散发耀眼,吸引力在欣赏面前实在是永久可靠的东西,这无关情感甚至是社会品格,糟糕的是现实里我们如此苛刻。

54分钟前
  • TURF
  • 推荐

wtf……演了个什么啊想表达什么啊,流水账去艺术商业化真的很难看。去年的《塔尔》《猫王》边角料版,名人传记+人生厚度+人格分裂+性取向身份认同,网飞有用户定制爽片,好莱坞有奥斯卡定制破烂电影。so,孔雀和Carey的意义就纯纯工具人了呗。

57分钟前
  • 茗政
  • 较差

自我感觉未免也太良好,角色本身和Cooper都是,难讲是好事还是坏事。我多情我惆怅全世界陪我认同自我,倒是也好好拍一下怎么就大师了。

1小时前
  • 较差

迷人,让人沉醉。黑白的部分让我想到了很多歌舞片的美好片段,比如《一个纽约人在巴黎》。这也是我2023年感觉故事最流畅自如,男女主角发挥层次空间最大的影片。吵架的长镜头感恩节大游行的史努比飘过实在是可爱。奥斯卡之前我看不到《可怜的东西》了,这部是我在2023年底之前,看到的当年最好的影片。

1小时前
  • 宇智耀耕
  • 推荐

說實話名氣有點虛高了,沒有想像中的好,故事重心有點散,情感豐沛父親,委屈求全母親、優秀孝順女兒⋯⋯零碎出現的男伴,太多人物又沒有放大,好像女主在悲憫自己被束縛的一生,而男主就在女主死後徹底放飛自己,當然他一開始就很風流只是沒了拘束。

1小时前
  • 喝醉酒的貓
  • 推荐

作品整体非常工整,Bradley Cooper这两部看下来竟然有点学院派导演风格的感觉,叙事节奏很平稳精准。故事跟A star is born只能说各有千秋吧,Carey Mulligan的精彩表现确实给影片增色许多。

1小时前
  • Po1arBear
  • 推荐

库应该是上了很多拉片课,但是依然不懂电影是什么,到底是要表达什么很模糊,一下子留白很多一下子又给演员大把空间撒狗血。为了童姥给到三星吧

1小时前
  • 尔安宋🌈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