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导让每一个女生在周怡身上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她的暴戾 感情复杂 不知冷暖,总是过了头,可年轻如她,又怎么懂得控制?
“太理智就唔系青春”周怡搞砸了自己的生活后又无意“闯进”了EX的生活。
她发现EX有了新的住所,新的工作,还有..新的女友。
她试图找到她所熟悉的EX,可EX终究只属于过去式。
放在现在,只能是进退两难的尴尬。
电影有很多镜头的转换,床单,壁虎,耳钉,争吵。
都想要隐藏赤裸的变化,可越这样就越是显得这变化无情的可怕。
六年的相识,他们比对方自己更了解对方。
他们在一起难以掩饰的默契,熟悉的语气,以及轻易就能使对方暴跳的本领。
谁能说这不是爱?
对于没能终成眷属的遗憾,无能为力却又留恋不舍。
像是“当初为什么你不能...现在你又...”这样的埋怨也开始积蓄。
可遗憾终究是遗憾,放开的手即使只有短暂一秒也收不回温暖。
EX问“你到底想怎样?
”周怡转过头表情漠然的说“不想怎样”对,不想怎样。
不然还能怎样?
想隐藏的只有最真实的自己,能埋怨的也只有那个曾经冲动懦弱的自己。
即使再刻骨再难忘,也只是回不去的前度。
再然后,玻璃杯换成塑料杯。
激烈躁动换成平淡安稳。
以为终于安全,却还是从裂缝渗出苍白。
捉襟见肘的爱情,终熬不过太久的年岁。
当阿诗意识到她的爱情有了大危机时,她惊惶失措的在门外来回踱步,硬着头皮撑着笑脸假装一无所知的面对残局,笨拙的用身体弥补缝隙。
可最终还是听到了那一句“算了吧”算了吧,别勉强了。
算了吧,别再小心翼翼了。
算了吧,别再自欺欺人了。
算了吧,我给不了你爱情。
卑微和退让换取的爱情,只是一个安于平淡的借口。
这样的爱情,还是算了吧。
从陈均平到阿升到阿树。
每一次分手周怡都像是迷了路,不知该去哪儿。
周怡一直想要和男朋友一起去旅行,身边的人换了又换也没能如愿。
最后她趴在床上问妈妈可不可以带她去旅行的时候,我才明白,周怡一直找的是属于自己的安全感或者说是归属感。
“去旅行,不用别人带,自己就可以了,你已经长大了。
”周怡妈妈是这样的回答。
而人生,也是如此。
人一旦勇敢,就真正自由。
麦导说,每一个前度,都是一次成长。
就像最后周怡选择一个人旅行,陈均平放弃了乖巧懂事的阿诗。
收拾心情,把过去交给时间。
然后认真爱自己,也更懂得如何去爱别人。
(误删了,重发。
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我总在别人的故事里见识到ex的杀伤力,尤其是女ex们,舞一下衣袖、挑一下眉梢都能让地球从新进入寒武纪。
然而,我以为,不是每一个ex都那么有害。
【ex的有害程度,和他们分手的幼稚程度有关。
】 有一种分手,叫做因为了解。
(妈的,我恨这个句型)这种ex是无害的。
就算他们偶尔还会相互问候,但他们能做的,就真的只有相互问候而已。
某个恋人未满的“ex”曾跟我说过,“我们永远是相互问候的人”。
起初我不以为意,对此付之一声冷笑,但现在我觉得他说得很对,我们不是仇敌,也不是朋友,更不能是陌生人,但我们能做的,永远也只是相互问候而已。
这是一种漠然。
爱的背面不是恨,是漠然。
就是这种明明白白、清清泠泠、无需顾忌、无需回避的漠然。
这种ex绝对无公害,可坦然面对。
但年少气盛的我们,难免会因为一时误会、一时冲动,与亲爱的人分手。
就像周怡和陈均平,心里明明都放不下对方,可两人都学不会迁就和体谅,一次次闹别扭,闹分手。
好吧,这种ex十分有害,防不胜防,两人一旦重逢,死灰就会在明明灭灭的美好回忆中复燃。
这也说明了你的ta与你在一起的时候心里还有别人,ta没有真真正正地喜欢上你,ta只是想利用你们的关系来逃避上一段感情带来的痛苦。
这种人自私,懦弱,而且不了解自己。
周怡就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
虽然她一直在寻找自己的Perfect match ,她一直迫切地渴望体验爱,而她却不知道自己需要一份怎么样的爱,陈均平、阿升、阿树……任何人都能闯入她的生活,但谁又能闯入她的生命呢,陈均平吧,但她自己意识到了么,似乎没有。
其实我不知道要怎么定义这个“幼稚程度”,我想,没有做过努力就随便分手是幼稚的,做出这样举动的人不懂得换位思考,不懂得理解、体谅和宽容,也是幼稚的。
他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遇上了,就一起吧”,轻浮,没有坚守。
这样的人,无论作为什么角色,ex好,男朋友好,女朋友好,都是有害的。
(所以,当我们做决定的时候,都请先问问自己,需要些什么吧。
) 【ex有害,也是你的作用后果。
】 我相信人性本善,很多ex本无害,是我们自己先把恋人的ex狰狞化了,然后ex们的一举一动都变得“不怀好意”。
这是因为——恋人总想独占恋人。
我以为,叫你宝贝的,只有我一个;听你唱情歌的,只有我一个;和你在这个山丘散步,也只有我一个……我以为,你的一切都必须属于我,只有我能够看穿你。
而你的ex的存在却不断地提醒我:我无法独占你的一切。
你的温柔,你的美丽,ta也曾见识,ta也曾熟悉。
所以,我会不自觉地对你的ex产生抗拒,即便我还未曾见过ta的英容笑貌。
我知道这种想法很自私、很愚蠢,但它作为占有欲的一种表现形式确实存在,别不承认。
且,不正是因为自己有这样的占有欲,所以才会善意地避免在恋人面前提及EX吗?
正如戏里周怡反问陈均平:“有些东西不是不知道比知道要好吗?!
” 所以,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抵触恋人的ex,觉得ta对自己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而事实上,一个假想敌(姑且假设ex为假想敌,嗯嗯)到底威胁到了什么?
ta绝对无法对你们的现实状况造成威胁,ta只是威胁到了你的欲望的实施,击破了你的独占恋人的幻想,以一个电话记录、一条QQ留言、一个博客访问的方式。
而你为此抓狂,不停地哭诉,不停地逼问你的恋人……一而再,再而三,最后你们感情走向低谷,这不是什么ex的罪过,是你自己,是你的不信任感干扰了你们的导航信号。
而这种不信任感、无安全感又是由于欲的不平衡而引起的——恋人总想独占恋人,又私欲乃人之天性不可剥夺,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修改“独占”的定义。
《前度》的导演麦曦茵说:“每一个前度,都是一次成长。
”现在的他会在下雨的夜里为你买止痛药和卫生巾,但或许他从前是那么不识体贴;现在的她会在周末晚上为加班的你沏上一杯热茶而不是嘟囔着你又一次没陪她看电影,但或许她从前是个骄横跋扈的大小姐……此时此刻,让你心动不已的ta,是由ta过去的种种一点一点磨洗出来的。
过往,只负责塑造了新人,它们没有要与你抗衡、争夺,不在同一个维度,它们也无法与你抗衡、争夺,你依然“独占”着你的恋人。
你又何必与过往较劲?
(不论站在哪个角度,不论作为谁,我们都不要记恨生命给予我们的种种经历,直视它们,直视这些温柔的灌溉,然后汲取养分,然后开花。
总有一天,会有人欣赏。
)【过去回不去,面对恋人的ex要像面对自己的ex一样坦然】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踏入一条河流的脚也不是同一只脚。
”周怡生气喜欢摔东西,家里的玻璃杯经常被摔碎,后来陈均平改用塑料杯,而这个习惯也一直延续到他与周怡分手,和阿诗在一起。
砰——塑料杯掉地了,没有碎,看似完好无缺,但从杯壁静静渗出的水告诉我们,裂缝一直存在,过去回不去了。
一样的塑料杯,一样的password,一样的耳环,一样的贴画……又如何。
暧昧时它们是眷恋。
冷静时它们是漠然——这是你与我共同分享过的东西,我只是习惯了,我甚至面对它们的时候想不起你来,这就是最决绝的漠然。
因为,我不是当年的我,你不是当年的你。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
没有人会一直站在原地。
So,无论面对自己的ex还是恋人的ex,都要接受,都要坦然。
热恋中的你心中只有眼前的ta,那么就要相信同样状态下的ta心中也只有你。
In all,时刻拦着双手束缚恋人是愚蠢的行为。
相信你的ta,相信你自己吧。
给恋爱超过一次的人我一直认为如果一部电影让你看过后,只想单纯的从电影的角度去客观分析,这一定不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电影最原始的魅力是能够打动人们的内心,理性的分析一部电影是需要的,对剧本、对拍摄手法、对镜头、对演员的表演,不断细致深化的解构电影,让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高质量的影片。
但是,完全客观、理性的看一部电影便失去了电影最本质的东西,让其成为死物,只有对错的分别,这是所谓的影评家干的事,反复研究一部电影找出里面的毛病,指手画脚的点出哪些镜头多么多余,然后搬出些法国新浪潮、费里尼之类的术语,装得自己有多么高深,最后总结性的定位一部电影的价值。
我只想说这些的人什么都不懂,抛开了最重要的部分,死盯着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
《前度》正是一部无须过多解构的电影,能看懂导演心思的人,都是能在电影中看到自己的人。
故事发生在三天中,周怡在机场与男友吵架分手,碰巧遇到前男友陈均平与其现女友阿诗,是夜无家可归,便在陈均平与阿诗家住了三天,之前的回忆不断浮现、人心骚动。
陈均平与周怡的恋情是当代快餐式的爱情典型,激情、热烈、浮躁、看起来时时甜蜜却又步步惊心,时刻都有爆发的危机存在,而爆发的结果,只有果断的分手,不拖拉、不深思、不负责。
似乎在我们身边或者干脆是我们自己,都能找到里面各个角色的影子。
周怡在这部电影中分手了四次,年少时与陈均平在一起,分手后意外认识混混阿昇,分手后又与陈均平复合,最后一次便是影片的开头在机场与作家阿树的分开。
四次分手中,除了第二次是因为混混阿昇的跑路,其他三次分手都是因为其他女人的介入,或是前女友,或是新人,但在影片中都只出现在周怡的指责和男友的辩解中,是真是假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周怡这般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女生在现代人中似乎常常见到,越来越自由开放的爱情造就的是彼此间的越发不信任,和以前那个含蓄的年代相比,这种几句话甚至几个眼神对了就能开始的恋情未免太过轻易。
陈均平给人的感觉是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这也是我们这代很多人对感情的认识——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说是没有原则有点过头,要定义的话,算是一种不随大脑、只随激素控制的心态。
在机场偶遇周怡,陈均平表现得并不想有过多接触,甚至十分反感,但无奈让周怡入住自家后却又频频出轨,这是他一开始就策划好的吗?
我看基本可以排除这种可能,陈均平如同很多年轻男女一样,该懂的道理都懂,但同时也不抗拒内心的想法,在机场也是,在家也是,在机场是不想前女友这种麻烦干涉到现在的感情而排斥,在家是独处的环境勾起了曾经的回忆而一发不可收拾,往好了说是跟随内心的选择,往坏了说是毫无争议的不负责任。
在阿树、阿苏、周怡的妈妈这三个重要配角中,阿苏是不得不提的。
阿苏是陈均平的哥们,没事开着自家车行的出租车,给陈均平和周怡当私人司机。
阿苏每一次出场都是周怡需要帮助的时候,影片结尾周怡的独自旅行也是阿苏做最后的送行,这样的角色定位仿佛是给所有像周怡一样感情受伤的人一个希望,总会有一个在你需要的时候就出现,始终注目着你的人。
阿树和周怡的妈妈贯穿着影片的另一个点——旅行的意义,阿树是作家,出了一本关于旅行的书,在出版社认识周怡,周怡辞掉工作准备同阿树一起旅行,结果还未去成便有了在机场开头的一幕;周怡的妈妈常常独自旅行,周怡与阿树分手后无家可归不得不暂住陈均平家也是由于此。
那片中旅行到底有何意义?
我理解为成长。
影片最后周妈回来与女儿同住,周怡哭着问妈妈可不可以带我去旅行,周怡妈妈只说“去旅行,不用别人带,自己去就可以了”,其实也是告诉女儿成长的过程必须自己经历,如同周妈自己,在周怡父亲去世后开始了自己的旅行,才学会了现在的乐观与豁达,才明白最喜欢的那个已经不在自己身边。
影片中有三件值得一提的物品。
第一件是耳钉,陈均平和周怡第一次在一起时,陈送给周的,有一对,一人戴一只。
在影片开头机场时周怡还戴着这枚耳钉,直到没办法要与陈均平阿诗住一起时才摘下,最后落在陈家,也导致了陈与阿诗的分手。
这似乎是一个很直观的证明周怡始终没有忘记陈均平的证据,但我想这枚耳钉的意义不仅仅是这点。
陈周第二次在一起时,一次鸳鸯浴中陈均平送给了她一枚戒指,戴在了小指上,然后影片开场时却看见周怡的手上没有这枚戒指,这不是与耳钉的意义相矛盾?
直到我找到周怡、阿树、阿苏经常哼唱却都说不知道歌名的那首歌时才弄清这一点,这首歌是林二汶的《一切开始都是美好的》。
歌名如同耳钉和戒指的区别,代表和陈均平的第一次才是最让周怡难以割舍的。
第二件是陈均平的沙发椅,影片结尾时的镜头在几个场景的切换中,陈均平现在的家和同周怡同居的曾经家中都出现了这把椅子,人已非,物还是,很少有人会在一段爱情结束后销毁所有共同存在的证据,相反会留下这些代表共同过往的物件,偶尔怀旧一下,感伤一下,这是现代人的通病,拿得起放不下,这些通病让人们看起来比以往成熟,悲哀的是也只是看起来,如同陈均平、如同周怡,好了伤疤忘了痛,曾经犯过的错,该犯的以后还是犯。
此外,这把沙发椅也代表了陈均平两段感情的转折,第一次见到阿诗便是坐在这张椅子上,不禁让人联想到第二次分手时,周怡嚷着“你是不是有别人”指的是否就是阿诗。
而后来周怡暂住陈家时进屋一眼看到这张椅子,如同在自家一样躺坐上去,似乎已经预示着旧人夺位了。
第三件是水杯。
影片结尾的那段,陈均平回忆起第二次与周怡分手时,周怡摔碎了很多玻璃杯,最后哭着捡起一块,说:“要不我们明天买点塑胶的回来,好不好?
”镜头立切,陈均平望着手中的塑胶水杯掉到地上,然后抬头对阿诗说:“不如算了。。。
(分手吧)”最后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看似完整的塑胶水杯,里面的水却从一条裂缝中不断流走。
看来即使换成塑胶的,没有细心的呵护,还是无法延长其使用的寿命,对每一个陈均平来说,无论是性格刚烈如同玻璃一样的周怡,还是温吞水一般如同塑胶不易碎的阿诗,他都无法维系一段稳定长久的感情,这是否如同我们每一个人,曾经试着努力经营维系一段感情,但发现无论用何种方法、与何种人在一起,都难以长久下去。
或许问题不出在我们,而出在感情本身、出在这个时代,试问在这个躁动、轻浮的年代,如何要求一罐廉价的凤梨罐头去拥有一万年的保质期?
(一)和一头猪相处久了,就会沾染猪的习性。
比如看到吃的,就会设想放到嘴里该是什么味道,于是很想吃。
睡觉时宁可睡到手脚发麻也不想蠕动一下,浑身发懒。
喜欢像猪一样,在值得信赖的人身上蹭来蹭去,娇气得不得了。
如果和一个人相处几年,留下的东西会不会更多?
(二)我依旧记得和前度的几个小细节。
每次逛街一牵手,我总喜欢前后晃来晃去。
一晃手,前度就会说:不能晃,不能晃,把握不了节奏,我都不会走路啦!
于是我们一起研究如果晃手的话,何时出左脚,何时出右脚,前度才能“走好路”。
临到分手,前度说,不如以后逛街不要牵手了。
从此我们不再牵手。
分手之后,我再也没和别人在街上牵过手。
(其实我的牵手症像明媚症一样,发作起来很可怕!
)前度睡觉时喜欢我从背后抱着他,“这样才觉得被保护”!
于是我开始训练自己侧身抱一个人睡觉的习惯。
他常常半夜醒来对我说:“老公,梦见你离开我了。
”我说,“傻瓜,不怕不怕,我一直都在。
”然后抱紧他。
前度走后,我的习惯就荒废掉了。
后来也和几个人上过床,他们想抱我。
我总是粗鲁地拒绝:不喜欢睡觉时抱成一团,很累!
我说我喜欢睡成一个“大”字,把四肢张开。
睡给他看,对方才作罢。
现在睡觉我又回到了以前的睡姿,摊开手手脚脚,胡乱地排布在床上。
(三)让我想想,和前度的爱情已经是去年5月的事。
分手之后他还来过一次我现在的公寓。
现在的公寓跟以前我俩住的那个小屋子是截然不同了。
那个时候我还在存买房子的钱,租的那个小屋子简陋极了。
我们惟一的乐趣,就是夏天睡在大床上(我是大床控!
),看着彼此,等着爱欲在皮肤上蔓延。
我们连饭都不想煮,因为那个厨房又小又脏(搬进去时墙上就是厚厚的油垢),这样,吃饭总是在不远处那条小巷子里的蒸菜馆。
每天他都寂寞极了,我去上班,他就一个人在家里上网,做设计。
(我连游戏都不准他玩,老批评他玩物丧志,再玩游戏就分手,他怕跟我分手,也就不玩!
)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我才会用很少的钱,带着他逛不花钱公园,吃很便宜的菜馆,或者去博物馆、岳麓山那种不用买门票的地方。
我甚至没怎么给他买礼物,惟一的礼物就是一只黄水晶戒指,还是他看了两三个月,叫店主留着,我才最后买下来送给他。
也是最后一件礼物。
(四)现在我常常一个人去那些不花钱的地方,想想我们的爱情。
我从前不喜欢戴戒指首饰,他戴戒指我还批评他瞎讲究,现在我也戴戒指了,一颗硕大的白水晶在右手的无名指上。
当我看到我的右手,我就会想起他的右手,是不是还戴着我送给他的那颗黄水晶戒指,或已换上现任送的更好的礼物。
那时候他说“老公啊,以后我们一定要换上一个大大的房子,我不去工作,你养我!
”我甜蜜蜜地大声说,好!
现在我不仅换上了大房子,自己也买了房子。
我总是想象,他不必再蜷在床上玩电脑,他可以坐在落地窗户前的大躺椅里,享受周末清晨明媚的阳光。
而且我现在会做饭菜了,再也不用他做给我吃。
我以前总是逼他偶尔在那个又脏又乱的厨房里做菜给我吃,我说,不做就不爱我。
他只好无可奈何地去做,哪怕是夏天,那个厨房又闷又热。
现在我常常一个人做两三个菜,想象他也会和我一起吃,并且赞叹我的厨艺精到。
我特别想念他,我想告诉他如果他回来,我已经把从前的坏毛病都改好了,他一定会喜欢。
(五)分手之后他惟一来过的一次,是在沙发上睡了两天。
他来长沙,举目无亲,只好借住在我这里。
就像《前度》里的钟欣桐,总之是种种没有办法,不得不投靠前度男友。
我当然知道他心里想着别的男人。
所以冷冷待他,不想理他。
他说:“不如我睡沙发吧,两个人都分手了,睡一起真是太奇怪。
”我很想说,你来睡床我来睡沙发,但没说出口,我不想让他知道自己心里还有他。
半夜我醒来,看他躺在旁边的沙发上,匀称的微轻的呼吸,好想把他抱上床上。
亲爱的前度,你知道吗?
现在的床,很厚很轻的床垫,不是以前的木板床了,现在的床子有好几床,各种面料,你想挑哪种盖,就有哪种盖。
我们怎么样在床上滚,都不会硌到骨头,怎么都不会了。
他曾经问我,两个相爱的人,分手之后还能做朋友吗?
我说,既然爱过,当然可以做朋友。
他狠狠地说:要是我,绝对不行!
分了就分了,怎么还能做回朋友!
我说,那我们就永远不分好了。
我还在他QQ里,删过一次之后他后来又加了我,加我的潜台词是:完全不爱了,所以可以保持联系。
现在我常常看到他的QQ头相亮着,很想跟他说说话,但强忍着不说。
因为我知道他不爱我了,他有更好的男人去爱。
我只是希望他好,偶尔当一个在他孤独无助时挺身而出的男人。
(六)两个相爱的人,曾经那样地爱过,那种爱一定是真正发生的,就不应该忘记。
纵然时间会改变我们很多,但也不构成否定那份爱的理由。
是不是每一个人爱的方法模式都像《前度》里那样缤纷呢?
恋爱经历丰富的人,才懂得到现在为止,什么样的爱,才是自己最想要。
所以,不是坏事。
我们还是应该勇敢去爱。
只是,从前我们说,“为了爱情要做好事业”的奋斗宣言,现在恐怕应该变成自己内心励志的话,因为,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为别人而活的。
我们各自活着,恰好有了爱情的连接,这才是爱情真正的位置和物理属性。
不得不說 電影與名字緊緊扣住電影最後的字幕:「給所有愛過的人」所說的就是——認了吧 他不過是你的前度 再也回不去的了而「前度」就字面而言 已揭露了現代男女戀愛觀前度v.s.現任 說起來就像把一段感情形容成一個職銜 多不堪那麼 既然說的是前度 就少不免有flashback [ 當然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於是整套電影不斷在回憶與現在之間穿插回憶反而比現在的色彩更鮮明而且動輒浮現眼前任何事物對白場景都成為連接過去的橋樑棉被耳環膠杯天花板飛蛾衛生巾在嘴邊哼着的調子調味料的倒影每一樣東西——都是你周怡從一開始在機場與陳均平狹路相逢到最後獨自上路機場總是一個象徵離離合合散散聚聚的地方每次戀愛都是一段旅行在機場 妳遇上他的現任 你遇上你的前度這邊廂你們剛下機 另一邊廂他們準備上機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 每段旅程未必盡如人意現任阿詩引狼入室適當的大方與無知同時亦象徵自信本以為她會故意在周怡面前與陳均平調情 [ 竟然沒有 ! ]卻由始至終以雍容華貴的「大婆」姿態對待周怡以投懷送抱堅忍寬容的態度對待陳均平結果「太聰明」原來沒有好下場躲在衣櫃的那個晚上「乜我個樣真係好蠢咩?」周怡問。
前度的多疑敏感任性愚蠢都是現任所缺乏的偏偏陳均平就是離不開周怡手中的膠杯墜地——「唔緊要啦……」現任說。
「不如我哋以後買膠杯吖。
」前度一邊說, 一邊還徒手撿起滿地碎片。
被拋棄的女人到最後一刻都會變回白癡努力掙扎覆水難收玻璃杯也好 膠杯也好遇有風吹草動 杯中水仍舊傾瀉而出如同感情 流逝了就沒了或許陳均平與周怡仍有機會復合但至少 到了最後 他們(暫時)仍只是彼此的前度備註:1.二汶的配樂實在太美好, 如推出OST, 必買2.鍾欣桐的眼神/造型令人賞心悅目, 在大銀幕前面, 她不再是阿嬌, 而是一個演員3.向佐的髮型, 與鍾欣桐分手的一幕, 令我忍不住偷笑, 暗地裡覺得是電影中的敗筆4.鍾欣桐質問陳偉霆為何仍留著舊女友的東西, 然後把一本書擲到地上, 那本書竟然是盧凱彤的攝影集, 太有意思了5.詩雅的演出有驚喜, 之前曾飾演香港電台某短劇中一個患上絕症的少女, 如今化為成熟OL, 相當自然
《前度》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却可以戳中所有人的 心只要你是恋爱过,失恋过的,那么你便一定会注意到这部电影《前度》每个人都会有前度,甚至有很多人有多到数不清的前度,那些前度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甜蜜与悲伤,更是成长于是,麦嘉茵说,每一个前度都是一个成长。
是的,我们都在别人的感情中做过混蛋或者好人你说,看完《前度》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剩下的只有回忆。
每个人或许能够忘记前度的温度说话的声音,语气,或者忘记那个人的长相,但是回忆却是永远也抹不掉的记忆人每天都在忘记一些事情,但是更多的是忘不掉,回忆像是水草一样亲密的缠绕,让你窒息你会记得我抽烟的样子,我喝水的样子,我做饭的样子,我做家务的样子你会记得我给你洗澡的时候,你会记得我送你花的时候,你会记得我温柔亲吻你的时候,你会记得我们亲密纠缠的时候彼时的陈均平已经有了新的女友阿诗,而周怡也有了新的作家男友,机场的一次偶然好心的阿诗将暂时回家可归的周怡带回去她与陈均平的家,家已经不是以前的家但是陈均平的那些生活习惯却依旧没有改变,于是在这30个小时里,回忆在一起6年的一切他已经不再是她生理期时买错卫生巾的他,现在的他懂得在她没有开口前去买好止疼片卫生巾可他却已经不再是属于她的他,不是不想念,不是不爱恋,否则又怎么会一直戴着那枚耳钉他不曾拿下,她的也不曾拿下。
但是却谁也不再是谁的谁,陈均平总是跟现任在一起想念着前任周怡总是太过任性独断,周怡总是在生气的时候摔东西,玻璃杯,瓷碗,瓷器........于是陈均平将它们都换成了塑料,这个习惯持续到他与周怡分手,与阿诗在一起最后,陈均平拿着的塑料杯子掉到地上,看似完好,可杯子有了裂缝,水慢慢的流出来回不去就是回不去了,如同那看似完好的塑料杯子,如同那慢慢流出去的水,永远收不回阿诗知道陈均平的变心,试着挽救,她对他说,我不能没有你的。
他说,这世界不是没有谁就不行周怡在分手后找过陈均平,陈均平也在分手后找过周怡,也许真的是缘分到头,终不能回首在这30个小时里,两人回顾了过去的六年,周怡那只耳钉掉到了陈均平家的洗手池里她没有再出现,也没有再来要回这只耳钉,这一次,她是真的要离开,决定一个人走陈均平拿着那枚耳钉才知道,原来不是不爱着彼此的,可发生的事情无法挽回周怡的妈妈说,旅行不一定要带人的,自己一个人也是可以的。
于是周怡自己一个人飞走了陈均平问周怡他们分手后,她跟过谁,周怡说出三个人的名字,周怡问陈均平,陈均平说出四个名字都已经分手,两个人还要暗暗较劲,其实两个人有的也只有现在的现任罢了周怡说,每个人平均一天要说6次谎话。
陈均平说那太少了,比如说,我不想你,你什么时候走,又或者我不喜欢你了影片的最后,陈均平与阿诗分了手,周怡也没有原谅阿树,但是陈均平和周怡也不可能再在一起这部电影起初的宣传,打着陈伟霆与阿娇的激情戏的噱头,结果从头到尾只有陈伟霆与诗雅的一段激情戏但是这激情戏并不显得突兀,也完全不是为了凑时间,是真的完全为了表达恋人们的情感这部电影,真的是一部很不错的好电影,但是就是这样的好电影,却是不能去影院看的因为你不知道跟谁一起去看这部《前度》,你的前任?
还是你的现任?
似乎都不对在一起的时候,你觉得你拥有她的一切,两个人一起买菜,一起做饭,一起看电影听音乐你一直以为,这所有的一切,都只会属于你,包括她的微笑,她的眼泪,她的身体可最后,你也成为了她的前任,于是,她身边有了新的人,你不再是唯一也许你们还会想要不自觉的去关心对方,想要去爱护对方,但是那也许已经不是爱也许只是因为遗憾,因为遗憾没有一直在一起,因为遗憾不能携手终老每个现任,都会把恋人的前任当做是假想敌,因为他拥有你不曾拥有的记忆于是,一个电话,一个QQ对话,一封邮件,一句留言,便都成了假象的证据你歇斯底里的拿着这些所谓证据,与她又哭又闹摔杯子动手,其实不过是你的不自信是你的自卑与你对恋人的不信任,一而再再而三的逼问恋人,最后两人被迫走向末路这不是前度的罪过,要怪也只能怪你自己,你从不曾去相信你的恋人你甚至从不曾找找自己的缺点在哪里,你只知道一味的去怪罪别人,撇干净自己其实无论是面对你的前度,还是恋人的前度,两个人需要的都是坦然,坦然面对彼此的前度你要知道,你的恋人也是一个人,也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她也需要自己的空间她需要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朋友,并不该时时刻刻都以你马首是瞻好的爱情该是透过对方看到更宽阔的世界,坏的爱情,则只能狭隘的让你看到对方而已
不知道阿诗在一边掉眼泪一边跟阿平做爱的时候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当一对恋人的感情要等到用性来绑住对方的时候,自己在爱情里的价值到底堕落到什么程度?
或许想到这个她就心酸了吧,然后不想哭却把眼泪给吐了出来。
那眼泪一定苦苦的,不想再尝第二口。
现在比之前成熟许多,懂得每个人都会变成EX的,犹记得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是在战色,那时候的我还蠢得跟个二百五似的,傻傻的问别人这是什么意思。
当时在战色的帖子里的LZ大多都是以现任的口吻说的,如果是以所谓EX为主楼,那么大多是小三帖,通常一顿骂。
对当事人来说可恨的EX们,没想到麦曦茵把它拍了出来,如果我忘了阿娇的过去,我会觉得阿娇的演技真好,男主长了张给脸,感觉就差没对全世界宣布出柜,阿诗那张脸真的是宽屏,让我想起公司里的某同事。
我又忽然想起来自己曾经喜欢人的辰光是真真憋不住,想把满世界的情话都说与对方听,有些人挺受用,有些人则兴致缺缺,唯一一次跟人告白,结果告白的第二天发现对方跟他的EX复合了,当时就觉得天都塌了,一个人在学校附近的麻辣烫店哭得跟傻逼似的,当时还那个MP3装逼地听着《一个人失忆》,甚至不慎被损友拍了照,成了至今难以抚平的阴影……玻璃杯容易碎,那就换成塑料杯吧。
可是换了以后呢?
不懂珍惜的话还是会坏掉的,然后爱就流逝了。
没当过“周怡”的人也许觉得周怡是不幸的,恐慌前女友的人们觉得周怡是具攻击的。
这世界上的“周怡”们,哪个不是真实的付出过? 遇到钟意的男人就全心的爱着,希望他就是共度一生的人。
可周怡,遇到的,不过是些自私、劈腿的男人们。
“共度”变成了“前度”。
总有人不懂你,类似周怡,总有更多人不懂。
“为什么你爱过不止一个人? 你不专情吧!”周怡愿意和阿平委屈在狭小的出租屋里,分享着阿平的梦想,周怡是幸福的。
可,连搬一个小小的沙发椅,都能遇到阿诗。
这男人的心,也太容易被搬起了。
周怡问阿平:“你有别人了吧? ”周怡摔两个杯子,阿平就摔所有杯子。
阿平说:“那就分手啊。
”面对阿平这样的烂男人,周怡还是蹲下来打扫残破的碎片。
周怡不知道阿平是烂男人吗? 不,周怡知道。
但,她爱阿平。
他们还是分手了,为什么? 因为那些琐碎的小争吵?错,不过是因为阿诗。
记得以前看过一本书说:女人总是不断的栽在同一类男人的手里。
为什么? 我想,有的女人只喜欢那一类人,你觉得这个男人身上有吸引你的特质,不如反过来说,具有某种特质的那一类男人才会吸引你。
周怡遇到了阿昇。
周怡染了红色的头发,她想离阿昇的世界更近一点。
她不在乎阿昇没有工作,她去餐厅打工赚钱。
她爱这个男人,全心付出。
可是,阿昇还是要走。
争吵中,周怡的手机掉落水里。
她和阿昇拉扯时大声问阿昇:“为什么你们每一个人都这样? 说过的话不算话! ”阿昇走了,周怡蹲在码头哭。
她无助。
她需要迫切的找到一个人。
她打给妈妈,收讯却不好。
她想到了阿平,她打给阿平,接电话的却是一个女人。
周怡遇到了阿树。
阿树爱旅行,周怡对阿树说:“带我去旅行。
”阿树也劈了腿,和去了澳洲的前女友。
我想换成其他的女人,不会像周怡这样敏感加第六感准确。
但,周怡毕竟是周怡。
周怡和阿树分手了。
这次的周怡没有像阿昇离开时那样无助和痛哭。
因为她,开始慢慢懂得了男人。
所以这次的她,只有气愤没有伤心。
周怡搬到了阿平和阿诗的房子里。
那一件件摆设,触动了周怡的回忆。
她曾经付出的青春,曾经用真心爱过的男人。
这个男人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梦想,他变得势利。
阿诗上班不在家。
周怡坐在曾让阿平遇到阿诗的椅子上,和阿平“忆当年”。
然后,说着说着……阿平向周怡表白。
他们拥抱,他们接吻。
阿平想要进一步的时候,周怡说:“例假。
”真的是因为例假?就像当初,周怡和阿平分手,真的是“没有别人”?周怡这样的女人,她会因为“例假”而拒绝和她爱的人做爱吗?她不会。
此时的阿平在周怡的心里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她可以为他付出一切的人了。
她心里还有阿平,但心里的阿平和她眼前的阿平已经不同了。
阿诗回来了。
阿诗让周怡离开。
周怡换下阿诗的衣服,看着躲在房间里的阿平。
那眼光里的是恨? 还是鄙视?阿苏来接周怡,周怡发着脾气,却被阿苏的一句“对不起”逗笑了。
周怡一路没有哭。
阿苏载她到空旷的河边,窗外飘着小雨。
周怡撑伞站在河边,望着远方……周怡哭了出来。
周怡因为阿平哭? 不,周怡这次的哭,不同于当初祈求阿平的不分手,也不同于阿昇的食言。
不是因为此刻无处可去,也不是因为刚刚阿平的懦弱。
周怡这次的哭,是为了自己。
她会想起这些年用心经营的这些感情,想起已变势利的阿平说:“我现在是制作人,你呢?
你是什么?
你还什么都不是吧!
”周怡哭,因为她这么多年为了爱情付出了事业付出了自己,付出了所有。
可是,换来的却是这样一个结局。
周怡撑着白色的伞。
白色是最透明的颜色,白色和任何一种颜色混合到一起,都会变成那种颜色的相近色。
白色的周怡曾经为了爱情,愿意把自己的白色变成男人的依附色。
她以为这样调合在一起,这个男人就不会走了,就不会变了,就会一直和她爱了。
可是,阿平、阿昇、阿树……周怡长大了,懂了。
周怡的妈妈回来了。
同时,前男友阿树也回来求周怡再给一次机会。
周怡和妈妈在房间里,周怡说:“选错了才知道身边不是最喜欢的那个。
”妈妈说:“错,不是身边的那个不是自己最喜欢的,我是说,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已经不在身边。
”妈妈教给周怡,“最重要的是你自己。
”周怡想让妈妈带她旅行,她含着泪,她想让妈妈带她离开,离开这些过去,离开这些苦难。
妈妈说:“去旅行,自己去就可以了。
”人生,何尝不是一种旅行。
我们会遇到同路人,但你无法知道,这次的同路人,会不会陪我们到最后一站。
他们陪了我们一段路,然后离开。
只是这一切都要我们自己去经历,自己去体会。
周怡终于能放下过去的心结。
画面转到阿平,他拔开洗手池下的管子,发现周怡紧张的是当初和他一起的情侣耳环。
阿平想着周怡,他不知道周怡现在在哪里。
这时,阿诗回来了,阿诗看出了阿平心里所想,阿诗亲吻阿平,想用做爱来证明这个男人还爱她。
清晨,阿诗小心翼翼的问了。
阿平直接的说了。
不是塑胶杯子就摔不碎。
塑胶杯子的裂缝足以将水漏空……戏剧的是,阿平和阿诗的分手,却播放了阿平和周怡当年的分手片段。
这个男人爱周怡吗?
还是爱阿诗?
更爱谁呢?
其实,这个男人真正爱的是他自己。
他和周怡在一起时遇到了阿诗,他就爱阿诗。
他和阿诗在一起时又遇到了周怡,他就爱周怡。
反反复复,重重叠叠……不过是个自私的男人罢了。
周怡在阿苏的车上,阿苏送她去机场。
周怡要一个人去旅行。
阿苏说回来记得找他。
周怡说,为什么你不来找我。
暗示了,周怡找到了对的同路人。
阿苏说他没有带护照。
周怡说,那就迟一些的时候。
周怡下了车,脖子上挂着拍有阿苏照片的相机,她不时摸了摸相机,她知道,阿苏一定会来找她。
轻松前行的周怡是那么的美。
她轻轻的撩动头发,迈着大步子,向前走着……¨¨¨¨¨¨¨¨¨¨¨¨¨¨¨¨¨¨¨¨¨¨¨¨¨¨¨¨¨¨¨¨¨¨¨¨¨¨¨¨¨¨¨¨¨¨¨¨周怡是不幸的吗? 当她遇到一个又一个“坏女孩头衔”的质疑时。
我反而觉得,那些过去,也是另一种幸运。
没有他们,周怡不会更懂得人生。
有人说,通过爱情来看人生的女孩,注定要流很多眼泪。
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眼泪能把眼睛擦的更明亮,更加看清楚所谓“人”和“情”。
应该要羡慕那些“青梅竹马”的爱情吗?
不要了吧。
所谓“一次成功”的爱情只是被外人的眼光加了光环的装饰品。
那些与初恋结婚的人就不会婚外情了吗?
那些与青梅走进婚姻的竹马就不会在青梅变成黄脸婆之后爱上另一支红梅了吗?
我不能保证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但,我们经历的真实又残酷的爱情,很难面对却慢慢懂得了的现实,才是真真切切的人生。
只有经历过,才能更加懂得。
只有懂得了,才能更好的生活。
不要去怕感情的苦,也不要去怕人生的苦。
因为,没有什么苦难是过不去的。
相信我,所有的苦难会过去。
只要,你懂得了一切,然后放下一切。
只要,你有了一个人去旅行的勇气…… 爱情,会去找你。
比較烈日當空 前度的故事無礙貼近更多人的生命很喜歡麥曦茵 寫的愛情故事 現實得可以讓人窩心和痛心記憶可以忘記 卻多少總有前度所留下痕跡電影中 一些細節就是有過經歷 然後轉變自覺或不自覺地 改過戀愛過一次的人遇上的多少次愛情情節都是大同小異來去就是這種從曖昧熱戀激情轉淡爭執復合放手分開跟前度發生的過去 刻板預算成將來 同樣結果傷心只是因為未明白愛情其實從來短暫能夠走到最後的 不是愛情 而是愛
以爱情来维系的两人关系,本来就不会有happy ending。
无论是两个玻璃杯在一起,还是一个塑料杯和玻璃杯在一起,都不会有happy ending。
年轻时我们就像两只玻璃杯,充满了攻击性和破坏性,彼此相爱也彼此伤害,结局往往是两人粉身碎骨。
或许有一天,你再遇到一只玻璃杯时,你会像阿诗那样,把自己变成一只塑料杯,避免带给对方更多的伤害。
但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你的悲剧:摔不坏,也擦不出一丝的激情。
最多也只会像阿苏一样,换来一个吻的感激。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乐此不彼的沉浸于一段又一段的爱情。
或许应该像周怡一样做一只玻璃杯,起码你在回忆EX时,EX也忘不了你。
简直不能忍。
矫情,刻意,模仿的痕迹都太重。。不知道想说什么。。
有情人终成EX 。。。
哎,我的不老神话终于老了,腰臀大腿全线崩溃,法令纹也长出来了……
作男作女の日常,有情人终成前任。恋爱里的人都是这样吗?可能是我不懂爱吧,还好我不懂。
就当看看阿娇的脸好了,炮灰女二也挺漂亮~
那个人已经离开了,在人海里消失的无影无踪连头都没有回,可是残酷的是,她却融进了你的生活里,她在你的沙发里、她在你的床单上、她在你的水管中……你的水杯上有她的指纹、你的毛巾上有她的味道、甚至你的呼吸都变成了她的节奏。所以,请不要婚前同居!以上!
没什么意思
钟欣桐是漂亮,可是电影不漂亮呀~
香港生活化温情小清新,男猪脚好基友的感觉,不过看在有一枚胖乎乎小肢妹跑来跑去任性发脾气的份上……咕咕!
再也不相信豆瓣了again,为什么这种片都可以上四星?听台词好想用力摇晃编剧肩膀:拜托抽点水分好不好,用点心好不好,脾气暴烈的女人怎么会做这么没水平的事,不要欺负我们坏脾气好不好?不好意思,又没撑过十分钟。音乐不错,台词垃圾。
故事性不够
还纠结什么呢,那女人比黑鲍娇好多了。
有熟悉的机场,好看的相机以及大家认为好看的女人,可是不影响我不认同这个片子
不适合我
丢得掉东西,丢不到思念。这才是MV那
钟欣桐好美
有情人终成EX。
不明白海报为什么要做那么艳,被蒙蔽了啊。。
激情戏没什么看头,不过倒是喜欢一个镜头,就是后女友挽留时,ml时候的那在脸上略过的一丝眉头,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