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帅》里范德彪,初看只是滑稽,他以为自己是一个骑士,是一个屹立在辽北地区上的巨人,范德彪是有理想主义的,因了这理想主义,他不想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
于是他提起长枪一次次朝生活冲杀过去,结果自然是落败了,而且不是悲壮的落败,而是滑稽的落败。
细想之下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唐吉诃德式的人物,一本正经举起盾牌、提起长枪向庞大的风车冲杀过去,结果自然是滑稽的落败了,一点悲壮的色彩也没有。
范德彪在第三季中的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尤深,“我40岁,梦游了大半辈子,是梦毁了我,看书解梦,但其实我什么都看不明白。
”不得不承认范伟的演技之精湛,还是要说回人物身上,从小人物看到大哲理,《马大帅》一点也不做作,很朴实,很单纯,很坦然。
而范德彪这个人物,是比马大帅更为真实并有感染力的。
范厨师是个不折不扣的善良的250,每当一季的结尾,范德彪总会知错悔改,重回桂英的身边,但又不负众望的在下一季中重拾旧病。
自命不凡,彪彪呼呼,不切实际。
可每当看到范德彪落魄的畏缩在墙角,没人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没人愿意承认他的存在,不是咳血就是欲轻生时,我都很心疼,他就像个孩子,执着,幼稚,蛮横,冲动,他代表的是大多数有梦想,但不认清自己,不脚踏实地的人。
可这样的人,却也有非常靠谱,或者说很让人称赞的一面,比如对于房东儿子的教育,他用了周总“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话。
掏出自己微薄的薪水,给孩子买石膏像,买画具,瞒着房东脱光了给孩子当模特;为了不让玉芬犯难,硬说玉芬肚子里的孩子是自己的,背下黑锅,与姐夫反目。
可以想象,有的人打心眼里,还是爱范德彪的。
40岁的人,有过爱情,不懂得守护;有过幸福的生活,不懂得珍惜。
越来越招人烦,越来越贱,可越来也越可爱,这才是活生生的人,他是个艺术家。
范德彪最后一刻突然不想死 了,这我倒很失望。
虽然他再次改过自新,但我相信,咔咔挠人的彪哥是不会就这么踏实下来的,屹立在辽北平原的孤独“巨人”,从不懂得什么是收敛,收敛只是暂时的养精蓄锐,折腾死自己,气死姐夫,才是令人讨厌的彪哥的一生,还是那句话,“爱咋咋地!
”
《马大帅》里范德彪,初看只是滑稽,他以为自己是一个骑士,是一个屹立在辽北地区上巨人,于是他提起长枪一次次朝生活冲杀过去,结果自然是落败了,而且不是悲壮的落败,而是滑稽的落败。
细想之下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唐吉诃德式的人物,一本正经举起盾牌、提起长枪向庞大的风车冲杀过去,结果自然是滑稽的落败了,一点悲壮的色彩也没有。
南方人看热闹,北方人看的也是热闹,但过了20年再看,看得又是回忆了,而且当时看得时候岁数小,现在回看,这个剧的悲剧内核,利用弗洛伊德式的梦境解析剖析出一个如此真实的范德彪与马大帅,这部戏虽然叫做马大帅,实际应该叫马大帅与范德彪,因为彪哥的戏份一点都不少,范德彪的喜剧效果就是建立在他的悲剧性格基础上的,不得不佩服和让人感慨,这个编剧,赵本山,还有范伟配合的默契程度之高,其他一众演员呢,演技都很优秀,但赵本山和范伟可以种传神来形容不为过。
比如在马大帅3 的最后一集,范伟在整个系列的所有对女性的爱慕,都以失败告终,他最该珍惜的桂英,也彻底清醒离他而去,只有范德彪一个人活在自己世界里,究其根本原因这个角色是不进行自我反思的,他只在每部剧的最后才产生一次深刻的反思,这也保持了范德彪这个角色的性格连贯性,第一部,是范德彪自我感觉良好,轻信他人,被骗后沦落换气,最后桂英可怜完美解决,第二部,又是被桂英原谅,第三部,桂英是彻底明白了离开了范德彪,这种在自负和内省的比例是小说喜剧以人物为主线的故事的基础,自负过多就是范德彪,内省过多,就是林黛玉了,多愁善感,喜剧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就是自负。
第二部的结尾,范德彪疯了,因为现实与他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分裂,他从井里拉出来,他觉得一切都是被他预见的现实世界的崩塌,其实呢,是真的崩塌,现实的残忍可远远超过戏剧的刺激。
第三部,彪哥再次爱上刘佩云,却发现自己又被姐夫截胡,一生,爱上阿威,桂英,玉芬,刘佩云都以失败告终,范德彪在一个正常社会人的基本关系里,丧失了爱情,亲情,友情,当这个时候,你觉得范德彪第三部最后去自杀是合乎逻辑的,他已经没有牵挂,也没有人牵挂他了,这部剧的主题曲,一个情字活一生,剧中怎么解释这个情?
这个情分东北人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价值观,大家都听说过,南方人做生意,谈的都直接和简洁,东北不行,东北人就得先交朋友,先喝酒,然后再谈事,你也听说过,火车上,仨陌生的东北老爷们,喝点酒,吃点花生米,就在火车上磕头拜把子成兄弟了,所以在东北人的价值观里,一个人没有牵挂了就表示他已经死了一样,这个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道理完全一样,当一个人轻飘飘的活在世界上,毫无压力也没人牵挂的时候,比起压力也许更让人内心生出一种荒凉与寂寞,这个跟岁数和性格是有关系的,这也是我认为有价值的文学影视作品该去探讨的问题。
当然,东北的哲学里没有神。
笑死我了,看到第30集,才突然明白弹幕一直刷的“古有弗洛伊德,今有范德一彪”啥意思,真的才明白过来,主要是没想到彪哥算命算那么深😂,不过真的看到弹幕说的,为什么弗洛伊德就是科学,周公解梦就是封建迷信呀,而且发现漫长的季节真的好多梦幻联动啊,好搞笑啊,妈呀刚看到彪哥带了个中年妇女帽子,还有之前马大帅还带了个老奶奶的帽子,他俩咋那么搞笑啊😂😂😂看完了,虽然后面的大团圆有点老套,但真的治愈人心,否则太悲了,记得第一次看马大帅是小的时候在家看,咋不一样,小的时候是当初笑话,小品来看的,长大了看是不一样了,感触真不一样,虽然里面的剧情还是套路差不多,有点狗血,矛盾冲突太多,但整体还是好看的,还是能让人感受都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和努力生活的毅力,真的很喜欢有一个评价,就是马大帅前三集都可以单独存在,范德彪可以看做一个象征意义,想等待戈多一样,真的很妙。
好了接下来去看刘老根😂
个人自用非影评 剧透勿看马大帅3 爱奇艺马大帅:瞒着家人当蜘蛛人擦玻璃 撞破玻璃被开除 马大帅用河泥当面膜 被客人举报 马大帅和范德彪去铁岭 路上被交警罚款 没钱入住 马大帅睡到女人房间被打 马大帅成为婚托结识刘姐 刘姐经营书店 马大帅在书店打工 刘姐喜欢上了马大帅 马大帅说出实情 二人举报婚介 马大帅被打 村长从象牙山来 马大帅去旅行社遇到阿薇成为导游 范德彪:因为做梦与桂英离婚 当医托 马大帅和范德彪举报了黑诊所 住在刘姐家没钱交房租 支持刘姐儿子画画 范德彪追求刘姐 范德彪梦见周公开设解梦馆 让贪污客人自首 解梦馆客人多是来看风水的 因为范德彪说客人家后有井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 客人封了井盖 解梦馆因为井盖和发小广告被查封 范德彪开设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客人要见教授 范德彪请来马大帅冒充被客人识破 客人就是学习精神分析的 精神病患者打了范德彪 范德彪去洗车 遇到婷婷 因为帮助过婷婷 婷婷父亲给了范德彪一笔钱并帮他找工作玉芬:工厂上班 同事小唐喜欢玉芬 一次意外帮玉芬受伤 小唐住到马大帅家 小唐继续装病被马大帅发现轰走 小唐纠缠玉芬 小唐有精神疾病把玉芬绑架 玉芬写纸条扔到楼下 警方前来 小唐身上绑炸药 玉芬在范德彪劝说下回了象牙山牛三:有两个兄弟 路边设局被马大帅踢场子 牛三等人把马大帅家搬空 牛三等人开车撞马大帅喝醉推的倒骑驴 倒骑驴撞到老头被家人索要钱财 马大帅卖了房小翠钢子:小翠因为车祸不能生孩子 钢子吧美容院交给马大帅范德彪 二人去了南方 钢子被骗破产 卖了房子 买房子的是阿豪 裴倩:美容院经理 男友在摩托车行 男友骑摩托用头盔打了阿豪 裴倩被马范二人怀疑贪污挤兑走 阿豪女友小云迷恋跳舞喜欢上老师 阿豪打了老师 阿豪要打裴倩男友被钢子阻止胡总:阿薇是胡总秘书 因为胡总骚扰辞职 胡总老婆接手美容院 胡总喝多路上被马大帅送回家 二人结拜 胡总醒来轰走马大帅 胡总让马大帅跟踪自己老婆被发现 马大帅双重间谍 马大帅说胡总保姆是他老婆密探 马大帅让玉芬做了保姆 玉芬管胡总叫老爷 胡总喜欢上玉芬与马大帅打起来进了警局 胡总离婚蚁力神老板儿子喜欢上了婷婷 众人前去参加婚礼 胡总等人要投资象牙山 警方前来说抓了牛三 病人家属把五万还给马大帅
断断续续的刷完了三部《马大帅》,总体回顾一下,个人觉得人物刻画的是鲜明的,主题是深刻的,逻辑是自洽的,节奏是恰到好处的。
从马大帅误打误撞进入城市,到最后幻想着带动投资荣归故里,你不得不承认的是即使一二三结尾有很多不合理和强行解释的场景,这部剧对于本山的刻画一直是恰如其分的——一个单纯、但又十分滑头的农民在光怪陆离的城市的起伏人生。
从第一部初进城市的懵懂不适到慢慢适应,到第二部的逐渐膨胀后跌落谷底,最后到第三部的卷土重来后再次失败。
马大帅的经历如同范德彪一样戏剧,起起落落后回归本原——一个一无所有什么都不懂的农民,一个失败后还是习惯回到家乡种地的农民,仿佛那才是他们的归宿。
从第二部伊始,这部剧就一直在向观众表达一个核心——当人的能力不足以匹配他的身份地位或野心时,要么会失败,要么会失臆。
剧中马大帅和范德彪很好的表现出编剧的这个意图。
马大帅在收获了意外之财之后误打误撞成为了学校校长,范德彪心怀暴富之梦后却迎来一次又一次的失利,编剧用戏剧性的转折一次又一次的向我们展现出他们想要呈现出的效果——当你不能认清自己时,社会会教你。
这些情节即使放到今天也适用,用当下流行的话说便是:“你永远也挣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
”搞笑但心酸,喜剧却悲哀。
这一直也是本山大叔试图告诉观众的——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为什么农民工进城会有那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发生,为什么在第一部中警察非但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反而制造了许多误会?
为什么第二部中针对打工子弟的福利学校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问题?
为什么第三部中医托现象、坑蒙拐骗的情况屡禁不止?
是政府的失职?
是现代化进程的怪象?
还是进城之后人心就不古了?
编剧没有试图去回答或者解释问题,而是赤裸裸的展现出问题,展现出问题的后果和解决——终究是普通人在消化这一切。
马大帅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追捧称赞,引起海内外那么多人的关注,归根结底还是这部现实主义剧集对于人物刻画的太精彩了:那种人与人之间在争夺资源时产生的猜忌与刻薄,在原本同样落魄的朋友突然成功的嫉妒与仇恨,在落难危困时的团结与协作,这一幅幅一画画的场景向你扑面而来,仿佛这就是你身边时时发生的事实。
你无时无刻不在感叹,为什么刻画的那么鲜活,那么成功?
很多人说第三部的结尾是败笔,这种强行大团圆的结局破坏了这部剧本该有的深刻与现实。
剖开过审这个角度,最后的结局是符合大众对于现实生活的认知的,我们在面对超越自己能力事件的发生是,会把结果寄托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上去,幻想着救世主的存在,幻想着万能神的存在,总觉得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总觉得在冥冥之中会有一把无形的手拉着我们,把我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正如第三部的结尾一样,冥冥之中玉芬找到了大帅,所有的冤案已经平叛,生活又重归于好,甚至最后大帅和范德彪都一改往常的角色,对自己有了清晰的定位,一切都朝着美好幸福的方向发展…………可是——那还是范德彪吗?
那还是《马大帅》吗?
那还是我们吗?
范德彪的梦醒了,我们的梦醒了吗?
而你,认清自己了吗?
2024年10月29日 (三年三部贯穿研三)
马大帅3是三部中最精彩的一部,之前我也总是带着戏谑的眼光看待彪哥,除了真心喜欢这个角色外,还有一些是在玩梗、跟风。
这次看马大帅3,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彪哥幽默的神句,也不是彪哥和姐夫的蹩脚互殴,相反,我更能体会彪哥这个人物的悲情内核,彪哥求爱失败后给刘姐唱让我欢喜让我忧,短短的几句五音不全的歌词,真情实感,无人不为之动容。
范德彪的一生,喜剧的外表下是悲剧,但是他有顽强的、真诚的、炽热的心脏,永远地跳动在辽北大地上,就算老天让我跪,我也要高呼生活万岁,彪哥就是这种人。
非常喜欢解梦这条线,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彪哥最后的人生谢幕词与梦也环环相扣,真是神来之笔,妙!
如果我来剪这个故事,我会倒叙来剪,经过层层奋斗,彪哥终于迎来第一部人生的高光时刻,成为维多利亚娱乐广场保安部部长,开着虎头奔,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名号响彻辽北大地,留待后人评说……
不知是不是每个东北人的记忆里,都藏着一部《马大帅》,这是一部喜剧,逗得人嘎嘎乐,也是一部悲剧,看完不禁让人沉思。
我想把所有的赞美,献给范伟老师,他塑造的德彪,鲜活无比,圆圆的大脑袋,又彪又虎,小嘴一抿,小眼儿一眯,脑袋瓜就活泛了,又要开整了。
第一部的德彪,主打人情。
身为维多利亚广场的第一保镖,彪哥混得不错。
出入门小弟跟随,人人都尊称一声“彪哥”。
以致一家老小甚至整个村子都找上门来,寻个事儿干。
离村多年,彪哥觉得是时候该带领家人们和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的道路,他享受这种众人围着他转的感觉,他觉得自己肩负责任。
那些找他要主意的,找他要生意的,就像一道道光“唰唰唰”地,打在彪哥身上,他喜欢这种温暖的光芒。
后来,彪哥掉进一大坑,那确确实实是字面意思上的大坑,被坑了好几万,撇开其他不说,项目确实是好项目,如果不是人家骗他,事儿也许真被彪哥干成了。
可惜,彪哥随着人情,一起把几万块,明晃晃地扔进了坑里。
第二部的德彪,主打一个面子。
四十多岁,没有存款,在餐馆吭哧吭哧炒菜,明明是老板娘的老公,却被底下员工一口一个“老范”。
德彪觉得很没面子,尤其是跟曾经过得不如自己的姐夫马大帅一比,更没面子。
第二部德彪的所有行为来源,都不过是为了给自己挣个自己面子,干出那桩桩件件啼笑皆非的荒唐事,一度让人觉得魔怔了。
第三步的德彪,为着一个“梦”字。
德彪的卧室背后,大大的毛笔字“梦想成就未来”,德彪有“梦想”,但尚且看不到未来,因为“做梦”是他的现实。
德彪不肯脚踏实地,依旧不肯承认自己的一事无成,往往在现实的基础上添油加醋的一番解说,事儿便似乎穿上了光鲜的外壳,德彪的小胖脸也泛着微微的光亮,眼睛也闪着星光,对他的未来信心十足——他开解梦馆,开精神分析研究所,他做着梦,在帮世人解梦。
德彪的很多台词都引人发笑,他一本正经地输出大量不文不白的话语,夹带着一些也许从书上摘抄的词汇,毫不留情地拍在对方脸上,嘴角挂着一丝蔑笑,那是属于曾经风光过的辽宁地区著名狠人,维多利亚第一保镖,水库浪子等等携带多种光环下的“带佬”给小辈们的一丝丝忠告(彪式口吃)
我一度觉得,德彪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充满孤独感。
他就像辽宁的堂吉诃德,有着敢于孤身执矛冲向想象中的巨型风车的那股彪劲儿。
只是那一瞬间站在旁人的我们,看他们,看不透,只觉他们活在自己的想象中,心中满是异想天开的主意,他们相信自己能锄强扶弱,能以先富带动后富,能闯荡出自己的天地。
一颗滚烫的心,不安分地跳动着,一生只有一条路,那便是冒险之路。
他们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世人觉着这人可笑,却有时候又常常被其中的精神所感动。
彪哥这样的人,也许在生活中很多,也许就是你我身边的二舅,也许我们也藏着一部分德彪的影子,但又常常忽略自我,笑属于别人那部分德彪的影子......
彪式鹰抓挠,咔咔咔!
看完《马大帅3》,颇有些心情复杂。
毫无疑问,马大帅三部曲拍得都非常优秀。
三部曲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气质。
第一部衔接乡村与城市,最浑然天成。
第二部是城市生活但是讽刺到位戏剧性拉满,是现实主义高峰。
最后这部气质和前两部南辕北辙,没有了前两部的大气浑然戏剧性冲突,马大帅的学校没了,为了维持生计,他只能去高层建筑擦玻璃,范德彪也需要找一份新工作,他的新工作是当“医托”。
他们闯荡城市的故事还在继续。
但是这一部多是生活琐碎,加上众多乡村爱情演员的参演,倒仿佛是乡村爱情的前传。
但是赵本山与范伟两位喜剧大师还是创造出了无数笑料与经典桥段。
太多经典片段让人哈哈大笑的同时,也掩盖了片子的悲伤底色。
范德彪在城市中属于没有房子,没有工作,没有媳妇的“三无人员”。
尽管这一部中,他显现出了思维超前、行侠仗义、交朋好友、尊重女性等等特性。
但是他属于城市中的“无产”者。
他不停地左冲右撞,想要拼出一个未来,做医托但是不能耽误人的病情,在美容院想要开创新局面也争权夺利,开解梦馆是找到了自己的奋斗方向却未能成功,加上追求梦中女神刘姐的失败,姐夫说他是“病人”的痛苦,让他失去了一切希望。
而马大帅貌似拥有媳妇、拥有房产,却在城市中无处扎根,他的工作也始终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他始终保持农民的底色,有狡黠,爱占些便宜,但是也善良、仗义,这让他屡有奇遇,生活起起伏伏,一时走上高山,一时跌入深谷。
最终沦落废屋。
这层悲伤的底色在两人试图自杀与流落废屋时达到高潮。
也让这部片子上了一个台阶。
马大帅最终仿佛疯癫,而范德彪的人生围绕始终的是梦。
其实个人以为结局到此戛然而止仿佛更好。
他们闯荡的梦只能以破灭告终,而结局仿佛表明,他们从乡村出走,最终又回到乡村。
中间走过了千山万水,轻舟已过万重山,仿佛又什么都没有经历。
真是让人慨叹一句,世事大梦一场,人生几度秋凉。
最终都像梦一样终会消散,再回到原点。
另外为人关注的是马大帅与玉芬的关系。
玉芬是马大帅系列中当之无愧的女神,三部曲之中,总共有五人喜欢她,范德彪、牛二、马大帅、小唐、胡总。
而这部胡总说出了他的观点,玉芬怎么会是你的媳妇?
范、牛、唐梦寐以求却遥不可及的女神,死心塌地跟着马大帅,自然是因为马大帅自身的优点,但是他们在胡总看来不相称,则是从胡总的视角与价值观来看的。
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个人以现在眼光来看,感到惊奇的是,马大帅回到家里,玉芬要给他脱去外衣,端茶倒水、做饭洗衣,马大帅一句话拿点什么,马上玉芬就给送到手边,马大帅屁股根本不用抬起来。
玉芬想要出去工作的时候,马大帅总是以自己能养活两个人为由阻拦,其实明明玉芬才是那个适合去美容院工作的人。
他往往还是责备玉芬的那个人。
他第一次夜不归宿,是因为与玉芬吵架,起因是玉芬责备他撒谎,他推卸责任还逃避外出喝酒。
在外面救起胡总,两人畅快把酒言欢,不会想到担心的玉芬一夜没睡为谁风露立中宵。
到家之后也毫无愧意,依然是指责中哄几句了事。
而他将媳妇介绍到胡总家当保姆,却不实言相告。
以至于胡总喜欢上了玉芬。
胡总玉芬两人一直坦坦荡荡,亏心的应该是马大帅,他用谎言欺骗,又打了胡总造成轻伤害,最终他仿佛成了受害者,胡总得到了轻伤害,玉芬得到了伤心欲绝,马大帅为了掩盖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情感受到打击,以至于做出这些行为不是不可以。
但是他也毫无反思之处。
换句话说,他是个不可能认错的人。
这一次玉芬没有办法回了老家,结果还是要回去找到他,哄着他,才算了事。
马大帅的人物形象因此而塑造得格外立体生动,也因此而令人深思。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 关于阅读这件小事儿
说出来你不信,我在新西兰竟然把马大帅看完了。这是喜剧吗?这是悲剧啊。当喧嚣化为平静,但平凡才是唯一答案,我们仿佛也看到了生活的真谛,或许就是脚踏实地,与人为善以及乐观向上。
没劲
“我这人口碑好,你慢慢和我处,处不好你自己找原因”
2022025《马大帅3》今天看完了第三部,可以称得上是大悲大喜、大起大落的一部。配角角色逐渐减少,主要突出马大帅和小舅子范德彪的矛盾,不得不说编剧敢写,演员敢演。马大帅从开局的擦玻璃到美容院院长,再到当婚姻中介遇见刘佩云产生一连串的误会,用东北话来说死要面子活受罪。小舅子范德彪则开始新一段的职场生涯-周公解梦(这个梦境在)到精神分析介绍所,最后一集可谓是大起大落,马大帅因为见义勇为而被人家误会卖掉房子,居无定所。范德彪因为得不到喜欢的人想在解梦馆一了百了,可在吃掉安眠药后接到电话,又不想死了,可能还是没有那么想死。在一个春节,马大帅捡了一桌子菜,本想去小舅子哪里睡一夜,结果不欢而散,只好在一处烂尾房里睡着,被冻醒。最后玉芬找到马大帅,回到农村。后边处理有些多余,还算可以。
马大帅已经完全被这个城市改变了。还好德彪没有,性格转换不太合乎逻辑。除了结尾最后其实很现实
只是为了看下彪哥(这部彪哥的戏少好多
最值得看的就是倒数第二集了 辽北大地小有名气彪哥安眠药死掉 就可以结束了
小翠有点作,生不了孩子了,也算报应了
邓肯的鬼片解读让这片变得有那么一点现实意义
一般,太乱
挺怀念当初对电视机的那份执著。
DX.自己和异性让伴侣误会的时候觉得自己做的挺好,是伴侣多想了不理解,伴侣和异性让自己误会的时候就是伴侣做了不该做的事儿嫌贫爱富见异思迁?爱情观打击三连。真的心累
彪哥净瞎折腾(医托;解梦),大帅偷奸耍滑(和德彪一起经营美容院,每次出问题总是甩锅;婚托;监视江帆(又反过来监视胡总,双面间谍拿两份钱):无端怀疑玉芬,无理取闹;谎话张嘴就来)小唐真贱,嘴上各种反省、讨好,但一转脸继续死缠烂打、软磨硬泡胖妹、胡总真有钱,有钱真好玉芬、佩云这样的美女,怎么就能看上老马?。。江帆和裴倩隐约有点蕾丝的影子,哈哈
更显得第二部像一场恶梦了,对马大帅王玉芬来说进城后的生活步履维艰,即使有转机也会因为文化水平、认知和判断力不足等因素“干啥啥黄”,返回旅游业兴旺的农村倒成了解决之路,也可能是要与《刘老根》《乡村爱情》呼应而有意为之。“彪学”在这一部更加完整,范伟与这个饱满生动的角色融为一体,不光代表东北人,似乎所有国人都可在其身上找到一部分自己,是整个系列真正的灵魂人物。
我彪哥三季都得不到真爱,太扯淡了!扣一分!!!!!!
“其实舅吧,啥都看不明白”不如1,强过2,也很值得看。范伟照样贡献了神级表演,古有奥地利国弗洛伊德,今有辽北地区范德依彪。每个人或许都能从德彪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在外咔咔几十年,到头来还是要落叶归根,可这就是德彪的魅力所在。剧情上说实话很弱,种种矛盾过于刻意,尤其是最后几集,强行跌落谷底又强行阖家欢乐。好在主演们演技在线,还不至于太反感。这样接地气的剧很难再有了,视频网站里充斥着才子佳人,各种模拟上流社会,却鲜有关注最普通人的作品。在对上流的憧憬中活着,偶有不切实际的想法,每个人都是德彪。
马大帅和玉芬:单纯,并善良。马小翠:单纯,但不善良。范德彪:不单纯,但善良。三部马大帅排名:1>3>2,
没前两部的感觉了,完全是从头开始了,甚至更惨,彪哥也更彪了。
为了范德依彪..
王平在里面印象还是很深刻的,但是玉芬这演员换了真的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