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么多人喷“大清早亡了”,2024年还在搞婆媳矛盾这套陈芝麻烂谷子的桥段。
真是羡慕这些评论的人,没有遇到这样的生活。
我看了前几集,朱劲草爸爸的每句话都非常熟悉,简直就是我公公生活照进了现实,朱家家训,事事讲风水,男人要管老婆才有男子气……事事都要有掌握能力,事事都要夸自己做得对,贬低媳妇不对。
基本台词的每一句都都来源于生活。
而顾茉莉给老公准备结婚纪念日礼物,老公却在帮腔父母的委屈,就是我本人的现实写照。
刚给老公精心准备买了一套苹果手机的生日礼物,回头却为了父母吵架冷战了一个星期,委屈的想离婚。
在民政局预约了下周一离婚,老公却下午到办公楼来道歉求原谅。
哭了一中午,一下午,想到远在美国生活时没有父母的恩爱生活又心软。
剧里的台词多么精准“如果婚姻里只有两个人该多好。
”不知道婚姻应该如何继续,不知道未来如何,感觉这样的婚姻每天都在走钢丝。
也许有一天就真的去领了离婚证。
有个人说什么🈲题材,说什么这是制造矛盾对立让女性不想嫁人,拜托,让女人不想嫁不想生的从来不是电视剧,是🐶👨🏻好吧。
而且我觉得就应该看这样的电视剧才能让女生结婚之前多为自己考虑,偶像甜剧看多了老以为自己是女主角,万千宠爱于一身呢。
你爱看啥啊?
大型古装玄幻仙侠剧?
大型都市浪漫爱情剧?
还是大型科幻悬疑伦理言情剧?
现在能看的题材已经很少了,看个家长里短的你还想🈲,我看应该禁止你上网。
我昨天看的截图,一个人发朋友圈说“老婆生气出门了,以为有骨气不会回来,结果晚上还是回来给他做饭了,我妈说的对,远嫁的女人不用管,她没地方可去。
”我觉得这样的一个截图,一定可以减少至少一个女生远嫁的心思。
跑题了…这个剧没有出轨,没有背叛,即便和长辈生活的不愉快,男女主依旧是相爱的,其实这已经很难的。
这是公婆难为儿媳,你说搞对立了,你没看过丈母娘老丈人看不上女婿的吗?
我看过,亲眼看过,我家邻居,女儿结婚,不同意,结婚当天她父母都没下车。
到现在对女婿也没有好脸色。
所以,电视剧里演的就是现实里存在的。
和性别对立无关。
很多人觉得,朱劲草与顾茉莉过不下去,是因为公婆与岳父母的掺和,如果不是他们,他俩的小日子应该过得还不错。
其实,他们之间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父母,更不在于房子,而在于他们自己。
高夏菁的出现,让他们之间的问题无处可遁。
1、朱劲草的善良缺乏底线朱劲草的人设是“37度男人”。
这样的男人确实很迷人,即便原生家庭一般,但是在恋爱市场上最容易被追捧。
剧中有一个细节,朱劲草帮助顾茉莉解决画廊的问题,选择的是给他们带下午茶,当大家看到又帅又温暖的朱劲草,女生们都很羡慕。
善良,是一个男性的最大优点。
有时候考察一个男人,就是要考察他对待陌生人的态度,如果他对陌生人都能那样温柔,那么对你也绝对差不到哪里去。
可是善良也要有锋芒,也要有底线,否则,受伤的就只会是你了。
还记得《知否》里明兰拒绝贺弘文的理由吗?
她说:与人相守几十年,终究还是要看看那最低处,能不能忍得下去。
贺弘文的最低处,是心软。
因为心软,他将来必然处理不好曹表妹与明兰的关系,而明兰也无法忍受这一点,所以她选择了放弃。
朱劲草的最低处,也恰恰在此。
因为善良,所以每每对小姨妈妥协,才有了“假包”事件的不断发酵。
试问,如果他能够处理好与姨妈的关系,姨妈还敢那么明目张胆吗?
朱劲草也因为善良,多次帮助果果妈妈,所以才让她觉得自己有了机会。
虽然朱劲草一再拒绝,可是他的行为却难免让人多想。
这也难怪高夏菁各种搞“小动作”,因为她也拿捏住了朱劲草的性格。
你看,别觉得善良的男人很好,毫无底线的善良就是软弱可欺了。
如果男人不能顶天立地,那么受苦的只会是你自己。
2、顾茉莉过于“恋爱脑”在高夏菁这件事上,顾茉莉没有问题吗?
她也有问题。
其实从一开始,她就发现高夏菁的问题了。
她与严隶签约之后,公众号爆出的那篇文章下面,高夏菁就放了她与严隶的那张照片。
她很聪明,根据瑜伽的那个试用劵找到了高夏菁,还故意借走朱劲草的车去警告高夏菁。
但是,她却并不把这件事告诉朱劲草,理由是没有高夏菁还有赵夏菁、李夏菁。
她想把高夏菁当成对朱劲草的考验。
因为心里扎进这根刺,她才会有意无意地查岗,让夫妻之间的裂痕进一步加大。
也正是因为她的沉默,高夏菁才觉得自己有机会,所以一次又一次地“勾引”朱劲草,甚至还敢伤害可可。
如果顾茉莉能够一开始就把高夏菁的事情坦白,也许朱劲草后面就不会因为同情她而一再毫无底线地帮助她了。
如果顾茉莉能够一开始就让朱劲草看清高夏菁的嘴脸,朱劲草还至于一个劲儿地犯糊涂吗?
夫妻之间,最重要的是一条心,是坦诚,尤其是面对这种事情。
任何人都是经不起试探的,这只会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糟糕。
你看,高夏菁的出现,让朱劲草与顾茉莉真正认识到他们婚姻的问题。
他们之间,缺乏的是坦率的沟通和携手努力拼搏的勇气。
逃避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只有勇敢面对,他们才能真正过好自己的日子。
“奇葩婆婆”“暴君公公”“这男的真软弱”“赶紧离婚”弹幕中充斥着这样的话语,我不禁哑然,这是当代人的真实想法,还是只是一种网络戾气?
作为婆婆她因为疼爱自己的儿子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大都市辛苦照顾这个家庭,努力地适应着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她错了吗?
就像儿媳说我没义务给婆婆买礼物一样,婆婆就有义务一定要爱护儿媳以儿媳的利益为先吗?
作为儿子遇到这种冲突,没有躲避、没有偏袒一方,努力地想办法解决问题,比如请妈妈回去、比如换个大房子,他错了吗?
按照弹幕的要求他应该暴揍父亲、跟父母断绝关系或者离婚放茉莉自由这样才是好男人,那么作为男人他不能保护父母、不能让父母开心算不算是一种窝囊呢?
其实错的只是父母不懂得爱好孩子的边界感,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物去加以控制;错的只是孩子不能更好地去体谅父母、不能理解老去的父母也只是想抓住点什么证明自己还年轻。
本是一场因双方处于不同立场、不同身份、不同视角而导致的代际冲突,何时被弹幕演变成了女主一个人对抗恶势力追求幸福的戏码?
是当代价值观转变了吗?
还是表达者更多的都是年轻一代?
还是年轻一代只是在网络上做了过激的表达?
生活中这种代际冲突比比皆是,不仅来自于父母儿女也来自于不同年代,不能因为有冲突有问题,我们就逃离,其实喊着离婚的人们并不是在勇敢的解决问题,如果不是因为夫妻双方确实不爱了,那离婚只能说是一种逃离,而父母、孩子都是你身边最为重要的部分,作为成年人,我们逃了他们怎么办?
所以,像朱劲草和顾茉莉一样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吧!
第一集上来就强行制造矛盾,所有冲突没有任何铺垫,一切都显得那么莫名其妙。
流行恶婆婆都是上个时代的事情了,24年了还在搞这套。
第一集第一个镜头居然是婆婆拿着开房发票去儿媳妇单位去闹?
小孩放在画旁边,当时就猜到肯定会把画整坏。
俞灏明出来就猜到是前男友。
一切是那么的没有新意且无聊。
之后买房子,男主和女主明明啃老,吃软饭。
还整人格独立那一套。
真恶心。
真双标。
什么年代了,还拍这种三观有问题,剧情恶臭的戏。
陈晓!
能不能拍戏好好看看剧本啊。
就这么缺奶粉钱么!!
很少看到这样紧贴着当下现实生活的一部剧,和以往影视作品完全不同,它探讨了一个全新的话题。
我们传统的影视作品,都是在渲染父母的伟大,父母和子女辈之间浓厚的深情。
这个作品,说的是,爱就是放手,它极端化地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管控和干预,是很现代化的,也是当下都市部分家庭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父母确实过多地管控和干预了子女,大家还广泛认为,这是应该的,父母是为了子女好,可怜天下父母心。
然而,父母对子女养育,不代表父母就可以对成年的子女过分干预。
我们的父母抚养了我们,对我们有恩,我们对父母的回报肯定不如父母对我们的付出。
但是,从代际来看,我们抚养了孩子,我们对孩子有恩,孩子对我们的回报也不肯定比我们对孩子的付出多。
在一代一代这种付出和回报不均衡中,就是一种平衡。
所以在一些现代人心里,不希望父母的余生和自己捆绑在一起,当然也不会把自己的余生捆绑在孩子那里。
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有相对的自由。
这个话题的探讨,是这部剧的弥足珍贵之处,也有开创性的意义!
一口气刷完12集《小日子》,总体感受是风格轻喜,主题严肃。
《小日子》的严肃在于它用看似闹剧的情节,撕开了传统家庭的遮羞布。
朱劲草和顾茉莉的原生家庭,都是一家三口的配置。
朱家是两男一女,顾家是两女一男,性别比例不同,两家的运行逻辑也不一样。
重点聊聊朱家。
朱劲草家是朱大力,朱劲草,张善亚。
朱大力是国营机械厂的宣传科科长,张善亚有浓厚的家庭主妇气质(原著里面是民企职员),朱家沿袭的是传统家庭的打法。
第三集,朱大力制定《朱氏家规》,算得上国剧的荒诞名场面之一。
《朱氏家规》明显影射《朱子家训》,这一幕有《小日子》的雄心壮志。
尽管《朱子家训》有些处世之道至今仍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它在剧中更像是传统糟粕的代表,是朱劲草和顾茉莉小家庭分崩离析的炸药。
朱大力的《朱氏家规》让顾茉莉感到窒息,因此她在第二天就以出差为由逃离小家庭。
朱劲草没有与朱大力叫板的能力,最终和顾茉莉办理离婚手续。
《小日子》有个细腻的设定。
第一集,当张善亚和顾茉莉婆媳大战时,朱劲草能当面力挺顾茉莉。
第三集,朱大力对顾茉莉恶形恶状,朱劲草却只会一言不发地离开。
尽管如此,朱大力依旧深受刺激,曾经对自己言听计从的乖儿子,怎么变这样了?
同样是作妖,朱大力比张善亚更可恶,为什么朱劲草却不敢和朱大力正面刚。
这里面隐藏着传统家庭话语权的分配问题,“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传统家庭是个以父子关系为主轴的生育社群,夫妇关系只是配轴[1]。
在朱家,朱大力地位最高,朱劲草次之,张善亚最末。
这个用三纲五常背书的权力关系,即便大清亡了,它依旧是国人的集体潜意识。
儿子地位高于母亲,是朱劲草和妈妈讲理的勇气。
中国人讲情理,情比理大,孝是情分,朱劲草为了妻子,担着不孝的风险,和母亲讲道理,一反“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观念,这是一种进步,(在传统孝子眼中,这是退步)。
张善亚只敢在顾茉莉面前横,也不过是发扬了婆婆欺负小媳妇的传统技能。
梁漱溟就说过“中国人原来个个是顺民,同时亦个个都是皇帝。
”怎么理解呢?
简单讲,中国人有明显的威权观念,被强者欺负的弱者,也总能找到比自己更弱的弱者。
明白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朱大力为何这么横,朱劲草为何会变怂,张善亚为何是好是好,来回横跳。
朱家人的操作让当代观众窒息,就是因为他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关系戏剧化,浓缩化了。
《小日子》最精华的部分,其实还是朱家人吵吵闹闹的情节。
朱大力喜欢对儿子儿媳指手画脚,也会殴打妻子。
强调父权和夫权的朱大力在传统社会中是个正常人,在当代的上海,他却是个顽固不化的怪胎。
第十二集,顾茉莉提到朱大力和张善亚在家里基本上不说话。
这对顾茉莉来说匪夷所思,但这是传统家庭的主流形态。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对中国传统家庭有过精彩的分析。
乡下,有说有笑,有情有意的是在同性和同年龄的集团中,男的和男的在一起,女的和女的在一起,孩子们又在一起,除了工作和生育事务上,性别和年龄组间保持着很大的距离。
朱家是小市民家庭,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乡下人,但他们的家庭氛围保留着乡土社会的主要特征。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开篇就强调,“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就是乡土性的。
为什么传统家庭会推崇夫妻之间相敬如宾?
对此,费孝通也有解释,因为传统家庭是个“连续性的事业社群”。
事业想要提高生产效率,排斥私情,需要纪律。
男欢女爱会影响事业效率,因此中国传统家庭缺少因爱而婚的概念,而是强调门当户对。
想要让事业社群实现连续,重男轻女就成为传统家庭的政治正确,因为传统社会默认的法则是,只有男性才被视香火。
朱家的两男一女的人口结构,是传统家庭在八九十年代的最精简配置——朱大力有国企科长职位,这里隐藏着一个特殊时期编制对人民生育的影响。
朱劲草是1990年生人,正是计·划·生·育最严苛的那几年。
如果张善亚一胎是女性,我毫不怀疑,朱大力这种传统观念的捍卫者,宁可丢掉工作,也要继续造娃。
社会转型太快,传统的家庭格局和观念已经转变,朱大力明显跟不上时代了。
他的大脑袋无法理解,以父子关系为主轴的家庭越来越少,以夫妇关系为主轴的家庭才是大势所趋。
朱劲草现在能容忍朱大力,不是因为朱大力有理。
而是他在上海买房,用的是朱大力和张善亚给的首付。
朱劲草的小家庭需要原生家庭为他的小家庭持续输血。
经济尚未独立,朱劲草的人格无法独立。
再来简单聊聊顾家和朱家的不同。
在朱家,家务活交给女性做,朱大力来上海后,命令顾茉莉亲手下厨。
在顾家,家务活给男的做。
顾得茂一出场就是带围裙做饭的煮夫形象。
顾得茂做饭,吴玉兰健身,这对夫妻有平等交流的能力,可见顾家是以夫妇关系为主轴的家庭。
他们不重男轻女,因此能全心全意爱着顾茉莉。
顾茉莉从小不缺爱,因此她对前任江海涛能拿得起放得下。
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了她有益的精神滋养。
当顾茉莉发现,朱劲草的父母会影响她的婚姻质量,于是她主动提出离婚。
顾茉莉被原生家庭保护地很好(剧中台词“我命好”),事业和原生家庭家庭给了她底气。
她对婚姻的诉求是生活幸福。
当朱大力影响了她的幸福生活,于是她果断切段婚姻关系,只会暗中保留她和朱劲草的情侣关系。
对顾茉莉来说,婚姻证书只是法律证明,没有婚姻关系,并不意味着爱情消失。
老一辈人无法接受这个逻辑,因为他们没有因爱而婚的观念,没有结婚证,意味着夫妻关系的消亡。
顾茉莉的出现,是女性形象的进步。
她不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贤惠女,不会因为婚姻压抑个人情感和欲望的小媳妇。
“嫁给朱劲草,不代表顾茉莉可以接受朱大力张善亚的管教。
”顾茉莉的主动离婚是夫妇关系为主轴的必然,是对父子关系为主轴的家庭伦理的反对。
她离婚的言外之意是,“朱劲草你搞不定你爹,我们就离婚。
”
《小日子》的原著作者伊北说过,“中国的家庭关系走到今天,它的变化是缓慢的。
《小日子》选择的历史纵深,一个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家庭关系变化,另一个随之而来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变化。
”对城市化过程中,传统家庭和现代家庭的观念上碰撞是我们当代人的日常,《小日子》能让很多80后90后这些想要独立却依旧需要原生家庭输血的小夫妻有共鸣。
尽管《小日子》的切入点不错,但它的缺点明显。
整部剧过分依赖大量巧合推动剧情。
我见到做了个统计,几乎每集都需要巧合来推动剧情。
第一集,顾茉莉开房的发票被张善亚发现,第二集,朱劲草自愿放弃房产承诺书被顾茉莉发现,第三集,朱劲草答应早早下班去外卖,好巧不巧公司服务器瘫痪,第四集,顾茉莉和江海涛见面,同事米娜拍照让朱劲草吃醋。
第五集,假包案,顾茉莉好巧不巧发现朋友圈信息,成功自证清白……或许有人说,无巧不成书。
但是,利用这些巧合推动剧情,导致人物形象稀巴烂。
比如说顾茉莉天资聪颖,有时候简直是福尔摩斯,她知道婆婆讨厌她乱花钱,她和朱劲草开酒店,为何不好好藏好发票?
她知道米娜对自己不怀好意,去见江海涛时,看到米娜经过,还敢在公司暴露行踪。
频繁用巧合推动剧情,冲淡了《小日子》珍贵的现实主义题材的气息。
好的巧合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同样是朱劲草和顾茉莉想要趁人少亲热,张善亚突然回来就远比顾茉莉父母回来要好得多。
因为朱大力喜欢当老爷子,离开朱劲草的小家庭,张善亚会被欺负。
回儿子家是她接近幸福生活的最优解。
于是,张善亚离开后很快就主动回上海了。
而吴玉兰和顾得茂卖掉房子就马不停蹄赶回上海,本是恩爱夫妻,不好好享受二人世界,却天天围着女儿转,似乎不合情理。
除了过分依赖巧合推动剧情,剧中也有大量单薄的配角,顾茉莉的同事米娜,朱劲草的父母——尤其是朱大力,简直就是概念下的产物。
主创想要表现传统男性的荒唐,完全可以用一些善行做反衬,然而朱大力除了作妖,我们完全感受不到他对儿子的爱。
总而言之,《小日子》有创作野心,但剧情设定有很大问题,这或许是编剧的问题吧。
冲着陈晓的颜来的,结果一集没看完弃剧,编剧们请不要再把观众当傻子了,两口子不睡大床让婆婆和孩子睡,去酒店开房还得把一堆发票装在包里,还有故意使坏的婆婆,我真服了这个编剧了,能不能带脑子想想现实中可能有这种事情吗?
故意制造的矛盾太刻意,陈晓怎么想的,老老实实去拍个偶像剧不行吗?
忍不住又看了第二集,女主和前男友见面,男主打电话为啥不敢接?
又没做亏心事!
编剧快别出来祸害演员祸害观众了!
像我的状态吧?
似乎有一点像,买房、生活、工作。
但是不同是,他在上海有套房子但是也像,因为生活进入一个新阶段,但是因为房子的问题,也无法推进,陷入了僵局,我真的好希望有一套房子,可以解决我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是有房子真的就能解决吗?
虽然感觉有些消极,但是对于我来说,满足我的生活标准,还是很容易的。
未来我也不清楚要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但是有几个点是很重要,有规划,有计划,有目标,完成对应的工作和计划是很重要的,希望自己可以做到。
加油吧,相信自己可以完成。
陈晓、童谣的新剧《小日子》缺陷有不少。
但反过来,其值得肯定的地方也相当触动人心。
作品的主题不新鲜,还是十几年前《双面胶》、《蜗居》那一套,房子、婆媳,以及一个不太硬气的丈夫,说白了,终究没逃过家长里短。
乍看可能觉得有点俗气,可人生在世,又有几多人,能逃开这些枷锁。
言归正传。
先聊剧集缺点。
主要有二:其一,为强调戏剧冲突,让事件失了实。
本剧男女主角,陈晓扮演的朱劲草和童谣演绎的顾茉莉是一对在上海结婚多年的夫妻,育有一女,和男方的母亲一起,四个人住在一间由男方父母出首付购入的五十七平米的房子。
这是背景。
《小日子》第一集,夫妻花费八百元开钟点房,于酒店内行鱼水之欢。
为什么非要跑到酒店开房,从后续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是因为家里太小,三代人住在一起不方便,两口子在家中住的甚至是上下铺。
酒店里这场戏,剧集采用的是交叉剪辑的方法,一头是夫妻两在酒店,另一头是婆婆在家洗衣服时发现了儿媳衣服里的酒店发票。
之后婆婆直接找到了儿媳的公司,儿媳正在和客户签署一项大合同,婆婆突然来访,掏出发票,一定要让儿媳解释这些酒店发票是什么,闹得儿媳在在众人面前下不来台,斯文扫地。
表面看上去,是婆婆想到儿媳红杏出墙,觉得败坏门风,家门不幸,突然冲到公司还情有可原。
导演也通过剪辑,的确让观众看到,儿媳真是和男人去开了酒店,只不过这男人是自家老公,而非她不安于室。
可问题来了,婆婆怎么能清楚,这酒店发票的来源就一定是儿媳不守妇道?
还笃定得闹到儿媳公司,将彼此架在火上烤?
是因为导演通过剪辑,将观众的想法引到了酒店发票源于男女开房,但事实上发票的来源可能太多。
这些发票,可能是出差的报销凭证,也可能是顾茉莉各方搜集而来为了合理避税,但婆婆却如开了天眼般,合着观众的情绪一起,信誓旦旦地认为是儿媳和别人开房干了下作之事,最终闹得鸡犬不宁。
这太不合理。
之后,为了突出“带孩不易”以及引出前任的矛盾,继续不顾合理性地,让顾茉莉放任孩子在画廊的名家之作旁画画。
这家画廊不是顾茉莉的私有财产,她只是这间画廊的经纪人,即一个卖画的中介。
讲道理,纵使是在自己家中,父母在孩子画画时,都会引其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远离名画珠宝、瓷器古董、高级大衣等地方。
可在本剧中,竟偏要让孩子在名画旁画画,哪怕是一个颜料点子溅过去,都是一场巨大的损失。
为了什么?
为了引出后续的戏剧冲突,而罔顾了事件的现实合理性。
这便是《小日子》的两大缺陷之一。
其二,张弛无度,不给观众喘息机会。
我们在夸一个不错的故事时,常会用到的一个词是“张弛有度”。
言外之意,其有凌厉迅捷的爆裂刺激,亦有流水潺潺的安静祥和,松紧有度。
《小日子》则走了极端,只是在一味地堆砌矛盾,不管观众能否接受了、消化了,我行我素,马不停蹄地将一个又一个故事冲突摆到观众面前。
在儿媳包里发现酒店发票闹到公司,儿媳大单跑了前男友跑出来解围,婆婆找亲家母埋怨儿媳铺张浪费,媳妇回到娘家寻求安慰引出买房风波,娘家人叫来女婿讨论房子归属问题,女婿签下自愿放弃房产声明,男方父亲加入,男性沙文主义达到顶峰,让儿媳做家宴、定家规、念家训······这些,其实不过才三集的内容。
后续剧情,保持了三集一样的节奏,突出就是一个冲突不停歇。
我真切感受到了编剧想让观众充分感受戏剧魅力的诚挚心情。
说到底,《小日子》是想借剧中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达到让观众共鸣的目的。
这是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
可如此行事,不仅让作品的叙事节奏变得毫无分寸,更让整部剧成了一个家庭矛盾事件大杂烩,而非一个流畅且真实可感的故事。
也正是这两大短板,让《小日子》的上限变得尤其低。
不过一如我开头所言,作品也是有它值得肯定的地方。
那便是至少,它能够将两代人的“肉中钉”般的矛盾,淋漓尽显。
《小日子》呈现的不是婆媳矛盾,不是翁婿矛盾,而是父母与孩子的矛盾。
单独将朱劲草和顾茉莉的戏份拎出来,我们会发现,他们是怎样一对璧人。
结婚多年,彼此仍激情不减。
午休吃顿饭的功夫,都要相约酒店一番云雨。
分离只是几天,再相见也会互诉衷肠,大方表达心意,“我好想你呀”。
从理性角度,女方父母出钱买房不写女婿名,合理。
让女婿签署放弃房产条约,情有可原。
可在顾茉莉看来,这是她心心念念的亲亲老公,父母这样做是瞧不起人。
她会愤然撕掉合约,站到老公身边。
“我老公最近受了不少委屈,我很生气,也很担心。
我现在宣布,我们不要你爸妈的房子了,也不要我爸妈的钱,我顾茉莉有骨气,我不愿意在你爸妈面前再受气,我也不愿意让你在我爸妈面前抬不起头。
”
他们为了走出困境,甚至敢于协商离婚。
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彼此报之以最大的信任,这信任大到,他们真的可以视那张证为一张纸,而他们的爱情才是最大。
多好一对鸳鸯。
但这些,仅限于他们两个人。
伴随着男方父母的加入,女方父母的登场,他们的日子竟变得何其难。
最吊诡的是,双方父母却又偏都打着为孩子好的大旗。
为孩子好,结果,因为他们,孩子原本甜蜜蜜的日子,生生成了一地鸡毛。
何谓肉中钉?
肉里的钉子大家都知道该拔出来,可那钉子分明已长到肉里,硬拔出来,连肉带筋,血肉模糊。
现实中太多婚姻的不幸,其实和两口子自身压根无关,而是源自双方的家庭。
可家庭是能割掉的吗?
单拿婆媳儿子三者举例,当妈的总是向着儿子,见不得儿子受苦受累;可做媳妇的,又都希望丈夫对自己好。
三角关系何其明了,又何其难解。
《小日子》将两口子的幸福呈现了出来,也将两口子的不幸尖锐得摆了上来。
他们生活不幸的来源就是父母,就是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帜,实则将孩子推向深渊的父母。
对深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人来说,将此等视同“大逆不道”的行为摆出来,当然值得称赞。
这也是全剧目前在我看来,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
最后,再多提一句,本剧每集中间,都会突然打断故事进程,进上一段如演讲般的角色自白。
很憨,很尬。
太好看了,全员演技在线,陈晓朱劲草演的太好。剧情不拖沓,节奏很快,看的上头。陈晓好帅,演都市剧是一个新挑战。希望每个人都过好幸福的小日子。
现在也就看看这种,半天看一眼也能看懂的东西了
陈晓有一双会爱人的眼睛谁懂,朱劲草看顾茉莉的眼神里都写着温柔
剧情还挺有意思的,男主和男女主爸妈演技也挺好
有些悬浮,对钱好像没什么概念,关是两小时800块的费用就很傻眼,两夫妻干的也不是什么高收入的工作吧,还要还房贷,钱说花就花的。家庭剧搞得跟探案似的,有误会-开始解密探索-误会解除-和好-又有误会---二十几集下来都是这样子的套路
求求你们这些编剧放过我们
戏剧化冲突多到不合理,逻辑硬伤,婆媳关系原生家庭婚姻相处买卖房屋霸总的爱独立女性每一下都要涉及,像迫不及待装满篮子的蛋—不管篮子有没有满,蛋的质量好不好。陈晓越演越沧桑后期可以用惨然形容。童谣秒回三十而已梗着脖子烦躁写在脸上。他们声称爱对方,行为模式又无爱,公婆强行洗白让人瞠目结舌,人物行为前后差异之大已经不能用心好但传统守旧来辩解。朱家家训朱家都觉不合理,平时乐善好施的开朗朱科长不觉得?无条件爱儿子要自尊忍辱负重的婆婆会拿着一叠酒店单据大闹儿媳公司?婆妈婚姻剧的顶峰果然还是双面胶,现代编剧写写恋爱即可。
3星。这类电视剧通病剧情不合理,把观众当傻子,浪费了卡司。
其实剧情为了发展打造的一些人设和桥段都不太真实,内容也比较简单,可能是自己年龄大了,不自觉的就流泪了。
这句豆瓣关注大概年龄低,不婚女文青较多,还有看两集就怒评的,分数着实低了。勤俭守旧的山东家庭与富庶宁波家庭的矛盾碰撞,脾气好的IT男与江浙沪独生女的家庭磨合,可能很多人觉得假,太狗血,可真实的魔都婚恋比这更魔幻不知道多少倍。两个主流青年演员扛收视率,四个老戏骨确保剧集质量,是个好剧,但不适合未经世事的粉丝们看。(腾讯视频@matepad11,荣耀50pro)
2024了,怎么还在拍这种毫无意义且完全不贴近现实的家长里短鸡零狗碎的东西。
跟着爸妈断断续续看完了,就是朱劲草的爹也太……,我知道现实生活中肯定也有这么爹的爹,但是他只有爹的部分真的已经让人从挠头到发笑了,这个小家庭由房子的问题搞到两个原生家庭搞到离婚的一切都很戏剧化,也是这就合上了它们中插的心灵小剧场,这其实是一个狗血戏剧而不是生活流电视剧
从海涛进门看到两个哥哥感慨“双喜临门”的时候开始爆笑,见到哥哥们一脸狗腿的样子和我如出一辙,说句哥哥们和他的冤种表弟不过分吧hhh
脑瘫奶奶一张口,我就给关了!
不要以为“小日子”就可以胡编乱造。
陈晓你是缺钱了吗!?
看了一下这个女编剧,全是烂片没有一个正常剧。 拍摄出来的每个人都是疯癫状态
晓哥是不是被编剧马扁了?还是欠导儿一部片啊?
朱大力太气人了 真想两圈揍过去!!!
两口子开钟点房的发票留着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