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在一次抵抗被收缴房产中和警察对峙 年幼的妹妹用枪射杀了警察 女主为妹妹顶罪坐牢 出狱后女主努力想融入社会 甚至恋爱 却很困难 想要找到妹妹的寄养家庭 对方也拒绝 最后寄养家庭的亲生女儿联系了女主 亲生女儿被死去警察的家人误以为是女主妹妹 搬家了她 女主救了亲生女儿 妹妹也和女主见面拥抱
Ruth Slater 一家,母亲难产而死,父亲自杀,女主 Ruth 独自抚养妹妹长大 5 岁,结果因为家中经济问题房产被银行收回,无立锥之地被误杀的警察一家,从兄弟俩人对话中得到,警察死后妻子终日酗酒,兄弟俩人自然就过早感受到了生活艰辛弟弟因为年幼受到的影响还算小,顺利结婚生子,但是幼年不幸福的家庭足以影响到自己的婚姻。
生活中也是充满各种不如意,缺少对妻子孩子的关爱。
最后导致妻子出轨,自己被极端情绪占据,绑架被抓入狱随后的生活的不幸就会继续转嫁再下一代 ......令人绝望的世道轮回,社会底层出现的一个微小的漩涡足以毁掉两个家庭三代甚至更多的人幸好编剧好心,没有杀死养父母家的妹妹,否则女主妹妹 Katherine 养父母一家也将陷入同样的诅咒中
看完电影也有点好奇就顺手搜了一把。
以下搜索结果不严谨、未考究、仅供参考。
美国青少年法(Juvenile Law)一般都以是否过了18岁生日来界定适用对象,各州法律也有区别,比如有10来个州规定是16或17岁。
有专门的青少年法庭(Juvenile Court)审理。
惩罚措施在违法/犯罪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大概是家庭监禁(电子监禁),训练营之类。
严重的犯罪(谋杀,强奸,持枪伤人等)如果性质恶劣,多次犯罪,可以被当作成年人进行审判。
也就基本上意味着可以按成年人犯罪量刑。
但根据之前判例被最高法院驳回的情况,死刑和终身监禁不得保释两项处罚条款已经失效。
案子在哪个法庭处理,法官/检察官基本上具有决定一切的权利。
也有10个来个州强制在一定情况下必须转移到成年人法庭。
按成年人量刑送监,就有可能是在普通监狱内设置的少年犯区域。
其它少年犯监禁的地方一般叫做 Juvenile Detention Center ,各地都有很多。
通常有单独的房间或者小格子间(Cell)。
有严格的作息。
有保安看守防止相互斗殴身体伤害。
在这里的孩子会被强制要求上学,做家庭作业。
但大部分提供的教育和医疗都不能达到正常的水平( few of these facilities provide either quality education services or mental health care or other services children need to heal. )少管所里出来的孩子很少有能健康成长回归社会的,大概中外都有这个共识,所以这应该就是电影里女主的考虑。
图片来自Juvenile Law Center公益组织,https://jlc.org
导演芬尼伊德的作品不多,大多数人对其风格不熟,但本片就是一本依靠剧情推动的商业片。
总的好方面来讲,故事完成度较高,剧情紧凑,手法熟练,几次内回就将前因讲清楚了。
表达的意义也很明显,讲述重生人回归社会种种遭遇。
布洛克的表演内敛而决断,性格鲜明,也决定了其命运。
影片色调朴实,整体蓝灰暗色为主,与情节相配合。
令人感到明显不足的是情节自洽性不够,据说根据电视剧改编,因此一些情节设计显得人造味道较多,比较生硬,凑巧的情节太多。
如果不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就不能让人信服。
同时,整个主题较为大众,令人反思的点不多。
推荐指数75/100,有空可以看看。
《不可饶恕》。
7分。
诺拉·芬沙伊德导演,桑德拉·布洛克主演作品。
很显然,这部片就只有唯一女主,桑德拉·布洛克饰演的露丝,她十分出色地完成了一个从不可饶恕到令人自我救赎的角色。
露丝服刑二十年出狱,一方面开始新的生活,一方面要找到妹妹并获得亲情的慰藉。
很遗憾,杀人犯出狱生活处处受阻,尤其她杀的还是警察。
不仅求职困难,即便找到工作,同事也对她十分排挤。
而当年她杀害的警察的两个儿子,也正寻仇而来,那一枪也打破了另一个家庭。
幸福是一样的,不幸有不同的不幸。
露丝用她的真诚获得了一个律师的支持,她最想要的是去参加妹妹凯蒂的钢琴演奏会。
但此刻,警察的儿子也正找上门来。
结局的反转确实令人泪目,桑德拉·布洛克一直保持着克制的表演,始终隐忍在即将爆发的边缘。
只要女主在的时刻,每一秒都充满痛苦。
感谢演技,单凭那张脸就足够表明过往一切的心酸和凄楚。
背负罪恶换取妹妹的未来,这条路上无人可诉,唯有挣扎咽下。
因为爱并不需要证明,更无需全世界知道,自觉值得就好。
虽然阴郁笼罩,外界却透露着温暖。
由律师开端,到他的妻子,到工作认识的男子,再到不愿开枪的警察儿子,每个鲜活的生命从抗拒转为接纳,深刻的表达出爱的含意。
有剧透。
两个情节一开始看没什么用后来觉得还是应该有:1,姐姐顶替,直接姐姐为了妹妹S人也说得过去;2,姐姐一直渴望妹妹对自己回应,不渴望直接keep the life going on也说得过去。
3, 是养父母的亲女儿看到信息而不是妹妹。
1说得通因为要(更加)合理化妹妹的PTSd以及妹妹最后对姐姐的拥抱;2说得通不仅是养育子女后的私欲还有树立人性而非神性的主角人格———说服自己是在救妹妹而非自我感到的traumatized妹妹。
3说得通其实是为了表达妹妹可以和过去说再见。
有评论点出养父母,律师,主角的阶层。
还有一点是养父母主流白人中上流人的道德体面,想要拯救社会边缘人士自我又陷入漩涡(养父的不屑,养母的挣扎) 最后还是看到光辉的,就是养父母全家搭进去但还不离不弃,挺体现中产没有背叛底层。
我还是挺惊讶现实社会有养父母这样中产的,明知其家庭复杂背景还领养了女儿供其优渥(不让主角和自己沾边除了完全不想有麻烦也还有不想影响养子,不想这个节骨眼影响养子的前途),亲女儿和养女儿情同手足还卷进去养子的恩怨。
我不做推断是否文化差异或者高等文化(笔者坚定无神论)但认为其做的很好了。
另外PTSd的确会模糊一整件事的内在逻辑或者时间线性逻辑,但PTsD会记得一整件事中的几个片段;所以妹妹会记得和姐姐的互动,会记和姐姐的情感,会记得激烈的和警察打架的场景,同时会记得S 人的恐慌感(但不一定记得具体怎么S人)。
妹妹弹琴时用的情感就是她以前的情感记忆。
我主观推断妹妹应该也记得姐姐顶替自己所以自己很内疚的那种内疚感,(因为如果不是内疚而是逃跑,那她不会想要搞清楚过去,也不会有结尾的拥抱);内疚感是人类情感一大类别,会极大关联人的行为,所以妹妹也会执着自己和姐姐的连结———钢琴,最后也会和姐姐拥抱。
确实几个阶层的人纠葛还是挺有意思的。
好莱坞演技实力派桑德拉·布洛克在2010年迎来过她演艺生涯的重要高光时刻,那一年由她主演的体育励志类电影《弱点》,影片以2900万成本,在全球收获了3.09亿美元票房,成为以少博多的经典案例。
这部影片另外一个厉害的地方就是,女主桑德拉·布洛克成功荣获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影后,那一年她46岁。
其实桑德拉·布洛克也算是好莱坞一众演员中的老资历了,1987年她就进入了电影圈,1994年与基努·里维斯主演的《生死时速》全球票房大卖,让她的名声大噪。
到今年桑德拉·布洛克58岁,到了她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演员,虽然气质依旧,但是容颜终究抵挡不住岁月的侵蚀,所以她与另外一位女神级演员妮可·基德曼采取了同样的选择:不加修饰的在电影中用实力说话。
妮可·基德曼在2018年曾经出人意料的出演影片《无间炼狱》,在片中完全一副老态龙钟的扮相,而桑德拉·布洛克则在2021年推出了她的同类型新作《不可饶恕》。
没错,这部影片的命名与多部著名影片撞衫,其中不乏薛景求的那部,还有东木的那部。
同样很让人意外的是,桑德拉·布洛克在影片《不可饶恕》中不仅破旧扮老的打扮,更是破天荒的出演罪犯的角色,并且整个角色的压抑情绪,从头带到尾。
桑德拉在片中出演的角色叫作露丝,多年前她为了保护妹妹和家,失手打死了警长,这使得她得到了20年的牢狱惩罚,在狱中表现良好的露丝被提前释放,但是整个社会对待罪犯是不友好的,这也包括监管她的警察。
出狱后的露丝最大的愿望是找到失散多年的妹妹,但是她曾经罪犯的身份成为了她重新立足社会的障碍,即便是她努力工作,即便是她拥有不错的木工技术,但旁人依旧用有色眼光来看待她。
通过分析剧情我们会发现露丝的内心一直是痛苦挣扎的,一方面她为自己的过失深深自责,另一方面她把失联多年的妹妹当作生活唯一的希望,好在她们最后相见了,为这个扎心的电影故事好歹带来了一丝新生活的希望。
整部影片的故事并无太大的创新,是用朴素的镜头语言来挖掘出人与人之间的大爱,属于是想用残酷的真实感来触及观众的心灵深处,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桑德拉·布洛克非凡的演技之上,这与妮可·基德曼在《无间炼狱》中所达到的效果如出一辙。
很多网友说,桑德拉·布洛克出演这部影片的目标是奥斯卡奖,如果从她的整体表现来说,她完全有拿奖的实力,至于说票房嘛,可能不会掀起太大的波澜。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看看片中露丝的生活遭遇,方感生活不易,请各位珍惜当下,且行且珍惜吧。
【END】
不可饶恕 (2021)7.82021 / 英国 德国 美国 / 剧情 / 诺拉·芬沙伊德 / 桑德拉·布洛克 乔·博恩瑟
桑德拉布洛克演的这一部电影确实主要是拍人性,原来这个可以这么说,是展现了最伟大的亲姐妹爱,即使是年幼的妹妹小时候枪杀了警长,但是姐姐宁愿坐20年的牢代价来维护自己妹妹未来的人,牺牲自己的人生,这种电影确实很难得,可以这么说,是一部高分的犯罪片和一部亲情片吧,可以这么说!
叫“不可饶恕”这名字的电影,真的好多啊。
片子看到一半时我很兴奋,因为它分明指向了我最喜欢的那种文艺主题——所有人都有罪,但所有人都很可怜。
只可惜,它的后半程,过于戏剧化了:救赎者(女主)的周遭,环列着助力者(律师)、阻碍者(收养人夫妇)、施害者(两兄弟)、缓释与疗愈者(水产车间大哥)、被保护的不知情者(妹妹凯瑟琳),然后助力者身边有质疑者(律师妻子)、质疑者变成了新的助力者,阻碍者身边有破局者(收养人夫妇的小女儿)、破局者因为扮演了疗愈者而险些成为最大的受害者,施害者曾经也是受害者,缓释者同时也是救赎者。
最后再反转出终极真相:救赎者并不是大家以为的犯罪者,她只是必须去成为保护者,于是砸进了一辈子去成为顶罪者。
多么严丝合缝的布点,多么教科书般工整的设计,但是,真的太刻意了一点。
当然,它的本质还是人如何与自身、与过去和解,或者说,所有人如何与一个背负污点的人和解,前者是哲学,后者是社会学,都有深刻性。
包括“被受害者的儿子具象地跟踪,被回忆阴影抽象地跟踪,由模糊而逐渐清晰的抽象,由清晰而逐渐混乱的具象”这双重阴影,以及“自己有意无意地,也成为了别人的阴影本身”,都很耐咂摸,仿佛都隐喻着人类的普遍困境。
可由于那个反转、由于女主从杀人的定案里被解脱了出来,这些主题反而弱化了,只能回到爱、牺牲和奉献。
导演想得周全,每次大动作之前,总不忘再给人物补一个刺激性的爆点事件:类似“弟弟撞破了妻子和哥哥的私情,摧毁了内心最好的防区,终于不顾一切实施绑架”。
然而,几个关键点还是欠说服力:兄弟二人的行为方式互换、律师妻子的态度转变,几乎都发生在一个瞬间——不过这些都很好猜到。
音效很好,对节奏的带动、对人物情绪的压榨,都有明显作用。
桑德拉•布洛克(这些年好像没谁叫她“傻大姐”了)演得真好啊,反正如果我是评委,一定会在今年的评奖季里给她一个影后。
约翰律师竟然是《全金属外壳》里的傻子派尔,爷青回。
作者信息:微信公众号:邵邵的私人书斋新浪微博:@聆雨子豆瓣&知乎ID:聆雨子
用力过猛了,剧情又太单薄,可惜
原本想给3星以上的,但是实在忍不了这种替人顶罪的梗,尤其是替5岁孩子顶罪。女主这种心理真的让人无法理解啊,也无法接受,真的超级讨厌这种梗好吗,这种苦难和痛苦原本应该可以避免的,而且知道真相的警长一家应该心里会舒服很多吧。
...
文不对题。为了矛盾冲突而强编剧情,通片都很是生硬。配乐简直就是灾难,听似营造氛围,实则喧宾夺主。
丽贝卡·豪尔、诺拉·芬沙伊德和赵婷是这两年让我非常震撼的三名女性导演,她们的发展轨迹也截然不同,后者是大制片人最喜欢的,前者兼备杰出制片人的眼光,本片的导演则是我最期待的真正意义上的硬核导演,在这部预算相对宽裕、卡司朴素且给力、题材中规中矩的影片中,她完美的控制力展现得近乎溢出,那种极具击打感的节奏、调度和用镜头咬住每一个角色攫取他们的气息、压榨他们的情绪,步步紧逼直到最后,真就一个爽字了得
桑爪很赞啊,最后那个大力又克制的涌抱太难了。后半段她的几次情绪起伏都给我整哭了,执着地怀着期待,却被内心的痛苦压抑,无能为力的人生好无助啊,还好一切努力都值得,虽然let it go很难,但日子总要继续。结尾哭抽了。当然大神的配乐也有加持。
小儿子太惨了
枪杀警长,坐了二十年牢。出狱后逐渐重新走入社会,同时又寻找当时年幼的妹妹。桑德拉·布洛克饰演的女主角,表演有些用力过猛,也许对获奖抱有期待。导演的叙述很不流畅,不断地用闪回来破坏节奏。故事本身尚可,只是女主用二十年牢狱换取妹妹的幸福,何必出狱后又去打扰其生活?安静地从她生活中走开,也许更理性。
宠妹
没人关心受害者及受害者家属,包括旁观者和施暴者。通常地,所有人的视角里没有受害者,没有受害者家属。
看过三部不可饶恕,这部最冷静最克制,可惜故事有点烂,桑德拉演得好~
剧情夸张,硬塞了诸多无谓的戏剧冲突,想从头到尾吸引观众的目光是不能依靠这种幼稚手段的,这只会让人产生厌烦情绪而已,同样的弊病还出现在配乐的使用上,配乐一刻不停的电影,真是很难顶。
比较平庸
看了前面20分钟,情节过于刻意,有点神神叨叨,后面情绪的演绎转折更是如此。
桑德拉布洛克的演技哀伤 沉稳 克制 是高级的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后一场戏的无声的拥抱,
东亚性很强
这个世界跟你想的完全不同
为爱而活二十年。
剧情略狗血,催泪但降低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