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萌要素:兄弟 中二 下克上 腹黑受 帝王受 强攻强受 3P 杀妻逼攻 反攻 军装 剧透是:虐身虐心 BE
片子本身制作倒是精良,服装道具都下了功夫,但就是一个字"雷",演员演技乏善可陈,故事更是刀砍斧凿。
剧中军服的用料相当不错,但刘德华的大衣造型竟然模仿WWII德国将军的军服,每个时代的军服都有各自时代的特点。
一味为了华丽而华丽,丧失了时代风格,给人的只能是对电影背景越来越游戏化卡通化的串味感!
民国初创,受到日本影响非常厉害。
而日本陆军军服又受到德国普鲁士军服风格的影响~!
大礼服的筒形帽子一直到蒋介石时期采用梅花大礼服还在用。
八路军的帽子就是德国山地师的帽子的圆筒形变种,直到二战胜利后,美国风格才大行其道。
说到肩章,清末新军有德国式的绳编肩章和平盘绳袖章,基本同日本明治时期的陆军,如日俄时期的,民国北洋时期的常服是竖式的肩章,立领,领章是圭型头,而正好和日本的燕尾型领章相反。
民国北洋时期的将校大礼服的样式是单排扣对襟立领,肩章的路子是日本式的圆盘式带穗大肩章。
立领和袖口都是印度丝绣菊花。
梅(国民政府)兰(伪满洲国)菊(民国北洋时期)松(本朝)嘉禾(民国海军,民国文官外交家)都被用了。
刘德华的对襟大礼服的来源是民国文官大礼服~,肩章又是美式的,杂拌凑的结果就是架空感YY风格。
同时有没做到疏密有致,没有节奏!
架空也没架空好的后现代混搭风格。
最后就是悲催的结局。
呵呵不声不响的消灭在娱乐大潮之中了。
不晓得为什么有人觉得差.. 在我看从头到尾没有可以出神的地方.. pace绝对完美剧情绝对紧凑饱满..虽然觉得不断强调少林精神有点小做作.. 整体还是不扣分..之前看过一个影评说为什么大家一定要把一部片拿去设定大片看 我觉得很对 难道一定要表达个啥不俗的思想传递个多深层的信息才叫好看么???
这电影想让大家看到少林功夫大家看到了 想让大家了解少林佛学大家了解了 想给大家展现宏大的场面也展现了 想考验明星演技也考验了 这不就行了么?
从电影院回家以后立刻找了所有能找到的花絮预告宣传等来看.. 从看完一直回味到现在。
所有人的表现都特别完美.. 都有大突破! 有看点!
以前不喜欢刘德华现在特别佩服他.. 50岁的人了真不容易.. 无论是文戏还是武戏都很惊人..看得出来下了苦功夫.. 尤其喜欢追马车那场戏.. 看得人特揪心特感动.. 还有女儿死了吃面的戏.. 那表情眼神一直在我脑袋里回放..谢霆锋真是有眼反派的潜质.. 第一个镜头一看到他就觉得不是好人.. 不知道是发型的关系还是什么 眼神很到位 整个人够狠 最后悔悟的表情太难忘了 吴京打得没话说 这就够了 他的出现就是展示功夫的 这点大家看到了成龙嘛 看点不大 给片子增加噱头而已 里面河南话是笑点 讲得不伦不类很不用心 不过想想他也不是片子的重心所以人家干吗要大费周章学河南话呢 去看吧.. 不会后悔的..
其实我很纠结,特别是作为一个河南人来说。
本来河南值得夸耀的东西就不多,少林寺算一个吧。
特别最近还组织少林武僧团到欧洲各国孔子学院去一路巡演胸口碎大石了。
我在这里唧唧歪歪说三道四,貌似很不和谐。
但我踌躇再三,还是要说,毕竟河南人很大一部分值得骄傲的地方都在历史上,如果这历史也被糟蹋了,那就真成了一个专门出皮包公司和卖假药的地方了。
而这块地方,毕竟也曾代代出过忠臣孝子,侠义豪杰的。
大家看了这么部电影,然后推演出河南人的群像,未免失真,也会怡笑于大方之家的,那我们河南人的脸不是就掉地下了?
几十年前的那部《少林寺》先不要提,当时的那个电影今天我们看来类似武术教学片,故事情节简单到几乎白开水,人物情感也就差用字幕标注出“愤怒”“非常愤怒”,“惊讶”,“猥琐”,……但是因为它早,大家也就奉为经典。
而且不管剧本多差,好歹里边有个“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千古传奇,还有个“家破——学艺——报仇”的经典桥段再加上李连杰的真功夫表演。
这些现在近乎幼稚的东西,构成了一种后来大批武侠片的核心元素,直到今天未曾过时,仅仅是大家不停的旧瓶新酒的倒腾罢了。
反观这部“新”少林寺,明星是晃人到眼花,但是怎么也看不出什么滋味儿来。
少林寺历史悠久,最早建寺自北魏年间,至今千余年,这悠长之岁月,选取哪朝哪代不好?
偏偏选民国。
也罢,民国未必不好,如果真的细挖内涵,将国粹的武术与西方科技之间的对抗做一个类似老舍《断魂枪》类似的解读或者延伸,体现古老传统的遗失与落寞,倒也不错;又或者跟随《精武门》《叶问》的脚步去挑战外国大力士什么的,拍的精彩好看,也倒可以娱乐大众,增加谈资,我辈河南土著将来行走江湖,起码对那些宵小之辈可以增加威慑。
未尝不是件好事。
但是陈木胜偏不,他要拍个有“内涵”的东西。
我不晓得这部电影出动这么多明星,少林寺花了多少钱,河南省宣传委员会花了多少钱。
也不晓得陈木胜是如何跟这些人打的保票。
也不晓得这些人给了陈木胜多少喜悦和烦恼。
反正就成品来说,是完全的失败是的,完全的失败。
民国初年的河南是个什么样子的?
不谈“盗匪猖獗,恶霸横行”的套话。
作为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发家的地方和老家,这个省份是绝对的直系军阀的地盘。
南军北上伊始,就是袁世凯的军事根据地,后来历次战争,包括北伐战争,都没有完全脱离直系军阀的完全控制。
至于后来的中原大战,那也不是小军阀之间的混战,都是大佬们做的推手。
总之河南这个地方,离北京南京都太近,不容许太多山大王的存在,大家也可以看到在民国各种革命起义中河南人大多缺席。
倒不是河南人天生安分老实,而是这地方太过重要,一有不对的苗头立马掐灭。
怎容你从容造反作乱?
所以河南当年确实盗匪林立,但是演化到军阀程度的小军阀占据城池的混战,未为有也。
好吧,你也可以说导演想咋拍就咋怕,反正不是拍历史剧,这本身就是个传奇。
好比我们说盘古开天地,谁会在意盘古的斧子是哪家铁匠铺出品的?
但是依然看的很不舒服,一场关于河南人生生死死的电影,大家都操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只有成龙大哥操着烂到了极点的河南话在哪里装傻。
庙门口搭了一长片床单和草席的棚子,这种东西在河南过冬,不冻死才怪呢。
好歹砍些树枝抹点泥巴什么的成本不会比床单高多少。
给难民发的馒头白的一塌糊涂,不说当年还没有现代化的磨粉机器,没有富强面粉,单单搞到这么多高品质的小麦少林寺也算是通天之能了。
吴京说粮食不够吃,我建议——私下建议,把磨面时候的麸子收集一下做窝窝头,足够过冬,也许还有富余。
如果成龙大厨厨艺高超,没准还能做出全麦面包什么的。
接下来又是熊欣欣一帮子人去偷米。
河南人基本不吃米,他们和陕西山西一样,都是面食动物。
主要是河南干旱,水稻种植困难,到现在也不过用来熬米粥喝而已。
陈导演天纵奇才,但犯不着擅自更改我们河南人的食性吧?
赈济灾民的时候发粥和窝窝头即可。
大费周章从南方进口大米和开办现代化的面粉厂满足大家对富强粉馒头的需求,实非少林寺所长……说说故事情节吧,刘德华是个军阀,带小弟谢霆锋打下登封城,对前军阀赶尽杀绝。
然后与兄弟内讧,谢霆锋造反,德华哥家破人亡,隐匿少林寺。
谢变态遂勾结洋人借修筑铁路之名盗挖国宝&……然后少林寺众人护宝救人,军阀洋人火烧少林寺云云……反正挺扯淡的,起承转合也欠佳,成龙也就真是个做饭的;刘德华貌似就是运气不好而已;谢霆锋很有饰演变态的潜质,他一旦动手打起女人来就很入戏,他殴打虐待范冰冰的镜头,比《无极》里对张柏芝的笼中戏弄进步多了。
吴京莫名奇妙就死于群殴,真该死不瞑目。
几个谢霆锋的爪牙也出现的毫无征兆,斧子兵貌似很帅,但是我不晓得这群人在机枪和榴弹面前还有多大战斗力,也许只好解释为这是为少林寺众人量身定做的拳靶子……刘德华的女儿萌到极点,但是一会像是三四岁,一会像是十三四岁,可塑性极强。
刘德华和他大哥火并,谢霆锋反水,各人的武装都没有出来厮杀,一开始就是追杀刘德华,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还非常不理解洋人修铁路偷国宝的计划是如何能加进来的。
虽说河南地下文物众多。
但是犯不着如此兴师动众,我不知道陈导演做了哪些功课,但是我但愿他没有去读东陵大盗孙殿英的传记,虽说这厮也是河南人。
但是谢霆锋身上明显就有这种偷坟掘墓的混蛋劲头。
再说说铁路,陇海铁路是河南省贯穿东西的大动脉,到现在也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一环。
但是这个铁路从1901年久开始修建了,就是说,几乎是戊戌变法之后就开始修建的。
最早修理的是洛阳至开封段。
1909年修通,最早这段是商办,没有外国人什么事情。
到了民国,才跟比利时人签约修造开封到徐州,洛阳到观音寺段的铁路,其后各段修建的断断续续,一直修筑到新中国建立,又修理了几年才修好。
纵观这条铁路历史,似乎没有太多国外势力入侵的痕迹。
不晓得这帮子不明来历的外国佬从哪里冒出来对少林寺指手画脚的。
何况登封未必有那么多国宝去挖,大头都在安阳和洛阳。
最后洋人炮轰少林寺的桥段也很无聊,且不说少林寺屡次被火烧,基本上没有被炮轰,单单洋大人能在中原腹地如此迅速的调集炮兵部队,已经让人匪夷所思了。
若是如此,安能有各路军阀安身之地?
大家早就做亡国奴了。
还有少林寺那个倒霉的方丈,每次少林寺危机,倒霉的方丈就像犹太人的约柜一样,只要拿来架在火上做人肉烧烤,事情肯定有转机。
但是不幸的是,这次由于科技的进步,导演与时俱进的改其为枪毙,遂不灵,白白牺牲了……纵观此片,最让本人满意的是成龙大哥的河南话,就凭他说的那几个“中”少林寺给他多少钱也值了……
活着未必是快乐的,死了也未必是痛苦的”这是我在观看《新少林寺》后让我印象极其深刻的一句话。
人生总是会有许多的名利诱惑你,你控制不了你的私心,而当你自认为得到了一切时,你一定会快乐吗?
不,就像结局中的曹蛮,他拥有了自认为的一切,可是他却如此痛苦,他真的快乐吗?
他一直以来想要除掉和他拼搏多年的“好兄弟”,他还有心吗?
有,他的确有心,只不过拥有了一颗狼心。
他杀人如麻,他无恶不作,他无情无义,他恩将仇报,他滥杀无辜,以至于他凄凉的下场。
尽管他活着,但他并不快乐。
这部片子中还有一个重要角色——侯杰,原本的他是一个军阀的少帅,为争权夺利而不择手段,残杀对手,欺压平民,以至于在自己被曹蛮背叛后,也众叛亲离。
女儿死了,妻子离去,这不是对侯杰的报应吗?
为了避难,侯杰寄居在少林寺,没想到,在寺里的生活让他大彻大悟,以武参禅放下了心中的仇恨,终于击破了大师兄的那一句“他心中念的是仇恨,是不可能结出禅果的”。
“他不死,我睡不着。
”这句极具讽刺意味又十分经典的话竟出现了3次。
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确实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弱肉强食,赶尽杀绝才是王道吗?
“你走啊,走啊!
”这是宋虎临死前对侯杰说的,侯杰残忍地把昔日的兄弟置于死地,可在最危急的时刻竟是宋虎拼了命救侯杰,这就是侯杰日夜想杀的兄弟?
而就在门外,曹蛮在黑暗中操控着这一切,他的眼里满是想除掉侯杰的杀气,这就是侯杰曾经最信任的兄弟?
这就是侯杰眼中对兄弟的分辨?
一切的一切都在那声声枪响中结束,最后的最后都在那具具尸体中诠释。
曹蛮最终的悔悟告诫着我们不要有贪念,其实你恩将仇报拥有的比你想要得到的廉价得多,当你不择手段的想要获得更多的东西时,罪恶就向你跨进了一步。
“迷途知返是智者。
”故事的最后,侯杰用尽生命保住曹蛮,曹蛮曾经如何对他啊,侯杰曾经如何残忍啊,这一切的一切竟是用这样的方式诠释!
这样让人震撼的一幕,让曹蛮也彻底觉悟了,企图搬开佛像,企图阻止灾难,他没有任何办法,没有任何办法赎罪,但最后,至少他放下屠刀,接受心灵的洗涤。
就像剧中悟道所说,少林寺一直在每个人的心里,虽然剧中的人物都相继死去,但是却换来了人民的安定。
这一幕幕,无不震撼人们的心!
看这电影时一直有几个疑问,有学历史的来传个道解个惑吧。
话说河南多山,电影里一直是骑兵来骑兵去的,我还挺不理解的。
查了查资料,当年是河南是冯玉祥势力范围,他手下是有骑兵的,而且打开封时也用了骑兵的,但是在嵩山那个地方,骑兵用得起来吗?
那个偷国宝的洋人不知道是哪国的,虽然讲的是带美国腔的英文。
查了查资料,当时吴佩孚的直系军阀的确从美国人手里买军械,但是他是从美商手里买的而不是美军。
而且美军穿那军装吗?
当时来卖枪械的洋人可能穿军装吗?
当时的装备力量不知道是怎样的?
火烧少林寺应该是发生在1928年,而且是煤油烧的,不是火炮轰的。
当时的火炮有电影里那威力吗?
看上去跟TNT似的。
军阀混战时期的少林寺的确比较破败。
不过为什么除了方丈之外没有一个和尚头上有戒疤呢?
连大师兄也没有呢。
至于成龙讲的一口方言杂烩,我只听出少许河南口音+山东口音+港式普通话。
据说成份比这个要多得多。
配乐是Nicolas Erréra,还不赖。
刘德华还是无间道里的刘德华谢霆锋还是无极里的谢霆锋范冰冰还是赵氏孤儿里的范冰冰吴京还是西风烈里的吴京成龙还是齐天大圣里的成龙洋人还是火烧圆明园里的洋人方丈还是新闻联播里的方丈编剧跟晚上7点那个肯定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
在动作影院频道里看了,因为一直不想花七块钱买D5。
总结不了太多,感想嘛,也“不外如是”:1、“阿”弥陀佛在搜狗拼音中念e,但搜狗是不对的。
南怀瑾老师早就解释过了,“阿”就是a,释方丈起码普及了一个知识,这是这位监制对本片唯一的贡献。
2、据说谢霆锋的左手无名指在拍男儿本色时受伤了,拍少林寺时又加重了,所以一直戴不了戒指。
今天看起来,这是个伟大的铺垫。
3、成龙的那口足以让天津人抓狂的夹杂着陕北普通话的山东话,唐山人听着很亲切,但他说,那其实是河南话。
4、当年段祺瑞大战张勋的时候,几万人打了一整天,放了几十万发子弹,不过打死了几个人,这就是那个年代的武器和准头。
但华仔的部队居然拥有一梭40发的全自动步枪,他为什么没能统一中华,侵略日本?
5、全国武术冠军吴京,少林第32代弟子释行宇,文武小生出身的余少群,几十年武行熊欣欣,正宗螳螂拳宗师于海,统统被人活活打死。
唯独不会武功的霆锋,坚挺地活了下来。
6、在经历了侯高俊杰、林妙可、阿尔法等童星的失败尝试后,终于找了个日本小女孩——你们就是再骂也不失国体。
香港影人的政治觉悟令人肃然起敬。
7、“爸爸爱打架”的画怎么看都透着一股清新脱俗的日漫风,而且我敢保证,其原料是获得了国际NON-TOXIC无毒认证,通过了欧洲EN71标准的进口水溶性蜡笔。
8、演员表里白冰、梁镜珂等一众美女,谁见到了?
9、范爷的整容确实成功,很漂亮。
10、少林奉行慧能法师的禅宗一门,讲究见性成佛,众生平等。
怎么到了释永信这一辈,竟成了“少林寺,不可辱”?
那你告诉我,可辱的是海南岛呢,还是吐鲁番?
“蹩脚电影之所以充斥着暴力,是因为导演没有能力借助朴素而节制的手法表达强烈的情感,”(by 弗朗索瓦·特吕弗) 可能是我看片儿之前给自己扎预防针扎太多了,我居然觉得这片儿还行……一开始我给打了3星,纠结中我深刻反省,以后TMD不能看那么多国产电影了……纠结完了还是改成2星了……平庸就是罪过!
(另外,片中所有人都说”阿(a)弥陀佛“挺让人抓狂的,不应该是”阿(e)弥陀佛“吗?
)百度百科:《佛光大辞典》阿弥陀佛(梵文:अमिताभ)梵语amita,意译无量。
另有梵名Amitayus ,音译阿弥多廋,意译无量寿;梵名Amita^bha ,音译阿弥多婆、阿弥亸皤,意译无量光。
关于阿弥陀佛,阿字之读音若依据我国辞典则为e音,若纯系依据梵文原音则为a音。
怎么概括《新少林寺》这部电影呢?
以下几句评价应该能说明问题。
电影打着新版名号,骨子里陈旧一套;演员疯狂用力,但故事真不给力;标榜动作大片,除了出操练武,不见有功夫。
再多的不是,归结到最后就一点:剧本不行,漏洞百出,难以让人信服。
尽管跟老版关系不大,然而挂上了新的名头,观众难免自行比较。
很显然,出品方认为三十年前的成功因素依然存在,像对少林寺的向往、不见冷的功夫热,不明真相的观众一进电影院,很容易选择冲动消费。
我觉得,《新少林寺》固然能有可观的票房数字,不过这跟电影质量无关,它也无法重现《少林寺》风靡全国的效应。
这不是一个没有电影可看的年代,而是一个充斥着中国式大片的年代。
与其说《新少林寺》更靠近老版《少林寺》,不如说它根本就是一部标准的合拍大片,散发着铜臭。
像自己人互搞完毕,外国人也莫名来掺上一脚的桥段真是恶俗无比。
最可笑的莫过于《新少林寺》不停给自己立牌坊,连少林精神之类的都替观众总结陈词了。
试问,少林精神在谁身上,是那个苦口婆心不惜留下来殉葬的侯杰?
还是最后不知从哪蹿出来、对着老毛子一顿狂抽海扁的和尚们吗?
《新少林寺》网罗了一票以过度用力而出名的演员们,他们个个不辱使命,争相比拼。
几个老面孔勉为其难,新面孔难当大任。
想捧新人?
想推童星?
面对这样一部电影,那还是看过就算了罢,他们没被问候就该谢天谢地了。
正如陈木胜在《全城戒备》后刷新了自我认识,面对去年的《未来警察》,刘德华在没演技的履历多添加了一部作品。
《新少林寺》里头,不管怎么个落魄法,咆哮打人还是黯然动剪,依然可以看到老天王在不停耍酷。
演过一些玩命角色后,谢霆锋这回拼命使坏,拿着两把刀子耍暴力。
很遗憾,额前那一缕头发出卖了他。
面对这种把坏字写在脸上的角色,当真没有什么好说的。
少林寺那边,难成大器的吴京,每部电影里他都会习惯性地比划上几招,结果依然是炮灰一名。
阴阳调和的余少群,打完咏春倒来少林客串了,问题在于这真不是唱戏的电影。
至于剩下练块的、方丈老头还有一堆小屁孩,他们几乎可以统统省略掉,眼不见心不烦。
再有改走幽默路线的成龙、专接苦命克夫女的范冰冰、难民中分外抢镜好吃好喝的大活人……,话说这么多人凑一起,《新少林寺》能不闹么。
答案是非常闹,闹心,闹得慌。
照理有少林冠名,《新少林寺》的动作场面应该有点讲究,结果很遗憾,它只对得起片中出现的“不外如是”。
其实问题也很简单,这帮人没一个能打的,空有装模作样。
刘德华和谢霆锋,你让他们在旺角闹市追逐一番还可以,真要老老实实打一番拳脚功夫,他们彻底不行,否则甄子丹这些年就不用这么拼命了。
偏偏这两人戏份还超多,互相使坏,你方唱罢我登场,黑也黑得没水平。
导演显然也意识到这是个问题,那就安排上几十号人出操练武,荒野上辟块地,多打几遍,足可以拍MV了。
如果炸掉少林寺能解决所有问题,那把剧本付之一炬岂不是更加快意。
因此,说《新少林寺》不接地气、没想象力,真还不是冤枉了它。
【羊城晚报】
没报什么期望,所以没没怎么失望。。。
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看,但是感觉还是挺混乱的。
你看谢霆锋那个B样,换成黄晓明就完美了。再把成龙换成王宝强。。。
编剧完全拿观众当傻逼 剧情可以说集弱智无逻辑之大成 | 亮点是成龙爷爷不知道什么地方的口音“帮帮你”以及谢霆锋贱到要死的演技
也只有陈木胜会拍大片
国产古装片大部分都这样的题材了,浪子回头,大仁大义。
阿弥陀佛
成龙的天津味道的河南话简直就是败笔!!
浪费胶卷
x
虽然没觉得特别烂,但是个别五星评论看着的确恶心...您不去当老千实在可惜了
三大武指一起出手,动作当然好看!马术和爆破都逼真震撼。可惜那两条木头不会演戏。剧情没有代入感,节奏也有问题,线索全散了。好在始终围绕苦与禅做文章,还不算脱线。
这个应该叫做阿(一定要念a)弥陀佛
比期望的好很多
释永信自己怎么不演啊
作为一个合格的爆米花电影,新少林寺还是不错看的,至少我和我朋友在影院看得蛮尽兴。(建议看粤语版,没有生涩的国语配音,会比较入戏)
123@三里屯VS花 说实话真的很烂。。。再说一句实话真的比全城戒备要好!
跟本没那么烂么
豆瓣的人都瞎眼了嗎!這麼好的電影評分如此低。無語!
比较垃圾,看在我又哭了的份上,给3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