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丑闻笔记

Notes on a Scandal,丑闻日记(港),丑闻纪事

主演:朱迪·丹奇,凯特·布兰切特,汤姆·乔治森,迈克尔·马罗尼,比尔·奈伊,朱诺·坦普尔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丑闻笔记》剧照

丑闻笔记 剧照 NO.1丑闻笔记 剧照 NO.2丑闻笔记 剧照 NO.3丑闻笔记 剧照 NO.4丑闻笔记 剧照 NO.5丑闻笔记 剧照 NO.6丑闻笔记 剧照 NO.13丑闻笔记 剧照 NO.14丑闻笔记 剧照 NO.15丑闻笔记 剧照 NO.16丑闻笔记 剧照 NO.17丑闻笔记 剧照 NO.18丑闻笔记 剧照 NO.19丑闻笔记 剧照 NO.20

《丑闻笔记》剧情介绍

丑闻笔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希芭·哈特(凯特·布兰切特 饰)是学校里新来的美术老师,她年轻美丽,气质高雅。老教师芭芭拉(朱迪·丹奇 饰)悄悄地关注起希芭,并渐渐和希芭结成好友。希芭把芭芭拉当成密友,向她倾诉年迈丈夫的无趣,女儿的叛逆和儿子的低能。两个女人结为看起来温馨又和谐的忘年之交。 无意中芭芭 拉发现希芭与学生的不伦之恋,她逼迫希芭承认了奸情,并答应保守秘密。可是两个人的友谊却由此变质。保密人芭芭拉对希芭的占有欲越来越强,希芭在秘密被泄露的威胁下一次次屈服。然而秘密总有被泄露的一天,保密人事无巨细的日记转瞬成了记满丑闻的笔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荒原上的青春神父教我的事县界完全陌生特种兵王之原子核爆爱乐骑士狂暴3:击倒总统虎啸龙吟各取应得龙与虎漳水情失踪禁地第二季红缨枪糟糕历史第六季末日哲学家城堡岩第二季复仇狗联盟偷孩恶灵绿皮书GAMERS电玩咖!黑狐之绝地营救书店小熊维尼:血染蜂蜜一个烂赌的传说这是恋爱!不良少年与白手杖女孩五彩神箭太极英雄我想和你在一起魔法少女奈叶TheMOVIE1st请说你想要什么

《丑闻笔记》长篇影评

 1 ) [电影]《丑闻笔记》:最黑的黑皮书!

暴发于弗吉尼亚的校园枪击案刚刚被证实为一个23岁的韩国人所为,相信这让很多中国人都松了一口气,但和当日的“9·11”一样,竟然也有不少人幸灾乐祸,这很令我吃惊。

如果凶手真是中国人(事件爆发后一度有传闻说凶手来自上海同济大学),那么随后将引发的负面连锁反应,想必连奥组委都会胆战心惊,但杀戮者不是中国人,我们就有权利旁观取笑?

美国的霸权(包括其文化、经济的优越感)令其成为众矢之的,早已成为积重难返的事实,然而部分中国人总是在这种特殊时刻表现出落井下石的功利态度,也同样令人感到无比遗憾。

在这样一种复杂心境下看《丑闻笔记》这部电影,感觉实在是怪怪的,如同你将赤身平躺在地,胸口压着巨大黑石,而高高举起的铁锤,却迟迟不肯落下。

《丑闻笔记》所描绘的人性阴暗面成份相当复杂,它既让人感到孤独者内在的巨大激情,同时又告诫你,那很可能是极端危险和有害的,这一点主要由朱迪·丹奇扮演的女同性恋者诠释。

朱迪·丹奇出神入化的演技令其塑造的角色看上去如同一个恶魔,虽然看上去她只不过是做了符合她内心逻辑的事情,貌似可以获得同情,但当我们坚持看到影片的结尾(影片巨大的阴暗确实曾令某人企图中途退场),这种同情便会荡然无存。

凯特·布兰切特的表演,则富有更具魅力的不同层次,完全不亚于朱迪·丹奇。

英国演员的扎实功力,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抛开影片令人不快和耸人听闻的主题不谈,《丑闻笔记》在人物关系处理上那种不断变动、永无宁日的做法也同样令人不安和赞叹不已。

剧本来自英国记者卓依·海勒的同名小说(该小说2003年小说曾入围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的决选名单),有力的台词如同砖块掷地有声,尤其朱迪·丹奇狡黠刻薄的内心独白部分。

从故事结构分析,影片属于典型的“1+1=3”格局,既完全可独立成篇的凯特·布兰切特不伦之恋部分和朱迪·丹奇同性恋阴谋家部分叠加,形成了另一个节奏更紧凑、戏剧张力更丰富的“第三故事”,这种叙事技巧,同样值得借鉴和学习。

——电影,是人类最黑的黑皮书?

以今日论,貌似确实如此。

http://blog.sina.com.cn/u/4b658a99010009me

 2 ) 坚决加入Cate Blanchett爱好者队伍

Cate Blanchett,真喜欢真喜欢真喜欢……看来恋母情结是严重的。

其实剧本很一般,可信度有点差,但是演员很好。

老太太说的那句话很深刻,大意是什么才是孤独和寂寞。

说那些家庭美满生活幸福的人常常一个人独处一个晚上或者偶尔受了点挫就小资兮兮的顾盼自怜好像全世界就数他(她)最不开心最受伤全世界都在happy唯独把他(她)落下了……其实这算个p。

真正的孤独和寂寞是一个人日复一日的独自等待,坐在街角把交通员挥动的手臂都看出慢慢看出节奏……人是最耐不住寂寞的。

 3 ) 女人最大的心愿-评《丑闻笔记》

“女人最大的心愿,是有人爱她。

” 《尼罗河上的惨案》不知道是多少年前看过的片子,情节都模糊了,这整部影片的最后一句台词却记忆深刻。

话是莫里哀说过的,今天再想起来,还是只能感叹一句:深刻啊,说到女人心里去了。

前两天看了《丑闻笔记》,不错的电影,看到了两个被爱逼得有点疯狂的女人,忍不住又想起莫里哀的话。

为什么希巴会和一个年纪只有自己一半的学生发生关系?

电影里,她想很了久,回答说:“很久都没有这样被人爱过了。

”那个爱你的人,他会给你递纸条,上面写了约会的地点;会守候在你回家的路上,一言不发地注视着你经过;会突然出现在你常去的面包房,以及任何意想不到地方,只要你一抬头,就能看见他;会在想念你的时候拼命地给你打电话,不分时间和场合,让你狼狈不堪;会在半夜里不停地给你发短信,上面尽是肉麻的字眼……一切地一切,叫人痛苦又甜蜜,倍受折磨却又无法抗拒。

就像是一去不回的初恋,感动得心都痛起来。

是啊,有多久没有这样被人爱过了?

所以希巴控制不了。

尽管她知道那只是个15岁的孩子。

也许,年轻时候丈夫也曾经这么追求过自己。

他大她太多,老成稳定,足够地宽容,把她当成一个孩子一样呵护,甚至在知道了她不忠之后,仍然接受了她最终的归来(希巴就是一个孩子。

面对一个犯了错的孩子,你还能怎样?

)。

希巴一定很爱她的丈夫。

曾经那么朋克的一个人,居然会接受一个大自己16岁的律师,还有令人头痛的叛逆女儿和智障儿子。

她洗去脸上的浓妆,挽起头发,洗心革面做贤妻良母和循规蹈矩的好老师,一心一意操持起全家人的圣诞大餐。

可是,理智是那么容易被摧毁,现实如此不堪一击。

生活太漫长了,长到令人绝望。

就算你明知等那个男孩到了35岁,一样会忘记他15岁时的誓言,也仍然抵不住想去飞蛾扑火。

芭芭拉是另一个出彩的角色,朱迪·丹奇的表演可圈可点,风头盖过布兰切特。

这个被孤独和欲望折磨了太久的女同性恋,在长久的等待中失去了理智。

心爱的小猫死后,爱人又最终选择了和家人一起去看儿子的演出,颠狂和愤怒完全控制了她。

但她很快恢复了平静,埋掉小猫之后,她冷静地接待了同事,然后“不经意”地透露了希巴的秘密。

那一段,像极了《金锁记》里张爱玲对七巧的描写:七巧有一个疯子的审慎与机智。

她知道,一不留心,人们就会用嘲笑的,不信任的眼光截断了她的话锋,她已经习惯了那种痛苦。

芭芭拉在众人眼里,也是一个疯子吧。

做完这一切,芭芭拉躺在浴缸里,慢慢地等待自己处心积虑的设计在人们的嘴里发生化学反应。

内心的欲望升起来,就像浴缸里的水激荡着她的身体。

这孤独的肉体已经多久没有经过爱情的洗刷?

指尖触碰爱人手臂的那种感觉,如同蚂蚁般细细地、但却刺痛地啃食着她的心。

还是张爱玲那一句话:多少回了,为了要按捺她自己,她迸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楚了。

很精彩的影片。

非常衬莫里哀的话,就像是给影片写下的注脚,十分贴切。

女人大概就是这样一种动物。

只要你爱她,她哪怕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全部财产(就像《尼罗河惨案》里被丈夫杀掉的琳耐特),抑或是不惜身败名裂、抛家弃子(例如希巴),不然,她就变成了痴狂的曹七巧和芭芭拉,焦虑和渴望把她们的心灵烧到干涸,烧成灰烬,然后把身边的人一起拖下去。

寂寞的女人们啊!

 4 ) Notes on a Scandal, 不,那不是丑闻!

Notes on a Scandal, 中文译名为《丑闻日记》。

2007年的片子,我如今才看,似乎有些过时。

故事讲的是“希芭·哈特(凯特·布兰切特)是学校里新来的美术老师,她年轻美丽,气质高雅。

老教师芭芭拉(朱迪·丹奇)悄悄的关注起希芭,并渐渐和希芭结成好友。

希芭把芭芭拉当成密友,向她倾诉年迈丈夫的无趣,女儿的叛逆和儿子的低能。

两个女人结为看起来温馨又和谐的忘年之交。

无意中芭芭拉发现希芭与学生的不论之恋,她逼迫希芭承认了奸情,并答应保守秘密。

可是两个人的友谊却由此变质。

保密人芭芭拉对希芭的占有欲越来越强,希芭在秘密被泄露的威胁下一次次屈服。

然而秘密总有被泄露的一天,保密人事无巨细的日记转瞬成了记满丑闻的笔记。

”以上是豆瓣上摘过来的剧情介绍,其实,不太符合故事本身的意思。

最起码,老教师芭芭拉对年轻教师希芭的关注不仅仅是关注,她更强烈的愿望是让希芭作陪伴她一生的“朋友”。

这是一个老T追求自己伴侣的故事,我觉得这个“丑闻”一点也不丑。

芭芭拉芭芭拉是个让人可怜又可悲的人物。

她偏执,自私,还略带神经质的品行让全校的师生都不愿意接近她。

故事还隐约透露出芭芭拉对前任“好友”詹妮弗的影响,最后的结局竟然是法院判处她不得接近詹妮佛500尺。

她到底做了什么咱们谁也无从考究,但是从结果看肯定不是好事。

我不愿意编剧把一个老T写得如此让人不能接受。

似乎在某些正常人的眼中,T就是偏执的,就是自私的,这根本就是无端的臆想。

其实换个角度来想,芭芭拉只是走在寻伴的路上,走得急了一些 芭芭拉把一切都写在日记里,被希芭发现了她对她不仅仅是朋友的意愿。

希芭愤怒了!

我想到了自己,如果是我,我可能也会挣脱着逃跑吧。

我不允许一点欺骗,坦白的表态永远比用欺骗的手段得到心爱的人要来的更自然,也更容易让人接受。

是的,芭芭拉太着急了。

故事的最后,芭芭拉买了新的日记本,她要开始新的生活了。

在她最钟爱的山顶长椅上,一个姑娘坐着。

芭芭拉上前搭话,邀请那个姑娘去看音乐会。

姑娘欣然同意。

然后字幕开始缓缓上升。

看到这个结局,我不知道是该为芭芭拉的新选择高兴还是为她屡试屡败的生活感到悲哀。

我跟杜马都沉默了。

过了一会,杜马问我:我老了也会变成这样吧?!

我看着她,轻声说:不会的!

到时候你还有我呢,我怎么能让你去找别的姑娘呢

 5 ) 希巴式婚姻

朱迪.丹奇演得出奇的好,而面对如此老戏骨,凯特.布兰切特也能做到毫不逊色表现出自己的角色,好像看《血色将至》一样,欣赏两个好演员精彩对戏,非常之过瘾。

内容暂时抛开不说,单就希巴的生活,让我印象很深。

希巴嫁给一个大自己二十多岁的男人,她的儿子是弱智,女儿没有教养,丈夫温和而平庸,她做家庭主妇做得疲惫不堪,亲戚瞧不起,认为她是个花瓶。

其实不光是巴巴拉,在观众眼中,那家庭与亲戚,也是个和她细腻优雅毫不相干的地方。

家人并不了解希巴,她有自己的角落,独自一个人,或者接待她的好友,希巴实际上很寂寞,就像她对巴巴拉说的:婚姻很幸福,但是——也就是那样了。

幸福,而且,寂寞。

不相配的婚姻一般都会平稳,各取所需,但是也容易产生失落。

丈夫是个正常生活的平庸丈夫,妻子是个有点敏感小资的“伍尔芙”,其实很多“伍尔芙”都渴望找到一个这样的丈夫,因为她们不能面对现实,所以需要金钱和完全真实给与的安全感。

但是安全感同时也意味着乏味与平淡。

“伍尔芙”又是不甘于平淡的。

“伍尔芙”们的悲哀在于,生活上她们依赖性如此之强,自理能力如此之弱,所以精神上她们“高”于众生,现实中她们又“低”于众生。

她们的细腻与优雅在亲友面前不值一文,也就没人珍惜,没有地位。

就像希巴,生活优越,单纯,很可爱很美好,然而得不到别人的承认,不是好老师,不是好主妇,她是个被排斥在社会圈子之外的人,一个花瓶。

她们自视甚高,所以认为很多问题,即使说出来,别人也无法理解。

同时,她们的生活太早就按部就班了,希巴年轻时候也有过个性时代,但是很短暂,她很早结婚很早要孩子很早经历家庭生活,所以,她也很早就厌倦。

文艺女青年的最大悲哀是,永远认不清现实,也无法勇敢面对现实。

这样的希巴在强势的对手面前,就总是显得过于被动也过于软弱。

开始她面对小男生追求的时候,就单纯相信这是个很美好的故事,结果发现自己被一个十五岁的小男生给耍了。

一直到玩火自焚,希巴终于被迫面对丈夫的愤怒时,她也能说实话了,她的寂寞,她的孤独,她的不满,她的压力。

如果她能开始就与丈夫公开谈一谈婚姻上的危机,是不是这些能够避免?

就像事发后,希巴离开丈夫,躲避到巴巴拉家,丈夫在她临走前,愤怒已经转变成悲哀,说出那些责备和自我责备,然而充满情感的话,是很令人感动的。

为什么不能和丈夫先去谈自己的寂寞和厌倦呢?

是不是每一段婚姻,都面临着,越相处,话就越少的寂寞?

希巴不知道怎么和丈夫去解决这种问题,而她的丈夫似乎也没有发现妻子的这些问题。

人与人,是不能互相沟通的,哪怕亲密到一张床上,每个人仍然是孤独的。

这就是希巴的孤独。

她的婚姻可以引申出一种类型,一种互补婚姻的不相配隐患,变成某种婚姻模式,“希巴式婚姻”引发的“希巴式孤独”。

希巴属于倒霉透顶的一个,她被勾引和十五岁的学生发生关系,最后又逃避到了同性恋老师身边。

她的一生都被自己的愚蠢毁掉了。

讽刺,但是也值得同情,被单纯蒙住了眼睛,自以为聪明的玩禁忌,结果赔得惨兮兮。

从希巴的角度来说,这种结果让她感到愤怒和委屈,明明一切似乎是美好和浪漫的,可是不知怎么一来,一切都不对劲了,她的感情变成了可笑与可鄙的,为人所不齿的。

她成了被人羞辱和嘲笑的对象。

没错,活该,中年孩子妈,世事百态都该认得清,该做不该做的也应该明了,何况,她自认为自己在玩一玩,耍小聪明,结果是最后被人家耍了。

对方毫不负责任利用自己年轻加学生身份的弱势去勾引老师,这样的不伦之恋中,最后是不懂得保护自己的小白老师承受一切惩罚,代价太大了。

当然,这不是电影想表达的最终目的,这只是电影主题“两个孤独女人”的副产物。

 6 ) 你以为你是沃尔芙?

电影改编自一本小说,小说没来得及看,总结电影内容如下:女老师西巴新到某中学,深受广大群众喜欢。

包括历史学老师老处女芭芭拉和某小男生。

西巴的老公大她二十岁,儿子是先天愚型儿,女儿是小叛逆。

西巴敏感温和,把孩子的生活照顾得很好,但老公年纪很大了,她有点疲倦和孤独。

小男生疯狂追求西巴,追是追上了,最后却分手,因为小男生厌倦了。

芭芭拉是真正的主角,她比别人更喜欢西巴,也摸得准她的习惯,成功地建立了两人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

问题是,她不可能突破西巴的家庭,占有西巴的感情,老太太怒火中烧之下向校方告发西巴和学生的私情。

起初西巴不知芭芭拉的真实意图,在社会和家庭压力之下向芭芭拉寻求精神安慰,当她发现真相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庭。

关于女人之间的感情,这部电影谈到了spiritual recognition。

影片表达的方式合理,耐心铺垫,火光冲天,潮水退去,生命再次萌发,松与紧的衔接恰到好处,真实而富有节奏感。

其实spiritual recognition不仅发生在同性之间,也可以在异性之间,我坚定地认为,如果两个人发生了spiritual recognition,很难不弄出点事事非非,因为它的冲击力太强大了。

能和世俗观念合拍,那就是美好而持久的关系,比如爱情和婚姻,如果和世俗观念恰好背离,那就是丑闻了。

芭芭拉是同性恋。

她在感情方面屡战屡败不是因为其同性恋身份,而是因为太过强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

在理解力方面她是高手,从相识到相知的过程中控制西巴易如反掌。

然而技术手段只能帮到一时,不能帮到一世。

偏巧芭芭拉对感情对象的精神世界水平要求还颇高,非西巴这等秀外慧中的女子不要。

最终两个人零距离面对时,以西巴如此高的天份总会识破千秋,她怎么会被芭芭拉全面操控了去呢?

婚外情是任何时候都时髦的话题。

本片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扮演西巴夫妻的夫妻演得好。

所谓师生恋在这部电影里只是婚外情的浇头。

片子里精神力强到堪为对手的,是芭芭拉,西巴和她老公。

小男生是药引,谈不上地位。

里头的台词:“你以为你是沃尔芙啊?

”看得我笑出眼泪。

这世上确实有一群文艺女青年,时时记得祖上有个叫沃尔芙的奇女子,三天两头拿她出来晒霉。

做人做到沃尔芙这样,地下有知,大约没得安生。

 7 ) 都有那一天

由丹奇的独白开始,越发的喜欢里面的台词。

或者是自嘲的挖苦。

然后发现,但凡是受过一点现代教育的,都会暗合那种节拍——我知道你要我知道什么,认同什么。

丹奇对布兰,可能是爱,可能是独占欲,或者两者没有分别。

在一个人终老之时,他会考虑,是猫更贴心,还是人更忠诚。

我们早有子喟叹过了。

子曰:“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家庭、婚姻、情感和精神的愉悦,莫知之。

 8 ) 可以重拍一个版本吗?

周六晚上看了在硬盘上放了N久的一部英国电影〈丑闻笔记〉,据说是根据真事改编的,有小说,后来又拍成电影,从名字一望便知是表现人性阴暗面的,我也做好了拷问灵魂的准备。

片子是典型的英国电影,一个老女人平实的旁白,演员表演扎实,拿捏的恰到好处,几段戏剧性的冲突煽情而不显做作,相形之下,咱们的土导演在处理类似题材时就显得太低能了。

当最后Cate Blanchett扮演的老师结束这段不伦之恋后回归正常生活,而 Judi Dench扮演的老处女又瞄准下一个猎物的时候,我的心里稍稍有些失落,虽然这部片子已经在进行一个相当有深度的讨论了。

上了豆瓣,准备打上三星,表明是可以看看的片子,不做特别的喜好,习惯性的翻翻别人的评论,一行标题触目惊心:他们真的在相爱,整个世界可以闭嘴了!。

先照抄一下这个真实故事:真实版的她当年33岁,他12岁,9年前,他们“坠入爱河”,当时的她已经结婚,有四个孩子,8个月后。

东窗事发,她锒铛入狱,却发现自己怀了他的孩子,第二年,他们的女儿诞生,她也获得了假释,出狱没几天,她不顾禁令,又去找他,这一次,他们在车里被警察发现,法官再也不能原谅这个女人,让她坐牢一直做到到了2005年。

在狱中,她再一次怀了他的孩子,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女儿。

     8年的铁窗生涯,8年的相思苦,出狱后,他们再次请求法官让他们相见,这个时候,他已经长大成人,别人再也管不着,还好法官不是法海,终于网开一面,2005年,在同居几个月之后,他们举行了婚礼,花童是他们的女儿,还有和前夫生的四个女儿。

如今,他们秘密的生活在一起。

英伦的报纸上报道了他们的婚事,标题是:《他们真的在相爱,整个世界可以闭嘴了!

》。

百度了一下,我始终没有找到这篇报道的原文,显然,真实版的故事比电影更加震撼,我给电影改打了四星,不是推荐电影,而是推荐电影背后的故事。

小说写于2003年,没有预见到真实版的结局,电影拍于2006年,导演仍然安排了一个商业片的结尾,可见标榜自由的西方仍然是不乏卫道士的,也是讲究主旋律的。

同样是英国电影,〈英国病人〉中男女主角的爱情虽然不伦而且自私,但是在西方价值观的尺度容忍之内,电影歌颂他们,称之为爱情,但是这个真实版的不伦之恋更加的惊世骇俗,以至于连虚幻如电影都不敢把他们的爱情加以歌颂。

客观说来,片子的导演立意不在这个不伦之恋的本身,而是着力在刻画巴巴拉的内心世界,从这点上说,批评导演似乎是诛心之论了。

突然想,如果这个故事以B级片的方式拍摄,或者发生由法国人来拍的话,或许可以拍成另一个版本。

 9 ) 一点随想

凯特布兰切特的影片过去零零星星也没有少看,但也是囫囵吞枣了,真正意义的应该是这部影片,从这部影片开始重新审视这名澳洲女演员,现在看来,魔戒中的精灵女王的翩眇,也仅仅是她的小试牛刀了。

这部影片中凯特演技爆棚,是不是我喜欢的女星太多了?

当初忽略了她?

朱迪·丹奇,过去也是零零碎碎的看过她很多影片,在这部影片里她奉献了影后级的表演了。

007里面的M,尽管处境不多,但高超的演技,足以证明她绝不是一名普通演员 影片涉及到了禁忌,所以未必会赢得奥斯卡那些评委的青睐。

其实就是表现的是二个不同生活境况的二个孤独的女人的故事,影片讲的是人类最为可怕的情感--孤独,而不能因为故事本事不伦之恋那么简单。

影片中芭芭拉(朱迪·丹奇)对宠物猫的眷恋,这种孤独尤为明显,有些人认为芭芭拉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女人,哈特(凯特布兰切特)之前或者之后,似乎她都在控制自己喜爱的女人,但我觉得这是一种强烈的孤独感。

所以这部影片的现实意义很大,而芭芭拉也是孤独感使然。

人类最为可怕的情感莫过于孤独了,这种情感会在各种类型电影中体现出来,比如《心慌方》中,当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孤独感会异常强烈,是那种极端的孤独感。

人生的另一个我要爱的女人,至今还在地外某个星球上等着我,可我就是找不到她的坐标,我没有办法星际穿越!

这种孤独感也异常强烈

 10 ) 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

世上的人有很多种。

他们的欲求也大不相同。

你的欲望是什么?

“独占一个性感美人,驾驭别人,奴役人性”老教师芭芭拉想要的,是掠夺,是完全的侵占,不允许半点轻易背叛。

美术老师希芭想要的,是性的吸引,疯狂的肉欲,年轻盛放的激情。

希芭丈夫想要的,是有责任心,能照顾低能儿,承担生活压力的人。

学生15岁男孩,想要的很简单,性,发泄青春过剩的荷尔蒙。

一个心理医生告诉我,施与受,任何一种关系的存在,都是因为双方满足了各自的需求欲望。

否则,这种关系不会维持长久。

这里没有黑白对错,找到适合与你维持关系的那个人过好自己的生活。

《丑闻笔记》短评

有,两个女人的对手戏演得可好了

2分钟前
  • SSEN
  • 力荐

这类剧情的片子我真是没抵抗力啊

3分钟前
  • vii07
  • 力荐

结局减一颗星,男导演果然是不懂女人,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关性和欲的。

5分钟前
  • Enjoy🌈Rachel
  • 还行

叙事结构挺传统的。Sheba丧父所以迷恋比自己年长许多的老师可以理解,恐惧刻薄的母亲又找了个刻薄的年长朋友是怎么一回事,好吧,换个说法可能也可以解释……不过教员找上门来问能不能帮忙搭桥婚外情这个情节是不是有点太突兀…… 我挺喜欢这个情节的氛围:两人闹掰后Sheba跑出去发疯大吼被记者围住,Barbara出门又护着她把她劝进门来,一片狼藉中,两人都平静下来,秘密被戳穿后,一些真正的东西似乎真的可能在此萌生。anyway怎么又想到登堂入室了

9分钟前
  • ahc
  • 较差

啊?愚蠢的无法自控的花瓶,变态阴狠的老拉拉?有理由怀疑是男凝视角下的丑化女性,但是,不得不说,任何时期的大魔王都好美!

13分钟前
  • 过青川
  • 较差

飚戏

17分钟前
  • Diablo
  • 推荐

这部电影充满了尴尬啊。尴尬。尴尬。

21分钟前
  • 眉毛大王。
  • 还行

演技!

23分钟前
  • 感情丰富的毛巾
  • 力荐

对于年轻人的性侵犯从来不会因为变老而改变,这是一个关于爱和妒忌的故事......

28分钟前
  • Pentecost
  • 还行

演得不错

30分钟前
  • summer
  • 还行

恋情关乎年龄和性别

32分钟前
  • 金属
  • 力荐

人要是到了这个地步,比恐怖片还恐怖.这片看着会想起《天才雷普利》。凯特布兰切特在这片里很漂亮。

37分钟前
  • 王筱驴
  • 还行

主旋律~主要是看美女~~~~

41分钟前
  • 米莱·八洲
  • 还行

觉得一般

42分钟前
  • 子璐
  • 较差

相对幼齿小白脸,还是比尔耐伊更靠谱

45分钟前
  • The 星星
  • 推荐

危险的家伙们 可怜的欲望LES调教手册

47分钟前
  • BOO
  • 还行

这是一部好电影。但是我不喜欢。太阴郁了。寂寞杀人。两位女演员真伟大。人应该在正确的地方释放和克制~否则,是会给自己他人都带去承受不起的伤害的~何为正确呢?就是——如果你做一件事情没有原因,那么请先找到它再做——一个你可以解释得了自己行为的状态~

49分钟前
  • Larbre
  • 推荐

没有想象中好,但是可以和马特呆萌的天才雷普利互文,值得注意的是,两部戏都有凯特布兰切特但是她卻有本事演出两个极致。

50分钟前
  • 七姐Clau☁dia
  • 还行

可怕的老处女,以及朱迪-丹奇可怕的演技。

53分钟前
  • 不流ᝰ
  • 推荐

干脆,锋利。芭芭拉说希芭喜欢一种特定类型的男人,其实她自己才是这样,结尾她还是找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去搭讪。寂寞这种情绪真可怕。

56分钟前
  • 掐恰恰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