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鲁尼娅
Господ постои,佩图尼亚神加持(台),上帝存在,她的名字是佩托尼亚,上帝存在,她叫佩托尼亚,上帝是存在的,她叫佩特鲁尼娅,主啊,她的名字是比
导演:缇奥娜·斯特鲁加·米泰夫斯卡
主演:拉宾娜·米特威斯卡,彼得·米尔切夫斯基,赫瓦特·杰斯哈瑞,马里奥·克涅佐维奇,佐里卡·努什瓦
类型:电影地区:北马其顿,比利时,法国,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语言:马其顿语年份:2019
简介:三十二岁的佩图尼亚身材微胖、相貌平平,空有一张历史文凭却毫无工作经验,面试再度失利还被男主管狠狠羞辱。在返家路上,佩图尼亚遇上男士限定的年度主显节“泳渡夺十字”大赛,抢到十字架的人将获得一整年的好运。神父在吟唱时失手提早开赛,上百位教徒壮丁争相跃入冰冷河水,万念具灰的她也不假思索地跳河奋游,竟破天荒抢得头筹。男性..详细 >
用一个宗教活动的性别成见来揭露女性在社会中遭遇的歧视,以极度限定的视角和场景来增加矛盾的紧张感,这些是这部电影吸引人的地方。但比起女主,我可能更欣赏那个女记者。歧视或不公,是你努力了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才有资格说遭遇了歧视,才有底气去争取。如果人设一个废柴,嘴上说我可以,行为上消极,那被看轻和是男是女没有关系吧。
这要不是女导演拍的我能打一星的水平
不被重视的弱者,心疼电影里的女性
【B+】关于女性、关于宗教,有些片段很有力。结尾大减分!如果停在片中女性朝向屏幕外的注视该有多好。
很有趣的人物设定,历史学家,大龄女青年,无业,后续的故事发展中,落入女权主义的俗套中了。
前段还能看到一些机械的喜剧,随着突然进入到严肃话题,既不够展开讨论,也没能形成体系,基本也就止于演员被摄影机逼问:你还有什么控诉要说?不要急,一一说。
3.5 构思是非常巧妙,但剪辑有不小的问题,而且某些段落未免太刻意。只是某种意义来讲,在这些议题上走向希望而不是深渊,本身是一件值得赞扬的事。
如果上帝是个女人呢?
故事太单薄
/C-/厌女症患者!#大和谐影展2nd.#
「那我呢,难道我就没有选择幸福的权利吗?」直白的影像,讽刺的口吻,大胆批判马其顿对于性别的不公,冲撞保守的宗教戒律,更呈现出司法和媒体的种种乱象。特立独行的佩特鲁妮亚,仿佛是上帝派来考验那些陷入疯狂的世人,缩影了整个荒谬社会,成为一则当代警世寓言。@2020.6.6
马其顿
一个十字架引起的电影
「FIRST第二场」故事讲得非常好,但结局戛然而止,极尽周章地讲好铺开一个现实,然而也只是个现实,放弃了深入 。如果它是关注于个人思想层面的胜利而顾不得大局,那宗教与女权的主题绝不是通过个体上的解脱就可以承载的。
台词凌驾于调度,风格卡在现实主义和寓言之间且不知变通,中段还给人一种“至少剧本会还不错”的错觉,然而剧作很快就迎来了全线崩塌,所有人物都变成了(甚至不行走的)观念输出机器,男性包围警局的重场戏和结尾每个女性的脸都点一下的配乐段落都太糟糕了。被浪费最严重的角色是电视台记者,电影的性质与媒体“秃鹰”式的行为几乎是同质的,延伸到戏外,本可以是一种很有趣的讽刺,然而导演还是选择了最保守的方式来呈现这个角色。
法国文化中心,10.25,导演映后。
四星半,很喜欢。这个电影厉害就在于非常有力量,从剧本到摄影到表演基本没有弱点。从佩妮娅跳入水中一刻电影就熠熠闪光,让人眼睛不想离开一秒。对白幽默感十足,摄像机镜头到现实的几个转境拼接也很有意思。对马其顿保守社会的抨击切中要害,还是第一次进主竞赛的女导演,大爱!
被轻慢、被矮化、被侮辱、被掠夺、被侵害,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世界上所有女人的共同经验。所有男人认为是常态的、规则的、不应改变的、无足轻重的日常生活。历史的经验投射到现代,并不会带来改变,法律的、宗教的、人性的,没有任何一个框架尝试改变这一切。
这不是我看过的最难看的🙂
喜欢辛亥革命的女人,抢到了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