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宛若冰面下的两尾鲤鱼,游弋在寒冷的江水中,未能相忘于江湖,惟有相濡以沫,相伴终身。
”电影《他的》故事从表面看来以井川迅为主角,起初的戏份将他作为楔子娓娓道来,实则围绕日野比渚的人生展开,他有过一个男朋友,即井川迅,后来他提出分手,和玲奈结婚,生下女儿小空。
多年以后,渚与妻子离婚在即,带着女儿去找迅。
他的男朋友迅回家,远远地看见一辆车停在家门口,再走近些,发现还有一个小女孩,正在吹泡泡。
他上前问道,她是谁,怎么会在这里?
小女孩说爸爸不让她跟陌生人说话。
迅还欲再问,这时,旧日的爱人重新出现在他的身边。
他带着一霎那的失神,看向渚,听他介绍,这是自己的女儿。
渚和其女儿来得突然,以至于迅毫无准备。
迅看着渚的时候,有心酸难过,也有意料之外的喜悦,而在复杂的情绪之上,还蒙着一层淡淡的忧虑和恐惧。
渚说,他要离婚了。
迅发问,为什么要来找他?
电影最初的镜头是渚和迅春风一度,而后两人自香梦沉酣中缓缓苏醒,随后边说边笑,相互交换上衣。
在如此浓情蜜意的氛围里,渚却对迅提出分手。
迅诧然,默默接受了渚的提议。
迅离开渚后的经历并非完全空白,由迅和会社同事出去聚餐的场景对话,可见一斑。
坐在他身边的同事窃窃私语,讨论迅在大学期间有过一个同居的男朋友,两人不知为何分手,其音量足以让在座的其他同事听到,那位同事还直截了当地问迅是否确有其事。
迅唯唯,扫视众人的目光有几分躲闪的意味。
他否认后,同事当即开起黄腔,不加遮掩地调侃迅。
可能这也是迅从都市逃离,回到乡下的原因之一。
太多的目光聚集,太多的流言纷扰,积下重重压力,令迅喘不过气来。
他回到青山绿水之地,剪除多余的人际关系,保留单一的人际交往,像是游荡在山间乡野的一缕孤魂。
绪方先生曾向躺在溪流边、脸上盖着书、无所事事的迅说,迅那副样子就跟以前的他一样,但是后来他不那么做了,因为像那样躺着,会让人觉得跟死人一样。
迅再次“活”过来,约莫就是前男友渚和其女儿出现在他的生活。
单手打鸡蛋和睡前读童话等等,都是迅自己不会去做的事情,却像杨花柳絮一样飞到了他的家中。
至于那件交换而得的上衣,为信物,为线索。
两人重归于好以后,迅再次穿上渚留给他的衣服。
暗黄的灯光带着岁月流逝的痕迹,影子拉长,侵蚀记忆,两人的身影半晦半明。
目光相对,以首相抵,记忆涌现,静谧无声之中,有雷霆万钧。
又如小空被玲奈带走,渚和迅谈及过往,情欲夹杂着爱意来势汹汹。
天边阴暗的云,房子里清晰可闻的呼吸声,面前触手可及的爱人,火种在灰烬堆里埋藏着,骤然间绽出一片红亮的火光。
过去的记忆在一个理智的人看来,是毫无力量的,而这样的人也会略显薄情。
当所爱之人暴露自己的脆弱之处,诉说对往日的怀念之情,斯时斯刻,前尘如何,旧怨如何,都化作风烟消逝,眼中的这个人会变得易碎而深情,让人忍不住捧在手心,万般疼惜。
《断背山》里杰克死后,恩尼斯将两人的衣服重叠在一起,悬挂于衣橱之内。
此所谓睹物思人。
想必在渚离开的漫长岁月里,迅也会时常拿出渚的衣服凝视罢。
当时的恩尼斯不是不爱杰克,他深爱着他,但囿局于各种原因,他没有勇气陪杰克踏出那一步。
他抚摸杰克遗留的衣服,痛悔失去爱人,所表现的思念和痛苦是真切的。
渚将婚姻开始到结束的过程悉数告知迅时,他的忏悔也是真挚的。
他为了挣脱桎梏,逃逸世俗的笼子,主动选择进入另一笼子,在那个笼子不断地沉沦,不断地坠落,幡然悔悟到他错失了心底深爱的人。
“行路难,不在山,不在水,只在人情反覆间。
”渚从婚姻中清醒过来,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浮云遮望眼,再见到迅之面容,他始觅得灵山。
绪方先生问他们何时开始喜欢阅读的?
渚和迅相继表示,因为受到对方的影响,才喜欢看书。
绪方先生不追根究底,畅然大笑说道,于一生中,遇见一个人,然后人生陡转,未尝不是佳话。
渚和迅遇到了彼此,改变了生命的轨迹,潜藏于血脉之下的多情被唤醒,一次辜负就是伤心动骨,焉能再次别离。
这不是一个卧冰求鲤的时代,不会再有人以身体的温热去融化冰块,祈求愿望成真。
他们宛若冰面下的两尾鲤鱼,游弋在寒冷的江水中,未能相忘于江湖,惟有相濡以沫,相伴终身。
渚、迅二人的这段“久别重逢、失而复得”的恋情在本质上还是延续了一贯的套路化思维,其主旨也是不言而喻,在于揭示社会环境对于同性恋群体的歧视与包容。
而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作为同性恋的渚和迅又是否有勇气去以真实的自己面对来自他人异样的眼光。
渚对妻子说出真相的那一刻是他接受自我的时刻,而迅是在绪方先生的葬礼上对众人开诚布公说出自己和渚的爱人关系。
会社聚餐时他的连忙否认,小空童言无忌说出渚和迅君接吻时他仓惶走开,比起这两者,迅经过绪方先生的开导以及小空的话语,他才正式地有了行动。
他的妻子就日野比玲奈这条线而言,比渚和迅的爱情线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通过渚对迅所说的台词和镜头对玲奈的生活的交代,可以得知,玲奈与渚在澳大利亚相识,后来两人回到日本,结婚生女,保持男主内女主外的家庭模式。
玲奈以翻译为工作,负责养家糊口,渚则尽心尽力地照顾女儿。
在此过程中,渚曾多次出轨。
他对迅坦白过曾经与几个人有过肉体之欢,到最后,却发现自己不能忘记迅,才和玲奈坦陈事实。
这一段以台词的方式讲述,是有意地在模糊渚这个人物的粗陋之处。
影片对渚、迅和玲奈的处理是近乎悲悯的仁慈,惮于将每个角色最深层的恶念剖析出来,像是有一层蒙了水汽的、冷冷的窗户玻璃,借此看到的人物都是朦朦胧胧的。
渚和玲奈对坐,说出事实。
玲奈的神情流露不可置信。
显而易见,在与渚的婚姻里,她没有怀疑过对方的忠诚,她还在反复地询问,难道你没有爱过我吗?
数载相处的丈夫婚内出轨,为了一个分别许久、不再谋面的男人,竟提出与自己离婚,对玲奈来说,不啻于是晴天霹雳。
原来婚姻这条木船,只有她还在划桨拨水,对方早已收篙停棹。
如果影片不是从渚的视角去讲述,而是站在玲奈的鞋子里去观望所发生的一切,就会发现玲奈的人生也不春风得意。
她从小到大,也面临了许许多多的困境。
玲奈承受的痛苦是多方面的。
玲奈与渚打离婚官司时,律师建议她说工作期间可以把女儿放在母亲身边照顾。
建议甫一提出,立刻遭到玲奈的反对,她再三地说不可以。
但为争夺女儿的抚养权,无奈之下,她还是去寻求母亲的帮助。
母女话毕,起身离开之时,母亲轻飘飘扔下一句,不听父母的劝从,执意结婚的结果就是这样的下场。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联系到玲奈前面否定律师的建议,不难想到玲奈的成长过程之中,她的决定和行动有多少次受到母亲的阻挠,当她的婚姻以失败而告终,再去找母亲时,是如何忍辱含羞,委曲求全。
女儿小空在玲奈母亲的严苛要求之下,如玲奈幼年时一般重复地书写五十音,不容许出现一丝一毫的过错,像是严防她重蹈玲奈的覆辙。
餐厅里,母女两人说着话,母亲的目光忽然飘忽到远处一对貌似情侣的男子的身上。
她在想些什么?
玲奈的话语打断了母亲的思绪。
母亲看向玲奈的眼神变得黯淡。
她的“幸灾乐祸”也变得黯淡。
夫妇二人对簿公堂,在此段情节里有一处比较有意思的对比,就是渚的律师是女士,而玲奈的律师是男士。
作为女性的玲奈争取婚姻权益时,寻求男性主导的权力的庇护,作为男同性恋的渚却找了一位女性来为自我主张权益。
性别的对立在此刻交错重叠。
以男律师为代表的目光去审视,小空在父亲和父亲的情人组成的同性家庭里成长是很奇怪的。
他用了“异常”这个词语,而女律师则反问道,什么是“异常”?
对证人的提问与回答环节中,证人对此犹豫不决,不知怎样作答,男律师稳占上风。
同性家庭在目前的情况下,的确不符合一般人对于家庭的想象,包括后来的判决,这也是我观看影片时感到遗憾的地方,后文会再说到原因。
第二次庭审,出现转机,玲奈因离婚和工作双重压力,不堪重负,醉酒打了小空一下,导致小空离家去找爸爸,迷路后被警察发觉,记录在案。
这成为渚和女律师一方打败玲奈和男律师的有力证据。
男律师以传统的、固化的角度去处理这桩案件,认为将孩子判给母亲,是理所当然之事,母亲远比父亲更会照顾孩子,而当时的法官也确有此倾向。
这体现了所谓的“男性思维”“父权社会”根深蒂固的影响。
殊不知,渚照顾小空的时间更多,而玲奈则扮演“养家之人”的角色。
男律师凭着惯例思维在打这次官司,所以在女律师提出将警方记录作为补充证据提交时,他才会手足无措、茫然四顾。
这位女律师十分理性。
对于法官的倾向,她表示接受,认为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可她认真对待,搜集证据,想要打赢官司,对于渚最后的和解方案,她也表现出接受的态度。
固然是其义务所在,但是我却隐约觉得她表现出一种宽和大度的包容力。
两位律师在这次官司中各自所站的角度,是两种“他者”对同性家庭的解读方式。
渚看见玲奈眼看着失去女儿,种种悲苦浮上面容,遂提出和解。
后来,玲奈也发现女儿对渚和迅的思念,带着她去和两人见面。
玲奈和迅举首远望,小空学骑自行车,渚在一旁与她嬉闹。
玲奈饶有兴致地对迅说,她到现在还不会骑自行车,这是个秘密,不要告诉渚和小空。
归结到此处,会轻易地发现家庭问题依托于法律和群体的道德是无法彻底解决的,最终还是要回到“个人”身上的。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人,一对当事人处理问题的办法和另一对极有可能是云泥之别。
婚姻状态之内的人走出去,会面对滔天风暴,心灵要宁静下来,就必须是自己心甘情愿地去完成从前抵触的某项事情,才能与外部世界达成和解。
他的女儿听过一种说法,称孩子是婚姻的防腐剂,更有甚者认为孩子是铁链,足以锁住爱人,维系婚姻,固若金汤,地老天荒。
我一向是对此持有反对的意见。
在《他的》里,玲奈和渚相恋,玲奈怀孕,生下小空,像是普通的年轻夫妇一般沉浸于婚姻的美好之中。
她专心致志地工作赚钱,小空的抚养重担几乎都交给渚。
在庭审,对方律师的质问她时,她都不能回答出小空最喜欢吃的食物、最喜欢的童话故事。
但是,前面出现过玲奈知道小空喜欢钢琴的片段,因之,说她对小空完全不了解也不可能。
忙于工作的她对小空的了解只是不如陪在小空身边的渚一般了如指掌。
小空亲眼目睹渚和迅接吻,没有大惊小怪,而是把它当作一件可以与外人道出的小事。
在绪方先生的葬礼上,她对迅说,渚和迅的恋情一点都不奇怪。
从孩童天真的角度看来,两个相爱的人亲吻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没有奇怪之处。
她甚至还会幻想渚、迅和玲奈都能陪在她的身边,照顾她。
成年人们在经受历史与文化的洗礼以后,往往会站在“保守主义”的一边,不自觉地认为先人前辈的所言所行,是正确而且不容置疑的。
《他的》给出了一个对立面,就是老人们的态度。
老人们闲来无事,说长道短,在知晓渚和迅的恋情后,纷纷侧目以待。
迅不堪其扰。
绪方先生邀他上山,开解他说,此处是外乡人的聚集之地,村里的人热情善良,长日无聊,免不了有些口舌是非,告诫他有了所爱之人就该珍惜对待。
与之遥相呼应的是,绪方先生的葬礼上,迅决定坦陈内心。
老人们均是全神贯注地听着,唯独一位,自顾自地握箸吃菜。
等他说完了,老人淡淡一笑,说不是什么大事。
导演用镜头刻意地表现这位老人的行止。
不难发现,她的身上有宽厚坦然的特质,是人生经过大风大浪后的沉稳,是看清世俗制度的从容自在。
新生的灵魂和老去的灵魂在葬礼的时候,共同表达出对迅和渚的恋情的接纳。
这种接纳是人性的,老人、孩子们没有将他们的朋友和家人排斥在他们之外。
人不是一座座孤岛,而是一块块土地,因此才能相连成为大陆。
结语《他的》优点显著,故事架构简单,不蔓不枝,现在和过去交错映照,从迅、渚二人重遇,打离婚官司,到三人尽释前嫌,全心照顾小空。
整体感觉像是料峭春寒时节一夕轻雷落万丝,拂面而来有微凉之意,旋灭旋生,不久之后即是阳春三月,落下一场细雨,催开桃李花百枝,莺燕林间自在啼。
与此同时,它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
从女性角度,简而言之也就是玲奈这个人物的角度来说,玲奈和渚结婚,婚后赚钱养家,她长期以为丈夫爱着自己和女儿。
离婚前的她失望之余,便是通过法律途径取得女儿的抚养权。
她伤心悲愤过,但她的情绪克制,少有大肆外露的时候。
这令我想到《线上的我们》里,伊东晃的妻子白石穗香也是如此。
因为她们有工作,有独立的资本,角色设定也是才貌双全,所以她们对丈夫的背叛表示愤怒和哀痛的同时,也依靠自我强大的自愈能力走出破碎的婚姻。
玲奈低头去求母亲,只为夺得抚养权,白石穗香和伊东晃交割财产后,投身到工作之中。
诚然,她们的举动令人佩服,可从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观众的期望。
是否同妻会逐渐失去“愤怒”的权力?
她们被安置在一个温良贤德的模版中,面对丈夫的背叛,只能故作潇洒地离去,甚至还要通情达理地和丈夫的情人成为好朋友。
若是如此,看似玲奈、白石穗香们获得自由和独立,但她们暗地里丧失了一部分话语权。
客观上,她们可以对背叛婚姻的丈夫扇巴掌、泼咖啡,不论他出轨的对象是同性还是异性。
细究她们悲伤难过的根底,或者说造成她们婚姻悲剧的原因,仅仅是她们不忠的丈夫吗?
不,她们的丈夫是推动者,严重点可说是施害者,同时他们也是受害者。
当今的社会环境下,他们不得不隐藏自身的取向,从而将自身的悲剧扩展到其他人身上。
更深广的层面,就形成了整个社会对同性恋群体的误解。
说到底,女性群体和同性恋群体都该争取自身的权益。
没有一项权益是不通过斗争就可以获得的,每一次斗争都伴随着流血和牺牲。
除此以外,是关于抚养权的判决一点,小空终归玲奈抚养,这也是建立在双方互相理解的基础之上。
渚明白玲奈这些年辛苦工作,无暇陪伴小空成长,自己是因为玲奈而得到此机会,才能看着女儿一点点长大,他在律师堪堪打败对方时临阵止战。
玲奈也明白了渚对女儿的细心照顾,更加明白迅是真心实意在照顾小空,至于小空在离开渚和迅以后亦是发自内心地想念他们。
这是一个富含人性温暖的结局,可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婚姻都能以这样的标准来收场。
法庭戏的冲突不够剧烈,也就直接导致后来的原谅和理解如白开水一般平淡无味。
将小空的抚养权判决给玲奈实际上是一种讨巧的做法。
家庭关系在信息时代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从以前常见的三代同堂,到三口之家,再到现在司空见惯的“一人暮”,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人吃饱全家不愁。
家庭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我们思维中的家庭关系和伦理关系还没有发生变换,我们可以接受夫妻(或者祖父母)双方抚养孩子,也可以接受父亲或者母亲独身一人抚养孩子,然则我们鲜少去想两位父亲或者两位母亲抚养孩子的方式和过程。
撇开电影的主题,假设渚和迅抚养小空,其后续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它的意义不低于单身母亲抚养孩子,甚至更加广义深远,会提供出另一种可能。
可惜的是,导演止步于此,如同蜻蜓点水似的一掠而过,没有对此进行探讨。
总而言之,《他的》不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也不是一部成功的人文主义电影。
它的力度类似于隔靴搔痒时手指的力量。
但是,它的可看性并没有因此消解,仍然具有观看的价值,就如同画家在画布上描绘出线条,而红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彩需要观众自行涂抹。
(文/月落星沉)参考作品电影《断背山》白居易《太行路》甘宝《搜神记》王安石《登飞来峰》庄子《庄子·内篇·大宗师》秦观《春日》日剧《线上的我们》乔纳斯·嘉德尔《戴上手套擦泪》大前研一《低欲望社会》全文共6138字,感谢阅读,欢迎点赞和留言。
下篇文章再见。
对引战、无礼、恶意的评论,善用举报功能未经同意,禁止搬运、二传、修改、发布本文
感觉,前传里的渚已经死去了。
会不自在地在迅面前说着自己工作上的失意,放不下的自尊,还云淡风轻的提起自己中意过一个女孩并与之结婚生下了孩子。
我无法想象前传中的渚会在迅面前说出这样的话,我印象中的渚,还是那个会在女生面前平静地说着“这不是奇怪的事,对我来说,这是自然的事情”的那个少年。
我印象当中,他对迅的好感从来无从遮掩也不屑遮掩,但长大后的他,却如此的庸俗,如此的,没有担当。
为了理想而抛弃爱人,为了现实而妥协,为了自由而放弃家庭。
是生活和岁月改变了他么,又或者他本就如此。
一直如此的想让自己迈入“正常”的生活,却又不愿接受“正常”的束缚。
当渚哭着扑进迅的怀里说,没有你我活不下去的时候,我已经不敢相信他到底有几分真情。
——————————抛开前传带来的影响,其实这也是一部比较真实的同志片,为了让自己融入群体而结婚,结婚后因为真实的自己离婚,婚姻生活中诞生的孩子,亲子间斩不断的羁绊,家庭动荡带来的伤痕。
是一部即使he也让人很心塞的致郁剧。
能在一地废墟中重新站起来建立信任重建感情还是一件难得的事情,且行且珍惜。
这世上对我们束缚最大的东西,也许正是自己的内心。
小空一脸单纯地说“爸爸喜欢阿迅,阿迅也喜欢爸爸,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这并不奇怪吧?
”的瞬间,让我想到了,“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
”抛开有色眼镜,感情即使在同性之间产生也仍是感情。
很庆幸,迅终于能勇敢地让真实的自己面向大家。
也顺利收获了大家的善意。
很多人不喜欢在同性题材中见到被牺牲的女性,一无所知地和明明是同性恋的丈夫结婚,但不可否认,这确实是普遍存在的事实。
应当正视而非忽视。
对于渚的刻画,其实可以更丰满一些,有些单薄了,饰演这个角色的演员演技也略差,在渚放弃抚养权的那里,他彻底告别了自私的自己,但影片里感觉轻飘飘就过去了。
怎么也没想到开局竟然就是全片最甜的地方。
———————————青蛙离开后,我打扫了信箱,里面塞着青蛙用来当被子的无花果叶,每片叶子上都工整写着“请寄信给我”(我想看渚信里写的什么😭😭)——————爸爸你好吗阿迅你好吗决定哪天要来的话,请寄信给我———————————————前后两部都这么伤,剧组应该赔我一部足够阳间的甜甜的恋爱,就从岛上分别到毕业分手前拍出来补偿我的精神损失就行了。
迅真的是个很温柔的人,没人认识的村庄生活也是我梦寐以求的,真好。
全片只有两个(大概)地方出现了bgm,所以真的和现实生活一样,没有那么多烘托气氛的手法,只有平淡缓慢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所以才造就了各种各样的观点,想法。
玲奈的律师,渚的律师,法官,村里的美里,护林员(?
大概)绪,佐子姐,看的时候就会想,他们身上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以至于态度如此不一样。
这样思考过,就不会生气了,毕竟各有各的故事,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玲奈的童年生活一定没有小空幸福吧,即使是在妈妈的养育下长大,甚至应该是感受到了压迫,毕竟妈妈看来真的对玲奈很冷酷无情,玲奈也不会骑自行车,所以最后才释怀了心结,愿意让女儿和爸爸以及他的同性伴侣接触。
渚,这个角色不好评价,是太多现实人物的缩影。
但不管怎样,最终还是勇敢地站在了迅身边,算他是个男人。
迅,温柔强大包容,清醒。
我甚至觉得,即使渚最终选择和玲奈重归于好,他也只会站在桥的一端目送,然后继续回到村庄一个人过悠闲的日子。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他认命,又会勇敢争取自己的幸福,从怨恨不温柔的世界到反省是自己对世界不温柔。
我自问做不到如此这般清醒,沉溺于现实中的一丁点甜头,殊不知在何时现实就会给我当头棒喝。
接受,还是,反抗。
反抗,是人类的大命题,接受,会让人过得更幸福。
#含剧透#当渚再一次出现在迅的面前时,会好奇渚带着女儿去找迅的目的是什么,当看到他带着女儿寄宿在迅的家里,作为观众会觉得很过分,当初提分手的是渚,现在和妻子离婚想到救命稻草的也是渚,这样对迅真的不公平,从上半段的剧情会觉得渚好渣,渣完妻子又开始渣迅,可到了后半段,整体的剧情其实偏向于现实向,作为同性恋要怎么面对这个社会,怎样去迎合社会,怎样在这个社会里生存,真的很难。
看到渚对迅坦白自己内心想法,看到了渚作为同性恋想在这个世俗眼光中生存,他的做法是继续犯错+逃避,他迎合当下的正常关系,自私的和玲奈结婚,还生了一个女儿,想着有妻子和女儿,自己就会像正常性向的男人一样活着,然而不是,在这段带有欺骗关系的婚姻里,渚不断的去找男人发泄性欲,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把妻子给忘了,对于妻子,渚是欺骗者,伤害了妻子、女儿。
当离婚的事发生了,渚能想到的办法是迅,他去找迅从中解决自己当下的困难,但对于迅而言,不是开心是疑惑,甚至是受伤,为什么?
为什么要分手,为什么要分开?
如果渚没有独自离开的话,我想迅的处理方式是继续和渚在一起,虽然这个过程很难,但是他会为了他们的爱情坚持的走下去,然而渚逃跑了。
渚和迅在面对自己是同性恋这个问题上,两人解决的方式是不同的。
渚是顺应当下常态,和女生结婚,隐瞒自己的性向从此过一生。
(结果失败了)迅是在无法接受工作环境中被人知道自己是同性恋,他选择离开,离开东京的环境,回到乡下,过着自己的生活。
如果没有渚的出现,我想迅会一直这样没有感情起伏如同死尸般的活着。
渚的出现,虽然痛苦,但也改变了迅的生活,渚是幸运的,他的自私伤害了很多重要的人,但是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被身边的人原谅了。
女儿小空,在这种家庭下长大是要承受一些痛苦,但她在迅所在的乡村里得到了关爱和快乐,这让她变得开朗,随着时间的变化,小空也逐渐熟悉了迅的存在,迅、渚和小空这三人的相处也愈加亲密,这对于小空的成长是好事,当看到自己的爸爸和迅接吻的时候,我生怕小空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会认为这是变态的行为,然而没有,她很直白的说出来,而且她不觉得这是奇怪的事,这是打破了常态下对同性的认知,即使在离婚法庭上渚选择和解,把小空归为玲奈抚养,但小空对爸爸和迅的感情一直没有变,愿意和他们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玲奈从渚和迅里也得到了改观,我想这样的结局是最佳的表现。
皆大欢喜,和平相处。
但这又是在现实生活里能出现多少这样的事例呢?
我想应该很少吧,现实是残忍的,虽然目前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逐渐在扩大,但是还是有顽固的群体无法接受,我只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多一些包容,多一些温暖,每一种群体关系都是值得被人尊重的。
希望世界是美好的。
喜欢这部电影大概证明我真的是无可救药的抖m?
喜欢渚大概是因为他在管风琴工作室说的那句:“我好像做什么事都不能坚持很久。
” 大概因为他想要小孩子,然后也真正没上班在养育孩子长大,这其实是很难做到的。
大概因为他即将胜利的时候放弃了争斗,把抚养权让给了孩子妈妈。
喜欢迅,安静,温柔,内敛,深情。
喜欢他看向渚所有的眼神,眼里只有这一个人。
被迅喜欢真的是一件幸运的事。
也喜欢渚向迅忏悔和挽回的时候,迅翻身抱住渚的刹那,那种情欲流转。
看完这部电影,就是说,cp感和性张力的基础就是气质很搭,而且两个人演技都好。
评分真的低了啊啊啊。
虽然讲的故事并不出奇,但是讲的真好。
虽然一开始觉得选角不行,但是看进去也就顺眼了。
1、有点心酸,被对象女儿在大家面前戳穿自己是gay 然后躺在湖边 脸上盖了本《审判》,很应景就是了。
2、讯出柜的那一段还是爆哭了 最能抱以善意的还是孩子和老人啊…一个是最天真最不谙世事的年纪 一个是经历得足够多可以包容更多事情的年纪。
3、还有争取抚养权那段,想到了两点有利与男方的理由:(1)可以让孩子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学会包容和善意;孩子都能理解和体谅的事情 为什么大人不可以 反而会认为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呢?
(2)同性恋人不会有自己的小孩 所以小空会被当成独生女一样宝贝和呵护。
4、女方律师在询问讯的时候说:小空跟着两个爸爸生活 将来会受多大的苦 作为gay的你应该最清楚不过了。
是啊没错,所以代表正义的法庭最后是要屈服于现实,还是向社会传递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 并努力将社会塑造成更加理想的样子。
立法和司法任务之一是向社会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之二是塑造更加安全且和谐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未必理想,但我们总是愿景着它是理想的。
如果一开始就屈服于现实 那么必然处处屈服,未必真的对孩子好 且必然不会对社会进步有利。
如果屈服于现实 那相当于给或多或少歧视同性恋的群体撑腰,但是现状又确实如此 即使个案判决没有屈服于现实 现实也不会轻易被改变。
但总是迈出了一步 有了第一步 第二第三步就会容易许多。
5、男方律师询问女方的那一段有点受不了 太不公平了不是吗 凭什么对妈妈有这么高的要求呢;一开始就是女方拼事业 男方带孩子 所以女方不知道孩子的喜好不是很正常吗 这又不代表她不爱小孩 和不代表她将来没有意愿和能力好好抚养小孩。
总之对渚最后的发言和决定很满意。
孩子小学阶段的表现受家庭环境影响很大。
这是我今年春天才意识到的真相。
我问大小姐为什么没有找到好工作,和她能力更差、甚至到现在还要向她请教基本操作的同学比起来,她的工作和工资水平一直不算好。
她说,因为以前要照顾我,花费更多的时间。
幼儿园孩子的手工作业和小学生的算术题、作文基本靠家长完成,是我察觉到的第二个真相。
玲奈没有办法像渚那样精心照料空,因为freelancer,因为她独身,因为她是女性。
而渚有理解支持他的伴侣,有(伴侣的)房子和院子,有轻松就能找到的工作,但玲奈已经做得够多够好了,她为女儿学习做饭,教她骑自己也不会的自行车,和旱鸭子大小姐教我游泳一样。
玲奈的律师认为女儿的抚养权应该归由母亲,他从自己认定的母性天职,而非玲奈的期望出发来辩护。
愚蠢的直男。
渚的律师倒让我有点伤心,她攻击的母亲陪伴时光是致命缺陷,没有扭转的可能。
玲奈和被告律师的事业型女性、渚的原主夫角以及对讯职场表现的回避都在试图营造与传统社会性别分工相反的氛围,但到头来这样的分配仍然落于下风被批了一通。
一切都是家的代价。
为了”给孩子一个家“,爸爸要去找工作,妈妈要学做饭,可能还要放弃工作机会。
是说我觉得本片主角是空才对,渚背叛露馅只是新家的导火线。
回到同妻,玲奈的后续似乎也是对女性重负的背叛,真诚爱人,爱人却在外莺燕不断,追求事业,事业却成了分离孩子的阻拦,最不愿求助的母亲也重回身边指点江山。
庸常的工具人。
日本同性电影《他的his》采用了双线方式展开故事。
A线:同志渚为融入主流社会,去结婚生子,结果还是不能违背自己的本心,又掉回头去找自己的初恋。
B线:渚与妻子争夺孩子抚养权,最终意识到自己的自私,与妻子庭外和解,将孩子让给了对方。
两条线呈现的都是一个自私渣男在自我救赎中被幸运加持。
电影里面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而残酷才是现实的本质。
你会相信一段失而复得的感情?
你听说过谁的爱情曾经破镜重圆?
你会坦然地去见自己男友的妻子?
剔掉梦幻色彩,被渚始乱终弃的迅,远离繁华都市,逃到偏僻村庄,一个人生活是真的。
好不容易忘记对方,想努力生活,不承想又被人打扰,是真的。
生而为人,一直被生活攻击,只能痛着接受,也是真的。
电影在编一个谎言,而冷静的看客早已经一眼看透。
此剧沿袭着日片惯有的冷清、克制的调子,饰演迅的宫泽冰鱼眉眼和嘴唇蓄满了悲恸后的沉默。
鸡汤式的台词:我发现原来不温柔的不是世界,而是我自己。
只要我自己变得温柔,世界好像也会变温柔些,这仿佛是刻意给迅下的注脚和礼物。
在基情的世界里,迅这样的人物大有人在,但这样好的结局却不会落在他的头上。
而那句“与某个人相遇,因为其而改变,才是人生最大的收获”,算得上教课书式的金句,受过多伤害的人,对伤害会终身免疫。
公众号【白袜潮范】
在老夫眼里,这就是一群善良的邻居,一个大度的女人,和一个精神M属性的男人,成就另一个自私的男人的故事。
所谓原谅,就是一方大度的不再计较另一方的过错。
但并不代表这个过错就等同于消失,也不代表这个过错所引发的伤害恢复如初。
所以,如果被原谅后可以恢复到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那么请相信,在他心里,他压根没觉得自己的错误对别人的伤害有多大。
也说明他并没有觉得自己真的对不起你。
最后,和有孩子的同志谈感情,请千万不要存有幻想。
因为在他心里,有且只有一的唯一就是他自己和孩子。
话多难听却是实话。
人生若只如初见说的是两种意思,一种是互相温暖之后回归平淡而生的厌恶,若所有美好停留在如初出相见时;一种是相爱之后不能相守,时间并没有带走迟来保存着的爱恋,在再次相见却还是如初出相见般热烈。
渚和前妻就是前者,渚和迅就是后者。
我多么想和你见一面 看看你最近改变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 对你说一句 只是说一句好久不见初读陈奕迅的《好久不见》,真的以为是阔别重逢,历尽千帆后的成熟,彼此体面说的一声,好久不见。
现在想来,真的好久不见应该是如孙燕姿的《在,也不见》。
说好的前任应该就如死了一般,顶多每逢清明烧点纸钱就够了。
“你为什么突然又来”“只是突然又想你了”真的只是寒暄,真的只是看看彼此的改变,真的不是好久不见,是真的还放不下。
片名叫《His》(他的),以迅的视角开场,切入的是渚的世界,他的婚姻,他的妻子,他的孩子,他的性向观念等。
迅从一个开始冷漠的旁观者,冷淡乃至厌烦,看着渚一步步“染指”自己的世界,每天早上执拗于和女儿小空做早饭,要用一只手打出完整的鸡蛋,充满着冷漠乃至鄙夷,“清醒”告诉自己不要再陷进去。
到后面变成一个参与者,彼此身份互换,自己傻傻的和小空重复着一样的要用一只手打出完整的鸡蛋。
浅谈一下影片给人传递的理想中日本的tx现状。
温暖的村子,温暖的人总会彼此相遇。
“爸爸喜欢阿迅,阿迅也喜欢爸爸,这有什么奇怪的呢”。
向我们传达着,有时候也许对这世界不温柔的或许是我们自己。
我们在用老眼光看这当今用新眼光看待我们的自己。
孩子是最“幼稚”的,有时反而越复杂的事情,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试试。
不要难为自己。
再浅谈一下影片的亚洲女性困境。
影片后半段更像是日本版《婚姻故事》。
看过一个综艺《法官,是这样的》,里面告诉一个道理,当一件事情放到法庭上去了,什么亲情爱情友情在它的前面,都会变得很可笑和破碎不堪。
当初爱的有多浓烈,散场时大家就会在法庭面前闹得有不堪,所有体面,荡然无存。
婚姻的破碎,没有人是赢家。
说回来婚姻中的女性,在亚洲最为突然。
影片中女律师的“抚养孩子是女性的义务”,这种封建传统观念,因为中国五千年的大国文化,不仅根深蒂固了我们,还辐射乃至了全亚洲。
女性的家庭和工作似乎是一个不相容的事情,而在男性身上却没有?
影片最后也如《婚姻故事》般,有人选择放手,才维持住了仅有的体面。
那如果没有呢,女性困境只会表露的更加明显。
也许是为了强化两男主的影片主题和中心思想,过于引申其他地方会喧宾夺主。
也许也是导演的一种愿景,体面的相爱,体面的散场。
毕竟,现实往往更残忍。
不得不说下迅的扮演者宫泽冰鱼。
躺在小溪边,用小说盖着脸午睡的样子,真的是很干净。
彬彬有礼,对人远近客套有度,身材壮硕而不壮实,经常穿一身暗色反而衬出面容的干净和清澈,能想到的“谦谦君子”,不过如是了。
ps.才发现最近看的好多都是田园风或者是受伤回乡风,疗愈系列。
《远方》《在回家之后重新开始》,《欲盖弄潮》和这个。
喜欢同类型的朋友可以再看看其他三部。
当男的可真爽啊
想不出什么夸奖的话……演技,cp感,剧情,都让人没好感。
很好看。反应的社会现实问题还挺多的,不过还是很理想化。一开始觉得渚好渣,但是到后面觉得里面每一个人都很难,毕竟社会环境只能慢慢改变。男主cp感很强,藤原季节演技真好哇!
缺少着力点,电影看上去似乎扎根于日本社会现状,但却是悬浮的、无力的,两人的感情以及法庭上的反转都有种命题作文的僵硬感,甚至,在电影最后,能明显察觉到不是同性恋文化被更多人接受了、而是主流文化在利用「他物」试图对其进行收编和拉拢。(惊觉藤原季节会是现实里很可的长相
看的好难受啊,同性恋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要有孩子,好心疼小姑娘,她只是想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而已(虽然异性恋也有很多会离婚)。也心疼渚,明明那么想跟孩子在一起,就因为是同性恋,连争取抚养权都不能理直气壮。前妻也很可怜,莫名其妙成了同妻,一个人辛辛苦苦赚钱养家却要被职责不关心孩子。这个电影告诉观众,gay就好好跟男人在一起,不要找女人,不要生孩子,就会少很多伤心人。
3/5 节奏失当,情节就那么点内容,两位男主表演尴尬。
挺治愈的,冰鱼很帅。
当昔日的恋人带着孩子再度出现,果然啊,相爱的人最后兜兜转转还是会走到一起。这样的慢节奏、温情也是日本特色了,主角颜值很高。
真的看到一半就希望是be。随意离开,随意出现,然后痛哭流涕说我没有你我没法生活下去,额。喜欢一个人的样子也太委屈了。剧情有些别扭,试图探讨一个社会性的话题,努力建构对同性恋群体友好的社会,于是疏忽了对爱情本身的细描。
意料之中的狗血且现实 从我这个角度来看迅真的好惨啊 然后倒也没有渣不渣的问题 就是觉得吧 gay在霓虹就这么难以被认同吗 有点子无语 演员演技也是有些许尬啊 整体感觉一般吧
1. 很难得看到一部电影可以容纳这么多的社会议题,不仅仅是同性婚姻,还有女性议题,儿童议题,乡村议题。电影创造了两个公共空间去讨论,一是乡村的社群集会,一是法庭之上,这样的讨论在当今日本乃至全世界非常具有意义。2. 在社会议题之下,电影回归到了关于日常生活的表达,比如单手打鸡蛋,骑自行车,乡村的田野等等。人与人与土地之间关系在日常的节奏里慢慢建立。3. 和是枝裕和走了相似的路,有些议题可能会被温情所削弱。可能在性少数的议题下,同妻反而成了电影中最弱势的对象,也是描写最单薄的角色。酷儿议题和女性主义是同源的,电影却略显厚此薄彼。
我都不会骑自行车呢 别告诉他俩(原生家庭 唉)什么算普通家庭 什么又算特殊家庭呢ps.我为啥从冰鱼身上看到了ex的影子 哭哭
感觉导演想要通过影片讨论一些问题,但有点无力,也不深刻
不愿多说
导演未免把重点放太多在离婚纠纷上了吧,而且渚就是个渣男
虽然男主真的很渣,一下子伤害两个人,但是电影完成度很高,包括家庭角色分配,包括社会对于这类群体的接受度。电影整体色调还是很温和的,结尾也很理想化。
???
法庭辩论不错。其他无感。 同性伴侣。
大约属于同志类型片里的乌托邦了
很温柔的叙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