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号看了首映礼,电影绝对是一部高级的喜剧电影,今年难得佳作。
我虽然没有去过大东北,但是这部电影打破了我对大东北固有的认知;以前看的很多关于东北的影片都略微浮夸,这部影片给我的感觉不太一样,感觉更真实。
是冲着乔杉和马丽去的,但是包贝尔这次的出演绝对是个惊喜,全场都在笑!
丽姐的戏份很多绝对灵魂人物,并不是网上传的那样客串一下,我特别喜欢马丽,相比她之前塑造的那些角色,这次的金雁毫无疑问是我最喜欢的,保持幽默搞笑同时更贴近现实的小人物,找东北媳妇就按这个标准找,哈哈哈
『一雪前耻』东北风味十足的黑色幽默喜剧,看的出有花心思去做笑点,没有去玩那些烂俗梗,前后的叙事风格略显割裂,虽然将所有角色陆续做了串联,但都表现的很仓促,似乎想去探讨一些问题却没能引申出来,本片最大的成功要数导演给包贝尔设置了一个全程被虐的角色,搞笑之余让人有种除暴安良的大快人心之感。
【6分】
长兄如父是在传统观念,子承父业也是,话说回来,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女早就平等了,女儿接班也不错,不过老爹如果手艺不好,女儿估计也强不到哪里去。
《一雪前耻》是父女档犯罪惊悚喜剧片,标签过多的结果就是混乱,乱到最后的人物结局都交代不清。
整个故事就像东北名菜乱炖,吃起来口感不错,滋味就是咸。
非常喜欢东北题材的影视作品,因为寒冷的天气养成不同于内地的性格,东北话一说就自带喜感,大雪一下气氛自然肃杀。
乔杉是很好的演员,不仅能演喜剧也能演正剧,《两只老虎》中与葛优对戏不落下风是未来影帝备选之一。
马丽结果很多烂片,难得没演过烂角色,总是很尽力的表演,演技浑然天成属于老天赏饭吃的那种天才演员。
包贝尔再一次出演配角,欺软怕硬的小人物演得很好,演技方面他是有两把刷子的,但导演就不胜任。
东北画家父女联手指导的电影可以当做东北风情画来看,因为工作关系冬天去过东北,零下几十度的小城市有什么生活,人们通过什么来排解精神上的空虚,大概就是喝酒唠嗑,这也就造成了东北喜剧人一茬接一茬的盛况。
影片讲述的故事无关正义,复仇元素也不强,主角也没有光环,就是平铺直叙的讲述小人物憋屈的生活。
哥哥亲眼看到弟弟被车撞伤,追凶十五年未果,父母双亡,家也散了,为了让弟弟成亲,需要一大笔彩礼(城里年轻人看了可能难以理解,实际上在乡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他动了偷油的心思,本以为就这样发展下去。
没想到又插进来发现肇事者,偷油集团找代驾,因为年轻时追查弟弟案件错过青梅竹马的爱人,各种阴差阳错之下真凶被撞死 (镜头一闪而过,有一句台词和文字交代) 。
看本片主要是因为短视频上潘斌龙、乔杉相亲的一段,典型的为了一个片段看了整部电影,结果发现精华就在片段里。
没有感觉到有《冰血暴》那样黑色幽默和犯罪感,有的是东北人特有的得过且过的乐观精神,每个人的境遇都不是特别好,可都努力的活着,看着他们再想想自己,生活很美好,应该坚持下去。
结尾,潘斌龙说要和老伴去海南定居,这大概就是东北普通人对生活最好的期待,希望智力障碍和哑巴组成的夫妻将在黑土地上幸福的生活下去。
PS:第二次相亲,乔杉依旧戴着大金链子充门面,不过老二和哑女是看对眼了。
在我国,对国外喜剧类型进行同等程度的借鉴与创作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何在?
其实,难点并不在于台词或桥段的本土化翻译,而在于难以犀利地批判某个环境或整体状态。
这也不难理解,为何《疯狂的石头》呈现一种背景的架空化,为何《无人区》等作品会遭遇困境。
宁浩在完成《无人区》后,原本意图借此片向观众推介我国西北的壮丽风光,吸引更多人前往旅游。
然而,影片完成后却遭遇上映难题,历经多年搁置与多次补拍,删减了诸多关于当地环境的元素,变得架空,才得以最终面世。
县城难裙带关系的痛与累《一雪前耻》电影日记_哔哩哔哩_bilibili这正是黑色幽默内容的复杂性所在,幽默元素易于模仿与移植,但黑色批判部分却极具挑战性。
这不仅考验导演的创作能力,更考验着社会的包容度与管理制度的灵活性。
《一雪前耻》便在此方面做出了勇敢尝试,它成功地将地域的黑色元素融入其中,同时克制了幽默部分,以免干扰黑色批判的呈现。
今日,即2024年11月7日,我在电影日记中记录了对《一雪前耻》的观影感受。
起初,我因海报与片名而将其视为一部喜剧电影。
然而,影片开篇便是一场车祸戏,令我稍感错愕,我的笑声与剧情显得格格不入。
随着剧情深入,我逐渐理解到,该片更像《被解救的姜戈》与《八恶人》般,通过精妙的悬疑氛围编排,旨在讽刺整个环境中的黑暗面。
有人将其类比《两杆大烟枪》或科恩兄弟的作品,但我认为,它尚未达到《两杆大烟枪》的浅显程度,也未能深入科恩兄弟的反好莱坞、反戏剧套路的尝试。
实际上,《一雪前耻》仍是一个颇具戏剧性与套路的故事。
但若将其演员台词换成英语,或许会被某些崇洋媚外者视为神作,甚至认为其堪比昆汀·达伦蒂诺的风格。
然而,将昆汀所讽刺的西方环境转换为我国特有的黑色背景时,这种转换显得尤为困难,好在《一雪前耻》完成了任务。
如前所述,某些黑色批判内容在国内难以呈现。
该片所揭示的,正是我们大环境对个体的创伤与伤害,尤其是在没有车祸与后续痛苦事件的情况下,当地人对自身环境的剥削与压迫。
影片中,庞大的亲戚网络——七大姑八大姨的复杂关系,在家庭观念、家庭制度及乡绅制度等自治背景下,成为了一种无人监管的力量。
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共同行事,往往依赖于这种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
甚至可以说,在乡绅与大经济制度的影响下,这种关系甚至能渗透到管理体系中。
影片结尾处,一群人冲出将坏人绳之以法的画面,显得与当地环境格格不入。
当然,作为电影,可以尽情发挥创意,但考虑到管理者、上映及盈利等因素,影片在呈现辛辣讽刺与黑色批判的同时,也不得不兼顾大团圆的结局。
因此,除结尾外,影片前半部分所呈现的尖锐讽刺与黑色批判,主要指向了基于裙带关系兴起的体系。
1. 裙带关系的痛与累有人认为该片难以理解,但我认为,观众在观影后会感到成长中随处可见的心痛。
影片并未歌颂或赞美任何人或事,而是持续地对传统亲戚关系进行批判。
例如,今天我吃你家一个馒头,明天你来我家送饺子;后天我家电视坏了,你家来帮忙修;再后天我家门窗不知从何购买,便找亲戚介绍;然后就是我家车撞坏了什么的,需要找长辈解决,最后变成一种亲戚累赘。
这种基于裙带关系的办事方式,实际上在各地小地方都普遍存在。
直至如今,我仍感受到我的长辈在处理事务时仍受这种思维影响。
曾经长辈来北京后,惊讶地发现,在北京,很多事情自己就可以解决。
无论是申请各类事项、购买大件物品还是介绍工作,我们自己都可以去完成。
然而,在他们眼中,此事却显得匪夷所思。
在县城或小地方,若无人相识,诸多事务便难以办理。
然而,一旦因相识而办理某事,他日他人亦会因相识而有所求。
这正是该片所欲黑色讽刺之处,能将此等复杂情感与现象融入故事之中,实属不易。
2. 一场反噬的亲戚灾难该片巧妙之处在于,它揭示了裙带关系中所产生的问题,最终亦会反噬这种关系。
正如那场车祸,导致老二受伤的竟是坐在副驾驶上的亲戚的车,而此车又是当地亲戚们赚外快的途径。
在此情境下,影片既呈现了问题的严峻性,又避免了走向极端。
结尾处,影片融入了一丝和解的氛围。
若当时副驾驶上的人未将老二用牛车送往医院,老二的性命恐将不保。
然而,这种设定与和解的呈现方式似乎并不十分合理。
既然撞人者无罪,那么罪责便需转移至别处,如当地的发展、自然环境等,迫使人们为生计奔波,追求更好的生活。
这种转移虽可行,但可能导致个人被异化,变得金钱至上,问题重重。
我虽不反对这种设定,且其亦被允许拍摄,但我认为,如此处理对裙带关系的抨击并不深刻。
该片实际上涉及了两个话题:一是对家族裙带关系的抨击,二是对金钱至上状态下个人、家庭及群体异化的讽刺。
然而,在这两个主题之间,影片似乎存在些许模糊之处。
因此,我认为这可能是影片为上映而做出的无奈选择。
若仅选择其中一个主题,可能难以上映。
3. 昆丁式叙事遇汉语“乡巴佬”令我欣慰的是,该片并未沦为喜剧,这实属难得。
昆丁·达斯提诺的作品中,角色们常滔滔不绝,其叙事方式亦让人印象深刻。
然而,若将这种叙事方式及台词转换为汉语,可能会显得土气、低俗,甚至让人觉得角色们没见过世面、像乡巴佬。
而乡巴佬正是该片想要呈现的部分群体的状态。
总体而言,我认为该片在2024年的出现具有标志性意义。
它表明,此类讽刺题材的作品已可被制作并呈现。
对我而言,该片确实带来了一定的收获。
以上便是我对电影《一雪前耻》的观影日记。
微信公众号“首席评录官”首发,欢迎关注!
《一雪前耻》,导演: 于广义、于秋石,编剧: 于广义、于秋石,主演: 乔杉、刘奕铁、包贝尔 、赵龙豪,2024年9月15日上映的中秋档犯罪喜剧片。
本片是一部很少见的喜剧混搭犯罪片,导演于广义和于秋石显然深谙东北这片土地上的烟火气,将东北的幽默风情、兄弟情义、复仇故事,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情节紧凑而不失荒诞,人物丰富又不失真实,影片“接地气”又带着点“悬浮感”。
剧情并不复杂,十五年前的一场车祸,改变了兄弟俩的命运。
弟弟(刘奕铁 饰)终身残疾,十几年来,脑袋不太灵光,无法正常结婚,甚至生活都要依赖别人照顾。
乔杉饰演的老大因为一时的懦弱,眼睁睁看着肇事车辆逃逸,心里充满了内疚和悔恨。
十五年后,当他意外发现与肇事事件有关的人居然近在咫尺,一场充满笑料与意外的复仇行动就此展开。
电影在紧张的复仇节奏中,融入了大量的东北式幽默。
老大从一个窝囊的中年男人,逐渐成长为敢于直面过去、勇于放下执念的生活勇者。
让评录官印象深刻的是,当老大终于有机会复仇时,他并没有直接干掉对方,而是选择了报警。
这可不是常见的结局设计,有些让人出乎意料。
说到东北风情,这部片子确实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
电影里每一个角色都很“接地气”,尤其是马丽饰演的金雁。
作为老大的青梅竹马,不仅是老大复仇路上的关键线索,也给这个复仇故事加入了一丝柔和的力量。
她和老大的关系不仅是感情纠葛,更多的是一种久违的信任与默契。
她那句“提我,好使!
”堪称整部影片的经典台词。
作为东北大妹子的代表,马丽既有柔情的一面,又有豪爽的性格。
东北女人的那股子坚韧和智慧,在金雁这个角色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影片还有很多让人捧腹大笑的瞬间,特别是包贝尔饰演的“四梁子”承担了搞笑担当,这个满脑子偷油的货车司机,他和赵龙豪饰演的“一毛一”之间的互动,把东北小城镇市井生活的荒诞感演绎得十分生动。
在他偷油、偷驴的过程中,无论是他那副挨毒打的样子,还是他对家人深深的牵挂,都让观众在笑过之后感受到人性的善良和无奈。
影片把喜剧和犯罪元素糅合得非常自然。
一方面,它通过搞笑的台词和夸张的表演调动了观众的情绪,另一方面,它又通过严肃的复仇主题让人思考生活的无常和人性的复杂。
特别是那些略带荒诞的情节设计,像是肇事司机撞了头驴,再一不小心撞到老大家的门,这种连环倒霉的状况简直就是东北小人物命运的写照。
导演通过这些小人物的故事,在喜剧背后也反映了社会现象。
比如,油耗子虽然在电影里成了搞笑元素,但它确实反映了当时,东北地区的经济衰退的时代背景下,大家为了生活奔波的情况。
电影还通过轻松幽默的方式,探讨了亲情、友情以及道义之间的复杂关系。
这种对人性和社会的细致描绘,使得电影在喜剧之外,有了更多的深度和内涵。
如果说到不足,在故事节奏上,前半段铺垫稍显冗长,有些情节的转折显得有些突兀,老大的复仇计划推进仓促。
此外,有些笑点设置显得刻意,有些用力过猛。
《一雪前耻》是一部充满东北风情的复仇喜剧,那些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不仅让人捧腹大笑,也让人看到生活的无常与不易。
老大选择的结局也告诉我们,真正的勇气,不是用暴力去解决问题,而是学会面对过去,放下执念,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更好的未来。
评录官:5分,闲时可看。
这几年最好看的电影,搞笑,爽,又温情。
是东北喜剧类型上的一种创新,值得走进影院观看。
过节就要看开心的电影!
强烈推荐大家走进影院,笑一下。
马丽太可爱了,东北女人的代表,没人比他更适合这个角色。
乔杉最帅的一部电影。
包贝尔最搞笑的一部电影,心疼他一分钟!
这部电影在大庆拍摄,很少有电影可以把东北拍的这么好看,东北工业题材中摄影最好的一次!
全片的故事发生在天寒地冻的东北地区的冬季,在室外的景几乎都是被白雪覆盖的场景,尽管环境如此寒冷冰冻,但当地人却都是格外地热情,从中能够深刻感受到东北人在冬季时的那种活力与激情。
本片饱含着东北地区特有得喜剧特色与元素,让观众能够时常被那些包袱所逗乐。
全片主要以老大为弟弟老二复仇为故事主线,并引出了包括金雁、一毛一和四梁子等人在内的主角团队,以及真正的幕后黑手。
无论人物关系有多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普遍都充满了温暖。
全片整体剧情的叙事节奏非常紧凑,各个小故事之间的衔接也非常出色。
随着剧情的推进,几个主要角色都从各自的经历中实现了蜕变,获得了成长,尤其是乔杉饰演的老大,他的性情自始至终变化最明显。
老大在不同阶段的性格状态都被乔杉把控得非常出彩。
中秋档中选的喜剧片,冲的是乔杉和马丽来的,毕竟上一次两人合作的《人生路不熟》还挺招笑的,谁知道是个闷炮儿,剧情淡薄不说,就人保活,都没保住。
挂的是喜剧片,演的却是复仇片,结果来了个警匪片,不是,导演你是想要这,还想要那,元素有点多啊!
乔杉饰演的大哥为了弟弟隐忍了十几年,在临头了豁出命去要复仇,弟弟都不管了。
那这么多年的付出不是白费了吗!
结尾弟弟点燃的烟花,呼应了开头的那场烟花,寓意是一种点燃心中之火的救赎,只是这烟花放的不是时候啊!
影片整体的笑点几乎全在马丽身上,一个人扛起了整部影片的包袱,太难了!
影片演绎小人物的复仇故事,剧情中的复仇环节过短,硬加进来的喜剧效果还没达到爆点就没了,结尾的放弃报仇又强行拉了一波温情,偷油贼以因果报应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中秋档拿这部影片当喜剧片放,着实是有点玩笑啦!
影片里一毛一有一句台词,大概的意思是,咱们小老百姓能怎么办呢?
我想,这部电影的核心也就是这样了。
先说整体,不考虑结尾,我能给五星,考虑结尾,四星。
为啥,因为咱们小老百姓能怎么办呢?
最后能没场大场面的追逐戏么?
不能啊,投资人能答应了!?
老大能下手杀人么?
不能啊,文化局批不过去啊!?
黄天盛能不被戏剧化的撞死么?
不能啊,交通肇事逃逸判不了死刑啊!?
就这样,最后还得黑屏字幕交待一下各自的结局。
其实从卡拉是条狗开始,我都默认了。
黑屏字幕不算电影的真结局。
除此之外呢?
真的是一部扎扎实实的好电影,感人,有趣,贴近生活。
见包贝尔的时候他在冬泳,为后面的情节留好铺垫。
老大该怂的时候还是怂,怂了这么多年,也是应该的。
没有百万千万的大钱,都是鸡零狗碎几千块就能让人违法犯罪。
嗨,我身边还真就这样,为啥?
穷啊,一次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了。
难啊,宝贝儿的娃都要改姓了,都穷啊。
东北人的虎虎完了以后的怂,都是那么真实。
真的,没有人想杀人,就是要回自己的钱,真闹出人命来谁不慌啊爱情也真,打打闹闹,互相藏着掖着,但是真到最后了,还是得奉献出来!
前半部分,没有多余的镜头,没有多余的台词,好电影,真的好电影!
至于最后得机械降神嗨,那叫文化需要。
这导演,记住了,下次有片上映,来补您一张票。
咱小老百姓,也只能这样了。
真是一tuo答辩。
以为是披着嬉皮士外衣的时代下小人物的悲剧,没想到一群喝醉酒的东北大哥吹牛呗。
主线主线半天半天推不进,支线派生极其生硬。
真是搞笑,编剧不会以为蹭上老工业区就很diao吧。
我开始就预测说包贝尔的角色会死(因为男主要接替包贝尔工作来推进主线),md没想到是自己一脚没踢到然后掉进冰窟窿里了,我真。。。。
宏大又史诗的管乐开始以为男主开始生离死别的复仇,没想到被反派威胁挨了一顿毒打,开推土机都没有狠下心,拿上枪都没有狠下心,最后反派被车撞死。
编剧不会以为这种对于反派的这么很煎熬很高级吧?
煎熬的是坐在幕布前的我。
男主塑造的极其失败,优柔寡断?
错。
就是纯种nt。。。
莫名其妙塞进来各种角色一点用没有,你自己主角都没塑造好。
卖驴的儿子们、包贝尔、1毛1不都是为了推进男主进行复仇吗。
我开始以为会是帮反派工作再从中作祟瓦解反派最后决斗。
但没想到的事,反派把这些人抓了然后男主直接拿刀威胁。
不是what?
你到底干嘛,太尴尬了。
真是一群喝醉酒的疯子莫名其妙就打起来了。
一星给演员演技,一星给包贝尔。
剧里没几个女的。
玛丽就是女主镜头也很多。
这句话适合我对这部的评价。
真tm呐啊。。
带着妈妈一起看的,包贝尔贡献了全剧最惨最搞笑,反正我们在影院笑的合不拢嘴。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场幽默的复仇之旅,更是东北文化与电影艺术的精彩碰撞。展现了东北独有的方言文化和紧张与欢快的氛围,非常适合中秋节全家人一起观看。推荐!
前1/3还算正常,后面2/3真的是要多混乱,有多混乱,要多瞎编,有多瞎编。完全不讲逻辑。
没有期待,反而会有所见好。其实内核是和隐入尘烟一样残酷的逻辑,当然作为一个类型片而言,国产大男主那套情结,仍旧是难改的弊病。
包贝尔出演赵少爷后演戏真的很释放自我,贡献了全片九成笑点。在一次采访中,有主持人问包贝尔为什么老拍烂片,包贝尔说有戏拍就已经很满足了,他爱电影,但是电影不爱他。包贝尔真男人。
拍纪录片出身的于广义 / 于秋石父女第一次尝试电影喜剧故事长片,虽然我对这部电影唯二的笑点都集中在包贝尔倒霉的段子上了,但是,不好笑。能看得出来从剧本层面上三方甚至四方矛盾制造下了真功夫,开心麻花和众位老演员们也很卖力的演出了,可还是不够好笑。根源仍然是剧本不够扎实,故事型不足,完全靠着演员们小品方式的搞笑来填充,不够好笑硬咯吱人。东北喜剧人们要是再这样继续搞下去,票房号召力就快消失不见了。
很一般
网大水准 倒也好过国内大多喜剧电影
冰天雪地与火热温暖的东北人,钢铁,貂,酒,血性的汉子,彪悍的女人与面对苦难依旧能保持的幽默,都构成了独特的东北式浪漫!
热热闹闹又吵吵闹闹的人多,其实大雪也很透心凉的生活。但不好看又无聊。感觉搞笑犯罪复仇三不沾中表达。
剧情拖沓,演技不在线,就乔杉有几幕还行。爽片不爽,喜剧片部喜剧,还能干啥?
最精华的还是包贝尔的飞身一踹,虽然最后掉冰窟窿里。
被一雪前耻硬控两小时的一天,全程爆笑,笑梗都非常接地气,说东北人是造梗制造机果然不假!
拍出东北冰天雪地的魔幻现实质感。演员和导演都透着一股东北味儿,喜欢东北文化的朋友应该对此片情有独钟。但作为外省观众就有点难接受了,不是乔杉马丽等人演的不好,是导演把本身很有趣故事讲得不伦不类,不如切合一点讲透彻,搞得喜剧吧它有点尬不算多好笑,复仇吧它有点没劲儿不够狠
又想玩西部复仇,又想要东北喜剧,咋那么能做梦呢?表达的也太割裂了,又俗又无聊。
好闹好吵,能动手就别吵吵,这片子是又动手又吵吵。
铁锅炖似的老大往那一站就是主心骨,他和弟弟相依为命,历经风雨,看的让人感动死啦
看起来像网大没想到居然上过院线,预期放低来看这种乱炖也还可以,包贝尔也算是贡献了一些笑点,可是后面发现这片子居然有四个编剧,两个导演的时候我脑子也乱了。
合格的喜剧片,比我期待的要好一些。中间那段包贝尔的情节是神来之笔。包贝尔可能要靠这个翻身口碑了。
十几年前看过于广义导演的《木帮》,对纪录片导演转拍剧情片有些好奇。而最终观感超出预期。不是那种浮夸喧闹的搞笑片,而其实是一部多线叙事的黑色幽默犯罪喜剧,拍得还蛮认真的。将多条主要角色与配角小人物的故事线收束在一天一晚内。作为纪录片出身的创作者将现实与生活融入剧情和台词中,自然不做作。剧本打磨得还算扎实,合理性能够自圆其说。选角和表演也合适,乔杉马丽尤其出彩。没有小品式的那种突兀生硬和无脑夸张感。包贝尔的角色是典型的犯罪喜剧片中的“倒霉蛋”类型。遗憾的部分是剧情中为了“买婚”的五十万块钱而铤而走险的动机设定不算好。整体值得一看。三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