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观:这是以消费崔健,窦唯和王菲 高原 姜昕 张炬为主的电影,纹树的纹身 摄影师 为高原, 王菲就是那个拿拨片的女主角 香港影视天后 ,就连2014年的女主角因为他的音乐所以才喜欢上了摇滚可以看做是姜昕,乐队里的吉他手最后骑车死了,难道不是映射张炬?
这电影看到了很多别人的影子,剧情烂的掉渣,抱吉他去轨道上练歌,难道是因为窦唯黑梦专辑的封面?
这天真烂漫的偶遇也太超前,轨道噪音大,谁会去那练吉他,然后摆个造型开始扫弦,我虎躯一震开始怀疑这是偶像剧?
但男女主角真他吗的太难看了,1994年 姑娘不一定非要扎麻花辫子,不过狗尾巴草和麻花辫确实是90年代大陆青春电影典型的标志,之后偶遇到的两个主女角像站街女,为突出乐队的勤苦所以选择抗麻包吃不起饭抢方便面,傻帽的台词换成傻逼更好点吧?
连毒品都没,电影怕被和谐吗?
难道中国摇滚就是打炮 打架 吹牛逼 戏果?
真不知道你拍中国摇滚是为什么?
是为了精神,还是想证明中国摇滚没有精神,那么你已经告诉全国观众了,这简直是部黑中国摇滚的电影,麻烦导演先去看看中国摇滚记录片再拍摄,不伦不类的电影,真是黑了个梦嘞。
第一次评论,语句不太顺。
但看过片子的你应该懂得。
自《致青春》开始,青春题材影片在影院百映不衰,而且部部都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票房喜人,《摇滚英雄》是一部有关摇滚人的青春影片,摇滚乐盛行于90年代,崔健、窦唯、唐朝是那个年代摇滚乐的杰出代表,秦昊饰演的武为,曾经的摇滚小青年组乐队、出唱片、成为那时喜爱摇滚的年轻偶像。
然而随着摇滚乐的逐渐没落,大批的摇滚音乐人从此销声匿迹,然而他们的摇滚青春仍然值得追忆,每每聆听照样心潮澎湃。
《摇滚英雄》的剧情很简单,一个摇滚歌手武为与三个女人之间的故事,曾经的摇滚青年,放荡不羁因为摇滚乐而结识两个女人,为了心中那个摇滚的梦想,追随与舍弃、执着与失去使人纠结,让梦想迷茫。
摇滚对于70年代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革命,具有一定的先锋性,因此像崔健这样的摇滚乐领导者被视为那个时代的偶像,它所具有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音乐本身。
青春是不羁的,追忆青春是感慨的,摇滚青春更是如此。
因为青春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是生命的动力所在。
青春是天边划过的流星,短暂而华丽;青春易逝,唯一怀念。
而青春的源动力里更有着爱情和梦想,正如影片中所说的几位主人公年少时的追求与向往,爱情与梦想,鼓舞着他们在放声歌唱中,奔向人生的未来旅途。
尽管,在追寻与追求的过程中,有欢声笑语也有泪水伤痛,但留给每个人的记忆是永恒的是美丽的。
《摇滚英雄》里当然有那个时代的摇滚爱情,90年代爱情也一样有欢笑有泪水当然也有遗憾,这可能与80后、90后在面对爱情观念方面出现的差距。
武为爱李爱,却处处表现出“爱在心头口难开”的处境中,而最终却于另外的女人有了女儿。
而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说,“爱就是要大声说出来”这就是他们对爱情的态度。
无疑,电影对于青春来说是一种激情;摇滚对于时代来说,是一种释放;英雄对于人生来说是一张个性的张扬。
在人生中,青春岁月是最难以忘怀的,而且在这期间所经历的事,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时光,比如恋爱、比如事业、比如一段情、比如某句话,都会深深地印在心灵的轨迹中。
青春逝去,暮然回首,了一惆怅,摇滚激情,心潮澎湃。
从《致青春》到《左耳》再到《摇滚英雄》今年的中国影市,关于青春的影片很多,其共性就是让观影者透过各类“青春”看到了时代的变迁,看到了那个年轻一代的成长历程。
他们经历过青涩年华带来的激情;经历过残酷社会的风吹雨打;经历过理想破灭的失落;经历过勇往直前的拼搏,他们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其实《摇滚英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今年青春题材电影的一个总结,也唤起一代人对青春的回顾。
这部电影最美的就是男女主刚见面的时候,火车驶过,对视,交谈,走在铁轨上弹唱崔健的花房姑娘。。。
太浪漫了。。。
李爱为男主付出了很多,但我还是喜欢姜茜一些,虽然她是个小三。。。
不过也怪男主花心啊。。。
最后春晓的出现算是对他的一种救赎吧。。。
经历三个女人,不是摇滚乐救了他,而是女人们。。。
有人说《摇滚英雄》只有摇滚,没有英雄,其实每个时代都有英雄,80初人的英雄情结是一把吉他闯天下的摇滚歌手,而今那个时代远去了,摇滚情怀也似乎随之淡了。
就像《老炮儿》里冯小刚饰演的当年走街串巷把自己当老大的钢炮们,都成了逐渐老去的小市民。
这片子很真实,讲的是一种摇滚精神,无关乎岁月的变更,青春最重要的不是得到什么,而是我们曾经都奋不顾身的疯狂过!
不过说起现在的摇滚乐我并不是很喜欢,我更喜欢上世纪90年代那批摇滚歌手的音乐,喜欢beyond这类的音乐人,这部《摇滚英雄》确实是一部不错的摇滚老炮的青春记忆影片。
文/芳菲小猪前段时间,汪峰工作室在网上叫嚣如果没有汪峰,中国乐坛尽失半壁江山。
这话算不算装逼其实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汪峰就好像曲婉婷,因为被翻唱又红了一把,所以就俨然以中国摇滚教父的身份自居了。
可他或者他的工作室似乎已经忘了,不管是人气还是实力,他距离歌坛的几位成名的流行天王天后还有好几条街的距离,甚至新生代的杨宗纬们都足以秒杀他。
就更不用说在摇滚圈里也有崔健这样的带头大哥在他之上了。
他如果敢称自己占据半壁江山,崔健估计可以自封一个地球了!
因此,汪峰工作室的这番言论遭遇网友的调侃戏谑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汪峰虽然代表不了中国乐坛的半壁江山,但他所在的摇滚歌手们却真实的占据着乐坛的半壁江山,在他们之中,却充斥着酗酒、嗑药、滥交、滋事,再加上英年早逝的,半壁江山似乎真的早已坍塌。
而电影《摇滚英雄》,便是致敬这些渐渐腐朽,慢慢变老的早已被毁掉的半壁江山。
片名叫摇滚英雄,但片中没有真的英雄。
这个片名与其说不过是为了宣扬正能量,倒不如说是反讽。
一个年轻的摇滚歌手,武为,与一个年轻女演员李爱用拨片定情。
女演员积极上进,事业飞黄腾达,把金钱精力全都花在他身上帮他成名做乐队、发专辑。
然而因为拍戏的聚少离多,武为与身边的绿茶婊上床做爱又被捉奸在床,并且间接害死了自己乐队的哥们,说no zuo no die绝对毫不过分。
整个电影,也在回忆和现实中纠缠着,撕咬着,突围着,但是男主角却似乎怎么也冲不出去这牢笼。
正想网上流行的那句话一样,没有人能毁灭你,除了你自己。
其实说到摇滚乐,大家都会是心潮澎湃的。
因为摇滚乐的声嘶力竭,高亢震撼,表现出来的都是无尽的青春正能量,除了极少数的无病呻吟和消极颓废,大部分的摇滚都以励志追梦为主题。
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会很喜欢他的原因——在后海的酒吧街上,十家有九家都是摇滚歌手驻场,这已足见端倪。
但这里就有一个悖论,那就是人只有在低谷的时候才会积极进取。
所以虽然摇滚乐非常正能量,可摇滚歌手大部分又都非常负能量。
酗酒嗑药的自不必说,被抓现形的也不在少数,至于滥交和寻衅滋事的,何尝不也是屡见报端呢?
在那个吉他一出,尖果全扑的年代,一个牛逼的摇滚歌手要是不睡个上百人,上街恐怕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像我们的半壁江山汪峰就非常典型。
当然了,这么说并不是揶揄头条君,毕竟作为艺术家,感情丰富很正常。
而电影里的武为,在超市遇到外国妞都能直接拉回家打炮,真实的展现了他这种摇滚老炮的生存现状。
当然,造成这半壁江山垮塌的原因有个人因素,但主要的还是大环境造成的。
我们知道,即便迷笛、草莓、张北等音乐节红极一时,参与者动辄数万数十万,再加上最近几年选秀节目中摇滚歌曲盛行,又造就了逃跑计划之类的新星,但是,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摇滚乐是小众音乐的事实。
电影里出现的唐朝、枪花、大门、超载、黑豹、梦乐团、谢天笑、魔岩三杰……这些名字摇滚爱好者如数家珍,但是对于更多人来说恐怕听都没听过。
即便是电影里,一回到过去谈及摇滚也就只有崔健、beyond两个代表。
而摇滚歌手的生存状况,更加令人堪忧。
满大街放着他们的歌却收不到版税,演出没有演出费直接压制了歌手的发展,更多的追梦青年沉沦于酒吧夜总会不能自拔。
在梦想和生计之间,不是每个人都像电影里的武为一样有富婆和女明星女朋友包养的!
而武为甩开乐队个人与唱片公司签约,直接造成乐队分崩离析,这其实正是半壁江山头条君真实的身影,至于睡好朋友喜欢的绿茶婊,也是确有其事的存在。
而四合院门口买豆浆被狗仔队偷拍以及在电影里一闪而过的“王靖雯”的封面,无不昭示着电影影射王菲窦唯的事实。
还有一开始武为寻衅滋事进看守所,何尝不是窦唯新京报烧汽车的翻版呢?
内忧外患,不良的生存环境,才是摇滚乐坛垮塌了半壁江山的重要原因。
而《摇滚英雄》用一种平淡却偏执的角度将这件事从武为这个落魄中年人的身上展现出来,这其中有青春的残酷,但更多则是希望的幻灭。
好在电影里设置了春晓这个女孩,冥冥之中,为那些许的未来与光明埋下了伏笔。
自《致青春》开始,青春题材影片在影院百映不衰,而且部部都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票房喜人,《摇滚英雄》是一部有关摇滚人的青春影片,摇滚乐盛行于90年代,崔健、窦唯、唐朝是那个年代摇滚乐的杰出代表,秦昊饰演的武为,曾经的摇滚小青年组乐队、出唱片、成为那时喜爱摇滚的年轻偶像。
然而随着摇滚乐的逐渐没落,大批的摇滚音乐人从此销声匿迹,然而他们的摇滚青春仍然值得追忆,每每聆听照样心潮澎湃。
《摇滚英雄》的剧情很简单,一个摇滚歌手武为与三个女人之间的故事,曾经的摇滚青年,放荡不羁因为摇滚乐而结识两个女人,为了心中那个摇滚的梦想,追随与舍弃、执着与失去使人纠结,让梦想迷茫。
摇滚对于70年代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革命,具有一定的先锋性,因此像崔健这样的摇滚乐领导者被视为那个时代的偶像,它所具有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音乐本身。
青春是不羁的,追忆青春是感慨的,摇滚青春更是如此。
因为青春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是生命的动力所在。
青春是天边划过的流星,短暂而华丽;青春易逝,唯一怀念。
而青春的源动力里更有着爱情和梦想,正如影片中所说的几位主人公年少时的追求与向往,爱情与梦想,鼓舞着他们在放声歌唱中,奔向人生的未来旅途。
尽管,在追寻与追求的过程中,有欢声笑语也有泪水伤痛,但留给每个人的记忆是永恒的是美丽的。
《摇滚英雄》里当然有那个时代的摇滚爱情,90年代爱情也一样有欢笑有泪水当然也有遗憾,这可能与80后、90后在面对爱情观念方面出现的差距。
武为爱李爱,却处处表现出“爱在心头口难开”的处境中,而最终却于另外的女人有了女儿。
而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说,“爱就是要大声说出来”这就是他们对爱情的态度。
无疑,电影对于青春来说是一种激情;摇滚对于时代来说,是一种释放;英雄对于人生来说是一张个性的张扬。
在人生中,青春岁月是最难以忘怀的,而且在这期间所经历的事,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时光,比如恋爱、比如事业、比如一段情、比如某句话,都会深深地印在心灵的轨迹中。
青春逝去,暮然回首,了一惆怅,摇滚激情,心潮澎湃。
从《致青春》到《左耳》再到《摇滚英雄》今年的中国影市,关于青春的影片很多,其共性就是让观影者透过各类“青春”看到了时代的变迁,看到了那个年轻一代的成长历程。
他们经历过青涩年华带来的激情;经历过残酷社会的风吹雨打;经历过理想破灭的失落;经历过勇往直前的拼搏,他们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其实《摇滚英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今年青春题材电影的一个总结,也唤起一代人对青春的回顾。
如果说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引爆了人们的青春怀旧情绪,那么赵薇导演的《致青春》则让内地电影人看到了青春片的希望。
自此之后,《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小时代》等打着青春旗号的电影无一不是票房大卖。
今年的五一档《左耳》、《何以笙箫默》两部青春片继续领跑票房,青春片显然成了屡试不爽的票房救命稻草,青春片几乎占据所有档期,且高潮迭起话题不断。
不论是为爱而生的青春,还是为理想而活的青春,或是对现实青春的写照,还有那虚无飘渺的青春,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而有一种青春却不是所有人都能经历的青春,那就是摇滚骚年们的热血青春。
近几年摇滚题材电影很多,从水木年华的《怒放2013》到崔健的《蓝色骨头》,从陈翔的《热血男人帮》到梦乐团的《摇滚英雄》,这些摇滚题材的影片都是向致敬中国摇滚乐手的,而即将在5月末上映的《摇滚英雄》则是中国首部摇滚青春片巨制,呈现横跨二十年激动人心的青春情爱和摇滚乐成长史。
1986年“中国摇滚之父”崔健的《一无所有》开启中国摇滚时代。
1990年代初,摇滚乐在中国大陆达到流行高潮,号称魔岩摇滚三杰时期。
魔岩三杰为窦唯、张楚、何勇。
在中国摇滚乐历史上,崔健、窦唯、郑钧、许巍、汪峰让摇滚进入主流视野,摇滚乐在中国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于是也就成就了《摇滚英雄》这部影片。
影片就像摇滚人的一次大聚会,除了崔健这样教父级别的摇滚人对影片给予很大的帮助外,新生代摇滚乐队们更是鼎力支持,影片由梦乐团领衔主演,逃跑计划、旅行团、瘦人乐队以及谭维维倾情助演 。
昨天有幸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影片展映看到了《摇滚英雄》的点映,影片汇集了励志追梦、青春爱情、中年感怀等元素,也算是一次创新,还是蛮不错的。
影片讲述了横跨20年青春爱情故事,以20年前摇滚天才武为与天后李爱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90后少女春晓和70后摇滚歌手武为两代人的情感纠葛为切入点,呈现了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或正在经历的青春蜕变,或是极度美好,或是极度痛伤,或是血脉贲张,或是感人肺腑,影片将90年代摇滚人张狂的青春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是一部青春片,对80后、90后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对70后更是有着共同的青春记忆、摇滚记忆,对于电影市场主力有着强大号招力。
影片最吸引我还是影片的爱情故事,武为是一个玩摇滚的穷小子,摇滚乐在当时并没有多大的市场,而演戏的李爱却凭借一戏成功进军香港(PS两位主角所影射的明星人物大家都懂得的),在武为最为穷困的时候,李爱为了他倾尽所有,而聚少离多的他们距离越来越远,心也越来越远,再加上姜茜的主动上门,武为没有任何愧疚感的背叛了李爱。
看完这个爱情故事, 真心觉得《摇滚英雄》这个片名充满了讽刺的意味,一个男人靠女友上位,然后劈腿兄弟女人,还要理直气壮的抛弃女友,武为到底是英雄还是狗熊呢?
这是20年前的武为,而20年后的武为更加混蛋,看到李爱和别的男人结婚生子,武为不知是后悔还是愧疚或是怨恨,开始酗酒撒酒疯,活得十分颓废,甚至还进了劳教所。
直到90后女孩春晓的出现,让武为的生活开始有了些许改变,两人的故事,前半部分一直以为是在看韩剧的爱情故事,而后半部却发生惊天的逆转,原来我们看的是《爸爸去哪儿》,导演如此设置了两代人的感情纠葛十分巧妙。
不管武为到底是英雄还是狗熊,我们只能说武为是一个有故事的老男孩,李爱对他可以付出一切,姜茜能为他独自己生孩子,虽然他辜负了两个深爱他的女人,但这种事情永远都是你情我愿的事儿。
这就是青春阿,为了爱不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看影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一直都在为自己的年少轻狂买单。
一个有故事的老男孩能的动我,也许因为自己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文艺青年的气质吧。
自《致青春》开始,青春题材影片在影院百映不衰,而且部部都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票房喜人,《摇滚英雄》是一部有关摇滚人的青春影片,摇滚乐盛行于90年代,崔健、窦唯、唐朝是那个年代摇滚乐的杰出代表,秦昊饰演的武为,曾经的摇滚小青年组乐队、出唱片、成为那时喜爱摇滚的年轻偶像。
然而随着摇滚乐的逐渐没落,大批的摇滚音乐人从此销声匿迹,然而他们的摇滚青春仍然值得追忆,每每聆听照样心潮澎湃。
《摇滚英雄》的剧情很简单,一个摇滚歌手武为与三个女人之间的故事,曾经的摇滚青年,放荡不羁因为摇滚乐而结识两个女人,为了心中那个摇滚的梦想,追随与舍弃、执着与失去使人纠结,让梦想迷茫。
摇滚对于70年代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革命,具有一定的先锋性,因此像崔健这样的摇滚乐领导者被视为那个时代的偶像,它所具有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音乐本身。
青春是不羁的,追忆青春是感慨的,摇滚青春更是如此。
因为青春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是生命的动力所在。
青春是天边划过的流星,短暂而华丽;青春易逝,唯一怀念。
而青春的源动力里更有着爱情和梦想,正如影片中所说的几位主人公年少时的追求与向往,爱情与梦想,鼓舞着他们在放声歌唱中,奔向人生的未来旅途。
尽管,在追寻与追求的过程中,有欢声笑语也有泪水伤痛,但留给每个人的记忆是永恒的是美丽的。
《摇滚英雄》里当然有那个时代的摇滚爱情,90年代爱情也一样有欢笑有泪水当然也有遗憾,这可能与80后、90后在面对爱情观念方面出现的差距。
武为爱李爱,却处处表现出“爱在心头口难开”的处境中,而最终却于另外的女人有了女儿。
而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说,“爱就是要大声说出来”这就是他们对爱情的态度。
无疑,电影对于青春来说是一种激情;摇滚对于时代来说,是一种释放;英雄对于人生来说是一张个性的张扬。
在人生中,青春岁月是最难以忘怀的,而且在这期间所经历的事,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时光,比如恋爱、比如事业、比如一段情、比如某句话,都会深深地印在心灵的轨迹中。
青春逝去,暮然回首,了一惆怅,摇滚激情,心潮澎湃。
从《致青春》到《左耳》再到《摇滚英雄》今年的中国影市,关于青春的影片很多,其共性就是让观影者透过各类“青春”看到了时代的变迁,看到了那个年轻一代的成长历程。
他们经历过青涩年华带来的激情;经历过残酷社会的风吹雨打;经历过理想破灭的失落;经历过勇往直前的拼搏,他们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其实《摇滚英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今年青春题材电影的一个总结,也唤起一代人对青春的回顾。
文/满囤儿虽然形式上是故事片,但《摇滚英雄》的精神内核其实是一部纪录片。
我们可以把本片看作是主创们“穿越”回了中国摇滚的起源年代,组建了一只叫“梦乐团”的正统摇滚乐队,然后这个乐队随着中国的摇滚乐历程相应地成长、辉煌、挫折、崩塌。
镜头对“梦乐团”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二十年的经历和整个摇滚年代都进行了忠实的记录,然后得以成就此片。
于是,本片可以归类为伪纪录片,一种以穿越为手段的伪纪录片。
虽然本片的编剧&导演谭华有文艺片《夏至》和商业片《大人物》这么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品,但是他在电影圈里的这个名字,在知名度和影响力上,还是赶不上他在音乐圈里的另外一个名字左小岸。
他的第一张个人创作专辑《左小岸的冬春夏秋》,囊括了中国金唱片奖、中国音乐流行榜等多项音乐大奖。
可以说,和高晓松、卢庚戌类似,他也是一个有着音乐梦想和才华的电影人。
他拍摄以摇滚为题材的电影,必然会带着一些切身的感触,必然会带着对摇滚年代的个人记忆如果当年组一个乐队,其后的发展一定会是这个这个样子吧。
相信大部分观众跟我一样,虽然经历过摇滚年代,但是关于摇滚圈的那些逸闻,基本上还得靠听别人讲。
如何把连张北、迷笛、草莓都不去的观众,转变为本片的观众呢?
导演用了两个手法,一个是如上所说的纪录片形式,让每个观众都随着“梦乐团”亲历那个摇滚年代。
另一个是做了一条以爱情为扣的悬疑线。
刘雅瑟饰演的少女闯入了成年武为(秦昊 饰)的生活中,牵出了圈外人最喜欢八卦的摇滚圈爱之谜团。
写爱情,为的是吸引一些摇滚圈外的人来贡献票房;写经历,才是为了个人的表达。
本片在第9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上荣获年度新锐导演、女演员、录音师三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
可见圈内人对本片的真挚动人、准确深刻,颇为认可。
的确,本片中不能主人公“梦乐团”是真正的摇滚乐手饰演,连其中偶尔出现的其他乐手也都是逃跑计划、瘦人乐队等音乐圈内的人来客串。
并且,当影片中出现演出段落的时候,导演就会把影视拍摄手法转变为舞台拍摄手法,将电影效果,转换成了现场直播。
一首首澎湃的歌曲,震撼的现场效果,让观众有当年看MJ的纪录片《就是这样》的那种“在现场”感。
《摇滚英雄》特别珍贵的一点,在于其是迄今为止,对内地摇滚年代相较而言最完整的记录,并且是以第一视角来进行的记录,达到了客观可信。
武为最后的衰落,是整个内地摇滚圈的一个伤疤。
本片算是少有的鼓足勇气揭开伤疤的作品。
联想到现在汪峰抢头条、窦唯坐地铁的现状,真是让人不胜唏嘘。
内地摇滚,的确经历了英雄辈出的年代,也正在经历英雄迟暮的尴尬。
但是后一辈摇滚人已经做好准备,在记录前辈的同时,摆明了自己不灭的摇滚火焰。
文/田金双“走肾时代”是我自己编造的一个词汇。
这个词汇,看似直白,看似粗糙,实则意尤未尽,意味伸长。
譬如,中国20摇滚成长史本就是典型的走肾时代,这个时代容纳了太多有关青春爱情的成长记录。
在中国摇滚史上,曾经出现过太多的英雄,之所谓,前有崔健,后有唐朝、黑豹、魔岩三杰,如今曾经辉煌一时的摇滚不再,摇滚精神渐去渐远,余下的只有经过商业包装的摇滚外套。
值此,摇滚青春片《摇滚英雄》恰如其份地斜剌杀出。
可以说,影片中的摇滚青年武为身上有着摇滚人太多的精神隐喻。
相比其他影片,中国摇滚青春电影《摇滚英雄》更像一部与摇滚有关的青春、爱情或者成长记录片。
影片中,年过四十的摇滚人历经孤独、辉煌、堕落、厌世和酗酒闹事扣被捕入狱,出狱后,武为的生活中出现一个十九岁情窦初开的女孩春晓。
春晓的突然闯入,让武为的记忆再次回到十十年前那段自由不羁、爱恨交织的热血青春,或者说曾经热火朝开的走肾时代。
影片中,处处弥漫着晃动不安的镜头,这亦隐喻着青春和梦想的动荡不安,或者说内心的不安份。
同样,这点在王家卫的影片中曾有过大量的运用,只不过,王家卫的影片更多诗意而忧伤的格调,而《摇滚英难》仿佛更注重写实。
在影片中,有过不止一次喝酒的镜头,在影片有关摇滚的精神表达里,酒、情欲似乎某种精神隐喻。
在影片中,当武为和朋友街头偶遇李爱后,几个人静静在聚在李爱表姐那个类似洗头房的小房里对头瓶子喝酒。
而武为和梦乐队夸大惊摇滚乐坛后,因为错综复杂的男女关系,梦乐队几个成员彼此坐在一起喝酒,而后表情无感地大打出手,在啤酒瓶破碎的声音中,鲜血漫无边际头长发,武为目光迷乱地在街头奔走。
那一年秋天,面对爱情与梦想的双重抉择,有人离开,有人死去,梦幻破碎,爱情覆灭,青春终结,摇滚不再。
提到摇滚,老崔这个名字绝对不能错过,在《摇滚英雄》中,男女主人公武为和李爱的对话也在随着老崔的名字开始的。
而后,武为李爱沿着火车车轨吟唱起崔健的老歌,岁月渐去渐远。
而后,当武为和梦乐队如日中天之前,几个人跑到野外拍照,静静地赤膊上阵一字排开集体撒尿。
这种镜头,很抒情,很直白,不加掩饰,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韩寒《后会无期》中撒尿的镜头,亦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当年老崔和臧天朔等人主演的《北京杂种》。
只不过,在《北京杂种》中,众人醉酒后当街撒尿,而后醉意大发,话不投机在泥水和尿水中互相贴身肉搏大打出手。
只不过,如果说崔健参演的《北京杂种》反映的是中国摇滚老炮的奋斗史和辛酸打拼经历的话,《摇滚英雄》更像中国新后代摇滚人与青春岁月有关的吐槽史。
而这,亦是有关中国摇滚岁月走肾式的精神诠释。
不是吗?
细数摇滚和撒尿,两者同为走肾,只不过,前者,阳气上升,抵达喉咙,冲天一吼,不吐不快;后者,阳气外泄,抵达丹里,顺势而下,一泄千里,势不可挡。
所以,在与中国摇滚史有关的走肾岁月里,有人尽兴地活着,有人悲伤地倒开,而之于影片中的武为,从曾经一时的武断行事到梦幻碎碎爱情覆灭后的无所作为,似乎距离《摇滚英雄》中影射的窦唯相去甚远。
且不管影片是有意无意的影射还是精神怀旧还是集体讨伐,在中国摇滚老炮和铁托中,窦唯都是一个拥有着自己原则绝不妥协不断推出作品的音乐人,而之于影片中那个拥有摇滚身份的武为,遭遇李梦和姜茜内心掀起波澜之后,事隔多年,除了邂逅自己身份不详的亲人春晓外,一切,似乎都刚刚开始……而之于中国摇滚,摇兮滚兮,不能摇不你就滚!
经过数不清摸爬滚打跌跌撞撞之后,中国的摇滚精神就这样在“走肾时代”中图有虚名。
而留下的,只有怀旧,或空空荡荡。
海报惨不忍睹。。
烂的叫人无语。不知所云。越看越恶心。数年不看电视,无聊一个人在电视上看的,2015.08.10。总字幕里谢天笑的名字看的。那头发,光可鉴人。
为了不打自己脸,我给五颗星
2016-01-13看过 无影评2018-08-06修改这什么片子,为什么我看过却一点印象都没有
就是单纯很期待
配乐还不错的~
有点尴尬
确实为了秦昊才看的,演技很好,就是电影的剧情……
片中的这个乐队确有?
肆意挥洒的懵懂青春。映射王菲和窦唯吗?
还可以。正好是我当前需要了解的。
八卦,继续八
我们常常会怀念那些吃不起饭的日子,和对象一起看着昂贵的餐厅流口水的日子。但那也是我们最好的日子,除了梦想和爱情什么都没有。感谢电影让我想起了那段日子。
冲这音乐制作阵容!多打了两星半。
去年看的粗剪,因为有一些还没完成,所以别的方面不好多说什么。年轻导演有想法有热情是好事,但是剧本方面最好还是要交给专业人士,剧本不及格,戏不叫戏,影像和演员表演再怎么提也还是撑不起来的
镜头还是比较好看的,也很复古,一度没意识到这是2015年的电影。就是稍微有点狗血,感觉没什么深度,不过也许只是记录一下几个人的爱恨纠葛呢。乐。还有就是这个海报。什么玩意儿。
与期间大堆插曲的某乐队水平相当。千古之谜揭秘之乐手为什么要留长发:Solo,Pogo等都得靠头发来控制节奏!这是个引力需求…
导演胆儿挺肥呀,这不就是窦唯王菲高原的故事吗,不过要说这就是摇滚,我特么的就要卧槽了。
窦唯表示你连原我名都不敢提,这还摇滚个毛啊,不过歌不错,秦昊是好演员,对于大家吐槽的主角丑,我觉得可能导演是为了不是假弹假唱
没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