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帮的故事,免不了用暴力解决问题。
不同于“古惑仔”的是,故事侧重讲述黑帮“背后”的故事。
这个爱尔兰人,究竟是如何成为“黑白两道”的眼中钉的,其实很有意思。
而为什么是爱尔兰人,其实说起来也很有意思。
在老外的黑帮电影里头,俄罗斯黑手党、意大利黑手党、华人黑帮、日本黑帮都非常常见,基本没爱尔兰人什么事儿。
为什么爱尔兰人成为“刺头”,倒是可以深挖一下的。
其实,惹到“人神共愤”,自身的日子也不太好过吧。
但是,强悍的人自然有强悍的人生。
一个人单挑“黑白两道”,确实需要足够的底气和相当的实力。
“爱尔兰人”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其实除了实力和运气之外,有一些手腕也是必须的。
在“爱尔兰人”背后,也是各方势力的试探和博弈,这个才是相当精彩的部分。
真正的大佬,是不屑于在前台跳梁的。
他们坐在幕后,操纵着一切。
如果往黑暗里黑,那可以一直黑到最高层。
天花板究竟在哪里,这个真不好说。
在老外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
除了黑白两道,故事里头还掺和了工会。
当然,这个工会也是在“控制”之下的。
维权之路,被封杀得死死的。
想要活下去,只有“杀出一条血路”。
或者,这才是最大的悲哀吧。
纵观爱尔兰历史,充满着屈辱与血泪,虽然现在翻天覆地了,但印象始终停留在北爱共和军,呐喊的华莱士(华是苏格兰人,不过也差不多吧,都受着英格兰的欺凌,电影里也有一群同仇敌忾的爱尔兰人)。
本片的主角丹尼.格林(雷·史蒂文森 Ray Stevenson 饰)也是19世纪中叶大饥荒移民美国的后裔,从先辈那里继承的只有贫穷。
生于柯林伍德东区,在这片黑手党控制的街区里,格林从小就不断尝试挑战西西里孩子们的权威。
1960年,当时在克利夫兰湖区码头工作的格林用暴力掌控了码头装卸工工会,从此他和一班帮手半公开的盗窃货物,敲诈勒索。
克利夫兰警方不得不将格林收押,终止了他日益发展的犯罪事业。
出狱后的格林另谋出路,为了统一垃圾车业务他选择与黑手党合作。
声名鹊起的格林不再骚扰普通人,反而乐善好施打抱不平,这令其赢得了“罗宾汉”的称号。
然而格林与黑手党不久即因利益分配发生冲突,引发了一连串疯狂的炸弹袭击,在躲过多次暗杀并被冠以“不死的男人”后,还是没能躲过黑手党的老牌杀手。
是部好电影,至少讲了个好故事,顺时叙事,略显简单的事件刻画,人物旁白都显出史诗片般的性格,很好地展示了一个有头脑、会打架、重兄弟、疼女人,从工人出身到“现代罗宾汉”再到“黑帮公敌”,一个有古风的爱尔兰人充满魅力的一生。
电影音乐很特色,爱尔兰风笛。
以前看香港的黑帮片,老大或是小马仔总是在强调,我们是有尊严/理想/道义/爱/道德/底线/的,我总是会哈哈的大笑。
感觉手中有强大力量的人再说这些话,很滑稽。
和香港的黑帮片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片头“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一小行英文字母。
影片也没有香港黑片那种血肉横飞和华丽的打斗,即便是砰砰砰的各种炸弹和偶尔飞溅出来的血花,也没有让我感觉到一丁点的残酷和刺激。
没有快意恩仇,也没有忠肝义胆,平淡的就像讲述一个男人的成长,就像讲述你我的生活,即便被讲述的那个人,是那么地不平凡。
凯尔特人,这个怎么听怎么像一个篮球队的名字,我直到今天才知道,他们是无惧死亡战斗到底的战士。
其实,无论哪个被欺压,历经苦难的民族,总是有一种反抗的精神或方式的存在,例如犹太人的聪明和吉普赛人的狡诈。
但是爱尔兰人之所以是爱尔兰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无所畏惧,而是格蕾丝那句让我感动的话,有些事比做个伟大的人更重要。
我不知道爱尔兰人是流着反抗的血液还是丹尼特殊的成长环境让他充满着斗志。
那些对他没有什么好处的善良,让他没有变成一个嗜杀成性或是一个贪婪下作的人。
上帝的庇佑让他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刺杀,他也尽力的履行着保护身边人的使命。
他只是想要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那一份,只是想告诉希腊人或是其他的什么人,爱尔兰人的生意将由爱尔兰人自己掌握。
这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黑手党,更像我们自己。
即便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刺杀,没有生意,甚至连TMD上帝都没有,但是我们依然和丹尼一样,在生活和命运中挣扎。
每当有人威胁到他的家人和妻子时,他就会显得那样暴躁,在亲眼看到丹尼杀人后,妻子离开了他,他靠着凯迪拉克蹲了下来,屏幕上打上了“Four years later”,那个年轻人突然就显得那样的沧桑和寂寞。
女人是不能理解男人的世界的,即便男人一直都在为着他们流血。
但是这种流血,我也承认,不是女人可以接受的。
所以,即便是丹尼,他也只能无力的蹲下来。
女人总是喜欢男人的都柏林酒店,喜欢他们的农场和牛。
丹尼也一直想着换一种生活,即便是回不到爱尔兰,至少也要回到故乡应有的生活。
但是他回不去了。
当他躲开第四次追杀,追着杀手开枪却一无所获,懊恼的扔掉手枪的时候,英雄迟暮的字眼突然就在脑海中浮现,我猜,那是最后一次了。
不知什么时候,爱尔兰风笛就开始呜咽起来。
然后他的手下和约翰都在更为强大凶悍的力量面前摧枯拉朽。
然后就是爱尔兰人的无能为力。
无论前面铺垫的再好,结局总是显得很仓促,当他把象征着上帝的庇佑传递给下一代爱尔兰人的时候,我居然感觉到了心痛。
当一个英雄开始被人崇拜的时候,就说明,他已经老了。
那个号称不死的人,那个睚眦必报的人,死之前,没有恐惧,没有仇恨,只是用手告诉那个职业杀手,他厌倦了。
于是,那个双手捧着心带着皇冠的戒指,成了那么突兀的一种痛。
当年轻的丹尼第一次把压迫他的奸商三个大嘴巴子打出办公室的时候,我知道一个属于丹尼的时代开始了.当丹尼用所有积蓄把自己从监狱弄出来那一刻,我知道一个属于丹尼的黑社会时代来临了,从此丹尼纵横江湖三十年!当丹尼最好的兄弟被炸弹炸死的那一颗起,我知道丹尼的大限快到了.当丹尼把那根项链给了崇拜自己的那个孩子之后,我知道丹尼的神话结束了!
一个恪守盗亦有道的黑帮老大发迹陨落史,爱尔兰人的身份不为突显民族特性,只为强调顽强、诚信、友爱的高贵品质,以及与黑暗世界不相容的那一点点对善良的坚持。
大概影片改编自确有其事的美国70年代反黑史,怀旧的画面、古朴的风情都颇有纪录片的沧桑真实感。
当主人公的兄弟朋友们一个个被干掉,他已变得不再那么坚强,失声痛哭不为末路,只为“爱尔兰精神”失去了依靠,因为那是由生死与共的朋友们一同支撑起来的精神家园,当他们不在时,自己独活又有什么趣味。
屡遭暗杀而不死的爱尔兰人,终于输给了寂寞。
这几年很缺黑帮片。
但凡拍了也总像玩命速递一样,只是动作片。
难得找到一部。
配乐和镜头想起了很多港产片。
算是黑帮电影吧。
从码头工,到工会主席,到牢犯,到收债的打手,到垄断垃圾业巨头,到黑帮悬赏追杀的人物。
这是一个传奇人物的传奇一生。
虽没经过良好教育,但却读通了许多书,而且极具商业头脑,科尔特人的勇敢、忠诚以及善良在他的身上表现无疑。
虽然影片中没有响当当的演员,但仍然很好看。
老大是那么好当的吗?
普普通通的当个工人虽然要受气,但是没人会往你家里扔炸弹,你老婆孩子不会离你而去,兄弟朋友不会因你而死。
何必呢?
还有Laura Ramsey,第一次见到她是在《魔界契约》让人眼前一亮啊,后来看了《恐怖废墟》发现她演技也值得称赞后来我甚至google到她的网站并留言,当时觉得这完全会是一个明日之星!
后来又看了《足球尤物》《中间人》发现她还是脱离不了花瓶和打酱油的命运来到这里,一如既往的打酱油,甚至还有比起《恐怖废墟》更大胆的裸戏,难道她就如《穆赫兰道》中的女主那样,来到了紫醉金迷的hollywood,并因此沉醉?
何必呢?
最后,说说白发老爷子吧一开始我也觉得他就是电锯老爷爷但是电锯老爷爷叫托宾·贝尔 Tobin Bellhttp://movie.douban.com/celebrity/1025219/这里的白发老爷子叫克里斯托弗·沃肯 Christopher Walkenhttp://movie.douban.com/celebrity/1053574/完全是两个人,但是都出生在NYC的皇后区而且长得如此之像!!!!
********************本篇涉及大量剧透********************1.虽然同为黑道片,本片与《教父》系列有很大的不同。
主角Green Daniel在明面上的帮手只有3人,可以算得上是从始至终在孤军奋战。
能打、有头脑、讲义气,整部影片贯穿的,是这个爱尔兰战士的抗争。
2. 背景影片中,Daniel多次提及希望自己与工会建立联系,而工会的背后,其实就是黑手党。
"20世纪中期,意大利黑手党已经完全渗透进美国的各行各业。
他们最先控制的是美国工会组织,控制了工会,等于握住了美国的工业命脉。
罢工、工会游行示威和降低劳工薪酬都和这一时期的黑手党有关,他们秘密暗杀了诸多敢于违抗的工会领袖,其中包括著名的美国运输工人工会会长吉米·霍法,他莫名失踪至今。
在垄断了工会的实际操作权后,黑手党开始向美国政治官僚布网。
这和在意大利时一样,黑手党帮助某位参选人员,以贿赂、暴力手段直接控制地区选票。
据美国黑手党研究专家乔瑟夫·爱德华的统计,黑手党在意大利曾间接决定着总理的选择,而在美国,有证据表明总统选举在那时都被黑手党染指。
"---引自 亢蒙《《黑手党产业与它的掌舵人们》3. 抗争从小的时候开始,Daniel就开始同西西里孩子们抗争。
哪怕整个手掌都被他们用铅笔贯穿,也没有服一句软。
影片始终没有交代过Daniel的家庭,可以推断,Daniel出身并不好,甚至父母可能根本就没管过他。
成年之后到码头做苦力也证明了这一点。
但狮子默不作声,并不代表它很懦弱。
在经历几番压迫之后,他选择用暴力坐上了码头工会的第一把交椅。
从此,Daniel可以说正式地开始了自己的黑道生涯,在此期间,也赢来了自己的第一场婚姻,并有了孩子。
好景不长,他因为多项罪名锒铛入狱,而出狱的条件,除了钱,时常为警察提供黑帮的信息,最重要的是,他将被工会永久除名。
这意味着他将难以重新获得在黑道中的地位,也是他之后总是提及”与工会重新建立联系“的原因。
从整部影片来看,他曾掌握一些权力,但哪怕是鼎盛时期的他,仍然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
归根结底,他是个爱尔兰人,而不是西西里人。
这一点,也构成了他不断抗争的悲剧内核。
在影片后半段,Daniel变得乐善好施,赢得了民众的喜爱。
但由于利益分配的问题,黑手党开始想要干掉他,却因为Daniel矫健的身手与谨慎,屡次失败。
在接受电视台的采访时,他表示:自己是爱尔兰的战士,无所畏惧。
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在遭遇一次暗杀时,他甚至主动向暗杀者跑过去,吓得那人赶紧开车逃跑。
4. 结局在经历多次暗杀失败之后,当地的黑手党不得不寻求纽约方面的帮助。
纽约方面则派出了号称从未失手的顶级杀手。
这一次,连Daniel也察觉到了危险。
几天之后,他的3个搭档接连被暗杀。
可能从这时开始,Daniel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抗争可能会危害到身边亲密的人。
在这之后,警局的Joe好意前来提醒:不仅是他,连他的朋友,女友,母亲都会有危险。
他仍说:我会报仇的。
但我相信,在女友打电话来对他说”我爱你“的时候,在他泣不成声的时候,他已经暗自决定,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求得安宁。
于是,当他在诊所看到可疑车辆时,他没有逃走,而是径直回到了车旁。
他知道自己将要面临什么,于是把爱尔兰传统中象征勇气的项链给了一个陌生的男孩儿。
当看到那个杀手的车经过时,Daniel仍不服输地向他示意,1秒后,就是终于夺走自己生命的一次爆炸。
Daniel选择了自己的死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放弃了抗争,相反地,这是他以生命为代价的抗争。
而他的死,也传奇般地导致了黑手党的土崩瓦解,也难怪后人要为这位不断抗争的爱尔兰战士的故事写成书籍,拍成电影来赞颂了。
5. 爱尔兰风笛爱尔兰一直是我最向往的地方,钟情的起因,便是爱尔兰风笛。
在影片最后爱尔兰战士将要结束自己抗争的一生之时,那带着浓郁忧伤气息的爱尔兰风笛响起,不仅为影片的情节增色不少,更使它带上了鲜明的爱尔兰特色。
试听链接:爱尔兰风笛-片尾
影片最后,Daniel面对杀手。
这也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一切都像是安排好了一样,配合着全世界的发展脉络。
老外好像一下子不会拍电影了。
涌出来一大批,消极灰色悲观没落的电影。
很是压抑。
不喜欢。
喜欢这种形式的传记片,不知道算不算传奇人物,不过的确有很多值得钦佩的
一听爱尔兰风笛就热血沸腾
这真是一个电影。
原来是传记类型的黑帮电影,直叙得不错,也体现了主角恶中有善的特质。不过出来混总要还的,最后把信仰的挂件给孩子那段不错
一名工会主席的堕落史
黑社会不是谁都能混的。。。
又见爱版程咬金
其实就是我炸你的车,你炸我的车。。。
很喜欢这种风格的电影,70年代,黑帮,音乐...
不行了 这爱尔兰人
看了三次都以睡着而终 跟好家伙太像了
老大不是你想当,想当就能当
傻逼一直在吹笛子,一个黑帮小头目搞得跟神一样,傻逼导演是爱尔兰人吧,意淫
开始便是爱尔兰混蛋遭遇汽车炸弹,接着大篇幅闪回从蓝领工人到工会头子,不多久腐败丑闻进局子,出来后又成风云人物摆平黑白两道。Ray Steveson片中人物不是老大作风却有几分行侠仗义为兄弟出生入死,但在处理各点转折影片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很多熟人客串蛮好玩的,肖申克典狱长被掴脸莫名HHP
这个偏纪实的犯罪动作片总是能恰到好处的把音乐插进来,最终,伴随着传统的爱尔兰调调,这个爱尔兰人结束了传奇。不过他死的很有价值,这是对整部记录内容的总结。
黑帮+传记+犯罪-美国黑帮片
纪实的总是好的
剧情凌乱 容易出戏
the guy on the stairs want to gone, you gone, there's no other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