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开始15分钟,出场的竟然全是惊心动魄的金发美女。
浴池里好奇的脱衣舞娘,双眸灿灿如星的秘书,大秀乳沟的接线员,性感的情人。
至于朱莉娅·罗伯茨,美人迟暮矣。
汉克斯与霍夫曼两大影帝的演技无可挑剔,尤其是二人在办公室初次相见的那一场对手戏真的十分的精彩,不过影后茱莉亚在里面感觉可有可无一般。
另外霍夫曼在里面扮演的毒舌特工也是那么的可爱,尤其是与以色列特工见面的那一场戏,唇枪舌剑之间也是十分的过瘾。
不过在剧情上看,还是非常的一般,过于紧凑,发展较快,虎头蛇尾一样。
最后的结局倒也讽刺,美国人赶走了苏联人以后,就对阿富汗事务不再上心,对于重建工作更是一分钱也不多给,本拉登这个美国一手扶持起来的恐怖大亨也“反咬一口”,最后美国也一样走进了阿富汗这个帝国的坟场,最后也像苏联一样深陷其中,莫大的幽默啊。
男女主角分别是好莱坞的一哥汤姆·汉克斯和一姐朱丽娅·罗伯茨,更有奥斯卡影帝菲利普·塞莫尔·霍夫曼加盟,阵容的确强大。
本片在国人中口碑不太好,因为这是一部美国生产的中国式的主旋律片,国人对美国“以天下为己任”的情结大多没有好感。
不过这部电影拍的真得很主旋律,怀疑他们是不是专门向中宣部取过经。
主要人物形象空洞单调,汤姆·汉克斯饰演的查理·威尔逊就是一名拯救阿富汗受苏联赤色铁蹄蹂躏的平民的救星,当然还是比咱的主旋律要有意思点,人家这位主角好歹还经常泡妞卷进吸毒嫖娼丑闻(这是好莱坞的主旋律)。
朱丽娅·罗伯茨演的实在烂,此角色没给我留下任何印象。
我对这位嘴巴大得吓人女星好感不大,他还是去演她在《诺丁山》中的小女人比较合适。
倒是饰演阿富汗问题专家的配角,曾凭借《卡波蒂》拿下奥斯卡影帝的菲利普·塞莫尔·霍夫曼演得很不错,可谓妙语连珠,有他在的场景都十分精彩,尤其是阿富汗问题和性丑闻放在一起讨论,轮流开门关门那一段。
我想对那些破口大骂的FQ们说的是,这部广电总局式主旋律片奇迹般的出现在美国并且如此受欢迎,应该要考虑现在的环境。
影片中美国救星拯救的对象---阿富汗游击队,正是现在肆虐全球,让美国头痛不已的恐怖分子。
如果本片上映在冷战刚结束的1992年前后,它将是一个内容空洞无比臭屁的主旋律;然而在911 和阿富汗战争之后推出此片,以主旋律的形式来讽刺当年的“英雄救星”,方才是本片的本意。
至于FQ们也要骂片中引用“塞翁失马”的故事属于盗用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的XX罪行的话,那真没啥话好说。
还有一点,本片的美国政治词汇可谓超高密度,非常适合做听力练习!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原来以为只有中国才有这种影片,原来美国也有。
极力丑化对手,美化自己。
原来对阿汤哥印象极好,现在也不这样想了。
不是说这种题材的电影就一定是主旋律,但这部影片完全是一种宣传手段,而不是在讲故事。
曾经作为字幕组的一员,试译过这一段,随着柏林墙的轰然倒下强大的苏联帝国顷刻瓦解成为历史上重要一页这场战争中 英雄倍出Charlie Wilson 当之无愧13年前的苏军 曾不可一世但Charlie 无所畏惧策划了致命一击重创了苏联帝国没有Charlie历史进程将截然不同所以我们首次授予一个公民 最高殊荣功勋会员
前面的各种银趴和小学生行径都忍了。
Joanne怎么会选在一个宗教国家总统府里如此放肆轻佻(或者无知)的人来和总统会谈?
所谓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却没有一丁点对合理性和事实的尊重,重点只是在一个游戏人生、放纵浪荡的自命不凡花花公子的塑造上;以为只要再稍微堆叠历史事件和相关人员的工作的词汇就足够冠以“真实事件改编”,比起虚构的故事还要虚假。
可以和《战狼》同台竞技了。
战狼 (2015)7.02015 / 中国大陆 / 动作 战争 / 吴京 / 吴京 余男名字就觉得不对劲了,什么"sb's war",从前日本侵略亚洲都不敢叫“天皇の戦い”,起名字的人去光之国找将军当新闻部官员吧。
现在都养成了一个习惯,每看完一本书都会来这里看看影评,看看其他人眼中的“哈姆雷特”。
这样能看到更多我看不到的东西。
这部片子一开始就有先入为主的概念。
认为它有美国人的自大与狂妄。
所以到后来一直都是快进,快进。
结果真的觉得就是这样。
不过看了大家的影评之后,决定不仅要再看一遍,而且得温习一下历史。
历史上许多事情就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
我们在指责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同时,其实我们的教育一直也是采用避重就轻,掩盖历史的方式来教育学生。
比如说国共两党在抗战的问题上,共产党的教科书会对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所作出的贡献一笔带过。
甚至在考试大纲上都是不用考的部分。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越来越多好好学习的精英们忘记了历史的本来面貌。
这是又想起了看到的一本《扫起落叶好过冬》一书中对美国内战的描述。
在我们的眼中,林肯是一个殉道士式的英雄人物,他的坚持解放了美国的黑人农奴。
可是,在这样一场战争背后又会有怎样的鲜为人知的背景和深意呢?
我们被历史教科书奴化了这么久,应该有些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了。
呵呵后来的纯属感想。
一个不够格的评论。
评分有点低了,7分左右应该是合理的。
并不是编剧亚伦索金的最高水平,甚至不是正常发挥。
主角Charlie Wilson缺乏一个足够的动机去支持他为阿富汗做的这些,只是去了一趟难民营是远远不够的。
虚构的角色往往很容易被给予一个背景故事去推动主角,但是从真实人物改编就有些束手束脚,人类的很多行为很难解释。
同时,这个角色的缺陷和优点有些割裂,观众感受不到他风流的私人生活和在政治上的建树存在于同一个人身上。
他如何去争取给阿富汗打苏联的预算也并没有得到太多表现,而且在最后想要建学校的提议被否决后编剧也没有给故事更多空间探讨这一行为所代表的意识形态。
主演汤姆·汉克斯也没有拿出他最高水平来,可能是被故事限制住了。
配角存在感很低,像艾米·亚当斯演的秘书感觉好像和查理有什么特殊的关系,但实际上的作用还是个花瓶,茱莉亚·罗伯茨也是一样。
不过电影里好看的小姐姐还挺多,几个秘书和那个肚皮舞娘都很漂亮,还有艾米丽·布朗特。
影片改编自小说,小说本身就是经过杜撰了,改编电影就再次杜撰。
所以在基本大事符合史实的情况下,更多的是在把集体的功劳算在查理头上。
其实在查理介入之前中情局和陆军绿贝已经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活动了。
由于查理代表国会掌管了资金来源,因此和巴铁高层来往甚密,巴总统亲自开口将功劳记在查理议员头上。
而中情局那些不幸牺牲的只能在兰利的墙上刻一颗无名星星,很多评论以今天的立场来评判当时。
事实上当时基本没有国家站在苏联一边,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深厚友谊就是当时建立并加深的。
中美之间的密切合作也是这时候开始的。
今天反美不代表当时不亲美,邓访美之后很明显选择了阵营。
和苏联已经互不来往,还把苏联小弟越南打了一顿。
在阿富汗战场中国也有代表在巴基斯坦帮助训练。
潘西杰尔雄狮马苏德手边常有《毛选》,你说这书是谁的给他的?
包括我国在内的多国都因抵制苏联的侵略拒绝参加1980莫斯科奥运会。
帮助抵抗苏联出力比较大的是巴基斯坦,埃及,沙特,美国和中国。
关于中国为什么站美一边,一方面是中苏交恶,已经打过也死了人。
另一方面一旦苏联到达印度洋,受害最大的是中国,东南亚,埃及,沙特。
中国到北非的航线就会完全受控于打不过还交恶的苏联。
中国历来不欢迎一个强大的俄国,俄国始终没放弃经营新疆。
很多人觉得是美国训练造成了塔利班和恐怖主义泛滥。
其实是不了解阿富汗的实际情况。
苏联撤军后,阿富汗大多部落是亲美的。
但是美国重点先是转移到东西德合并,紧接着打了海湾战争。
给阿富汗的国家援助减少了70%。
各股势力开始在阿富汗打内战抢地盘。
本拉登本来是亲美的,是海湾战争中和美国决裂的。
阿拉伯世界和西亚基本分为两种集团。
一种是亲美拿援助的,一种是为了和亲美的势力抢地盘而反美的。
当时阿富汗北方地区归抗苏名将马苏德,本拉登要想在阿富汗实现伊斯兰自治必须先打掉塔吉克人马苏德。
马苏德在阿富汗北部威望极高。
为了树立反美大旗建立独立王国,本拉登基地组织先资助了马苏德的敌人塔利班,使得阿富汗的实力天平倾斜。
为了防止袭击美国后遭到马苏德北方联盟攻击。
基地在911三天前自爆暗杀了马苏德。
当911发生后,美国才意识到离开阿富汗太早了。
绿贝oda595小组和中情局回到阿富汗和北方联盟的其他将领继续合作,用地面引导B52空袭,歼灭了大部分塔利班……阿富汗战争拉开帷幕。
塔利班背后其实一直有大金主支援,很有可能是沙特。
因为美国海湾战争直接染指中东,伊拉克战争以莫须有的理由重兵干预。
有很多国家不希望美国在中东,因此需要阿富汗来转移美国重心。
巴基斯坦就是其中之一,美国如果不在阿富汗有敌人,国家援助就会减少一大半。
因此巴基斯坦默许塔利班进入巴境内训练再返回阿富汗。
使得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不得不回师阿富汗。
另一个很可能是沙特,沙特需要美国帮助对付伊拉克,但不希望美国长期驻扎,特别是美国在伊拉克强行扶植了什叶派政府,与美国密切度高于沙特。
第一沙特是逊尼派,第二伊朗介入了伊拉克。
沙特迫切需要插手伊拉克,驱逐伊朗的力量,这一切的前提是美军撤离。
不能明着翻脸,所以需要别的办法。
知道查理的天使么那么让我们来看看查理本人C(TomHanks)表面上是个公子哥手下是清一色的美女理由是"你可以教她们打字,但是不能教她们丰胸"不过实际上他是很有政治头脑的又比较有人性所以也比较受欢迎冷战时期C有两个重要的伙伴一个是PhilipSeymourHoffman他是一个CIA特工非常了解对苏的状况另一个是美女JuliaRoberts她是个大富婆C在阿富汗看到难民的情况后非常想帮助他们结束对苏战争于是通过一系列手段向国会争取到了十亿美元提供了精良武器正如里面分析的一支七万美元的对空火箭可以打下一加几百万的直升机为什么不帮助他们呢于是他成功的结束了冷战但是战后美国却不愿多投资一百万在阿富汗建立学校来收容大量的孤儿虽然C做了很大努力却没有改变这一点于是冷战虽然解决了反恐又得开始了故事就是这么回事对政治不太感兴趣所以也没太看着有劲不过有些对白还有点意思包括最后讲的英文版塞翁失马
美国人的自我感觉太良好了。老把美国的国家利益跟世界责任绑一起。有点恶心人
污染人类的国政智商。最喜欢的两个外国演员和一个最烂的故事。
原來是一主旋律影片..
塔利班是如何炼成的
很多东西都不是很懂,但是最后的查理仍然关注阿富汗的孩子让我感动
莫淡政治。
历史不会完全重复,但经常押韵。
欣赏无能
阵容真心奥斯卡
感觉一般,汉克斯有些力不从心,反倒是霍夫曼一再抢戏。
批着主旋律外衣的政治讽刺局
政治家们永远都是最聪明的蠢货
大嘴美女说,我信上帝是想要上帝站在我们这边。多么简单干脆。
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改变,但是政治不是我爱吃的菜。
一部让人有点失望的电影。几个主要任务虽然各有特色,但无非只是一点小聪明而已,除了那句“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居然能夠把一部奧斯卡相十足的電影拍得如此索然無味。
这都是什么腔调,唯一能看的只有Hoffman。
总有聊以自慰的历史
07年这片刚出来的时候,没有耐心看完,今天来补课。虽然还没有看完,但是已经颇具娱乐性。全部看完,觉得还是有点虎头蛇尾。
沈逸老师“安利”的电影。美国政治啊真实,真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