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到第四部,由最开始的“动作游戏”变成了“策略游戏”,说什么前面铺垫那么长,没有动作场面的,拜托游戏厅那么多好玩的游戏,一进去就是飞蛾、蠕虫、大僵尸,一打一个准,全是动作场面。
2、剧情要是概括起来听上去的确很俗烂:一群少年被命运抉择,关进笼中,打怪升级,发现获胜了也不过是供人消遣的棋子,于是奋起反抗,最后推翻旧政权建立美好新世界,其间再穿插一些情情爱爱,简直就是起点的修仙小说啊!
但是不同点在于:推翻旧政权的并非个人英雄,Mocking Jay没有想说“人定胜天”,虽然革命军穿的很艰苦朴素。
3、用斯诺总统的话来说,凯特尼斯只是个对射箭有点天赋、被随机选中的、不起眼的女孩。
但是之所以宣传战能成功,也在于此吧。
最后赢家是“宣传部长”,笑的那么意味深长。
4、女主一点都不圣母,最后一箭射死科因总统就知道了。
圣母不应该是:天哪,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刚从战争苦难中走出来的人民,我怎么能酱紫呢?
我应该放下个人恩怨,blablabla5、“看来蜜月只能去国会区补过了。
”芬尼克说这句话的时候为什么没人叫他闭嘴,这么大的flag你也敢立!
6、“临时大总统?
临时到什么时候?
”7、《复仇者联盟2》都有7.1分。。。
以及看电影的时候玩手机很光荣吗?
不玩手机才是好的观影习惯吧。
虽然早就把饥饿游戏的audiobook听了无数遍,看完第三部下之后还是有点小难过,电影版细节改了很多,第三部上甚至把13区首领Coin洗白了,打造成一直苦心为凯特尼斯筹谋的首领人物,所以在此写下一些我还记得的小说细节作为补充,以补充电影版里一些片段1、第三部下中凯特尼斯并不是偷偷混上飞机然后进入451小队的,而是在2区受伤以后自己努力刻苦锻炼,还要天天跑去找医生做最快速的治疗,最后通过试炼考核才能加入的。
那些治疗的痛大概是琅琊榜里剔骨拔毒级别(跳戏了)而最后的试炼考核是被告知考验自己的弱点,在考试中凯特尼斯遇到了模拟出的peacekeeper,正想一枪爆头时指挥官却给出命令要求撤退到指定地点,这是凯特尼斯才醒悟过来自己的弱点就是从不听从指挥,因此她选择了撤退从而完成了试炼(大概也是唯一听从指挥的一次)。
在此期间乔安娜也一直和凯特尼斯一起训练治疗想要进入451小队去执行任务,但最后乔安娜没能完成试炼,因为在试炼中有大量的水,然而水刑就是国会区一直对乔安娜使用的。。
然后凯特尼斯才反应过来吗啡女自从回来后只要是下雨天就情绪异常、连洗澡时也无法控制自己。
2、real or not real 是小分队和皮塔创的游戏,就是皮塔问一件事是不是真的,然后小队的人根据自己知道的情况来回答。
其中最令人无法回答的一个问题是,皮塔问国会区对他施用的一种酷刑就是在他面前放一个哑巴,然后当着皮塔的面把那个哑巴折磨致死,哑巴那种特有的惨叫声因此一直折磨着皮塔。
然后一个成员说了:real (不记得是谁说了)3、那些怪兽在下水道出现时一直出现类似风声的声音,其实是那些怪兽嘶哑着叫着:凯特尼斯!
而怪兽之所以能迅速的找到小队的所在地其实是因为皮塔也一直跟着那些怪兽在嘶哑的叫着,等于是当了那些怪兽的向导。
4、在小分队疲于奔命时曾经在下水道里遇到了peacekeeper,结果那些守卫军反而被追上来的怪兽咬死了,说明那些怪兽只有凯特尼斯一个目标,在咬死她前谁拦着都会死。
凯特尼斯知道后就一直想自己跑掉,都被小队的人拦下了。
5、一开始博格斯死时想要抢走霍罗的那个女下属,最后反而是为了拖延时间选择牺牲自己在巷道里拖住怪兽,虽说并没有什么用。。
6、芬尼克的flag真是大大的。。
芬尼克婚礼上凯特尼斯很开心,因为在此之前别人让她要装出快乐的样子拍给斯诺总统看,她说了句:这是唯一不需要伪装的事。
7、小分队在逃跑过程中其实闯进过一间民宅,刚好那个女主人开门看到了凯特尼斯,然后凯特尼斯不问缘由把她一枪爆头了。
此时凯特尼斯也知道自己开始杀害无辜人了。
8、在国会区的中心盖尔被捕时,盖尔想让凯特尼斯射死自己,因为他自己的毒浆果给了皮塔,没有自杀的毒药了。
而凯特尼斯没忍心下手,在那时两人之间的信任就开始崩塌了。
9、炸死妹妹的炸药的确是盖尔他们设计出来的,第一次爆炸炸死敌人,第二次炸死来救援的人,但凯特尼斯不敢去查那个炸药是不是盖尔制作的,盖尔自己也没有查。
10、当Coin提出要举办饥饿游戏时,凯特尼斯脑子里突然浮现出70多年前也许国会人也是这么投票的,但她还是说了yes。
个人猜测是因为她在那时就准备杀了Coin,而黑密曲信任凯特尼斯所以同意了,让这个提案顺利通过以完成后面的计划。
而且皮塔也应该猜到了,所以最后皮塔才能迅速把凯特尼斯的毒浆果打掉。
11、最后大家放掉了凯特尼斯的原因是,谁都不知道该把凯特尼斯怎么办。。
毕竟她从不听从指挥。。
12、妹妹养的那只猫自己从13区跑回了12区,而且那只肥猫一直特别恨凯特尼斯,因为凯特尼斯不止一次想淹死它毒死它,毕竟多了只猫家里就多了张嘴。
但最后猫原谅了凯特尼斯,凯特尼斯歇斯里地过后也接受了妹妹已经不在的事实(在妹妹死后凯特尼斯一直处于神游彷徨状态),所以把猫抱了起来,猫也顺从的蜷着凯特尼斯像保护以前的主人一样保护她。
而且凯特尼斯在此之后也第一次和她妈妈通电话(她妈妈一直借着工作麻痹自己所以不愿意回12区)。
目前能记得的就这些,当然也会有个人理解和猜测,要是写错了请指出
不黑不吹:《饥饿游戏3》目前29%左右的排片率顶多维持一周,观众观影后的口水将会对其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把3分为上下两部本身就是抢钱的行为,为了维持时间能分为两部电影剧情已经够拖沓的了,可笑的是下部时间竟然长达136分钟---然后观影是全程是尿点---无论你何时上洗手间都不会错过任何剧情。
另:女煮角从上部开始由头到尾相同的表情---面容麻木、眼睛里透露出的无非就是惊恐、犹豫不决等“弱女子”神情,且不说这表情符不符合革命精神领袖的形象能不能HOLD住剧情,整整两部电影你用同一表情我都想不明白你是怎么拿到奥斯卡的。
最后你哭的那段我都感动了---终于看到第二种表情。
《饥饿游戏3:嘲笑鸟》当然并不是那种出色的电影(原因显然来自于原著本身以及影片的忠实原著),但这并不妨碍我对《饥饿游戏》系列的喜爱。
的确,《饥饿游戏》系列在本质上依然是teen movie,但这个系列的电影确实以科幻和政治的方式重新定义了新千年的teen movie,并在某种程度上观察到了我们所处时代的本质。
从饥饿游戏到嘲笑鸟,电影三部曲以一种递进的方式不断扩展影片表达的边界,从升学压力、成人世界再到政治局势,几乎描述了当代你球人类从少年到成年所要面对的一切。
抨击这部青年向影片的单纯和匮乏显然是一种偏见,因为单纯和贫乏必然是少年成长的必经过程,令人奇怪的是,明明应该从影片中获得更多共鸣的你国80后群体却似乎对影片的情感传达视而不见。
我们这一代的经历,和燃烧的女孩的经历多么相似啊——物质和精神的长期贫乏,一场场升学的“饥饿游戏”,无处不在的校园欺凌,时刻面临的分离,那些永远希望我们赢得游戏并顺利地变成一个圆滑世故的“人才”的成年人……因此,《饥饿游戏》的第二部是最出色的一部,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一部,影片展现了一个青春期少女成长的关键时刻——她很不情愿地为了生存和家人被迫要在成人世界施展身手,面对陌生的大城市、各色的伙伴和对手、长辈以及这个她既抗拒,又试图加入其中并保持距离和内心的复杂姿态——她既要学会讨好所有人,又试图保持自己的我行我素。
而那些成年人早已应付自如,或是玩世不恭——消费世界似乎只有这两种人生态度,别无他法。
而在《嘲笑鸟》中,燃烧的女孩逐渐成为无产阶级反抗体制的代言人——不是因为出身或是反抗意志,而是出于她的真实——这个能够喊出“if we burn,you burn with us”的女孩从来忠于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善良,一种天然的道德感和对弱者的同情,对剥削和奢华的鄙视,这是我们应有的本能,或者说至少理应是我们本能的一部分。
显然,作为一个革命者,Katinss并不合格,她年轻、单纯、容易激动,充满了热情和同样的恐惧;但这却成为所有人希望的所在,并愿意为了她付出生命,只因她的真实和诚恳。
虽然在三部曲和小说的结尾,描述了一种显然童话般无为而治的非现实结局(可悲的是,人生在20多岁才刚刚开始,无法结束……),但其实也暗含着这样的一种理想——即便曾是一场革命的中心人物,一个纯粹的无产阶级战士依然有权也有能力享受更为平静的生活,而非逐步参与到政治阴谋或是不断走向激进之中。
对我来说,《饥饿游戏》系列尤其是第二集确实打动了我,在这样一部电影面前,作为从贫瘠的小城市通过考试不断走入大城市,最终变成“施惠国”中追求物质和享受,得过且过的公民。
Katinss至少让我想起那些初见市面时的紧张和惶恐,那种至今依然存在的对成人世界的不知所措,这也正是这部青春电影的伟大之处——《饥饿游戏》并非是那种传统的,描述反叛精神或描述伙伴友情亦或是描述成年后失落的陈词滥调,影片始终处理的核心,是一个青年人在心理上与现代社会和成人世界的关系,这是一个高度职业化了的,被物质和当代媒介包围的不公社会,赢者恒赢,毫无底线;是否必须加入到人生赢家的队伍中去,《饥饿游戏》并给出了一个简单又坚定的方向,即便我们无法将之称为当代共产党宣言,但我想这也是当代你球通俗文化中关于无神论者无产阶级表达的最强音,嘲笑鸟理应引起更多的回响。
如果拿上一部做比较,那本片确实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但是考虑到观众忍受了极端无聊的上部,这一次就更应该有部紧凑爽快的电影才交代的过去。
大部分时候都看得人昏昏欲睡,导演自己估计对此也心里有数,所以时不时的安排一些一惊一乍的动作戏进去,但是每段动作戏到来之前的缓冲时间都太漫长了。
打完这一架之后,观众撑不到下一次开打就开始犯困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原本小说的卖点就不在打戏,可以拿来刺激观众肾上腺素分泌的素材实在不多,但是改编成电影为了吸引更多人看又必须得顶着个动作片的名头,最后难免让我这种不爱动脑就图看个爽的观众期待落空。
这还是上下两集里相对比较干的一集,可想而知上一集得稀成什么样。
本集中主角虽然自始至终就没离开过镜头中心,但存在感却非常低,主要原因在于她本身的成就太低。
除了最后丢了一发,基本上没干成一件事。
这一点从主角接到原始任务起就基本上注定了,她本来就只是出来摆摆样子而已,真正打仗的事从来也没敢交给她。
不过领队的黑哥哥领便当之后,一度还以为女主角会借机为自己正名,至少传统的好莱坞动作片大概都会这么拍,一支问题重重、不被寄予任何希望的小队克服重重困难,最后异军突起,反而成了扭转战局的关键。
但是如果在剧情走向上能这么照顾我这种中老年患者,那它就不是一部合格的青少年小说改编电影了。
所以女主角成了领队之后,带着成员们一路跑一路被撕,终于也没发挥出什么卵用。
不过换个角度想想,像我这种观众对于上述那种传统好莱坞式孤胆英雄拯救全场的火爆动作戏的期待,或许正是本片所想要讨论甚至讽刺的。
观众想象中的战斗,是高颜值的英雄拿着酷炫的装备摆着华丽的姿势霸气侧漏,但现实中基本上是没有这么打仗的。
真正的战斗往往都是那些我们记不住的脸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用笨拙难看的动作互相搏杀着最后杀出一条血路。
所以本片就安排观众期待的英雄在戏里也只能做对战势没有直接影响的吉祥物,而让真正的战斗在别处进行。
虽然我上面帮这部电影找了一个看上去还挺理直气壮的借口来证明他们弱化主角作用、减少动作戏的合理性,但我还是想说,既然如此那可以多拍些两军交战的戏嘛,跟主角的戏份交替呈现,就像《指环王》里演一会儿弗罗多扔戒指演一会儿战争戏一样。
拍成现在这样,果然还是为了省钱吧。
固然本片的娱乐性与其知名度和票房成绩比起来有点令人失望,但本片里有限的动作戏都还是挺刺激的。
黑哥哥死后因为下水道堵塞而涌的到处都是的黑水以及后面钻下水道时的生化危机(好像大场面都离不开下水道),对于看到这两个剧情节点基本上都快要睡过去的观众有很好的提神效果。
不过鉴于后一场戏中,支撑我看这个系列的动力源泉芬尼克被撕了,我对这场戏的印象也就难免大打折扣。
除了打戏,本片也难得的具备了本系列前所未有的幽默感(说前所未有也不太恰当,上一集的打飞机也挺有喜感的),主角一行人被误以为扑街了之后,快银大妈在插播新闻里假哭,那一段全场都看乐了。
再就是片中为了帮皮塔恢复记忆,凯特尼斯时不时跟他聊聊生活琐事,其中有一段皮塔说起凯特尼斯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当时我就觉得他说的有问题,最喜欢绿色的那个应该是锤弟才对吧。
主角们钻下水道前那个给他们带路的首都人,我一开始还以为是女主角她妹妹养的猫成精了。
本系列前两部都专门拿出篇幅来展现犀利的造型,随着故事接近尾声,这样的戏份不那么多了。
本片最有视觉冲击力的造型,除了上面说到的那个小豹妹,还有吉娜马隆扮演的光头强。
虽然比起上一集结尾处的惊艳亮相,这次观众对乔安娜的造型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跟肉乎乎的大表姐站在一起一对比,还是挺夺目的。
整个系列除了芬尼克之外我最喜欢的就是乔安娜了,尤其她从首都被救回来之后,气质变得更屌了,有点像龙纹身的女孩。
要是这个系列的男女主角是芬尼克和乔安娜该多好。
大表姐在这系列里的造型一直都不太合我眼缘,觉得她在这几部戏里丑爆了。
但是出征之前的舞会上,她闲庭信步地走入舞池那个镜头,竟让我觉得熠熠生辉,堪称她在本系列作品里的颜值巅峰。
本片遵循了好莱坞电影黑人先死的优良传统,但却违背了同样重要的小孩不死。
虽然几部戏拍下来女主角的妹妹也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了,可是临到大结局了把她弄死还是挺给人添堵的。
不过也是因为她,大表姐才有机会在接下来吼猫的戏份里再次展现她炸裂式的演技。
刑场上女主角的最后一发,我看的时候就在想如果她最后射的不是快银大妈,那她这一部从头忙活到尾就真是一事无成了。
所以那一箭虽然因为是意料之中而谈不上有多惊艳,但总算让观众随主角一起低落了一整集的成就感稍稍有所回升。
可惜在壮丽鼓声与疯狂人潮渲染下的这干脆利落的一箭并没有紧接着带来同样干脆利落的收尾,凯特尼斯和皮塔回老家结婚这样的水货剧情又折腾了半天。
估计是编剧想让观众跟女主角一同先观察一段时间,确认皮塔病好了,然后再往下走。
应该说,出品方没有把凯特尼斯和皮塔回老家之后怎么相爱、结婚、生小孩的故事单独拍成一部电影,已经是对观众手下留情了。
一伙名人在游戏中跑来跑去,身边还跟着摄像师,看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一集很像我特别爱看的一个电视节目,而且几个重要角色都能和那个节目的主持阵容对应起来。
芬尼克相当于李晨,凯特尼斯和盖尔相当于AngelaBaby和郑恺,皮塔则相当于王祖蓝。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这个系列终于就此完结了,我也见证了从第一部到最后一部的全程,每个场景都历历在目。
这部依旧同前三部一样,既有动作戏也有文戏和惊悚戏,动作戏紧张刺激,惊悚戏真的吓一跳,还是那么的精彩。
配音,没想到老张因事换廖菁,阵容也稍有变动,不过也挺不错的。
总之,值得一看。
作为《饥饿游戏》的原著党,我真是十分非常满意《饥饿游戏》几部曲的拍摄。
所以我rio不懂部分觉得这部片不知所谓还很有优越感的观众,hello?
你自己没看过前面几部不知道剧情怪电影咯?
hello?
要看有深度讨论ZZ的片子的、要看青春片的,你们看什么饥饿游戏啊!
一部3D电影,团购还不到20块,你还能看十几分钟的小玫瑰和摩尔阿姨,看到就是赚到好吗?
OK,back to the story itself.首先,这部片的男女主人设很有意思,它在某种程度上是颠倒过来的。
女主从来就不是什么胸怀大志的人。
从来不是。
她和那些有一腔英雄梦的女主不同,她就是一个有点自私的实力愣头青。
在成为饥饿游戏的参赛者之前,她每天的生活就是怎样打猎维持家人的生活。
这个家人包括疯疯癫癫的妈妈和最爱的妹妹。
妹妹是女主的心头宝,甚至可以说是女主通篇最爱最珍视的人(重视程度分分钟高过两男主)。
第一部下她要和皮塔殉情是她的小聪明,钻规则的空子,然后真的成功了。
然而就是这种敢于和规则对着干的精神,让她被选中成为反叛军的精神领袖。
到了第二部,女主成了“成功人士”,这个时候为了自保和保护家人,她也是愿意听命于Snow,继续演好她的戏的。
到了第三部,女主也是在迷迷糊糊中,由于各种原因,被推到了这个位置并被说服作为一个symbol。
然而,后来到了亲临前线的种种感动以及结合自己的遭遇,让她真正愿意作为一个反叛精神领袖而存在。
再说到女主的感情归属。
很简单,在饥饿游戏前,女主和男二就是一层窗户纸的关系了。
然而命运弄人,女主参加了饥饿游戏。
在第一部里,女主并没有对男主产生爱情,她救男主纯粹为了生存(盟友以及表现自己对皮塔的爱能为她赢得更多的好感,从而更容易获得赞助,更有机会存活下来)。
到幸存之后,还是为了生存,女主需要和男主做戏,但直到这个时候,她喜欢的都是男二。
当然男主是早就喜欢女主,一直喜欢。
后来就是女主和男主第二次参加饥饿游戏。
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让女主慢慢地把感情转换到男主这里。
忘了说,本故事的男主人设很弱鸡,武力值很低。
而闪光点是人很善良,而且是毫无保留地理解和爱着女主。
打个比喻的话,就是温柔的阳光一样的存在,就像他自己喜欢的夕阳的橙色那种感觉,温暖而不会灼伤人。
盖尔是不会像皮塔这样懂Katness的,他们虽一起长大,但没有一起经历饥饿游戏。
第二部有很多小细节:女主在做噩梦时,都是在男主身边才能睡着,男主送给女主的三人照片吊坠项链,男主送给女主的珍珠等等……第二部是男女主感情进阶的关键。
而到第三部,女主杀掉wuli 摩尔阿姨准备自杀时,也是皮塔一眼看出来她准备自杀而制止的。
OK,到了第三部。
这个时候女主其实是游移不定的。
她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情感归属。
她的脑子其实是一团浆糊的。
所以她的行为很多时候是随心所欲,什么ZZ立场,什么大局为重,她是不会懂的。
她一直只是Katness,关心的只是自己爱的人的安危而已。
她不怕死,但她怕害死自己家人的人不死。
没有大局观的她会做出手刃敌人这种决定很正常,她要做的事,没人拦得住。
不过……其实如果她没这么任性,很多人都可以不死……BUT,just remember wuli女主的人设是一个20出头的少女,谢谢。
而且,其实很多人都愿意为了她送死。
港真谁不想杀Snow呢?
说起对总统的恨,大家都不少啊。
但Katness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三观。
就是她的善良。
她有很强的共情能力,let's just称之为妇人之仁。
这种对待敌人都会有的仁慈,注定让她只会成为一个不错的精神领袖,而不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领导人。
而这种妇人之仁,盖尔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人,是没有的。
但是皮塔也有,皮塔一直可以说是全书最真善美的角色之一(ORZ男女主的人设一定是反过来了)。
所以当一切都结束以后,女主会选择与皮塔共度平静的一生,简直正常不过。
女主自己就是一团火,她和盖尔在一起,她的仇恨、怨愤和对自己一些行为的懊悔,一辈子都不会消灭。
而皮塔,会用他的包容、理解和温暖,带给女主真正的宁静和安全感。
最后,说一下我的结局里导演处理的一些感动点:1)白玫瑰是书里一个重要的symbol,电影还原得很好。
2)那只猫,是女主的妹妹prim收养的,女主一直很讨厌这只猫,而妹妹很喜欢。
猫和妹妹相处得很好,但和女主不。
所以女主抱着猫哭得稀里哗啦那里很多人可能get不到,但我get到了。
3)男主最后在女主家种的草,是樱草,也是女主妹妹名字的由来。
4)男主被Snow搞到失忆甚至仇恨女主之后,经常分不清现实和植入记忆。
所以,他会问女主是非题,XXXX,真的还是假的?
而女主在又一个打雷的晚上睡不着跑到男主身边睡时,男主问的那句“你爱我,真的还是假的“以及女主回复的”true“,真是原著党的我心心念念的电影还原了,good。
其实到了这里,男女主的感情是有点那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经过风风雨雨后相濡以沫的感觉。
本文写在11月20日首映日观影之前。
其实更像是对小说的总结。
不经意又想到数年前,当饥饿游戏第一部上映之前,片方的广告词之一是“美国版大逃杀”。
对此我简直要拿扩音喇叭来吼:才不是!
才不是!
才不是!
不比别的,就说结局,大逃杀的结尾很光明吗?
才没有咧(真正结局在被多数影迷所吐槽的第二部!
其实个人喜欢第二部胜过第一部!
)!
饥饿游戏系列,说到底是一部YA(青少年冒险),作者不可能,也不会写出太令人绝望的结局。
然而,多数人获得幸福的结局,这个“多数人”,并不包括被卷入这场“游戏”的主人公们。
正如台版标题所点明的:自由幻梦。
大表姐饰演的女主角毫无疑问是悲剧的。
她从来都不想做什么领袖,什么标志,她的内心一直都是普普通通的,希望妹妹躲过饥饿游戏平安长大,希望全家不要挨饿,仅此而已。
抱怨世道不公?
这个可以有,也仅限于和青梅竹马在密林中窃窃私语罢了。
但艾菲当年的一个抽签举动,犹如蝴蝶效应中那只振翅欲飞的蝴蝶,打破了所有的一切(突然想到,从艾菲视角来写个短篇应该也很有趣,标题就叫《我搅动了整个世界格局》之类的)。
从此,凯妮丝的人生,所有“游戏”参与者的人生,都不再属于自己。
诚然,糟糕到如此的反乌托邦世界,被推翻是早晚的事,不是凯妮丝,也会是别人成为象征意义上的领袖。
只是,当尘埃最终落定,凯妮丝等继续活下去的主人公们,再也成为不了普通的人。
她们无法像普通人一样欢庆,然后开始新生。
她们只能陪着过往的幽魂,默默地,但勇敢地度过余生。
到她们尘归尘土归土之前,游戏始终在继续——那是一场名为“劫后余生”的游戏。
自由,对于曾经身陷饥饿游戏的存活者们而言,始终是幻梦一场。
好在她们有后代,好在她们有彼此。
自由,对于她们而言已太奢侈,但对于后代们,却是真实存在。
孩子们在曾经的坟场上嬉戏,终有一天也会从父母那本厚厚的手制回忆录中学到过往的一切,这将帮助他们更加勇敢,不论今后有多糟糕的“游戏”等着他们,他们都将懂的,拥有父辈奢望的自由,再加上点自身的勇气,他们终将成为任何游戏的优胜者。
Happy Hunger Game.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这句话代表了盘旋在孩子们父辈头上的阴霾。
希望有朝一日,孩子们能用后一句话相互祝福,而永远忘记那头一句。
那是父母们牺牲了一生的自由,所换来的愿景。
文/可多DarkLord,原创评论下午和发小撸完了《饥饿游戏》系列的终结篇……先简要总结一下:大表姐带着刺瞎狗眼的主角光环坑死无数炮灰队友然后和自己的霍比特男友过上了结婚生子xing福快乐的森活……OK Never Mind。
其实我和妹纸想说的是,其实这部电影感觉并没有网上被黑的那么烂,和迷宫的第二部一样,这部电影属于优点和缺点都太明显的那一类,然后抱着过高期望值憧憬终极大战的观众几乎全部被其缺点拖进梦乡,所以就不太注意到其优点……<图片1>首先还是吐槽好了,①其实终结篇的打斗是足够多的,只是其比重被各场打斗之间狗血的铺垫大大削弱,各种睡点尿点严重拉低了观影乐趣【我和妹子一直在小声聊天确保不会睡着= =】,感觉就有点像第二部,是一场前戏太长,高潮太短的ooxx = = ②在冗长混乱的前戏中,最让人恼火向往屏幕上扔东西的就是毫无逻辑的感情戏————锤弟弟前两部那么nice,怎么就秒变战争狂魔了卧槽;我知道小矮子被国会区折磨过,但我特么就觉得他是个绿茶婊,凯特尼斯瞎了眼了!
<图片2>【原创图片。。。
设计对白】OK,whatever,让我冷静下……除此之外,其实这部电影的几个亮点还是不错哒——第一,国会区的各种陷阱还是很炫酷的,重机枪是我的爱好么,沥青狂潮还是够震撼好么!
刺杀小队群殴异种那一段还是把惊悚与火爆做得很到位的好么!!!
——为嘛从迷宫2到饥饿4大家都是翻脸比翻书还快分分钟秒变丧尸片卧槽——不过冲出地铁站地面崩碎+天降死亡光柱的那一段确实有种游戏+跑男的既视感= = 第二,作为终结篇,这部电影把系列的反乌托邦主题推到了最高潮。
影片的最后三分之一充斥着最无耻最残酷的政治阴谋,而当凯特尼斯一箭洞穿绿茶女总统的胸膛,斯诺含血的狂笑让人战栗不已——如果革命只是由一个独裁者取代另一个独裁者,那么一切自由,皆为幻梦!
其实我觉得《自由幻梦》这个译名比《嘲笑鸟》要切合得多!
<图片4><图片3>综上,觉得这部电影一般吧,基础分7,打丧尸和结尾幻梦破灭那一段很赞+1,8分,非粉不荐。
看第二集的时候,我怀念第一集,怀念第一集的影片,剧情和大表姐看第三集上的时候,我怀念第二集,更加怀念第一集的影片,剧情和大表姐,起码还是饥饿游戏不是到了看第三集下的今天,我越发怀念当那时初见的大表姐,更加怀念我看的预告片“对决”版预告!!
以芬尼克与安妮在13区举办的甜蜜婚礼开场做为开场····与后面逐渐升级的战争态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格格不入简直太虐有木有····正片:婚礼大表姐在台下各种扭捏,哪里有什么甜蜜幸福。
前线,有拍前线么????
“对决”版预告!!
在大表姐的召唤下施惠国民众奋起反抗,大表姐与总统斯诺之间的终极对决就要来了啊······正片:对决个屁,他们莫名奇葩走到总统府门口还有50米,战争就结束了,早知道这样,大表姐你出来干嘛?
为了治皮塔的精神病吗?
在基地治更安全啊,不用给精神病人弄死。
“对决”版预告!!
“我觉得很兴奋,凯妮丝终于要成为一名领袖,”劳伦斯说,“虽然她仍旧身不由己,但她开始意识到她对整个世界的影响。
” 我大表姐要逐步成为真正的精神领袖了,赶脚大数群众和战士都已经和她站到了反抗的那一条战线上····我大表姐一步步走来也真是···(>_<) ··结尾那个“欢迎来到76届饥饿游戏”的台词简直是吊足了胃口啊啊啊···正片:“欢迎来到76届饥饿游戏”也和预告片一样就是结尾了。
你提什么饥饿游戏啊?
大家都当打仗玩一样。
或者编剧硬把总统智商拉到和自己一样高,然后单方面宣布胜利了病毒预告,空旷的工厂中,无数的白衣战士,身着纯白色战服、头戴白帽、手拿冲锋枪,神情肃穆,却斗志昂扬····用队形摆出的嘲笑鸟展翅,我霸气十足的大表姐身披斗篷,一身红衣站在队形正中央呼吁为自由而战··········简直太霸气了有木有啊\(≧▽≦)/正片:这是放给敌人看的,所以正片里头木有还有那个结尾的恐怖变异人,虽然一闪而过,但是也超级期待!
简直就是惊喜啊!!!
正片:观众第一时间就离场了,还有晚点的就是没睡醒的,有没有彩蛋都请让我们赶快走吧
剧情真不行,但是看到人物的结局还是挺触动的。因为保护妹妹而参加游戏的女主最终失去妹妹,想要在游戏结束保留自我的男主最终失去自我,更别提被战争改变的男二和女主妈妈。当一个人足够有影响力,就会被政治盯住成为代言品,这和被绑架差不多。
2012-2015,系列四部全部在电影院观看,大表姐,俺稀罕你
进入首都的几场打戏还不错的,就是略蛇尾,一星给大表姐,一星给Finnick~
终篇的节奏并没有比上好多少,最惊奇的是一直对这个系列无感的我竟然看完了全部四部。
我喜欢 就够了 怎么会评分那么低 我觉得饥饿游戏是从后面两部才开始变的好看
cliche。
四部看下来的感觉就是还不如暮光之城,感觉世界的明天已经完蛋了。毕竟青少年就是世界的明天。
结尾拖得太长,场景换得有点多,虽说猫猫是原著结尾的泪点,但电影显然没拍出那个效果(一个地球人怎么可能指挥喵星人演戏呢)。
2&gt;1&gt;4&gt;3
这个游戏注定对谁都是个悲剧,12年看得第一部到现在,很高兴它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后两部沉长乏味,真是不如直接拍成美剧来得痛快,政治斗争清洗,在中国看真是应景,结合现在台湾岛内局势更加真切,真正的民主谈何容易啊,也许只是追寻的一场美梦,嘲笑鸟终于可以休息了!
差强人意,有些地方处理生硬。亮点还是在于原著无孔不入的细腻
感觉这部比算是最棒的一部啦,合我胃口!
终于把这么长(无聊)的看完了,整体2&gt;1&gt;4&gt;3
结尾完全不可理喻。自己妹妹死了,为什么责怪gale。然后和一个一直杀自己的人好了。
实在是真·太难看,流水账记事,角色木讷,一堆尴尬死的对白。看不懂的异形客串,看不懂的对猫飙戏,和看不懂的响应二胎秒变英雄母亲的社会主义灵异结局,莫名其妙。不忍直面大表姐从一而终的乡村look,哪怕小玫瑰酷炫了那么一下子。Julianne Moore的角色如果给Tilda Swinton,效果可以飙400%。@百川
看的想睡觉
hdr暗得眼睛都要看瞎了 063#2024年看156部电影
因书而来
上一部被点燃的星星之火,并没有在这一集燎原,主角甚至成为了可有可无的角色,除团圆结局的一点温馨,全片剧情枯燥无趣、不忍直视,三星给情怀 11/14/2022 @AppleTV+
追了四年终于追完了~其实一和二比较适合拍电影,对于不是太了解剧情的人,三上和三下都会显得太过无趣……以至于电影看到一半人也走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