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gay片来说,这部片子实在轻松不少,既没有大谈特谈社会的伦理道德,又没有大张旗鼓地非把爱情写得海枯石烂。
这部片子相对于Straight人来说,就是一部再平常不过的青春爱情片,也许早就淹没在茫茫片海中。
所以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好做评价的。
但是本人比较想说的是,如果这个年代真的能让它淹没在茫茫片海中的话,那么现在应该能被称作“理想的世界”了吧
関錦鵬是同道中人,一本曖昧的有些色情的《北京故事》,一個有關包養的不齒話題,因爲融進了導演自己的情愫在裏面,所以分外動情,讓《藍宇》成了一部同志愛情的經典。
李安是電影大師,一個滿是粗口的故事劇本,一個被我們火舞黃沙,與狼共舞模式化了的西部背景,在他的鏡頭下唯美的宛如江南小鎮,《斷背山》的愛情真切的觸動了那顆藏的嚴密的心,如同描白同志的一生。
陳映蓉不是同道中人,執導水平也還不至於爐火純青。
雖然她煞有其事的率劇組人員去GAY BAR體驗生活,但她不明白芸芸同志,肯去GAY BAR,甚至敢于出柜的畢竟少數,而在那裏面張狂宣洩的更是少只又少。
或許影片展示的也正是非同志對同志的一般看法:迷亂,沒有愛情,娘娘腔... ...雖然影片也在努力的去演繹愛情,甚至也有爭吵、和好的百轉千回。
但如今連男女之間的愛情都已不是這麽的童話般完美,更何況要背負更多壓力的男男之間的愛情。
都在說影片很純,十七嵗的天空,有著不同于一般愛情的清澈。
但看過影片后才發現,清純的與其說是影片,不如説是楊佑寧。
乾淨的面孔,清澈的雙眼,無邪的笑容。
楊佑寧一個人撐起了這片十七嵗的天空。
2004年上映十七岁的天空,3年前……我差不多也那个年纪吧。
我几乎看时是从头笑到尾的,不是爆笑,只是觉得有太多可以笑的理由,所以既然有了合理的理由,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笑呢。
先说人物,周天财。
第一眼觉得这名字没什么差,再读一遍,周……天才。
= =|||杨佑宁饰演的周同学实在是傻得可爱,像未出阁的黄花大闺女。
再来便是,白铁男。
一般这种人物设定应该会比较酷一点,就是少男杀手类似,无情才是硬道理。
然而,结尾之后我想说,这厮比周天才还傻,简直可以冒泡了。
= =|||杨文宇,小天才的中学同学。
还有其他两男配角,无厘头没道理。
首先,本片背景安排想要大声鼓掌,一个完全属于同志的世界。
呃,这么说吧,这里面除了GAY,没有一个正常人。
男生们怀抱的梦想,是找一个白马王子,十七岁可怜的处男周天才亦抱同样想法。
酒吧里惊鸿一瞥,白铁男实在有够惊艳,那造型,那出场,无敌了。
小天虽然嘴上说着对没有感情的男人没兴趣,但事实上还是动心了的。
奇怪的是,白铁男这个杀无赦居然也看上了单纯到家的周小天。
内部穿插,室友小宇的恋爱史,不会觉得无趣,相当搞笑。
然后,经过多次积淀,白铁男和周小天顺利暧昧,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摆脱处男的周小天又害羞又兴奋,白铁男却无缘无故搞消失,吩咐朋友来传话让小天别误会,可是……鬼才会不误会吧?
于是,顺理成章,周小天同学愤恨的拿了包走人,他穿着西装和短裤走街上那段,太赞了。
之前,或许还会因为他太傻而对他不怎么感冒,不过这时候就举双手喜欢他了。
像所有的误会一样,你不说,我不说,大家就都误会着。
没有所谓配不配,喜欢就是配。
朋友们为了帮忙出头,找上出差回来的白铁男。
粤语和国语的对话也增加了喜剧指数,连配角的戏分也很有看点,尤其这段台词:圈内一直有个传奇人物,人称白铁男花名人贱人爱 他最令人丧胆的绝学就是不二睡多少纯情少男闻之色变却又禁不起诱惑而白铁男永远是睡了就闪闪了就散当时含在嘴里一口水,差点就要喷了。
可怜的小白,也不过是个爱无能。
后来对小天表白那几句话,也同样很经典。
“我有病……我爱你!
”小白充满深情的对小天如是说。
“你……你神经病,我讨厌你。
”小天惊慌失措的逃跑。
可爱到爆,所以喜欢也是理所当然。
作为一部纯粹的GAY片,导演是想让同志们更有自信,在那个圈子也可以活得很精彩。
背景音乐不同时段都分别有所更换,配合得相当精彩。
虽然看完之后仍然对片名耿耿于怀,明明有比之更好的名字可以拿来用的,可是我想之所以用这个名字或许是为了体现青春吧。
杨佑宁和周群达,以及许许多多奉贤第一次的帅哥俊男们,活力四射充满干劲的说。
相比起来,台湾电影比内地电影更值得一看,哪怕台湾观看群体只是小众,可是正是这样的小众,非主流更吸引人。
我想说的是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
观赏性本来是电影最主要的特性之一,但不知为何近年来,能称得上好看的电影,却并不多见。
华语电影里的同志片拍了不少,但以一种青春,阳光,轻松,调侃的方式表现的,我还是第一次遇见。
来自南部的十七岁男孩,暑假来到台北寻找他的梦中情人,随身带着他的爱情手册《爱是种信仰》,被耻笑“爱是种信仰,侏罗纪时代的事情了吧?
”,却依然执著。
在三个可爱又可气的同志朋友的怂恿下立志要摆脱处子身份。
于是展开了一系列搞笑却又温馨的故事。
说起来有趣,这部纯男性的同志电影,却出自一位年轻女导演的手笔。
所以在片中的每处小细节里都能感受到女性的细腻和温情,暗恋时的忐忑不安,失恋的神经兮兮,都刻画的恰到好处,让人会心微笑几乎忘了这是同志恋情。
画面干净,明亮,有碧蓝的泳池,澄澈的天空,大朵的白云,台北街道的场景像极了《蓝色大门》里的感觉。
每个同志男孩子都很善良,没有世俗所误解的灰暗阴影,爱得坦荡真挚。
特别是饰演男主角小天的杨佑宁,让我不得不再次感慨台湾盛产蜜糖男孩啊,咧起嘴巴傻笑时,真仿佛有阳光溢出来。
片中有关爱情的观点,简单又深刻:“我们没有爱,怎么做啊?
”“喜欢就是配,如果配不配的问题能阻止你喜欢一个人的话,说明你不够喜欢他。
”
《十七岁的天空》预告片2004年的电影《十七岁的天空》彻底颠覆了我对同志电影的观感,是的,非常地彻底。
先说明哦,它可是跟电视剧《十八岁的天空》半毛线关系都没有。
台湾的,陈映蓉导演。
大致算算,它与1983年独立出版的《孽子》整整隔了二十年。
二十年呐,是怎样的天翻地覆,完全一扫同志电影常有的阴郁、压抑和边缘,它就欢欢喜喜,阳光耀眼,热闹喧嚣,可爱极了,好玩极了,开心极了。
主演是杨祐宁,那个《花儿与少年3》里那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真男人好大哥,当时也才22岁,小麦肤色,身型纤长,笑起来憨直又纯良。
十七岁小处男一枚。
趁着暑假,奔着破处,兴冲冲地从南部到台北投靠老同学童文宇,从而结识了一帮超有爱但又爱耍贱的好Gay蜜,以及口碑超差的绝世“大渣男”白铁男。
最后当然是老套路,纯情小白兔超强治愈表面渣、实则伤的好男人,从此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
对,就是套路,但套路怎么了,还不让人喜闻乐见,皆大欢喜啊?
一样的爱情,没毛病。
而且里面既有梗又有料,值!
这直接导致我当时迷了好一阵子白铁男,周群达Duncan,低沉却又软软糯糯的港式普通话好撩人。
专业的滑浪风帆选手出身,那身材,哎,真别提了,撩人指数又直线上升N次倍。
还有金勤,他的童文宇骚包又善良,失恋那段真是太有趣了,忍不住疯狂打call。
看这部影片之前首先听到的是这部影片获得的成绩。
金马奖,票房与口碑的双重斩获,台湾第一部同性恋电影,每个点都是吸引人的看点。
导演陈映蓉,被称为七年级生的台湾新生代导演。
《十七岁的天空》作为其处女作却一点也不显生涩。
画面干净明朗,节奏轻快有致。
导演采取的叙述方式不同断背山厚重凝刻也不同蓝宇的写实,整部影片几乎闻不到一丝沉重。
可以说,影片讲述了男孩小天的爱情冒险,小天北上台北,在纸醉金迷的大台北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磕跌碰撞后最终得到真爱(DUNCAN饰演的铁男)。
饰演小天的杨佑宁和导演同是七年级生。
大陆观众可能对他并不熟悉,不过杨出演《17》一片前已有较丰富的表演经验,参演过多部MV,广告和戏剧的拍摄。
杨本身具有干净的气质,诠释起小天的腼腆淳朴恰倒好处。
《17》一片中出色的表演让他获得第41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新人奖。
相较于杨佑宁,跟他演对手戏的Duncan演出经验要更丰富。
对Duncan的印象是和阿雅黑人他们一起出演的《青春六人行》中讲一口超重广东腔普通话的阳光男孩。
《17》中的D已经褪去《青春六人行》的青涩,D在片中饰演少年时代受过感情伤害从而留连花丛的花花公子。
不敢投入感情却还是被小天吸引,害怕伤害借出差逃避,当清楚躲不掉的时候,主动回来追小天。
影片涉及的是敏感的同性恋话题,难得的是导演用轻松诙谐的叙述手法给我们慢慢讲述男孩之间的爱。
看片之前作过很多猜测,影片的结局是死亡还是分离。
令人惊喜的是导演没有把太多的沉重呈现给我们,社会压力,亲人压力,婚姻,孩子通通不在影片陈述之列。
导演讲述的只是一个爱情故事。
影片的背景音乐也是值得称赞的地方,轻快跳跃。
综观整部影片,就像导演跟演员给我们献上的一杯清凉苏打,没有苦涩的,只有凉凉的夏天的味道。
从“初缠恋后”的《春光乍泄》到“你怎么舍得我难过”的《蓝宇》,华语同志片总是“叫声同志太沉重”,而《17岁的天空》却让人眼前一亮:同志片原来还可以这样拍!
《17岁的天空》号称新喜剧的扛鼎之作,完全走的是偶像路线。
影片开场,就进入了一个完全的Gay世界,这里没有边缘人群在主流社会里的挣扎苦痛,没有同志爱侣在艰难情爱里的患得患失,有的只是17岁小男生对爱人同志的探访之旅。
17岁的夏天,周小天满怀憧憬地到台北去探访他的网友“半兽人”,却意外遇见了在同志酒吧里当招待的中学同学童文宇。
在小宇工作的酒吧里,他邂逅了同志圈内最有价值的单身汉白铁男,两人一见倾心,于是一场偶像剧里常见的爱情游戏就此开演:相识——倾心——表白——误会——冰释,一些些的煽情,许多多的搞笑,稚嫩的煽情和轻松的搞笑会让你几乎忘掉这是部同志片。
Gay(同志)的原意是“欢乐”,《春光乍泄》的英文名字便是《Happy Together》(直译为“一起快活”),可同志片拍起来总是那么沉重。
《17岁的天空》在小天和铁男误会冰释之时戛然而止,两人共骑摩托,把幸福的笑容洒向夏天的午后,影片定格的这一幕仿佛童话里“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结尾,让多思的观众疑窦顿生:爱情可以如此简单吗?
(更不用说同志们的爱情) 答案是爱情不简单,但是电影可以很简单。
是的,关于同志片,我们啜饮了太多的咖啡,品尝了太多的苦茗,在这个夏天,我们只想来一道爽口的冰淇淋。
剔除掉伦理学的磨折,删剪掉社会学的思考,17岁的爱情,无论同性异性,不都是一样的青涩又甜美吗?
回想前两年的《蓝色大门》,同样是十几岁的青春,同样涉及青稚的同志恋情,导演将它处理得纯朴又舒缓,已提供了一种清新风格的样本,而《17岁的天空》则洋溢着更为热闹的青春气息,笑声里仿佛流溢出欢乐的汁水。
金勤、季宏全、杨竣闵等一票小男生夸张的形体表演使这部喜剧更带有些闹剧的成分,这些喜剧噱头无疑也增加了影片的商业卖点。
17岁的天空很晴朗也很开阔,无论作为同志片、青春片还是喜剧片,它都位我们带来一阵清新的微风,那么,Let Gay be gay,那么,就让我们happy together。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BL的狂热支持者。。。
可是那一天,我看了两部电影——先看的是十七岁的天空,很惊讶,片子拍得很纯净,出乎意料的好看。
是香港电影所拍不出的清澈纯净,温馨甜蜜。
很有韩国电影的清秀之感。
and说,很像《色即是空》的感觉。。。。。。
童话般的两位王子,大团圆的结局,让人轻易的发现真爱的唾手可得。
然后才是《美少年之恋》。
乌烟瘴气的少爷店,人声嘈杂的gay bar,暗夜的天使长着恶魔的角,让你觉得在这世界上,堕落是最容易不过的一件事。
刚刚服侍完一位“太平绅士”的冯德伦,就那样措手不及的遇见了那样外表仍然青涩懵懂,内心却已经万水千山的吴彦祖。
满满的感动膨胀心间。
初识的刹那,铭记一生。
就那样简单的爱上了……吴的沉静,吴的内敛……吴那一脸暧昧的温情,一眼望去,简直纯净得,让人不忍拒绝。
记忆虽已沧桑,眼神仍然清澈,所以,还有爱的能力。
然而有故事的人,是任凭一个人再如何掩饰,也仍然会泄露秘密的。
五年前的轻狂,深陷泥潭的第一脚,是任凭一个人再如何刻意遗忘,仍然无法磨灭的事实。
其实从开始的那一刻,他就已经被命运牢牢禁锢,无力挣脱。
也许,我们都是命运之绳上端的风筝吧……所以命运,无非是让他兜了一圈,走到最后却发现又回到了最初。
解脱的唯一办法,就是挣脱绳子,粉身碎骨。。。。。。
……你是不是gay?
这种话怎么可以问?
你呢?
如果你是,我就是。
……原来每一个相遇,都是看似偶然的必然,是命运,是任你在抗争都无法逃离的枷锁。
爱活在心上不是时间可轻易打断就算是交会短暂记忆会超越岁月边疆爱活在心上不受谁的决定改变方向你真爱过这就是答案文章引用自:
原声带我想你的快乐是因为我 我们的爱阿 感情线 街角的祝福 亲爱的你怎么不在我身边 你身边 褪色 可惜你不在 至少还有你 进行式 缺席 爱,很简单
《十七歲的天空》最打動我的地方 是楊祐寧與Duncan經歷一番假裝不在乎對方試圖給對方留下好印象的折騰之後 楊祐寧行行企企晃晃蕩蕩到了Duncan家門口兩人正好開門撞見 楊祐寧走了過來 年少的男孩不想再這樣下去了 他幾乎要靠在Duncan身上似的靠在門框上 他說 我們不要再這樣了嘛 我好累喔我老想起李昨汐 我老想起那段我靠在他身上的時光 我好累喔 真的好累啊 可我必須得離開了
很喜欢 那几个姐妹 爱情是可以烂俗的
挺欢乐也挺囧。故事很简单,杨佑宁倒是很耐看的娃。"我们不要再猜了,我累了。"最后的对话笑死我----"我有病。我爱你。""你神经病。我讨厌你。"如果爱会过去,那么我们一起的跑,把它追回来,如果你跑不动了,我背你。
娘炮与金刚芭比。
从开始到结束,整部片子都是男人,没有女人的.所以角色就都由男人代替了原本应该是女人的位置,全是同性恋.刚开始还觉得是很恶俗的一部同性恋片,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导演构建出来的一个只有男性的世界,蛮有想法的.男人原来也是可以做得跟女人一样的
故事我就不说了 4星都给周群达 虽然他也演得不咋地 但人家长相在那儿呢
杨佑宁在里面真的超诱人
很欢乐的片子,一看心情就很好。
这大概是我知道的第101个叫kevin的gay。
做为喜剧片来说它确实挺搞笑的!比如:绝世坏男人,白铁男!噗哈哈哈!白铁男这个名字不自觉的让我联想到了明侦里的小白。再比如,路口等红灯时帮俩男主牵线的大爷,以及天桥白铁男好容易找到男主跟他说我有病,我爱你,男主慌里慌张说你神经病,我讨厌你那里简直笑疯了,还有最后白铁男说love的三种形态是lovelovelove,健身男说不是ed吗?男主朋友让他闭嘴!哈哈哈哈,都好戳我的笑点啊!里面的几个主演都好活零活现啊!妆造和肢体语言好辣眼睛。
早期接觸的臺灣片,青澀的同性愛
虽然画质感很差,头型很老气,剧情很脑残,演技也不好,但就是有种无言的喜欢。
假,唯一收获是杨佑宁,帅到爆
还是湾湾会拍,完全没有异化处理,笑点密集,同时动情。十七岁的天空,不再猜忌,大胆勇敢的学习爱的能力,无论异性还是同性,完全一样。
一個十七歲少年的尋愛脫處之旅,穿插著他和他身邊一些怪胎的喜劇故事。說實話,誇張的劇本更適合改編為舞台劇,作為電影則顯得鬆散,而且敘事也讓懸念感弱。楊祐寧是本片唯一也是最大的亮點,一個原本讓別人扮演可能平凡得只剩單純的角色,在他無比精彩的演繹之下魅力指數急速飆升。
算是可爱的台湾同志电影,男人们还算好看,没事儿可以看看,一般推咯:)
“竟然没有出现一个直人,没有出现一个女人 ”同震惊--这部电影的最大贡献就是贡献出了一首好音乐吧,我想你的快乐是因为我
虽然是同志片,但是也是温馨喜剧的同志片,跟断臂那种装B文艺片又不一样了
全片无女性与直男角色出现,我猜导演是想塑造出一个完全没有世俗眼光与偏见,不带凝视的「同性恋乌托邦」,但很难令人不怀疑是她为了满足自身欲望在让演员们按照自己的恶趣味来进行表演。对应地,全片情节很简单,无非是纯情小处男杨祐宁(表演大失败)意外地打开了情场老手登勤的心房,但拍得可谓是毫无章法可言,杨祐宁基友三人组的支线完全是废戏,其中也只有金勤表演合格(他与《孽子》中的角色虽然是同个类型,但在表演上有细微变化)。各场戏间情绪也毫无层次可言,人物也完全没有成长与变化,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可以看出导演拍了一大堆男明星的素材哪段都不舍得剪。大量对着镜头的独白和对话以及各个角色挤眉弄眼的夸张表演也许是为了赋予作品调皮基调,使人物更加卡通化,但看上去完全是矫揉造作令人反感。唯一可取的是原声带。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女人……
这是我看过的最欢乐的同性电影,虽然没内容没深度,但绝不造作。人物刻画够丰满,杨佑宁越看越可爱,无厘头三人组非常出彩。我可是连台词都能背出来的(笑)。喜欢金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