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性的电影,确实应经有很多。
很意外的找到了《暴龙》,在一个沉闷的下午,看着朦胧的画面,和清脆的插曲,我觉得不虚此行。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面暗月亮,类似电影里面的每一个人物,导演很聪明的把握了男女主角的由明变暗或由暗变明的一个装换之间的平衡点,女主角饱受丈夫欺凌祈求上帝宽恕而不得爆发将丈夫给宰了,最后在监狱了的温和,不类似于之前的强作欢颜;男主角杀了两条狗,前后代表着不同人性的回归,暴虐和平静,电影最后男主角平稳而潇洒的走在大路上的落幕,给我很大的震撼,也许他找到了自己,也许下一次的暴虐人性还会爆发。
人性,一面如水,一面如火,述说的非常的透彻。
值得一提,我很喜欢电影的配乐。
刚看完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强烈的感觉,只是随后的几天总是不自觉地回首细想这部电影留在我脑海的细节与台词。
当我终于决定为它写点什么的时候我才能确认这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的电影。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电影的名字-暴龙,让许多人先入为主的认为愤怒,暴力才是整部电影的主旋律,才是导演想让我们正视的。
但是在我看来,电影里最强大的,最overwhelming的感情,以至于导致最后大爆发的感情其实是sadness,无望无助的sadness!
这种悲伤时时刻刻在电影里以阴冷的基调重复出现,酝酿着愤怒,酝酿着最后的逆袭。
约瑟夫说‘别人只是这么说,而我却去这么做了’我自觉那是因为在小孩被狗毁容之后,别人只有愤怒,而在约瑟夫的心里,悲伤已经在滋长了。
卡夫卡说过:人们常常用咄咄逼人来掩饰弱点,真正持久的力量存在于忍受中,只有软骨头才急躁粗暴,他们因此丧失了人的尊严。
我等待,我观看。
恩惠也许来,也许不来。
也许这种既平静又不平静的等待就是恩惠的使者,抑或恩惠本身。
忍受在卡夫卡看来是对待悲伤逆境的最好方式,是上帝的恩惠。
我也曾深信不已,直到约瑟夫无奈的说出:哪里有那么多的宽恕和爱啊。
我好像听到玻璃被震碎的声音。
是阿,如果不幸失去恩惠,那平静又不平静的等待终究是会结束的。
然后那?
然后我们就突然意识到是逆来顺受的汉娜杀死了自己的丈夫。
人生这么卑琐,怎么办?
耶茨说:祝你好运!
一身街头随意打扮的男主角从一条陋巷的赌马场走出,因与别人争吵无法控制自己的怒气而踢断了自己心爱的狗的肋骨,狗随后死去。
这是本片中男主角的出场方式,从这一场景与随后的几个场景可以看出,男主角是一个:混迹街头、无法控制自己愤怒、独处的老人。
之后,在男主角一次后悔自己发怒的过程中,女主角出场,从她的出场方式可以看到她善良、乐于助人、有坚定的信仰,通过她的帮助,男主角的情绪得到平复,并对于信仰有了新的改观,这在男女主角第二次相遇中可以看出——男主角受到女主角的影响,当晚并没有对带狗欺侮小男孩的邻居动手,这也是影片中他的第一次反常的隐忍,随后在第二天,汉娜向男主角/观众透露:她当晚曾为男主角祈祷(这无疑体现了创作者对信仰力量的认同)。
本片所有的故事,即在以男主角以及几个配角为代表的一类“街头人士”,与女主角及其丈夫为代表的“宅邸人士”之中发生。
一.街头人士及其暗语:Tyrannosaur片名Tyrannosaur来自于男主角对去世妻子的嘲讽(男主角听到Tyrannosaur便会情绪失控),其妻子终日吃垃圾食品,遂得糖尿病招致截肢与失明最终死去,在现实中的欧美国家,这类疾病一般多发于阶层地位较低的社会成员,可见设想到其妻子生前男主角所处的贫穷而又粗鲁的家庭环境,男主角的朋友也是“街头人士”典型的代表,在酒吧以身为凯尔特人的口号(原始性)为男主角抱不平、言语中夹杂着电视栏目俗语(处于传播框架尾端,受大众传媒控制),还有一个典型的形象即是邻家的小男孩,他的每一句台词都饱含着街头气息的幽默,无论是困境、尴尬还是危险,他都能不慌不忙地揶揄两句,这和男主角对妻子Tyrannosaur的嘲讽一样,只有在街头文化的语境里,直接、随意地侮辱自己妻子才不会显得突兀,这一幽默的侮辱背后需要对粗鲁的认可、对礼规的不服从、底层人天生的幽默感,但最核心的是这背后的人情味,正是这一点让他们和“宅邸人士”泾渭分明。
事实上,故事开始于男主角妻子去世五年之后,与此同时男主角最后一个挚友也不久于人世,男主角所处的是一个逝去中的旧世界与尚未准备好面对的新世界的交界处,Tyrannosaur之所以让他情绪波动,即在于这一词语来自于他回忆中的旧世界,在那里他嘲讽妻子、与挚友一起行恶。
可到了现时境地,他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于是便本能的继续行恶,直到他遇到对信仰充满热情的女主角。
二.宅邸人士及信仰之所以将汉娜及其丈夫称为“宅邸人士”,因为他们所有的交流几乎都发生在阴暗的室内,他们生活之处和街头人士不同(男主角可以在草坪上和对门家阳台上的邻居交流),完全无法从外面窥探,也正因如此他们每个人的变态、阴暗才不会暴露,尽管他们的住处“五个房间,两个车库,修剪整齐的草坪”,但彼此之间的生活则保持着礼貌的完全的隐蔽,换言之即宅邸人士没有街头人士那般原始的人情味。
和宅邸人士关系最为密切的符号,即影片中女主角与丈夫笃信的信仰,在上文中关于男女主角第二次相见的场景分析中提到,创作者虽然展示了有信仰者的危机,但危机却并不是来自于信仰本身,而是来自于信徒自身的错误,如女主角自己造成将自己困住的幸福家庭谎言、惧怕戳破自己谎言的懦弱导致自己受害、饮酒等等,所以,在女主角向耶稣照片投掷东西时,耶稣并不是遭到信徒反叛的封建符号,而是一个受误解的信仰圣人,这也正是创作者内心所相信的。
三.影片中的显性文本与隐性文本从以上的情节与人物描述不难看出,在影片中存在着创作者影响下的双重文本,一个是显性文本:失意的街头男子的老友不久于人世,他意识到自己面对着旧生活的逝去,他追寻他人的拯救与依靠,找到了微笑的看似善良的女店员,在来回的交流中男子仿佛找到了有瑕疵但可以容忍的新生活,却得知女主角已经谋杀了自己的丈夫,尽管如此,他仍然选择原谅她,并等待她出狱与自己过上新生活。
但在这层文本之下,是创作者自己的意识形态明显存在的痕迹,即本片在上文中已经指出的隐性文本:女主角在电影开始呈现的宗教的救赎姿态,使迷惘中的男主角萌生了极大的感触,使他意图放弃自己的旧生活,走向获得拯救的新生活,此时的女主角和创作者站在宗教的同一战线(女主角夜晚祈祷→主角便没有打带狗人),但随后影片通过对女主角违背宗教姿态的饮酒、懦弱、谎言、谋杀的行为来展现出女主角并不是信仰的所谓代表,但创作者对信仰的看法并没有随着女主角的变化而变化——女主角成了假信仰者,男主角心里所追寻的信仰的拯救其实并不存在,所以,他对以往的旧生活的摈弃是无妄的,男女主角都未能真正的走出各自的问题,在女主角对男主角发火并要求其离开后,她便已经失去了有信仰者的光环,逐渐展开了自己虚伪生活的真实画面,事实上她和男主一样,是追寻拯救的无信仰者,这一文本体现了创作者对宗教信仰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倾向直接导致了他在创作女主角行为时全然不归结于宗教而只归错于女主角的行为。
总的来说,导演本身是站在有信仰角度去阐述故事的,是一个受难者追寻信仰之力的过程,导演并不意在于讨论信仰被挑战的危机,而在于讨论无信仰之人的危机,在这一语境下,导演随意地将两个无信仰之人尚未解决的危机用善良的情节掩盖,这正是有信仰的意识形态明证。
感觉这名字跟电影一点也不挨。
片尾上字幕时的音乐《We were wasted by The Leisure Society》很好听。
我喜欢看电影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喜欢观看人的各种状态,尤其是颓废。
颓废和苦难才是人生的真谛。
因为人生的真谛,本质上仅仅就是填充食物维持生存、两性交合保持繁衍,美丽和丑恶都只是这个过程中的衍生品。
也许正是因为我拥有幸福的生活,所以我才有足够的心态去观看颓废和苦难。
--摘抄:美国佬的暴力是视觉系的,英国佬的暴力是心灵系的。
写实、冷酷与绝望,生于心底的暴龙。
想去改变自己,才发现真正需要改变的远非只是自己,从而引申成社会问题,这才是片中生活的恐怖之处。
最初是被这片名吸引,期待了一阵子,终于在前两天上映了。
看的是周六的晚上场,坐的还挺满的。
影片的整体气氛相当压抑,男主是个毫无疑问的老loser,天天酗酒,妻子五年前死了,最好的朋友得癌症死了,没有子女,只剩一个神经兮兮的老伙计tommy和一只狗,还自己把狗给打死了(当然,打死后接着就后悔了)。
脾气暴躁,不是追着别人打就是砸人家店。
这样的他,在受伤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开慈善用品店的天主教徒hannah,男主的粗鲁并没有换来hannah的愤怒,而是十分同情他,为他祈祷。
女主hannah住在富人区,老公很有钱,但是却有难言的苦衷,因为老公是个变态,不断向她施暴,甚至在她下体塞异物。
而可怜的女主一直逆来顺受,选择默默承担这一切,她老公不断的道歉,她不断的原谅。
原因自然是因为在她心中,上帝总是应该包容,帮助他人,她作为教徒也要试着去原谅,无论别人做错了什么,都以原谅作为第一准则。
不断如此,所带来的后果就是怨恨日积月累。
在她和男主交往过密被老公发现后,她老公完全丧失了人性,变本加厉的毒打,甚至强奸她。
终于,在心灵肉体双重摧残后,女主彻底崩溃,将耶稣的画像砸烂,小宇宙爆发把老公杀死。
然后去至男主家里暂住寻求安慰,男主慢慢敞开心扉,说出了他去世的妻子为何被他称为暴龙(Tyrannosaur),原来仅仅是因为她体重过大,走楼梯时会发出暴龙一样沉重的脚步声。。。
最后,女主还是进了监狱,男主重新做人,静静的等着女主出狱。
其实关于暴龙的这一处可谓是导演的点睛之笔,每个人心底都有一头暴龙,尤其是那些看似逆来顺受,咽下所有苦痛的人。
不同的只是有的人一开始就将心底的暴龙挖掘出来,就像男主,暴戾无比,用各种暴力来掩饰内心的不安。
而有的人将暴龙埋藏的很深,致使其不断成长,最终,喷薄而出的是一头成年巨龙,一击就置人于死地。
就像影片的海报那样,暴龙的化石就埋在你静静站立的地方,你却不知道。
如果女主不是那样一直隐忍,笃信于上帝,而是一开始就反抗,或者与丈夫离婚,最后也许不会这样悲剧。
而上帝,一如既往的表现乏力,只是静静的看着,放任暴龙肆虐,仿佛局外人。
大概那些生活的快乐幸福的人会将心里的暴龙养成宠物龙,而最绝望的人无疑会召唤出最恐怖的暴龙。
还有一点想说的是那个小男孩sam,真的是非常非常可怜。
本来命就不好,总受欺负,自己的母亲还找了一个傻逼男友,对小sam巨差,sam似乎只有男主一个朋友。
虽然如此不幸,但小男孩依然苦中作乐,为片子增加了些许黑色幽默的色彩。
但最后却凄惨的被母亲男友的狗咬伤面部,那个他一个人坐在地上,残缺的面部,无神的望着远方的镜头实在令人心碎,成为本片最为黑暗的部分。
这样一个从小被毁掉的孩子长大后,该会有多么强大的暴龙在体内呢,想想就不安。
也许,在侏罗纪时代,没有上帝。
外表光鲜美丽,其实只是华丽的袍子,这言语熟知于十几年前却不能真切的明白意义。
看过了那么多人之后,谈话,温存,熟悉,之后发现每个人的生命后的故事都却满是外人看不见的伤痕。
里面的吉他很好听,缓慢缓慢,述说着平常的生活。
或许这生活切切实实的发生在每一天,作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平常的一天。
我不明白其意义,其实本来就没有意义。
给自己编织一个外壳好让他们觉得自己很完美,给生活附加一个本来未有的意义,让事情发生的时候不显得那么突兀,给自己的道德观一个解释,好让自己相信会有好的结果。
然而虔诚也好,友善也好,世界本来恰恰这么存在,不因为你的善良而世界就对你善良。
世界在运转着,只是运转着。
堕落的未曾是你的灵魂,堕落的也不是你的周遭,只是你的行为决定着你的生活于何种方式呈现给你。
“别人只是这么说,而我却去这么做了”。
明天起,劈柴喂马,可是明天真的来了,却那么又走了。
唉现在简直看不了我们collie被折磨的戏份,看着心疼。
collie奥斯卡采访时候记者说看过暴龙就知道总有一天你会得奥斯卡,深表赞同。
20210102更新:看了Youtube才知道爱奇艺的是删减版,删得毫无痕迹……真是好气这样不尊重电影作品的完整性只是因为有一段暴力镜头就删掉,这种环境怎么可能创造出好作品呢……这段戏有多重要没有这一段就不会知道为什么汉娜做出这样的选择,就不能理解这种深刻的痛苦和悲哀。
看了导演和演员的interview,真是很感动,this is absolutely a very beautiful movie,而collie的演绎简直完美。
演丈夫的eddie说演的时候就代入olivia本人,olivia is such an easy person to love, so it's really easy to abuse her, because that's the way he loves her。
然后说我并不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但我会向所有人推荐这部电影,because we can finally see what Olivia can do, as she can always.
英国法律体系还算完善,都被打成那样了,不收集证据离婚?
另个女人,孩子被咬了也不敢吱声?
拿掉北部小清新片的滤镜,里面的女人遇事犹如弱智,看的真莫名其妙。
影评字数较少,没什么想写的了,恼火。
零零落落零零落落了垃圾股哟博宇烦你;将bi哦丽云一天的苦瓜v是第一;苦逼865否他vu月份i u他vu cut被骗87次与他人时754分后看见你会有付出他饭否和v客户和不落窠臼你还是要与他人
这是部太压抑的电影,就像海报的设计风格一样,电影也充满了浓郁的黑色气息。
一开始男主角的各种暴力表现,加上酒后的喃喃自语,以及不受控制的愤怒,就让人觉得莫名的压抑,男主角的暴力似乎是不受控制的。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知道了他一塌糊涂的生活,老婆去世了5年,身边没有任何子女或者亲戚,心爱的狗被自己不小心一脚踢死,最好的朋友也因为癌症即将离世。
他每天喝酒赌博度日,动不动就迁怒于别人,他的愤怒让人摸不着头脑,令人生厌。
直到有一天,他在怒不可赦的时候跑进了一家店,为了平复愤怒而躲了起来。
小店的女主人,也就是女主角,是个前程的基督教徒,她不停的安慰他,甚至为他祈祷。
可惜男主角并不领情,甚至恶言相向,说她是因为没有孩子才笃信基督教。
故事情节随之转向女主角,她的生活看似幸福(除了没有孩子),其实他丈夫是个人前有礼,人后变态的伪君子,他不停的怀疑、折磨、侮辱、甚至殴打她。
男主角多次光临她的小店,有一天被她的丈夫撞见,其实本来并没有什么的二人在她丈夫多疑的眼里却成了妻子的不忠行为。
然后就是一番不由分说的殴打和侮辱,虽然女主角则一再忍让,最终还是受不了折磨离家出走。
她来到男主角家里,男主角看她没有亲人朋友接纳,只好让她暂时住下,他们一起度过了几天有时尴尬有时融洽的日子,两个人都喜欢上了对方。
最后男主角决定彻底解决问题,拿了她的家门钥匙,准备去找他丈夫说清楚,却发现女主角那天其实是把他杀了之后离家出走的。
电影为什么叫“暴龙”?
片中的解释是男主角给死去的妻子起的外号,因为他妻子很胖,每次上楼都像是有只暴龙在楼梯上。
其实人内心的愤怒就像是深藏在体内的暴龙,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发。
男主角时常被自己的暴力倾向困扰,他自己也说妻子是个好人,但是如果妻子还活着他依然还是会像对待狗一样的对待她,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
而女主角则将自己的愤怒深深隐藏,几次她丈夫对她施暴之后她都选择原谅他,可是从她的眼神看得出她内心的“暴龙”已经形成,直到最后愤怒将“暴龙”“激活”,犯下大错。
为什么他们会被暴力所困扰?
从男主角的口中大概能得到答案,他说恨他的父亲,所以我们大概能猜到他小时候的经历。
邻居小孩子更是为这点提供了印证,孩子的经历其实就是他小时候的缩影,看到孩子充满暴力的环境就如同看到以前的自己。
施暴的人和被施暴的人到最后其实都是受害者,这其实就是导演想告诉我们的。
最可悲的是那个邻居的孩子,最后被恶狗咬伤了脸,他的未来会不会还是在这样的暴力环境里打转呢?
真叫人为他捏了把汗。
还好导演安排了一个还算是光明的结局,不然看完电影观众真的可能会“郁郁而终”。
本片的一大亮点,是在纯粹的直线叙事中,用那静止的长镜头——或是主角沉重地从中走过,或是主角迷离而惆怅的的侧脸,抑或是主角平静的面孔下波涛暗涌的挣扎——不仅在角色身上,甚至在观者身上,都营造了一种艰难的隐忍,一种逐渐积累的愤怒,不知何时会决堤而出。
这种隐忍,一如《双面玛莎》中的混乱,成为了整部影片的精神内核,推动着全片的剧情发展,令人印象深刻。
而本片在叙事的处理上,简洁干练,平中有凸,错落有致,而且有着英国现实主义电影一贯的那种对生活的亲切和感悟,作为处女作,这是优点;但是和很多处女作一样,本片也同样暴露出了故事片段化,人物交代不完整的缺点,而且本片表达方式较为统一也略为单一,也更突出了这种片段化的特点。
然而两位老戏骨主角精湛出色的诠释,让人沉浸于故事的情绪中,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这种单一和片段化。
有网了第一个down的电影,mark
懦弱和冷漠是诱发暴力的温床,为了反抗或压制而不惜采取更狠辣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尊严,电影里的每个人都陷入了这个以暴制暴的怪圈之中.只是故事过于把"恶"极端化,并未对人性进行更多层次的挖掘,有些安排的暗线几乎都是一代而过,使得人物情感明显缺乏承上启下的过渡.
去破坏一些美好的事物来发泄自己因失去挚爱带来的伤痛和失落,在洗澡时对镜自照为自己所受的伤害流泪,恨一个人恨的牙根儿疼却还要在对方说我爱你时回应一句我也爱你⋯⋯我们总是在最后时才克服内心的恐惧,勇敢迎接那个属于自己的未来。ps:配乐太加分了,2012年看的第一部好片。
很压抑的说。
搜狐热播推荐才看的,烂片!男主角像英版布鲁斯威利斯,本以为是个爆戾中年男人除暴安良的故事,有道格拉斯在城市英雄的感觉,剧情缺少张力,几乎没有看点,浪费时间
7.6「為什麼說霸王龍?」「啥?」「你妻子啊,你說什麼霸王龍?」「呃,就是個暱稱,開玩笑而已。你看過《侏羅紀公園》嗎?那個電影,裡面有個場景是在一輛車裡,孩子們很害怕地盯著那個玻璃,然後就聽見霸王龍的聲音,靠近他們,玻璃杯開始震動⋯⋯我老婆是個胖人,上樓的時候老是有聲音,就像蹦蹦蹦蹦!如果我在茶几上放一杯茶,你就能看見茶水在蕩漾,所以我叫她霸王龍。我還覺得挺好笑的來著,我真是個混蛋。」「你愛她嗎?」「嗯,但我也恨她。她是個簡單的姑娘,相信人性本善,原諒一切罪惡,真他媽快把我逼瘋了,哪兒來的那麼多的寬恕啊愛啊⋯⋯我辜負了她的愛,我恨自己這樣子。我以前認為她蠢,但她不蠢,她特別美好。」「你希望她還健在嗎?」「不,我還是會像狗一樣對待她。」「為什麼?」「因為我不是個好人。」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头暴龙
物极必反 有点《老爷车》的意思
我们的克制力不该被心中的暴龙吞噬掉,但情绪上的平衡点却如此难把握,而酒精就是压倒天枰的唯一砝码
你看,人人心中都有头暴龙,不管是处处碰壁的坏脾气loser,还是虔诚的教徒,亦或是刚刚懂事的孩童
看伤了直接..."Didn't want to know you. 'Cause I knew if I got to know you, you'd have your own shite. You wouldn't be perfect, and I didn't want that feeling ruined..." [与剧情无关]
老头子好拉轰~帅气!
这又是一部讲究人性黑暗的电影,主人公天生狂暴,描述自己老婆善的时候也颇有微词,女主角看似信教虔诚也最后被丈夫搞的崩溃杀死了他,而丈夫呢,阳痿患者要早治,内心的暴力与恶,通过一对中老年男女来展现,最后主题靠大段独白体现,不精彩
编剧的功力还有待提高,但是两名主演简直太棒了以至于我在明显感觉到故事的瑕疵的同时还哭得一塌糊涂。OST应该会挺好听,但有几处配乐实在配得不恰当。
很温柔,表现出绅士风度。看似冷峻的故事,却一直含有一颗温暖的心。两者糅杂在了一起,相互冲淡,没能得到增强。导演是雷龙。
最爱这类电影画面,切过肌肤的痛闻进耳窝里象着了魔的裂口.
两位主演撑起大部分戏。片中两首歌应景。
8.5 英國班太棒子 每個人都是個暴龍
#被海报吸引开始看系列#开始以为暴龙隐喻的是男主自己,但接着又引出狗,亡妻几个意象,女主的遭遇令人叹惋,悲惨境遇下惺惺相惜的两人,被强制压抑的暴躁。
一個人可以承受的痛苦屈辱的零界點究竟在哪裡?這正是一部探索“忍耐度”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