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首先是被这部电影的海报吸引,Nicole的粉红帽子在素淡的海报里显得特别显眼,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然而电影却并没有海报这么温馨唯美,而是用非常写实的剧情跟镜头探讨一个复杂,矛盾的家庭。
影片最出挑的还是扮演未婚夫妇的Jack Black和Jennifer Jason Leigh,而我要非常不情愿的宣布Nicole Kidman又一次当了个陪衬。
当然,美国评论界对Nicole在这部戏里的表现普遍持肯定态度,并且纷纷给出诸如“是这几年来最好的一次表演”等评价。
然而苦在Margot at the Wedding里并无太多“冲突的剧情”供Nicole发挥,不像The Hours里火车站台那段,亦或是Birth里长达数分钟的脸部特写镜头。
她只是在电影里不停的唠叨突然的啜泣,论质量,顶多是及格。
在看了《绝望的主妇》后,我对美国人的幽默接受程度似乎高了一截,所以Margot at the Wedding我怎么看都不觉得是一部Comedy(算drama吧)。
里面顶多有1.2个缎子我觉得有笑点,其他的通通被淹没在紧张的气氛中。
我没看过《鱿鱼和鲸》,所以也无从判断导演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只是就电影本身来说,它并无太多出挑的地方,也没有让我感同身受的点。
要不是Nicole Kidman跟这张海报,我是一定不会碰它的......
从这部电影可以看出电影中各成员的性格,只是还是看不明白电影所要表达的东西,不明白其中的内涵,太琐碎了,最后尼可追上了儿子的汽车,这又要说明什么呢,觉得乱乱的
这是一部阴天和荒野海边的电影 与其说电影 更加逼近小说的设定生活本身事实上并没有被迫使到无路可退的境地 但是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些脆弱 怄气 压力 崩溃的死角在社会当中 工作当中 朋友当中很难表现出来隐忍着的情绪最容易在相处时间最长的亲人之间 爆发 夫妻 亲子 兄弟姐妹 这样的架构我们都会觉得我们是爱的 但是往往不用爱的方式去给予和接受 而是伤害 伤害了以后觉得同情 同情了又不愿意去接受 还要逞强 最后亲情变成了自我压抑和控制他人的武器 让人无法喘息婚礼上的马戈给我的最强烈冲击就在于此 它让生活当中不美好的每一个细节都成为伤口 在互相的关爱中以扭曲的方式扩大这种扭曲我又不纯粹觉得是不正常的它反而是正常的 或者说是寻常的 只是我们平时都能从细微的地方感觉而并不去想一想为什么而已这是一部难看的电影 给我的感觉近似于前阵子看安妮海瑟薇的电影蕾切尔的婚礼一样 苦涩却犀利这些在身边 家庭里 心理上 难以处理的问题 是我们都会去面对的事实 生活就是这么难看的 无论如何
因為《魷魚和鯨》這部發人深思的郁悶小獨立,對Baumbach同學的后續之作還是有些期待的。
看過此片后我沮喪地發現Baumbach還在拿病態家庭說事并變本加厲。
是的,這是一個關于病態家庭以及組成它的怪異成員的故事。
主角Margot乖僻、自卑、偽善、缺乏安全感,對兒子的態度時好時壞,無法處理好人際關系。
作為反擊姐姐Pauline不得不時常同她針鋒相對。
姐姐的未婚夫Malcolm是個徹頭徹尾的loser,大廢人一個。
搞音樂畫畫寫作,卻從來沒有成事。
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終日空談。
不禁疑惑,到底這個家庭出了什么問題?
為什么所有成年人都表現得不像成年人?
粗魯詭異的鄰居又是怎么回事?
這么多怪人聚在一起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遺憾的是影片未能給出我想要的答案,看得人一肚子悶火。
后院的老樹最終還是被砍倒了,砸壞了婚禮用的小棚。
婚禮未能如期舉行。
Margot和姐姐的關系依舊如故。
至少在《魷魚和鯨》片末我們還看到了一絲希望。
而Margot和她的家庭大約就要這么繼續抽搐下去了。
妮可大姐在片中表現平平,不出彩。
又一個神經質角色(題外話是Fur我也不喜歡。
)。
作為一個對口音格外挑剔的觀眾,我聽出了甚多大姐的澳音。
您可以稍微敬業一點在做作的同時改進一下發音。
最后,這么一片兒還是要加上字幕看。
至少能分心,不必插著耳機傻瞪著屏幕只為了看懂一幫瘋子的瞎折騰。
其实一开始是冲着妮可去的,因为海报上那顶漂亮的帽子映衬了妮可精致的脸庞着实吸引了我的眼球。
一口气看完了整部影片后有种说不出的感情。
玛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她们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亲姐妹之间会彼此不信任?
因为家里只有我一个孩子,所以我非常不能理解于是有点失落。
也许这正是导演加编剧Noah Baumbach所要给我们揭示的家庭矛盾吧。
姐妹间的语言是如此的犀利加尖刻,看后让人很感伤。
毕竟在我看来亲情是如此的重要,血缘关系是一个不能改变的事实。
为什么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会有那么多的隔阂?
以至于玛戈和宝林这两姐妹之间有意的寒暄都变得那么做作,同时彼此都言不由衷,这其实是满可悲的事情。
影片中Jack Black的表演相当到位,他的诙谐幽默把那么一个懦弱的角色发挥的淋漓尽致。
Peter Travers对本片做了精辟的评论“The laughs come fast and furious and they're sharp enough to draw blood.”本片并非娱乐片,所以只有当你想看点东西,同时不是很累时选择它较合适。
要写不如就坦白点写,要不会让人说zhuangbility,本人根本就没看懂导演要说什么?
Margot带着儿子去参加她妹妹的婚礼,婚礼显然是要在 Margot和妹妹共同成长的故乡举行。
Jack Black演Margot妹妹的未婚夫,一个事业不太成功的爱絮叨的家伙,never mind,他只不过是剧情(但愿观众也能承认这也叫剧情的话)发展的调料。。。
开始是Margot妹妹和Margot向Margot追忆童年回忆,青年时代热衷于摇滚乐,然后Margot爬树,说明Margot是个很先锋的人?
但后来和邻居的冲突,儿子对Margot管邻居闲事的不满?
但Margot对她前夫的管闲事却自我反省相形见绌?
然后就是Margot和妹妹在怀孕保密上的冲突!
然后Margot和他的老情人的冲突!
Margot和妹妹在争执中说他们的妈不喜欢Margot,还有个一直未出现的Margot的另一个妹妹?
结尾居然还出现了Margot的妈妈和妹妹?
这点没搞懂?
反正看来看去——问题都在Margot身上,这个女人和任何人的关系都不佳,眼立不揉沙子却很爱大嘴巴,精神上有点神经质,爱管不关己的闲事却不肯为闲事让自己付出代价!
最后追上车根本没搞懂啥意思,懒得去看老外评论了,imdb给分6.2基本差不多,作为文艺片也值这点分。。。。
《婚礼上的玛戈特》不同于《鱿鱼和鲸》,虽然两者都是赤裸裸的展示家庭中存在的问题,真实、犀利,少有根源、没有解决。
后者更多是围绕各个人物展开关系,每个人都是真实可信的,甚至可以说是可怜而“可爱”的,而《婚礼上的玛戈特》把主要的矛盾都集中到具有破坏性人格的主角玛戈特身上,然后以其为中心,辐射出各个人物,剧情充满着冲突与荒诞。
再次洗尽铅华的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极好的塑造了这个人物,与詹妮弗·杰森·李 Jennifer Jason Leigh的对手戏更是绝妙异常,与一般两个女人激情四射不一样,两人完全不同调的性格对话形成美妙的协奏。
比较喜欢的影片,算去年被遗忘的佳片之一。
个人觉得不比《鱿鱼和鲸》差,只是《鱿鱼和鲸》在色调、摄影更显精致,而此片从外景、布景、色调、服装都和其中的人物一样灰色而无望。
2008-03-02
虽然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中始终对混乱的人物关系和矛盾的感情感到模糊。
可到了影片快结尾的地方,看到nicole饰演的Margot对她的孩子说“你从来都不愿意离开我 但一旦离开了 你都会过得很不错 我觉得你是愿意离开我的”,突然忍不住飙泪。
天可怜见,这是多少人的心声。
纵然经历了那么多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可谁离开了谁不都是好好得活着吗?
纵然当初再舍不得,再不愿意,可一旦发生了,人不都是要这样去面对吗?
然后会逐渐面对新的事情,新的人物,新的感情,新的一切。。。
过去可能也就永远过去了。。。
午夜梦回,你又有多少次想起那些曾经你非常非常不愿意失去的人或物或事呢?
人生,不都是这样的吗?
诺亚·鲍姆巴赫非常关注普通的家庭生活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感情和所产生的矛盾,研究和探讨家庭关系中那些复杂纠结的感情,以及为何最亲近的人会产生疏离的原因。
他用自己的方式去阐述着自己的观点,他擅长从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身上挖掘更多的故事,从不同的家庭关系中挖掘出具有塑造性的关系和人物,并且让一个开始疏离冷漠的家庭通过一系列其实并不温情的事件而最终走到一起,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感受亲情浓于血的力量,任何时候,无论我们身处何地,身份如何,我们终究要回到家庭中,在家庭和亲人那里寻求到最终的保护和温暖。
——有志女青年如果看过《鱿鱼与鲸》,对那部电影精彩独特的家庭关系的描绘深有感触的话,那么你一定不会对诺亚·鲍姆巴赫这个名字陌生。
《鱿鱼与鲸》讲述了一个正在四分五裂的家庭内部中最隐秘也最悲伤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而诺亚·鲍姆巴赫也凭借这部自编自导的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
这样的荣誉和肯定,让诺亚·鲍姆巴赫此后的电影创作生涯,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婚礼上的玛戈》依旧是一部讲述家庭关系的电影,诚然,我想太多人对这部电影的关注或许还是因为妮克·基得曼的出演。
而如果你关注的是诺亚·鲍姆巴赫,那么你将从这部家庭电影中看到更多的东西,而不仅仅只局限于大牌和明星的身上。
如果你看过《鱿鱼与鲸》那么,你将会从这部新作中,看到诺亚逐渐形成的个人风格。
他的电影有明显的法国新浪潮电影的风格,他创作的家庭故事,并不只是传统的家庭电影,不是类型的家庭喜剧、轻喜剧,或是家庭悲剧。
你甚至很难去定义到底属于何种风格,所以说,他的电影风格也就体现出了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某些特质,首先最大的特点就是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在众多的家庭电影中,可以说,诺亚的家庭电影是最具特色和个人风格的,也就是说几乎找不到和他相像的创作风格。
其次,在他的电影中,通常把悲剧与喜剧跳跃地掺杂柔和在一起,并且不是一定意义上的悲喜剧,看他的电影,即使心头沉重压抑却也无法悲伤流泪,即使觉得好笑幽默也不是那种开口大笑的幽默。
最后,我们从《婚礼的玛戈》这部新作中,在摄影方面,看到了更为明显的现实主义风格,这一点是法国新浪潮电影中的一个主要特点,在本片中,几乎都实用自然光和微弱的光线,而拍摄的随意性也使得演员表演真实随意,因此使得本片形成一种强烈的纪实风格。
《婚礼上的玛戈》从尼克·基得曼饰演的母亲和其儿子参加久未联系的姐姐波林的婚礼开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一开始看到的是家庭关系中最普遍的母子关系。
尼克饰演的女作家玛戈,是一个充满智慧,却患有强迫症,为人既真诚又倔强的中年女人。
虽然已身为人母人妻,却非常的孩子气。
充分体现在她与儿子的关系中。
想和现任丈夫离婚,却迟迟做不出决定,怀疑自己也怀疑别人,做任何事情决定都无法马上决定优柔寡断,有卓越的洞察力和直觉判断力,而这一点也就让玛戈把人和事物想的过于复杂。
但是,同时她又装作自己是坚强独立的女性。
反倒是她正处于青春期的儿子,对待母亲和父亲婚姻的危机上,显得顺其自然,甚至会去安慰焦躁的母亲。
玛戈这个人物,是整个故事的中心,她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会引爆,而在引爆之前,所有人的生活都会受到影响。
在母子关系中,她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却也是一个焦躁不安自我怀疑的小女人。
和儿子并不存在太多的代沟,但是,她的多嘴多舌和多管闲事冲动的性格,也让她的儿子感到非常厌烦。
随即,玛戈到母亲家,见到姐姐波林,她要开始马上学会适应回到这个她曾经长大成人的环境中。
于是,另一段家庭关系展开,姐妹关系,而这一关系也是影片重点表现的关系。
在这个大家庭中,三个姐妹一个母亲,出现在故事中,是玛格和姐姐波林。
她们把彼此看作最亲密的伙伴,却极少联系,如果不是因为波林的婚礼,玛戈几乎不会去见她。
她们对彼此的印象以及生活记忆都停留在了年少时期,孩童时的陪伴以及青春期的叛逆和对互相的不理解上,造成了这两个姐妹,几乎才一见面,说的每一句话中就暗藏着攻击。
而玛戈对波林未婚夫的厌恶,也导致了她们两人关系的紧张化,玛戈不理解为什么波林会要嫁给一个无业在家的所谓的艺术家,而且这个男人肥胖留着小胡子邋遢丝毫没有任何魅力,他时不时地会对玛戈发起言语上的攻击,这让玛戈更加不喜欢这个男人。
而波林,对于妹妹的不理解不支持,感到非常的伤心,这两个姐妹从很小的时候就有很多矛盾。
却依然无法掩盖的事实是,她们是姐妹,并且是亲姐妹。
然后,我们在本片中看多了更多其他的家庭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邻里之间的关系,未婚夫妇之间的关系……所有这些关系在诺亚的故事中,都矛盾重重,并且不容易解决,也不用去解决。
矛盾的存在,在任何一个家庭中都存在,而正是因为有矛盾争吵的存在,才体现出了亲情的价值和重要性。
诺亚,正是让各种各样的矛盾,把疏离的家庭关系拉回到曾经的温暖熟悉中。
有一点是,我们的家人,永远都会是宽恕我们的人,这正式诺亚的电影要体现的。
文/有志女青年 转载注明
对尼科尔·基德曼一直不大喜欢,直觉。
通过这部电影逐渐认识了她。
姐妹间的温暖与伤害,牵挂与冷漠,共同的喜忧与相互的对立,我觉得演绎的很真实。
平凡的生活,密集的对白,自然流畅,感动了我。
她有自己的原则,尖刻好斗,柔软脆弱,积极又退缩。
淡淡的表现,强烈的爱。盛赞妮可的表演!
拿鲍姆巴赫和伍迪艾伦来比是残酷的,刻意的矛盾,混乱的人物关系,还有格格不入的大团圆结局,伍迪最差的电影都比这个好,他看人生终究没有老头那么透彻,不过也没有那么愤世嫉俗,很平庸,也很温暖,尚可一看。
家庭矛盾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但还是要去做。
怎么活都难受的境界。有人已经到达这个境界。
拍摄很随便,叙事很琐碎,典型的女人片
崩溃与重组~
难得看闷片。
只是美人微僵……
2008.08.21
需要好认真看才看的下去的pianzi,色调阴郁
本片延续了“树溪”导演轻快的纽约客式的讽刺风格,对家庭纠葛尤其是兄弟姐妹间的友敌关系刻画得也颇为有趣,但几个成年主角的行为实在太脱线了,很难激发观众对其产生又爱又厌的复杂情感,所以豆瓣评分低于及格线也是情理之中(其实平心静气地看的话也没那么糟糕啦~)。
天啊,导演到底想说什么
玛戈特(妮可•基德曼 饰)带着儿子一同前往参加妹妹宝琳(詹妮弗•杰森•李 饰)的婚礼。玛戈特与宝琳的性格各异,两姐妹的关系一直也不是太好,但她还是愿意参加妹妹的婚礼。 当玛戈特看到自己的未来妹夫马尔科姆(杰克•布莱克 饰)后,她深知自己猜想的没有错,她知道这个无业流民是无法配得上自己的妹妹的。 宝琳对姐姐的到来感到十分欣喜。一向刻薄的玛戈特仿佛为宝琳家带来了许多麻烦。就连宝琳的女儿也不喜欢这位阿姨。玛戈特不想自己的儿子与情夫迪克的女儿发生关系,她深爱自己的儿子。可是自己又周旋在丈夫与迪克之间
看在我女人的份上给3颗星
或许应该再看一遍
好似知道讲左啲乜,有好似吾系几知~~,究竟知定系吾知,我都吾知~~
有点混乱的情感~
Jennifer Jason Leigh老到了这个地步,看得我都快哭了!
不知为何好莱坞为何总钟情于作家并把他置于家庭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