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之前我预言,中外合拍,电视剧拍电影版,炒情怀饭,近几年的烂片几大元素凑齐了。
那为什么还去看?
——因为聊胜于无啊!
在这个欧美电影一统天下,日韩电影靠粉丝支持强势分羹的时代,我们俄粉的待遇不是没市场,是几乎没有生存空间啊!
在各大网站上,基本上还没说完“我喜欢俄罗斯”这半句话,就会被“144万平方公里”警告,或者被扣上“文革余孽”的帽子,打翻在地,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天可怜见!
我们不过是喜欢俄罗斯文化,喜欢俄罗斯电影里深刻的内涵,精美的摄影,高颜值的人物,还有那无处不在的略带忧郁的气质,怎么就一定要被扣上“黄俄”的帽子?
《钢的琴》里仅仅是出现了一些苏联元素,一首《伏尔加》一首《乌拉尔的花椒树》就足以让我们小小高潮一下了,更何况这次是直接上俄罗斯电影?
虽然是合拍……1.全市只有一家电影院有上映。
首映的时候,电影院不无恶意地安排在了午夜场。
凄冷冷的电影院里,加上我一共三名观众。
哦,另外两位是老爸带着上小学的女儿。
他们说买票买错了,退不了,只能来看。
2.出于俄粉的身份,出于对剧版的喜爱,再加上第二天不必早起,我成了这座城市唯一一个真正来看这部电影的人。
顺便说一句,这家电影院后来还排了几场,但据我在美团上调查,上座率为零。
差一点我就成了片子在这座城市唯一的观众。
3.男主角那张憨厚的脸,完美体现了黄种人的一切短处:方脸,粗眉,细长眼睛,静态像杨志刚,动态像毕志飞,笑的时候像崔永元,不笑的时候像小沈阳。
演技也是乏善可陈,眼神空洞,无论紧张和开心都只会咧嘴,可以说是长了张实力派的脸,贡献了一场偶像派的演技,就算是新人也说不过去。
我不相信导演用同样的片酬找不到更帅/更有演技的小演员,哪怕去中戏找个学生都比他好。
严重怀疑是带资进组。
4.女主较剧版逊色很多。
剧版的时候虽然同样没演技,但至少那张小脸看着娇嫩可人。
这次在糟糕的化妆,摄影,后期的作用下,一张俏脸却只剩下了苍老和狰狞。
抛开颜值,这个角色本身也没什么亮点,作用类似于星爷电影的女主角,只要摆花瓶就好了。
5.本剧摄影师估计是伏特加喝多了,丝毫没有继承俄罗斯电影出神入化的摄影艺术,镜头下的景色凌乱,人物显老而且显黑,甚至都不如剧版——还是第一次发现摄影不好的俄片。
6.抛开颜值,男主也是毫无亮点:认识一星期就头脑发热跑去求婚,为了一头熊哭得像个孩子,最重要的是面对什么都逆来顺受,经不起一点撩拨或激将,这样没主见的男人真能给女人幸福?
编剧谈过恋爱吗?
而且你们什么意思?
这年头你拍国人跪舔欧美的片子尚且会被人鄙视,更何况跪的还是一个经济不到中国一个省,政治上四面楚歌,靠着卖资源苟延残喘的俄罗斯?
喊你一声战斗民族,那是我们俄粉的一点情怀问题,苏联才是我们相爱相杀的老大哥,你们俄联邦就是个不争气败祖产的大侄子,懂不懂?
我们喜欢俄罗斯文化,喜欢的是天鹅湖,喀秋莎,山楂树,陀思妥耶夫斯基,格瓦斯,波波沙,喜欢的是他们的闪光点。
你弄个不学无术,靠黑手党发家的暴发户出来,就敢代表战斗民族了?
结尾还来一句“就这样,我被战斗民族接纳了”,就这么迫不及待给人家当上门女婿?!
跨国恋最重要的是什么,尊重!
至少在这段跨国恋里,我没看到男主和他祖国的文化多么受尊重。
难怪人家不待见你,物之反常即为妖,连我都怀疑你是别有用心,再加上老丈人是富翁,图人家钱的嫌疑实在太大了。
7.俄罗斯寡头的女儿,前男友无数,仅仅因为在中国和一个男人相处一周,那个男人又跑到俄罗斯找她,她就认定非他不嫁?
真把男主角当安德烈公爵了?!
另外,男主在哪儿?
上海!
上海是什么地方?
老外扎堆的地方,见个俄罗斯姑娘很难吗?
至于见一面就惊艳到男主那样的地步吗?
这简直是郭小四写的《小时代》,打着大上海的幌子,骨子里却是十八线小城市刚刚脱贫的小市民心理,急于想让城市接纳自己。
8.在人家家庭聚会上当众求婚,把人家架火上烤,这是得多二才能做出的事?
9.罗马这个剧版的搞笑担当,在这里完全失去了灵性,只剩下一脸胡渣和一股中年男人的油腻感。
感谢编剧导演,你们毁掉了原版唯一的回忆。
10.两个仆人的存在感都比女主强。
11.剧版两个傻大个保镖,全程打酱油。
12.没让原版里人气爆棚的女魔头主编出场,简直是掉粉操作。
13.全片唯一让人眼前一亮的角色是男主妹妹,可她明显演技不在线,每次出场都在憋笑。
14.最后高潮部分,妹妹被关到警局,不问青红皂白就开坦克炮轰警局?
有这样的哥哥/男朋友,是爱你还是害你?
另外真当普京老了管不住这些寡头了?
15.导演,编剧,摄影,后期都该拉出去点天灯,音乐是唯一勉强好评的地方,至少我听到《货郎》《喀秋莎》的时候还算有点共鸣。
16.冲着美女去的朋友可以不用买票了,女主拍得奇丑,露肉情节不到10秒。
17.我身后的父女俩笑得很开心。
18.剧版辛辣的讽刺,神转折全都没有了,只剩下老套的剧情和乏味的煽情。
老丈人反复刁难,最后被狗血的“舍命救人”情节和男主几句比网易云评论还酸的告白感动了,这套路放九十年代都有点过时,幸好没让女主奉子成婚。
19.几天前我看《来电狂响》,虽然同样是套路/尴尬煽情,至少人家演技是在线的,逻辑性也算可以说通。
点名表扬乔杉,本来在我心中的谐星形象已经被《缝纫机乐队》和《来电狂响》彻底颠覆了。
另外,我就不拿马丽,霍思燕,代乐乐欺负《战》女主了,真心觉得奚梦瑶演傻白甜都比她强。
插句题外话,《来电狂响》里最让我惊艳的居然是代乐乐,《恶棍天使》里的杀马特包租婆卸了妆,气质竟然如此出众。
紧绷的嘴唇,轻松冷峻的语调,略带嘲讽的眼神,简直是文青最喜欢的那种知性女,难怪俞白眉会娶她。
20.快看完的时候,女朋友发信息问我电影怎么样。
我想了想,回复:某种程度上讲,和俄罗斯的经济一样:简单,粗暴,过时,总卖情怀,明明依赖中国,还整天意淫!
本 期 推 荐
《战斗民族养成记》导演: 阿卡季·萨赫拉什维利 / 夏昊主演: 董畅 / 伊丽莎维塔·科诺诺娃 / 维塔利·哈耶夫 / 格兰特·吐火添 / 谢尔盖·奇尔科夫类型: 喜剧 / 爱情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俄罗斯语言: 汉语普通话 / 俄语上映日期: 2019-01-24(中国大陆) / 2019-01-17(俄罗斯)本文只透露影片看点,请放心阅读看点01 豆瓣9.1高分神剧翻拍效果如何?
本片由原班人马打造,改编自2015年同名俄剧,该剧集在豆瓣上评分高达9.1分。
当然,既然是中俄合拍,男主人公就并非美国人,而是中国人。
董畅饰演的上海小伙与来中国旅游的俄国美人坠入爱河,决心赴俄提亲。
爱情的世界里,想来充满着许多遗憾。
转身离开不是如释重负,而是心如刀绞。
世界欠我一个你,是世界欠的,不是你。
这就叫“把握”爱情可“岳父大人”是寡头大佬,不是一般难对付,给小伙设了一道又一道关卡……
究竟这个中国女婿被“养成”得如何?
看点02 文化差异话题多,战斗民族知多少?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差异的话题都能引起热议,更别说我们对既熟悉又陌生的俄罗斯有多好奇。
对友好的邻邦可谓既熟悉又陌生,“战斗民族”究竟有多彪悍?
故事里,寡头岳父为让中国小伙知难而退,带他体验了一系列具有俄国特色的活动。
看点03 “远嫁”是过不去的坎?
那跨国恋是什么?
真正经历过异地恋的人,就会知道经营这样的感情需要克服多少困难。
女儿要远嫁,父亲第一个不同意:岂能让女儿跟着别人跑那么远?
可是真爱就是需要经受考验的
既然说女儿为宝贝,难道隔壁村就有人配得起?
国王征婚也要面向天下比武招亲,好男人不是到处都有的。
同样,好女人也是可遇不可求。
影片里的岳父也对这个准女婿从抗拒到接受。
男主顶住来自双方家庭的压力,去和情敌的竞争,去克服岳父的多重考验,足以证明他对女主的爱有多深。
与其对“远嫁”争论不休,不如看看这部喜剧片轻松一下?
而且看完之后,说不定你能有新的感悟。
看点04 电影演员的诞生影片之外,董畅要面临的挑战也是很大的。
这是中国国家话剧院优秀青年演员董畅转型电影演员的第一步。
不仅此前在《青蛇》、《北京法源寺》等话剧中备受好评,在本片中的表演也较为出色。
对爱人的深情,对岳父的勇气,对异国的好奇……董畅都游刃有余地都演了出来。
俄罗斯的天气寒冷到无法想象,在拍摄过程中我的手也曾好几次被冻到失去知觉,每当这个时候寡头爸爸和罗马就会从远处跑过来给我披衣服、搓手,让我感受到战斗民族由内而外散发的那种温暖。
三人的友谊可见一斑除了克服天寒地冻,从未接触过俄语的董畅经过苦学,也能速成狂飙,从容对戏,实在敬业。
相信《战斗民族养成记》不会让你失望。
看完我只想说:我都学会了!
请问俄罗斯美女在哪领?
END
扫码关注 光年映画
原本看拼酒的片段来看的,原以为是个能表现一个中国男人气概的片子,结果完全被恶心到了。
整体来说, 从设计上来说,与俄罗斯女人相爱,找了一个上海小男人,这一点虽然有点反差萌,但也凑合了。
但是没想到,从头到尾, 除了拼酒时有一点男子气之外,根本没体现出什么男子气。
男主太柔弱了。
如果我是老爸,我也不要这样的女婿。
特别是猎熊的一段。
男主打到了熊却哭得像个女人。
真心丢人。
这部片子是为了反差而反差。
是为了与俄罗斯男人的粗野相反,而特意让中国男人表现得没有一点男人气。
这一点实在是倒胃口。
如果把男主设定成东北爷们,比俄罗斯人还能打,还能扛,事事就挑得起来,多漂亮。
现在却是一个小受的榜样。
已经不知多久了,即使是在爱情片中,真能立得起来,有担当,却又守规矩的男子汉形象完全没有。
要不是小受,要不是没文化的流氓。
很多电影中的男主设定还不如很多抖音快手的情节设计的好。
这部片子期望4星,观感2星,不值得一看。
《战斗民族养成记》,又名《我是怎样成为俄罗斯人的》讲述的是有俄国血统的美国记者Alex被派往俄国报社分社,通过他的专栏《美国人日记》讲述的在俄罗斯的种种见闻。
剧情生动有趣充满笑点,处处展现俄国风土人情、现代文化。
每集的看点就是男主的美式思维和俄国本土文化的戏剧性冲突,还有令人大饱眼福的俄罗斯美女——迷人的眉眼,傲人的身材。
修长高挑,胸部浑圆臀部紧翘,个个都长着芭比娃娃般完美的大长腿,无论黑发金发红发,脸庞精致,个个风情万种。
演员演技全程在线,剧情推动还算自然,我还挺爱看的,配乐可能有点单一,但是都不错,很有喜剧效果。
总体来说挑不出什么大毛病。
每集开头,都会有一段独白确定本集的主题,比如俄国女人啦,俄罗斯的社交生活啦等等。
每集末尾,都要以男主写作的口吻,总结一下本集中展现的和俄罗斯人的宝贵品质,和作者对俄罗斯的又爱又恨之情。
剧情比较日常,没有什么宏大道理或者人生巅峰一类的走向,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小小的起承转合,也的确有很多我们喜闻乐见的自黑——伏特加,熊,彪悍民风,寒天冻地,美俄关系,社会主义,普京大帝,斯大林清洗。
但是看久了倒没那么惊喜了:因为每集剧情走向有点相似,令人捧腹的地方不少,但大多数都是一个弥天大谎和后面的不断圆谎,最终露馅,要不就是一场近乎荒唐的成年人制造的大混乱,然后又都以意外的方式圆满结局,每一场文化差异冲突,几乎都由美国人男主对其的适应和渐渐地对俄罗斯的喜爱来缓解。
然而其中的一些观念,比如“放在办公桌上的披萨就应该拿来分享”、“小小的招摇撞骗很是管用”、“女人会接受男人的霸道攻势,她们甚至不介意一点小小的性骚扰”、“认命认运”等等的,我不是很认同。
但剧中人物的率性、直爽、热心、真性情,却也令人喜爱。
文化传达很明显——这是优点也是缺点。
不过有很浓文化色彩的日常剧大抵都是这样的。
对比一下,我发现这部剧和我看过的另一部俄剧《厨房》(又译作《饭店迷情》)比较相似:情感路线一对欢喜冤家,一对霸道总裁的千金和穷小子,剧情笑点在于坑蒙拐骗和一串串的误会,又不时有小小的暖心。
两部剧都有一个满嘴跑火车的小聪明角色:养成记里的罗马和厨房里的马克西姆,两人都擅长说谎不眨眼,上一句真下一句假,就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小危机。
他们也都很讨人喜爱,但总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另:厨房的女角颜值真心高,而且甜心可人和标准大美女、傻白甜和气质小美人皆备,比较养眼。
总之,休闲娱乐、解闷暖心,这部剧真的还不错。
看了一些影评发现都把这部电影与某部剧联系在了一起。
反正我是没看过那部剧,所以抛开那部剧来讲,这是近些年,我最喜欢的一部喜剧。
我不了解俄罗斯,对于俄罗斯我只知道战斗民族这个词,但是这部剧已经把这个词展现的淋漓尽致了, 我不知道你们说的歧视什么乱七八糟的,这部剧没有什么更深的意义,但是它真的可以给一个普通的观影人带来欢乐。
也请希望某些小可爱们,从最基础的观影人角度出发。
他们没想从一部电影学到什么,他们只想在周末去电影院,或者窝在家里看一部简单的喜剧。
这部电影可以满足。
今天在组织下观看了这部电影,我没看过原电视剧等任何相关东西,所以单纯的从电影的观看角度来说,还算可以。
最开始看到影评差评如潮,评分低到4.7,就没抱太大希望,但是正常观看下来,说实话比较适合在俄罗斯上映,影片超过90%都是俄语,所以从语言上来说就吃了一个大亏,还好和我同时观影的女朋友懂俄语,可以将字幕中没有翻译到位的俄语俚语解释出来,这样才能体会到台词的搞笑之处。
从剧情上讲,因为没有看过原著,仅从这部电影的剧情来讲,属于一个记叙型的搞笑电影,整体来说还不错,如果没有点俄语基础的人去看会很吃亏,看不到什么笑点,仅仅从画面的表现形式上能看出一些笑点,如果懂俄语,那这部影片还是可以的,所以我给8.5分,至于看过原著的同学给这么低得分,也能表示理解,毕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刚刚补完剧 想看同名电影 。
看到伊拉有点开心 那么其他原班人马呢???
伊拉没和罗马在一起我真的不同意 告辞!
这样开放中国市场有点不伦不类 电视剧评分9.1 电影评分4.6 打扰了。
刚刚看了几分钟的电影 cp洁癖犯了实在看不下去了 如果真要看那我还真是建议先看电影再看剧了 要不倒过来看真的毁原作
一周的相处时间,就让中国小伙子赶往俄罗斯去向俄罗斯美女的父亲提亲,这个离谱程度有点高。
电影中的父亲,设置了关卡:伏特加酒局、高温桑拿、极地冬泳、射杀狗熊、疯狂飙车等,中国小伙没有害怕,见招拆招。
影片中,俄罗斯的雪景很美,也能感受到寒冷,让我想到演员在拍片的时候需要多大的敬业精神。
在男主介绍自己是医生时,俄罗斯岳父立即就问:有编制吗?
我无奈地笑了,编制都传到了俄罗斯了啊。
疯狂飙车时,男主以为女主掉入河里,忘记自己不会游泳直接跳入去救她,这一点也足以感动岳父吧。
最后,测试的是男主对自己人的态度,看见自己妹妹被派出所关起来发飙的模样,然而发怒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吗?
可能那是战斗民族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吧。
一些细节如:两个人讨论饺子、纸到底是哪个国家的产物时,很是有趣。
以上是我看电影后能回忆起来的细节,总之这部片剧情有些无趣和敷衍,不太建议看。
不推荐看。
我看到的问题如下1. 与观影期待不符影片由高分剧集改编,本身粉丝对电影就有较高的期待,粉丝对电影版的期待像对柯南的剧场版一样,然而电影版并没有做好。
2. 铺垫不足,全片的动力不足开场3分钟交代男主北上原因。
女主的一次中国旅行,让男主由此北上去寻找女主。
男主见到女主,女主第一句话是:你怎么来了?
这些铺垫不足以让观众移情认可,整部片子的起因动力就不足,后面的寡头爸爸的吐槽也印证整体上了:仅仅相识一个星期就来求婚?
3. 人设崩坏人设崩坏最严重的是罗马,罗马为了钱财到寡头家执行任务——贪财;罗马对男主诋毁前女友说她收集男人——恶毒;罗马开车带男主跑路看到寡头逃跑——怂。
直接让罗马成为一个小人,这样的人物不令人喜欢。
男主赢了这样的前男友,也没啥光彩的。
寡头,多次设计致命伤害:冬天让不会游泳的男主跳水塘,还给了个特写把男主往水里按;留男主到森林喂熊;冰湖要罗马载着女儿翻车致使男主落水——这一系列过分的考验塑造了一个心狠、不把生命当回事的寡头。
这样的寡头同样不令人喜欢。
男主的人设也有问题,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勇敢和鲁莽的混淆。
在片中,男主因为一次偶遇和女主一起旅行爱上女主,在女主离开后,男主因女主回复的我也想你的消息前往北方,显得莽撞有余。
后来的主动要求加入打猎、开坦克炮轰警察局,同样是莽撞有余。
如果是恋爱,可以接受,但是他此行的目的是求婚。
只管一时意气,不管后果,如果真正打动人心?
4. 细节男主打猎时候手机被一起睡觉的人扔出去,次日男主找不到手机。
然后手机就丢了……我还以为有伏笔呢。
5. 其他片子里每一个考验都用字幕做了强调,自行将影片做了切割。
这样不是不可以,只是觉得略微突兀了些。
还有个感觉,剧组是没钱了吗,整个片子都在一个雪中小屋里玩,寡头爸爸不该拿出警笛放车上到莫斯科大街晃一圈的吗?
双胞胎架着男主出不去门那里,节奏很慢,而且就一个镜头,不太够。
整体上包袱也少了很多。
还是期待剧集吧。
本片改编自同名俄剧,讲述了中国小伙爱上了俄罗斯美人,自学俄语并独自一人远赴俄罗斯,在伏特加,桑拿,冬泳重重考验下,最终用真诚打动岳父,抱得美人归的故事。
本片不仅展现了冰雪王国俄罗斯的冬季美景,更有“战斗民族”的彪悍日常。
为观众全方位呈现现代俄罗斯的社会风貌:俄罗斯大剧院、红场、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景点,还有狗熊、伏特加、俄罗斯长腿美女等极具民族俄罗斯长腿美女等极具民族风格的元素呈现 。
(《北京日报》、《深圳晚报》评) 看到这个设定是不是还觉得蛮吸引人的?
但是千万不要被这些设定欺骗。
买电影票前看了一眼评分,4.6。
但还是怀着忐忑的心情买了票,我倒要看看这电影究竟烂成什么样。
进入电影院开始看,果不其然,电影全程尿点尬点。
其中有一幕,男女主在餐厅吃饭时,男主突然表白并与女主深情拥吻,在餐厅当众表白倒没什么,但关键是太突然了,前面几乎没有任何男女主感情升温的铺垫,一点也不觉得浪漫好吗。
还有一幕,吃饭的时候男主在饭桌上疯狂扒饭,是的,疯狂这个词用在这里一点也不过分。
看到这一幕我只想说男主你是十年没吃饭吗,至于饿成这样?
完全看不出这有什么喜剧效果,只有一个字:尬
虽然据说男主是接到这个戏才开始学习俄语,但是这个俄语说的也太牵强了,甚至后期配音嘴形都对不准,本人是俄语专业,听男主说的俄语甚至听不懂。
当然,以上评价只代表我的个人观点,同行的朋友倒是和喜欢这部喜剧电影。
作为一部喜剧电影,它确实包含了足够的笑料,只是比较尬罢了。
我是在莫斯科看的这个电影。
进电影院前,我就在想,这种冷门又小众的电影,应该来看电影的人不多吧,进了观影大厅吃惊的发现看这个电影的人还真不少。
观众里面还不乏很多俄罗斯人,况且电影票还是是上午十一点半的啊!
虽然我觉得电影剧情挺尬的,但是周围的俄罗斯观众不是发出阵阵爆笑声,虽然我完全get不到他们的笑点(当然在别的时候我也经常get不到俄罗斯人的笑点),但是我顿时心生疑惑,身为战斗民族,看的还挺开心的?
于是我很好奇俄罗斯观众对战斗民族养成记的影评。
这个电影在Кинопоиск 的评分5.8。
还是比豆瓣高了一些。
这位观众在Кинопоиск 给电影评了十分。
他认为这部电影很适合与中国人有交流的人观看。
事实上,电影的导演和剧本都很优秀。
电影里的笑点也很亲切,浪漫,真实而不粗俗。
但是当然电影的很多元素还都是对俄罗斯队刻板印象:伏特加,桑拿,熊和他们的同伙。
但这些都是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不完全是俄罗斯民族特点的大杂烩。
这位观众认为电影的优点是:粗俗的镜头很少,广告很少,房子和狗都很好看缺点是:剧情冗杂混乱出乎意料的好电影 电影的有些剧情很浅陋荒谬而且冗长,但是总的来说电影还是给我留下了好的印象。
近年来粗俗的俄罗斯喜剧太多了,这部电影让观众的眼睛和耳朵得意休息。
电影我只看了一次并且我不太可能再看第二次,但这是这几年来第一次,我不羞于告诉别人,我看了俄罗斯喜剧。
(小声bb:看来俄罗斯喜剧真的也饱受本国观众诟病啊)
总的来说,当我们看到中俄合拍,其实基本就可以明白,这是烂片预定了,虽然电影也不是丝毫没有优点,但这部电影也只适合打发打发时间,随意乐一乐了。
俄罗斯人实在是世界上最逗逼最可爱的人,然而这并不能成为我学俄语的理由
中国人对毛子的刻板印象严重的过了头了……
按说制作是下了功夫的,几个演员的演技也都不差,就是趣味老旧了点,让人想起冯巩的《狂吻俄罗斯》——那可是20多年前的片子了,节奏和手法也跟那个时代差不多。往炉子里丢各国木柴那个梗好玩。
一般般,要不是19.9就不看了。湛江金沙湾SFC上影影城。
???只有俄罗斯女友是亮点
刷了俄版《战斗民族养成记》还是和国内上映的版本不一样哦,故事完整性、逻辑性和细节在前半部的处理、包括结尾都强一些,翻译里流失了一些笑点,但还是超级喜欢这里乐观的家庭文化冲突。想起了李安父亲三部曲,那思考细腻深刻真实,可是生而为人有什么事不能一笑了之的呢[兔子]想起来差点没命的一次飞行,满脸眼泪的我看身边毛子们唱歌目瞪口呆。平安落地后大家疯狂打call喊着乘务组好样的!一起喝杯伏特加吧!这就是我爱的战斗民族啊[可爱] 生死观如此、一点家庭文化冲突算啥啊
还行吧,俄罗斯女人很漂亮。
“卧槽这个男的竟然是上海人????????”
2019-5
阿拉是个死直男
看了10分钟要付费
一不小心打到原作分上去了。。。这部违和感和小感动并存,但是中医小伙可不是傻白甜。虽然不帅也不牛批,但是有并列男主金手指,看得我也是全程哈哈哈哈。。。可能是特供版的缘故所以小伙就是勇敢坚定聪明幽默还彪呼呼的,重点他一中医为什么就自动会雪地摩托和开坦克了呢?更别提开枪打熊了。。但是还是先哈哈哈。。
最真切的感受还是战斗民族男女老少太彪了,寡头大人爱女心切,中国小伙面憨心精,要什么喀秋莎,岳父五行缺罗马,拿柴火比喻丁丁太真实了,然鹅靠黑邻国增强民族自豪感还有借壳IP赚大钱的逻辑很可笑很表脸
原剧粉就别看了,如果为了看罗马和伊拉,分了,而且分手理由太敷衍,罗马和伊拉经历那么多就因为那个破理由分手? 然后伊拉和男主一周时间认识了解交往,交往一周男主就去俄罗斯提亲,这速度? 罗马还得看着他们两个秀恩爱 原剧粉完全不能忍 如果把这部电影当成独立的一部电影看,没有想象中的文化碰撞(几乎都是一些各自的刻板印象) 剧情也是硬伤(可以说毫无看点),没有主题,笑点也不够,男主还莫名其妙的嚣张(伊拉到底看上他哪里了?)。也顶多给个3星。(电影和电视剧对比太大,所以一星)ps.红色警戒3的bgm苏维埃进行曲真的太带感了(虽然是美国人作的曲并不是俄罗斯的哈哈哈)
笑点蛮密集的,是正确打开战斗民族的方式;男主最后也有了战斗民族的霸气,冰雪天不怕冷、打死熊、开坦克轰警察局,决定放弃的时候很感人。世界欠了我一个你,而不是你。父母不看好的感情,本就艰难
虽然有点扯淡,可是真的很好笑,毛妹也太哟西哟西了
有点有趣 但又没那么有趣的电影 但是和某毛一起 就很温暖鸭🐣
作为一个原作党,无法接受的大概就是罗马在这部“续作”里完全成为一个小丑的角色,这岂不是把剧集的设定都推翻了?其余我觉得还好啊,挺好笑的,特别是两国人民相互自黑的桥段,以及“法国人泰国人德国人…甚至非洲人”那一段笑到肚子痛。
这都9012年了,还拿这种电影糊弄人,全程都是尬点,剧情尴尬,演员尴尬(女主角颜值除外),最令人吐槽的是男主角,怎么就选了这么一个玩意,别说俄罗斯老丈人不同意,我TM也反对!
有点笑点,但实在说不上好看…主要缺点是剧情…剧情基本就是小学生水准…好吧可能能到初中~所谓的文化冲突展现的也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