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体
Corpo Celeste
导演:阿莉切·罗尔瓦赫尔
主演:Yile Yara Vianello,萨尔瓦托雷·坎塔卢波,帕斯夸丽纳·斯昆恰,安妮塔·卡皮奥尼,雷纳托·卡朋特理,Maria Trunfio,葆拉·拉维妮,Giovanni Federico,玛丽亚·克里斯切佐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瑞士,法国语言:意大利语年份:2011
简介:2011年意大利最新剧情佳作,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埃松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影片以近乎记录片的手法记录了一位小女孩内心的挣扎 13岁的玛塔生活在意大利南部深处,她在瑞士呆了10年,现在正在努力适应着回到意大利的生活。长着一对明亮大眼睛的她时常感到不安和害怕。她用着自己所有的感官在感受这个城市——她看、她听、她感..详细 >
经血初潮,痛苦如启示一般袭来。接触受难象的那刻,她短发垂耳,莫辨雄雌,化身一个轻灵的、敏锐的符号,挖掘出仪式的答案。普爱耶稣,原来也有金刚怒目#桃花岛观影团#
如果大一些就不会怀疑自己的信仰,如果小一些就不会怀疑有信仰,但恰好青春期的孩子有着一股叛逆的探索欲望,虽然影片中女孩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只是顺着所有人要求的方向行进,但始终融入不了新的环境,直到在迷茫中遇到精神觉醒的时刻。很出色的处女作,但表达和情感上还是距离我远了一些
长片首作就有大师气象,只不过想在90分钟内讲完三条线索(对宗教与政治的批判、青春期女孩成长、意南经济困境)还是难度太大,对比后两作稍显散乱
过分敏感的人活该承受的比别人多,她的感官都是用来放大苦痛的。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了一个孩子干吗还要第二个。
不明白如此小的孩子热衷于宗教
7.0 我觉得是假借一次坚振圣事来描述(纪录)意大利小镇的一种被抛弃,如同玛尔大一直念的那句福音中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话:上主,上主,你为什么舍弃了我?也许就是意大利的《站台》
感觉洛尔瓦彻是最适合影像化费兰特的作者,她们对于女性身体书写的隐秘探索是前所未有的,从认知自我开始建构一个无比阔大的世界。
用一个纯真倔强的小姑娘的成长过程来展现一些宗教工作者的伪善。背弃信仰,圣像也随大海飘走。格局比较小。导演电影中的姐妹两人总因为争夺母亲的宠爱发生冲突,是不是来源于自己和姐姐的真实经历?
Alice Rohrwacher太会拍孩子了。平静,视角独特,最后一幕奇迹……导演的个人风格还是很突出。
在她成为女人并被安排受洗的那天,她看见神职人员将未睁眼的小猫摔死并丢下高架桥,她看见牧师为了迁升而偷偷搜集投票,她看见为了争来一个新的十字架而毁掉另一个牧师仅存的希望。所以她穿着借来的美丽裙子,坚持去做她认定的事情。结尾男孩的那句话让人回味无穷。
#76Cannes补片5#少女的精神世界和身体在同步进化,第一次来例假和看到宗教规训原本的样貌一样令人不安。
灵气初现。(不知道为啥总是想起Daughter of Mine,虽是不太一样的故事,大概因为都是写小女孩成长的吧,不过洛尔瓦彻还是要比比斯普里高出一截的,毕竟人家这可是处女作。)
一路跟拍 全然没有表演痕迹尤其是小女生萌萌哒一张雀斑脸,把意大利🇮🇹南部的风土人情自然演绎出来
6.9
75
这片比较慢热,镜头朴素,故事也并不复杂甚至不乏套路,不过,看到后面对耶稣的另类解读后,感觉这片还是有点东西的。或许老牧师把耶稣解读地像旧约的上帝那样愤怒,不太符合新约大部分文本对博爱耶稣的塑造,不过他所给出的理由是耶稣的孤独和被利用,很是独特。这样看的话,每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善良的人身上都有耶稣的影子。而对于片中塑造的大人,我持比较理解的态度。这些大人或许是迂腐的、粗鲁的,神父还参与政治,但是从不少细节可以看出,他们的信仰都是真诚的。面对包括女主在内的这些不听话的孩子,我想象如果是我站在他们的位置上或许做的好不到哪儿去。而里面的家人,也并没有很糟糕,仁爱的妈妈就不用说了,哪怕是开始看起来很讨人厌的姐姐,最后体现出她其实是很呵护家人的。所以或许真正称得上坏人的,只有那个扔猫的家伙吧…
信仰意义上的洗礼和生理意义上的洗礼几乎同时降临 由自身变化转向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思考//复杂与多面让世界变得有趣且世俗 似懂非懂时反而更虔诚 被蒙住的双眼能看到更多真实//不成熟的处女作
罗尔瓦赫尔的两种宗教:一种是真正的、本体论上的、神的宗教,第二种是体制化的、属于人类的宗教,后者总是试图去理解与诠释前者。然而,体制异化下的人们自己都陷于现实的苦闷之中。双线的两个故事都很有意思,可惜的是教堂的故事完全没有深入,女孩的故事情感到了却还是少了点什么(P.S. 对《撒旦探戈》的模仿几乎完全失败,过近的景别和彩色的影像都没有复制出塔尔镜头下的破败与孤独)
★★★☆
海上的耶穌像那幕太美了。洛爾瓦徹的首部劇情長片就已經頗具靈氣了,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