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米
متر 200,200 Meters,瞒天过界(台)
导演:安敏·纳耶费
主演:阿里·苏莱曼,安娜·乌特伯格,莫塔兹·马希斯,Lana Zreik,Gassan Abbas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土耳其,瑞典,约旦语言:阿拉伯语,英语,希伯来语年份:2020
简介:巴勒斯坦人穆斯塔法和他的妻子儿女住在隔离墙的两边,距离只有短短的二百米。迟迟拿不到工作许可的穆斯塔法只能等待亲人定期来访而无法履行一个父亲和丈夫的责任。一天当听说儿子出了意外,穆斯塔法决定以走私的方式铤而走险;然而与一位喜欢拍纪录片的德国女孩等人的相遇却在悄然改变着穆斯塔法的内心。详细 >
人物关系很清楚,但是德国圣母是sb
实在是无聊,完全看不进去
故事不复杂,这类片子的价值在于呈现某种程度的真实已经足够有力,不过感觉这道墙的表现力度不是很足够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跟昨天的《天地之间》比,这部简直太棒了,很难相信是导演处女座。节奏 细节都处理得不错,调度 人物当然有很大提升空间,但在金鸡看到这片,非常非常满足了。
朴实无华,话题现实。作为介入者身份的德国女导演引出了不少有趣的话题,不过电影导演果然拍不出打碎相机这种残忍的情节…
标准又正确的题材,可惜的故事写得不咸不淡了,观感上绝对的平了。
可看性比我以为的高很多,同伴之前忽悠我说是纪录片,我深信不疑,直到看到偷渡掏枪的戏份才开始怀疑😂从一个小切口讲巴以冲突下的普通人生活,也挺有感触的
生肉,疫情下的燕郊!纪录片导演太棒了!
上海国际电影节20210612天山影院No4。在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冲突的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故事,是主旋律是电影节评委的风格。不过同样是讲墙的公路电影,此片更多的是平白叙述,哪怕是剧情冲突阶段都很平淡,整体略显压抑,应该是为了表达无奈(虽然感觉力度还差一点),而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内容就丰富许多,戏剧冲突情节起伏人物情感联结都更为精彩更能调动观众情绪。当然也有喜欢的部分,一处是结尾处傍晚日暮关于墙的一段延时摄影,不能前进一步也不能后退一步摆脱不了也突破不了;另一处是父亲为妻儿在墙的那面挂起了彩灯互道晚安,无奈生活(存)中有限的浪漫。
【金鸡影展】7.5/10.约旦河岸200米,巴以边境皆为家,可巴以冲突与两德分裂毕竟殊途,也未必同归。
#金鸡影展#目前最喜欢的片子。200米的距离生生拍出一部公路片,节奏把控流畅自然,主线温情,真实处境的压迫感又入木三分,同样聚焦巴以边境,好在抛弃了民族立场,仅仅关注被边境墙隔离的一家人,拍得温情动人。爱是夜晚在墙那边亮起的微弱灯光,即使微弱也可以闪耀五彩的光芒。
蛮不错的片子!意犹未尽!字幕已完成,转战下一个~
国,家,种族,信仰,信任,生存,200米隔着隔离墙的灯,一次意外,一次穿越,一次偷渡,最终天台上亮起的彩灯,为那些奔波劳碌的劳动人民的温暖家庭,希望是隐喻更希望是现实,但是现实残酷得多。
2021siff
在花费了一个晚上了解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后,从这部电影得以窥见部分当地人生活现状和心理活动。对战争和难民无力说些什么。但就电影来说,故事还可以讲得更好些。
love and peace人类普世价值观
Westbank为这个故事搭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因为巴以冲突,因为这种模糊地区所蕴含的地下的可操作性,才能让这种一家相隔200米,相见却费尽千辛万苦的故事使人信服。导演很朴实地把故事讲好了,有鲜活的人物群像和完整的叙事逻辑,有高潮起伏,有意想不到,也有淡然回味。如果镜头语言再丰富一些,我想我会有更丰满的感受。#Thessaloniki ·2020
导演在叙事上非常成熟,能把一场偷渡讲得扣人心弦却又不掉落抓马俗套其实挺难的。用家庭的羁绊做线索,与现实中的巴以冲突做对照,仅仅两百米却一墙之隔遥遥相望,每晚天台的约定灯光充满了浓浓的父爱。最后一幕布满彩灯的天台更是给这个故事添加了一抹珍贵的温暖,爱与和平是永恒的主题。
真实
又是一部讲巴以冲突隔阂的电影,居然盲买到了两部巴勒斯坦电影。这部叙述流畅许多,也对隔阂的感觉更深刻一点。年轻人拉米为了生计不惜偷渡打工甚至摔断了腿,他的故事我也挺感兴趣的。反而是女记者一对很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