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让我期待了近半年的电影,在它上映的第一天我便兴冲冲地跑去捧场了.如此强大的演员阵容,怎不让人满怀信心?
吴彦祖那么帅,舒淇那么美,张震那么酷.但在这部毫无灵魂的戏里,他们全都沦落了.烂俗的剧情,乏味的台词,呆板的表演...和当年的<喋血街头>简直无法相提并论.或许是我对它的期望过高了,导致了现在的十分失望.
真是险啊。。
差点去了电影院,还好没有,在电脑上看了这部电影,庆幸自己省了30元钱的同时,可惜了我两个小时的时间,及下载这部电影偶的硬盘受的伤害。。。。。。
怒啊。。。
喝一声:什么东西!!!!
看片前被演出阵容吓了一跳,能演同志片的大腕男色差不多都来了(少了个胡军,呵呵),小张酷得掉渣——“这才是杀手。。。
”(此处插入扑哧扑哧的白鸽飞起就pefect了),小吴电眼功率十足——“我觉得你RP还不错。。。
”(被电晕的小舒语),小杨傻头傻脑——“哥~~~”(唯一留下印象的台词),小刘爆烂的坑蒙拐骗技术--“对不起”(临死前搜肠刮肚而来的感慨),小孙飞扬跋扈的痞气——“别让我再替你擦屁股”(间歇性发作的奸笑过后一本正经的狰狞)。
话说当年的《喋血街头》票房惨淡不信邪,JOHN此番卷土重来欲找个新手来顶风口浪尖,可是JOHN同学的霉运自好莱坞归来还没到头,找个灌水的剪辑师剪出90分钟标准片长的fashion show,旧上海调调 + 枪战动作 + 男女情兄弟情 = 可歌可泣的爱恨情仇?!
拜托~看着片尾复仇时候小刘贴着条小胡子瞪出副陈宝国演大宅门的等死pose和男男板the matrix式的子弹横飞枪战,想不吐牛奶的就直呼此乃高杆cult片鸟~至于有没有赶超《无极》的素质,还要待将来是否出导演联合监制BUG修正重新剪辑扩展版DVD盖棺定论,HOHO。
TOM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堂口》:虽只一步之遥却已到尽头 □文/火神纪 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个天堂;寻寻觅觅之后,总会回到最初的那个地方。
天堂,会有一个入口在等着我们;我们找到了入口,却永远也进不去。
虽只一步之遥,然而我们脚下的路已经漫延到了尽头;无路可去。
——火神纪。
题记。
某个时代的上海滩,永远是一个做梦的地方;有梦的地方就有天堂。
而如果真的有天堂;那么,最适合作为天堂入口的无疑就在上海滩。
站在那里,我们可以窥见就在不远处的天堂;于是我们开始被欲望遮闭了双眼,开始做梦开始渴望开始耗尽一切气力前行。
所以上海滩的故事永远也讲不完,上海滩的电影一部接一部地面世,我们从不曾意兴阑珊依旧满怀期待;因为我们也曾做过的梦在那个时代里的上海滩或者美国西部,而电影,替我们完成了我们所渴望过的完美的梦。
“尽情做梦吧,我会实现它。
”一张这样的卡片放在一袭貂皮大衣上面。
也许,孙红雷长得并不够帅,可是他写的这张留言卡片绝对很帅。
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可以对自己心爱的女人这样说,不管她的梦想多么不切实际多么虚幻,这个男人都会包容、纵然并最终实现它;这是一个张狂而且处处得意的男人,一个无所不能的男人。
且不说舒淇饰演的露露看到这张卡片的时候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可是正是这种权力和威严,让某个时代的上海滩成为所有男人为之疯狂的原因了。
最美的女人,最有权力,最为所欲为。
男人们总在不停地四处征战,不外乎只是权力、美色和财富。
而孙红雷的这张卡片,几乎概括了男人渴望并且为之争斗不休的一切。
这是一个挺套俗的上海滩的故事:黄包车、黑帮、老大、歌女、杀手、上位、兄弟义气和杀戮。
西装、长袍、绅士帽、前进帽和华丽的枪火,吴宇森的回归并没能带来多少给我们多大的惊喜。
电影最后的那一场枪战似乎很有点《史密斯夫妇》商场大战的味道,大量的定型特写和近镜特写,也许这就是好莱坞式的中国制造。
只是华丽有余却劲道不足,电影在宣传的时候定位为一部动作剧情片,中国式的动作电影如果只是依靠枪火也许很难让我们满足。
还好,我们还有刘烨。
相比起回归的吴宇森、名不见传的陈奕利、没有突破的吴彦祖以及呆板的张震,这部电影的最大亮点应该还是刘烨。
从《蓝宇》开始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刘烨,演艺路上一直表现良好,《巴尔扎克和小裁缝》、《阿嫂》都表现得可圈可点;后来的《无极》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可以说是刘烨才让我不曾对这两部电影彻底失望。
大刚,带着满腔热切的渴望,能力出众;带着天性柔弱的弟弟小虎和心地善良的阿峰来到上海。
他急切地想实现自己曾经对他们许下的诺言,急切地想实现自己对上海滩的梦想出人头地。
一纸“天堂”的招聘广告把他们从乡下带到了上海,三兄弟开始了努力的拼搏。
我没有办法去苛责大刚,也许在情感上我没有办法去喜欢他,可是作为一个半反面人物来说,他至少不让人感觉讨厌。
可以说,大刚从一个纯朴的乡下孩子成长成一个心狠手辣泯灭人性的上海滩老大,完全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所造就的。
从人物的塑造上来说,他的命运在他进入上海滩那个传说中的“天堂”时其实已经被注定了,因为他强烈的渴望和不甘心于平凡的底气。
在我看来,这个人物是带着强烈的悲剧味道和宿命色彩的人物。
这部电影也需要这样一个人物。
如果没有他,没有他刚烈的性格和果敢的处事手法,大刚、阿峰和小虎在上海似乎只能默默无闻地被所有的英雄故事所淹没。
如果说,阿峰是被当成一个正面人物去塑造的话,那么大刚则是塑造起阿峰必不可少的一个必需的条件。
可以说,是大刚这个人物造就了阿峰、马克,也造就了这部电影。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它给我们贡献了一个更丰满的刘烨。
这是一部男人的电影,因为电影里的女人似乎更多的时候只是大餐后的甜点或者房间里的点缀。
我不喜欢这部电影里的情感线的设置。
从一个用红绳子扎着一条马尾辫的乡下女子,摇身一变成了上海滩老大的情人,一个就快被捧红却永远也不会被捧红的准影星;舒淇所演绎的露露也带着浓烈的悲情色彩。
她是洪哥的情人,却爱着洪哥的弟弟马克,并且一边跟着阿峰玩起了暧昧的爱情游戏;多少有点玩世不恭的戏谑味道。
然而电影却又刻意地把她塑造成一个时而活泼时而深沉的率性女子,实在有点让人反胃。
虽说电影最后让她死去多少给她增加了点同情分,可是我依旧不喜欢这个角色。
李小璐则饰演在乡下一直等着阿峰回去的素珍。
纯朴的乡间女子,唯美的爱情可能更多地存在于她的身上,在阿峰离开家的时间里,她忙里忙外帮忙照顾阿峰年老病弱的母亲,只是因为她带着对爱情美好的幻想在等着出门在外的情人。
可是这个时候的阿峰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喜欢上了露露,如果不是因为中间隔了一个马克,我在想,电影的最后将如何收拾这段美好的爱情。
所有的人都在寻找一个天堂。
大刚的天堂就在上海滩的“天堂”,在洪哥曾经高高在上坐着的那个地方;马克的天堂则是露露,那个一见钟情却成了他哥哥情人的女人;素珍的天堂是阿峰,他回来的时候会还清父亲的欠债娶自己并且永远爱着自己;露露的天堂是好莱坞;而阿峰的天堂似乎是所有人的天堂,他所做的是尽他所能尽的一切力量去帮助所有他所爱的人。
大刚把他们带到了上海,在他看来,那里是天堂的入口;他用他的方式去追求他所渴望的天堂。
露露和马克最后的救赎回到了乡间,回忆起了曾经有过的那些艰难的岁月,兜兜转转了大半辈子之后他们才明白,他们最初离开的那个地方,也许就已经是天堂了。
电影带着一种浓烈的宿命味道把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徒劳。
电影里的这些人们,他们以为找到了的天堂口,可是他们直到最后才明白;也许那就是天堂口了,然而,天堂之门离天堂仅有的那一步之遥,他们永远也跨不进去。
天堂在哪里,其实不在上海,不在繁华的酒绿灯红,不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不在高高在上的权威和力量……而在我们心里。
当我们心境平和并且对生活充满了感恩和知足,我们就已经到达了天堂的彼岸。
也许,珍爱身边的人,珍爱生活,珍爱生活里带给我们的每一丝感动;不管在哪里,我们所拥有的就已经是天堂了。
2007-08-29;丁亥年戊申月乙未日。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天堂口》 ■译名:《Blood Brothers》 ■导演:陈奕利(Yili Chen) ■主演:吴彦祖(Daniel Wu)、张震(Zhen Zhang)、刘烨(Ye Liu)、舒淇(Hsu Chi)、孙红雷(Honglei Sun) ■类型:剧情 ■片长:95分钟 ■地区:台湾、香港 ■语言:汉语普通话 ■发行:Fortissimo Film ■上映:2007年8月16日
我想说的是,没见过这么无聊的电影,莫名其妙的发展,乱七八糟的感情纠葛,一帮打手是吃饱了撑的,真看不出所谓的兄弟情啊,什么什么情啊在哪里,害我看片花的时候还非常有兴趣,要把编剧抓出来打,怎么就这么糟蹋了吴彦祖这么个大帅哥
我是抱著同情的態度看這片子的,就沒見過哪部片剛出來就被罵成這樣的……好吧,剛看完,只能說: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這片兒確實相當得不咋地。
先說縯員陣容,張震、舒淇、劉燁的表現我都期待,但片中除了張震的眼神讓我喜歡,其他人實在讓我……俄……在此隆重頒發“最做作金獎”給劉燁同學,“銀獎”給舒淇同學——你倆太極緻了!!
劉燁從頭到尾一副挑釁的樣子,明顯的做戲痕迹,當然了,做戲本來就是“裝”沒錯,可讓我這種白痴觀衆都看出您在“裝” 就是您的不對了。
我還是覺得劉燁不適合演大哥,文弱,不夠大氣。
舒淇確實很適合演思想單純身世複雜的女人,可惜這片中的表現也天真過了頭。
張震我的張震啊你怎麽可以晚節不保……最後那句搞笑臺詞究竟是誰寫的誰寫的啊——“這,才是殺手。
”冊那……你打死我吧……求求你了…………咳再說情節,打打殺殺的片子看得太多了,這片確實沒什麽可拎出來表揚的。
吳彥祖張震孫紅雷VS舒淇的愛情(--b 舒淇夠累的)——孫紅雷系舒淇原配,張震和舒淇為奸情(嗯,我看見他們一起躺床上了,不騙你們)吳彥祖和舒淇曖昧不清。
最後張震帶著舒淇逃到吳彥祖他老家,吳彥祖和老相好李小璐重脩舊好,同一屋檐下,幾個人居然沒一絲掙扎或尷尬,本事夠大的。
吳彥祖楊佑寧劉燁的親情与友情——如果說劉燁同學因野心膨脹而滅絕人性不念兄弟情誼斷朋友活路是不對的,畢竟在開槍前他還是猶豫了那麽一小下的,可惜還未交代清楚,楊祐寧同學就因維護友誼自行毀滅了親情,開槍傷了哥哥劉燁,這惹得哥哥劉燁很不高興,一不高興就派人殺了弟弟。
楊祐寧同學在被拖出去處死前無限悲傷地將劉燁送的懷錶交還至他手上,象徵兩人的血親之情就此over。
吳彥祖也不是省油燈,于片末携張震一起殺了回來,劉燁大哥被張震開了兩槍並被吳彥祖動情地罵了兩句,接煽情特寫:劉燁捏住了吳彥祖的手。
吳彥祖心軟了叫張震不要再開槍了張震想了想覺得不樂意于是劉燁同學就此歸西。
劉燁孫紅雷的上下級關係——這是本片最莫明其妙的關係,for example:劉燁沒殺成張震舒淇反而很諷刺地被自己弟弟開了一槍,回來後,孫紅雷先是很和藹地坐他對面,還發給他煙給他點上(服務到位),接著無限溫柔地問他:疼麼?
(陰風一陣)突然幾近瘋狂地使勁戳他傷口:是不是這兒是不是這兒是不是這兒……(循環)戳累後落下句話:你連自己的屁股都擦不乾淨!
于是開始招牌式瘋狂獰笑,笑了兩聲後劉燁也開始笑,兩人一起笑了半分鐘,孫紅雷操起烟灰缸照著劉燁的腦袋來了一下,笑聲嘎然而止。
然後劉燁拿了支筆把孫紅雷戳死了。
就這樣,沒了。
一部電影還剩下什麽?
拍攝和剪輯吧。
不懂這個,但我的眼睛告訴我它們並不享受,報告完畢。
Anyway,片子的官網還是做得很好的,建議還沒看過片子的同學就直接看看官網吧,地址如下:www.bloodbrothersthemovie.com/
刘烨这回总算翻身演了一次小攻,从出场开始就充满了攻的气势,他和杨佑宁吴彦祖是朱家角还是周庄的小镇居民,立志进城打工,当民工,然而到了上海之后发现民工无法满足他的野心,于是他以完全没有说服力的飞快速度上升到了老大得力手下然后自己当了老大……刘烨果然是一JQ体质,大刚/阿峰的青梅竹马CP,大刚/小虎的兄弟爱CP和洪哥/大刚的黑帮上下级CP都有够明显的,好多狗血流行元素,青梅竹马,变生不测,兄弟反目,爱恨纠葛,一块金表的KIZUNA……孙红雷在死之前都是总攻,貌似看中了刘烨,可惜刘烨性格暴烈有勇无谋,而且下手超狠,难得刘烨翻身小受把歌唱,却还遇到孙红雷这么一个总攻挡路,于是刘烨杀性大起坚决反攻,把孙红雷干掉了。
(攻受的战争是多么激烈)这片子把舒琪拿掉整个就是BL的了。
讨厌舒琪那个角色,忙得要命,说是老大的女人却几乎不用陪老大,前脚和张震勾搭完转身就和吴彦祖勾搭,貌似喜欢了吴彦祖么转头又和张震私奔,劈腿也不是这样吧!
而且作为风尘女子偏要作CJ状,孙红雷不尊重她就痛苦的不得了,拜托你出来卖的本来就是这种身份!
真是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好在编剧总算有人性,最后把舒琪干掉了,果然这片子的本来面目还是张震/吴彦祖王道,最后全剧也就他们俩还活着了。
话说这部戏所有人都超级没有自保意识,随便让敌人靠近自己把自己干掉,一个老大相信一个手下起码N年,孙红雷认识刘烨才几天就随便和他独处然后被刘烨咔嚓了,说他们没JQ都不可能啊。
吴彦祖他们也很夸张,离开组织居然就会老家,也不换个地方隐姓埋名躲起来,根本就是等着刘烨派人来斩草除根。
刘烨自己最无言,吴彦祖和张震华丽丽回来报仇,在外面杀得震天响,他就摆个忧郁的POSE在房间里坐着不动,直到人家杀上门来把他给干了。
现在觉得周杰伦那些黑帮MV都比这片子靠谱。
张震的服装倒是从头到位华丽丽的,长大衣加西装,礼帽还要CJ45度倾斜。
杀人的时候POSE拗的那个帅啊,一手插兜一手开枪,小马哥什么的统统没他有腔调。
上海居然会下大雪,还下了两天,囧 啊,就算解放前没有全球变暖,上海也不会这么下雪吧!
吴彦祖居然还有一个壮士的镜头,汗,我都不好意思看了……这片子果然不CJ吧,所有男主之间说话都得贴着说,你们又不是老外,上海人说话没有这么脸靠近到KISS距离的!
孙红雷轻薄刘烨N次……汗。
依照习惯,每看完一部电影,总喜欢来豆瓣看看大家的评论,可是这次很失望,对于<天堂口>这部片子,看得大多是骂名,只看到有个别朋友说"虽称不上好片,却也不是那么烂",心理还稍稍安慰些. 不知为什么,我看完片子后没有像别人那样的感受,或许我的欣赏水平本身就有问题,或许我是一个仁慈的观者,只是不明白难道大骂特骂一部电影就可以快乐吗?
对与此片,纵然是有许多它的不完美,人物的演技,故事的情节,对白等等都可以让许多人找出许多毛病,但是抛开这一切,难到片子就没有给我们一点思考吗?
天堂只是一个词,是我们追求自己欲望的统称,何必要管它是舞厅还是什么呢?
剧中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位置,有着各种各样的欲望指使着他们走着每一步,至于什么样的结果,都应该由自己承担. 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有许多事情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的,可是当你身处在那个时刻,那个环境中时,你不得不能. 当我们饶了一个圈想回到原点时,我们是否还可以回去.在这个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你失去了什么,而一切又是否值得,只有你自己可以衡量. 我想这才是此片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只是把这样一个话题放到了一个旧上海的黑帮当中,以这样的故事情节呈现的.至于承担这个思想的载体好坏于否就是留给观众评判的了. 在如今这个欲望横飞的世界,我们是需要这样的思考的,我们每天在做的事情对吗,值吗?
我们这一路走来又是为了什么,是否还想回去,不如把批判影片的时间留下来,多看看自己的人生吧.
《天堂口》剧作中的贫血症和巨人症开篇 • 一个隐现的症结“我经常问自己,我为什么来这里?
我还以为它真像所有人说的那样,是个天堂。
”影片最初,在漫天的风雪中,小虎染血的尸体被发现在黑色的老式轿车里,阿峰站在车外,开始了上述独白。
作为开篇的第一句话——阿峰的喃喃自语,其话语本身的意识流和逻辑的混乱让它成为了一个具有标本意义的文本。
很显然,在这句呓语中,“为什么来这里”的原因,就在后面一句中“以为它是一个天堂”。
掩藏在这个话语背后的表述,揭示了至少三个层面的事实:首先,发声者自定义为一个受欺骗的人;其次,他尚处在茫然的状态中——不知道自己问的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回答;最重要的是,他提的问题毫无意义,并且当问题的答案得到揭示之后,他更是完全处在了一个被动的、不知所措的位置上。
我倾向于认为,这句话具有典型意义,它的无序折射出的是背后整个操控者意识的混乱。
如果把这个开场作为一个切口来剖析,将有助于找出全片的症结所在。
因为,无论是作为说话者(阿峰)还是这部影片本身,都一直持续了一种迷惘的、受惊的、苍白的,甚至是失语的状态,具体到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眼神都显示出了一种尴尬的、受缚的困境,以至于影片从头至尾都陷在一大片混沌的沼泽中,它的整体走向和精神内核,就如同开篇的第一句话——不知道为什么而来,又能向何处而去。
影片的混乱体现在很多方面,让人同情。
首先,这部电影与“上海”这个大背景彻底断裂,影片完全没有具体的年代,没有具体的历史事件,环境上失去了延展拓宽的可能性,一切只能发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天堂歌舞厅),这个相对狭小的空间里浓缩了众多象征欲望的元素,让它显示出一种视觉上的消化不良;其次,影片在人物的构建上显示了一种脸谱化的共性与纸面化的个性,甚至你能明显地感觉到:神经质式的分裂体现在影片诸多的男性角色身上,而女性则彻底缺失了,只剩下舞台上带有挑逗意味的性符号。
最重要的是,人物之间的关系链太脆弱,这种手无缚鸡之力的关系力度没有不足以撑起人物的行动的可能。
影片在这三个最基本的向度上,都失去了可供挖掘的可能性,看似是一部无法修补缝合的作品。
《天堂口》不再是一个类型下浑然一体古典的躯体,而是杂烩一般的后现代碎片拼贴物,那么影片到底病在何处?
在这里,我想从剧本入手,进行切割,找出全片的症结所在,希望能获得某种启示。
人物关系• 贫血症如果重新梳理一下人物关系,就会发现是由于一个核心结构的坍塌,导致全片的疲软无力,这一个核心结构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名为“兄弟骨肉之情”。
影片的英文名为
“血”作为意象,在影片中至少有两重涵义:其一,是指流淌在身体内的液体——象征着亲缘、血缘的内部关系;其二,是指流淌出体外的液体——代表着残杀的外部关系。
也就是说,“血”包含了“兄弟”和“杀”两个概念。
但是,影片无论在对“兄弟”的建构上,还是在对“残杀”的阐释上,都有含混和潦草的痕迹,直接导致全片中 “血”无论在浓度和质量上都有明显的缺乏,呈现出一种严重“贫血”的症状。
“血缘、血亲”原本是古典悲剧的核心,在古希腊悲剧中多有体现——无论是埃斯库罗斯,还是索福克勒斯的古典文本中,骨肉相残都成为悲剧的一个主要构成元素。
而《天堂口》这部影片也传承了这个古典血液叙事的脉络——它也牵扯到了弑兄与杀弟,也是一个亲缘悲剧。
也就意味着,它有一个比较纯粹的古典悲剧的内核,并且有成为经典戏剧的可能性——只要编剧得当,它就能回归到一种古典叙事上,达成自我完满。
但是,它最终也没能整合成一部意识完整的影片,而充斥了碎片感。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我认为,原因至少有两个:首先,它在对兄弟关系的展示上,不够深也不够广;其次,它没有坚定的沿着血缘这条主线发展下去,而游离到别处,导致情节线的散乱。
以下,将分别对这两点进行详细论述。
a、兄弟关系的展示分析一下人物之间的纽带,会发现这部影片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暗扣——两组兄弟关系——一组是大刚与小虎,而令一组是洪哥与马克。
前者的关系呈现在阳光下,是明线;而后者则是陷于阴影之中,是暗线。
在剧作者最原初的设定中,这两对兄弟是带有一种寓言意味的。
一开始,这他们截然相反,如同磁铁的两极:洪哥和马克衍生出复杂的憎恶,而大刚和小虎则血浓于水、兄弟情深。
而在最后的结局点上,他们殊途同归,彼此构成了一个命运的轮回。
影片一开始,马克试图杀掉洪哥;而最后,被大刚杀死的小虎的尸体躺到了老爷车上——起点与终点拉开,构成了巨大张力。
这种戏剧张力本身是相当震撼的,而在影片中却被表现的相当平庸。
平庸的根源在于,有关亲缘两条主线建构得不够牢固,兄弟关系没有让人感觉到坚不可摧,反而呈现出一种若有若无的冷漠状态。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影片前半段,洪哥和马克的一次私人对话。
这场戏里,两人是兄弟的关系将得到揭示,但是,却是一次极为草率的揭示——洪哥突然说出“我的弟弟”四个字,非常突兀,而这句话刚收尾,随后就是漫长的黑场。
两人矛盾的情感,以及他们的历史,都随着黑场被隐去了,再也没有出现。
而另一个典型的段落是,大刚和小虎在轿车前,共同回忆一段童年往事——父亲殴打母亲,然后父亲和染血的母亲在屋内跳舞,之后母亲离家出走。
这本应该是血缘关系最浓烈的时刻,却由于谈到一个缺失的“母亲”,而把他们应有的血缘冲淡了,两人的亲属关系显得虚幻和孤立。
总的来说,在“兄弟”的涵义上,《天堂口》剥离了《教父》中那种厚重的家族使命感,也没有《英雄本色》中那种纯粹的黑帮道义(传统黑帮片中的纯血缘兄弟比较少,更多的是一种义兄弟之间的江湖伦理)。
血缘没有了得以扎根的坚实土壤,影片中的“血亲”就显得相对的不纯正。
而且,影片一直在无意识的削弱兄弟之间可能产生的灵魂碰撞,这就让人物间的关联显得更加单薄了。
b、游离于主线之外影片没有坚定的沿着血缘这条主线发展下去,而游离到别处,更是最致命的重伤。
片中出现了两次和主线完全无关的叙事,也就是有两次情节的游离:其一,出现在阿峰对露露的单恋上;其二,出现于马克的加入,最终三人都被围困到一段无聊的三角、甚至四角关系中。
影片花费了大量时间描写这种复杂关系,个人认为,在这一偏离重心的情节上不高明的浓墨重彩,完全是在浪费资源。
原因很明显,露露作为一个女性“角色”,完全被隔绝在男人圈之外,是一个被隔绝在影片叙事里的人。
说直白一些,她无非是一个道具,连人物都算不上,完全没有意义。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影片一直处在一个自我制造的悖论中:一方面,它依靠大量男星漂亮的面孔去吸引女性观众;另一方面,它又不得不把片中的两个女性(李小璐和舒淇)设定成两个性符号以招徕男性观众。
在所有观众都在享用彼此的欲望客体时,是否会发现一个彼此被损害的事实?
言归正传,由于一个无关紧要的符号(露露)的过度膨胀,让影片呈现出一种非常不健康的贫血症状,无论是阿峰还是马克,都被挤兑成一个苍白的营养不良的角色。
而这两个人,偏偏一个是承担“看”的功能的第一人称叙述的角色;而另一个,是两条兄弟亲缘关系线中最有可挖掘性的角色(马克一直像一个影子一样出现在洪哥的身后,而却一直被亲身哥哥利用)。
当两人的复杂性都还尚未呈现时,就被生生拖出了叙事的核心。
而当他们和露露这一个实际上不存在的欲望客体纠缠在一起时,就显得相对虚妄,剧情也因此变得更加混乱了。
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个牵强的三角、四角关系设计得相当失败,无论是对话还是巧合的设计上都显得平庸与单调,矫饰和笨拙。
撇开严肃的艺术性不谈,如果这段三角恋的感情戏能够体现出一种微妙的角逐关系,整个电影的可看性可能会更强一点。
总的来说,影片是要说两对兄弟是怎样在名利场中进行自相残杀的悲剧,所以最后的“弑杀”是最需要强调的。
所谓强化“弑杀”,并不是指在单个“杀”的场景上不加节制的大把子弹和大量血袋的投入(此片只有在这一点上做得还算不惜血本),而是指影片对兄弟亲缘关系的不断刻画,甚至不惜把别的情节统统弱化,才能营造出最后“处死兄弟”一段的震撼。
事与愿违的是,小虎尸体被发现,完全没有爆破感,取而代之的是观众的麻木。
由于剧情多次游离在这条主线之外,于是“弑杀”的力度被消解了, 如果按照“兄弟的史前史——反目——残杀”这条主线来安排,并且删减掉别的副线,高潮点上的杀弟弑兄的行为就会变的很有力,影片也会显得血质饱满。
结构•巨人症“我不知道什么才是天堂”或者是“这就是你所说的天堂吗”这句话频繁出现,题旨显豁,甚至可以整理成一部告诫追求权势与名利者的启示录,而影片显然一直试图在寻找这样一个足够宏大的命题,诸如“野心会带来毁灭”或“杀人者终将自食恶果”等。
作者一开始就把开口开得非常大,即先建立一个足够纷乱的背景——上海滩,然后把黑帮题材中的能包含的东西都拉扯出来,如旧上海奢靡的生活、黑帮的纠葛、金钱、性感女人、枪和暴力……种种元素构成了无数种叙事的可能性。
可是在安排这些元素时,缝合工程变得相当困难,90分钟的影片如何才能装入如此之多的东西,由此,影片在整个结构安排上出现病症也就不足为奇了。
笔者认为,这种症状可以称为“巨人症”。
所谓“巨人症”,就是指在有限的时间线里放入太多的东西,导致外部的躯壳被撑得很大,而大脑中枢又无法统筹指挥全局,于是,影片整体就呈现出一副摇摇欲坠的模样。
整部影片在剧作结构上的巨人症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影片用了一种中途倒叙的模式,把中间一段放到开头阐述,试图强化其高潮——小虎之死。
开篇,阿峰在车内发现小虎的尸体,并随着阿峰的旁白,往事重现。
阿峰对往事的回忆,大概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涉及到小人物的野心和上海梦——三个小镇上的兄弟(阿峰、大刚和小虎)一起到上海去闯荡,他们因一宗军火交易而成为黑帮老大洪哥的亲信,在天堂歌舞厅里落脚,并且接触到洪哥的女人露露和杀手马克;第二部分,很自然地转到了名利之后的背叛与残杀——马克和露露私情泄露,洪哥派阿峰等三人去铲除二人,而阿峰选择了营救,在大刚要杀死阿峰时,小虎射伤了大刚……中途倒叙作为一种叙事模式在影片中使用未尝不可,但在90分钟的影片中用将近70分钟完成倒叙,这样的剧作结构安排从传统剧作理论上来看还是有些怪异的。
根据西德•菲尔德的编剧结构法,一个正常的剧本合理的结构应该为:开端25%、发展50%、解决25%,并且在整部影片的50%处要有一个中点,此点是影片一个至关重要的点。
《天堂口》中的这个点无疑是放在小虎之死这件事情上,影片还特意将这点提到开头,放在了一个显赫的位置,用以提示我们人物的命运在此会发生突变。
这种突变,不单单是行动线上的,也是整个中心与主题上的,甚至内在的精神构造也会变化。
按理说,这个高潮点应该出现在45分钟的时候,但影片出现在了70分钟的时候,也就是说,后面一段冲突激烈的戏要被迫在20分钟里以电光火石般的速度完成,于是,直接导致的就是后面情节的畸形——剧情就像是被注射了大量激素一样,长成了一个营养不良又过度膨胀的巨人。
接下来的20分钟,由于兄弟背叛的戏走到了尾声,人物变得不再有动力,剩下的幸存者选择了归隐田园,当我们以为情节走入了死胡同时,影片突然充分展现百足之虫的生命力,死而不僵: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一个疤面杀死了露露。
在仇恨的驱使下,马克与阿峰又回到了天堂歌舞厅,杀死了大刚,而大刚的死变成了一根小锥子,楔入了剧情的软肋。
大概导演也觉得大刚的死不足以支撑出一个有戏剧张力的结局,于是,他剪切了一段“想当年”的段落——三个人在乡下小屋内喝酒商量着去上海闯荡。
这段往事被截去了一小段,被拖到了整个影片的终结点上。
乍看似乎影片因为这临时的一笔徒增余韵,实际上,这只是一次亡羊补牢般的事后补救,缝合不上的剧情在这里露出了尾巴,让影片末尾又出现了一次因倒叙造成的明显的结构硬伤。
从古典叙事的角度来看,本片的叙事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亮点的,比如戏剧冲突尖锐、矛盾焦点鲜明,无论是一开始出人头地的欲望和最后的刻骨仇恨,人物都在一个铁板锅一样灼热的驱动力下不断的挣扎。
角色一般都是被逼上梁山才开始动作,最明显的就是小虎向大刚的射击,是因为眼见阿峰就要死于大刚之手。
但是,为什么这一切都不能拯救这部影片呢?
答案只能说明剧作整体结构的重要性——无论细节多么完美,在一个混乱和无秩序的结构下,剧情只会向失败的深渊滑去。
结语其实,如果追本溯源,我认为全片的起点并没有问题,也就是说,它有一个非常好的策划方案:首先,它有一个明确的类型的定位——黑帮片,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和中心——即金钱和欲望对人性的腐蚀,甚至它的观众群的定位也相当广阔(这在明星阵容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但是,一个高起点并没有保证它前途的光明,反而带来了一种潜在的失足危险。
影片在准备还算充分的情况下,却在具体的表述过程中陷入了混乱,这种表述混乱可以说起源于剧作,并随着导演、剪辑等环节的逐一断层,裂口扩张得越来越大,最终再也无法缝合,使之成为了一部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伤痕累累的作品。
刊登于《电影艺术》
孙红雷 你想投资我的电影么?
让偶想到贱贱的陈凯歌 等等 张震:除了杀人 我没有别的生活了 让偶想到了广电总J.......除了剪刀 没有别的生活了
这是一部先驱电影
无法想象这个阵容可以拍出那么烂的电影。上海滩只剩下舞女的大白腿了。
好看!!!!!!
看了后悔
天堂在天堂梦里头
人的堕落,外在还是内在?
出了伏的成都天气真是奇怪。 偶尔闷热难耐,偶尔狂风大雨。 昨天似乎还下了一些冰雹。 去年来到的成都,已经有些时候,春夏秋冬都曾就能够有过经历,我自认为开始对成都的天气还算有些把握。可今年实在不清楚什么时候会有阳光,什么时候可能下雨,所以,随身携带的都会有一把雨伞,来应付可能出现的一切。 可对于爱情,我似乎还是没有找到什么好的防御办法。 周末的中午,我是被隔壁的菜香味道惊醒的,坐到窗前,我开始呼吸着这种家的味道。不想悲哀,只是觉得无奈。这个小屋,现在我的家,曾经
为什么要收藏烂片呢? 我想说:往往好的导演也得先是一个好的编剧··
情节让人想到《喋血街头》,同样的兄弟三人行和女人、义气、背叛混在一起,这一部的大把明星像是慢动作,拖沓的一天世界。
看了两遍都没什么感觉
好多帅哥哥哥哥哥哥
歌曲有些味道 舒淇还是那么好看 吴彦祖也是 但剧情太烂了 浪费这些演员啊
是跟谁一起看的?辰辰吗?差一点就记起来了。。唉。。
2007.10.21
不值一看
最爱吴彦祖
吴彦祖 / 刘烨 / 张震 / 孙红雷 你还想咋的?
一路快进 不负恶名~~
全片充斥着没有灵魂的配乐和暴力,尽是些无谓的爱情和仇杀。故事陈腔烂调,表演乏善可陈,打光毫不讲究,唯有冷色调与内容。不过我要是16岁的时候看,估计会超级喜欢吧。
李小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