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恋爱小说》时,我常常想起王小波早期写的小说《地久天长》,我是从这篇小说开始认识王小波的,那种纯洁的柏拉图式爱情,尽管发生在牛粪飘香,一天两腿泥的上山下乡时期,仍然令人觉得干净、美好,无限向往,《地久天长》是讲两男一女的柏拉图爱情,当然,不可避免的,这种爱情的结局往往是忧伤的死亡。
《恋爱小说》讲的是两女一男的柏拉图爱情,看到最后令人泪下。
太打动人心了,我喜欢这样的名字而不是《向左爱向右爱》的俗套,它只能是小说,就像《秋天的童话》只能是童话。
从韩国电影里可以看到韩国的干净,精致,和日本相仿,男女的装扮,和四围的环境非常协调,画面超凡脱俗,给人无限遐想--然而,这仅仅是爱情中最美的部分而已,甚至可以说是非常非常少的一部分,爱情有很多成分,很多其它方面,在这部电影中看不到的方面,婚姻则更是如此。
可是,这样的电影或者小说仍然最受欢迎,因为它的不真实,因为它的纯粹,更加令人感怀自怜。
这种小说和电影是有套路的,然而有套路又如何?
照样每个时代都需要,从《爱情故事》开始,直到如今,每个时代都需要这种『最多只是吻一吻额头』的爱情电影。
这部电影拍的平易近人,很多场景引发观众共鸣,令人想起比人生苦短还要短暂的片刻温柔。
在我看来,好的爱情小说和电影,写信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用笔写信,经邮差寄出。
写情书和收到情书的情景,最是动人,哪怕是封分手信。
这种场景,在任何电影中出现,我都会记得,比如杨德昌的《一一》中,NG长女和男同学的爱情。
电影中最打动我的,是秀仁唱歌的情形,『他知道世界是宽阔的,也知道珍惜小野草』。
然后,旅行,写信,看电影,不相见时的思念,彼此的试探,情动时面对友谊与爱情的无奈......种种爱情场景,纯真美好,不食人间烟火。
看过一个笑话定义什么是爱情,就是你喜欢一个姑娘,知道迟早会和她上床,但还没上床时,这段时间,称为爱情,这个定义很巧妙,也颇为准确。
我更愿意相信,导演想表达的,不单是男女之间的爱情,还有两个女孩儿间超越友谊的爱,一起旅行时志焕和秀仁交换自己的初恋故事,秀仁讲的初恋,其实就是景喜,那是她的初恋,是一个女孩,她最好的朋友。
我想人处于最灰色心情下,需要这样的电影来抚慰心灵,当然,看过之后不是给人一种『我又相信爱情了』的感觉,更加不可能以电影标准要求男女朋友,而是让人明白,自己的失恋、失业、失去亲人,也许不是最惨,更加无需无以复加的伤心,忧伤的电影,只要足够美好,能让人看到光明,懂得感恩。
最后,看这部电影最令我伤感的是,李恩宙真的死了。
男孩骑车跟踪女孩,装作若无其事地也进餐厅,汗流浃背全身发抖地对她说我可以和你同桌吗,鼓起巨大的勇气对她说一见钟情。
结果被女孩婉言拒绝。
不应该让她不自在,那么就让她忘记刚才发生的吧。
于是故事继续。
当时餐厅里传出的是齐豫和苏珊西雅尼的歌。
这是有预谋的。
Turning这首歌我相当喜欢的,爱情的流转是多么的奇妙呀!
片子的英文名叫做Lovers' Concerto,我是觉得比那几个中文片名都要合适。
我对古典音乐涉猎不深,查了一下wiki,上道:concerto一词源自拉丁文collcertaye,原意是在一起比赛,协奏曲也就是两种因素既竞争又协作的意思。
三角恋之间的情感纠葛本就是司空见惯的桥段,但也许正是因为充斥着太多同类题材却无聊至极的故事,当遇到一部注重细节,精彩煽情的剧本的作品出现在眼前时,会这么的打动我,让我连连称好。
三个主角的精彩表演合力献上了一首爱情的协奏曲。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但具体的情节我就不复述了。
如果不怕看悲剧,我是觉得看这片子是不会让人觉得后悔的。
看完了,我突然发觉原来这片子我是看过的。
很奇怪自己居然失忆了。
也许是大学时代,可能在看过之后的第一天会想三次,第二天想两次,第三天就不想了。
于是慢慢的就淡忘了。
也许就是这样。
有时候忘记比记住来得更容易。
下面我要开始八卦了。
我奇怪为什么孙艺珍老是演病人……而她唱歌居然还这么好听……让我好生怜爱!!李恩珠mm的结局也依然是死去,让我只有感叹命运际遇游戏。
和文根英演对手戏的那个小眼睛男生看起来眼熟,好像就是后来和车太贤在《皇太子初恋》演对手戏的吧。
我们 渐渐开始适应着快节奏的日子 接受着新的感情 就像我们习惯了在超市也会买到过期食品的心一样 在这个看似光鲜饱满的蛀虫社会中寻求不被打垮认输的样子渐渐的 竟不愿意相信有一种叫 安心纯粹的 情绪存在 也渐渐不愿意让自己成为那个幸福的人 去争取或者是被爱着,我们未曾老去可心却一直麻木呆滞;那么换一种角度来说 那就是我们经历或拥有了过多光怪陆离抑或是高营养的物质享受 已经无法负荷纯得干净的情感体验 时间把自己变得不像最初那个自己也许 就是要这么泪流不止的哭出来 我才愿意相信 这是真的 当然 电影毕竟是电影 那些过于美好或凄美或巧妙的相遇 于我们这些大众的人来说 是不容易的事 我们也许曾经三人行 看一部电影 可却不会各自都想念一句台词我们也许相互喜欢 相互信赖 可却不会不受外界打扰 由于误会或者距离而无奈say good-bye我们也许一起去旅行 可却不会在一个下雨的山头安静淋雨我们也许都写信 可却从不曾连续耐心寄出过一张张黑白照片 还拥有淡淡香气我们也许都真心相爱 可却没有在隐忍时狠狠撕碎情敌的纸条最后 终于了解 一种情绪 我确定不是出于同情 我确定 那是一种安心的浅浅的弥漫着温暖刺阳的味道从那群乡下的拿玩具刀剑蒙面的小胖孩子们对着一条叫男主角名字的狗的时 那种温暖而不解的纯粹眼神从景留长发如秀一样初见他时轻抹泪水直至相遇扯着裙角时 微微紧张又略带惊异的表情从秀于最后时光爸爸来给他送衣服的时候点上了她曾经悄悄看到他耳朵上的小痣时 细心却不失怀念的笑我始终看到了一抹刺眼的青葱岁月 ___
唯一对我的功用是让我喜欢了那个女主角的演员李恩宙。
结果后来这个女人自杀了。
与一切浪漫、忧郁无关的是,自杀的主要原因是韩国出版了一部专门揭露演艺圈情色关系的书,书中有李恩宙的内容。
与我小时候的幻想不同,长大了一点以后,我发现世界上的死亡其实并不美好,不仅不美好,还经常伴随着一些俗气的事情。
比如有人自杀是因为癌症造成的巨大疼痛,有人不小心死了是忘了关煤气,有人是得了不光彩的病死了。
这些俗气和不光彩,曾经让我一度迷惘和失望。
再后来,我就觉得,死,还是一种不光彩的事情。
回到这部电影,死被用作一个很重要的道具,用来让车太贤伤心、后悔和怀念。
我在想,能不能大家不要死啊,能不能大家活着,然后直面问题啊。
有时看电影时就想到卫斯理的小说,碰到自己刻意设置的悬念,然后编不圆了,就拉出一个外星人来,说是外星人干得,所以多么荒诞都可以。
有些电影是不是编剧编到后来,发现几段爱情解决不了,行,弄死一个,这样就能解决事情吗?
还是一种逃避。
这一点情书做得好,男的一开始就已经死了,单单怀念两个字就能扯出一大片来,这就是功底。
《恋爱小说》里有一个地方很有趣。
2个女孩人格很明显是不独立。
交换名字本身就是隐藏自我的表现。
这已是无疑。
有趣的是,电影最后车太弦找到李恩珠演的那个女孩的之后,那个女孩头发发型完全是孙宜珍的发型。
这种改变绝对不是导演随意的。
李恩珠是找回了原先因为要作为孙的对立面而隐藏起来原先的那个自我呢?
还是太爱孙,干脆变成了她或者被她同化?
浪漫一点的说法是,2个女孩也许就像是同一个人。
就像是车最初被孙的外表吸引,后为李的人格魅力倾心。
电影最后李又趋同了孙的外表,2者合一了。
在生命弥留之际,一段难忘并痛苦的感情发生在三人之间。
电影的色调如打开旧时光的相册,是小清新的色彩搭配,画面充盈着青春的气息。
在咖啡店里,李志焕喜欢上温婉的秀仁,犹豫一会儿,便奋不顾身骑自行车追她,有点憨厚,有点令人感动。
李志焕告白秀仁,被拒绝后,为了缓解尴尬,玩倒回一小时的把戏,也逗乐了两位姑娘。
三人的感情不可阻挡地变深,三人一起聊天,逐渐敞开心扉,讲自己的家庭,这里可以通过各自的人生经历看出三人不同的人物性格,景喜的可爱活泼,李志焕爱见义勇为,对爱情犹犹豫豫,秀仁的温柔含蓄,也预示无法勇敢迈出的三人爱而无果的结局。
三人一起兜风,一起踩水,好像永远会腻在一起,清纯的时光。
“恋爱好痛苦,但我想继续痛苦下去。
”三人不约而同在内心流泪。
哪能轻易忘记的时光,只能寄信述说自己的思念。
景喜爱上了李志焕,也爱上了他的爱好,摄影。
她将照片寄给五年后的他。
不止是爱情的隐忍令人回味,还有秀仁和景喜的友情更难能可贵,她们不愿伤害彼此,交换对方的名字,这样对方会永远在自己身边。
秀仁死了,留下的景喜也痛苦万分。
注定随风而逝的爱情。
http://www.blogcn.com/user16/wish107/blog/35671673.html (这是开学前下的电影,一直存在电脑里,这学期快结束了才想起.= =) "我恋爱了,我该怎么办?" "没什么了不起的." "不,恋爱很痛苦,但我想要继续痛苦下去." 这是秀仁和景熙、志桓三人在影院里看的《邮差》中邮差与诗人聂鲁达的对话。
此后,“恋爱很痛苦,但我想要继续痛苦下去”。
秀仁在饭桌旁告诉爸妈,景熙在公车上喃喃自语,志恒在洗澡时高喊出来。
志桓收到匿名信,里面是很温暖的黑白小孩照片,有着淡淡无邪的希望,写着“隐藏着和你涂鸦的愿望” “我也想要一起接吻” 这勾起志桓对两位女生的思念,五年前的回忆慢慢浮现出来…… 秀仁唱着《我寻找的小孩》红了眼。
调调好轻柔。
“要求对方用他的名字称呼自己,即使分开也不会忘记” 两个交换姓名的女孩的友情很感动人。
节奏很缓慢, 三角恋,白血病……韩剧很俗的手法。
却是部忧伤,温暖又干净的影片呢。
尽管认为爱情很不真实,可还是要相信,现在是一个人,也要为这信念活下去。
别跟我说什么现实点吧。
什么叫现实?我们是彼此生命中的旁观者么?
一个人是可以融入到另一个人的生活中的。
当你爱上一个人,你就多了某些习惯,习惯他身上的气息习惯他的呼吸习惯他的声音习惯听一首歌想念他...恋爱很痛苦,但我想要继续痛苦下去...
《假如愛有天意》vs《戀愛小説》vs《我腦海中的橡皮擦》喜歡上孫藝珍是從假如愛有天意開始的,之後連續看了幾部她主演的電影更加不可收拾的喜歡上她。
假如愛有天意這部片子很早以前down下來看的,之後實在喜歡才買來收藏,小孫的演技真的很讚!
這部片子每次看都看得我眼淚西里嘩啦的。
非常喜歡戀愛小説裏面的一段是小孫小李小車三人跑出去旅行,小孫小車在海灘上聊忽略了小李於是小李躲在岩石後面捉弄小孫2人。
當小孫二人以爲小李溺水了緊張的跑入冰冷的海水中呼喚小李的名字的時候小李從岩石後面快樂的跑出來嘴巴里喊著:我親愛的朋友們,我愛你們!
奔向小孫2人的懷抱。
看這片子的時候我對小志說,咱們也找一男的然後來個三人行吧!
她白了我一眼.....= =然後我還超想開一家跟戀愛小説裏面一樣的有鄉村感覺的咖啡館的小孫在我腦海中的橡皮擦裏面演技也超好。
這片子給我印象深刻的一段是小鄭跟小孫倆人抱在沙發上溫存談話的那段,小鄭那麽帥,小孫那麽夢幻的漂亮,哦也2個人之間彌漫著濃濃的愛,完全感覺不到這是在做戲,簡直就跟他倆是真實的情侶一樣。
總結下來發現我看的韓片还不少,因爲韓國電影在描寫感情上都很細膩唯美,雖然劇情大同小異雖然是在這個看韓劇會被標榜為弱智的年代,但很符合我感性的性格= =|| 以上的電影看得我淚水連連,紙巾不知道用掉了多少,實在不習慣在人面前哭泣,就算親密的朋友在身邊我也不習慣,只是默默的流淚,還是喜歡一個人看電影,可以肆無忌彈。
這些都不算影評,只是我看了電影之後的一些感受,不夠全面還沒寫出我所有的感受,因爲覺得麻煩...每一部電影我都有深刻的感觸,咱文筆也不特別好不夠優美,寫不出人家的感覺所以還是放在心裏吧。
一直想看这部片子,是源于小新的推荐,我本以为象他这种世俗的人眼光不会高到哪里,后来在JOYO的推介上也看到有推荐,于是下决心去找来看看,这一找就是三年。
我去很多店里问:有没有“向左爱向右爱”的时候,那人总会胸有成竹的纠正我说“是向左走向右走吧-_^-::‘’;;”,我便失去所有语言,逃也似的离开那家店,反正那几年我家附近的所有音像制品店都去过,就是没有,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今年搬家了,N年没看春节晚会的我又去楼下的店找片子看,这家店做的很不错,很多碟的介绍放在文件夹里,我细细的查找,终于凭借在JOYO推介上的那幅图看到了这部影片,只是被改名了,叫“美人心”,很俗气的一个名字。
但这似乎没有影响我雀跃的心情。
看完了一遍,感觉整个画面很顺畅,也很美,虽说是中文配音,但配的还不错,没有太突兀的感觉。
里面有淡淡的忧伤贯穿始终。
是青涩的恋爱感觉,犹如吃到了一个有些发涩的苹果。
午夜时候睡不着,又爬起来看了一遍。
终于有些明白,于是我也哀伤起来,两个身患绝症的女孩的生活因为认识了一个男孩而发生了变化,同时品尝恋爱感觉的三人,会觉得心痛,却宁愿一直痛下去。
可是,恋爱这玩意却不是三个人的电影,于是,两个女孩在男孩的世界消失了。
5年后,男孩终于找到了他喜欢的那个女孩,只是那女孩的生命也犹如昙花了,他还得知一个秘密,两个女孩,为了心里永远都有彼此,在年少时候交换了姓名,有多深的爱,会让一个女孩背着别人的名字别人的姓氏。
爱,或者不爱,需要由心来选择,因为只是两个人的事。
向左爱或者向右爱,却只能选择爱,或者不爱。
因为是三个人的事。
向左爱,向右爱。
心会好痛,可是,我宁愿一直痛下去。
"我恋爱了,我该怎么办?" “恋爱很痛苦”如果时间能像拨钟一样简单的倒回,回到从前我们不认识的时候,忘记以前发生的所有事情,这个故事是否就能逆转?
一个人是另一个人生命中的旁观者,还是参与者?
也许就像卵石,始终会让方向有些改变。
即使我们忽略它,追溯记忆中的过往,好像还是可以发觉许多人留给自己的一些小习惯。
我可以逃离你的世界,却不能回避回忆里的一些些细枝末节。
有些电影没有播完就被硬生生的掐断,这样的结局牵挂我心。
以前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是分成两条平行线走的,因为平行,所以永不相交。
如果未来的你的世界有我,会是怎样?
而另一边是我渐渐离开,或者你渐行渐远,不再相见。
这两个世界到底哪个会好一点?
我想起了你,所以决定搭一座桥,回到另一条路看看,你是否可好。
爱情对于我来说,太过于的理想化,这个世界有你就好,依靠你,即使是一个人,也可以为了这个信念活下去。
你却要告诉我,现实一点吧,始终是每个人自己最重要。
所以去看电影,坚持的相信要被打碎的东西。
破解,寻觅,找到答案,推翻,环环圈圈,循环结尾。
“恋爱是痛苦的,但我想要继续要痛苦下去。
”
寒片
我坠入爱河了,很痛啊,但我想一直这样痛下去
看的时候,已经是李恩珠去世后看到一半,因某些事暂停,然后看到崔某某的死去,然后看到链接的新闻,李恩珠的死,再看回这个电影,感概万千,她,很pp这部电影很舒服,没有韩国那种硬逼人落泪的感觉,虽然不可避免的事什么重病绝症,但是那种娓娓道来的感情很舒服,尤其是后来找到了景熙,然后再到她也去世的遗书,淡淡的,我没哭,没落泪,也没有对韩国电影那种悲情片的反感,只是觉得,嗯,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也许这个跟看的时候的心情心态还是有关的吧,anyway,不错
三角恋很痛苦 所以继续不下去了。三个猪脚都很喜欢啊 李恩珠和孙艺珍实在太清新了 但是这片编的有点做作了 喜欢把时钟拨回一小时那个创意
一个男人和两个美女恋爱的故事,前半段很 YY,后半段很悲剧
几乎和皇太子的初恋是一个阵容,韩国的女主角都容易太伤情,大概与韩国是大男子主义社会有关的吧,喜欢车的表演.
真心不喜欢这故事。换名字的设计也没什么巧妙。钟的呼应不错。一贯美丽的韩剧画面。那些照片拍得真好。艺珍大美女和文根英小美女长得有些像嚄。不过文根英的那一段加进来挺没意思的。艺珍姐姐唱的那首歌很好听。爱他就变成他,想起何宝荣同黎耀辉。
他爱她,她爱他,原本以为是俗套的三角恋,到最后竟还是离不开韩式的绝症爱情,这次还一下来俩,好在整体看着比较舒服,倒也显得不那么狗血了。
“我恋爱了,该怎么办?恋爱很痛苦,但我想要继续要痛苦下去。”三个人一起去看《邮差》,然后每个人回家后默默念叨聂鲁达的这句台词。年轻的时候,谁不是为了爱情小说或电影哭得肝肠寸断。Call me by your name, 原来在两个女生之间,也是一段友情的秘密。“这样的话,就算分开了,也好像永远跟她在一起。”如果说认识的瞬间已经足够美好,何必要相知相守,又再失去。人生假如能定格在那个夏天的午后,或是时间永远停留在大雨滂沱的山顶,那该多好。
电影本身给4星就好了。还有一颗是给李恩珠的。我唯一喜欢的韩国女演员,最后却在人生最美丽的时候选择了断自己的生命。。。其实心底,她俩也是爱人,心灵上彼此深深依赖。
以为孙是主人公。。
爱情 可以有很多个定义 同性 异性 都真心付出过 真心爱过 结局怎么样 已经不重要
主要是三个演员了。剧情太慢太老套了。两个换上绝症的女生爱上了傻白甜男生。
she loves her , i thought it is a triangle , finally it turned out a lesbian,,
尼玛,棒子30%的人得了癌症,30%是私生子,30%的人爱的那么痛苦,10%的人出车祸!尼玛,这个爱情被棒子给扭曲的,总是喜欢在这扭曲的爱情中寻求快乐。。。。
韩国人的爱情片总是强行虐心,强行狗血,结尾是真的无语=_=
哎。。。
剧情挺无聊的。
本片虽不如《我的野蛮女友》如雷贯耳,但也是一部极细腻感人的爱情佳作,交换名字的温馨,倒拨时针的感动。。。PS:最不喜欢韩国电影拿来煽情的常用手法:死别。不想竟一语成谶。。。以此纪念2005年逝世的李恩珠。。。青春,美丽,如坠入人间的精灵,脱离污秽黑暗的地,飞回静逸纯白的天。
画面很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