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小龙时代开始,中国功夫电影向世界传递着东方文化的无穷魅力,它像使者一样,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开始了解中国功夫,也让这个东方古国在电影舞台上慢慢揭开神秘的面纱。
后来,成龙李连杰时代、甄子丹时代,更是将中国功夫电影带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于是在英语中有了“kongfu”一词。
这些年,说起中国功夫电影,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这之后中国功夫电影似乎进入了瓶颈期,没有谁或者哪部电影可以代表新一代的功夫电影,他们无法扛起新的功夫电影大旗。
40年前李小龙的陨落,40年后的今天,谁可以让中国功夫电影焕发出新的光芒?
有人说,李小龙的死把中国功夫电影也带走了。
诚然,这句话多少说得有一些片面,这些年我们的功夫电影一直存在,它没有远离我们的视线,最多只是很难超越李小龙时代的功夫电影。
经历了40年的卧虎藏龙,经历了第二代、第三代功夫电影人的努力,第四代功夫电影《金刚王》带着勇气和诚意,带着纯粹和真实,证明了中国功夫电影没有消失,它完成了中国功夫电影的救赎。
国庆档电影《金刚王:死亡救赎》将与《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上演双王对决,作为《画皮》金牌制作团队七年之内的第三部力作,显然他们是有足够的准备的。
杨洪涛、庞洪、杨真鉴的再次联手,并力邀罗永昌担纲导演、张鹏出任动作指导,锁定极具挑战性的功夫电影,就想告诉影迷们,我们的功夫电影不是来打酱油的。
是不是打酱油的,看完电影就知道。
所谓的“第四代功夫电影”不是一句口号,它是有真材实料的。
释延能,少林寺第32代弟子,从12岁皈依少林,他的身上所显现的天赋是显而易见的,10年少林武僧、10年电影配角,从《叶问》、《十月围城》、《新少林寺》一步步走来的他,让我们在《金刚王》中看见了李小龙的影子。
功夫电影,不仅仅男生爱看,女生也爱看。
每个女生的心中,都有一个英雄,《金刚王》中的每一个汉子都是女生的菜。
少林武僧释延能、肌肉猛男刘承俊、亚洲舞王南贤俊的出现,日本、美国、英国、泰国等多个国家的动作演员加盟,让中国功夫大放异彩的同时,更将世界各国的“功夫”融为一体,型男们上演着杀戮大战,吸引着多少人的眼球,让人心跳加速。
在女生心中,它不仅是功夫电影,也是肌肉猛男的一场秀。
看完《金刚王:死亡救赎》,你就会觉得这才是纯粹的中国功夫,这才是最纯粹的中国英雄。
它的冲击力、它的力量感、它的视觉性、它的真功夫,和40年前的李小龙相比 ,40后的释延能更具有可看性,中国功夫的再次崛起已不用再等,《金刚王:死亡救赎》所完成的就是中国功夫电影的死亡救赎。
无论你砸了多少钱做宣传片,也无论你请了多少水军四下发水贴,但始终掩饰不了本片作为山寨综合体的本质,本来我以为这是功夫片,后来又怀疑是基情片,在后来以为是斯巴达克穿越附体,一度被各种秀肌肉的桥段说吸引,正当我以为这是熟男showtime的时候,结果却告诉我,这TM是红色主旋律电影,谁能解释下 这到底是什么节奏?
回到主题来说,单看电影的名字就知道是有多山寨了,当然我最开始也很疑惑,为什么要去这么一个名字,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是导演的良苦用心啊,金刚王,从字面上就把金刚狼,变形金刚,金刚,当然海报和电影的风格也透露了浓重的斯巴达克的意思,也就是说无论是单挑,群P,还是特异功能,机械操作,角斗这些象征符号都被包涵在了里面,该有的都有了,为了迎合本土观众猎奇和民族自豪感,自然是要加上第四大功夫,猛揍倭寇的桥段。
好了,到这儿,已经算是完全剧透了,你只需看完上诉的简介,再想想里面提到的电影,再结合一下我民族英雄擂台开挂的情景,您就不用再花费大价钱去电影院了。
跟大多数国产奇葩一样,都会存在以下的特征,各位只要抓住特征,就可以避免上当:首先,会耗费大量的财力制作宣传片,还有类似的电影活动,基本上电影精彩的桥段都被涵盖在里面,以此给人造成一种迷惑。
其次,会玩出一些新概念,比如次世代动作,国际伦理谍战片,或者第五代功夫巨制等等,不管怎么添加华丽的词汇,始终都掩盖不了电影本身的残缺。
第三,这是老套路了,那就是请明星大腕,当然这得是在制作费用充足的前提下。
第四,雇佣网络水军,占沙发,刷评分,现在饾版,时光等已经彻底沦陷,但凡被推荐到第一页展示的,各种文艺的解读,没有错,这些都是水军所为,现在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大有主导观众舆论的势头。
最后,请记住上诉的奇葩电影辨识标准,不要再给这些没有一点诚意,投机倒把的三流导演们任何机会。
自由万岁。
无疑,该片最炫的是武打镜头,随处可见的快进快退和大特写,配以管弦乐队的宏大音乐,基本算得上国产武打片的上乘之作。
主题很明确,就是精神抗日,基本半隐于世的金刚王最终为营救孩子愤而起身,直面哈迪斯。
金刚王和疯猿对打亮点在夜色鬼魅渲染和水中搏击,号称亚洲舞王的南贤俊疯癫的动作应该是个创新点,却总让人抑制不住出戏,最后金刚王和仓生大介雨中对打非常精彩,雨滴特写和喘息令人身临其境,画面精美,刘承俊的肌肉简直爆掉眼球。
金刚王的哥哥一角是太大伏笔,之前诸多特写镜头让人不禁揣度其隐秘身份,我所想的是,最其貌不扬的他应该在最后关节亮身,他才是一等一的高手,甚至,有可能是苍生大介真正的师傅。
很意外,是金刚王未死的哥哥。
亲情牌最后打出,成为金刚王反败为胜的关键。
此外,友情也有提及。
苍生大介与金刚王小时相识,少时相伴,随政见不同,各为其主,但却惺惺相惜,苍生大介说,我想跟你做朋友,金刚王断然拒绝:对不起。
但多次闪回的少时回忆和隐现于金刚王脸上的温暖笑容说明了一切。
纵然长大后各怀心事,儿时的共同回忆是我们最温暖的故乡,是永远也回不去的故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配乐相当大制作,堪比好莱坞大片配乐,管弦乐或者单纯击打乐运用恰到好处,或者加重紧张,或者柔缓抒情,女声让人想到恩雅。
本片女性角色不多,基本是男性片,武打或许适用于男性,其宣言的精神却男女普适,“唯有爱能通往天堂”,然也。
说几点不足。
“没有必杀技,只有必杀心”一句反复出现,个人感觉,“十七秒绝杀”这个名字太low了些,打斗时身着牛仔裤的金刚王难免有穿帮之嫌。
释延能虽然有功夫功底,但某些武打动作设计不好看,感觉毫无力度和新意。
另外,个人狭见,如果由甄子丹来饰演,或许更合适些。
功夫片常见的叙事思路同样套用于本片,大隐于市的功夫高手,欲归隐山林却被迫出山,巅峰对决最终拯救世界,英雄梦塑造完毕。
文化价值层面陷入师门恩怨江湖恩仇的旧样式,文戏演员普遍替代功夫演员,真功夫变成了真特效,武打演员断代让人担忧。
《金刚王·死亡救赎》精彩看点:1.集合武术精华 2.“亚洲舞王”南贤俊演绎“魔尸销魂” 3.震撼“水中功夫”呈现全新“金刚Style” 4.巅峰对决 于无声处听惊雷 5.多国型男 迸发男性荷尔蒙 6.地狱天使 男人心跳女人尖叫。
地址:http://www.2amov.com/vod-play-id-15569-sid-0-pid-1.html
罗永昌导演是什么人?
银河的嫡系,以剪辑成名,导演生涯中最出名的作品……嗯,八成是网剧《盗墓笔记》——第一导演是导演《大闹天宫》的郑保瑞,很悲剧的赶脚。
不少片子都是剑走偏锋的类型,有可以只看颜值,比如《赏金猎人》,有的可以只看动作,比如本片,所谓“第四代功夫片”名副其实,尽管我不知道这个第四代是怎么算的……但本片在动作上非常出彩,三场打戏各有风格,第一场的综合格斗,第二场的镜头调度,第三场的高速摄影,玩出了花样,玩出了技巧,玩出了水平,拳拳到肉,最起码看动作戏,这波不亏。
话说回来,与动作场面比起来,那故事情节就不知道是哪个中二编剧喝high了以后把网络小说和动漫嫁接过来了,福建莆田少林寺,金刚王,哈迪斯神社,17秒必杀技……看这些关键词,你能想象这故事的背景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吗?
仓田保昭老爷子这酱油打的,本以为还能来一场《精武英雄》般的对决呢,结果老爷子后来悄无声息莫名其妙地跑路了……
不敢想象这是一部内地功夫电影,可能也只有在2013或之前那个年代拍出来。。。
,这是一部反映中国抗日期间,中国远征军战俘在金刚王帮助下反抗关押他们的一个日本邪教组织哈迪斯,和解救被这个邪教组织绑架胁迫的孩子们,而终于把哈迪斯为了壮大其邪教组织而“培养”的后备力量的孩子们解救出来的过程。
一部国产二战抗日题材的电影,罕见的远离了枪炮的硝烟弥漫,当然更没有横店式夸张荒谬的剧情,没有那些令人忍俊不禁的细节,而却以类似《精武门》方式演绎的一种充满功夫打斗的电影,主角甚至都远离了刀剑等冷兵器,而以纯粹的功夫展现。
功夫打斗场面应该够四星了,肌肉,力量,速度,对抗,技巧,在以少林寺出身的长年以著名配角闻名的影星释延能,和韩国跆拳道三段的偶像明星刘承俊为主等的精彩演绎下,武打场面从设计到表现,可以说是淋漓尽致!
想说的是被非议众多的剧情,如今再看,不是导演罗永昌浅薄,怕是看不懂的无知。。。
作为抗日剧情电影,并没有过多去渲染仇恨,正反两面,一边是充满了人性光芒的善,一边是沉迷于极端信仰之恶,以帮助,解救,逃脱,远离为主调,鄙视杀戮,消灭,摧毁,血腥的残暴,了解剧情知道,虽然本片也杀人死人不少,而其实这部片子很容易拍出以血腥,残暴而博人眼球的那种限制级电影,但导演罗永昌并没有那么做,至少效果上来说并非如此。
看起来情节平淡无奇,乏善可陈,但却是对哈迪斯邪教组织的极端,阴暗,控制,洗脑的控诉,并对以男主角释延能和女主枝子,以及远征军的中美英战俘们的善良,互助,友情,仗义的刻画,和对自由的追寻向往。
影片最后打斗场面结束时,远征军齐声高吼道:“金刚王,自由!
……”本片里经典台词如下:1、武器可以消灭人,但只有信仰才能征服敌人。
2、金刚之怒,菩萨心肠,才是金刚境界。
3、我请求你,请阻止他们俩的决斗吧。
4、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哈迪斯)。
5、我们没有在精神上征服他6、中尉,你说的对,这真是一场杀人的游戏。
7、凭你一己之力,就像撼动神社伟业。
(哈迪斯)8、这是我的使命。
你太自信了。
9、一意孤行,必遭毁灭。
10、在这里,我只会报道事实的真相。
11、心中的屠刀,比手中的更可怕。
不宣扬仇恨,暴力,反对强大成功励志,虽然争斗场面很多,但近乎佛系信仰的善良,却能不时展现,就这些,如今还有几部电影还敢表达这种几乎远离主流,或是敢于表达的?
这些寥寥数语的台词,即可窥见一斑,至少,我是不敢将其列为烂片之列,如果这也能算烂片,那这烂片格局未免太高深了,尤其当下再看。。。!
最为不可思议和佩服的是,这还是刚刚才在CCTV6电影频道播出的。。。。。。
对于娘泡久了的华语功夫影坛来说,《金刚王》以第四代功夫片的旗号出现,目的单纯、行为简单,以阳刚的、复古的功夫片形式,重新提起了人们对于硬派功夫片的兴趣。
可以说,从《英雄》等片开始,中国的功夫片或曰武侠片就变得越来越视觉化,以一种更为外在的表现形式去征得观众的喜爱。
但是,过多强调表现力却忽略了功夫本身的意义,所以多年后《叶问》中甄子丹以一套凌厉的咏春拳才能博得喝彩。
所以尽管如《太极》等片探索了功夫片的多种表现形式,但如《金刚王》这样真正以功夫为本体表现的硬派影片,在市场中应当占据一定的位置。
《金刚王》通篇观下,会发现剧情直白、无过多的叙事技巧,通关式的情节设置让影片结局似乎也不再成为悬疑。
在这一点上,影片会被一些观众诟病,毕竟抛去华丽的武打,影片留给观众可以回味的似乎不多。
但显而易见的是,《金刚王》是一次精准的市场投放行为,对创作方来说,故事讲圆满就是合格,真正体现影片本质和核心内容的,是影片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的“真功夫”。
影片的功夫,基本从头到尾贯穿而下,丝毫没有泄气之感,拳拳到肉的痛感想必也是可以为很多观众所能够感受到的,尤其在大荧幕的刺激之下,血肉横飞的刺激,就不是如《太极》这样的影片可以比拟得了。
主角金刚王的饰演者释延能,经历过一番配角的磨练,终于得以在影片中担当重任。
但实际上,他的本事、或者说武打本事,早就值得这样一个角色。
好功夫加上具有表现力的形象,影片中金刚王的形象充满了男性荷尔蒙,而与刘承俊的终极对决,就更是让人看得血脉喷张,真正诠释了力量和功夫之美,所以说《金刚王》是一部男人戏,挑起的是男性作为男性的本真,是一部用肌肉写就的功夫盛宴。
功夫片最怕纯粹为功夫而功夫,那就成了一场武术比赛。
《金刚王》讨巧的是,将南少林与抗倭等历史事迹进行了有效的关联,继而将整个故事放置在了抗日的大环境下,给英雄的所有行为都披上了爱国主义的外衣,显得正义又家国大业,同时给其在影片中的暂时性挫败披上了悲情的色彩,征得观众的认同感。
这样的技巧并不新鲜,在功夫片如黄飞鸿系列、叶问系列中经常被运用,也证明了这种情节设置的有效性。
《金刚王》讨巧的引入这样的历史背景,则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功夫的空洞感。
从视觉效果来说,看得出制作方用心雕琢了场景,用心的体现就是影片中各种武打场景的冲击力上,从对决的中景到恢弘的全景,也许算不上十全十美的精致,但看上去很美。
《金刚王》拉开的是国庆档的国产片竞争序幕,影片本身存在着瑕疵,但对于一部回归传统功夫片的制作来说,有漂亮的打斗,就够了。
【千日谈】20131004【每周镜像】《金刚王.死亡救赎》:筋肉的荷尔蒙 文/丹达 比起其他类型片来说,功夫片的本体并不是剧情设置,而是男人的肱二头肌。
而对一个具有强烈腐男属性的观众来说,功夫片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展示男性荷尔蒙的电影,而具有了更多的暧昧意味。
在电影院,如果你是一个自以为并不洗剪吹的男性观众,甚至你还觉得自己顺应了时代和文化的潮流,你就一定会去关注所谓腐女的世界。
女性主义批评电影在指摘电影的“男权/父权”主义倾向时,似乎忘记了当一部电影里几乎全是男性的时候,其中又何来“女性/被观看”视角呢?
或许那些批评者可以说,这是被观看女性在已经被同化之后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自己想看到的电影。
《金刚王》在一系列功夫类型片中的一部,到是秉承着功夫片中一贯应该有的躯体接触的筋肉打戏,和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那些用来包装这个故事的所谓“金刚之怒,菩萨心肠”的佛家阐释,更多不过是用来给一个没有剧情的肉搏战以一个合理的故事冲突而已。
当然,包裹在这个故事外面的,还有“爱国主义”情怀和“反军国主义”的“哈迪斯”信仰。
很多观众在观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会为其中过于明显的红色设定感到生理反感,也会为某些关键性的剧情点的草率处理(剧透,K39的哥哥居然是那个拖尸人卧底)非常不适应。
其原因不过有二:观众的不再那么好糊弄,能够接触到这类型的作品实在太多,网络、电视、手机、游戏,剧情设定在政治上的中立化和故事更加具有矛盾冲突性成为影视作品的基础功底而不再是加分项,就这一点来说,如果仅仅是个别优秀的国产电影,已经完成了对中国观众的基本认识,但对于整个中国电影市场而言,似乎并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而第二个原因,也就是我在电影最开始提及的腐情结的影响。
关于功夫片的出现原因,大致有中国式类型片文化输出、个人英雄主义特征、暴力美学主义等,而现在更多的,恐怕是作为消费群体爱好的转变,以强有力的“腐”文化为功夫片获得了新生。
腐文化并不会在意故事剧情的设置是否完美,也不会在意文本的互文性(主演K29的演员释延能正是第32代少林寺弟子),他们,或者说我们最在乎的,就是男性之间不可说清的互动关系。
既然如此,抱着“宁缺毋滥”的原则,红色设定和剧情草率还不如一个平铺直叙的故事来得更加吸引人,如同功夫片最吸引人的部分是打戏(尽管这一定会让剧情严重被横向拖沓)一样,腐群体们最喜欢的,不就是男人吗?
而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天野枝子”,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成为了一个腐女的标志。
这和《小时代2》里的“男色生香”完全不一样,郭敬明在电影中的每一个设计,作为电影几乎是完全不合格的,但作为商业电影和精准化营销,一定是下足了功夫的。
反观《金刚王》,电影的主旨在于“打戏”,但对于腐群体来说,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男人,有脱衣,有拳拳相向,有兄弟情深和对手相惜,这些设定就足够了,谁管演员是谁呢,只要符合我们内心的男男关系,那就足够了,尖叫吧,沸腾吧,为这些男人的肱二头肌们欢呼吧。
文/时漆《金刚王:死亡救赎》的创作出发点同《太极》如出一辙,都是以现实中的武学精英来独挑大梁,加之罗永昌与冯德伦又都是香港人,更让这两部影片神似一筹。
不过,虽同为武术奇才,袁晓超跟释行宇相比,还是有着一定差距的。
这里不讨论他俩若是过招,孰赢孰负,抑或难分伯仲,而是单单来看演艺生涯的履历。
释行宇俗名张淑武,又名释延能,是河南嵩山少林寺第32代弟子,12岁时就皈依了少林,拜少林寺武僧队总教头德扬禅师习武参禅,整整十一年。
恰巧在影片中,苍生大介为了同金刚王一决高下,苦练了十二年的武功,难得一见电影的台词不是随便打诳语的。
在少林习武期间,释行宇曾代表少林寺武僧队出访欧美、东南亚等数十国家进行功夫表演及友好访问,可见他在功夫领域的确是可圈可点的。
他的荧幕处女作应追溯到周星驰导演的《功夫》,饰演的是“十二路谭腿”苦力强,话虽不多,但功夫劲道,于其说是来演戏的,不如说就是来秀真功夫的,压根儿就不用将他当演员来看。
尔后又在《叶问》中同甄子丹搭戏饰演武痴林,在《新少林寺》中搭档谢霆锋、刘德华饰演武僧净空。
以上这些履历,见证了释行宇从武学巨匠到专业演员的艰辛历程,这十年间一路走来,也演过不少只会打打杀杀,台词聊胜于无的二愣子,但最终在这部《金刚王:死亡救赎》拿下了主角,登上了一个阶段性的顶峰,非常不容易。
而年轻有为的袁晓超,初露稍惊艳,但仍处于摆架势,耍花枪的阶段,两部《太极》下来,出场时间足够,台词却寥寥无几。
《金刚王:死亡救赎》兜售的内核其实很单纯,那就是“真功夫”。
借用抗战当时代背景,拿西方的死神哈迪斯来让日本做教义,硬是创出个“哈迪斯教”来,本质上就是让人来看打架的,同古罗马的角斗场有过之而无不及。
影片的故事走向犹如闯关的格斗游戏,没有小兵,只有BOSS,重点展示的三场比武,占据了大部分的片长,除此之外的剧情简洁明了,几乎用不着伏笔,更不用到叙事的技巧。
这让影片所打出的“第四代功夫电影“的旗号尤为鲜明。
四十年前中国出了李小龙,光靠一路双截棍就打出了一片天地,更不用提及MMA之父、截拳道之父、双节棍之父这些亮瞎人眼球的头衔了,“中国功夫”也一时成了在西方文化里最能代表中国人文底蕴的词汇。
之后出现了成龙、李连杰、甄子丹,这三大功夫电影巨头,又构成了两代功夫电影,直到如今国内功夫电影江河日下、日暮穷途,其一是因为拍摄技术的革新,特效的大量运用直接导致传统硬桥硬马的真功夫在表面上看起来单薄无力,反倒是经过艺术二次加工过的拳脚显得讨人欢心。
其二,也是最最关键的原因是武打演员的严重缺失,找不到一个“真功夫”与“演技”的结合点,往往是会功夫的演不来戏,会演戏的只会耍花枪。
为此,在四十年后的今天,着力培养“真功夫”的演员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绝不能因为人与技术的因素,丧失掉了中华武术的魂魄,而释行宇用实力证明他就是绝佳的人选。
释行宇在片中打得非常卖力,也非常给力,尤其是首场挑战暴坛坛主铁穆雷的桥段。
功夫片中最惯用的伎俩就是比武双方身形的差距,不但能够加强对比,而且能使功夫的力道全方位的体现出来。
身形上的视觉差,让释行宇的每一次出拳都显得浑厚有力,画面上好看,心理上更是感觉痛快无比。
《画皮》的金牌制作团队到了《金刚王:死亡救赎》这里,对画面的雕饰是相当靠谱的,还特意将终极一战的布景拉进了雨中,比之王家卫《一代宗师》的开场秀更贴近大众的审美级别。
至少个人是没水平欣赏出王家卫的这场戏拍了N遍,直到把每一滴雨水都修饰了好几回才肯罢休。
不过考虑到档期,马上就要直面徐克老怪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就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去临幸《金刚王:死亡救赎》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凡事看过的观众,一定会惊叹于影片的诚意。
如此,对释行宇来说,真金白银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其实这个故事是很简单的。
说,金刚王小时候被掳到日本,接受一个叫哈迪斯组织的洗脑和训练。
这个哈迪斯,大概相当于《火影忍者》里面的一个比较邪恶的忍村,需要不停的争斗甚至杀害同伴来证明自己的强大。
听起来是不是很拉轰?
其实一点都不拉轰。
影片只是给了几个金刚王回忆的镜头来交待这一背景,并没有强化这种环境下生存的残酷。
换言之,有多残酷请你自个儿脑补啦可是我都脑补了我进电影院看什么啊?
你先不要急。
金刚王长大后被组织派往中国传播哈迪斯思想,不料金刚王在中国遇到了大乘佛学,哈迪斯思想与之相比实在是幼稚的不能直视,粗糙到不值一驳。
小混混遇上了大宗师,结果哈迪斯洗脑不彻底又被大乘佛学洗了回去,金刚王从此皈依佛教成了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咦,技能树是不是点歪了?)哈迪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来到金刚王所在的南少林的隔壁建了一座哈迪斯神社。
这意图,摆明就是砸场子嘛接着哈迪斯广发英雄帖,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就是:王,来战。
金刚王应声出战。
总的来说金刚王一共经历了三场战斗。
第一场,金刚王vs某MMA选手,只见这位选手身长八尺,身宽也是八尺。
面像恶鬼,双拳似鼓,体壮如牛,力大无比……然后金刚王用了五分钟KO了他。。
第二场,金刚王VS男版贞子。
男版贞子是一个跑酷爱好者,在城楼上和金刚王玩了一会儿跑酷以后,由于常年幽居暗室,视力受损,被突如其来的亮光刺激致眼疾发作不慎跌倒。
金刚王见有机可乘,才不想跟你玩君子相让这一套,摁住贞子一顿猛K,地上K完又扔进水里K。
好一个贞子,足足抗了两分钟打才领了便当。
第三场,金刚王VS昔日基友。
基友先是和金刚王共同缅怀了一遍早年的革命友谊,然后幽幽地说:真的希望以后都能够跟你在一起把哈迪斯思想传播出去所以说真的要远离邪教啊。。。
然后金刚王和基友又互相向对方秀了一遍肌肉,电影此时的尿性已迅速向腐而生。
好在接下来打戏拳拳到肉,用激情灭掉了基情。
激战正酣时镜头又给到了被绑在一边做人质酷似孔庆东的收尸男,此时只见孔庆东激动地说:王,我是你哥。
尼玛好在孔庆东没说王我喜欢你。
金刚王听了以后万般心事涌上心头,又似打了鸡血一般,决定对基友运用17秒必杀技。
基友中招后一阵恍惚,一不小心从楼顶摔下倒地身亡,死于一起高空失足事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打架时不要爬太高。
总的来说,以下是电影评分:武戏:★★★★☆文戏:★☆☆☆☆配乐:★★★★☆故事:★☆☆☆☆总分:★★★☆☆
我怎么觉得还挺好看的,尤其最后两大型男赤裸对决,真的很过瘾
还能一看,,,,,,
只是觉得主人一号恶心 不然的话有两星
很想给5分。但不得不承认格斗戏很赞,刘承俊肌肉很靓。除此之外无甚特出。没有了杜琪峰,罗永昌的执导水平暴露无遗。再赞一下武指张鹏。释行宇演技平平。观于2013优酷。
给肌肉多打两分!
穿个牛仔裤瞎比划把师父吓死了,大量的大飞脚跟乱轮胳膊彻底经不起推敲,配乐跟镜头俗得不成样子,情节上更不用说了,根本没有,唉
值得一看。除了三场打斗,还有关于教派、权力的描述,画面除了开头的部分略糟,其余很成熟。故事在打斗之外并非一无可取,比往昔少林相关题材好太多。导演是个合格的导演呢。主角虽非帅锅,电影却看得下去。
我特意查了下功夫之王,果然分数比这个金刚王低。当然,这部也是烂片,至少比功夫之王好。武打片嘛,打打杀杀,看得爽就可以了!
跟金刚狼没有半毛关系,然后动作设计的还行,特别是慢动作的大量运用,其他剧情什么的就不敢恭维了
因为主演有一丝李小龙的神韵么?
这个动作片还是推荐的,打斗画面处理的很好,看得人肉疼,男性观众应该会喜欢
三星半,第一场打戏其实有点意思
看武打
硬桥硬马的肌肉男互殴太过瘾了!第二段南贤俊和释行宇的战斗实在太美!剧情吗……小学一年级生都写得比这个好!简直扯淡!!动作戏给四星!剧情减一星!
打斗用慢动作拍出那种拳拳到肉的赶脚,点赞,但,你是从头打到尾,并不意味着你的剧情可以弱智。
总之对于国产片还算及格,打斗戏不错,但感情戏比较弱,不够丰满
可惜了释延能的武戏...渣剧情完全不能忍...本来还期待是另一部力王的...
有够烂。故事设定怪怪的,各种桥段拼凑,充满雷和作。打架可看性不高,钢丝辅助动作太明显。零演技。
打一星是不是过份了点,还是两星吧。女演员的演技真是。。。他师傅还真是。。编剧编的还真是。。果然看不下去。。。
剧情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