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指导《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而大放异彩的天才导演丹尼•鲍伊尔的作品。
这位导演先生非常之厉害,各种画面构图剪辑以及配乐都拿捏地非常好,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我拍的不是电影是艺术”这句话对于他来说是最真实的写照。
一美在里面演了一位拍卖行的工作人员西蒙,有一次拍卖行遭遇了盗窃,他在保护画作的过程中被由文森特•卡索饰演的盗画者弗兰克敲昏,醒来之后失去了记忆。
但是没几天弗兰克找上门来说他们是串通好偷画的,但是现在他们只抢回去一个画框,所以来追问西蒙藏画的地点。
但是西蒙失忆了啊,于是他们找了一个催眠师来帮助西蒙回忆,西蒙下意识选了女主伊丽莎白,接下来就是各种现实、回忆与层层催眠场景交织,可以用于分辨的手段有光线、声音、小道具……(是不是觉得很眼熟)补充一点,有个设定很好玩,西蒙被预设为非常非常容易被催眠的体质,但是在他被催眠的过程中会有一个他自己敲击窗户玻璃的声音来提醒他醒来,不要在催眠过程中说出不该说的话。
我也不知道这有点自相矛盾的设定是怎么回事,不过还蛮有趣的。
在各种美丽精致的催眠回忆谈恋爱打架中,真相一点一点浮出水面,原来西蒙和伊丽莎白早就认识,他们是男女朋友的关系,但是西蒙是个人渣家暴男(所以这其实是一部反家暴电影么?
)忍无可忍的伊丽莎白让他忘记自己并且为了惩罚他在他潜意识里根植了要去为她偷画的概念,之后才有了一连串事情的发生,最后恢复记忆的西蒙大写的丧心病狂,各种杀人放火,伊丽莎白为了保护自己保护弗兰克,把他给撞飞了……当然整个过程非常之复杂而且枝枝丫丫的情节特别多,按时间线可以理上半天。
而且由于电影最后放完字幕还有代表清醒的敲玻璃的声音,所以还有一个理论是这一切都是假的,全是伊丽莎白催眠出来的事件。
好吧我晕了,所以说学心理的惹不起啊……但是就算这是2010年以后一美难得的不故意扮老扮丑的作品,就算导演神乎其技把电影拍得比MV还漂亮,但是我还是要吐槽这部电影被拍坏了,原因有二:1.女主。
女主极其,极其辣眼睛!
不是我颜控!
好吧就是我颜控!
好歹你有这么个“遇见她的男人都爱得要死要活”的万人迷设定,能不能稍微找漂亮点的女主啊,女主一哭全世界都笑了啊……and,我觉得这锅也不能全让女主的演员背,我看她的私照还是蛮有气质的,一定是得罪造型师了……据说本来是邀请寡姐斯嘉丽•约翰逊来出演女主的……这还差不多啊……2.剧本。
这个剧情让我有诺兰的《盗梦空间》和《记忆碎片》混合体的感觉,不过要说严谨有逻辑,《迷幻》简直不知道被甩了几条街……虽然我觉得把两个风格不同的导演的作品拿来比较也没什么太大的意思,但我还是深深地觉得这电影不仅仅是迷幻了,简直是迷失了……最后赞美一下这部电影的打光和配乐实在是我的心头好。
Over.
看的时候前半段剧情进展有板有眼感觉就是个普通悬疑片,但是到了中段开始整个节奏起飞,尤其是女主表示与男主约会开始,无论是故事还是节奏有点莫名其妙。
比如女主本来说的好好的跟男主约会甚至啪一下,然后此时暗示男主嫉妒男二跟女主关系……问题是男二在之前一直是仅就“业务问题”与女主进行对手戏的并没有深度交流。
但是男主一嫉妒马上拒绝女主的约了,马上女主跟男二啪了……然后之后女主再次用身体唤醒男主……然后各种幻想现实交替……老实说看到最后真的有点分不清现实还是梦境了。
看影评,有人持男主、男二两个人是一个人的说法,这么说有个问题是黑大个看到男二、女主打扑克然后去男主那里告密,这个事怎么说?
因为后面跟着一大段现实梦境分不开的剧情!
再就是主线剧情就是找画,如果男主、男二同一人的话,盗画团伙现阶段领头人是谁?
没法解释了!
结尾……女主解释了一下催眠男主盗画给她……这里外里男二给人家做嫁衣裳了?
还赔进去自己三个手下,然后女主一句“想你”就翻篇了?
人家那三个手下冤不冤呢!
人家那个路人女冤不冤呢!
最后想评论一下女主 ,一开始觉得眼熟就是想不起来后来想起来是黑衣人 2 里面的外星公主啊!
这都多少年了,还能保持这样的身材,真是不简单。
按理说这个黑妹五官过于粗犷,棱角过于鲜明,真的谈不上多美,但是演绎出来的气质绝佳,眉梢眼角挡不住的风情,关键身材无敌,而且该露就露绝不含糊!
好的演员就应如此,不会因为自己硬件影响对人物的塑造。
背景:女主和男主1是患者和医生的关系,但是女主和男主发生感情并发生关系,时间长了之后女主发现男主有心理问题,并且因爱生恨要干掉自己,因此为了摆脱男主并要点生活费就开始对男主1进行设置。
男主接受了女主的设置,主动联系了毒友及艺术品贩子(男主2),开始下手偷画(这里有点问题,催眠的能力也太大了吧,还是之前女主就为男主1进行铺垫),正常情况下,应该是男主1偷了背叛男主2偷偷藏掉了画,但是由于男主1被揍,因此记忆产生紊乱,所以把路人A(美女)当做女主给干掉了(这里就有第二个问题,男主1意识到女主被干掉了,是不是应该接触催眠了呢),并把画放在路人A的车子里,并走到外面被救。
之后,剧情正常发展,女主第二次遇到记忆紊乱的男主1和男主2,女主为了自保(这是本人分析,当然不排除女主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妹子)与男主2搞上了(也有可能让男主2觉得搞上了女主),男主1随着女主的各种设置,解锁了部分记忆并根据女主的要求干掉了配角1、2、3,但为什么没有干掉男主2,本人还是认为为了自保(反正男主2已被催眠,关键时刻可以挡子弹),男主2也确实做到他门板的作用,完全吸引了男主1仇恨,当然也不排除女主对男主2有一定感情(这水性杨花的白虎妹子)。
最后,女主为了不要再伤害人命(路人A泪流满面),或者因为剧情最后需要男主2来陈述,总之男主2侥幸留下一条命(侥幸绝对是非常客气的说法,剧情需要嘛)。
本人分析认为,女主是一个有仇必报,有恩必还,未达目的不惜任何手段的女汉纸(因为正常人碰到这种事情早就买机票逃命去了),男主1是一个心理依赖严重的娘泡,男主2本人比较喜欢,有点坏但又不失男人的风度(从他这么用心的吸引男主1仇恨这点来看)
人格分裂的确是个好玩的想法!
只不过,人格分裂这种设定要么一开始就告诉你,要么让它留到最后一刻才揭盅,让角色发现自己其实有另一个人格无疑是人格分裂故事的最精彩最高潮的瞬间 (参考FIGHT CLUB搏击俱乐部、Shutter Island禁闭岛)。
而Trance却不然,这部电影的高潮在于作为真相被揭开的一段一年半前的旧回忆以及偷画事件的真正过程。
假若这段高潮背后还隐藏着人格分裂的设定而且到剧终也没有挑明解答的话,我认为是对人格分裂设定的一种浪费。
简单的故事,花巧的包装迷幻记忆重组出来的故事其实很简单,精彩的地方在于将回忆的碎片和现实交叉呈现让观众犹如在窥看万花筒。
男主角Simon一辈子都有戒不掉的瘾,原先是沉迷赌博,后来这份沉迷逐渐延伸到女主角Elizabeth身上,无法自拔。
强烈的占有欲使他渐渐地对Elizabeth从言语伤害扩大至肉体暴力,但Elizabeth拒绝逃避或逆来顺受,最终选择反击,才有了后来的整个偷画事件。
Elizabeth原本的目的只是报复Simon一个人并要他补偿自己(用一幅偷来的画),然而实际上却牵连了几条人命,这是她始料不及的(从她见到车尾箱那无辜路人女孩腐烂的尸体那一刻的反应可以看出)。
看到很多评论说Simon可怜Elizabeth可恶,甚至有人说Simon根本没爱过Elizabeth、Elizabeth是从一开始就利用Simon牟利的大boss等等。
我只想说,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在这个故事里Simon和Elizabeth双方既是受害者,也是伤害者,没有爱之深,哪来恨之切?
只是Elizabeth比Simon理智,能及时抽身,就像她自己说的一样:she will take control,因为她有超强的筹码——催眠术。
人格分裂说男主Simon和男二Frank会是同一个人吗?
或者我们从大家几乎都不怎么提及的女主角Elizabeth的角度去探讨一下。
影片里Elizabeth第一次让Simon回忆起大部分偷画事件当天的情形,但这段催眠最终在Simon失控袭击Elizabeth,然后被Frank 4小强合力压制下结束。
看着大哭大叫地冲向自己的Simon被制服,Elizabeth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自己的脖子。
随后下一个镜头就是Simon在床上醒来了,其实在他醒来之前还有一个事件的,就是Elizabeth对他做脑扫描,一边看着他对眼前投影的每幅照片的反应,一边和Frank对话。
对话内容就是向Frank分析Simon的反应说明他爱上了自己(当然她隐瞒了Simon在过去也曾经爱过自己这一点),可以利用Simon对自己的好感和他谈谈情、做做爱,让他有满足感(即安全感)以增加恢复记忆的机会,于是才有Simon醒来后跑到露台跟Elizabeth道歉(为差点失手打她而道歉),Elizabeth跟她约会吃饭的那一段。
男女主角去吃晚饭这一段并不是催眠看到的幻觉,而是现实。
不过是跟脑扫描那段交替剪辑,让人看着很玄罢了。
证据就是Elizabeth来到Simon选的餐厅时候的表情特写、餐厅那个男服务员看到Simon时微妙的尴尬感,以及整个用餐过程和用餐后计程车上Elizabeth都显得有点不自在。
因为这个餐厅勾起Elizabeth那晚被施暴的记忆,男服务员也认出了Simon这位以前曾经让自己难堪不已的麻烦客人;Simon失忆了以为自己是第一次来,但是这个地方仍然能勾起他被埋藏起来的嫉妒心,让那个多疑的自己在脑海里敲了一敲玻璃。
Elizabeth在前面摸脖子时的表情和来到餐厅楼下时的表情,是恐惧。
是Simon的暴力给她留下了阴影。
Elizabeth只要看着Simon的脸就会回想起被他掐着脖子差点死掉的那段恐怖经历,如今的她根本不情愿跟Simon独处。
但是和Frank一起的时候Elizabeth不曾露出一丝害怕的表情,他们可以事后在床上轻松地聊天打趣,谈论那个暴力的前度。
显然Frank是个有趣的家伙,聪明又机警,还不容易着催眠术的道。
催眠VS造梦电影里很多事情1人分饰2角是做不来的,更别说是1人分饰5角了(4小强+Simon本身),或许又有人问,假如这是5个人格同时存在于催眠的幻觉里呢?
参考一下Inception盗梦空间的造梦手法,Inception里为了给目标人物植入1个想法,需要一个专业的4人团队,而且这4个人需要跟目标同时进入筑梦师造出来的梦里,和目标人物一起玩真人RPG,要达成目的,各岗位必须分工明确并且高度配合。
相比之下Elizabeth只有一个人,如此庞大的造梦工程,还要面对5个危险的人格,她一个人绝对是办不来的。
因此4小强不可能是Simon的另外4个人格而只能是现实存在的4个人,偷画当然也是真实存在的。
只不过Elizabeth的催眠术有着跟Inception异曲同工的效果——给Simon植入了想法,想赌博、想欺骗、想偷画。
当然这是有前提的:Simon是对催眠术接收度极高的那5%人群中的一个,可以使他在催眠结束后持续接受暗示(参考37分左右开始的Frank与Elizabeth对话)。
拍卖行的眼镜大叔还记得那位秃头的眼镜大叔吗?
Simon的同事,跟Simon打赌《空中女巫》一定能拍出2500万高价的那个大叔,名叫Francis Lemaitre,开头负责拍卖《空中女巫》,还出现在23分20秒左右,打了一辆出租车去圣潘克拉斯火车站。
关于这个大叔的更多信息还可以通过Elizabeth网上搜的几篇报道里得到,我们按照Elizabeth浏览的文章顺序来整理一下(从22分57秒开始)。
第一篇报道是:拍卖会劫案英雄命危,英雄指的是Simon,配图是他和秃头大叔的照片。
第二篇报道是:拍卖行老板被警方问话,配图是大叔和刚苏醒的Simon在病床前的合影,从文章中,从文章中可以得知这个大叔是拍卖行的资深拍卖师,在拍卖行里负责指挥拍卖1750-1850年的西班牙画作,而且大叔昨天也被警方带回去喝咖啡了。
第三篇报道是:《空中女巫》下落不明,警方仍然对油画的去向毫无头绪,侦讯受到阻碍,原因是抢劫期间有歹徒通过了门禁走进监控室毁坏了监控设备导致失去了证据;警方高层称未有确切证据证明抢劫案与大帮派有关联。
看完这几篇报道,再回到《空中女巫》拍卖开始前的时间轴,大概03分开始,Simon在台上宣布中场休息,接下来由Francis Lemaitre(秃头大叔)主持拍卖《空中女巫》。
这时候看到Frank偷偷摸摸的走到会场后方,用一张ID卡刷了一下打开了门禁,这张ID上面印着的正是秃头大叔的大名Francis Lemaitre和照片。
刷完以后他把卡平放在门禁器上面,没过多久黑人和另一个同伙又拿同一张卡再刷一次门禁,最后三个人走到了拍卖馆的内部,拿一早就放在后走廊的作案工具开始破坏和抢劫。
大叔的ID卡为什么会落到Frank手上?
电影里似乎没有正面交代,我猜测是Simon偷来给Frank用的。
第二篇报道不是说大叔被警察叫去喝咖啡嘛?
警察知道了歹徒是用了门卡走进去的,而门卡又是大叔的,现在他的嫌疑最大,估计被警察问完话以后就准备坐火车跑路了。
而Simon因为受了伤被封做了英雄,所以短期内警方是不会怀疑Simon是内鬼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家在找画这段期间没有警察来骚扰。
不过4小强也是够大胆的,抢劫完还大摇大摆的到处晃又去Simon家里扫荡又去医院问医生怎么才能帮Simon恢复记忆,好歹打劫的时候蒙一下脸啊,护送Simon的那两个保安可是认得Frank的啊,警方早晚也会查出来的orz。
Bring it to me全剧最关键的一句话。
关于写着Bring it to me 的那封邮件是否Elizabeth发的也有人争论过。
我认为,邮件是Elizabeth发的。
Simon失忆后第一次拜访Elizabeth时,她看到Simon第一反应是吃惊,随后很快地用职业笑容掩盖,这说明她已经很久没见过Simon了,没想到Simon居然又找上门。
因为Elizabeth用尽千辛万苦才成功让Simon不再缠着自己,所以她是绝对不会再去见Simon的了,而Simon已经忘记了她,更加不会主动去找她,所以两人很久没见面是合情合理的。
Elizabeth给Simon植入了想去偷画的念头,但她并没有指令Simon什么时候去偷,因此她不知道偷画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证据是她重遇Simon之后才去网上搜索,才知道了偷画事件已经发生,此时跟Simon的过去种种往事一下子涌上心头,她才情不自禁地哭起来。
前面提到过的,Simon是特殊体质,在催眠结束后仍能持续接受暗示。
事实上他的确在执行Elizabeth对他的暗示:赌博、欺骗、偷画。
但此时的Simon根本“不认识”Elizabeth,不可能将偷回来的画给一个“不存在”他大脑中的人,Elizabeth作为一个“陌生人”,要得到Simon手上的东西还须要跟他来一次接触,这也是最后一道暗示—— 1封有她照片的邮件,写着“Bring it to me”。
有了这道暗示,Simon就会乖乖的把画交给她。
既有照片也有邮件地址,Simon总会找到她的,因为她让他想要找到她。
Bring it to me邮件是最后一道暗示,无论任何时候发出都是有效的,Elizabeth只是随机发出这道暗示,然后等待Simon把画送上门就行了。
邮件出现在Simon撞车前的瞬间纯属巧合,大概是导演为了增加观感刺激的安排。
其实Elizabeth根本不知道偷画是什么时候进行的,也不知道Simon脑子被Frank敲了一下之后会恢复一部分被她藏起来的记忆,更没想到这么短暂的恢复记忆还害死了一个无辜的女孩子。
最后Simon看到Elizabeth开着车向他撞过来,勾起了当天被红色车撞之前的记忆——Bring it to me。
一切真相大白,Simon眼下只想杀了这个让自己又爱又恨的女人,然而为时已晚,Elizabeth的车撞上来了,她的经历和本能告诉她,如果不阻止Simon,她一定会被杀死,而阻止他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他死。
Elizabeth和Simon,从相爱到相杀,从两位一体到两个只能活一个,用生命体验命运的残酷。
尾声一个头巾快递老哥让不少人觉得Frank是在催眠当中,其实未必。
快递哥第一次的出现是在Simon的脑海中,这个故事里所有出现在催眠世界的人物必须是被催眠者在现实见过的,这位快递哥会出现在Simon的记忆里唯一的解释就是Simon在现实中见过他,在哪里见过?
会不会就是在Frank家里呢?
电影没有正面给出答案。
用快递哥来证明Frank有或没有被催眠似乎都不够有力。
但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整部电影的每一次催眠。
要成功催眠,必须让被催眠的人听到催眠师的声音,Frank大难不死浮出水面的时候,Elizabeth早就不见了,如何对他实施催眠?
而且Frank作为一个Criminal有着警觉的本能,不容易被催眠。
所以寄来的ipad才是真正用来催眠的工具,因为ipad可以让Frank听到催眠师Elizabeth的声音。
为什么要给Frank录这段视频?
对Elizabeth而言,认识Frank是意料之外,比起Simon,显然Frank更和她合得来。
但更重要的是她不想Frank再去跟她抢画,如她所言这幅画对她太重要了,这幅画是她摆脱恶梦(暴力带来的阴影),掌控自身命运,掌控他人命运(Simon)的印证,是她胜利的证据,她用自己的技术让一个男人为她偷了一个珍宝,这份满足感不是卖掉的钱能取代的。
她和Frank的一场缘分,只要加以利用,就能少一个敌人多一个情人了,何乐而不为?
只是本着对Frank的好感,她选择和他坦白一切,并且给他选择。
机警的Frank会怎么做?
答案只有他才知道了。
P.S.Trance翻拍自2001年的同名电视电影,大体的梗是一样的,但原版的叙事手法相对简单,例如女主角在车上三言两语就说完了男主角跟她的往事。
相比之下新版五光十色的视觉包装手法着实让人赞叹,演员方面,James收放自如无懈可击,Rosario性感得来不做作,Vincent大叔机灵有趣,加上原创音乐十分巧妙地牵引着观众的情绪,新版的总体观感好棒。
我才不会说Simon第一次回忆偷画那首音乐Bullet Cut我已经听了无数遍呢www如果对2001版Trance有兴趣的不妨去看看,英语原声+俄语配音的版本,无字幕。
↓BD盘:1mixss4o (4lpz)
这部叫做“迷幻”的电影,讲的是油画和催眠的故事,眩美如画,迷幻如梦。
Elisabeth是催眠师,她代表的是梦,有对Simon的梦,也有作为黑人成为新英格兰女性的梦,她的职业就是给人带来好梦,当然也可以给人带来噩梦。
而电影的另一端是画,Simon代表着画,有他偷的画,还有他执迷的那副画,他不会作画,却创作了这个罪恶如画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讲的,Simon监守自盗帮忙打劫拍卖行名画,但是Simon被打成重伤。
出院后,Simon遇到了麻烦,画丢了,而Simon陷入了失忆,记不住画是否被自己藏了起来。
于是Frank找来Elisabeth,对Simon进行催眠记忆。
他们一开始没有告诉Elisabeth他们是在找画,Elisabeth发现了有人在监听她的治疗,于是要求Frank加入盗窃团队帮助Simon找画。
通过了好多种催眠法,Simon终于记起了什么,但是Frank不再相信Elisabeth,Simon好像失去了控制,原来Elisabeth从一开始就催眠了Simon,而Frank不知情,她是为了惩罚Simon对她造成的伤害。。。
作为女权主义的电影来讲,整部电影对于Elisabeth的塑造有些过于,而Simon显得太无力。
Memory is locked in a cage,当Elisabeth说这句话的时候,罪恶、仇恨、命中注定。
经过最后的打斗,Simon,这只愤怒的公牛,终于停下来了。
随着汽车掉落,用自己的性命完成了画作的最后一部分,整部剧的主题升华到了迷幻上,博伊尔用一连串镜头、迷幻音乐表现出电影罪恶与美的基调。
Simon是那个执迷于画作的人,他也是创作这部如画作般故事的人。
执迷不悟,自食其果。
But,it's not memory in a cage,Simon is.
搞心理类型的影片,首先就应该以《盗梦空间》作为标杆,故事线和人物线都不严谨的话,要么乱,要么无聊。
你选哪个吧?
反正导演肯定是两个缺点都占了,故事类型与节奏把控都不好,悬念的铺陈与设计都很无力和无聊。
要不是美术出身,提到点戈雅画的事,两星都给不上。
《空中的女巫》是一种暗示,我们都看出来这个意思了,只是女主的选角。。。
埋得扣子解开的太轻易,疲软了,在说相声的行话里叫包袱不响。
请了这么多大明星然后搞砸也是醉了。
只能说白瞎这几个人了。
在一个看评论区里很多人都说女主长的丑,这玩应爹妈给的并不怪他本人。
只是导演的安排没把我们当人看,要是全片只有女主一个女性角色我们也就认了,但就是被掐死的酱油女都比女主好看那么多,你让我们怎么往下看。
抽你丫的。
Ok,首先是说这部电影完全是为了詹一美去看的,然后整体来说的感觉是确实一个比较迷幻的感觉,而且有一点点搏击俱乐部那种味道可能是我电影看的不多吧,但是我对标的电影确实是fc然后其次先大致的讲一下这个剧情,其实我没有太看懂,用了一个蒙太奇跟倒叙的手法,中间夹杂着男主的记忆闪回的碎片,营造出这样一个迷幻的氛围。
总体来说是一个站在男主的视角去回忆他被催眠之后,然后渐渐复苏的记忆。
结尾确实有那种什么都烧掉了,一切都结束的感觉,但确实看的很窝火。
第一个确实看不懂什么意思,为什么最后还要给那个弗兰克再送一段记忆,难道那一段也是心里催眠吗?
第二个就是这个女主又是跟弗兰克搞的,又是跟西蒙搞的,确实看的很难受。
反正感觉就是纯爱战士浑上浑身上下爬着蛆的难受感吧。
电影里比较喜欢的片段,一个就是女主用接吻的方式在男主的嘴巴里藏子弹。
这个片段感觉非常有创意。
而且我非常喜欢。
然后开始说正经的,就是这个电影为了营造出一种迷乱的氛围,他不仅用了跳脱的蒙太奇剪辑手法,更多的是它的构图用了一种橙色跟蓝色一种冷和暖的对比,还有高饱和色调。
橙色是一种焦虑的颜色,像是西蒙想不起什么记忆的时候的那种焦虑感和无力感,蓝蓝色又是一种冷漠的颜色,就像是他和我伴们他和医生中间没有人能完全相信感觉孤立无援的那种无助感,当单个颜色充斥在整个画面里时会造成的画面不平衡,但是橙色跟蓝色的交替闪不仅能够平衡这一种不对称感,更可以加剧这种混乱的感受。
然后再用黑色作为底色,让人感觉浸透着压抑。
而且这两种颜色的搭配也是非常的和谐,让人感觉到一种美的享受。
再加上频繁的利用镜子和玻璃的手法制造出蒙影的感觉。
还有多重的影像人像的交叠。
好像一切都是在梦中进行的。
关于这个用蒙太奇跳脱的手法去还原被催眠者的混乱的思维,这一个创意还是非常的好,而且能够非常好的,去感受到西蒙在中其中的这种痛苦和无力感,还有他的大脑的混乱感。
这一点的话确实是完全可以对标where is my mind总体来说这部电影给到四分,我就是有点高的,应该是一个3.7分的水平。
因为剧情的话是有一点点混乱,而且没有什么深度。
但是构图的美学是非常棒的。
总体来说的话是感觉整个破案的过程还是行云流水,但是中间的感情线还是有点太复杂了,但这也有可能是我的问题。
中间还有关于弗兰克跟西蒙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博弈,还有最后为什么弗兰克明明是不可一世的,又突然被绑在车上,就这样无可动弹,而且最后也没有让他死掉。
好了,接下来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部分。
詹一美真的太嫩了,那个蓝眼睛看的我。。。
还有在这个里面演了一个小疯批,真的太萌了,从前期的落难小狗到后期的占有欲超强的一个小疯子,哇塞,简直太迷人了,詹一美,没了你我可怎么办?
占有欲好强的真的超超超级萌🥺🥺🥺🥺🥰看着超爽。。。
那种狗狗眼突然笑得很坏。。
超萌🥺🥰
1、男主角是五重人格,女主通过催眠让最恶的男一人格杀了其他三个次要人格,再保护下她所爱的男二人格,最后在催眠中消灭了男一人格。
2、没有盗画案的发生,盗画案是女主在催眠中为了消灭多个人格而设计的剧情。
导演在片尾给了个镜头:男一独自坐在拍卖场上闭眼呈被催眠状态,并听到成交槌落下的声音,暗示整个交易场盗画场景是催眠中的 3、催眠中,女主将男一人格和男二人格同时推入河中,最终男一人格逝去,男二人格通过自我救赎浮出水面,一沉一浮,女主的治疗计划成功 4、最后的催眠中女主让男二人格自主选择是忘记女主还是重新开始,最后字幕后的敲门声暗示男二人格选择的是重新开始 5、整个剧情简单概括就是,女主发现男主是多重人格分裂患者,于是对其进行催眠治疗,在催眠中设计了盗画案情节,并通过盗画案杀死了其中四个人格,使男主回复正常 6、片中的那幅被盗的画《空中的女巫》其实就是剧情的暗示,画中不同的人物暗示男主不同的人格,女巫则是拯救男主人格的女主,被女巫抱在空中的那个人就是男二人格
之前读过几篇有关《迷幻》的专题报道和先导评论,关于这部丹尼博伊尔在筹划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期间忙里偷闲拍摄的作品,大多数的文章都用了“复杂、虚实难辨”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其对心理学的涉足之深,剧本依然由医师出身、闲来无事喜欢给博伊尔写写剧本的约翰霍奇撰写,似乎也加深了立足于心理分析的《恍惚》的高端,看似几乎是又一部《记忆碎片》降临。
但是,如今看完电影,我私自的认为,《恍惚》中所谓的心理推敲仅仅是个噱头,到头来还是一部黑色惊悚片,NOIR味道更重一些,但是,这也不是在否定《恍惚》的价值,它依然做到了一部优秀电影所应该做的。
在传记奇迹和正能量中周游了一圈后,博伊尔终于回归到了早期那种英伦摇滚范儿十足的黑色题材,《恍惚》好似成年版的《浅坟》,依然是纠结的三角男女情感,依然是有关贪婪的人性,但是《恍惚》没有了《浅坟》的轻狂,它稳稳重重的讲完了故事,十分自信,也确实有理由自信。
电影的开头通过麦卡沃伊极具胡闹口吻的独白在营造强烈喜感的同时引出了文森特卡索这关键的一条线,虽然偷盗的桥段可谓毫无新意可言,但是绅士大盗看的是气场,卡索这样的表演大拿往那儿一站已经足够。
随着故事不紧不慢的推进,黑色电影中所必须存在的“蛇蝎美人”正式出现,在痞子昆的电影中演了一堆悍妞的罗莎里奥道森扮起了心理医师文静出场,殊不知这其中深埋的暗流。
博伊尔在展现心理治疗所带来的幻境与现实之间的穿插时并没有采用交替而有节奏的此起彼伏,而是采用了大段大段的轮番演绎,如此做法容易使观众忘却有关虚实的判断,沉浸在段落中,当下一个或实或虚的长段落出现时,因为落差和叙事断裂而出现的冲击力又让其追忆之前情节的可推敲性,如此以来,便成了观影的乐趣,除此之外,博伊尔还在细节上下了功夫,形如道森开头和麦卡沃伊对话时有关自己前男友的描述与中段道森生殖器的无体毛皆在最后呼应了关键性的线索,《恍惚》作为一部玩票性质的电影,提供的信息量可谓惊人。
毕竟是包裹着心理外衣的FILM NOIR,所以《恍惚》中有关心理治疗的描写略显夸张和符号化,但这也是为了照应全片颇具颓废之美的黑色基调,从《上海小姐》的千面镜子到《亡命驾驶》的霓虹灯暗景,NOIR同心理分析结合的较为成功,在风格上取胜之外还营造了虽然牵强但很充沛的精英氛围。
博伊尔玩票拍摄的作品都如此有嚼头,现在全身心回归电影的他正经起来就更不必多言,只希望不要再出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样的电影,太显得刻意和去作者化了。
圖文版: http://gabbia0427.blogspot.tw/2013/05/trance.html奧運開幕後我在網路上看過一篇文章,內容已經記不太明白,只記得標題是「當新潮流成為社會中堅份子」。
曾幾何時,Danny Boyle已經從猜火車那樣躁動而叛逆、反骨的故事,前進到貧民百萬富翁、127小時這些立志而溫暖的題材,再成為奧運開幕式導演。
誰想得到當初讓Ewan McGregor為了撿毒品不惜往馬桶鑽的那個挑戰冒犯觀眾的導演,會成為英國主流導演代表之一?
誰想得到。
但看完Trance後,我反而不覺得他改變了多少。
貧民百萬富翁跟127小時在敘事跟剪裁的俐落度上固然無懈可擊,但總有一點「乖巧」的遺憾。
而他這次不那麼做了。
在處理這樣虛幻的題材,他依然處處透露了他叛逆、誇耀、樂於冒犯的性格。
敘述一個虛實交替的故事,敘事者必須幫觀眾建立好遊戲規則,讓觀眾能夠明白哪裡是「虛」、哪裡是「實」。
拿比較知名的幾部描寫虛實交替的故事來做例子,例如Inception (全面啟動),它主要是讓角色進入另一個空間、並藉由空間的崩壞、扭曲,來幫助觀眾建立「這是一個夢境」的概念。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王牌冤家)則是使用更多元素,重複的台詞、或是虛構的女主角會主動跟男主角對話,同時也用了許多非寫實的場景:在洗手台裡洗澡、海岸邊的床鋪等等。
但Trance卻是刻意的模糊了這些遊戲規則,蓄意的替觀眾營造模糊的虛實界線。
影片開始的時候處理得很明確,例如Simon收到回憶的包裹,讓Elizabeth與黑道四人出現在Simon的幻想中。
後半段卻處理得非常曖昧。
例如我非常喜歡的一幕是Simon前往Franck家,這裡刻意的用了先前回放過的足球比賽、同時替觀眾與Simon製造”déjà vu”的奇異感。
接著用架高的空間與毛玻璃去呈現黑道四人的對話,呼應先前Simon被拔掉指甲後,黑道四人也是在架高的空間內吃晚餐,用一種空間的巧妙變化來暗示Simon的恐懼。
我很喜歡導演安排這些線索的巧思,就像做夢,有時你也會因為一些似曾相識的畫面、一些詭異的情境讓你在夢中突然被抽離,發現自己在作夢。
就像Simon在劇中不斷敲玻璃提醒自己一樣。
同時,導演在電影後半段開始捨棄Elizabeth清楚的「催眠解說」、打破這些虛實交界必須「被交代的很清楚」這個框架,刻意的將觀眾一起拉入一個渾沌、自我懷疑的狀態。
相對於Inception或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前者主要在替觀眾建立視覺奇觀、夢的探索與刺激,後者主要在描寫愛情、分離與遺忘,Trance這部電影的劇情核心就顯得過於抽象、力道不足。
我將這部片定義為一個描寫男女權力關係消長的故事,男性的外在力量最後敗給女性的精神與內在力量。
不過顯然的,這麼不直接的概念不好處理也不好表達,而導演又刻意的要模糊觀眾的判斷,主題就更加弱化了。
Danny Boyle的故事經常會在後半節開始暴走,我的感覺是他喜歡在故事後半挑戰觀眾的接受度、告訴觀眾「我偏不喜歡照著你們的期待走」。
例如海灘裡小李在叢林裡玩冒險電玩遊戲的畫面、例如太陽浩劫裡那個不知是人是鬼的Mark Strong。
而Trance雖然不那麼嚴重,但多少還是陷入了同樣的「癖好」當中。
在故事後半角色的權力消長轉變劇烈,在觀眾仍在消化的過程時突然再來個回馬槍。
就我而言我挺喜歡他這些不完美的、跳脫思考框架的敘事怪僻,但相對的,導演想挑戰觀眾,觀眾也有不接受的權利,於是我也能理解許多人不喜歡這部片後半段的理由。
奇妙的是,我多半並不喜歡賣弄個人美學、技巧的導演。
但每次看Danny Boyle的作品我還是會被他的賣弄深深著迷。
或許是他處理場景切換的方法太流暢太有趣了,又或著,他究竟是跟他的燈光設計、攝影指導如何溝通,才能讓你在101分鐘裡為那些對比強烈的顏色、流動的光影、出其不意的取鏡搞得目眩神迷? 他就是有辦法不靠爆破、不靠3D去吸引你的目光。
廊香教堂一幕打光太美,完全看不出來是在寒冬拍攝的場景,安排Simon在告解室開啟回憶(的ipad)也是具有意涵又有趣的畫面。
當然還有音樂,要怎麼樣才能清楚的跟你合作的團隊溝通,安排這麼有趣、變化突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配樂?
Danny Boyle最強大的或許其實是他的統合能力,他總是有辦法玩出新花樣,讓音樂畫面徹底表現個人色彩,這些光影、鏡頭、音樂簡直跟劇情跟角色們一樣重要。
老實說我覺得這部片導演想講的東西過多了。
他想講男女權力關係、同時又想結合他辛苦做來的藝術知識於是拼命的解釋「空中女巫」或是林布蘭特的作品;他又想講催眠、玩虛虛實實的畫面符碼、同時又想挑戰觀眾接受程度,當然貪心的結果容易喪失焦點。
但他還是處理的不錯、依然保持俐落快節奏,重點是,他的作品總讓人覺得有趣。
我喜歡他總是在片子開始五秒鐘之內就讓你知道「這是Danny Boyle的作品」,而且總是讓人期待下一次會想講什麼故事、會用什麼音樂畫面、會找哪位演員?
能讓觀眾期待興奮,我想再也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了。
個人評分: (僅供參考) 7.5/10(當然身為一個James McAvoy腦殘粉,真的要三跪九叩的感謝Danny Boyle把他拍得如此之美。
丹導啊您究竟有多執著於拍他的眼睛?
每一幕都將光打在他的眼睛上讓他水藍色的眼睛呈現琉璃般清澈的色澤。
當然,能看到James演這麼歇斯底里的性感病嬌角色,還有好音樂、好畫面,我還有什麼好奢求的呢。
謝謝你Danny Boyle,下次也要找詹一美喔PLEASE!)
Despite of the logic problems, the story itself can not attract me at all. The only reason why this movie is watchable is that the director find a good way to tell this story. At last,add one star for McAvoy.
5分,够迷幻……擦擦擦【该片分数范围5-6分】
什么。。乱七八糟的。。
如果可以去影院,请千万别去看!丹尼鲍尔江郎才尽又想自作聪明,一个电影想要太多主角,所有主角都想以自己的视角讲故事,每个故事想要囊括太多,就变成了一滩烂泥。中产阶级生活拍的不像样,连巨乳裸女看着都只有尴尬。倒还不如看当年猜火车里的草根们在肮脏的城市边缘贩毒流窜。
妈了个蛋啊!!!尼玛还没看这片的人看这里啊!!!!千万不要去看啊!!!!这分尼玛全是脑残粉刷出来的啊!!!!尼玛!!!!说这片智商高的人是在玩我吗!!!!!!坑爹呢!!!!!尼玛BOSS的绝招是尼玛白虎出笼啊!!!!!卧槽!!!!!
导演你选女主长点心吧……挺好的创意最后有点烂尾啊喂,白瞎了我男神和一美……
3.5吧,冲着两个男主来看的,摄影漂亮,音乐带劲,故事就算了吧
3如果关掉声音,你肯定会觉得“哇塞,虽然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但是大片高大上的赶脚啊”,可是实际上他是故弄玄虚乱七八糟没有主线没有重点
我有点没看懂
又是一部燒智商 故弄玄虛的電影~~沒點心理學知識 那完全就是雲裡霧裡~~前半段恍如盜夢 後半段唬爛至國產影片~~ps:James Mcavoy的水藍色眼睛猶如琉璃 太美了~~
超现实主义,带有科幻色彩的心理悬疑片。
小麦长得如此纯良,扮起坏人来简直违和。完全是一场心理治疗所引发的的血案
我讨厌丹尼保尔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炫技过头,剪辑配乐摄影怎么晃眼怎么来;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也只有像他这么炫技的,才能把如此自作聪明的垃圾剧本拍得稍微有些看头。
垃圾。少年pi
混乱的难以自圆其说
有点故弄玄虚不太及格的作品,我能为你做一切事情就是不能停止爱你。人就是这样得不到忘不掉。。。。
呵呵,丹尼·鲍尔想学诺兰讲述一个盗梦空间的多层潜意识故事,结果虚虚实实搞得自己都快错乱了,最尴尬的是醒来时发现原来还在一层呢。多一颗星给一美水汪汪的蓝眼睛~
伪高智商低成本电影, 导演拍摄手法没有问题,剧情设计太烂, 剧情中女主角用自己的姿色加催眠让男主角爱的死去活来让干嘛干嘛,也不想想文森特卡索的妻子是莫妮卡佩璐妮,就凭你,切,选择女主角失败。
Morden Film!
不得不吐槽剧本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