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神探≫,这是一部完全是导演自己拍给自己看的片,从头到尾都看不明白这个故事要告诉观众些什么东西。
而且全片几乎大段大段旁白叙事,观众很难融入进去。
如果你以为这是部疯狂喜剧你就错了,这实际是部用文艺片的角度去拍的探案剧。
我不禁要问了,这拍成这样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呢?
总之,爱看不看。
全程剧透。
《暴走神探》全片看起来总体感觉是:爽。
非要分点说的话那就是:角色讨喜,硬件大部分时候不掉链子偶尔还能会心一击,打戏漂亮,台词给力,家国之思还有附加分。
主线剧情是一个叫范如一的侦探破案,案件主要受害者是一个上层阶级少女吴小乔,中途还有n个关联被害者,侦探自己也身陷各种危机,最后找出凶手是她男友,占士吴。
单从破案剧剧情发展这个角度讲,电影拍的有点乱。
中间有一段我对案件发展已经迷茫了。
占士吴也是最后十五分钟忽然冒出来的,除了电影后半段某处有个小线索,基本全程无伏笔(特别是对比下一点)。
从人物塑造来讲,基本是男主独角戏(女一戏份也不少,但性格刻画不突出,杨子姗演技也太不给力)。
观众对男主的家庭背景,童年生活,职业,个人爱好,人际交往都有一定的了解。
赞。
总的来讲伟光正,但编剧还给男主插了一个《沉沦》不离手,神经纤细,(由于少年阴影)被女的触碰就要吐的小特点,蛮独特的。
男主的性格也有一定的层次感,固执的侦探,文艺的青年,青涩的小男生什么的。
性格发展…有一些…?
起码对女性态度转变…?
这个不强求。
前后呼应也做得蛮好,“我父亲blablabla”点缀全场,《沉沦》贯穿全场,开头提到的小脚老婆最后还露了个脸。
坐看阮经天被花式吊打并且还卖肉。
台词的话。
男主话痨,独白旁白特别特别多,还好不讨厌。
引用各种古今经典,有的用得不错,有的有点雷。
没事背背郁达夫,矫情不矫情?
但剧里运用合适,剧情发展至此,引用水到渠成。
一句郁达夫,黑色幽默有,感动也有。
男主背是对暗号认亲,是热血文青的信念;女主背是再次确认,是稍稍令人惋惜的幼稚。
雷点:男女主有一场午夜逃亡戏,在黑漆漆的船上两个人忽然开始背《再别康桥》,还背了蛮久。
主要不符合情景,加上女主演技差。
配乐时好时坏,有一场追逐戏配的《查达尔斯舞曲》蛮出彩的。
服装啊道具啊之类的硬件也不错。
最后有五分钟的五毛钱轮船特效和五毛钱片尾字幕。
演员的话。
阮经天不错的,演技棒,台词功力棒,人物造型好和角色性格讨巧有附加分。
杨子珊呵呵哒。
周冬雨稍微有点掉链子,考虑到演盲人有一定难度,还是蛮不错的,评弹一段很惊艳。
杨洋戏份不多,我妹全程喊帅帅帅,打戏很给力,讲自己中二“理想”的时候超级入戏看起来很真诚。
配角多熟脸,合格完成任务。
虽说分类是喜剧片但是《暴》不乏严肃。
预告片里大概可以感觉到的。
一来,除了谈谈情破破案,镜头会时不时扫到租界时景,十里洋场外是路边尸骨无人收。
黑白两道同混迹于烟花之地,男主遥望盲女于灯红酒绿之中轻拢慢捻,如见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二来,无论是否中二幼稚,角色们对社会时代都有自己的看法。
从最底层卖报郎见战乱烽火权贵逼良为娼心道不如一死干净的自暴自弃(后被男主劝导,那段台词也不错的),盲女慧兰对外围世界的向往,中层男主救国也需守法的信念,男主上司官僚至死也知道乱世要先保护好家人的善念,到上层阶级女主逃出这堆烂摊子才有希望的小心思,占士吴铁血救国的中二计划,各人的想法都符合他们的小环境。
这点在我这里超级加分。
最后结尾是皆大欢喜,相当理想主义,但是我就是喜欢。
*霸道总裁脸*《暴》既本土,又现代。
本土的是啥?
民国背景。
各路方言。
苏州评弹。
孟子郁达夫徐志摩。
男主接受的是老爹传统的教育。
浓重的家国之思也是我国街头巷尾摇扇扣脚谈国事的国民特色。
结尾也秉持我国历史悠久的不能HE也非要HE的精神。
以上本土特色又融合着现代性。
此处写不动了,回头再说。
最欣赏的一点是对personal agency的强调。
我给《暴走神探》5星主要是因为它独树一帜,骨骼清奇。
也许从商业角度讲,它的模式没有像好莱坞流水片一样的复制价值。
但是从观众角度来看,是值得欣赏的灵光一现。
有些不太能看明白这部电影想表达的主题到底是什么,作为一部民国片却没有拍出一点民国片的意味。
本片的剧情方面不太好评价,看完后让人云里雾里的。
大概是讲一个神探拯救旧社会两个女孩的故事吧。
周冬雨应该是第一次饰演盲人,她把一个盲人形象演绎真的非常传神和逼真。
杨子姗的造型也很惊艳,表演也相当卖力,不过还是少了很多之前作品中那种古灵精怪。
范如一是《暴走神探》这部片子中的男主角,由阮经天饰演。
是一个一天也说不了几句话,被人戏称“哑巴哥”的包打探。
他从小习武、熟读破案要诀,等真的当上警探,却发现自己少年所学一无是处,一切的功夫都变成了一把枪、一个见人就揍的拳头。
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个文艺探子——每天抱着郁达夫先生的《沉沦》,以至于在见到杨子珊饰演的富家女也读《沉沦》时,称对方为“文艺上的同志”。
问:郁达夫先生的《沉沦》在这部片子中是否起到了神马关键性的作用没?
答:反正我是没有看出来的。
在片中,郁达夫先生的《沉沦》出现过很多次。
可是影片似乎只将它作为了这部影片男女主角相遇相知相爱相杀的一个契机。
其实仔细读过《沉沦》的人,应该很清楚,在郁达夫先生的这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形象——“零余者”。
下面是科普时间:零余者是郁达夫小说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的真实感人的主人公形象,这些主人公大都是所谓的“零余者”,既是“五四”时期一部分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受社会 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歧视的弱者。
这些“零余者”同现实社会往往势不两立,有着宁愿穷困自我,也不愿与黑暗的社会同流合污,他们 痛骂世道的浇漓,或以种种变态行为以示反抗。
这些零余者社会地位低下,经济上穷困潦倒饱尝失业痛苦,在社会上备受歧视;性格上充满矛盾,愤世嫉俗,自喻多 才而不甘沉沦,想自我振作起来反抗黑暗,而又常常自暴自弃。
沉沦的主人公“他”就是一个典型的零余者形象。
(上段概念解释,因我偷懒,摘自网络)其实仔细一看,影片中范如一的设定又何尝不是一个零余者?
他不属于官官勾结的上层,又和过着贫苦生活的下层人民不大一样。
心系社会,想要铲除黑暗,却无奈和现实社会势不两立,难以将自己的梦想付诸现实。
可是遗憾的是,整部影片,范如一这个主要人物的塑造,只追求了对“零余者”的形似,而未求神似。
使得浪费了《沉沦》“零余者”形象这么重要的一个文艺元素。
影片中还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还曾有一张剧照是范如一捧着闻一多先生的《红烛》。
这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的作家只是强硬地被植入这部电影,实在有些暴殄天物之嫌了。
这部片子一开始定档在2014年12月18日,甚至还在微博上做过文案,不求和《一步之遥》一分高下,只求能在激烈的贺岁档中分得一杯羹。
现在看来,片方改档的决定实在是太过明智。
罗卓瑶的作品,立意较新颖也敢表达,终于有文艺青年站出来反讽文艺青年了。
郁达夫的诗和《沉沦》这本书既是线索也是主题。
沉沦的国家,沉沦的人民,该如何救亡图存?
难道以军队治国就可以滥杀无辜吗?
法律终究只是一纸文书。
由谁制定,由谁执行?
一个病入沉疴的国家,还有没有得救。
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却是流离失所,妻女失去了依附,任人欺凌。
电影中的几个梗:1、宋小乔和慧兰代表的是红玫瑰和白玫瑰?
2、郁达夫相当于民国时的郭敬明(虽然郁达夫的人品和感情生活有许多值得一说再说的故事,但是他的作品立意和格局再过100年依然能引起共鸣和感动;至于小四,呵呵)3、全剧中最喜欢的片段是范如一带着宋小乔走不通陆路,改走水路,泛舟湖上,朗诵徐志摩的诗歌:“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如此良夜,几多浪漫。
但是,此诗乃是1928年,徐志摩从康桥回国途中所写,而故事背景的设定却是1924年;4、范如一鼓励慧兰到美国读书,说美国有一个姑娘又聋又盲但读完了大学,说的想必是海伦凯勒;PS:看了《红色》对民国的上海有着别样的熟悉。
比如《暴走神探》里也有法租界,范如一也有着和铁林一样的职业,巡捕,他们都有晚清时当捕快的家人留下的众多经验与金句;与警界大佬也有些微关系;一身傲骨,救亡图存。
比如,评弹是上海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得不说是一部很有诚意的片子。
影片的风格比较偏卡通化,但在动画特效的使用方面还是相当克制,片中的人物造型、背景、道具都是力求用最贴近还原真实的效果。
由于是表述民国时期上海滩外忧内乱的腐朽情形,整部电影的镜头画风都像阮经天的胡渣一样阴郁。
值得称赞的还有人物对白,片中的主角范如一是一名混迹于上海滩法租界黑社会头目的差役,影片对其的背景做了大量的铺垫,交待其虽身处乱世却有一颗文艺青年的精忠之心,故主角的每句对白都经过一定雕琢,既精炼又带有一些当代文学的味道;而除此之外的角色几乎都使用不同的方言,比如“老板”说的一口上海话虽有点台湾味,但是话中不乏本土化的所谓“黑话”、歇后语,是非常值得文学青年玩味的;影片不光注意到人物的语言风格,在使用词汇以及人物表达的时候表现的还是张弛有度的,这方面我觉得要比《一步之遥》做的好。
剧情方面整体没有太多瑕疵,作为一部侦探片确实把谜底留在了最后,不乏跌宕起伏,有惊有喜,而影片的灵魂始终围绕那两句耳熟能详的现代诗,“祖国呀祖国!
我的死都是你害我的!
”“你快富起来吧!
强起来吧!
”“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最后夸一夸图像,片中不乏一些人物特写,画面感可以用”优质“来形容,这一点可以表现在如果你把电影在任意时间段暂停,呈现的画面都不会显得仓促,但是也不像《太平轮》那样侧重一个大头像4、5秒镜头不动,因为影片的剧情节奏很快,场景变化非常迅速;其中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长时间停留在人物表情的镜头是周冬雨饰演的慧兰在舞厅拉琴卖唱,安详的表情配以背景民国时期上海方言歌曲的悠扬,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过去。
影片的核心内容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从各方面来说,我都觉得值得一看而且值得回味的影片。
开头的时候其实一直处在阮经天还蛮帅的看脸状态,长达十分钟的旁白,说实话让我不太容易进入状态,再听到外号哑巴时,有一种很强的违和感,所以这是个脑内无限弹幕的哑巴?
当然我很快发现自己错了,其实这是个文艺青年,孤傲的文艺青年并不愿意和非文艺同志讲话,他们都不懂我,而我也不想懂他们。
这是一部很有年代感的作品,有头脑却不思进取的包打探,痛恨革命一心想要逃脱的“大小姐”,有一腔报国热血却选错了手段的军二代,父母双亡眼镜失明还有拉扯弟弟长大的善良的盲女,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十里洋场,灯红酒绿,在舞厅醉生梦死的富人永远不关心外界的生活,贵族学校的大小姐却需要外国管家翻译才于外人聊天。
这是一个畸形的社会,所以“祖国啊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
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配角都很出彩,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小猴。
从只知道我要报仇的小孩子,变成哑巴哥的好帮手。
尽管小演员台词功底不算好,但是依然让人印象深刻。
电影的节奏把握的很好,逃生那一段的配乐剪辑都很出色,紧锣密鼓的逃亡中,还是有一种诙谐的味道。
阮经天是真的被打得很惨,杨子珊初见阮经天的时候那段骂人的词也表现出了一个“大小姐”的愤怒,周冬雨对唱曲的那一段让我印象深刻,而阮经天和杨洋的打戏更是精彩。
尽管阮经天还是有一点港台腔,但是可以看出来他还是很努力了,不会让我出戏,杨洋的低音炮简直是声控享受,果然原音就是好=================这是花痴的分界线=======================杨洋真的好帅啊!
大荧幕上看杨洋就是爽啊!
打戏很赞啊!
舞蹈功底就是不一样啊!
从杨洋出场开始我就处在一种双手捧脸的花痴状态了!
混响啊!
什么叫余音绕梁啊!
杨洋你怎么那么帅啊!
理科狗不会写诗啊!
可是真的好帅啊啊啊啊啊啊啊!
“救国是没有讨价还价的”苏死我了啊!
在我看来,整体下来应该是这样,宋和吴两人合谋在前,说要躲嫁出国是骗人的,吴宋一个负责杀掉相关知情人一个负责扮演肉票,坑的对象是宋母亲再嫁的继父,赎金十万是为了给吴用作革命筹备铁血军团拯救人民的,吴走的是韩非强法镇压的以暴制暴,跟当时社会背景冲突所以只能秘密进行还要提防被人得知,宋之所以加入他一个是因为之前确实喜欢他了(后来变心了演的很清楚)另外是因为宋的生父是为革命而死,只是她没想到吴的手腕强硬和为革命不惜牺牲一切为代价(这里我一定要说一句,其实本片最大的正派人物明明是咩咩,他是唯一一个有计划的筹谋革命并且马上就要开始向成功过度,结果被猪队友反咬一口),所以最后为了儿女情长和自私反水了。
不知道看过电影的人什么感觉,如果就我个人观点来看,选在1924这个时代背景下,男主给军阀做侦探,常混迹在旧上海英法租界也随时看到不爽就杀人(希望大家没忘掉本片开场被男主嘣掉那个酱油)说白了就是旧社会里军阀的走狗(不是共产党也不是国民党,而且军阀!
) 相对比咩咩的占士吴,是军阀头目和当地奸商的公子,有理想有抱负为了革命放弃了自己的前途和家人,而影片中关于宋跟吴合谋,男主说了这么一句,是宋出卖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所以应该是色诱,宋的目的没有吴那么伟大,生父因为革命牺牲母亲改嫁军阀头目,她在后来的家庭里生存状况不乐观,所以借着吴之手想坑她继父一笔钱,顺便给吴拿来做革命的启动资金而已,后来她遇到了真爱(男主)就很干脆的反水了,最后眼神坚定神情淡定的开枪杀了咩咩原因也绝对不是因为什么枪走火,而是咩咩的利用价值完了,她只是在清理现场,顺便帮她真爱摆脱负担而已。
只是现在绝大多数的人都在说咩咩演了一个反派,虽然他是史上最帅的反派。
那么问题现在就来了,真的是这样吗?
到底何为正,何为反?
我所看来,最起码正反这样的区分应该奠定在世界观先正的情况下,而绝不只是不是有小善良,甚至伪善良。
咩咩想走的革命道路是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他只是一个年轻人,想要施展关于自己革命理想的抱负,而且是以绝对铁腕执行到底的,从他想要建立的军队名字就能看出来,铁血军团。
所以他之所以会杀那么多人,原因有二,一是这个计划他肯定筹备很久了,所以不允许有失败,一切计划都很严谨,泄密这种事是绝对不能发生的,二是本身人物性格设定就是偏冷酷,在他看来这些可能泄密者都是存在的潜在威胁,他们的死也算是为革命牺牲。
(这一点就很像处女座的悲观摧毁性严谨了) 那么下面开始就要辩证的来看问题了。
咩咩之所以被定位为反派,就是他杀了很多看似无辜的人,但仔细琢磨下来,他是反派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因为他站在了男主的对立面。
如果我们不看对不对立而但看这两人的话,就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男主之所以是正派,就是因为他有一个侦探父亲(还是前清的侦探),他是个喜欢郁达夫的文艺青年,他虽然混迹在声色犬马的娱乐场所但他没有吃喝嫖赌的不良嗜好甚至遇到不喜欢的女的会吐(给男主加分的萌点),最重要的是他的出场镜头最多,相比只出场了十几分钟还是在最后才出来的咩咩,男主绝对会被先入为主的定为正派人物。
但其实,在那个社会背景下,整个中国处于混乱状态,军阀统治下的人民生活并不美好,军阀给下面的走狗们配的武器只有枪械,意思就是人民生活如蝼蚁,随便你怎么杀。
男主就是这样一个角色,虽然他有点小善良,但绝对改变不了他上层建筑中统治者的身份。
男主看到的就是用文艺堆砌起来的伪正义,但这不能成为他拼命维护军阀统治继续欺压百姓的理由。
相比下来,占士吴作为军阀的公子,肯定要比男主更有权力,也更有维护军阀统治的理由,可人家就没有,人家是想通过创建新世界的方式来改变现有的生存状态,是为了改变整个他们所面临的腐败和糟烂的窘境,革命开始的牺牲是可以理解的,只不过他采取的方式是通过铁血手腕来争取最大的力量支撑战斗,可惜的是他的计划才刚刚开头就夭折了,而他也为了衬托男女主挂掉了。
这里的宋小姐不得不说很坑啊,先是色诱我们的吴,然后坑了自己的继父,间接坑了伯父,接着坑了闺蜜,最后又坑了咩咩,带着一大笔钱和情敌远走高飞了,果然是人生赢家。
咩咩,我只能对你掬一把同情泪,下次再也不要轻信女人了,你还是太年轻!!
下面,占士吴为什么要杀掉那些人。
整部电影里,咩咩一共杀掉及要杀了这样几个人。
小六,卖报童,被男主指定跟踪肉票宋转移,后被杀。
原因是他活着一定会向男主通风报信,男主是谁,就是军阀的走狗啊。
刘老板,客栈老板,肉票宋生父朋友,军阀至交,后通风报信,被杀。
男主,不用说原因了,一直阻止计划进行。
密斯王,肉票闺蜜,本来是盟友,后被男主挟持,军阀全城寻人,咩咩计划泄露,被杀。
老外,泄密者。
盲女,被肉票坑的,肉票为了洗澡和咩咩联系(其实是为了继续计划),要被杀,可惜女主定律强大。
大概就这么几个出镜率高的了。
那么,接下来就要说咩咩整个计划的漏洞了。
上面说了,肉票宋是最大的失败。
不过,如果让身为处女座的咩咩自己来计划的话,除了上面必杀的人,还有几个人也是计划的阻碍。
店小二,利诱+威逼,什么都跟男主招了。
出场率仅次于男主的小猴,居然没被注意到,不应该。
随随便便就伪装出的录音机居然没被发现,更不应该。
男主的老板。
这个杀掉肯定不可能,但以咩咩想要做成革命的架势来讲,最起码直接在八大神捕那里就不该让男主出来。
以上几点是我个人认为身为处女座细节控不会出现的纰漏,不过这样的话电影也就没得看了。
具体太多电影的细节部分我就不说了,只是昨天看完了首映以后今天细回想起来对整个电影所表达的结果感到心生寒意,电影的主基调还是轻松搞笑的喜剧片,里边的配乐也好演员台词也好也都很不错,而我想能和我有一样体会的人应该也不多,所以就这样,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雷同,请私信我,朋友,细聊。
总之,这就是一部正义的一方为了人民的革命牺牲了家庭牺牲了人格牺牲了爱情最后还牺牲了生命的悲剧,结果是反派胜利了我们还在电影院为他们欢呼雀跃的颠覆三观的电影!
还有,最后一点一定要说的,作为一个处女座不能忍的地方,本片1924年的背景,男女主还在逃亡的路上对着河水星光默默吟诗,还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编剧你出来,咱们聊聊1928年的再别康桥是怎么穿越的,不过我不保证徐诗人打不打你。
电影诡谲奇丽,怪诞清新,披着西方喜剧诗歌般艳丽的毛皮,内里是一派铁骨碧血赤胆冰心。
我很难看见国产喜剧片舍弃低俗的轻骨头,说笑却语带悲音,滑稽而姿态高昂,如《亨利四世》中固然最瞩目是酒池肉林的小丑,舞台上开篇仍是慷慨的独白:在这风雨飘摇、国家多故的时候,我们惊魂初定,喘息未复,又要用我们断续的语音,宣告在辽远的海外行将开始新的争战。
我们决不让我们的国土用她自己子女的血涂染她的嘴唇;我们决不让战壕毁坏她的田野,决不让战马的铁蹄蹂躏她的花草。
那些像扰乱天庭的流星般的敌对的眼睛,本来都是同种同源,虽然最近曾经演成阋墙的惨变,今后将要敌忾同仇,步伐一致,不再蹈同室操戈的覆辙;我们决不再让战争的锋刃像一柄插在破鞘里的刀子一般,伤害它自己的主人。
十里洋场,万里中华,声色犬马漂浮在魔都夜色里,繁华好似书生误入的深山鬼市。
他看见路边的白骨,闻到高楼的酒香,听见天涯歌女在灯红酒绿中轻歌。
书生将枪火当作烟草,卷在旧世界的街巷中,以月色点燃,迷迷蒙蒙地吞吐道:只有火药味,没有人情味。
噩梦才刚开始。
影片并没有最清晰的逻辑调理,一切都鲜艳恍惚如同梦境。
有数次我当仿佛看见布尔加科夫笔下绿莹莹的煤油灯光,照着乡村医院里冰凉的器皿,柔软的病体,窗外永远是噩梦般的暴风雪,故事的开头与结尾医生都在沉入昏沉的睡梦中。
有诗云,万金不换囊中术,上医元自能医国。
电影中的人也仓皇奔逃于神曲所述的地狱,灵魂在身边颤抖哭泣,在深红的河流中拥挤为淤泥,巨石在眼前断开,高墙在脚下升起,他哀悯着众魂犯下的罪行,更为自己所处之地而心惊不已:不要忘记,每一个逝去的亡灵。
月亮是神探手中的钱币,若向长空弹起,一面为家,一面为国,吾身虽潦倒,仍耿耿不忘。
而影片中的铁血军官,以杀伐描述最为恰当:是地狱,邀君下,看透世间虚妄浮夸。
何为道、何为正、何为法?
我行即道我身即法,正邪无需话,血染山河换一个天地无瑕。
纵然天真狠辣又中二,却成为曲中高潮急弦。
片中查尔达斯舞曲狂野奔放,热烈欢快中奏出深沉忧郁的主题,与影片相得益彰。
贯穿全片的,是郁达夫的《沉沦》:祖国啊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
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电影结局,耳边仍回响着悠悠的独白:世界变了,新时代来了。
是的,电影之外已经是个新的世界了。
你或可在昏沉中再瞥见地狱一眼,烈火在人迹所至处也永不熄灭。
但你在黑暗的影院亮起那一刻,会知道你足下这土地不再有战马的铁蹄,这是你所在的人间。
在一轮“理科生,对不起”的宣传推广过后,《暴走神探》终于上映了。
听说这是一部给文科生刷存在感的侦探题材电影,我表示十分感动,上映第一天便去支持杨子姗。
只能说作为纯种的文科生我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观影体验,毕竟杨子姗戏份并不是那么多,而且总给人一种郭采洁的即视感,难免有点恍惚。
不管怎样,《暴走神探》至少是一部挺有意思的制作精良的作品,讲述了一位上海滩“包打探”在执行一项任务过程中莫名其妙惹来了杀身之祸,稀里糊涂害死了无辜路人,机缘巧合结识了两位美女,然后无私地助她们走到了一起。
对,你没看错,影片有着一个百合大法好的结尾,勉强能算是抓中了文科生的兴奋点之一。
案件虽然算不上扑朔迷离,但好在节奏明快,娱乐性强,诡计恰当,最后能自圆其说。
反派梦想改变国家,最后却输给了一个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嘛的男主角。
是的,与其说是在破案,倒不如说他只是不断根据剧情需要东奔西走,有时像是在洗刷罪名,有时像是在一心寻死,没有太过明确的目的和逻辑。
从这个角度看,确实不那么像理科生。
可能是看多了暴走漫画,我一开始还以为《暴走神探》走的是《不二神探》的路线。
庆幸导演罗卓瑶还是比较有野心的,选择了别树一帜的文科生破案模式。
很难给文科生破案模式下一个定义,反正就是和传统侦探题材反其道而行之的尝试,比如“那摩温、女阿飞、螟蛉女”等生词,以及反复吟诵的《再别康桥》,还有作为线索的那本郁达夫的《沉沦》,让影片透露出让人窒息的文艺气息。
神探范如一大段大段的画外音独白,加上日记体的叙事结构,成就了一本私小说《包打探手记》。
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仿佛一切都能解释成情怀,观众可以尽情地寻找着政治隐喻,尝试着对所有细节进行过度解读,然后抱着秀学识的心情将这部影片推荐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一部有趣的文科侦探推理作品。
哦,文科生就是这么破案的啊。
等等,文科生真的是这么破案的吗?
范如一作为郁达夫的脑残粉,继承了偶像的自言自语、满腔悲愤,以及更重要的,性压抑。
与此同时,他却又声名在外、挥金如土、乐于助人,以及更重要的,颜值高,并未有哪怕一分一秒给留下屌丝的印象。
这样的他真的能在《沉沦》中找到共鸣吗?
影片中并未给出答案,《沉沦》带给他的,不过一条线索和一条金句。
“祖国呀祖国!
我的死是你害我的!
你快富起来!
强起来罢!
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多么高的精神觉悟,在影片中的唯一意义却是在迷样少女宋小乔面前获得身份认同。
在影片初段,范如一告诉观众他无法和异性进行身体接触,后来我们慢慢发现,面对美女他就吐不出来了,还瞬间沦陷。
真是个看脸的世界啊!
郁达夫笔下“兔儿似的小胆,猿猴似的淫心”,被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取代。
因为慧兰是盲人,范如一才有机会实现躲在暗处“偷窥”的“心愿”,在敌人最多的最危险的地方,范如一痴痴地看着慧兰唱着评弹曲,后者浑然不觉。
作为情圣存在的范如一远大于作为侦探存在的范如一,和真相相比,范如一更想知道自己到底更喜欢小乔蕙兰中的哪一个。
影片中有太多故作文艺的桥段,看似在膜拜文科生,实际上还是在消费。
作为一部贺岁档电影,作为一次类型片尝试,《暴走神探》还是值得一看的。
只不过,要说这部影片真有什么受众的话,顶多是“文艺上的同志”,不是文科生。
画风清奇,描述方式特别,明明很暴力很黑暗,但出来效果没那么恐怖,阮经天可以阿,不错不错
阮经天还是挺好看的,2.5星吧。
晕菜聒噪做作的片,居然还古怪的又把方令正当年的郁达夫故事扯到一起,很不伦不类
感觉罗卓瑶挺有想法的,片子很不错~剩下全为杨洋,低音炮和帅脸我简直晕厥在影院。James!我没有庄票,我这人你要吗!
喜欢杨洋的反派角色,好看,很斯文败类
这个所谓神探如何就暴走了,影片有些不伦不类,既然是探案从哪儿有探案的情节,所谓神探就是让人家随便揍的和狗一样,闹剧呀。
除了再别康桥乱入一九二四年,其它很不错!!!!为什么还乱入了毕加索!!!
拖沓的让我看了场球再回来看完……
太拖沓,要是能按着旧上海快进式新闻播放的节奏摩擦,倒是能出一部精致的黑色电影。最后弄得四不像,发现罗卓瑶的好奇心忒重了,啥风格都能尝试
杨洋的演技我是服的,可塑性和打戏好赞
温吞的不像侦探片
果然,罗卓瑶并没有去拍一个烂俗的恶搞喜剧。整部影片有很多作者痕迹。框架上更像一部黑色电影,包括风格与剧情走向。不过在黑色的基础上,整体更夸张甚至有些漫画感,去戏谑和反讽。缺憾就是故事并没有那么吸引人吧,包括女演员的表现也比较一般。
1.無所不用其極諷刺所謂“革命青年”,但是風格上仍放不開手腳,不夠癲狂與戲謔;2.張口《沉淪》閉口《再別康橋》,裝出來的文藝腔調最令人反感,影片宣傳自稱“文科生電影”,請向文科生道歉!;3.選角失敗,評論多在職責幾位主演,但是最糟的還是熊孩子,內地就是沒有會演戲的小演員!
看的直接离席了。对白tm在逗我。全程装逼到底。人物弱智,还把故事整得好像很有悬念。表演更别提了。
单纯为杨洋。
剧情节奏不是很好,不太吸引人,但是杨洋演反派太带感了,尤其是占士吴死的那个瞬间,我天那个表情就是难以相信自己会死心有不甘的感觉!推荐去看!
垃圾,回老家没网看中央六的常态
杨洋出场十来分钟就挂了,但是,那军装、那颜值,出场瞬间就爆表啊。天朝什么时候可以改良一下我军目前的服饰啊,真心是太丑了。
文艺同志有点儿意思,演技叙事简直灾难。
两星。很失望。这个神探走不动!罗卓瑶的情怀、想法和拍法都很好,台词逗比!可是居然把一个侦探悬疑故事拍得如此无聊。中途睡过去好几次。人物关系似乎是被硬生生植入,没有任何铺垫。文青的段子更是植入,融不进侦查环节。杨子珊最后大胖子出演,好彪悍。+1